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方法,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照明机构的操作装置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方法,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照明机构的操作装置

摘要

为了进行功率因数校正,电感器(21)被供应输入电压(Vin),其中对耦合至电感器的可控开关装置(24)进行控制,以便对电感器(21)选择性地进行充电和放电。用于起动开关装置(24)的控制装置(14)被设计成,使得该控制装置根据多种操作模式中的一种操作模式对开关装置(24)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开关装置(24)的接通时间点根据最短等待时间,并且根据经由开关装置(24)降低的电压来确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214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赤多尼科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19733.3

  • 发明设计人 H·奥尔;P·兰佩特;

    申请日2013-04-15

  • 分类号H05B33/08(20060101);H02M1/42(20060101);H05B41/2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吕俊刚;刘久亮

  • 地址 奥地利多恩比恩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49: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08

    授权

    授权

  • 2015-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5B33/08 申请日:201304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的方法和电路。本发明尤其涉及用于操作装置 或者电子镇流器的功率因数校正技术领域。

功率因数校正(“功率因数校正”,PFC)布置用于消除或者至少减少输入电流中 的谐波电流。谐波电流尤其可能在非线性用电器中出现,该非线性用电器例如是具有 电源件中的滤波的整流器,这是因为在这种类型的用户情况下,尽管输入电压为正弦 形式,但输入电流的相位发生偏移并且发生非正弦形式的扭曲。可以通过在各个装置 前方接通的有源或者时钟控制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对此时出现的高频谐波振荡施加 反向作用。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还可以用于照明机构的操作装置,例如荧光照明机构的电子镇 流器或者LED变换器。这种电路在用于操作照明机构的装置是有意义的,这是因为 规范限制了允许被回送到供电网络中的谐波。

针对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经常使用基于也被称为升压型转换器或者升压式转换器 的升压变换器的电路拓扑。此时被供以整流后的交流电压的电感器或者线圈通过可控 开关的接通/切断以输入电流充电或放电。电感器的放电电流流经二极管流向与输出 端电容器相耦合的变换器的输出端,从而可以在输出端处获得相对于输入电压提高的 直流电压。同样可以使用其他变换器。

可以以不同的操作模式操作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尤其已知利用连续流过之前所述 的电感器的操作(所谓的“连续通电模式”,CCM)、利用非连续电感器或线圈电流 的操作(“非连续通电模式”,DCM)或者处于流经电感器的连续电流与非连续电流 之间的临界区域内的操作(“界限通电模式”或者“临界通电模式”,BCM)。在BCM 操作时,在线圈放电期间线圈电流降低为零,开始新的切换周期,并且再次接通开关, 以使线圈重新充电。根据时间(期间开关分别被接通),可以对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进 行控制和调节。在DCM操作中,相对地在当放电过程中线圈电流过零之后,首先等 待预定的额外等待时间,直至开关重新被接通。

DE102004025597A1描述了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其中在开关切断的时间段中 推导出输出端的直流电压。

在以DCM模式操作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时,重新接通转换器之前的等待时间根据 负载,即根据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功率进行选择,以便保持预定的总线电压。如 果在结束该时间之后直接再次接通开关,则这可能会导致线圈电流的不规则。如果仅 根据预定的等待时间而不是根据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关系来选择接通时间点,则会提 高散热以及因此出现开关装置变热。

任务在于提供方法和装置,其在所述问题方面得以改善。任务在于提供用于功率 因数校正的方法和装置,其中可以对更大范围的负载进行操作。任务还在于,提供方 法和装置,其中可以在确定接通时间点时考虑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在开关处于切断状态 时的时间段中的动态关系。

根据本发明提供具有在独立权利要求中给出的特征的方法、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以 及照明机构的操作装置。从属权利要求限定本发明的有利和优选的实施方式。

根据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可以使得用于照明机构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以多种操 作模式进行操作。根据例如可以通过输出功率进行检测的负载可以从多种操作模式中 选择一种操作模式。在可以是DCM操作模式的第一操作模式中,确定开关装置的切 断和重新接通开关装置之间的最短等待时间。开关装置的接通时间点不仅根据最短等 待时间来确定,还根据经由开关装置降低的电压来确定。这允许对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在开关装置切断时的动态关系加以考虑,以确定接通时间点。在根据实施例的功率因 数校正电路中可以设计控制装置,以实施相应的方法。

开关装置可以是功率开关,尤其是FET或者MOSFET开关,并且当功率开关被 切换到切断状态时,经由开关装置降低的电压可以是功率开关的漏源电压。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经由漏源电路而降低的电压的随时间变 化的关系来确定接通时间点。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装置可以限定时间间隔,该时 间间隔对应于容许的接通时间,并且该时间位于一时间处,此时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 路的漏源电路降低的电压靠近局部最小值或者经过该最小值。也就是说,只有当不仅 完成了最短等待时间,而且开关装置处的电压处于“波谷”时,才接通开关。这种方 法也被称为“波谷切换”。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装置可以获得关于开关装置的漏源电路处的电压或者 其不同方式的变化的信息。在一种设计中,可以检测到流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感 器的电流,并且根据流经线圈的电流与参考值的比较来确定开关装置的漏源电路处的 电压具有极值时所处的时间点。控制装置可以输送相应的测量信号,该信号指示线圈 中的电流或者该电流的过零。测量信号可以如此产生,即该信号指示线圈电流过零及 其方向。开关装置处的局部最小值或者电压的波谷可以根据沿规定方向的线圈电流的 过零来识别。

为了检测电流的过零,可以设置相应的检测电路,借助该检测电路例如可以通过 线圈电流的变化以及与参考值进行比较。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负载或者输出功率 来规定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之间的过渡。第二操作模式可以是CCM操作或 者BCM操作。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可以通过调节接通时间(在该 接通时间中,开关装置总是被接通)来进行控制或者调节。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可以 通过调节最短等待时间来控制或者调节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接通 时间(在该接通时间中,开关装置总是被接通)可以选择相同的值,该值对应于在第 二操作模式中容许的接通时间的最小值。该最短等待时间可以只在第一操作模式中被 限定和使用,用于控制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当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装置识别到负载或输出功率降低到输出功率以下时, 控制装置可以自动从第二操作模式变换到第一操作模式中。

根据实施例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尤其可以用于针对交流电压/直流电压转换器的 功率因数校正,从而使得在这种情况下,输入电压是整流后的交流电压,输出电压时 交流电压。根据实施例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可以根据升压转换器的拓扑结构来构成, 使得电感器的充电电流经由二极管被输送给与输出电容耦合的输出连接部。已描述的 方法和实施方式也可以用于其他转换器拓扑结构。

在每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操作模式中,例如在DCM操作模式中如此选择接通时 间点,即累计满足下述三个条件:已经完成最短等待时间;流经电感器的电流处于过 零处;开关装置的漏源电压降低至局部最小值。

控制装置可以实施为集成电路形式,尤其是特定应用的特定电路(ASIC,“专用 集成电路”)。控制装置可以具有用于检测对应于线圈电流或者该电流过零的测量参数 的共同的测量输入信息,该测量参数还用于确定时间间隔,这种确定对应于局部最小 值或者通过开关装置降低的电压。

方法和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可以在用于照明机构的操作装置中使用,例如用于荧光 照明机构的电子镇流器或者LED变换器。在该应用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允许在 较广范围内匹配不同的功率区间或者所使用的操作装置的组件,其中也在DCM操作 模式中实现节能切换。

下面将参照附图借助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例的具有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照明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例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路图。

图3示出了用于说明根据一种实施例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工作方式的电流和 电压,该电路处于第二操作模式(可以是BCM操作)中。

图4示出了用于说明根据一种实施例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工作方式的电流和 电压,该电路处于第一操作模式(是DCM操作)中。

图5示出了用于说明根据一种实施例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工作方式的电流和 电压,该电路处于第一操作模式中。

图6示意性示出了当开关装置直接在固定的等待时间之后再次被接通时流经线 圈的电流。

图7描述了根据一种实施例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在第一操作模式中的工作方式。

图8描述了根据一种实施例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在第一操作模式中的工作方式。

图9和图10描述了由根据一种实施例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 参数调整。

图1示出了照明系统1的框图,该照明系统包括用于照明机构3的操作装置2, 例如用于LED的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2可以与总线4或者无线通信系统相连,以 便接收调光指令和/或输出状态信息。

操作装置2例如可以被设计为用于气体放电灯、荧光灯或者其他荧光照明机构的 电子镇流器(EVG)或者被设计为LED变换器。操作装置2包括用于对供电电压(例 如电源电压)进行整流的整流器10。操作装置2具有用于具有配属的控制装置14的 功率因数校正11的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提供了用于接通在操作装置2后面的组 件的输出电压,该电压也被称为总线电压Vbus。其他的电压转换和/或调光功能例如 可以通过DC/DC转换器12(可以被设计为LLC谐振转换器)和/或输出端驱动器13 来实现。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其控制装置14的工作方式将参照图2至图10来具体描述。 控制装置14通常可以以多种操作模式来控制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这些操作模式至少 包括一个DCM(“非连续通电模式”)操作模式作为第一操作模式,以及一种第二操 作模式。该第二操作模式可以从CCM(“连续通电模式”)操作模式和BCM(“界限 通电模式”或者“临界通电模式”)操作模式中选择。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可以如此 来实现对不同的负载或者不同的输出功率的匹配,即在开关装置的切断和重新接通之 间必须经历的最短等待时间进行调节。控制装置14此时控制开关装置,使得不仅将 最短等待时间的完成考虑进开关装置的接通标准中,还额外考虑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 与时间相关的关系。开关装置的再次接通取决于是否完成了最短等待时间并且开关装 置的漏源电压是否满足规定的标准。该标准可以包括,开关装置的漏源电压作为时间 函数实现局部最小值。该标准可以被检验,其中控制装置14提供参数,该参数包含 关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线圈中的电流过零信息。

图2是根据一种实施例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的电路图。供电交流电压,例如 电源电压,由(图2中未示出的)整流器转换成整流后的交流电压,该电压作为输入 交流电压Vin位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的输入连接部和地之间。输入交流电压Vin 供应给电感器或者线圈21。电感器21与二极管22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的输入连 接部和输出连接部27之间串联接通。在与充电电容器23耦合的输出连接部27处提 供输出整流电压Vout。在电容21和地之间可以接通另一个电容器25,该电容器与由 开关24和电阻26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接通。电容器25可以与二极管22的连接部(同 样与电容21连接)连接。

输出整流电压Vout用于对接通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前方的负载供电。该负载 例如可以是用于照明机构的操作装置的组件,例如荧光灯、卤素灯、发光二极管装置 等。该负载可以包括具有电位隔离的LLC谐振转换器。

可控开关24(该开关是功率开关,并且例如可以被设计为场效应管(FET),尤 其是MOSFET)被连接至电感器21和二极管22之间的连接部处。开关24可以经由 电阻26与地连接,其中电阻26可以被用作分流电阻。开关24由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20的控制装置14被切换到接通状态和切断状态。控制装置14具有相应的输出端41, 用于控制控制信号,利用该信号例如可以控制开关24的栅极电压。

在开关24的接通状态中,电感器21经由开关24与地连接,其中阻断二极管8, 从而使得电感器21充电,并且电能被存储在电感器21中。如果相反地切断开关24, 即打开开关24,则二极管22被导通,从而使得电感器21可以经由二极管22向充电 电容器23放电,并且存储在电感器21中的电能被传输给充电电容器23。

开关24由控制装置14进行控制,该控制装置可以被设计为集成电路的形式,尤 其设计成ASIC。功率因数校正通过重复进行的开关24的接通和切断来实现,其中开 关24的切换频率大大高于整流后的输入交流电压Vin的频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 可以作为升压转换器进行工作。

控制装置14可以被供应不同的测量参数,这些测量参数可以被评估用于控制或 调节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或者操作装置的其他组件。例如控制装置14可以通过具有 电阻36,37的分压器来检测输出电压。

控制装置14还可以被供应这样的测量参数,即指明电感器21中的电流IL何时 具有过零,或者以哪种预兆来实现过零。相应的检测电路可以具有与电感器21以电 感器方式耦合的绕组31或者小线圈31。绕组31通过二极管32和电阻33与开关24 和电阻26之间的节点相连。控制装置14的输入端42处的信号表明电感器21中的电 流IL的过零,尤其是在开关24被切换到切断状态中的时间段中。

控制装置14产生控制信号,以便将开关24切换到接通状态或者切断状态中。这 可以以各种方式出现,尤其是根据负载或者输出功率。当负载或者输出功率较高时, 使用第二操作模式,该操作模式可以是BCM操作或者CCM操作。此时可以调节开 关24分别被接通时所处的时间段,以便将输出电压保持为额定值。开关24分别被接 通时所处的时间段可以根据输出端27处的负载或输出功率来选择。只要负载或输出 功率大于阈值,则可以通过减少接通时间,即减少开关24分别被接通所用的时间段 来对操作进行调整。当负载或输出功率达到阈值时,可以激活第一操作模式,该操作 模式是DCM操作。此时,在将开关24切换到切断状态中之后,当电感器21中的电 流IL降低为零时,并不直接再次接通开关24,而是设置一个规定的最短等待时间。 接通时间可以在DCM操作中被保持为预定的固定值,该值可以是在BCM操作中针 对接通时间可选的最小值。在第一种操作模式,即在DCM操作中,可以通过调整最 短等待时间来实现对不同负载或输出功率的匹配。

如将参照图4、图5、图7和图8详细描述的那样,在第一操作模式中,也就是 说DCM操作中,开关的接通时间点不仅对应于最短等待时间来确定,而且也根据流 经电感器21的电流IL的与时间相关的关系,并且根据在漏极端子和源端子之间降低 的电压的与时间相关的关系来确定。

图3在第二操作模式中通过控制装置14对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的控制,该第二 操作模式以BCM操作示例性示出。通过开关24处的栅极电压Vg来将开关切换到接 通状态和切断状态中。当开关被切换到切断状态中时,电感器21放电,并且线圈电 流51降低。在BCM操作中,可以如此开启新的接通过程,使得电流51在54中下 降为零或者具有过零。通过相应的控制信号52,开关24则再次被接通,以便使得电 感器21重新充电。在BCM操作中,可以调整接通时间55,以便使得用于不同负载 和/或输出功率的总线电压保持稳定。图3中示出的是电压53,该电压在BCM操作 中在开关24的漏极端子和源端子之间降低。

虽然图3中举例示出了BCM操作,当负载和/或输出功率较大时可以被激活的第 二操作模式也可以是CCM操作。在CCM操作中,当流经电感器21的电流IL达到非 零的参考值时,可以启动对开关24的接通过程。

图4示出了从第二操作模式至第一操作模式,也就是说至DCM操作的过渡。通 过适当选择接通时间点68(在该时间点处开关24再次被切换到接通状态中),可以 减少或者消除线圈电流IL的不规则性,并且开关24中的散热以及因此开关24的变 热可以保持减少。

在第一操作模式中,也就是说在DCM操作中,控制装置14可以确定在将开关 24重新切换到接通状态中之前的最短等待时间69。接通时间点68(在该时间点处开 关24再次被切换到接通状态中)不需要直接与最短等待时间69的终点一致。接通时 间点68被如此确定,即完成最短等待时间69,并且满足附加的标准,该标准取决于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的与时间相关的关系。为了确定接通时间点68而使用的附加的 标准可以包括,流经电感器的电流61具有过零,并且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在开关24 的漏极端子和源端子之间降低的电压66达到局部最小值67。

涉及到流经电感器21的电流61以及开关24处的电压66的标准的存在可以在图 2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中,根据控制装置的输入端42处的信号进行检测。该信号 提供了关于流经电感器21的电流61的过零的信息以及过零的符号的信息,从而可以 导出是否开关24处的漏源电压恰好处于局部最大值或者局部最小值处。

使用这种标准导致在切断开关之后,不是在电流61的第一次过零62时再次接通 开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的电感器21和电容25构成谐振电路,从而使得只要开 关24保持在切断状态中,在电流61降低之后,线圈电流61显示出振荡。在所示示 例中,开关24再次切换到接通状态中也不在电流61的第二次过零时进行,这是因为 最短等待时间69尚未用尽。在示出的示例中,开关24再次切换到接通状态中也不在 电流61的第二次过零时进行,这是因为尽管用尽了最短等待时间69,但过零的方向 对应于开关处的电压的局部最大值。接通时间点68通过过零63来确定,其中在漏极 端子和源端子之间降低的电压具有局部最小值。

通过所述的标准来实现更多的效果。当通过减少接通时间55或者65不再可能或 者只能困难进行时,通过调节最短等待时间69可以针对不同的负载和/或输出功率进 行匹配。可以避免超过流经电感器21的电流IL的所期望的峰值,并且在每次接通开 关时所实现的流经电感器21的电流IL峰值可以被保持为一致的额定值。通过在局部 最小值处或者在开关24的漏极端子和源端子之间降低的电压的波谷处进行切换,与 总是直接在完成固定等待时间时进行接通相比,减少了散热和由此引起的开关24的 变热。

图5示出了这种效果。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的电感器21和电容25构成谐振电 路,从而使得在切断开关之后,流经电感器21的线圈电流69和在开关24处的电压 70显示出振荡,这些振荡彼此具有相位偏移。

如果开关24在一个时间点被再次接通,其中开关24处的漏源电压70不是极值, 并且例如对应于输入电压79,则流经电感器21的电流IL在接通开关时具有朝向零值 线偏移一定值的值。在该时间点将开关24切换到接通状态中将导致,在后续的电感 器21充电时引起电流IL的峰值74或者峰值75,其未达到或者超出峰值电流的额定 值77。

如果开关24在一个时间点被再次接通(其中开关24处的漏源电压70具有局部 最大值71,并且此处电压例如等于总线电压78,则将始终达到流经电感器21的电流 的一致的峰值。但该局部电压最大值将在接通开关24时导致提高的散热以及由此导 致更高的热量。

通过在局部最小值处或者开关24的漏源电压70的“波谷”67处的切换,将会 实现流经电感器的电流峰值达到额定值77,并且切换时的散热比在点71至73中的 一点处进行切换时的散热要少。

图6进一步具体说明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效果,用于比较流经电感器的电流 IL,当例如在DCM操作中,在改变等待时间之后,不依赖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与 时间相关的关系,开关在等待时间结束时立即再次被切换到接通状态中。在示出的情 况中,电流显示出峰值75,该峰值超出额定值77。电流的这种不规则关系可以在实 施例中被减少或者消除,其中除了最短等待时间之外还考虑接通时间点的标准,这些 标准取决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的动态关系。

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中,在控制装置的输入端42处提供一个信号,该信号给 出如下信息:即,流经线圈的电流IL是否具有过零,以及开关24处的漏源电压是否 恰好具有局部最大值或者局部最小值或者波谷。该信号由控制装置14进行评估。控 制装置14可以根据输入端42处的信号来产生用于接通开关24的时间间隔。控制装 置14可以将该时间间隔与关于是否已经用尽最短等待时间69的检测在逻辑上进行结 合,以便来确定何时应该将开关24切换到接通状态中。时间间隔能够分别如此产生, 即该时间间隔从沿确定方向的电流IL的过零开始启动。该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爱你 可以具有预定值。该值可以等于开关24在第二操作模式中的可调节的最短接通时间。

图7和图8示出了时间点的确定,在该时间点处,开关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再次被 切换到接通状态中。当开关24处于切断状态中时,流经电感器21的电流IL围绕零 线发生振荡,该振荡通过由电感器21和电容25构成的谐振电路来决定。该振荡可以 相应地在控制装置14的输入端42处的信号82中进行识别。其中流经电感器21的电 流IL=总是具有过零时所处的时间点可以通过将信号82与参考值81进行比较来识别。 控制装置14例如可以具有比较器,在输入端侧被提供信号82和参考值81。比较器 的输出信号中的波动显示流经电感器21的电流IL的过零的时间点和方向。

根据识别到的流经电感器21的电流IL的过零(具有在预定方向上符号的改变), 分别产生时间间隔,其中只示出了时间间隔84至86。该时间间隔对应于一个时间, 针对该时间,根据流经电感器21的电流的与时间相关的关系以及开关24处的漏源电 压来实现开关24的接通。该时间间隔根据如下情况进行选择,即开关24处的漏源电 压接近局部最小值,以及流经电感器21的电流接近过零。

作为额外的标准还将考虑,必须完成最短等待时间69。因为在最短等待时间69 的终点89之前存在时间间隔84、85,因此开关24还尚未被重新切换到接通状态中。 开关24可以在第一时间间隔86(在最短时间间隔的终点89之后)中被再次切换到 接通状态中。该接通时间点根据以下情况来确定,即当在时间点87时控制装置14 的输入端42处的信号达到参考值81时,是否已经经过最短等待时间的终点89。

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以及在根据实施例的方法中,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控制装 置可以如此调整等待时间,即该等待时间最少等于预定的最短等待时间,并且此外还 取决于开关24处的与时间相关的漏源电压,该电压通过控制装置的输入端被检测到, 向该输入端输送表明线圈电流的过零的信号。

根据控制装置14在第一操作模式还是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操作的情况,控制装置 14可以自动地采用不同的标准,以便对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的关系进行控制。例如 可以进行这种调整,以便将输出电压Vout调整为额定值。还可以进行调整,以便根 据负载或者输出功率如此来调整对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0的控制,使得很好地抑制谐 波。如果在负载基础上实现控制,控制装置14可以例如在纹波基础上,也就是说在 输出电压Vout的电压纹波基础上来识别负载。为此可以对输出电压Vout进行检测并 且提供给控制装置14。

第二操作模式,例如可以是BCM操作或者CCM操作,可以在负载或者输出功 率大于阈值时激活。在BCM操作或者CCM操作中可以通过开关的接通时间,也就 是说通过开关24总是被切换到接通状态中时的持续时间,可以实现对不同负载或者 不同输出功率的匹配。对于较小的负载或者较小的输出功率来说,接通时间相应减小, 直到其达到容许的最小值。如果不再能够继续减少接通时间,则可以实现向DCM操 作的过渡。

在第一操作模式中,例如在DCM操作中,接通时间可以被保持为固定值。这可 以对应于容许的接通时间最小值,该最小值可以在两种操作模式中进行调节。在第一 操作模式中,可以通过改变最短等待时间来调整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操作。

图9和图10示出了通过改变参数来调整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操作,其中这些参 数对开关24的控制具有影响。调整例如可以作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功率或者 负载的函数来进行。

图9示出了开关的接通时间,即当开关24始终被切换到接通状态中时的持续时 间。当输出功率从较高值(其中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以BCM或CCM操作模式进行操 作)降低时,开关的接通时间与之相应地减少至容许的最小值。当功率继续减小时, 可以过渡到DCM操作模式中。此时接通时间被保持为恒定值91,该值对应于针对第 二操作模式由控制装置调节的接通时间的最小可调值。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可以实现 与负载相关的最短等待时间的调节。图10示例性示出了特征曲线的走向,该特征曲 线可以用于DCM操作中的最短等待时间的调整。特征曲线如图9和图10中示出的 一样,例如可以在控制装置14的数字化设计中以对应的表格形式存储在控制装置14 中。

虽然已经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也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进行改动。虽 然距离描述了从BCM操作至DCM操作的过渡,但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将控制装 置设计用于对CCM操作模式进行控制。可以相应地实现从CCM操作至DCM操作 的过渡。

虽然已经描述了其中流经电感器的电流在使用线圈或绕组的情况下被检测的实 施例,但也可以设置其他电路,以便识别电流的过零和/或可控开关的漏源电压的局 部极值。虽然已经描述了其中根据控制装置的输入信号(该信号指示电感器中的电流 的过零)来检测可控开关的局部最小值或者漏源电压的波谷的实施例,但也可以使用 其他布置方式,其允许控制装置识别可控开关的漏源电压的局部极值。

根据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在用于照明机构的操作装置中,例如在电子镇流器 或者LED变换器中使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