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油田污油泥处理新工艺

油田污油泥处理新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污油泥处理新工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添加任何药剂、能够使得污泥中的含油率要低于国家标准,并且能形成量产的油田污油泥处理新工艺,将污油泥和所述污油泥2-4倍重量的水打入加热搅拌罐加热至60~80℃;将所述污油泥和所述水的混合物加入到高速卧式污油泥专用离心机,将油、泥沙水分离出来;之后所述泥沙水中再加入水稀释和所述污油泥1/40-1/60重量的絮凝剂并经两相污水卧螺离心机将水分离出去,泥饼即可达标排放,其中该步骤中加水量为步骤(1)中加水量的3-5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961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徐云飞;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68537.5

  • 发明设计人 徐云飞;

    申请日2014-11-20

  • 分类号C02F11/00(20060101);C02F11/1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39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孙皓晨

  • 地址 15001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泽园路3-1号泽源小区2单元1102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45: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10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11/00 登记号:2019320000184 登记生效日:20190417 出质人:南京莫尼亚离心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质权人: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城南支行 发明名称:油田污油泥处理新工艺 授权公告日:20160907 申请日:20141120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7-08-22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2F11/00 登记生效日:2017080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12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9-07

    授权

    授权

  • 2015-06-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11/00 申请日:20141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钻井、清罐、水处理、炼油、石油化工、油轮清仓、石油 储存单位、沙漠油湖、输油管线、油罐跑漏、老化油和工业废油等产生的污油 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田污油泥处理新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处理污油泥技术方案是:污油泥打入加热搅拌罐,加入破乳剂和 清洗剂等药剂后加热到60~80℃,然后进入两相普通污水卧螺离心机同时加入絮 凝剂,将污泥和油水混合物分离,然后再将油、水分离。

然而采用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由于过程中加入药剂,一方面浪费资源, 另一方面能够产生二次污染,此外该工艺处理难以达到国家污泥中油含量规定 的标准,如果做到污泥含油量低于国家标准也难以进行产业化生产,处理量小, 一般在200~300KG/H。

现有处理工艺复杂,模块数量多,故障率高,占地空间大,油、水、通过 沉降分离罐分离;如果每小时生产2吨以上泥沙含油3%~6%,水中含油大于 500PPM,油中含水大于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添加任何药剂、能够使得处理后 污泥中的含油率要低于国家标准,并且能形成量产的油田污油泥处理新工艺。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油田污油泥处理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污油泥和所述污油泥2-4倍重量的水打入加热搅拌罐加热至 60~80℃;

(2)将所述污油泥和所述水的混合物加入到高速卧式污油泥专用离心机, 将油、泥沙水分离出来;

(3)之后所述泥沙水中再加入水稀释和所述污油泥1/40-1/60重量的絮凝 剂并经两相污水卧螺离心机将水分离出去,泥饼即可达标排放,其中该步骤中 加水量为步骤(1)中加水量的3-5倍。

其中步骤(3)中加水量为步骤(1)中加水量的4倍。

其中所述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污油泥重量的1/50。

其中所述污油泥和所述水加热后先用剪切机剪切处理成尺寸为0.03cm以下 的块状物后再加入到所述高速卧式污油泥专用离心机。

其中其中所述剪切机中剪切量为5000kg/60分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工艺简洁,模块数量少,故障率低,占地空间小,油、水、泥沙通 过分离机分离泥沙含油0.5%-1.5%,水中含油在10-100PPM,油中含水低于1.5%, 处理量5000gk/h;10000kg/h;15000kg/h;20000kg/h。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 明。

实施例1

大庆油田储运公司北油库施工现场施工,首先将300kg的污油泥打入加有 5000kg水、5kg的破乳剂和10kg的清洗剂的加热搅拌罐,通过搅拌使得污油泥 均匀分散在罐里同时加热到70℃,该混合液打入普通污水卧螺离心机,在线加 入6kg的絮凝剂分离出泥沙混合物321kg(泥沙混合物含油率4.3%)和油水混 合物5000kg,之后将油水混合物打入油水分离器使得油水分离,得到原油 28.32kg(原油含水率9%),水4971.68kg,整个过程耗时79分钟。

实施例2

大庆油田储运公司北油库施工现场施工,首先将300kg的污油泥用泵打入 加热搅拌罐中,加水1000kg搅拌加热到70℃后;将污油泥加入到剪切机(剪切 机中剪切量为5000kg/60分钟)中剪切成0.03cm以下的块状物,油泥浆直接打 入高速卧式污油泥专用离心机,分离出原油31.16kg(原油含水率为1%),泥 沙和水1268.84kg(泥沙和水混合物含油率78ppm),再将泥沙和水中加入4000kg 水经两相污水卧螺离心机并加入6kg的絮凝剂将4969.84kg的水分离出去,得到 305kg的泥饼达标排放即可,泥饼含油率0.9%,整个过程耗时12分钟。其中卧 螺机工作时间3.5分钟,前处理占去了8.5分钟,在连续生产过程中前处理会按 照卧螺机的工作能力匹配,生产效率即是卧螺机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3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采油三厂野外污油泥存放点,首先将300kg的污油泥打 入加有5000kg水、5kg的破乳剂和10kg的清洗剂的加热搅拌罐,通过搅拌使得 污油泥均匀分散在罐里同时加热到70℃,该混合液打入普通污水卧螺离心机, 在线加入6kg的絮凝剂分离出泥沙混合物317kg(泥沙混合物含油率5.1%)和 油水混合物5004kg,之后将油水混合物打入油水分离器使得油水分离,得到原 油21.3kg(原油含水率13%),水4982.7kg,整个过程耗时71分钟。

实施例4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采油三厂野外污油泥存放点,首先将300kg的污油泥用 泵打入加热搅拌罐中,加入1000kg水搅拌加热到70℃后;将污油泥加入到剪切 机(剪切机中剪切量为5000kg/60分钟)中剪切成0.03cm以下的块状物,油泥 浆直接打入高速卧式污油泥专用离心机,分离出原油38.62kg,(原油含水率为 0.9%)泥沙和水1261.38kg(泥沙和水混合物含油率18PPM),再网泥沙和水中 加入4000kg水经两相污水卧螺离心机并加入6kg的絮凝剂将4976.38kg的水分 离出去,得到291kg的泥饼达标排放即可,泥饼含油率0.78%,整个过程耗时 13分钟,其中卧螺机工作时间为3.5分钟。

现有技术:(1)前处理调质系统。缺点是:结构复杂,罐体过大、投资大、 占地面积大、物料在罐内时间长会导致原油的乳化现象。乳化后的原油分离困 难。该技术需要加入破乳剂和洗涤剂。(2)油水泥沙分离系统。采用的普通污 水卧式离心机,是在加入絮凝剂的情况下首先将泥沙分离出去,这样就会导致 泥沙里含油超标:约3%至6%,国家标准是:低于2%(3)油水分离系统。使 用的是自然沉降法,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沉降时间长,沉降效果差。上述总体生 产能力低于1吨/小时,约0.7吨左右(配备的是LW450普通污水卧试离心机), 所以处理能力非常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本发明技术:(1)前处理系统。结构简单,罐体小、投资小、占地面积小、 物料在罐内时间短不会导致原油的乳化现象。全过程不用加入任何化学药剂, 纯物理方法。(2)油水泥沙分离系统。本发明技术采用的是高速卧式污油泥专 用离心机和两相污水卧螺离心机配合使用。首先将原油分离出去,然后分离泥 沙。这样泥沙里含油率会很低。本方法两次检测结果是泥沙含油0.9%和0.78%, 远低于国家标准(3)油水分离系统。本发明是在线分离原油无需再配套油水分 离器,分离后的原油含水率在0.05%至1%之间。本方法的处理量要远远超过现 有方法的处理量(配备的是LW420或LW550或LW650高速卧式污油泥专用离 心机)。其原因是:高速卧式污油泥专用离心机对物料含泥沙量要求不苛刻, 可以在1%到30%之间随意变化而现有的普通污水离心机则不可能做到,只能在 含泥沙量8%以下才能正常生产。所以本发明技术可以达到很大的生产量,根据 需要每条生产线可以在5到20吨/小时的生产能力设计。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 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 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