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发泡模具装置及利用该发泡模具装置形成头枕的发泡工艺

发泡模具装置及利用该发泡模具装置形成头枕的发泡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形成头枕的发泡模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突出部的下模和具有第二突出部的上模。下模和上模被用于容纳装饰罩组件,其中头枕支柱部向外延伸通过被形成在装饰罩组件上的支柱通过孔。第一和第二突出部能压迫围绕支柱通过孔所产生的突出区域并将其翻卷到装饰罩组件的内侧。还提供使用发泡模装置形成头枕的发泡工艺,其中在将装饰罩组件放置在模中后,通过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将突出区域翻卷到装饰罩组件内侧。因此,省略了使用圆柱棒将突出区域翻卷到装饰罩组件内侧的常规预备步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279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塔捷斯;

    申请/专利号CN201410268135.6

  • 发明设计人 田畑毅;小岛崇文;

    申请日2014-06-17

  • 分类号B29C44/58(20060101);B29C44/12(20060101);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张涛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00: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3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29C44/58 授权公告日:20170412 终止日期:20180617 申请日:2014061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4-12

    授权

    授权

  • 2015-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9C44/58 申请日:201406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在头枕装饰罩组件(或用于头枕的表面覆盖元 件)中以整体方式实现发泡从而形成配合汽车座椅使用的头枕的发泡 模装置,还涉及一种利用该发泡模装置形成头枕的发泡工艺,该工艺 在头枕装饰罩组件中以整体的方式形成泡沫体填料。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许公开2012-245081(JP2012-248081A)披露了一 种典型的用于形成配合普通汽车座椅使用的头枕的常规工艺,该工艺 包括在将装饰罩组件放置在发泡模装置中之前,先在以袋状三维外形 预形成的装饰罩组件内安装大致U形的头枕支柱。如在业内通常所见, 所述大致U形头枕支柱包括与其整体形成的一对基本直线的支柱部 (在后文中它们被称为“第一基本直线支柱部”和“第二基本直线支柱 部”),所述支柱部能被安装在座椅靠背上。另一方面,装饰罩组件 被形成为具有一对支柱通过孔(在后文中它们被称为“第一支柱通过 孔”和“第二支柱通过孔”),所述支柱通过孔能允许第一和第二基 本直线支柱部分别插入并穿过其中。

根据常规的工艺,首先,工人将头枕支柱的第一基本直线支柱部 插入装饰罩组件的第二支柱通过孔,其中第二支柱通过孔是头枕支柱 被安装在装饰罩组件上时通常放置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的孔。然后, 工人操作以继续经第二支柱通过孔推动第一基本直线支柱部进入装饰 罩组件的内侧,并使第一基本直线支柱部在装饰罩组件内朝着第一支 柱通过孔前进,从而使第一基本直线支柱部最终经第一支柱通过孔朝 外伸出装饰罩组件,同时确认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穿过之前所提到的 第二支柱通过孔并仍然留在其中。通过这种方式,头枕支柱被安装在 装饰罩组件内,从而第一和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分别穿过第一和第二 支柱通过孔并朝外伸出装饰罩组件。然后,提供一种具有上模和下模 的发泡模装置。装饰罩组件连同安装在其中的头枕支柱被放置在上模 和下模的两个空腔区域之间,然后,上模和下模关闭并相互配合。然 后,液体发泡剂经注射喷嘴注入放置于所述上模和下模中的装饰罩组 件内,然后固化,从而以整体的方式形成被填充在装饰罩组件内的泡 沫体填料,从而生产出用于汽车座椅的头枕。

但是,在上述的常规头枕生产工艺中,在装饰罩组件被放置在模 具中之前,在向外推动第一和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分别穿过第一和第 二支柱通过孔的步骤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当第一和第二基本直线 支柱部被分别插入和穿过第一和第二支柱通过孔时,第一和第二支柱 通过孔中的每个的外围边缘部分由于围绕相应的基本直线支柱部的摩 擦接触而被强制朝外拉伸出装饰罩组件的外表面。所以,在第一和第 二支柱通过孔中的每个的外围端部中生成了柱状突出的局部区域,且 在装饰罩组件的外侧围绕相应基本直线支柱部被铺放在所述基本直线 支柱部上。因此,所述柱状突出的局部区域被暴露在装饰罩组件的外 部,这不期望地损害了所制得头枕的外形美观。为了避免柱状突出的 局部区域的产生,在将装饰罩组件放入模具之前,要求或者按过去的 惯例是工人使用圆柱棒压迫所述柱状突出的局部区域并将其翻卷到装 饰罩组件的内侧。也就是说,工人将第一和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中的 每个插入所述圆柱棒的通孔中,然后将圆柱棒沿着基本直线支柱部朝 着装饰罩组件移动,直到圆柱棒的圆形远端接触并压迫所述柱状突出 的局部区域的程度。然后,工人继续移动圆柱棒,从而整个柱状突出 局部区域相对于所述支柱通过孔被反向地翻卷并被定位在装饰罩组件 的内侧,从而避免柱状突出局部区域的外露。通过这种方式,第一和 第二支柱插入孔中的每个的外围区域被制平、甚至与装饰罩组件的外 表面齐平,因此保持了所制得头枕的外形美观。这是一种避免围绕第 一和第二支柱通过孔中的每个所产生的所述突出区域的外露的普通常 规手段。但是,这种常规方法给工人强加了很多麻烦低效的操作,因 为工人在将装饰罩组件放置到发泡模装置之前不得不麻烦地对多个装 饰罩组件的每一个使用所述圆柱棒。

发明内容

由于所述的缺点,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形成头枕 的发泡模装置,所述发泡模装置省却了在将装饰罩组件放入发泡模装 置之前将所述突出区域翻卷到装饰罩组件内侧的常规预备步骤。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泡模装置,所述发 泡模装置被构造成允许在其中容纳装饰罩组件,头枕支柱安装在所述 装饰罩组件中,从而所述头枕支柱的至少一个支柱部穿过所述装饰罩 组件的至少一个支柱通过孔,并被暴露在装饰罩组件的外侧,其中, 突出区域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通过孔的外围端部被生成并围绕所述至 少一个支柱部被铺放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部上,从而被暴露于装饰罩 组件的外部,并且所述发泡模装置被构造成还允许液体发泡剂被注入 所述装饰罩组件的内侧并在其中固化,从而形成具有被暴露在头枕外 侧的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部的头枕,

所述发泡模装置基本上包括:

上模,所述上模具有空腔区和第二配合面;

下模,所述下模具有空腔区和能与所述上模的所述第二配合面相 配合的第一配合面;

所述上模和下模能彼此配合及分离;

其中,当所述上模和下模彼此配合时,在所述上模的所述空腔区 和所述下模的所述空腔区之间限定空腔,所述空腔的尺寸能将整个所 述装饰罩组件容纳在其中,

形成在所述下模的所述第一配合面上的第一支柱接收凹部,所述 第一支柱接收凹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部;

形成在所述上模的所述第二配合面上的第二支柱接收凹部,所述 第二支柱接收凹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部;

被设置在所述下模中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沿着从所述 下模的内壁朝所述下模的所述空腔区的方向突出;

被设置在所述上模上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沿着从所述 上模的内壁朝所述上模的所述空腔区的方向突出;

以及

所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能压迫所述突出区域并将所述突出 区域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通过孔翻卷到所述装饰罩组件的内侧。

所以,当将装饰罩组件的底壁朝着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压在上模内 壁上时,能明白,所述第一和第二突出部被插入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通 过孔,这继而使得所述突出区域相对于所述一个支柱通过孔被翻卷, 结果是突出区域被完全翻折到装饰罩组件的内侧并被定位在其中。之 后,上模与下模配合以关闭所述发泡模装置,从而所述至少一个支柱 部被第一和第二支柱接收凹部部分地夹住。换句话说,工人只需要将 装饰罩组件设置在发泡模装置的空腔内,并且容易地使暴露在装饰罩 组件外侧的突出区域在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处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柱 通过孔翻卷到装饰罩组件的内侧。这省却了之前所述的常规预备步骤, 即要求麻烦地使用圆柱棒以将突出区域翻卷到装饰罩组件内侧。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允许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容易且确实地沿着所 述至少一个支柱部的纵向插入到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通过孔内。

为此,所述第一突出部可以被形成为随着朝其远端前进而在厚度 上变小,并具有形成第一壁的部分壁表面的延伸表面,所述第一壁限 定了所述第一支柱接收凹部,而所述第二突出部被形成为随着朝其远 端前进而在厚度上变小,并具有形成第二壁的部分壁表面的延伸表面, 所述第二壁限定了所述第二支柱接收凹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支柱接收元件可以被牢固地 设置到所述下模,所述第一支柱接收元件能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部, 而第二支柱接收元件被牢固地设置到所述上模,所述第二支柱接收元 件能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部。在该样式中,所述第一支柱接收元件 包括:被紧固到所述下模的本体部;以及所述第一突出部,其中,第 一突出部从所述本体部朝着所述下模的所述空腔区突出,而所述第二 支柱接收元件包括:被紧固到所述上模的本体部;以及第二突出部, 其中第二突出部从所述本体部朝着所述上模的所述空腔区突出。通过 所述布置,当第一和第二支柱接收元件因磨损而无法使用时,能容易 地用相应的新支柱接收元件全部或部分地替换。另外,两个支柱接收 元件之一或两者能在技术设计和规格方面按需要修改。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柱接收元件的所述本 体部和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柱接收元件的所述本体部和所 述第二突出部均以大致半圆柱形被形成。另外,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柱 接收元件的所述本体部均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紧固螺钉牢固地连接到所 述下模和上模。这种布置允许第一和第二支柱接收元件分别通过所述 至少一个螺钉与下模和上模容易地紧固和拆卸,从而工人能够容易用 相应的新支柱接收元件替换两个支柱接收元件之一或两者。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形成头枕的发泡工艺,其省却 了之前所描述的预备步骤,即在将装饰罩组件放入发泡模装置之前用 圆柱棒将所述突出区域压入到装饰罩组件内侧。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基本上提供以下步骤:

提供发泡模装置,所述发泡模装置包括:上模,所述上模具有被 限定在上模中的空腔区;和下模,下模具有被限定在下模中的空腔区, 所述上模和下模能彼此配合及分离;其中,在所述下模中提供第一突 出部以沿着从下模的内壁朝下模的空腔区的方向突出,而在所述上模 中提供第二突出部以沿着从上模的内壁朝上模的空腔区的方向突出;

提供头枕支柱,所述头枕支柱具有从其延伸的至少一个支柱部;

提供装饰罩组件,所述装饰罩组件具有至少一个支柱通过孔,所 述至少一个支柱通过孔能允许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部通过其中;

将所述头枕支柱安装在所述装饰罩组件内,从而头枕支柱的所述 至少一个支柱部穿过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通过孔并从装饰罩组件向外延 伸,而突出区域被生成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通过孔的外围端部上并被 铺放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部上,从而被暴露在装饰罩组件外侧;

然后,将安装有所述头枕支柱的所述装饰罩组件放置在被限定于 所述上模的所述空腔区和所述下模的所述空腔区之间的空腔内,从而 所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被插入装饰罩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支柱 通过孔,从而使所述突出区域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通过孔被翻卷 到装饰罩组件的内侧;以及

然后,在所述装饰罩组件内侧注入液体发泡剂并将所述液体发泡 剂固化成被填充在装饰罩组件内的增加量的泡沫体填料。

由于上述步骤的优点,第一和第二突出部能被容易地插入所述至 少一个支柱通过孔,这继而使得所述突出区域相对于所述一个支柱通 过孔翻卷,结果是所述突出区域被完全翻折到装饰罩组件内侧并被定 位在装饰罩组件中。所以,工人只需要将装饰罩组件设置在发泡模装 置的空腔内,并且很容易使暴露在装饰罩组件外侧的所述突出区域在 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处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柱通过孔被翻卷到装饰罩 组件内侧。这省却了之前所描述的常规预备步骤,即要求麻烦地使用 圆柱棒以将突出区域翻卷到装饰罩组件内侧。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面的说明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由根据本发明的发泡模装置所形成的头枕的局部断面透视 图;

图2是示出了发泡模装置的一种示范样式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被设置在发泡模装置下模上的支柱接收元件的局部 断面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设置在下模上的支柱接收元件的不完整剖视图;

图5是示出了装饰罩组件被放置在发泡模装置的上模和下模中的 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了液体发泡剂已经被注入被放置在上模和下模中的装 饰罩组件并已在其中固化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了被设置在发泡模装置的下模上的支柱接收元件的另 一种样式的局部断面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被设置下模上的支柱接收元件的所述另一种样式的 不完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发泡工艺形成的头枕HR。头枕HR具有: 装饰罩组件2,通过将若干罩材料按袋状三维外形缝在一起而形成所 述装饰罩组件2;泡沫体填料3,所述泡沫体填料3通过以下步骤形成 在装饰罩组件2中,即通过将液体发泡剂(例如,能发泡的液体聚氨 酯材料)注入到装饰罩组件2的内侧、然后固化该液体发泡剂从而形 成一种被填充在装饰罩组件内的增加量的泡沫体填料3;以及被固定 地设置在泡沫体填料3内的头枕支柱5。

虽然没有被清楚地示出,但是用于形成头枕面罩的装饰罩组件2 是一种双层层压结构,它由以下构成:由不透气不渗透合成皮革材料 制成的顶部罩构件;和附于所述顶部罩构件的背面上的泡沫体填塞物, 所述泡沫体填塞物由聚氨酯泡沫板材料制成。头枕支柱5以大致U形 的构型被形成,其具有:被嵌入泡沫体填料3中的大致U形的本体部 5c;和一对基本直线的支柱部5a和5b(它们在后文中被分别称为“第 一基本直线支柱部5a”和“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5b”)。如图1所示, 在装饰罩组件2的底壁2c上形成一对支柱通过孔2a和2b(它们在后 文中被分别称为“第一支柱通过孔2a”和“第二支柱通过孔2b”)。 第一和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5a和5b被示出为分别穿过第一和第二支 柱通过孔2a和2b,并暴露在装饰罩组件2的外侧。

图2示出了发泡模装置1,之前所述的装饰罩组件2(其中安装有 头枕支柱5)能够通过该发泡模装置以整体的方式经受发泡。通过使 用所述发泡模装置1,形成了所述头枕HR。所述发泡模装置1包括上 模20和下模10。上模20和下模10通过铰链6彼此铰接,从而上模 20能移动离开下模10以打开发泡模装置1,并且能够相互配合以关闭 发泡模装置1。如图所示,上模20和下模10都具有被限定在其中的 空腔区,所以,当上模20和下模10彼此配合时,空腔C被限定在上 模20和下模10之间。空腔C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纳整个装饰罩组件2。 下模10具有第一配合面10a,同时上模20具有第二配合面20a。当上 模20与下模10配合以关闭发泡模装置1时,所述两个配合面10a和 20a相互配合并彼此紧密接触。下模10在其第一配合面10a上具有第 一支柱接收元件30,其中第一支柱接收元件30被配置成接收头枕支 柱5的基本直线支柱部的下半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上模20在其第 二配合面20a上具有第二支柱接收元件40,其中第二支柱接收元件40 被配置成包围地覆盖在头枕支柱5的基本直线支柱部的上半部的一部 分上。

如图3和4清楚所示,第一支柱接收元件30通过紧固螺钉11被 固定地紧固到下模10。具体地,下模10被形成具有半圆形截面的凹 部10b,同时第一支柱接收元件30具有被限定在凹部中的第一半圆柱 主部30a。第一半圆柱主部30a被紧固配合在下模10的凹部10b中。 另外,第一支柱接收元件30具有半圆柱突出部30b。所述半圆柱突出 部30b被示出为沿着从下模10的内壁12朝着形成空腔C之一的下模 10的空腔区的方向突出。如后面将描述那样,通过所述半圆柱突出部 30b,围绕每个第一和第二支柱通过孔2a和2b所产生的柱形突出区 域A能够被强制翻卷到装饰罩组件2的内侧。

如图所示,第一半圆柱主部30a被容纳在凹部10b中并通过两个 紧固螺钉11和11固定地紧固到该凹部。

虽然未示出,但在使用所述发泡模装置1进行发泡工艺之前,具 有提供空心装饰罩组件2(其中安装有头枕支柱5)的步骤,从而头枕 支柱5的第一和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5a和5b从装饰罩组件2向外突 出。在所述的预备步骤中,像业内通常所做那样,工人将第一基本直 线支柱部5a插入装饰罩组件2的第二支柱通过孔2b,然后继续通过 第二支柱通过孔2b推动第一基本直线支柱部5a进入装饰罩组件2的 内侧,并使得支柱部5a在装饰罩组件2内朝着第一支柱通过孔2a前 进,从而第一基本直线支柱部5a通过第一支柱通过孔2a从装饰罩组 件2向外突出,同时确认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5b穿过之前所述的第二 支柱通过孔2b并仍保留在第二支柱通过孔2b中。通过所述方式,头 枕支柱5被安装在此时内侧空心的装饰罩组件2内,从而第一和第二 基本直线支柱部5a和5b暴露在装饰罩组件的外侧。注意到,第一和 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5a和5b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支柱通过孔2a和2b 紧密接触。因此,如之前在背景技术中所描述那样,在之前所描述的 向外推动第一和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5a和5b分别穿过第一和第二支 柱通过孔2a和2b的步骤中,第一和第二支柱通过孔2a和2b的两个 外围边缘沿着装饰罩组件2外侧的方向被强制拉伸是必然的。所以, 从第一和第二支柱通过孔2a和2b中的每个并围绕第一和第二支柱通 过孔2a和2b中的每个产生柱状突出区域。换句话说,两个支柱通过 孔2a和2b的一对柱状突出区域分别围绕两个基本直线支柱部5a和 5b被放在两个基本直线支柱部5a和5b上,从而突出到装饰罩组件2 的外侧。所述两个柱状突出区域在图中用标记A和A表示。

接下来,之前所描述的空心装饰罩组件2(其中两个柱状突出区 域A和A暴露在装饰罩组件外侧)被放置在下模10的空腔区中,其 中所述空腔区像之前所描述那样形成空腔C的一部分。此时,沿从下 模10的内壁12到空腔区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半圆柱突出部30b进入第 一支柱通过孔2a。因此,如稍后描述那样,围绕第一支柱通过孔2a 所生成的并暴露在装饰罩组件2外侧的柱状突出区域A被第一半圆柱 突出部30b压迫,从而柱状突出区域A相对于支柱通过孔2a被强制 地翻卷到装饰罩组件的内侧。

第一支柱接收元件30具有:半圆截面的第一支柱接收凹部30c, 第一支柱接收凹部30c能接收头枕支柱5的第一基本直线支柱部5a; 和被限定为与下模10的第一配合面10a齐平的一对配合面30d和30d, 其中所述的这对配合面30d被设置在第一支柱接收凹部30c的相对两 侧上且关于该凹部对称,如图所示。

第一半圆柱突出部30b是渐缩的,或者被形成为随着朝其远端前 进而在厚度上变小。第一半圆柱突出部30b具有:形成了第一和第二 表面30A的一个局部区域的第一延伸表面区域B,在所述表面30A中 限定了第一支柱接收凹部30c;弯曲表面F,所述弯曲表面F被限定 在第一延伸表面区域B的下表面上,从而从半圆柱突出部30b的外表 面朝着其远端形成覆盖。所述弯曲表面F用于使柱状突出区域A沿着 弯曲表面在通向装饰罩组件2内侧的方向上曲线地翻卷,如后面将描 述的那样。

虽然未示出,但是之前所述的一对第一支柱接收元件30和30实 际上被设置在下模10的第一配合面10a上,从而一个第一支柱接收元 件位于左侧而另一个第一支柱接收元件位于右侧。换句话说,左侧第 一支柱接收元件30和右侧第一支柱接收元件30被设置在下模10上。 应当明白,右侧第一支柱接收元件30被配置成接收第一基本直线支柱 部5a的下半部的一部分,而左侧第一支柱接收元件30被配置成接收 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5b的下半部的一部分。同样地,虽然未示出,但 是之前所述的一对第二支柱接收元件40和40实际上被设置在上模20 的第二配合面20a上,从而一个第二支柱接收元件位于左侧而另一个 第二支柱接收元件位于右侧。换句话说,左侧第二支柱接收元件40 和右侧第二支柱接收元件40被设置在上模20上。应当明白,右侧第 二支柱接收元件40被配置成包围地覆盖第一基本直线支柱部5a的上 半部的一部分,而左侧第二支柱接收元件40被配置成包围地覆盖第二 基本直线支柱部5b的上半部的一部分。因此,应当明白,当上模20 与下模10配合时,第一基本直线支柱部5a被部分地夹在右侧第一支 柱接收元件30和右侧第二支柱接收元件40之间,而第二基本直线支 柱部5b被部分地夹在左侧第一支柱接收元件30和左侧第二支柱接收 元件40之间。

对于第二支柱接收元件40而言,关于它的第二支柱接收凹部40c、 第二半圆柱主段40a、以及具有第二延伸表面区域D的第二半圆柱突 出部40b的详细描述被省略,因为第二支柱接收元件40在外形和结构 上与第一支柱接收元件30相同(参见图2)。

下面将描述一种通过使用所述发泡模装置1形成头枕HR的工艺。 如图2所示,上模20从下模10上移开以打开所述发泡模装置1。然 后,参见图5,之前所描述过的空心装饰罩组件2(其中安装有头枕支 柱5)被放置并设置在空腔C中,所述空腔C被限定在上模20和下 模10的两个空腔区之间。图中所示的是发泡模装置1的关闭状态,其 中上模20与下模10相配合。但是,应当明白,在此之前,两个柱状 突出区域A和A已经分别围绕装饰罩组件2的第一和第二支柱通过孔 2a和2b从第一和第二支柱通过孔2a和2b被生成,因此由于之前所 述的理由而突出到装饰罩组件2的外侧,并且应当明白,当将装饰罩 组件2放置在下模10的空腔区中时,工人应该先将装饰罩组件2的底 壁2c压在左侧第一半圆柱突出部30b和右侧第一半圆柱突出部30b 上,然后再将头枕支柱5的第一和第二直线支柱部5a和5b的两个下 半区域分别放在下模10的右侧第一支柱接收凹部30c和左侧第一支柱 接收凹部30c中。

虽然未示出,但是在这个阶段,当工人将装饰罩组件的底壁2c 朝着之前所述的一对第一半圆柱突出部30b和30b压在下模10的内 壁上时,应当明白,所述两个第一半圆柱突出部30b和30b被分别插 入第一和第二支柱通过孔2a和2b,这继而导致所述两个柱状突出区 域A和A的所述两个下半部分别相对于那两个孔2a和2b翻卷,其结 果就是所述两个柱状突出区域A和A的所述两个下半部被完全地翻折 到装饰罩组件2的内侧并被定位在其中。应当明白,之后,工人朝着 已经按上述那样放置了装饰罩组件2的下模10移动上模20,以使得 具有所述左侧第二半圆柱突出部40b和右侧第二半圆柱突出部40b的 上模20的内壁与装饰罩组件2的底壁2c相接触。

此时,虽然未示出,但是当上模20的内壁与装饰罩组件2的底壁 2c相接触时,应当明白,右侧第二半圆柱突出部40b和左侧第二半圆 柱突出部40b被分别插入到第一和第二支柱通过孔2a和2b中,这继 而使得所述两个柱状突出区域A和A的两个上半部分别相对于所述两 个孔2a和2b翻卷,其结果就是所述两个柱状突出区域A和A的所述 两个上半部被完全地翻折到装饰罩组件2的内侧并被定位在其中。接 下来,上模20被完全地与下模10配合以关闭发泡模装置1,从而上 模20的右侧第二支柱接收凹部40c和左侧第二支柱接收凹部40c分别 以一种包围的方式部分地覆盖第一和第二直线支柱部5a和5b的两个 上半区。因此,应当明白,整个装饰罩组件2被牢固地放置在空腔C 内,第一基本直线支柱部5a被夹在右侧第一和第二支柱接收凹部30c 和40c之间,而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5b被夹在左侧第一和第二支柱接 收凹部30c和40c之间。所以能明白,工人只需要将空心装饰罩组件 2设置在发泡模装置1的空腔C中,并且容易使得所述两个暴露在装 饰罩组件外侧的柱状突出区域A和A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半圆柱突出部 30b和40b处相对于所述两个支柱通过孔2a和2b翻卷到装饰罩组件 2的内侧。这省却了之前所描述的常规预备步骤,所述常规预备步骤 要求麻烦地使用圆柱棒以压迫并将柱状突出区域翻卷到装饰罩组件的 内侧。

然后,如图5和6所示,液体发泡剂通过被插入下模10中的注入 喷嘴45被注入装饰罩组件2的内侧,并固化以形成被填充在装饰罩组 件2中的增加量的泡沫体填料3。在所述发泡工艺期间,突出到装饰 罩组件2内侧的两个柱状突出区域A和A被该增加量的泡沫体填料3 强制地带到分别围绕头枕支柱5的第一和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5a和 5b紧密接触。因此,主动地保持了所述两个柱状突出区域A和A以 免从两个基本直线支柱部5a和5b运动。

所述发泡完成后,上模20和下模10关于铰链6旋转离开彼此, 从而打开发泡模装置1。随着发泡模装置的打开,能明白,右侧第一 和第二半圆柱突出部30b和40b彼此分开,且被同时地向外撤出第一 支柱通过孔2a,此时左侧第一和第二半圆柱突出部30b和40b也彼此 分开,且被同时地向外撤出第二支柱通过孔2b。因此,当打开发泡模 装置1时,所有半圆柱突出部30b和40b在同一时刻被自动地移出所 述两个支柱通过孔2a和2b。所以,获得了头枕HR,其中分别围绕第 一和第二支柱插入孔2a和2b所产生的两个柱状突出区域A和A被牢 固地保持在泡沫体填料3中,并被防止在第一和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 5a和5b的外围区域暴露在装饰罩组件2的外侧。所以在审美上改善 了头枕HR的外观。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明白获得了以下优点和效果:

左侧第一和第二半圆柱突出部30b和40b中的每个以及右侧第一 和第二半圆柱突出部30b和40b中的每个被形成为随着向其远端前进 而厚度变小。所述渐缩构型有效地允许第一和第二支柱通过孔2a和 2b的两个下半部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5a和5b的纵向上 沿着所述右侧和左侧第一半圆柱突出部30b和30b在所述右侧和左侧 第一半圆柱突出部30b和30b上平滑地滑动,从而沿着半圆柱突出部 30b的弯曲表面F相对于第一支柱通过孔2a被容易地翻卷并进入装饰 罩组件2的内侧,另一方面,允许第一和第二支柱通过孔2a和2b的 两个上半部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基本直线支柱部5a和5b的纵向上沿着 所述右侧和左侧第二半圆柱突出部40b和40b在所述右侧和左侧第二 半圆柱突出部40b和40b上平滑地滑动,从而沿着半圆柱突出部40b 的弯曲表面F相对于第二支柱通过孔2b被容易地翻卷并进入装饰罩 组件2的内侧。因此,工人可以轻易地使第一和第二半圆柱突出部30a 和30b以确定的方式完全地插入到相应的支柱通过孔2a和2b中。

第一和第二支柱接收元件30和40自身分别被独立地提供给下模 10和上模20。当所述两个支柱接收元件30和40因磨损而无法使用时, 很容易地就能用相应的新支柱接收元件全部或部分替换。另外,所述 两个支柱接收元件30和40之一或之二在技术设计和规格上可以按需 要修改。

而且,第一和第二支柱接收元件30和40通过使用螺钉1能分别 与下模10和上模20容易地固定和拆卸,这使得工人能容易地用相应 的新支柱接收元件替换所述两个支柱接收元件30和40之一或两者。

图7和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替换实施例,其中提供了另一种具 有带齿的半圆柱突出部50a的支柱接收元件50。该实施例示出了所述 第一和第二支柱接收元件30和40中的每个可以被形成以具有带齿的 远端。即,就图7和8所涉及的实施例而言,所述支柱接收元件50 对应于第一支柱接收元件30,因此,第一支柱接收元件30可以形成 有和所述支柱接收元件50的带齿半圆柱突出部50a相同的带齿半圆柱 突出部。第二支柱接收元件40也是同样的。换句话说,应该明白,第 一带齿半圆柱突出部30b和第二带齿半圆柱突出部40b可以被分别设 置在下模10和上模20上。注意到,图7和8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应 于图1-6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为了简化说明书,省略了关于第二实施 例和图1-6中所示的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共有部分或元件的描述。根据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带齿的样式在第一和第二半圆柱突出部30和40 中的每个上提供了多个尖锐的远端。所述尖锐远端有效地减少了装饰 罩组件2的底壁2c和所述第一和第二半圆柱突出部30b和40b之间的 摩擦系数。通过这种布置,能意识到,右侧的第一和第二半圆柱突出 部30b和40b能以一种与装饰罩组件2的底壁2c更少摩擦接触的方式 被平滑地插入第一支柱通过孔2a中,同样地,左侧的第一和第二半圆 柱突出部30a和40a能以一种与底壁2c更少摩擦接触的方式被平滑地 插入第二支柱通过孔2b中。

最后,应当明白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出的实施例,而是在不脱离后 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任意改动、替换 和添加。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