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促瘘管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促瘘管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瘘管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促瘘管修复材料包括内芯和包裹在内芯表面的外膜;促瘘管修复材料为圆柱形或圆台形;所述内芯包括丝蛋白;内芯具有海绵结构;所述外膜包括丝蛋白和丙三醇。该修复材料为圆柱形或圆台形,与瘘管形状相似,利于置于瘘管中,一次性植入瘘管中,外膜包括丝蛋白和丙三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被人体细胞吸收降解,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外膜具有引流作用;内芯包括丝蛋白,具有海绵结构,作为生物支架,具有修复作用,因此修复材料具有修复作用且使用方便。该修复材料能够诱导组织再生和重塑,促进肛瘘愈合;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较高孔隙率;采用该修复材料具有复发率低、炎症感染率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9193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丝科普乐(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23518.1

  • 发明设计人 吴昊;吕强;林莎莎;

    申请日2015-01-16

  • 分类号A61L31/04;A61L31/00;A61L31/14;A61B17/00;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常亮

  •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5号鸿基世业商务酒店A座317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14: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1-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L31/04 授权公告日:20161109 终止日期:20190116 申请日:2015011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11-09

    授权

    授权

  • 2015-05-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L31/04 申请日:20150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瘘管修复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瘘管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道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是肛肠外科领域中常见的多发疾病之一。多数学者认为绝大多数肛瘘是继发于肛腺一般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脓肿破溃后不愈而形成瘘道;少数由特异性感染所致,如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等。临床上肛瘘常见的症状是肛门部肿胀、疼痛和排出脓液。由于其内口和原发病灶的影响,加之多次重复感染使瘘道内炎性肉芽组织增生,迂曲狭窄,引流不畅,导致肛瘘常反复发作,而经久不愈的肛瘘有发生癌变的可能。肛瘘的特点是不能自愈,治疗主要依靠外科手术,包括肛瘘切除术、挂线疗法、瘘道旷置引流术等手术方式。治疗肛瘘的原则是将瘘道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

目前,治疗肛瘘时常用的引流材料有橡胶条、纱布条和橡胶管等,这些引流材料表面粗糙或材质偏硬,需要不断反复放入病人体内,置入后常给患者增加痛苦和不便,而且应用这些引流材料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然后再注入纤维蛋白胶,以肠线缝合关闭两端瘘口,使得治疗过程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瘘管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具有修复作用,且使用方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瘘管修复材料,包括内芯和包裹在所述内芯表面的外膜;

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为圆柱形或圆台形;

所述内芯包括丝蛋白;所述内芯具有海绵结构;

所述外膜包括丝蛋白和丙三醇。

优选地,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的纵轴长度为5cm~15cm;

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的顶面直径为0.5cm~1cm;

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的底面直径为0.1cm~0.4cm;

所述外膜的厚度为0.03mm~0.1m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瘘管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丝蛋白溶液第一浓缩后和丙三醇混合,得到丝蛋白外膜溶液;

将所述丝蛋白外膜溶液注塑成型,干燥后得到外膜;

将丝蛋白溶液第二浓缩后稀释,得到丝蛋白内芯溶液;

将所述丝蛋白内芯溶液注塑成型,再冷冻和干燥后得到内芯;所述内芯具有海绵结构;

将所述内芯和外膜复合,得到促瘘管修复材料;

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包括内芯和包裹在所述内芯表面的外膜;

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为圆柱形或圆台形。

优选地,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的纵轴长度为5cm~15cm;

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的顶面直径为0.5cm~1cm;

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的底面直径为0.1cm~0.4cm;

所述外膜的厚度为0.03mm~0.1mm。

优选地,所述丝蛋白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10%。

优选地,所述丝蛋白溶液第一浓缩至质量分数为15%~40%;

所述丝蛋白溶液第二浓缩至质量分数为10%~40%。

优选地,所述丙三醇和蚕丝的质量比为20~80:100。

优选地,所述丝蛋白溶液第一浓缩的温度为40℃~90℃;

所述丝蛋白溶液第一浓缩的时间为2天~5天。

优选地,所述丝蛋白溶液第二浓缩的温度为55℃~65℃;

所述丝蛋白溶液第二浓缩的时间为2.5天~3.5天。

优选地,所述丝蛋白内芯溶液注塑成型,再冷冻和干燥后还包括:将干燥得到的内芯半成品进行醇处理或水处理,得到内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瘘管修复材料,包括内芯和包裹在内芯表面的外膜;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为圆柱形或圆台形;所述内芯包括丝蛋白;所述内芯具有海绵结构;所述外膜包括丝蛋白和丙三醇。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为圆柱形或圆台形,与瘘管形状相似,有利于置于瘘管中,其一次性植入瘘管中,外膜包括丝蛋白和丙三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被人体细胞吸收降解,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所述外膜具有引流作用;所述内芯包括丝蛋白,具有海绵结构,内芯作为生物支架,具有修复作用,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具有修复作用,且使用方便。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能够诱导组织再生和重塑,有效地促进肛瘘的愈合;该促瘘修复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较高的孔隙率,使其适用于临床;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具有复发率低、炎症感染率低。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的抗缝线拉力>3N/针;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的孔隙率大于9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海绵材料的原子力显微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内芯的扫描电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HE染色7天时的结果;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HE染色14天时的结果;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HE染色30天时的结果;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免疫组化切片14天时的结果;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免疫组化切片30天时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瘘管修复材料,包括内芯和包裹在内芯表面的外膜;

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为圆柱形或圆台形;

所述内芯包括丝蛋白;所述内芯具有海绵结构;

所述外膜包括丝蛋白和丙三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瘘管修复材料,包括外膜。在本发明中,所述外膜的厚度优选为0.03mm~0.1mm,优选为0.05mm~0.09mm。在本发明中,所述外膜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将丝蛋白溶液进行第一浓缩后和丙三醇混合,得到丝蛋白外膜溶液;

将所述丝蛋白外膜溶液注塑成型,干燥后得到外膜。

本发明将丝蛋白溶液进行第一浓缩后和丙三醇混合,得到丝蛋白外膜溶液。在本发明中,所述丝蛋白溶液优选将蚕丝依次进行脱胶、溶解和透析,得到丝蛋白溶液。本发明对所述蚕丝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蚕丝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蚕丝选自江浙地区的家蚕成茧。本发明对所述脱胶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脱胶技术方案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脱胶即脱尽蚕丝外围的丝胶。本发明优选采用Na2CO3溶液进行脱胶;所述Na2CO3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4%~0.06%;所述Na2CO3溶液中碳酸钠溶液的体积和蚕丝的质量比优选为(5.5~6.5)L~150g。本发明优选将Na2CO3溶液煮沸进行脱胶;优选煮沸25min~35min,更优选为30min。本发明优选将脱胶过程重复3次。本发明优选将脱胶产物进行洗涤5~7次。本发明优选将洗涤产物烘干,得到脱胶丝蛋白。

完成烘干后,本发明将得到的脱胶丝蛋白进行溶解和透析,得到丝蛋白溶液。本发明优选采用三元溶液或溴化锂溶液进行溶解;所述三元溶液由氯化钙、水和乙醇混合制得;所述氯化钙、水和乙醇的物质的量比优选为1:(7~9):(1.5~2.5),更优选为1:8:2;所述脱胶丝蛋白的质量和三元溶液的体积比优选为1g:(8~12)mL,更优选为1g:10mL。在本发明中,所述溴化锂溶液的摩尔浓度优选为9mol/L~9.3mol/L。在本发明中,所述溶解的时间优选为4h~6h。本发明优选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进行透析;所述透析的时间为2.5天~3.5天,透析过程中优选每2h换一次水。本发明优选将透析后得到的溶液进行离心;所述离心优选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离心机进行离心;所述离心的速度优选为8500rpm~9500rpm,更优选为9000rpm;所述离心的时间优选为15min~25min,更优选为20min;本发明优选进行离心两次。得到的丝蛋白溶液的质量分数优选为6%~10%。

本发明优选将丝蛋白溶液第一浓缩至质量分数15%~40%,更优选为20%~35%。本发明优选将丝蛋白溶液置于烘箱中或置于通风处进行第一浓缩;所述第一浓缩的温度优选为40℃~90℃,更优选为50℃~85℃;所述第一浓缩的时间优选为2天~5天,更优选为3天或5天。完成第一浓缩后,本发明将得到的第一浓缩产物和丙三醇混合,得到丝蛋白外膜溶液。本发明优选在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下进行混合。在本发明中,所述丙三醇和蚕丝的质量比为20~80:100;更优选为30~70:100;所述丙三醇和第一浓缩产物混合的时间优选为2h~24h,更优选为5h~20h。

得到丝蛋白外膜溶液后,本发明将所述丝蛋白外膜溶液注塑成型,干燥后得到外膜。本发明优选采用外膜模具将所述丝蛋白外膜溶液注塑成型。在本发明中,所述外膜模具优选为实心圆柱形状物或实心圆台形状物;所述外膜模具的材质优选为316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在本发明中,所述外膜模具的纵轴长度优选为5cm~15cm,顶面直径优选为0.5cm~1cm,底面直径优选为0.1cm~0.4cm。本发明优选采用外膜模具蘸取丝蛋白外膜溶液,干燥后取下,得到外膜。在本发明中,外膜模具上蘸有的丝蛋白外膜溶液优选在50℃~70℃的烘箱中进行干燥;外膜模具上蘸有的丝蛋白外膜溶液干燥的时间优选为8h~48h,更优选为24h~48h。在本发明中,所述外膜的厚度优选为0.03mm~0.1mm,更优选为0.05mm~0.09mm。

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包括内芯,其外表面包裹有外膜。在本发明中,所述内芯包括丝蛋白;所述内芯具有海绵结构。在本发明中,所述内芯具有海绵结构,内芯作为生物支架,能够诱导组织再生和重塑,对瘘管具有修复作用;所述内芯为圆柱形或圆台形。

在本发明中,所述内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丝蛋白溶液第二浓缩和稀释,得到丝蛋白内芯溶液;

将所述丝蛋白内芯溶液注塑成型,再冷冻和干燥后得到内芯;所述内芯具有海绵结构。

本发明将所述丝蛋白溶液第二浓缩和稀释,得到丝蛋白内芯溶液。在本发明中,制备内芯时所用的丝蛋白溶液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丝蛋白溶液一致,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优选将丝蛋白溶液第二浓缩至质量分数10%~40%,更优选为15%~35%。本发明优选将丝蛋白溶液置于烘箱中进行第二浓缩;所述第二浓缩的温度优选为55℃~65℃,更优选为60℃;所述第二浓缩的时间优选为2.5天~3.5天,更优选为3天。完成第二浓缩后,本发明将第二浓缩产物稀释,得到丝蛋白内芯溶液;所述丝蛋白内芯溶液的质量分数优选为2%~6%。本发明优选在丝蛋白内芯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明胶;所述明胶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8%~1.2%;所述明胶可用于组织修复、替代、止血,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得到丝蛋白溶液后,本发明将所述丝蛋白内芯溶液注塑成型,再冷冻和干燥后得到内芯,所述内芯具有海绵结构。本发明优选采用内芯模具将所述丝蛋白内芯溶液注塑成型。在本发明中,所述内芯模具包括空心管状物和底座;所述空心管状物和底座相连接;所述空心管状物为圆柱形或圆台形。所述空心管状物插入底座的凹槽中,用来固定空心管状物。本发明将丝蛋白内芯溶液置于内芯模具中后进行冷冻。本发明优选在-20℃下进行冷冻;优选冷冻4h~48h,更优选冷冻12h~40h。冷冻结束后,本发明将冷冻产物进行干燥,得到内芯。本发明优选采用真空干燥机进行干燥。在本发明中,冷冻产物进行干燥的温度优选为4h~25h,更优选为15h~25h;冷冻产物进行干燥的时间优选为48h~72h,更优选为68h~72h。

干燥后,本发明将所述丝蛋白内芯溶液注塑成型,再冷冻和干燥后优选还包括:将干燥得到的内芯半成品进行醇处理或水处理。在本发明中,醇处理时所采用的醇类化合物优选包括甲醇、乙醇、丙醇和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中,所述水处理的方式优选为真空水蒸气处理;所述醇处理的方式优选为浸泡或真空醇蒸汽处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发明采用真空水蒸气处理干燥后的冷冻产物;优选真空水处理0.5h~24h。本发明采用真空醇蒸汽处理干燥后的冷冻产物;优选真空醇蒸气处理0.5h~24h。本发明将干燥后的冷冻产物浸泡在醇类化合物中;优选浸泡30min~12h。

在本发明中,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的纵轴长度优选为5cm~15cm,更优选为8cm~12cm;

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的顶面直径优选为0.5cm~1cm,更优选为0.6cm~0.9cm;

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的底面直径优选为0.1cm~0.4cm,更优选为0.15cm~0.35c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瘘管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丝蛋白溶液第一浓缩后和丙三醇混合,得到丝蛋白外膜溶液;

将所述丝蛋白外膜溶液注塑成型,干燥后得到外膜;

将丝蛋白溶液第二浓缩后稀释,得到丝蛋白内芯溶液;

将所述丝蛋白内芯溶液注塑成型,再冷冻和干燥后得到内芯;所述内芯具有海绵结构;

将所述内芯和外膜复合,得到促瘘管修复材料;

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包括内芯和包裹在所述内芯表面的外膜;

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为圆柱形或圆台形。

在本发明中,所述丝蛋白溶液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丝蛋白溶液的种类和来源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所述外膜和内芯的制备过程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外膜和内芯的制备过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将所述内芯和外膜复合,得到促瘘管修复材料。在本发明中,所述内芯和外膜组合的方式优选为牵引或挤压。本发明对所述牵引或挤压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牵引或挤压的技术方案即可。

本发明以大鼠作为试验动物,其为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SD大鼠;本发明通过建立简单动物模型:从大鼠臀部开始贯穿直达以上肌肉层为止,制得试验大鼠。本发明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切片对试验大鼠的组织细胞进行炎症感染反应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50%以上;术后两个周到一个月:应用此修复材料的组织炎症反应消失,开始长入血管和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与肉芽组织增殖与迁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瘘管修复材料,包括内芯和包裹在内芯表面的外膜;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为圆柱形或圆台形;所述内芯包括丝蛋白;所述内芯具有海绵结构;所述外膜包括丝蛋白和丙三醇。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为圆柱形或圆台形,与瘘管形状相似,有利于置于瘘管中,其一次性植入瘘管中,外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被人体细胞吸收降解,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所述外膜包括丝蛋白和丙三醇,具有管状结构,具有引流作用;所述内芯包括丝蛋白,具有海绵结构,内芯作为生物支架,具有修复作用,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具有修复作用,且使用方便。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具有可控的生物降解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诱导组织再生和重塑,有效地促进肛瘘的愈合;该促瘘修复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较高的孔隙率,使其适用于临床;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具有复发率低、炎症感染率低。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的抗缝线拉力>3N/针;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的孔隙率大于90%。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促瘘管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将150g蚕丝置入6L浓度为0.05%的碳酸钠水溶液中煮沸30min,结束后洗涤7次,重复处理3次,脱尽蚕丝外围的丝胶,烘干后得到纯净的脱胶丝素蛋白;

称取10g脱胶丝素蛋白溶于100mL三元溶液中(CaCl2/水/乙醇摩尔比为1:8:2配成),然后用截留分子量3500的透析袋浸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天,期间每两小时换一次水,透析后的溶液高速离心机9000rpm转速下离心20min,两次;得到丝蛋白溶液,其质量分数为6%;然后将溶液放置在玻璃模具中60℃烘箱中缓慢浓缩3天,使之质量分数达到20%,将浓缩液倒入烧杯中,向其加入质量比20%的甘油,磁力搅拌器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得到丝蛋白外膜溶液;

在纵轴长度为10cm,直径为0.4cm的聚四氟乙烯圆柱形模具上夹持沾取上述丝蛋白外膜溶液,放置在60℃烘箱中待干燥后取下,得到外膜,该外膜是透明的丝蛋白薄膜,该外膜的抗缝线拉力>3N/针,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称取10g脱胶丝素蛋白溶于100mL三元溶液中(CaCl2/水/乙醇摩尔比为1:8:2配成),然后用截留分子量3500的透析袋浸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天,期间每两小时换一次水,得到丝蛋白溶液,其浓度为6%,然后将溶液放置在玻璃模具中60℃烘箱中缓慢浓缩3天,使之质量分数达到20%,用去离子水稀释到2%,得到丝蛋白内芯溶液;

利用定制的合金圆台形模具,模具的长度为12cm,顶端直径为0.5cm,低端直径为0.3cm,将上述稀释后的丝蛋白内芯溶液注入到此模具中,在-20℃的低温条件下经过24小时的冷冻过程,进行冷冻处理获得冷冻体;对冷冻结晶体进行冷冻处理48小时,得到成孔性良好海绵材料,其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海绵材料的原子力显微镜图;由图1可以看出:此海绵材料中含有较多纳米线,纳米结构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支架的成孔率。

将此丝蛋白海绵材料放入底部加有50%甲醇的真空干燥器中,蒸汽处理4小时,然后在去离子水中浸泡8小时,将甲醇浸泡出来,再次冷冻干燥即得到二级结构稳定的丝蛋白海绵材料,即内芯;

本发明对所得的内芯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内芯的扫描电镜图;由图2可以看出:支架成孔性与孔连接性良好,孔径大小在200μm~250μm,优良的多孔结构有利于细胞的生长与组织的再生。

将上述内芯夹持住,通过牵引作用引入外膜中,完成复合,得到促瘘管修复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促瘘管修复材料透明柔软,同时结合牢固不易脱落,其一次性植入瘘道中,无需缝线固定和二次手术取出,使用方便。

本发明采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切片进行试验,HE染色法测试结果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HE染色7天时的结果;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HE染色14天时的结果;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HE染色30天时的结果。免疫组化切片的测试结果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免疫组化切片14天时的结果,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免疫组化切片30天时的结果。

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切片测试结果表明: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50%以上;术后两个周到一个月:应用此材料的组织炎症反应消失,开始长入血管和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与肉芽组织增殖与迁移。

实施例2

将150g蚕丝置入6L浓度为0.05%的碳酸钠水溶液中煮沸30min,结束后洗涤6次,重复处理3次,脱尽蚕丝外围的丝胶,烘干后得到纯净的脱胶丝素蛋白;

将15g脱胶丝素蛋白溶解于100mL浓度为9.3mol/L LiBr溶液中,60℃下溶解处理4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3500的透析袋浸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天,期间每两小时换一次水,去除溶液中的LiBr,透析后的溶液高速离心机9000rpm转速下离心20min,两次,得到6%的丝蛋白溶液;

把上述丝素蛋白溶液放置在玻璃模具中60℃烘箱中缓慢浓缩3天,使之质量分数达到30%,将浓缩液倒入烧杯中,向其加入质量比40%的甘油,磁力搅拌器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得到丝蛋白外膜溶液;

在纵轴长度为10cm,直径为0.4cm的聚四氟乙烯圆柱形模具上夹持沾取丝蛋白外膜溶液,放置在60℃烘箱中待干燥后取下,得到外膜,该外膜是透明的丝蛋白薄膜,该外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上述浓缩后的丝蛋白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到2%,利用定制的合金的圆锥形模具,模具的长度为12cm,顶端直径为0.5cm,底端直径为0.3cm,将上述稀释后的丝蛋白溶液注入到此模具中,在-20℃的低温条件下冷冻12小时,然后利用真空干燥机真空干燥处理48小时,得到成孔性良好的海绵材料;

将上述海绵材料放入底部加有水的真空干燥器中,真空处理6小时,获得不溶于水的丝蛋白促瘘管修复的生物海绵材料,即内芯;

将上述丝蛋白海绵材料夹持住,通过挤压作用引入外膜中,完成复合,得到促瘘管修复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促瘘管修复材料透明柔软,同时结合牢固不易脱落,其一次性植入瘘道中,无需缝线固定和二次手术取出,具有修复作用,且使用方便。

实施例3

将150g蚕丝置入6L浓度为0.05%的碳酸钠水溶液中煮沸30min,结束后洗涤7次,重复处理3次,脱尽蚕丝外围的丝胶,烘干后得到纯净的丝素蛋白;

称取经脱胶处理后的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3mol/L LiBr溶液中,60℃下溶解处理4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3500的透析袋浸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天,期间每两小时换一次水,去除溶液中的LiBr,透析后的溶液高速离心机9000rpm转速下离心20min,两次,从而得到6%的丝蛋白溶液,把上述丝素蛋白溶液放置在玻璃模具中60℃烘箱中缓慢浓缩3天,使之质量分数达到30%,将浓缩液倒入烧杯中,向其加入质量比60%的甘油,磁力搅拌器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得到丝素蛋白外膜溶液;

在纵轴长度为10cm,直径为0.4cm的聚四氟乙烯圆柱形模具上夹持沾取丝素蛋白外膜溶液,放置在60℃烘箱中待干燥后取下,得到外膜,该外膜是透明的丝蛋白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缝线拉力>3N/针。

利用定制的合金的圆锥形模具,模具的长度为12cm,顶端直径为0.5cm,底端直径为0.3cm,将上述浓缩液稀释到5%后注入到此模具中,在-20℃的低温条件下冷冻24小时,然后利用真空干燥机真空干燥处理72小时,得到成孔性良好的海绵材料;

将上述丝蛋白海绵材料浸泡在80%的乙醇溶液中半小时,得到不溶性丝蛋白海绵材料,即内芯;

将制备好的丝蛋白海绵材料夹持住,通过牵引方式引入外膜中,完成复合,得到促瘘管修复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促瘘管修复材料透明柔软,同时结合牢固不易脱落,其一次性植入瘘道中,无需缝线固定和二次手术取出,具有修复作用,且使用方便。

实施例4

将150g蚕丝置入6L浓度为0.05%的碳酸钠水溶液中煮沸30min,结束后洗涤5次,重复处理3次,脱尽蚕丝外围的丝胶,烘干后得到纯净的脱胶丝素蛋白。

将脱胶丝素蛋白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3mol/L LiBr溶液中,60℃下溶解处理4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3500的透析袋浸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天,期间每两小时换一次水,去除溶液中的LiBr,透析后的溶液高速离心机9000rpm转速下离心20min,两次,得到6%左右的丝蛋白溶液。把上述丝素蛋白溶液放置在玻璃模具中60℃烘箱中缓慢浓缩3天,使之质量分数达到30%。将浓缩液倒入烧杯中,向其加入质量比40%的甘油,磁力搅拌器搅拌,使之混合均匀。

在纵轴长度为10cm,直径为0.4cm的聚四氟乙烯圆柱形模具上夹持沾取混合溶液,放置在60℃烘箱中培育6h,干燥取下得到外膜,该外膜是透明的丝蛋白薄膜;

利用定制的合金的圆锥形模具,模具的长度为12cm,顶端直径为0.5cm,低端直径为0.3cm,将上述浓缩液稀释到5%再与1%的明胶溶液同体积混合,放置在4℃条件下12h,随后注入到此模具中,在-20℃的低温条件下冷冻24小时,然后利用真空干燥机真空干燥处理72小时,得到丝素/明胶海绵材料;

将上述丝素/明胶海绵材料真空水处理2小时,将其利用拉伸装置双方向进行拉伸100%,得到Silk I和Silk II结构的丝蛋白海绵材料,即内芯;

将内芯夹持住,通过牵引作用引入丝蛋白外膜中,完成复合,得到促瘘管修复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促瘘管修复材料透明柔软,同时结合牢固不易脱落,其一次性植入瘘道中,无需缝线固定和二次手术取出,具有修复作用,且使用方便。

实施例5

将150g蚕丝置入6L浓度为0.05%的碳酸钠水溶液中煮沸30min,结束后洗涤7次,重复处理3次,脱尽蚕丝外围的丝胶,烘干后得到纯净的脱胶丝素蛋白;

称取10g脱胶丝素蛋白溶于100mL三元溶液中(CaCl2/水/乙醇摩尔比为1:8:2配成),然后用截留分子量3500的透析袋浸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天,期间每两小时换一次水,透析后的溶液高速离心机9000rpm转速下离心20min,两次;得到丝蛋白溶液,其质量浓度为6%;

将溶液放置在玻璃模具中60℃烘箱中缓慢浓缩3天,使之质量分数达到20%,将浓缩液倒入烧杯中,向其加入质量比20%的甘油,磁力搅拌器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得到丝蛋白外膜溶液;

在纵轴长度为10cm,直径为0.4cm的聚四氟乙烯圆柱形模具上夹持沾取上述丝蛋白外膜溶液,放置在60℃烘箱中待干燥后取下,得到外膜,该外膜是透明的丝蛋白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称取10g脱胶丝素溶于100mL三元溶液中(CaCl2/水/乙醇摩尔比为1:8:2配成),然后用截留分子量3500的透析袋浸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天,期间每两小时换一次水,得到丝素蛋白溶液,其浓度为6%,取上述丝蛋白溶液15mL,放入聚乙烯培养皿中,在湿度为60%的室温条件下24小时成膜,随后将丝素膜溶解于15mL的去离子水中,将溶膜液放置4℃冰箱使之充分自组装;48小时后取出溶膜液重新注入培养皿中自然成膜,反复4次后得到丝蛋白纳米线水溶液;将该溶膜液稀释到2%,放置在4℃条件下培育12h,随后注入到模具中,在-20℃的低温条件下冷冻24小时,然后利用真空干燥机真空干燥处理72小时,得到丝素海绵材料;将丝素海绵材料真空水处理2小时,再将其利用拉伸装置双向拉伸100%,得到Silk I和Silk II结构的丝蛋白海绵材料,即内芯;

将内芯夹持住,通过牵引作用引入丝蛋白外膜中,完成复合,得到促瘘管修复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促瘘管修复材料透明柔软,同时结合牢固不易脱落,其一次性植入瘘道中,无需缝线固定和二次手术取出,具有修复作用,且使用方便。

实施例6

将150g蚕丝置入6L浓度为0.05%的碳酸钠水溶液中煮沸30min,结束后洗涤5~7次,重复处理3次,脱尽蚕丝外围的丝胶,烘干后得到纯净的脱胶丝素蛋白;

将脱胶丝素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3mol/L LiBr溶液中,60℃下溶解处理6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3500的透析袋浸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天,透析后的溶液高速离心机9000rpm转速下离心20min两次,把上述丝素蛋白溶液放置在通风处中(风机角度90度,湿度40%的条件下)缓慢挥发浓缩5d,使之质量分数达到30%,将浓缩液倒入烧杯中,向其加入质量比60%的甘油,磁力搅拌器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得到丝蛋白外膜溶液;

在纵轴长度为10cm,直径为0.4cm的聚四氟乙烯圆柱形模具上夹持沾取丝蛋白外膜溶液,放置在60℃烘箱中培育12h,干燥取下,得到外膜;

称取经脱胶处理后的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3mol/L LiBr溶液中,60℃下溶解处理4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3500的透析袋浸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天,期间每两小时换一次水,去除溶液中LiBr,透析后的溶液高速离心机9000rpm转速下离心20min,两次,得到质量分数为6%的丝蛋白溶液;

取上述丝蛋白溶液15mL,放入聚乙烯培养皿中,在湿度为60%的室温条件下24小时成膜,随后将丝素膜溶解于15mL的去离子水中,将溶膜液放置4℃冰箱使之充分自组装;48小时后取出溶膜液重新注入培养皿中自然成膜,反复3次后得到丝蛋白纳米线水溶液;将该溶膜液稀释到5%,放置在4℃条件下培育12h;随后注入到模具中,在-20℃的低温条件下冷冻24小时,然后利用真空干燥机真空干燥处理72小时,得到丝素蛋白海绵材料;

将上述丝素蛋白海绵材料真空水处理2小时,将其利用拉伸装置双方向进行拉伸100%,得到Silk I和Silk II结构的丝蛋白海绵材料,即内芯;

将内芯夹持住,通过牵引作用引入丝蛋白外膜中,完成复合,得到促瘘管修复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促瘘管修复材料透明柔软,同时结合牢固不易脱落,其一次性植入瘘道中,无需缝线固定和二次手术取出,具有修复作用,且使用方便。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瘘管修复材料,包括内芯和包裹在内芯表面的外膜;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为圆柱形或圆台形;所述内芯包括丝蛋白;所述内芯具有海绵结构;所述外膜包括丝蛋白和丙三醇。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为圆柱形或圆台形,与瘘管形状相似,有利于置于瘘管中,其一次性植入瘘管中,外膜包括丝蛋白和丙三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被人体细胞吸收降解,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所述外膜具有引流作用;所述内芯包括丝蛋白,具有海绵结构,内芯作为生物支架,具有修复作用,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具有修复作用,且使用方便。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具有可控的生物降解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诱导组织再生和重塑,有效地促进肛瘘的愈合;该促瘘修复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较高的孔隙率,使其适用于临床;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具有复发率低、炎症感染率低。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的抗缝线拉力>3N/针;所述促瘘管修复材料的孔隙率大于90%。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促瘘管修复材料通过手术或内镜方式置入肛瘘瘘道中,在手术过程没有明显并发症,无绝对的手术禁忌,而且失禁等手术并发症非常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