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三种拟青霉对何首乌的微生物转化

三种拟青霉对何首乌的微生物转化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三种拟青霉发酵转化何首乌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1)三种拟青霉的制备;(2)三种拟青霉固体发酵培养基的制备;(3)三种拟青霉固体发酵培养;(4)三种拟青霉固体发酵培养物后处理。本发明所提出的利用三种拟青霉发酵转化何首乌的方法,培养物同时含有药用多糖、甘露醇、3ˊ-脱氧腺苷、腺苷、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其中何首乌中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含量提高了20%。本发明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可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424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云百草实验室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44589.2

  • 申请日2013-08-09

  • 分类号C12P19/04;C12P7/18;C12P19/40;C12P19/44;C12P7/66;C12R1/79;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50203 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蓝龙潭煤气储备站新办公楼云南云百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45: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04

    授权

    授权

  • 2016-06-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P19/04 申请日:201308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利用三种拟青霉对中药何首乌进行微生物转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 (Miquel.) Samson、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 Liang、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 Chen & Dai是三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其主要发酵产物是多糖、甘露醇、3ˊ-脱氧腺苷和腺苷等,具有免疫调节、治疗肾衰、抗肿瘤、抗炎症、调节内分泌、抗心律失常、延缓衰老、耐缺氧等方面的作用。 

    何首乌是一味传统的中药,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性味苦、甘、涩、微温,为补益类中药,入肝、心和肾经。《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须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何首乌含有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糖类、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降血脂、抗心肌缺血、改善脑缺血、神经保护、抗骨质疏松等作用。 

临床应用有生首乌和制首乌之别。生首乌因含有结合型蒽醌而具有轻度泻下作用,制首乌是生首乌炮制而成,在此过程中,结合型蒽醌可转变为游离型(彭晓波,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9):117)。所以,生首乌有小毒,而制首乌毒性甚微。杜晨晖等人利用毛霉和米根霉对何首乌进行微生物发酵,其目的主要是降低何首乌的毒性(杜晨晖等,天然产物研发与开发,2008,20:540-544)。本发明选用的材料是制首乌,应用三种药用真菌进行发酵,使培养物兼具微生物和中药的功效成分,提高治疗和保健的功效,是颇具发展潜力的研发领域。该发明主要是利用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 Chen & Dai、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 Liang和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 (Miquel.) Samson对何首乌进行生物转化,一次发酵可同时获得药用多糖、甘露醇、3ˊ-脱氧腺苷、腺苷、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其中何首乌中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含量提高20%。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三种拟青霉发酵转化何首乌,同时获得拟青霉和何首乌活性成分,且提高何首乌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生产菌株为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 (Miquel.)Samson;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 Liang;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 Chen & Dai。

(2) 菌种制备:将步骤(1)所述菌株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Miquel.) Samson;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 Liang;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 Chen & Dai分别接种到PPDA斜面培养基,于20~25℃恒温培养7~10d,用无菌水洗下孢子,稀释调整使孢子终浓度达到5×107个/毫升。 

(3)固体发酵培养基制备:固体培养基配方为何首乌粉30~40 g(制首乌粉碎获得);蔗糖2 g;蛋白胨1 g;洋芋粉5 g;粗麸皮10~20 g,混匀,装入1000 ml三角瓶中,加入去离子水,使最终培养基的水料比为1.2 :1,121 ℃高压灭菌30 min。 

(4)固体发酵培养:将步骤(2)中制备好的菌种分别按2.5 ml/瓶的量接入步骤(3)三角瓶固体培养基中,于10~25 ℃,静置培养20~30天。 

(5)固体发酵物后处理:将步骤(4)中培养好的固体发酵物取出,55 ℃恒温干燥至恒重,然后粉碎至80目粉末,采用紫外检测法测定多糖、甘露醇含量;HPLC法测定3ˊ-脱氧腺苷、腺苷、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 

   本发明关键点在于:使用三种拟青霉对植物药材何首乌进行微生物转化,一次发酵过程同时获得药用真菌药效成分和何首乌药效成分,且明显提高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不同培养温度对发酵产物有效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影响 

(1)菌种制备:将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 (Miquel.) Samson;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 Liang;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 Chen & Dai接种到PDA斜面培养基,于23℃恒温培养10d,用无菌水洗下孢子,稀释调整使孢子终浓度达到5×107个/毫升。

(2)固体共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固体培养基的配方为何首乌40 g;蔗糖2 g;蛋白胨1 g;洋芋粉5 g;粗麸皮10 g,装入1000ml三角瓶中,水料比为1.2 :1,121℃灭菌30min。 

(3)固体共发酵培养:将制备好的菌种分别按2ml/瓶的量接入三角瓶固体培养基中,于10℃和30 ℃,静置培养25天,(注:空白对照未接菌,其余条件相同)。 

(4)固体发酵物后处理:将步骤(3)中培养好的固体发酵物取出,55 ℃恒温干燥至恒重,然后粉碎至80目粉末,采用紫外检测法测定多糖、甘露醇含量;采用紫外检测法测定多糖、甘露醇含量;HPLC法测定 3ˊ-脱氧腺苷、腺苷、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其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培养温度对发酵产物有效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影响 

实施例2:不同培养时间对发酵产物有效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影响

(1)菌种制备:将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 (Miquel.) Samson;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 Liang;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 Chen & Dai接种到PDA斜面培养基,于25℃恒温培养10d,用无菌水洗下孢子,稀释调整使孢子终浓度达到5×107个/毫升。

(2)固体共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固体培养基的配方为:何首乌30 g;蔗糖2 g;蛋白胨1 g;洋芋粉5 g;粗麸皮20 g,装入1000 ml三角瓶中,水料比为1.2:1,121 ℃灭菌30 min。 

(3)固体共发酵培养:将制备好的菌种分别按2ml/瓶的量接入三角瓶固体培养基中,于25℃,静置培养10~30天。 

(4)固体发酵物后处理:将步骤(3)中培养好的固体发酵物取出,55 ℃恒温干燥至恒重,然后粉碎至80目粉末,采用紫外检测法测定多糖、甘露醇含量;HPLC法测定腺苷、3ˊ-脱氧腺苷、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其结果见表2。 

        

表2不同培养时间对发酵产物有效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影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