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田间利用茴香蚜虫繁殖瓢虫防治烟草害虫的方法

田间利用茴香蚜虫繁殖瓢虫防治烟草害虫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田间利用茴香蚜虫繁殖瓢虫并生物防治烟草害虫的方法:在种植烟草的田地周边(田埂和/或空地)种植茴香,以茴香作为蚜虫繁殖的寄主植物,以蚜虫作为瓢虫的食物,经培育茴香植株、繁殖蚜虫、接种繁殖瓢虫,扩增繁殖出用于烟田防治烟蚜和烟粉虱的瓢虫,对烟草作物重要害虫烟蚜和/或烟粉虱起到持续的控制作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确保了绿色烟叶或有机烟叶的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14

    授权

    授权

  • 2016-10-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7/033 申请日:2014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田间利用茴 香蚜虫繁殖瓢虫防治烟草害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快速发展,云南省根据得天独厚的 生态环境优势,正全力打造“生态、特色、优质、安全”烟叶品牌, 在这新的发展时期,烟草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的重 要一环。其中,害虫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害虫的方法; 包括传统的天敌利用(即“以虫治虫”)和近年出现的昆虫不育、昆虫 激素及信息素的利用等。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具有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及农产品质量安 全、对作物无副作用等优点,同时可克服化学防治导致病虫害抗药性、 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等缺点,故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 国内外的重视。

在烟草作物上,烟草蚜虫的种类为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 其寄主植物有350种以上;从烟草苗十字期至顶叶采收期烟蚜均有发 生,其危害高峰期在团棵至旺长期;虫株率达100%,防治差的每亩 损失烤烟叶13.9千克。该虫还是病毒病、丛枝病的传毒媒介,是煤烟 病的诱发者。烟蚜终年以孤雌生殖方式进行繁殖,在云南每年发生 30~40代。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为多食性叶部刺吸害虫,病 毒病媒介体,其寄主植物包括74科600多种植物,已成为一种世界范 围的灾害性害虫;在亚热带地区,其年发生10~12个重叠世代,几乎 每月出现一次种群高峰。

在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其天敌包括寄生性生物、捕食性生物 和病原微生物三大类群。其中,就烟草蚜虫的生物防治来说,人们较 为熟悉的寄生性天敌是烟草蚜茧峰。专利公开号为CN102301982A的 中国专利公开了采用育苗大棚和田间小棚两种设施,以蚕豆、豌豆作 为繁蚜寄主植物,以豌豆蚜作为繁殖烟蚜茧蜂的寄主蚜虫,再将繁殖 的烟蚜茧蜂散放到大片区烟田中消灭烟叶上的蚜虫。

但是,烟蚜茧蜂只能寄生蚜虫,且繁殖成本较高,烟蚜茧蜂成虫 存活时间相对较短,繁蜂需大棚、小棚以及纱网笼罩等设施,整个工 序较为复杂;同时,烟蚜茧蜂产卵寄生,对烟草作物来说只能控制烟 蚜,且见效相对缓慢。

瓢虫,鞘翅目瓢虫科(Coccinellidae)昆虫的总称,体型为半球形、 色斑鲜明。目前世界瓢虫种类记录已超过6000种,中国瓢虫已记录 725种;据初步统计,云南瓢虫种类的数量接近全国的50%。瓢虫属 于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有4个龄期)、蛹和成虫4 个虫态。在自然界,瓢虫按食性可分为捕食性、植食性和菌食性三类; 其中,瓢虫4/5属于捕食性种类,主要捕食蚜虫、粉虱、介壳虫、叶 螨等有害生物,对控制这些害虫的种群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亦 是烟草蚜虫、烟粉虱的捕食性天敌;更为重要的是,瓢虫的成虫与幼 虫具有捕食同一猎物的特性,而且成虫存活时间长,活动范围较广, 捕食量大,见效较快;瓢虫的成虫、高龄幼虫耐饥饿能力强,运输方 便。使其在生物防治应用中占据优势地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田间 利用茴香蚜虫繁殖瓢虫防治烟草害虫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田间利用茴香蚜虫繁殖瓢虫并生物防治烟草害虫的方法:在 种植烟草的田地周边(田埂和/或空地)种植茴香,以茴香作为蚜虫 繁殖的寄主植物,以蚜虫作为瓢虫的食物,经培育茴香植株、繁殖蚜 虫、接种繁殖瓢虫,扩增繁殖出用于烟田防治烟蚜和烟粉虱的瓢虫, 对烟草重要害虫烟蚜和/或烟粉虱起到持续的控制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蚜虫选自茴香西圆尾蚜Dysaphis foeniculus、埃 二尾蚜Cavariella aegopodii、棉蚜Aphis gossypii、胡萝卜微管蚜 Semiaphis heraclei和芜荽明蚜Hyadaphis coriandri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以茴香西圆尾蚜Dysaphis foeniculus、埃二尾蚜 Cavariella aegopodii、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和芜荽明蚜 Hyadaphis coriandri中的两种或多种组合效果最佳。

更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培育茴香植株:在准备种植烟草的田地周边田埂及空地上, 点播茴香种子,让其生长发育;

(2)繁殖蚜虫:以茴香作为蚜虫繁殖的寄主植物,使自然存在 的蚜虫自然生长繁殖;

或在茴香定苗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式扩繁蚜虫的种群数量;

(3)接种繁殖瓢虫:将瓢虫的卵卡/卵块、蛹或成虫人工接种到 茴香植株上,扩繁瓢虫的种群数量;

(4)防治烟草作物重要害虫烟蚜和烟粉虱:当茴香作物上人工 接种的瓢虫种群数量较快增长,由于捕食,茴香蚜虫的种群数量则迅 速下降,而烟苗移栽到烟田中以后,其烟蚜和/或烟粉虱的种群数量 随着烟草的生长逐步增加;通过人工扩繁的瓢虫种群将自动迁入烟 田,当瓢虫:烟蚜或烟粉虱=1:100~1000时,瓢虫对烟蚜、烟粉虱起 到持续的控制作用。

所述瓢虫的接种数量根据茴香上蚜虫的种群发生数量而定,作为 优选,瓢虫:蚜虫=1:50~300。

其中,所述瓢虫选自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或刀角瓢虫 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瓢虫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或刀角瓢虫中的一种 或多种。因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刀角瓢虫比七星瓢虫适应性更广, 故选择异色瓢虫、龟纹瓢虫或刀角瓢虫具有最佳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当自然条件下茴香蚜虫的种群数量不足时(每株茴香 作物上小于5头蚜虫时),在茴香定苗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式扩繁蚜 虫的种群数量,所述人工接种为每株茴香接种5~50头蚜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得知,茴香作物上的蚜虫种类【茴香 西圆尾蚜Dysaphis foeniculus(Theobald,1923)、埃二尾蚜Cavariella  aegopodii(Scopoli,1763)、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1877、胡萝卜 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Takahashi,1921)、芜荽明蚜Hyadaphis  coriandri(Das,1918)】不会危害烟草作物;烟草作物上的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亦不会危害茴 香作物。

且瓢虫能够耐饥饿一周左右,途中运输方便;瓢虫存活时间长, 活动范围较广,捕食量大,控制烟草蚜虫见效较快;与现有技术中利 用蚜茧峰控制烟蚜相比,瓢虫控制烟蚜的亩成本可降低10%~15%; 同时,从控制害虫的种类来看,蚜茧峰只能寄生蚜虫,而瓢虫则能捕 食蚜虫、粉虱、粉蚧、害螨等多种害虫,食量大,控虫明显,效果较 好。

在准备种植烟草的田地周边田埂及空地种植茴香作物,这种和谐 的现代烟草农业生态关系的人为创造,为瓢虫田间人工规模化繁殖及 其控制烟蚜、烟粉虱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近年来本项技术的具体实 施,达到了烟蚜、烟粉虱的可持续控制作用,确保了我省绿色烟叶或 有机烟叶的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茴香的种植

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又名谷茴香、谷茴、香丝菜, 属伞形科的一种植物,与芹菜、胡萝卜同科。茴香为多年生宿根草本, 全株具特殊香辛味;茎直立,圆柱形,根为直根、喜钾,根系发达, 入土深,叶细丝状,叶子可达到40厘米,大约2米的株高,它抗干 旱,耐盐碱,喜高温强光,怕阴雨,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夏 秋开黄色花,复伞形花序,5~15厘米的伞有20~50朵小花;椭圆 形黄绿色果实,种子是米粒形状,4~9毫米长,具有特异芳香气,嫩 叶可作菜蔬;果实作香料用,亦供药用,根、叶、全草均可入药。茴 香花期一般为6~9月,果期10月。

茴香原产地为地中海地区,我国各地普遍栽培,适应性较强。我 国北方主要春秋两季栽培。(露地栽培)春播:3月下旬~4月上旬, 5月中、下旬收获;秋播:7~8月份,九月份收获。南方春播2~3 月,秋播9~10月;以产茎叶蒸茴香油为目的者,宜秋播,因越冬后 的苗生长快,比当年春播的收割次数多,产量高。云南省很多地区的 气候四季如春,常年均可种植茴香作物;近年来我们的相关试验结果 表明,茴香是田间繁殖蚜虫以及扩繁瓢虫最为理想的寄主作物之一。

茴香栽培:

茴香生育期长,需肥量大,喜磷钾肥,施肥应以基肥为主,播前 结合整地施优质有机肥、稀土磷肥、尿素、硫酸钾,均匀混施于土壤 深处做底肥,并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

1、选地整地

选适宜的土地,每公顷施优质厩肥45000千克,深耕30厘米以 上,耙平整细,做80厘米宽平畦,地干时应先向畦内放水,待水渗 下表土稍松散时播种。

2、种植方法

茴香“春分”至“清明”间播种,播前应选饱满的新种子,用 40℃温水浸泡1-2小时,捞出后包纱布袋中,放在温暖处,每天用温 水冲洗2次,等种子稍有萌动时即可播种。在畦内按行距30~40厘 米、株距12~15厘米、开3~5厘米深穴进行穴播,每穴播10粒左 右种子,播后拂平地表。播后一般10~15天出苗,每公顷用种量22.5~ 30.0千克,育苗移栽产量高。

3、田间管理

茴香出苗后,视旱情适当浇水,保持幼苗期畦面湿润。结合中耕 除草,苗高6~8厘米时即可间苗,苗高15厘米以上时即可定苗;苗 高30厘米时进行追肥,以速效有机肥为主,增施过磷酸钙。天旱时 浇水,雨季要及时排涝,以防烂根。

实施例2茴香蚜虫的接种与繁殖

在试验基地,用于扩繁瓢虫的蚜虫种类之一——茴香蚜虫,从 位于昆明市盘龙区的云南省农科院环资所以及滇源镇的庄科试验基 地、红塔玉溪庄园(凤窝园)等不同扩繁点采集茴香蚜虫标本以后, 2013年8月送到了国内蚜虫权威鉴定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 所国家动物博物馆(鉴定人:乔格侠教授)进行了其种类的鉴定,它 们分别为蚜科Aphididae的五属五种,即:茴香西圆尾蚜Dysaphis  foeniculus(Theobald,1923)、埃二尾蚜Cavariella aegopodii(Scopoli, 1763)、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1877、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Takahashi,1921)、芜荽明蚜Hyadaphis coriandri(Das,1918)。

1、从养虫室以及配套的大棚或小棚里人工繁殖蚜虫的茴香作物 上,利用剪刀、毛笔等采集具有茴香蚜虫(成蚜、若蚜)的枝叶,装 入保湿的试管、养虫箱等培养并运送到需要人工接种蚜虫的烟田周边 田埂及空地上的茴香作物旁。

2、茴香作物定苗以后,若植株上的蚜虫种群数量不足时(每株 茴香作物上小于5头蚜虫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式扩繁蚜虫种群数 量,每株茴香接种5~50头蚜虫,让蚜虫繁殖3~5天后再人工接种 瓢虫。

3、根据烟田周边田埂及空地上茴香作物蚜虫的种群数量,将瓢 虫的卵卡/卵块、蛹或成虫人工接种到茴香作物上;作为优选,瓢虫: 蚜虫=1:50~300。

实施例3瓢虫的接种与繁殖

1、从养虫室以及配套的大棚或小棚里人工繁殖瓢虫的作物上, 利用剪刀、毛笔、试管、培养皿、养虫箱等,采集瓢虫卵块(或制作 成卵卡)、蛹及成虫,保湿培养并运送到需要人工接种瓢虫的烟田周 边田埂及空地的茴香作物旁。

2、根据茴香蚜虫的数量,在定植的茴香植株上可人工接入5~ 50头蚜虫/株,让蚜虫繁殖3~5天。

3、将瓢虫的卵卡/卵块、蛹或成虫接到定植的茴香植株上,扩繁 瓢虫的种群数量,所述瓢虫的接种数量根据茴香上蚜虫的种群发生数 量而定,瓢虫:蚜虫=1:50~300。

实施例4不同瓢虫种类对茴香蚜虫的捕食特性比较

本实施例分别开展了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对茴香蚜虫 捕食特性的研究,这对利用茴香蚜虫扩繁瓢虫及其更好地控制烟草蚜 虫、烟粉虱等重要害虫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异色、七星、龟纹瓢虫的饲养用具及仪器设备

培养皿()、玻璃筒()、指形玻璃试管()、纱布、 脱脂棉、橡皮筋、剪刀、镊子、毛笔、塑料瓶盖、塑料方盘(45cm×30cm)、 喂饲成虫的蜂蜜等,人工气候箱(型号:BIC—250;生产厂家:上海 博迅实业有限公司)。

1.1.2供试虫源及饲养条件

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的养虫室,异色、七星、 龟纹瓢虫已培育成为实验种群;其养虫室的饲养条件:温度为 25±0.5℃,相对湿度70±5%,光周期为14L:10D。

1.2.3供试作物以及蚜虫繁殖

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的温室大棚、露地栽种 茴香等作物,分别繁殖茴香蚜虫等,为饲养异色、七星、龟纹瓢虫提 供充足的食料来源。

1.2试验方法

1.2.1不同龄期的1头异色、七星、龟纹瓢虫幼虫、成虫对茴香 蚜虫的捕食量

在指形玻璃试管()内放入茴香嫩叶,用脱脂 棉保湿,接入计数茴香蚜虫,玻璃筒口封上纱布,并用橡皮筋扎紧。 种群密度根据试验要求设置;即

⑴异色瓢虫:1龄幼虫接5、10、15头蚜虫,2龄幼虫接5、10、 15、20头蚜虫,3龄幼虫接20、30、40、50、60头蚜虫,4龄幼虫 接50、70、80、90、110、130头蚜虫,成虫接70、80、90、110、130、 150头蚜虫。

⑵七星瓢虫:1龄幼虫接5、10、15头蚜虫,2龄幼虫接5、10、 15、20头蚜虫,3龄幼虫接20、30、40、50、60头蚜虫,4龄幼虫 接30、50、70、80、90、110头蚜虫,成虫接30、50、70、80、90、 110头蚜虫。

⑶龟纹瓢虫:1龄幼虫接5、7、10头蚜虫,2龄幼虫接5、7、 10、15头蚜虫,3龄幼虫接10、20、30、40、50头蚜虫,4龄幼虫 接20、40、50、60、70、80头蚜虫,成虫接20、40、50、60、70、 80头蚜虫。

上述每一个密度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接10头瓢虫;每管 接入异色、七星、龟纹瓢虫1~4龄幼虫或成虫1头,24小时后调查 各管中剩余的蚜虫数量,并记录温湿度。在试验过程中,一、二龄瓢 虫幼虫不作饥锇处理,三、四龄瓢虫幼虫及成虫作饥锇处理;即在试 验第一天接入瓢虫饥锇24小时,第二天接入计数的茴香蚜虫,第三 天调查各管中剩余的蚜虫数量;最后进行不同龄期的异色、七星、龟 纹瓢虫幼虫、成虫捕食茴香蚜虫特性比较。

1.2.2异色、七星、龟纹瓢虫各虫态历期对茴香蚜虫的捕食量比 较

在温度25±0.5℃,湿度为75±0.5%条件下,利用茴香蚜虫,通过 对异色、七星、龟纹瓢虫生活史饲养观察;采用异色、七星、龟纹瓢 虫的各虫态历期天数(采用喂饲茴香蚜虫的数量),计算出瓢虫捕食 茴香蚜虫的最高捕食量和平均捕食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龄期的1头异色、七星、龟纹瓢虫幼虫、成虫对茴香 蚜虫的捕食量比较

表1 一头异色、七星、龟纹瓢虫幼虫、成虫对茴香蚜虫24小时捕食量比较

注:在温度25±0.5℃、湿度75±0.5%条件下,每个密度处理n=30头。

从表1可以看出:

⑴一头异色、七星、龟纹瓢虫24小时内捕食量:

随着瓢虫幼虫龄期的增加,其捕食茴香蚜虫的数量加大,并以四 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量最大;其中,异色瓢虫四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 量最大分别为125头和143头,平均为73.6头和89.1头。

⑵一头异色、七星、龟纹瓢虫在24小时内捕食量:异色瓢虫> 七星瓢虫>龟纹瓢虫;由于龟纹瓢虫个体较小,故捕食量相对小于异 色瓢虫和七星瓢虫。

2.2异色、七星、龟纹瓢虫各虫态历期和一生对茴香蚜虫的捕 食量比较

表2 异色瓢虫各虫态历期对茴香蚜虫的最大捕食量和平均捕食量

注:在温度25±0.5℃、湿度75±0.5%条件下,异色瓢虫采用最高捕食量和平均捕食量计算。

表3 七星瓢虫各虫态历期对茴香蚜虫的最大捕食量和平均捕食量

注:在温度25±0.5℃、湿度为75±0.5%条件下,七星瓢虫采用最高捕食量和平均捕食量计算。

表4 龟纹瓢虫各虫态历期对茴香蚜虫的最大捕食量和平均捕食量

注:在温度25±0.5℃,湿度为75±0.5%条件下,龟纹瓢虫采用最高捕食量和平均捕食量计算。

从表2、表3、表4可以看出:

⑴异色、七星、龟纹瓢虫各虫态历期对茴香蚜虫的捕食量随着 虫龄的增加而加大。

⑵异色、七星、龟纹瓢虫对茴香蚜虫最大捕食量:

瓢虫幼虫期:异色瓢虫最大为1125头,平均369.9头;其次是 七星瓢虫,最大为986头,平均261.8头;最后是龟纹瓢虫,最大为 456头,平均164.0头;从整体来看,异色>七星>龟纹。

瓢虫成虫期:异色瓢虫最大为14872头,平均为3758.2头;其 次是龟纹瓢虫,最大为10974头,平均为3464.7头(由于龟纹瓢虫 的成虫历期较长);最后是七星瓢虫,最大为6816头,平均为1992.8 头;从整体来看,异色>龟纹>七星。

瓢虫一生捕食总量:异色瓢虫最大为15997头,平均为4128.1 头;其次是龟纹瓢虫,最大为11430头,平均为3628.7头(由于龟 纹瓢虫的成虫历期较长);最后是七星瓢虫,最大为7802头,平均为 2254.6头;从整体来看,异色>龟纹>七星。

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优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等作为扩增繁殖 的对象。

实施例5烟草作物重要害虫烟蚜和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一、异色瓢虫成虫对不同作物蚜虫的捕食反应

从表5可以看出:在温度25±0.5℃、RH75±0.5%、光照(16L: 8D)条件下,异色瓢虫成虫对10种作物(植物)蚜虫的捕食量。

表5 异色瓢虫成虫对不同作物蚜虫捕食反应

(每个密度处理n=30头)

(1)异色瓢虫成虫捕食量与作物的关系

异色瓢虫成虫对不同种作物蚜虫的捕食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茴 香(39.47)>缅桂(38.28)>豌豆(34.84)>蚕豆(30.84)>青花(29.96)>莲花白 (27.92)>芥蓝(25.84)>苦菜(25.40)>芹菜(24.28)>油菜(23.90)。

(2)异色瓢虫成虫取食量与蚜虫形态的关系

从茴香至蚕豆,前四种作物上的蚜虫多为无蜡粉的绿色蚜虫,或 者红色、黑、淡黄蚜虫;从青花至油菜,后六种作物上的蚜虫多为灰 色蚜虫,其表面有灰色蜡粉。由此可得知,异色瓢虫成虫对无粉绿色、 红色、黑色、淡黄色蚜虫的取食量大于对灰色有粉尘蚜虫的捕食量。

(3)异色瓢虫成虫取食量与作物香味的关系

作物上带有的芳香味能吸引瓢虫捕食蚜虫。反之,如芹菜、大葱 等作物所散发的味道使瓢虫不喜欢捕食上面的蚜虫。

二、异色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反应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异色瓢虫的饲养用具及仪器设备

培养皿()、玻璃筒()、纱布、脱脂棉、橡皮筋、剪刀、镊子、毛 笔、带孔塑料薄膜、塑料方盘(45cm×30cm)、喂饲成虫的蜂蜜等, 人工气候箱(型号:BIC—250;生产厂家: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 1.1.2供试虫源及饲养条件

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的养虫室,异色瓢虫已 培育成为实验种群;其养虫室的饲养条件:温度为25±0.5℃,相对湿 度70±5%,光周期为14L:10D。

1.2.3供试作物

分别在昆明(云南省农科院试验基地、盘龙区滇源镇庄科试验基 地等)、玉溪庄园(凤窝园)等,采集烟草、番茄、豆类等作物上的 烟粉虱若虫,为异色瓢虫提供捕食虫源。

1.2试验方法

1.2.1异色瓢虫成虫、幼虫在饥锇和不饥锇状态下对烟粉虱若虫 的捕食量

在培养皿()内放入计数粉虱 若虫的叶片,并用脱脂棉保湿,然后罩上玻璃筒(),玻璃筒口封上带孔塑料薄膜(用于保湿),并用橡 皮筋扎紧;粉虱若虫的密度根据试验要求设置,即:

⑴异色瓢虫在不饥饿状态条件下:瓢虫2龄幼虫接10、20、30 头粉虱若虫,3龄幼虫接30、50、70头粉虱若虫,4龄幼虫接30、 50、70头粉虱若虫,瓢虫成虫密度同4龄虫。

⑵异色瓢虫在饥饿状态条件下:2龄幼虫接10、20、30头粉虱 若虫,3龄幼虫接30、50、70头粉虱若虫,4龄幼虫接50、70、100 头粉虱若虫,成虫接30、50、70头粉虱若虫。

⑶在试验过程中,二龄瓢虫不作饥锇处理;其它各龄瓢虫:① 不饥饿状态下:在试验第一天接入瓢虫和计数的粉虱若虫,第二天观 察记载;②饥饿状态下:在试验第一天接入瓢虫饥锇24小时,第二 天接入计数的粉虱若虫,第三天观察记载。每一个密度处理设3次重 复,每个重复接10头瓢虫。每管分别接入异色瓢虫1~4龄幼虫或成 虫1头,24小时后分别调查各玻璃筒中剩余的粉虱若虫数量,并记 录温湿度;最后比较异色瓢虫不同龄期的幼虫、成虫在饥饿和不饥饿 状态条件下捕食粉虱若虫的特性。

1.2.2不同数量异色瓢虫成虫、高龄幼虫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量

其试验方法同上;异色瓢虫成虫、高龄幼虫不作饥饿处理,密度 根据试验要求设置。即:高龄幼虫:⑴一头高龄幼虫接50、70、100 头粉虱若虫,⑵二头高龄幼虫接150、200、250头粉虱若虫,⑶三 头高龄幼虫接200、250、300头粉虱若虫;成虫:⑴一头成虫接 50、70、100头粉虱若虫,⑵二头成虫接80、110、150头粉虱若虫, ⑶三头成虫接200、250、300头粉虱若虫,⑷四头成虫接150、250、 400头粉虱若虫;每一个密度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接10头瓢 虫;每管分别接入高龄幼虫(3~4龄幼虫)和成虫1、2、3头,24 小时后分别调查各玻璃筒中剩余的粉虱若虫量,并记录温湿度;最后 摸清不同龄期的异色瓢虫高龄幼虫、成虫捕食烟粉虱若虫的特性。

2结果与分析

2.1异色瓢虫成虫、幼虫在饥锇和不饥锇状态下对烟粉虱若虫的 捕食量

从表6、表7可以看出,异色瓢虫在饥饿和不饥饿状态条件下对 烟粉虱若虫的捕食量,其3龄和4龄幼虫、成虫与其它各龄幼虫有差 异,为20~55头左右,二龄幼虫捕食量较小;从整体的捕食量来看, 异色瓢虫四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其捕食量为100头左右,平均为 35.2头和54.9头。

表6 异色瓢虫成虫、幼虫在不饥锇状态下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量

注:瓢虫在不饥饿状态条件下,每个密度处理n=30头烟粉虱若虫。

表7 不同龄期的异色瓢虫幼虫在饥锇状态下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量

注:瓢虫在饥饿状态条件下,每个密度处理n=30头烟粉虱若虫。

2.2在24h条件下异色瓢虫成虫、3~4龄高龄幼虫对烟粉虱的捕 食量

从表8、表9可以看出:

(1)在24小时内,异色瓢虫高龄幼虫对烟粉虱若虫的最大捕食 量:1头瓢虫组合为92头烟粉虱若虫,平均50.2头;2头组合为228 头,平均163.8头;可捕食烟粉虱若虫70%~80%左右。

(2)在24小时内,异色瓢虫成虫对烟粉虱若虫的最大捕食量: 1头瓢虫组合为77头烟粉虱若虫,平均43.7头;2头组合为147头, 平均75.5头;四头组合为308头,平均188.0头;其中以3头瓢虫组 合捕食烟粉虱若虫最多为296头,平均224.7头;可捕食烟粉虱若虫 60%~85%左右。

(3)在相同数量的组合条件下,异色瓢虫高龄幼虫捕食烟粉虱 若虫大于成虫。

表8 异色瓢虫高龄幼虫在24h条件下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量

注:每个密度处理n=30头烟粉虱若虫,瓢虫高龄幼虫为三、四龄;试验温度为25±0.5℃。

表9 异色瓢虫成虫在24h条件下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量

注:每个密度处理n=30头烟粉虱若虫,试验温度为25±0.5℃。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 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 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 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