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可剥胶涂层、可剥胶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可剥胶涂层、可剥胶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可剥胶涂层、可剥胶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可剥胶涂层组合物,按重量份计,该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包括:80~120份的丙烯酸酯类低聚物、8~20份的稀释性单体、0.1~1.5份的剥离力改性剂、2~12份的引发剂及30~50份的有机溶剂。该可剥胶涂层组合物透明性较高,成膜后的透光率较高、雾度较低。同时,该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固化后形成的涂层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能和较高的可剥离性能。耐高温性能能够使涂层在功能型硬化层表面有较好的贴服性,气泡和翘曲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改善。而可剥离性能又能够减少涂层剥离时造成的胶层残留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794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709409.0

  • 发明设计人 夏有贵;李冠毅;丁清华;

    申请日2014-11-28

  • 分类号C09D4/06(20060101);C09D4/02(20060101);C09D7/1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40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215634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晨港路8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45: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3-11

    专利权保全的解除 IPC(主分类):C09D 4/06 专利号:ZL2014107094090 申请日:20141128 授权公告日:20171128 登记生效日: 解除日:20220121

    专利权的保全及其解除

  • 2019-03-01

    专利权的保全 IPC(主分类):C09D4/06 授权公告日:20171128 登记生效日:20190121 申请日:20141128

    专利权的保全及其解除

  • 2017-11-28

    授权

    授权

  • 2015-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9D4/06 申请日:20141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TO-膜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可剥胶涂层、可 剥胶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触摸屏技术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领域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透 射式电容、OGS(One Glass Solution,单片式触控面板)、in-cell、on-cell是目前的主流技术。 随着触摸屏的大尺寸化及薄化趋势越演越烈,使得OGS技术更多地压缩了透射式电容技术的 市场份额。而触摸屏技术中最关键的核心技术是在其整个组件中使用了ITO-膜。ITO-膜产品 不仅在触摸屏上得到使用,其还更广泛应用于其它柔性显示设备,如电纸书、OLED等。另 一方面,该产品还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膜(汽车窗膜、建筑玻璃膜等)等。 而ITO-Film一般在其背面光学PET基材上涂布一种功能型硬化涂层,其在溅射ITO金属氧化 物层前或溅射后,一般需要对功能型硬化涂层进行保护。目前主流技术是在功能型硬化涂层 表面贴覆一层超低粘PET保护膜。然而,这不仅会增加工序,在贴覆超低粘PET保护膜的过 程中,还容易产生气泡或污染。另外,PET保护膜在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容易出现收缩翘曲, 从而对下道工序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PET保护膜存在的问题,市面上也可见到一些可剥蓝胶。但这种可剥蓝胶 通常只限应用于触摸屏中的透明导电玻璃、薄膜的ITO镀膜上,起到绝缘、防潮和保护。由 于其组成中含有色粉和无机粉体,成膜后透明度比较低,雾度比较高,无法满足溅射用多功 能型硬化涂层的保护膜的要求。

此外,也有一些可剥胶涂层的相关报道:

申请号为201310444585.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热固化型可剥胶,其主体树脂为氯醋树 脂,且含有色粉。然而,这种热固化型可剥胶虽然实现了可剥离性,但其透光率比较差、雾 度高、胶层之间不防粘连,无法满足溅射用多功能型硬化涂层的保护的要求。

申请号为201310240698.X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制成加工用可剥胶及其制备方法,其主 体树脂为硅橡胶或乙丙橡胶,采用热固化成膜。然而,其虽然实现了耐高温性和可剥离性, 但同样未考虑成膜透明性和低雾度,无法适用于多功能型硬化涂层的保护等要求。

申请号为201010184900.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弹性可剥胶及其进行电镀局部保护的方 法,其主体树脂为苯乙烯了弹性体,采用热固化成膜,虽然实现了可剥离性和可循环使用性, 但其不耐高温、且未涉及到光透过性及低雾度、高拉伸强度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剥胶组合物,以解决现有的可剥胶涂层透光率低、雾度 高而不适于作为ITO-膜制作中多功能型硬化涂层保护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可剥胶涂层、可剥胶涂层的制备方 法及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可剥胶涂层透光率低、雾度高而不适于作为ITO-膜制作中多功 能型硬化涂层保护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剥胶涂层组合物,按重量份 计,该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包括:80~120份的丙烯酸酯类低聚物、8~20份的稀释性单体、0.1~1.5 份的剥离力改性剂、2~12份的引发剂及30~50份的有机溶剂。

进一步地,丙烯酸酯类低聚物选自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 酯低聚物、丙烯酸酯低聚物、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及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丙烯酸酯类低聚物为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

进一步地,稀释性单体为丙烯酸酯单体。

进一步地,稀释性单体选自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五 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 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酸-1,6- 己二醇酯、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酸三甘醇酯、二丙烯酸三丙二 醇酯、二丙烯酸对新戊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戊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丙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1,6-己二醇二丙烯酸 酯及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稀释性单体选自乙氧化三羟 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及三羟甲基戊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 或两种。

进一步地,剥离力改性剂选自第一蜡类助剂、硅氧烷类助剂、甲基纤维素、金属硬脂酸 盐类助剂、醇类助剂及含氟助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剥离力改性剂选自聚乙烯蜡、四 氟乙烯蜡浆、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纤维素及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剥离力 改性剂选自甲基纤维素、聚乙烯蜡及四氟乙烯蜡浆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可剥胶涂层组合物还包括0.5~3份的防粘连剂,防粘连剂选自无 机氧化物颗粒或第二蜡类助剂。

进一步地,无机氧化物颗粒选自气相二氧化硅或纳米氧化锌;第二蜡类助剂为聚乙烯蜡。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可剥胶涂层组合物还包括0.5~1.5份的流平剂,流平剂选自丙烯 酸类流平剂和/或有机硅类流平剂。

进一步地,引发剂为光引发剂,光引发剂选自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羟基-甲基苯基 丙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安息香双甲醚、二甲苯酮、2-异丙基硫 杂蒽酮及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光引发剂选自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或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

进一步地,有机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异丁醇、 正丁醇、甲基异丁酮、异佛尔酮、丙酮、丁酮、环己酮、甲苯、二甲苯、丙二醇甲醚及二丙 二醇甲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有机溶剂选自异丙醇、乙酸乙酯及丙二醇甲醚中的一种 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剥胶涂层,其由上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固化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权利要求可剥胶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配置可剥胶涂层组合物;S2,将可剥胶涂层组合物进行涂覆、固化,得到可剥胶涂层。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包括:S21,将可剥胶涂层组合物进行涂覆,得到待固化层;S22, 将待固化层在80~110℃温度下保持80~100s,得到预固化层;S23,将预固化层在光照强度 480~550mJ/cm2的紫外线下照射0.5~3min,得到可剥胶涂层。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剥胶涂层在作为ITO膜功能型硬化涂层的保护层方面 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可剥胶涂层、可剥胶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 发明所提供的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其含有特定组分且和组分具有特定用量范围。该组合物透 明性较高,成膜后的透光率较高、雾度较低。同时,该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固化后形成的涂层 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能和较高的可剥离性能。耐高温性能能够使涂层在功能型硬化层表面有 较好的贴服性,气泡和翘曲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改善。而可剥离性能又能够减少涂层剥离时造 成的胶层残留的问题。总而言之,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其固化膜具有较 高的透光率、较低的雾度、较高的耐高温性能和较好的可剥离性,更适宜作为ITO-膜背面的 功能型硬化涂层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可剥胶涂层往往因透光率低、雾度高而不适 于作为ITO-膜制作中多功能型硬化涂层保护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 种可剥胶涂层组合物,按重量份计,该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包括:80~120份的丙烯酸酯类低聚 物、8~20份的稀释性单体、0.1~1.5份的剥离力改性剂、2~12份的引发剂及30~50份的有机溶 剂。

综合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大胆而又富有想象力地提出了一种新的保护膜思路。 即直接在ITO-膜背面的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直接涂布一层透明胶水,并进行固化成膜。本发 明所提供的上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其透明性较高,成膜后的透光率较高、雾度较低。同时, 该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固化后形成的涂层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能和较高的可剥离性能。耐高温 性能能够使涂层在功能型硬化层表面有较好的贴服性,气泡和翘曲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而可剥离性能又能够减少涂层剥离时造成的胶层残留的问题。总而言之,本发明所提供的上 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其固化膜具有较高的透光率、较低的雾度、较高的耐高温性能和较好 的可剥离性,更适宜作为ITO-膜背面的功能型硬化涂层保护层。

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的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其采用的丙烯酸酯类低聚物可以是本领域所 惯用的丙烯酸酯类低聚物。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丙烯酸酯类低聚物包括但不限于 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丙烯酸酯低聚物、环氧丙烯 酸酯低聚物及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几种丙烯酸酯类低聚物固化所形成 的涂层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耐高温性能。更优选地,上述丙烯酸酯类低聚物为脂肪族聚氨酯 丙烯酸酯低聚物。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固化膜具有更优异的透光率和耐高温性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中,采用的稀释性单体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稀释性 单体即可。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稀释性单体为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酯单体可以 是三官能度以下的低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和/或三官能度及三官能度以上的多官能度

优选地,上述稀释性单体包括但不限于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双 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羟甲基 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酰胺、二甲 基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酸三甘醇酯、二 丙烯酸三丙二醇酯、二丙烯酸对新戊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戊烷三甲 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丙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及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丙烯酸酯类单体 作为稀释单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组合物固化膜的耐高温性能和透明度。更优选地,上述稀 释性单体选自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及三羟甲基戊烷 三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剥离改性剂采用本领域惯用的剥离改性剂即可。在一种优选地实施 方式中,上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中,采用的剥离力改性剂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蜡类助剂、硅氧 烷类助剂、金属硬脂酸盐类助剂、醇类助剂及含氟助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相较于其他类型的 剥离改性剂而言,蜡类助剂、硅氧烷类助剂、甲基纤维素、金属硬脂酸盐类助剂、醇类助剂 及含氟助剂能够更有效改善上述组合物固化膜的可剥离性能。优选地,上述剥离力改性剂选 自聚乙烯蜡、四氟乙烯蜡浆、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纤维素及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采 用上述几种剥离力改性剂,能够进一步提高组合物固化层的可剥离性。更优选地,剥离力改 性剂选自甲基纤维素、聚乙烯蜡及四氟乙烯蜡浆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组合物中,只要含有上述重量份范围的丙烯酸酯类低聚物、稀释性 单体、剥离力改性剂、引发剂和有机溶剂,所形成的固化膜即具有较高的耐高温型、透光率 和可剥离性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按重量份计,还包括0.5~3 份的防粘连剂。在可剥胶涂层组合物中加入防粘连剂,能够进一步提高固化膜的可剥离性能。 除此之外,加入防粘连剂还能够使形成的可剥胶涂层之间具有较高的防粘连性能。优选地, 防粘连剂选自无机氧化物颗粒或第二蜡类助剂。其中,无机氧化物颗粒可以是纳米二氧化硅 浆料。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具体的防粘连剂。在一种优选的实施 方式中,上述无机氧化物颗粒选自气相二氧化硅或纳米氧化锌;第二蜡类助剂为聚乙烯蜡。 这几种材料作为防粘连剂,具有较好的防粘连效果。同时,其来源广、成本低,更适合大规 模应用。优选地,上述无机氧化颗粒的粒径为50~500nm。

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只要含有上述几种组分,所形成的固化膜既具 有较高的综合性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上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还包括 0.5~1.5份的流平剂。在组合物中加入流平剂,能够进一步改善组合物的成膜性能,使其在固 化成膜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流平性能。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固化膜的泡沫和不平整性能,提 高固化膜的整体质量。具体的流平剂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类型即可。优选地,上述流平剂包括 但不限于丙烯酸类流平剂和/或有机硅类流平剂。具体地,流平剂包括但不限于BYK-103、 BYK-333、BYK-307、BYK-377、BYK-378、BYK-394、BYK-UV3500、BYK-UV3505、 BYK-UV3510、BYK-306、9137、tego Glide400、tego Glide100、tego Glide405、tego Glide406、 tego Glide450及tego Flow370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其采用的具体引发 剂的种类。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引发剂为光引发剂。采用光引发剂能够提高组合 物的固化效率,从而提高ITO-膜的生产效率。优选地,光引发剂包括但不限于1-羟基环己基 苯基甲酮(184,天津天骄化工有限制造公司)、2-羟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1173,天津久日 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907,天津久日化学股份有 限公司)、安息香双甲醚(651,天津久日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二甲苯酮(BP,双键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2-异丙基硫杂蒽酮(ITX,双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2,4,6-(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TPO,双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一种或多种。这几种光引发剂均具有较 高的引发效率。更优选地,光引发剂选自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或2,4,6-(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

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中,采用的有机溶剂只要对上述组分具有较好的 溶解性能即可。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有机溶剂包括但不限于乙酸乙酯、乙酸丁酯、 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异丁醇、正丁醇、甲基异丁酮、异佛尔酮、丙酮、丁酮、环己 酮、甲苯、二甲苯、丙二醇甲醚及二丙二醇甲醚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有机溶剂对丙烯酸酯 类低聚物均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同时,这些溶剂来源广、较为易得,作为组合物溶剂能够 降低生产成本。更优选地,有机溶剂选自异丙醇、乙酸乙酯及丙二醇甲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胶涂层,其是由上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固化而成。

采用本发明上述的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固化所形成的可剥胶涂层,其柔软而有韧性,可耐 150~200℃的高温环境。且其成膜透明、光透光率高、雾度低。同时,胶层拉伸强度大、韧 性好,对ITO-Film背面的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贴服性好,不易起翘,用胶带粘起时剥离力非 常小,具有较高的可剥离性。此外,可剥胶涂层之间具有较好的防粘连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剥胶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 配置可剥胶涂层组合物;S2,将可剥胶涂层组合物进行涂覆、固化,得到可剥胶涂层。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制备可剥胶涂层时,直接将其涂覆、固化成型即 可。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成本较低。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具体的固化工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 方式中,上述步骤S2包括:S21,将可剥胶涂层组合物进行涂覆,得到待固化层;S22,将待 固化层在80~110℃温度下保持80~100s,得到预固化层;S23,将预固化层在光照强度 480~550mJ/cm2的紫外线下照射0.5~3min,得到可剥胶涂层。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可剥胶涂层在作为ITO膜功能型硬化涂层的 保护层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可剥胶涂层,作为ITO膜功能型硬化涂层的保护层时,只需直接在功能 型硬化涂层表面涂布可剥胶涂层组合物,然后经固化成膜即可。这就节省了现有工艺中使用 的PET基材和PET离型膜的成本,同时又简化了一道工序。而且,该涂层柔软而有韧性,可 耐150~200℃的高温环境。且其成膜透明、光透光率高、雾度低。同时,胶层拉伸强度大、 韧性好,对ITO-膜背面的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贴服性好,不易起翘,用胶带粘起时剥离力非 常小,具有较高的可剥离性。此外,可剥胶涂层之间具有较好的防粘连效果。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所 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在500ml遮光桶中投入100g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6148J-75(长兴化学有限公司 制造)、16g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M2380(长兴化学有限公司制造)和40g异丙 醇,用高速分散机搅拌均匀。然后再按次序边搅拌边添加0.4g流平剂BYK378(BYK制造)、 0.5g流平剂9137(双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造)、0.6g剥离力改性剂甲基纤维素(国药)、2g 防粘连剂MEK-AB-402(纳米二氧化硅浆料,日产化学有限公司制造)和5g光引发剂184(天 津天骄化工有限公司制造)。添加完后以1200rpm的转速高速搅拌60min后,静置60min以上 自然消泡,得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

(2)将所制得的可剥胶涂层组合物用线棒涂布在ITO-膜背面的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在 90℃烤箱中烘烤90s后,用紫外光照强度为500mJ/cm2的紫外灯进行照射1分钟,得到40±1μm 的可剥胶涂层。

实施例2

(1)在500ml遮光桶中投入70g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6148J-75(长兴化学有限公司制 造)、30g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EBECRYL9260(Allnex公司制造)、13g丙氧化新戊二醇二 丙烯酸酯EM2251(长兴化学有限公司制造)和40g异丙醇,用高速分散机搅拌均匀。然后再 按次序边搅拌边添加0.4g流平剂BYK-UV3505(BYK制造)、0.5g流平剂9137(双键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制造)、0.6g剥离力改性剂甲基纤维素(国药)、2g防粘连剂MEK-AB-402(纳 米二氧化硅浆料,日产化学有限公司制造)、3g光引发剂184(天津天骄化工有限公司制造) 和2g光引发剂TPO(双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添加完后以1200rpm的转速高速搅拌60min 后,静置60min以上自然消泡,得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

(2)将所制得的可剥胶涂层组合物用线棒涂布在ITO-膜背面的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在 90℃烤箱中烘烤90s后,用紫外光照强度为500mJ/cm2的紫外灯进行照射1分钟,得到40±1μm 的可剥胶涂层。

实施例3

(1)在500ml遮光桶中投入80g脂肪族聚氨酯二丙烯酸酯Doublemer5404(双键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制造)、20g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EBECRYL9260(Allnex公司制造)、18g乙氧 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M2380(长兴化学有限公司制造)和40g乙酸乙酯,用高速分散 机搅拌均匀。然后再按次序边搅拌边添加0.4g BYK378(BYK制造)、0.5g 9137(双键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制造)、0.7g四氟乙烯蜡浆(BYK制造)、2g防粘连剂MEK-AB-402(纳米二氧化 硅浆料,日产化学有限公司制造)、5g光引发剂184(天津天骄化工有限公司制造)。添加完 后以1200rpm的转速高速搅拌60min后,静置60min以上自然消泡,得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

(2)将所制得的可剥胶涂层组合物用线棒涂布在ITO-膜背面的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在 90℃烤箱中烘烤90s后,用紫外光照强度为500mJ/cm2的紫外灯进行照射1分钟,得到40±1μm 的可剥胶涂层。

实施例4

(1)在500ml遮光桶中投入90g脂肪族聚氨酯二丙烯酸酯Doublemer5404(双键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制造)、10g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EBECRYL9260(Allnex公司制造)、11g乙氧 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M2380(长兴化学有限公司制造)和40g乙酸乙酯,用高速分散 机搅拌均匀。然后再按次序边搅拌边添加0.4g BYK378(BYK制造)、0.5g BYK-UV3505(BYK 制造)、0.7g四氟乙烯蜡浆(BYK制造)、2g防粘连剂MEK-AB-402(纳米二氧化硅浆料,日 产化学有限公司制造)、5g光引发剂184(天津天骄化工有限公司制造)。添加完后以1200rpm 的转速高速搅拌60min后,静置60min以上自然消泡,得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

(2)将所制得的可剥胶涂层组合物用线棒涂布在ITO-膜背面的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在 90℃烤箱中烘烤90s后,用紫外光照强度为500mJ/cm2的紫外灯进行照射1分钟,得到40±1μm 的耐高温UV固化型可剥胶涂层。

实施例5

(1)在500ml遮光桶中投入100g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6148J-75(长兴化学有限公司)、 16g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EM235-1.(长兴化学有限公司)和40g异丙醇,用高速分散机搅拌 均匀。然后再按次序边搅拌边添加0.4g流平剂BYK378(BYK制造)、0.5g流平剂9137(双 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0.6g剥离力改性剂聚二甲基硅氧烷(阿法埃莎(中国)化学有限公司)、 2g防粘连剂纳米氧化锌和5g光引发剂184(天津天骄化工有限公司)。添加完后以1200rpm 的转速高速搅拌60min后,静置60min以上自然消泡,得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

(2)将所制得的可剥胶涂层组合物用线棒涂布在ITO-膜背面的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在 90℃烤箱中烘烤90s后,用紫外光照强度为500mJ/cm2的紫外灯进行照射1分钟,得到40±1μm 的可剥胶涂层。

实施例6

(1)在500ml遮光桶中投入90g脂肪族聚氨酯二丙烯酸酯Doublemer5404(双键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制造)、30g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EBECRYL9260(Allnex公司制造)、20g乙氧 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M2380(长兴化学有限公司制造)和50g乙酸乙酯,用高速分散 机搅拌均匀。然后再按次序边搅拌边添加1.5g四氟乙烯蜡浆(BYK制造)、12g光引发剂184 (天津天骄化工有限公司制造)。添加完后以1200rpm的转速高速搅拌60min后,静置60min 以上自然消泡,得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

(2)将所制得的可剥胶涂层组合物用线棒涂布在ITO-膜背面的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在 90℃烤箱中烘烤90s后,用紫外光照强度为500mJ/cm2的紫外灯进行照射1分钟,得到40±1μm 的可剥胶涂层。

实施例7

(1)在500ml遮光桶中投入60g脂肪族聚氨酯二丙烯酸酯Doublemer5404(双键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制造)、20g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EBECRYL9260(Allnex公司制造)、8g乙氧 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M2380(长兴化学有限公司制造)和30g乙酸乙酯,用高速分散 机搅拌均匀。然后再按次序边搅拌边添加0.2g BYK378(BYK制造)、0.3g 9137(双键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制造)、0.1g四氟乙烯蜡浆(BYK制造)、0.5g防粘连剂MEK-AB-402(纳米二氧 化硅浆料,日产化学有限公司制造)、2g光引发剂184(天津天骄化工有限公司制造)。添加 完后以1200rpm的转速高速搅拌60min后,静置60min以上自然消泡,得到可剥胶涂层组合 物;

(2)将所制得的可剥胶涂层组合物用线棒涂布在ITO-膜背面的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在 90℃烤箱中烘烤90s后,用紫外光照强度为500mJ/cm2的紫外灯进行照射1分钟,得到40±1μm 的可剥胶涂层。

实施例8

(1)在500ml遮光桶中投入80g脂肪族聚氨酯二丙烯酸酯Doublemer5404(双键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制造)、20g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EBECRYL9260(Allnex公司制造)、13g乙氧 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M2380(长兴化学有限公司制造)和40g乙酸乙酯,用高速分散 机搅拌均匀。然后再按次序边搅拌边添加0.5g BYK378(BYK制造)、1g 9137(双键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制造)、1.5g四氟乙烯蜡浆(BYK制造)、3g防粘连剂MEK-AB-402(纳米二氧化 硅浆料,日产化学有限公司制造)、5g光引发剂184(天津天骄化工有限公司制造)。添加完 后以1200rpm的转速高速搅拌60min后,静置60min以上自然消泡,得到可剥胶涂层组合物;

(2)将所制得的可剥胶涂层组合物用线棒涂布在ITO-膜背面的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在 90℃烤箱中烘烤90s后,用紫外光照强度为500mJ/cm2的紫外灯进行照射1分钟,得到40±1μm 的可剥胶涂层。

对实施例1至8中制备的可剥胶涂层的性能进行表征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表2

注:1)贴服性:可剥胶涂层组合物涂布在ITO-膜结构中的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形成涂层 后,任意弯曲折叠,可剥胶涂层不与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分离翘起,则表示可剥胶涂层在功 能型硬化涂层表面的贴服性较好;

2)胶层高温转移性:将将涂布好可剥胶涂层的ITO-膜裁切成A4纸张大小的片材,置入 150℃烘箱中1h,然后取出于室温中冷却恢复30min,揭开可剥胶涂层,观察被保护的ITO- 膜结构中的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状况,若表面干净,则无转移;

3)耐高温性:将涂布好可剥胶涂层的ITO-膜裁切成20cm×20cm的片状,置入180℃的 烘箱中30min,观察可剥胶涂层在功能型硬化层表面有无变化,若无变化或微小尺寸变化,则 表示在180℃环境下稳定,可耐180℃高温。

4)Anti-Blocking:将涂布好的可剥胶涂层之间相互折叠滑动,若无阻塞感且比较滑爽, 则可剥胶涂层的防粘连性较好。

从以上的数据和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至8中制得的可剥胶涂层组合物,其固化所形成的可剥胶涂层可耐 150~200℃的高温环境。且其成膜透明、光透光率高、雾度低。同时,胶层拉伸强度大、韧 性好,对ITO-膜背面的功能型硬化涂层表面贴服性好,不易起翘,剥离力较小,具有较高的 可剥离性。此外,可剥胶涂层之间具有较好的防粘连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 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