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大视场双波谐衍射红外光学系统

大视场双波谐衍射红外光学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大视场双波谐衍射红外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包括沿光入射方向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二、三透镜、孔径光阑、第四、五、六透镜和探测器焦平面,六个透镜的光焦度依次为正负正负正负,第一透镜为双凹透镜,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一、四透镜的前表面和第三透镜的后表面为非球面,第五透镜的后表面采用谐衍射面;本发明可对大视场短波、中波范围内的宽光谱同时成像;采用谐衍射设计技术,在红外系统的两个波段内同时满足了系统的成像和校正像差要求,具有良好的消像差特性;系统仅采用六片透镜,全长小于50mm,结构简单,轻巧;在双波段范围内的传递函数均接近衍射极限,成像质量良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9789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625939.2

  • 发明设计人 刘环宇;潘晓东;常勇;

    申请日2013-11-28

  • 分类号G02B13/14;G02B13/18;G02B13/06;G02B1/00;G02B27/42;

  • 代理机构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泳棋

  • 地址 471009 河南省洛阳市凯旋西路2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57: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4-19

    授权

    授权

  • 2015-0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B13/14 申请日:20131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视场短/中波谐衍射红外 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红外辐射主要有近红外(0.75-2.5μm)、中红外(3-5μm)和远红 外(8-14μm)三个大气窗口,传统的单波段成像技术从单元到线阵及 焦平面的发展已相当完善,但在获取信息方面由于局限于单一波段, 仍有很大不足。

目前对双波段红外成像主要采用谐衍射透镜技术。由于光学材料 的约束以及成像器件的技术限制,使得目前红外双波段成像主要集中 在中长波。而由于短波红外的特殊的光谱特性,其重要性近年来越来 越突出,为此本发明针对中短波红外的光谱特点,通过合理选择光学 构型及材料,成功设计出大视场中短波双波段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良 好。

谐衍射透镜也称为多级衍射透镜,其特点是相邻环带间的光程差 是设计波长λ0的整数p(p≥2)倍,在空气中透镜最大厚度为pλ 0/(n-1),是普通衍射透镜的p倍。谐衍射透镜各衍射级次的衍射效 率可表示为:

ηm=sinc2(0λ-m)---(3)

其中m=p,p±1,p±2,…所得的一系列分离波长称为谐波长, sinc是辛格函数的表达式。

p越大,波段内可以利用的谐波长就越多,所覆盖的波段也越宽。 但是,随着p的增大,材料色散的影响也越大,因此p的取值实际上 就是折射透镜色散和衍射透镜色散的平衡问题。我们取p=2,全波段 范围内衍射效率能达到8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视场双波谐衍射红外光学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大视场双波谐衍射红外光学系统技术方 案如下:

该光学系统包括沿光入射方向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 镜、第三透镜、孔径光阑、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探测器 焦平面,所述六个透镜的光焦度依次为正、负、正、负、正、负,第 一透镜为双凹透镜,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一透镜的前表面、第三 透镜的后表面及第四透镜的前表面为非球面,第五透镜的后表面采用 谐衍射面,其它透镜表面均为球面。

各透镜的光焦度分配满足总光焦度;即

其中为第i个透镜的光焦度,hi为近轴光线在透镜上的入射高 度,为系统的总光焦度;

总色差系数满足:

其中:Ci为第i个透镜的色差系数,k为光学系统透镜面数。

所述第一透镜的材料为硒化锌,第二透镜的材料为硫化锌,第三 透镜的材料为氟化钙,第四透镜的材料为氟化钙,第五透镜的材料为 硒化锌,第六透镜的材料为硫化锌。

所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隔1mm、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间隔 1.7mm、第三透镜与光阑间隔2.4mm、光阑与第四透镜间隔1mm、第四 透镜与第五透镜间隔1.4mm、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间隔7.2mm、第六 透镜与像面间隔7.2mm。

所述谐衍射透镜的中心波长λ0=4.2μm,相位匹配因子P=2,取 m=2,m=4时对应波长λ=4.2μm,λ=2.1μm为系统的谐振波长。

红外光学系统工作波段为:短波1.5~2.7μm、中波3.7~4.8μ m为工作波段。

本发明的大视场双波谐衍射红外光学系统可对大视场短波、中波 范围内的宽光谱同时成像;采用谐衍射设计技术,恰当选择参数“p” 和所设计的系统的中心波长λ0,巧妙地将谐衍射透镜成功地引入红外 双波段系统中,在两个波段内同时满足了系统的成像和校正像差要 求,具有良好的消像差特性;系统仅采用六片透镜,全长小于50mm, 结构简单,轻巧;光学系统在双波段范围内的传递函数均接近衍射极 限,成像质量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大视场短/中波谐衍射红外光学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发明。

如图1所示,大视场双波谐衍射红外光学系统包括沿光入射方向 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孔径光阑、第四透 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探测器焦平面,第一透镜为负光焦度双凹 透镜采用硒化锌材料,第二透镜为正光焦度双凸透镜采用硫化锌材 料,第三透镜为负光焦度透镜采用氟化钙材料,第四透镜为正光焦度 透镜采用氟化钙材料,第五透镜为负光焦度透镜采用硒化锌材料,第 六透镜为正光焦度透镜采用硫化锌材料,六个透镜形成光焦度-、+、 -、+、-、+构型,镜筒材料为铝材料。第一透镜的前表面、第三透镜 的后表面及第四透镜的前表面采用非球面,第五透镜后表面采用谐衍 射面,其它透镜表面都为球面。

各透镜的光焦度分配满足总光焦度;即

其中为第i个透镜的光焦度,hi为近轴光线在透镜上的入射高 度(与前一面透镜的入射高度、透镜曲率半径和透镜间隔有关),为 系统的总光焦度;

总色差系数满足:

其中:Ci为第i个透镜的色差系数。

通过采用非球面配合谐衍射面相结合的设计,有效抑制色散及其 它像差。通过谐衍射透镜时所产生的最大相位差是4π(p=2),中心波 长为λ0=4.2μm,取m=2,m=4时对应波长λ=4.2μm,λ=2.1μm 为系统的谐振波长,取1.5~2.7μm和3.7~4.8μm为工作波段,覆 盖的频谱区衍射效率达80%,全视场内传递函数短波高达0.83,中波 大于0.66,均接近衍射极限。

根据附图1所示,我们设计出一种大视场高分辨率被动消热差短 波红外光学系统,系统具体的设计参数如下:

工作波段:1.5~2.7μm及3.7~4.8μm;系统的焦距为23.6mm, F数(焦距与口径的比值)为2,视场37.5°,整个光学系统长度为 46.5mm。

光学系统的技术参数为: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透镜的前表面、第三透 镜的后表面及第四透镜的前表面采用非球面,第五透镜后表面采用谐 衍射面,畸变绝对值小于0.7%,整个系统的传函在22lp/mm时大于 0.66。

经过CODEV软件优化,得出系统的距离参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 镜间隔1mm、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间隔1.7mm、第三透镜与光阑间隔 2.4mm、光阑与第四透镜间隔1mm、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间隔1.4mm、 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间隔7.2mm、第六透镜与像面间隔7.2mm。此间 距为系统优化的最佳距离。

光学参数表(单位:mm)

上表中第一透镜的前表面、第三透镜的后表面及第四透镜的前表 面所采用的非球面面型方程为:

z(r)=r2/R1+[1-(1+K)(r/R)2]1/2+Ar4+Br6+Cr8+Dr10---(8)

其中z(r)为非球面的面型函数;r为垂直光轴方向的径向坐标; K为圆锥系数;R为球面顶点处的曲率半径;A为四阶非球面系数;B 为六阶非球面系数;C为八阶非球面系数;D为十阶非球面系数。

第五透镜后表面所采用的衍射面位相方程为:

φ(r)=2πλ·(C1·r2+C2·r4)---(9)

其中Φ(r)为衍射面位相函数;λ为衍射中心波长,取4.2μm; C1、C2分别为衍射系数。

如图1所示,外界景物辐射依次按本大视场双波谐衍射红外光学 系统所设置的透镜系统经过,光通过谐衍射透镜时所产生的最大相位 差是4π(p=2),中心波长为λ0=4.2μm,取m=2,m=4时对应波长λ=4.2 μm,λ=2.1μm为系统的谐振波长,取1.5~2.7μm和3.7~4.8μm 为工作波段,覆盖的频谱区衍射效率达80%;有效焦距23.6mm,系统 总长限制在50mm以内;F数:2;全视场内畸变≤0.7%;两个波段范 围内中心视场处传函都接近衍射极限,在22lp/mm时,全视场光学传 递函数短波波段均大于0.83,中波波段均大于0.66。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定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 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