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便携设备以及心跳达到时间计测控制方法

便携设备以及心跳达到时间计测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便携设备以及心跳达到时间计测控制方法。通过心跳感应装置监控用户的心率。在触摸面板上,在高负荷运动执行过程中,将从高负荷运动开始起而心率上升并达到高负荷运动的目标心跳区段的下限阈值为止所需的时间作为第一阈值达到时间进行测定,并在阈值达到时间显示部进行显示。在接下来的低负荷运动执行过程中,将从该负荷运动开始起而心率下降并达到低负荷运动的目标心跳区段的上限阈值为止所需的时间作为第二阈值达到时间进行测定,并在阈值达到时间显示部进行显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1115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410523094.0

  • 发明设计人 山口英一郎;佐藤礼子;

    申请日2014-09-30

  • 分类号A63B69/00;A61B5/0245;

  • 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余刚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18: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09

    授权

    授权

  • 2016-09-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3B69/00 申请日:201409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设备等。

背景技术

公知有使进行田径等训练的用户携带装备了接收来自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信号的接收机、计测心跳的传感 器的电子装置(或者与其通信的电子装置)并在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提 供有益于训练的信息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该技术,例如,根据由GPS卫星的信号得到的定位信息和心率 的计测值等监控结果,能够提供跑步中的移动速度、最高心率。使用这样 的训练时的监控结果的各种信息提供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1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项为了提高心肺功能的训练,已知有间歇训练。作为该间歇训 练的心肺功能的评价指标,可考虑从开始负荷运动起至心率达到该负荷运 动的目标心跳区段为止的时间。

更具体而言,包括:

1)从开始高负荷运动起至心率上升并达到高负荷运动的目标心跳区 段的下限、即第一阈值为止所需的时间(以下称为“第一阈值达到时间”)、

2)从开始低负荷运动起至心率下降并达到低负荷运动的目标心跳区 段的上限、即第二阈值为止所需的时间(以下称为“第二阈值达到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向用户提供为判断这样的心肺功能的 提高而有意义的指标的技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第一发明是一种便携设备,该便携设备具 备:测定心率的心率测定部;设定心率的阈值的阈值设定部;检测负荷运 动的开始的开始检测部;对从所述开始检测部的检出起至所述心率达到所 述阈值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的计时部;以及显示所述计时的结果的显示 部。

根据第一发明,能够对开始负荷运动后至心率达到阈值为止的时间进 行计时并提供给用户。

假设在间歇训练中进行利用的话,分负荷运动设定阈值即可。即,作 为第二发明,第一发明的便携设备可构成为:所述负荷运动中包括不同负 荷的高负荷运动和低负荷运动,所述阈值设定部设定随着所述高负荷运动 的开始而所述心率上升所达到的第一阈值,所述开始检测部检测所述高负 荷运动的开始,所述计时部对从检测出所述高负荷运动的开始起至所述心 率达到所述第一阈值为止的第一时间(第一阈值达到时间)进行计时,所 述显示部显示所述第一时间。

此外,作为第三发明,第二发明的便携设备可构成为:所述阈值设定 部设定随着在所述高负荷运动之后开始所述低负荷运动而所述心率下降 所达到的第二阈值,所述开始检测部检测所述低负荷运动的开始,所述计 时部对从检测出所述低负荷运动的开始起至所述心率达到所述第二阈值 为止的第二时间(第二阈值达到时间)进行计时,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第 二时间。

进一步地,作为第四发明,第三发明的便携设备可构成为:还具备: 开始条件设定部,所述开始条件设定部设定用于判定所述高负荷运动和所 述低负荷运动各自的开始定时(開始タイミング)的开始条件,所述开始 检测部通过检测出满足所述开始条件,从而检测出所述高负荷运动和所述 低负荷运动各自的开始。

开始条件可以适当设定,但假设在以跑步为基础的训练中进行利用的 话,作为第五发明,优选第四发明的便携设备构成为:所述开始条件设定 部将所述开始条件设定为时间。

或者,作为第六发明,第四发明的便携设备也可以构成为:还具备定 位部,所述开始条件设定部将所述开始条件设定为所述定位部的定位位置 的条件。

第七发明是还具备将所述开始检测部的检测顺序和所述计时部中的 计时结果相对应地存储的存储部的第一~第六发明中任一发明的便携设 备。

根据第七发明,可以在训练后按时序参照计时部的计时结果。

第八发明是心跳达到时间计测控制方法,包括:测定心率;设定心率 的阈值;检测负荷运动的开始;对检测到所述负荷运动的开始之后至所述 心率达到所述阈值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以及显示所述计时的结果。

根据第八发明,可以得到与第一发明同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便携设备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对便携设备向用户提供的训练相关信息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用于设定间歇训练的内容的设定画面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4的(1)~(3)是训练中的心率变化所涉及的经过时间的显示例 的示意图。

图5是训练结果显示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功能构成例的功能框图。

图7是训练内容设定数据的数据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训练控制数据的数据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9是训练结果数据的数据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便携设备中与竞技支持相关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接到图10的流程图。

图12是接到图11的流程图。

图13是便携设备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用户、2、2B…便携设备、3、3B…主体装置、4…心跳感应装置、 10…主框架、12…触摸面板、14…扬声器、16…操作开关、18…带、20… 基板、21…充电式电池、22…CPU、24…主存储器、26…测定数据用存储 器、27…振荡器、28…定位模块、29…近距离无线模块、41~46…输入栏、 51…组数显示部、52…运动种类显示部、53…比较显示部、54…经过时间 显示部、55…心率显示部、55a…心跳区段、55b…心率、56…达到时间显 示部、56…阈值达到时间显示部、61…训练识别显示部、62…经过时间曲 线图、100…操作输入部、102…定位部、104…心率测定部、200…处理部、 202…训练支持运算部、204…训练内容设定部、206…阈值设定部、208… 开始条件设定部、210…开始检测部、212…计时部、214…计时结果显示 控制部、216…记录控制部、218…通知控制部、270…激励控制部(加振 制御部)、272…声音信号生成部、274…图像生成部、276…通信控制部、 310…时钟部(時計部)、370…振动部、372…发声部、374…图像显示部、 376…通信部、500…存储部、501…系统程序、502…训练支持程序、510… 训练内容设定数据、511…训练识别信息、512…重复次数、514…高负荷 运动设定数据、514a…结束条件值、514b…心跳区段上限值、514c…心跳 区段下限值、516…低负荷运动设定数据、516a…结束条件值、516b…心 跳区段上限值、516c…心跳区段下限值、530…训练控制数据、531…训练 识别信息、532…组数、534…开始检测顺序、536…经过时间、538…移动 距离、540…负荷运动开始时刻、542…负荷运动开始时心率、544…阈值 达到时刻、546…阈值达到时间、548…测定日志数据、550…训练结果数 据、551…训练识别信息、552…实施年月日、560…高负荷运动结果、561… 开始检测顺序(開始検出順番)、563…高负荷运动开始时刻、565…高负 荷运动开始时心率、567…第一阈值达到时刻、570…低负荷运动结果、 571…开始检测顺序、573…低负荷运动开始时刻、575…低负荷运动开始 时心率、577…第二阈值达到时刻、580…保存用测定日志数据、W2…训 练内容的设定画面、W4…训练支持画面、W6…训练结果显示画面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2是与手表同样地可佩戴于用户1的手腕、手 臂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外观是分类为手表、跑步手表的便携计算机。

便携设备2具有担负主要的运算处理功能、显示功能的主体部3以及 心跳感应装置4。心跳感应装置4是能够周期性地计测用户1的心跳并向 主体部3无线发送心率数据的公知的可佩戴于身体的装置。在图1的例子 中,示出了用带子戴在用户1的胸部的例子,然而还可以是佩戴于其它的 身体部位的构成。如果能够计测心率,则也可以与主体部3一体构成。

主体部3在主框架10的上表面具备触摸面板12和扬声器14。此外, 在主框架10的侧面具备用于各种操作输入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开关16和带 18。带18是安装件(装着具)。通过将其卷绕,可将主体部3如手表一样 固定于手腕、手臂、脚踝等。

主框架10形成有气密性、防水性优异的内部空间,内置有电连接于 触摸面板12、扬声器14、操作开关16等的基板20、以及向基板20等提 供电力的充电式电池21。可以适当设定对充电式电池21的充电方式。例 如,既可以构成为将便携设备2放置在连接于家用电源的支架、通过设置 于主框架10的背面的电接点而经由支架通电并进行充电,并且还可以是 无线式充电。

基板20综合控制便携设备2。具体而言,搭载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22、主存储器24、测定数据用存储器26、 振荡器27、定位模块28、以及近距离无线模块29。并且,除此之外,可 适当搭载电源管理IC、触摸面板12的驱动器IC等IC或电子部件。

主存储器24是能够存储程序、初始设定数据并存储CPU22的运算值 的存储介质。适当使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等而实现。

测定数据用存储器26是可改写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是用于存储 包括位置测定信息等的测定结果的数据的存储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 闪存,然而还可以使用铁电存储器、磁阻存储器等其它可改写的非易失性 存储器。

定位模块28是能够接收从位置测定系统提供的信号并以规定周期 (例如每秒)向CPU22输出位置测定信息的定位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 GPS作为位置测定系统。因此,定位模块28可以利用公知的“GPS模块”、 “GPS接收器”等。

“位置测定信息”中例如包括定位日期和时间(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协调世界时)、位置坐标(纬度、经度)、对地速度(标量)、 速度方位(例如以正北为0°的行进方向)。对地速度和速度方位合并为速 度(Velocity)而算出。并且,基于从GPS卫星发送的信号中产生的多普勒 频移(也称为多普勒)算出对地速度、速度方位。位置测定信息中还可以适 当包含其它信息。

而且,用于位置测定的系统不仅是GPS,还可以利用Galileo(伽利 略)等其它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以是追加利用来自已知地面位置的基站的 电波的构成。并且,还可以构成为使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而通 过惯性导航法来测定位置。

图2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2向用户1提供的训练相关信息 进行说明的图,示出了间歇训练中的心率变化的例子。

横轴表示定义训练的阶段(区切)的参数、即“时间”或者“移动距 离”,纵轴表示定义训练的负荷的参数、即“心率”。根据通过主体部3的 定位模块28得到的位置测定信息、当地时刻得到横轴的参数值。纵轴的 参数值由心跳感应装置4进行计测。

间歇训练中,众所周知,将设定有相对高的心跳区段(H1~H2)的高负 荷运动和设定有相对低的心跳区段(L1~L2)的低负荷运动作为一组,通过 重复多组而构成。各负荷运动的开始条件以及结束条件用从各负荷运动开 始起所经过的时间或者移动距离定义。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示出了重复 数为“2”的例子,然而实际上用户1可以任意设定重复数。

在间歇训练中,若从高负荷运动开始时,则心率上升。然后,在高负 荷运动中,心率达到作为高负荷运动的目标的心跳区段(H1~H2)的状态维 持至满足高负荷运动的结束条件为止(即满足低负荷运动的开始条件为 止)。于是,一旦高负荷运动结束,则立即转移至低负荷运动。如果移至 低负荷运动,则心率下降,不久达到作为低负荷运动的目标的心跳区段 (L1~L2)。一旦满足低负荷运动的结束条件,则一组结束。所谓的满足低 负荷运动的结束条件即为满足高负荷运动的开始条件,为下一组的开始。

作为训练中的心率变化所涉及的经过时间,本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2 能够对心率达到阈值为止的时间(从开始该负荷运动起所经过的时间,与 达到阈值所需的时间同义)进行计时并提供给用户1。

具体而言,能够对随着高负荷运动的开始而心率上升并达到高负荷运 动的目标心跳区段(H1~H2)所涉及的第一阈值(H1)为止的第一阈值达到时 间(Th1、Th2、…、Thn(n为组数))进行计时,并使触摸面板12进行显 示。并且,能够对随着低负荷运动的开始而心率下降并达到低负荷运动的 目标心跳区段(L1~L2)所涉及的第二阈值(L2)为止的第二阈值达到时间 (Tl1、Tl2、…、Tln(n为组数))进行计时,并使触摸面板12进行显示。

为了使第一阈值达到时间(Th)和第二阈值达到时间(Tl)显示,必须预 先设定训练的内容。

图3是用于设定本实施方式中的间歇训练的内容的设定画面W2的例 子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设定画面W2由第一页P1~第三页P3构成。

第一页P1是用于定义与间歇训练整体相关的基础参数值的页面。在 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有用于简单识别训练内容的训练识别信息的输入栏41 及重复次数(高负荷运动+低负荷运动的组的反复次数)的输入栏42。在输 入栏41中可输入例如用户任意决定的路线名、训练的名称。

第二页P2是用于输入定义高负荷运动的参数值的页面。在本实施方 式中,显示有作为高负荷运动的结束条件的从高负荷运动开始时起算的移 动距离或者经过时间的输入栏43和定义高负荷运动的目标心跳区段 (H1~H2)的心率的上限值及下限值的输入栏4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移 动距离来设定高负荷运动的结束条件、即接其后的低负荷运动的开始条件 并将其作为定位位置的条件加以说明。

第三页P3是用于输入定义低负荷运动的参数值的页面。在本实施方 式中,显示有作为低负荷运动的结束条件的移动距离或者经过时间的输入 栏45和定义低负荷运动的目标心跳区段(L1~L2)的心率的上限值及下限值 的输入栏46。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低负荷运动的结束条件、即接其后的下 一组高负荷运动的开始条件设定为经过时间来加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画面W2的页数、各页中显示的内容可根据触摸 面板12的显示尺寸、训练内容的多和少而适当变更。

关于对各输入栏41~46的输入方法,可适当应用公知技术。例如,触 摸想要输入的输入栏时,该输入栏被激活。可以画面显示软件数字键,通 过对该数字键进行触摸操作,从而可输入参数值。或者,可以通过操作开 关16的操作进行输入。需要说明的是,如输入栏43、输入栏45这样,对 不同种的参数值中任一进行设定时,可选择性地只设定参数值中任一。

图4是训练中的心率变化所涉及的经过时间(第一阈值达到时间(Th)、 第二阈值达到时间(Tl))的显示例的示意图。图4的(1)~图4的(2)是训练的 第一组中的显示画面例,图4的(3)是接其后的第二组中的显示画面例。

训练中显示于触摸面板12的训练支持画面W4中包括:

1)示出当前组数的组数显示部51、

2)示出负荷运动的种类的运动种类显示部52、以及

3)对当前执行中的负荷运动的结束条件(=下一负荷运动的开始条件) 和用于判定该条件的参数值的当前值进行比较显示的比较显示部53。

并且,在训练支持画面W4中还包括:

4)示出从当前执行中的负荷运动开始起算的经过时间的经过时间显 示部54、

5)显示用心跳感应装置4计测到的心率的心率显示部55、以及

6)显示从开始当前执行中的负荷运动至达到心跳区段所需的时间(阈 值达到时间)的阈值达到时间显示部56。

图4的(1)示出高负荷运动用的显示内容,相当于第一组高负荷运动 中的状态。组数显示部51示出的是重复次数为“3”的训练中、即进行三 组的训练中当前为第一组。并且,训练按高负荷运动、低负荷运动的顺序 为一组,运动种类显示部52显示表示高负荷运动的“疾跑(Sprint)”。比 较显示部53对相当于高负荷运动的结束条件的“1.5km”和迄今为止的移 动距离“1.21km”进行比较显示。并且,经过时间显示部54显示从高负 荷运动开始起算的经过时间。心率显示部55图表显示当前执行中的负荷 运动的心跳区段55a和当前(最新)的心率55b。当然,也可以在经过时间 显示部54文本显示心率。阈值达到时间显示部56显示随着高负荷运动开 始而心率上升并达到高负荷运动的目标心跳区段(H1~H2)所涉及的第一 阈值(H1)为止的第一阈值达到时间(Th)。

图4的(2)示出低负荷运动用的显示内容,相当于第一组低负荷运动 中的状态。组数显示部51示出的是进行共三组的训练中当前为第一组。 运动种类显示部52显示表示低负荷运动的“休息(Rest)”。比较显示部 53示出低负荷运动被设定为持续至从开始起所经过的时间变为3分钟并 从负荷运动开始起已经过了2分25秒。经过时间显示部54显示从低负荷 运动开始起所经过的时间。心率显示部55图表显示低负荷运动的心跳区 段55a和当前的心率55b。阈值达到时间显示部56显示随着低负荷运动开 始而心率下降并达到低负荷运动的目标心跳区段(L1~L2)所涉及的第二阈 值(L2)为止的从低负荷运动开始起的第二阈值达到时间(Tl)。

因为一组由高负荷运动和低负荷运动构成,所以一旦满足低负荷运动 的结束条件,则判断为满足下组高负荷运动的开始条件,并开始下一组。

图4的(3)相当于刚开始第二组的高负荷运动后的训练支持画面W4 的状态。组数显示部51示出的是当前为第二组。运动种类显示部52示出 表示高负荷运动的“疾跑”。因为是刚开始高负荷运动后,所以比较显示 部53示出当前跑“0.00km”。经过时间显示部54的时间显示也为“0”。 并且,因为是刚开始高负荷运动后,所以第一阈值达到时间(Th)还没有结 束计时。因此,在阈值达到时间显示部56中进行表示计时中的意思的规 定的文本显示。

若执行了与重复次数同数的组的负荷运动,视为训练结束,例如,如 图5所示,显示训练结果显示画面W6。在该显示画面中,例如,包括显 示本次训练的识别信息的训练识别显示部61和显示各组的第一阈值达到 时间(Th)以及第二阈值达到时间(Tl)的经过时间曲线图62。在该曲线图62 中比较显示与相同识别信息对应的过去的训练结果中的各组的第一阈值 达到时间及第二阈值达到时间。在图5的例子中,用黑圆点标示的曲线图 为本次,用白圆点标示的曲线图为上次(或者过去规定次数的平均)。由于 与同一路线中进行同组数的训练的过去的结果进行比较并用图表进行显 示,所以用户能够明确且容易地了解心肺功能是否提高。

[功能构成的说明]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功能构成例的功能框图。便携设备2具备 操作输入部100、定位部102、心率测定部104、处理部200、时钟部310、 振动部370、发声部372、图像显示部374、通信部376以及存储部500。

操作输入部100根据用户1进行的各种操作输入向处理部200输出操 作输入信号。例如,按钮开关、触摸面板等用户直接用手指操作的元件自 不必说,还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倾斜传感器、地磁传 感器等检测运动、姿势的元件等而实现。图1的触摸面板12、操作开关 16对应该操作输入部100。

定位部102从位置测定系统接收信号,算出位置测定信息,并向处理 部200输出。图1的定位模块28对应于定位部102。

心率测定部104测定用户1的心率并向处理部200输出。图1的心跳 感应装置4对应于心率测定部104。

处理部200例如通过CPU或GPU等微处理器、IC存储器等电子部 件实现,与包括操作输入部100、存储部500的装置的各功能部之间进行 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然后,基于规定的程序、数据等执行各种运算处理, 控制便携设备2的动作。在图1中,基板20对应于处理部200。并且,处 理部200使用在定位部102算出的位置测定信息中包含的位置及日期时间 的信息将通过时钟部310所计时的时刻(时钟时刻(クロック時刻))校正 为当地标准时刻。

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200包括训练支持运算部202、激励控制部270、 声音信号生成部272、图像生成部274以及通信控制部276。

训练支持运算部202执行为实现训练支持所需的测定、计时、计数、 移动距离等各种参数值的算出等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训练支持运算部202包括训练内容设定部204,该训练 内容设定部204进行用于设定间歇训练的内容的控制。

训练内容设定部204进行与图3中说明的设定画面W2的显示、向各 输入栏41~输入栏46的文本、数值的输入、输入的各种参数值的记录相关 的控制。即,具有设定心率的阈值的阈值设定部206、以及设定用于判定 高负荷运动和低负荷运动各自的开始定时(開始タイミング)的开始条件 的开始条件设定部208。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高负荷运动和低负 荷运动中一个结束便立即开始另一个,所以用于判定一个负荷运动的开始 定时的开始条件可以解读为用于判定另一个负荷运动的结束定时的结束 条件。

并且,训练支持运算部202具有开始检测部210、计时部212、计时 结果显示控制部214、记录控制部216、和通知控制部218。

开始检测部210基于位置信息、心率、由时钟部310所计时的当地标 准时刻(时钟时刻)依次判定是否满足通过开始条件设定部208所设定的各 负荷运动的结束条件(=开始条件)来检测负荷运动的开始。

计时部212进行各种计时处理。例如,能够对开始各负荷运动后所经 过的时间进行计时。尤其,对将开始检测部210的检出作为开始定时而由 心率测定部104测得的心率达到各负荷运动的心跳区段中设定的阈值(图2 的第一阈值(H1)、第二阈值(L2))为止的时间、即第一阈值达到时间(Th)和 第二阈值达到时间(Tl)进行计时。

然后,计时结果显示控制部214对计时部212的计时结果进行显示控 制。进行与图4的训练支持画面W4有关的显示控制和与图5的训练结果 显示画面W6有关的显示控制。

记录控制部216进行各种计测结果的时序的记录控制、以及在训练中 算出的各种参数值的时序的记录控制。具体而言,进行通过时刻使由定位 部102得到的位置测定信息(全部或其一部分)与由心率测定部104测得的 心率相互对应并作为所谓的日志数据进行存储的控制。并且,可以进行使 训练开始至结束由计时部212所计时的结果与开始检测部210的开始检测 顺序相对应地存储的控制。

通知控制部218进行用于执行训练进行所涉及的各种通知的控制。在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振动和声音向用户1通知训练的阶段。具体而言,在 所给的通知定时(通知タイミング)对激励控制部270指示生成、输出用 于使振动部370产生规定模式(パターン)的振动的信号。并且,在相同 的通知定时对声音信号生成部272指示生成、输出用于使发声部372发出 规定声音的信号。通知定时是指高负荷运动及低负荷运动各自的开始定 时、训练的结束定时。于是,通知控制部218控制在各自的通知定时产生 不同模式的振动,并发出不同的声音。

激励控制部270相当于生成、输出振动部370的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 振动部370通过如图1的振荡器27那样产生振动的器件而实现。

图像生成部274例如通过CPU、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器IC、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视频编解码器等程序、渲 染帧用IC存储器(描画フレーム用ICメモリー)等而实现。图像生成 部274进行用于使图像显示部374显示各种图像的控制。

图像显示部374根据从图像生成部274输入的控制信号显示各种图 像。例如,可通过平板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实现。在本实施方式中,图 1的触摸面板12对应图像显示部374。总之,图像显示部374作为显示第 一阈值达到时间(Th)、第二阈值达到时间(Tl)的显示部而发挥作用。

通信控制部276执行数据通信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经由通信部376 实现与外部装置的数据交换。

通信部376实现与外部装置的数据通信。例如,通过无线通信机、有 线用的通信电缆的插口(ジャック)、控制电路等而实现,图1的近距离 无线模块29对应于通信部376。

时钟部310例如由具有晶体振荡器的计时电路构成,对当地标准时刻 (时钟时刻)进行计时。

存储部500存储用于实现使处理部200综合控制便携设备2的诸功能 的程序、各种初始设定数据等。并且,可用作处理部200的运算处理的作 业区域,可临时存储处理部200按照各种程序执行的运算结果、从操作输 入部100输入的数据、由定位部102测定的测定结果的数据等。这样的功 能可通过例如RAM、闪存等IC存储器等实现。在图1中搭载于基板20 的主存储器24以及测定数据用存储器26对应于存储部500。

本实施方式的存储部500存储系统程序501、训练支持程序502、训 练内容设定数据510、训练控制数据530、及训练结果数据550。除此之外, 能够适当存储计时定时器(計時タイマー)、标记(フラグ)等。

系统程序501是用于在便携设备2中实现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功能的程 序。训练支持程序502是用于由处理部200读出并执行而实现作为训练支 持运算部202的功能的应用软件,但也可以构成为合并作为系统程序501 的一部分。

训练内容设定数据510由训练内容设定部204按各训练内容创建,存 储对由用户1操作输入的训练的内容进行定义的信息。例如图7所示,一 个训练内容设定数据510包括训练识别信息511、重复次数512、高负荷 运动设定数据514以及低负荷运动设定数据516。当然,也可以根据训练 内容存储除此之外的数据。

高负荷运动设定数据514包括:定义该负荷运动的结束条件、且低负 荷运动的开始条件的结束条件值514a、在该负荷运动中作为目标的心跳区 段上限值514b及心跳区段下限值514c。心跳区段下限值514c是用于对本 实施方式中所说的第一阈值达到时间(Th)进行计时的第一阈值(H1)。

低负荷运动设定数据516包括:定义该负荷运动的结束条件、且高负 荷运动的开始条件的结束条件值516a、在该负荷运动中作为目标的心跳区 段上限值516b及心跳区段下限值516c。心跳区段上限值516b是用于对本 实施方式中所说的第二阈值达到时间(Tl)进行计时的第二阈值(L2)。

返回图6,训练控制数据530存储描述本实施方式的间歇训练的状态 的各种数据。例如,如图8所示,包括训练识别信息531、组数532、开 始检测顺序534、经过时间536、移动距离538、负荷运动开始时刻540、 负荷运动开始时心率542、阈值达到时刻544、阈值达到时间546、和测定 日志数据548,并由训练支持运算部202创建、管理。当然,除了这些参 数值之外,还可以适当包括各种输入画面的显示控制等所需的值。

在训练识别信息531中存储当前执行的训练的识别信息。组数532 在训练开始时的初始值为“0”,每次结束高负荷运动和低负荷运动时便加 “1”。开始检测顺序534在训练开始时的初始值为“0”,每当开始高负荷 运动或者低负荷运动时便加“1”。

经过时间536在各负荷运动的开始定时被重置,存储从开始该负荷运 动起算的计时值。

移动距离538在各负荷运动的开始定时被重置,存储以在该开始定时 的位置测定信息所表示的定位坐标为基准的位置变化的累计值。

负荷运动开始时刻540是描述开始负荷运动的定时(タイミング)的 数据,每当开始负荷运动便进行更新。例如存储在该定时时的时刻(时钟 时刻)或者包含在位置测定信息中的UTC。

负荷运动开始时心率542是在开始负荷运动的定时的心率。

阈值达到时刻544是描述心率达到当前执行的负荷运动(开始检测顺 序534如是奇数则为高负荷运动、如是偶数则为低负荷运动)相关的阈值 (第一阈值或者第二阈值)的定时(时间:timing)的数据,例如,存储在该 定时时的时刻(时钟时刻)、或者包含在位置测定信息中的UTC。

阈值达到时间546存储从负荷运动开始定时起所经过的时间、即负荷 运动开始定时的心率达到该负荷运动相关的阈值所需的时间。具体而言, 是从阈值达到时刻544减去负荷运动开始时刻540所得的时间。

测定日志数据548是当地标准时刻(时钟时刻)、间歇训练中测定的定 位信息及心率相互对应并周期性地且按时间序列顺序存储的数组数据(配 列データ)。

返回图6,每当通过训练支持运算部202实施间歇训练时都会创建、 管理训练结果数据550。例如,如图9所示,一个训练结果数据550包括 训练识别信息551、实施年月日552、高负荷运动结果560、低负荷运动结 果570以及保存用测定日志数据580。

每进行高负荷运动都创建、存储高负荷运动结果560。

一个高负荷运动结果560包括开始检测顺序561、高负荷运动开始时 刻563、高负荷运动开始时心率565、和第一阈值达到时刻567。它们分别 是在高负荷运动结束时点存储于训练控制数据530(图8)中的开始检测顺 序534、负荷运动开始时刻540、负荷运动开始时心率542、阈值达到时刻 544的各副本(写し)。并且,高负荷运动结果560包括第一阈值达到时间 (Th)569。第一阈值达到时间(Th)569由高负荷运动结束时点的阈值达到时 刻544和负荷运动开始时刻540之差求出。初始值设为表示计测中的规定 值。

每进行低负荷运动都创建存储低负荷运动结果570。

一个低负荷运动结果570包括开始检测顺序571、低负荷运动开始时 刻573、低负荷运动开始时心率575、和第二阈值达到时刻577。它们分别 是在低负荷运动结束时点存储于训练控制数据530(图8)中的开始检测顺 序534、负荷运动开始时刻540、负荷运动开始时心率542、阈值达到时刻 544的各副本。并且,低负荷运动结果570包括第二阈值达到时间(Tl)579。 第二阈值达到时间(Tl)579由低负荷运动结束时点的阈值达到时刻544和 负荷运动开始时刻540之差求出。初始值设为表示计测中的规定值。

保存用测定日志数据580是在训练结束时点存储于训练控制数据 530(图8)中的测定日志数据548的副本。

[处理流程的说明]

接着,对便携设备2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0~图1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2中的竞技支持有关 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在此说明的一连串的处理流程例如通过在检测到规 定的训练支持功能的动作开始操作时由处理部200读入并执行训练支持程 序502而实现。或者,该程序原本就已经读入并处于执行中的状态而设为 等待动作开始操作的待机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假设如果便携设备2的电 源接通,则定位部102的位置测定和心率测定部104的心率测定便一直进 行。

如图10所示,处理部200首先进行训练内容设定处理(步骤S2)。具 体而言,使触摸面板12显示训练内容的设定画面W2(图3),使定义训练 内容的各种参数值可以输入。输入的结果作为训练内容设定数据510存储 于存储部500。并且,确保训练控制数据530的存储区域,将输入栏41 的输入结果存储于训练识别信息531中。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训练的识别 信息的输入结果输入了输入栏41,则优选进行从现有的训练内容设定数据 510读入相同识别信息的数据而使设定在其它输入栏内的参数值自动显示 的控制。

接着,处理部200将训练控制数据530初始化(步骤S4)。

具体而言,在训练识别信息531中,由于已经在步骤S2中存储了要 执行的训练的识别信息,所以保持原样。组数532设为“1”。开始检测顺 序534为“0”,经过时间536以及移动距离538为“0”。负荷运动开始时 刻540、负荷运动开始时心率542以及阈值达到时刻544设为意味着未定、 待机、未确定的规定值。

接着,处理部200开始使触摸面板12显示训练支持画面W4(图4)的 控制(步骤S6)。

在该阶段,训练支持画面W4的内容为高负荷运动的内容。即,在组 数显示部51显示当前的组数532,在运动种类显示部52显示表示高负荷 运动的“疾跑”。由于移动距离538的计算还没有开始,所以在比较显示 部53显示定义高负荷运动的结束条件的距离值,但移动距离538的显示 为“0”。并且,由于经过时间536的计时也没有开始,所以经过时间显示 部54也为“0”。在心率显示部55显示最新的心率。由于阈值达到时刻544 也未定,所以在阈值达到时间显示部56显示表示计时中的意思的规定文 本。

用户1作出规定的训练开始操作便开始间歇训练。处理部200一旦检 测到该操作(步骤S10的是),则视为检测到最先的负荷运动的开始,并开 始测定日志数据548的记录(步骤S12)。然后,将训练控制数据530的负 荷运动开始时刻540设为当前时刻(步骤S14),将负荷运动开始时心率542 设为最新的心率(步骤S16)。

进而,开始经过时间536的计时和移动距离538的累计(步骤S18)。

变为该阶段时,在触摸面板12的训练支持画面W4中,在比较显示 部53显示移动距离538的值,在经过时间显示部54显示经过时间536。 但是,由于阈值达到时刻544未定,因此,在阈值达到时间显示部56仍 然进行表示计时中的意思的规定显示。

接着,处理部200执行用于对用户1通知高负荷运动开始的通知处理 (步骤S20)。

在该处理中,处理部200进行使振荡器27产生规定的第一开始通知 模式的振动(例如三次长振动)的控制以及从扬声器14发出第一开始通知 模式的声音(例如三次长音)的控制。利用这些振动以及发声,能够告知用 户1开始了间歇训练并开始了高负荷运动的测定。

开始了高负荷运动的测定后,若心率达到了高负荷运动的心跳区段下 限值(第一阈值)514c(步骤S30的是),则处理部200将阈值达到时刻544 设为当前时刻(步骤S32)。然后,执行通知心率达到高负荷运动的心跳区 段的处理(步骤S34)。在该处理中,处理部200进行使振荡器27产生规定 的第一达到通知模式的振动(例如长振动一次+短振动一次)的控制以及从 扬声器14发出第一达到通知模式的声音(例如长音一次+短音一次)的控 制。

接着,处理部200从阈值达到时刻544减去负荷运动开始时刻540, 从而算出阈值达到时间546并使其显示(步骤S36)。

至此,在触摸面板12的训练支持画面W4的阈值达到时间显示部56 显示刚算出的阈值达到时间546。

移到图11的流程图,若经过时间536或者移动距离538达到高负荷 运动设定数据514的结束条件值514a,则处理部200判断满足高负荷运动 的结束条件、即满足接下来的低负荷运动的开始条件(步骤S40的是),并 基于至此得到的训练结果的信息生成并保存新的高负荷运动结果560(图 9)(步骤S42)。

接着,处理部200使开始检测顺序534加“1”(步骤S50),使训练支 持画面W4变为低负荷运动的内容(图4的(2))(步骤S52)。

在该阶段,在组数显示部51显示当前的组数532,在运动种类显示 部52显示表示低负荷运动的“休息”。由于经过时间536还没有开始计时, 所以在比较显示部53显示定义低负荷运动的结束条件的时间值,但显示 经过时间536的部分为“0”,经过时间显示部54也为“0”。不过,在心 率显示部55继续显示最新的心率。由于切换了训练支持画面W4的显示 内容,从而在阈值达到时刻544显示的是第二阈值达到时间,但由于其在 该阶段未定,因此在阈值达到时间显示部56进行表示计时中的意思的规 定显示。

接着,处理部200在负荷运动开始时刻540存储当前时刻(步骤S54), 并向负荷运动开始时心率542存储最新的心率(步骤S56)。

然后,将经过时间536和移动距离538分别重置之后,重新开始计时 和累计(步骤S58),并执行用于向用户1通知低负荷运动开始的通知处理 (步骤S60)。在该处理中,处理部200进行使振荡器27产生规定的第二开 始通知模式的振动(例如短振动三次)的控制以及从扬声器14发出第二开 始通知模式的声音(例如短音三次)的控制。利用这些振动以及发声,能够 告知用户1开始了低负荷运动的测定。

开始了低负荷运动的测定之后,若心率达到低负荷运动的心跳区段上 限值(第二阈值)516b(步骤S80的是),则处理部200将阈值达到时刻544 设为当前时刻(步骤S82),并执行通知心率达到低负荷运动的心跳区段的 处理(步骤S84)。在该处理中,处理部200进行使振荡器27产生规定的第 二达到通知模式的振动(例如长振动一次+短振动二次)的控制以及从扬声 器14发出第二达到通知模式的声音(例如长音一次+短音二次)的控制。

然后,处理部200从阈值达到时刻544减去负荷运动开始时刻540 而算出阈值达到时间546并使其显示(步骤S86)。在触摸面板12的训练支 持画面W4的阈值达到时间显示部56显示刚算出的阈值达到时间546。在 该阶段,显示第二阈值达到时间(Tl)(图4的(2))。

移至图12的流程图,若经过时间536或移动距离538达到低负荷运 动设定数据516的结束条件值516a,则处理部200判断满足低负荷运动的 结束条件、即满足下一高负荷运动的开始条件(步骤S88的是),并基于至 此得到的训练结果的信息生成并保存新的低负荷运动结果570(图9)(步骤 S90)。

接着,处理部200判定当前的组数532(图8)是否达到重复次数512(图 7)(步骤S100)。

如果没有达到(步骤S100的否),则处理部200对组数532加“1”(步 骤S102),并对开始检测顺序534加“1”(步骤S104)。然后,再次将训 练支持画面W4返回至高负荷运动的内容(步骤S106)。图4的(3)相当于在 该步骤返回了显示内容的状态。于是,假如切换了训练支持画面W4的显 示内容的话,则转移至步骤S10而开始下组高负荷运动的测定。

如果组数532达到重复次数512(步骤S100的否),则处理部200执行 用于告知用户1训练结束的通知处理(步骤S110)。在该处理中,处理部200 进行使振荡器27产生规定的训练结束通知模式的振动(例如四组二次的短 振动)的控制以及从扬声器14发出训练结束通知模式的声音(例如四组二 次的短音)的控制。

然后,处理部200复制训练控制数据530的测定日志数据548并作为 训练结果数据550的保存用测定日志数据580进行存储(步骤S112),并且, 进行训练结果显示画面W6(图5)的显示控制(步骤S114),结束本实施方式 的训练支持所涉及的一连串处理。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对从高负荷运动的开始定时起心率上升 并达到高负荷运动的目标心跳区段为止所需的第一阈值达到时间(Th)、以 及从低负荷运动的开始定时起心率下降并达到低负荷运动的目标心跳区 段为止所需的第二阈值达到时间(Tl)分别计时并向用户1提供。

[变形例]

以上对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应用方式并非 限定于此,可以适当进行构成部分的增加、省略和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佩戴在用户1的手腕的装置作为便携 设备2,但是佩戴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可以适当进行变更。例如,如图13 示出的便携设备2B所示,还可以是假设用带18将主体装置3B佩戴在上 臂部的装置。或者,也可以设计成用带18如护目镜那样佩戴在头部。便 携设备2的设计也相应地不限于手表型,还可以是平板电脑型、运动摄像 机型、护目镜型,可以适当进行设定。并且,假如便携设备2足够小的话, 还可以代替带18而设置在眼镜的镜腿状的结构体中,设计为玻璃制品型 (グラスウェア型)。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GPS作为位置计测系统的例子进 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WAAS(Wide Area Augmentation System:广域增强 系统)、QZSS(Quasi Zenith Satellite System:准天顶卫星系统)、 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ALILEO等其它卫星定位系统。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从阈值达到时刻544减去负荷 运动开始时刻540而求出阈值达到时间546(图8),但还可以构成为用除此 之外的方法求出。例如,也可以将心率达到当时执行的负荷运动的目标心 跳区段的定时的经过时间536作为阈值达到时间546。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各负荷运动的开始条件、结束条件设为 开始该负荷运动后的移动距离、经过时间,然而还可以构成为定义运动开 始地点或者运动结束地点。此时,构成为在训练内容设定数据510(图7) 的高负荷运动设定数据514的结束条件值514a以及低负荷运动设定数据 516的结束条件值516a中存储坐标值即可。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手表型的便携设备2的触摸面板12上 显示训练结果显示画面W6,但也可以构成为使用通信部376将计时结果 传送至外部装置而能够从外部装置的显示画面进行确认。根据这样的构 成,能够利用大的显示部来容易地确认训练结果的转变、累积记录数据的 转变。作为外部装置,可以利用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