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可实现任意加载比、不同加载路径的压剪试验装置及方法

可实现任意加载比、不同加载路径的压剪试验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任意加载比、不同加载路径的压剪试验装置及方法。所述压剪试验装置由左压缩压头、右压缩压头、前弯曲压头、后弯曲压头、加力圆棒和分块组成,其中:所述左压缩压头和右压缩压头分置于缺口试样的左右两端,呈对称分布;所述加力圆棒为四个,分置于试样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所述分块为两块,分别置于加力圆棒的前方和后方并与圆棒接触;所述前弯曲压头和后弯曲压头分置于分块的前后两侧。该实验装置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非常适合航空航天领域内对材料的压-剪基本性能测定的需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1982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452796.4

  • 申请日2014-09-05

  • 分类号G01N3/00(20060101);G01N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00: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9-28

    授权

    授权

  • 2016-09-14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G01N3/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905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01-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00 申请日:2014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压剪复合加载 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工程结构中,为了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内对材料安全性 的需要,需要测定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获得力学性能数据以及其力 学响应。目前,材料在单向拉伸、单向压缩或者纯剪切条件下的性能 研究已经进行得比较充分,已有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可供参考,但 材料在实际服役过程中承受的往往都是拉伸、压缩和剪切复合受力状 态,因此对材料在压-剪或拉-剪复合加载条件下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 的测定和力学响应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是为了适应目 前对材料减重的迫切需要,必须研究材料在压-剪或拉-剪复合加载条 件下的强度,以设计出充分发挥材料力学性能的结构,同时还需考察 材料在不同加载路径下,材料的力学响应是否有差别,为下一步的理 论和相应的设计建立基础和做好准备。

针对各向同性金属的剪切性能的测试,罗马尼亚科学家Iosipescu 提出了一种缺口型试样进行加载的方法(Iosipescu N.New accurate  procedure for single shear testing of metals[J].J MATER,1967,2(3): 537-566),在该论文中指出虽然对于一般的等截面矩形梁来说,剪 应力在中间截面的分布不是均匀的,呈抛物线分布,但Iosipescu在 其论文中提出在梁上下两端开出90°的切口后,它不但不会引入应 力集中,反而使梁在缺口间和沿梁纵轴某一段的剪应力呈均匀分布。 其利用光弹实验等色线条纹图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且指出均匀区沿梁 纵轴(缺口下)的宽度大概为2mm左右,因此能够保证测量剪切的 作用。后来经过发展,已经成功运用于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 料、木材等各种各向异性材料。该结构夹具结构紧凑,材料节省。但 遗憾的是只能进行单纯的剪切实验。

国内中山大学的李家驹老师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反对称四点弯曲 剪切实验(李家驹.反对称四点弯曲剪切实验方法的研究[J].力学与 实践,1986,05:36-40),在其论文中,使用光弹试验对环氧树脂试样进 行应力分布的观测,发现使用加力棒而造成的集中线载荷的应力集中 并不影响缺口下的均匀剪应力场的,还可以用现成的纯弯曲梁的夹具 实现剪切性能测试的功能。但遗憾依然是只能进行纯剪切实验。

Arcan开发了一种可在单轴试验机上进行拉-剪复合加载的特制 圆盘(Arcan M,Hashin Z,Voloshin A.A method to produce uniform  plane-stress states with applications to fiber-reinforced materials[J]. Experimental mechanics,1978,18(4):141-146),在圆盘外端与缺口试 样中心偏移一定的角度处进行拉伸,从而产生偏轴的剪切力,从而实 现复合加载。该方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实现了复合加载。但由于 在圆盘的加载位置需要对圆盘进行特殊加工,导致特制的圆盘的偏移 角度从0°到90°只能进行诸如10°、30°、45°的等量变化,变 化较少,从而导致复合加载的加载比例比较单一,无法全面地考察不 同加载比下的力学性能。另外,该方法复合加载的力是同时作用的, 不能实现先拉力再剪切(或相反),重点研究先剪切再拉力(或相反) 这种不同加载路径下是否会对材料产生不同的力学响应。

国内西北工业大学的矫桂琼老师课题组利用Arcan圆盘加特制 的辅助设备实现了压剪复合加载(王翔,王波,矫桂琼.平纹编织C/SiC 压剪复杂应力状态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 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中国力学学会:2008:5)。但仍然无法 避免使用Arcan所带来的上述问题。

发明人李庆飞等在中国专利CN103454151A中公开了一种压剪 复合加载试验装置,实现了对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压剪复合加载性能试 验测试的能力。但是该发明属于结构力学领域,无法满足由于成本等 原因所限,对那些属于材料力学领域内的小型化试样进行压剪复合加 载力学性能测试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现有的Arcan圆盘测定过程中加载比例较少、压力与 剪切力同时作用于材料,而不能分开作用的问题,和对小型化试样压 剪力学性能测试的迫切需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任意加载比、 不同加载路径的压剪试验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实现任意加载比、不同加载路径的压剪试验装置,包括: 在缺口试样左右两端进行压缩的左压缩压头和右压缩压头、在试样前 后两端对试样产生弯曲作用的前弯曲压头和后弯曲压头、通过对试样 施加弯曲载荷从而在试样缺口处产生剪切力的加力圆棒、将前弯曲压 头和后弯曲压头的力传递给试样的分块;所述左压缩压头和右压缩压 头分置于缺口试样的左右两端,呈对称分布;所述加力圆棒为四个, 分置于试样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位于试样左前方的 加力圆棒与位于试样右后方的加力圆棒跟缺口的距离相等,位于试样 右前方的加力圆棒与位于试样左后方的加力圆棒跟缺口的距离相等, 即四个圆棒相对于试样的缺口呈反对称分布;所述分块为两块,分别 置于加力圆棒的前方和后方并与圆棒接触;所述前弯曲压头和后弯曲 压头分置于分块的前后两侧,且前弯曲压头和后弯曲压头的轴线恰好 通过试样的缺口位置。

一种可实现任意加载比、不同加载路径的压剪试验方法,主要包 括如下步骤:

一、测量缺口试样的特征尺寸:长度L、高度H、宽度B、两个 缺口之间的距离h。

二、将压剪试验装置的左压缩压头、右压缩压头、前弯曲压头和 后弯曲压头的外螺纹旋转到双轴试验机的四个加载轴的螺母内,把缺 口试样与压剪试验装置装配好,调整试样和压剪试验装置各个部件的 位置,保证前弯曲压头和后弯曲压头的连线正好通过试样的缺口,四 个加力圆棒相对于试样成反对称分布,并分别测量左前与右后加力圆 棒沿试样轴向的距离a和左后与右前加力圆棒沿试样轴向的距离b。

三、设定试验加载方案,根据试验所需的复合应力加载比例的需 要,按照公式:缺口处平均剪应力τ=F/s=P1·(a-b)/((a+b)·(B·h))、缺口截 面所受的平均压应力σ=P2/s=p2/(B·h)将缺口处的压应力和剪应力 的比值换算成后弯曲压头应施加的剪力P1和左压缩压头与右压缩压 头应施加的压力P2之间的比例,在准静态试验过程中,在压剪同时 加载时,设定双轴试验机所控制的P1和P2同时作用且增加速率之比 保持恒定;在压剪分开加载时设定先P1作用、而使P2为零,等P1达 到一定数值后,将P1作用力去掉,P2再作用,或者设定先P2作用、 而使P1为零,等P2达到一定数值后,将P2作用力去掉,P1再作用; 试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试样发生破坏,将此时最大的P1和P2代入剪 应力和压应力公式,得到压-剪复合加载时的强度值。

针对目前航空航天领域需要对材料复合加载条件下不同加载比 例对材料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加载路径对材料产生的力学 响应的研究,本发明在充分吸收各方法和设备的优点基础之上,特别 是在李家驹提出的方法之上,结合双轴试验机四个加载轴能够独立进 行运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四点弯曲剪切实验方法,并针对该 方法发明了一套可实现任意加载比、不同加载路径的压剪实验装置。 该试验装置能在普通双轴试验机上实现压剪复合加载试验,且可实现 在缺口截面处的压应力与剪应力之间的比例任意,测得材料在各个比 例内的模量和强度信息,且可独创地实现先压应力作用再剪应力作 用,或者两者前后顺序相反,考察材料在不同加载路径条件下的力学 响应。该实验装置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非常适合航空 航天领域内对材料的压-剪基本性能测定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可实现任意加载比、不同路径的压剪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图2为能够实现压剪复合加载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 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 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任意加载比、不同加载路 径的压剪试验装置,包括:在缺口试样8左右两端进行压缩的左压缩 压头1和右压缩压头1`、在缺口试样8前后两端对缺口试样8产生弯 曲作用的前弯曲压头2和后弯曲压头2`、通过对缺口试样8施加弯曲 载荷从而在缺口试样8缺口处产生剪切力的加力圆棒、将前弯曲压头 2和后弯曲压头2`的力传递给缺口试样8的分块;所述左压缩压头1 和右压缩压头1`分置于缺口试样8的左右两端,呈对称分布;所述加 力圆棒为四个,分置于缺口试样8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 方并与试样接触,其中:位于缺口试样8左前方的加力圆棒7与位于 缺口试样8右后方的加力圆棒6跟缺口的距离相等,位于缺口试样8 右前方的加力圆棒4与位于缺口试样8左后方的加力圆棒5跟缺口的 距离相等,即四个加力圆棒相对于缺口试样8的缺口呈反对称分布; 所述分块为两块,分置于加力圆棒的前后方;所述前弯曲压头2和后 弯曲压头2`分置于分块的前后侧,且前弯曲压头2和后弯曲压头2` 的轴线恰好通过缺口试样8的缺口位置。

下面结合图1-2说明压-剪复合加载条件下的操作情况。

1、测量缺口试样的特征尺寸:长度L、高度H、宽度B、两个 缺口之间的距离h。

2、将压剪试验装置的左压缩压头1、右压缩压头1`、前弯曲压 头2和后弯曲压头2`的外螺纹旋转到双轴试验机的四个加载轴的螺 母内,把缺口试样与压剪装置按照图1的结构示意图装配好,调整试 样和试验装置各个部件的位置,保证前弯曲压头2和后弯曲压头2` 的连线正好通过缺口试样8的缺口,四个加力圆棒相对于缺口试样8 成反对称分布,并分别测量左前与右后加力圆棒沿缺口试样8轴向的 距离a和左后与右前加力圆棒沿缺口试样8轴向的距离b。

3、设定双轴试验机按照力加载方式进行控制,实验过程中将弯 曲压头2始终保持不动,由于对称关系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原 理,弯曲压头2上所受的载荷与弯曲压头2`上所受的载荷将始终保持 近似相等,由图2的原理图知,缺口试样8后端的后弯曲压头2`施加 的载荷P1经过置于加力圆棒后方的分块3`传递给位于缺口试样8左 后方和右后方的加力圆棒,根据材料力学知识得,左后端和右后端的 加力圆棒的分力分别为R=P1·a/(a+b)和Q=P1·a/(a+b),如图2中b 所示。由于加力圆棒的作用,将在缺口试样8各个位置产生不同的剪 力和弯矩,分别如图2.c和2.d所示。由于左右两端压力的作用,将 在缺口试样8各个位置产生恒定的压力P2,如图2.e所示。综合图2 中b、c、d、e可知,在缺口截面位置处,将有剪切力F1=P1·(a-b)/(a+b)、 弯矩W=0、压力F2=P2。这样就在缺口处实现了弯矩为零,在无两端 压力P2的情况下,缺口截面是个纯剪切面。加上两端的压力则构成 压剪复合加载,同时由于缺口位置相对于缺口试样8来说,截面积最 小,在加载过程中缺口处将比其他位置应力更大,最终破坏也将出现 在缺口位置。达到了力学性能试验中要求破坏出现在标距区(缺口位 置)的要求。因此,根据在缺口处剪应力为τ=F/s=P1·(a-b)/((a+b)·(B·h)) 其中F为缺口处的剪力,s为缺口截面的面积。缺口截面的压应力为 σ=P2/s=p2/(B·h)。在试验过程中破坏时P1和P2将达到最大,将最 大的P1和P2代入剪应力和压应力就得到了压-剪复合加载时的强度 值。

4、由于双轴试验机具有四个轴能够单独运动的能力,且在试验 过程中的加载规律可以自行设定,因此就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设定 P1和P2之间的比例,从而实现剪应力和压应力之间的任意比值,获 得更多的不同加载比下的力学性能和强度值,对强度谱的研究将更为 充分,同时双轴试验机还可以设定先前后加载轴运动而保持左右轴不 动,等前后轴加载到一定位移时,再左右轴运动而前后轴运动,即先 剪切力再压应力作用于缺口截面,或者两者相反,先左右加载轴运动 而保持前后轴不动,等左右轴加载到一定位移时,再前后轴运动而左 右轴运动,即先压应力再剪切力作用于缺口截面。验证这种不同的加 载路径是否与压-剪同时复合加载材料力学性能相同,为探究不同加 载路径对材料的力学响应研究提供实验支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