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仿泪液泵生理机制的泪液引流装置

一种仿泪液泵生理机制的泪液引流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手术植入物,具体为全泪道阻塞患者提供一种仿泪道解剖与泪液泵生理机制的永久性的仿泪液泵生理机制的泪液引流装置。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泪液泵生理机制的泪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泪小管、集液管、连通管和出口,所述泪小管一端垂直上折设置,泪小管的另一端的端部上翘后与集液管贯通设置,泪小管的上翘端部连接在集液管的中上部,集液管的下端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成弯折设置具有一个弯折部和一个向上的竖向部,竖向部的上端连接有出口。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为复杂泪道阻塞患者恢复主动泪液引流,减少解剖生理结构改变的新型的仿泪液泵生理机制的泪液引流装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865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410853684.X

  • 发明设计人 涂云海;

    申请日2014-12-31

  • 分类号A61F9/00;A61M1/00;

  • 代理机构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傅敏华

  •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学院西路27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06: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24

    授权

    授权

  • 2015-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F9/00 申请日:2014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手术植入物,具体为全泪道阻塞患者提供一种仿泪道解剖与泪液泵生理机制的永久性的仿泪液泵生理机制的泪液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泪道阻塞性疾病是眼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溢泪、溢脓等,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溢泪常不能为人们所接受。特别是慢性泪囊炎常被喻为眼球旁的“定时炸弹”,在眼球损伤或眼内手术时,可继发角膜溃疡或眼内炎。随着医疗诊疗技术的发展,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升高,但仍有一定的失败率。特别是对于泪小管阻塞、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鼻内窥镜下泪囊开窗引流失败等难治性泪道阻塞患者由于泪小管以下泪道结构破坏,将泪小管或泪总管与鼻腔吻合沟通成功率几乎为零。目前常见的治疗手段为旁路管手术即采用废弃原有泪道系统,重新植入新的旁路管,将泪液从结膜囊直接引入鼻腔或上颌窦。但是仍存在较多的缺点:1、目前旁路管手术废弃原有泪道,改变正常解剖结构,给患者带来外观的改变或不适。2、由于旁路管植入处为新的手术创面,在旁路管的刺激下常出现肉芽增生,阻塞造瘘口使手术失败。3、现有的旁路管一般多是采用重力引流原理、直管设计,缺乏主动引流功能,术后患者仍有溢泪可能,而且鼻腔的分泌物常随打喷嚏时经义管进入结膜囊。4、旁路管目前采用玻璃或金属制作,表面光滑,缺乏固定装置,术后常出现管子移位、脱出,给患者带来不便甚至手术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为复杂泪道阻塞患者恢复主动泪液引流,减少解剖生理结构改变的新型的仿泪液泵生理机制的泪液引流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泪液泵生理机制的泪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泪小管、集液管、连通管和出口,所述泪小管一端垂直上折设置,泪小管的另一端的端部上翘后与集液管贯通设置,所述集液管相对于泪小管成竖向设置,泪小管的上翘端部连接在集液管的中上部,集液管的上端内壁直径大于下端内壁直径,集液管的上端为封闭端,下端为导通端,集液管的下端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成弯折设置具有一个弯折部和一个向上的竖向部,其弯折部与集液管下端贯通连接,竖向部贴近集液管设置,竖向部的上端连接有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该装置的泪小管提供泪液泵功能,模拟泪囊的集液部分以及与鼻腔沟通的出口部分,泪小管植入人体的泪小管内,集液管埋在鼻粘膜下通过出口部与鼻腔相同,通过模拟泪小管泵将泪液排入集液管,并排入鼻腔。泪小管泵的原理如下:一、闭睑开始时泪小管的垂直上折处肌收缩使泪小管首先关闭,防止泪液返流;二、随着进一步闭睑,睑板前肌收缩,泪小管缩短,泪小管内压力升高,压迫泪液排入集液管;三、泪小管上皮下富有弹力纤维,开睑时泪总管开口瞬时关闭,泪小管腔扩大形成负压,将泪液吸入泪小管,开始下一个循环;四、如果泪液分泌较多时,持续开睑状态泪总管-泪囊结构处于开放状态,通过虹吸作用,将过多的泪液吸入集液管。另外,本专利采用仿泪液泵生理制作,与鼻内窥镜下泪囊开窗引流手术相结合,实现如泪小管、泪总管阻塞,小泪囊患者以及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等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术植入方便、符合泪道解剖生理、减少患者不适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泪小管由金属弹簧外包医用高分子材料组成,集液管以及连通管部分均采用高分子材料。所述泪小管的长度为8-14mm,泪小管的内径为0.8-1.2mm,泪小管的外径为1.2-1.6mm,泪小管一端的垂直上折高度0.8-1.2mm,所述集液管的长度为10-14mm,集液管上端的外径为5-7mm内径为2.5-3.5mm,集液管下端的的外径为3-3.5mm内径为1-1.4mm,所述连通管的内径为1-1.4mm,连通管的弯折部与竖向部上端的落差为3.5-4.5mm;所述泪小管的上翘端部相对于水平面成25度-40度角上翘,所述集液管上端高出泪小管上翘1.5-2.5mm,所述出口的端部设置有外翻的裙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本发明的结构更加合理,效果更好,另外出口的端部设置有外翻的裙边可以很好的防止肉芽增生,堵塞出口。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仿泪液泵生理机制的泪液引流装置,包括有泪小管1、集液管2、连通管3和出口4,所述泪小管1一端垂直上折11设置,泪小管1的另一端的端部12上翘后与集液管2贯通设置,所述集液管2相对于泪小管1成竖向设置,泪小管1的上翘端部12连接在集液管2的中上部,集液管2的上端21内壁直径大于下端22内壁直径,集液管2的上端21为封闭端,下端22为导通端,集液管2的下端22连接有连通管3,连通管3成弯折设置具有一个弯折部31和一个向上的竖向部32,其弯折部31与集液管2下端22贯通连接,竖向部32贴近集液管2设置,竖向部32的上端连接有出口4。采用上述方案,该装置的泪小管1提供泪液泵功能,模拟泪囊的集液部分以及与鼻腔沟通的出口部分,泪小管1植入人体的泪小管径,集液管2埋在鼻粘膜下通过出口部与鼻腔相同,通过模拟泪小管1将泪液排入集液管2,并排入鼻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泪小管1由金属弹簧外包医用高分子材料组成,集液管2以及连通管3部分均采用高分子材料。所述泪小管1的长度为8-14mm,泪小管1的内径为0.8-1.2mm,泪小管1的外径为1.2-1.6mm,泪小管1一端的垂直上折11高度0.8-1.2mm,所述集液管2的长度为10-14mm,集液管2上端21的外径为5-7mm内径为2.5-3.5mm,集液管2下端22的的外径为3-3.5mm内径为1-1.4mm,所述连通管3的内径为1-1.4mm,连通管3的弯折部31与竖向部32上端的落差为3.5-4.5mm;所述泪小管1的上翘端部相对于水平面成25度-40度角上翘,所述集液管2上端高出泪小管1上翘端1.5-2.5mm,所述出口4的端部设置有外翻的裙边41。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