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取代醚类及硫醚类化合物作为抗植物病毒剂的应用

取代醚类及硫醚类化合物作为抗植物病毒剂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取代醚类及硫醚类化合物作为抗植物病毒剂的应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2-15

    授权

    授权

  • 2016-02-03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N37/50 登记生效日:2016011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92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37/50 申请日:201309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业用抗病毒剂领域,具体涉及取代醚类及硫醚类化合物作为抗植 物病毒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本发明化合物已在专利CN101119961、CN101205187、EP253213、US4829085 中公开,具有杀菌和杀虫活性,但作为抗病毒剂及应用则没有任何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结构如通式I所示的取代醚类及硫醚类化合物作为 抗植物病毒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取代醚类及硫醚类化合物作为抗植物病毒剂的应用,包括肟醚菌胺、氰烯菌 酯及结构如通式I所示化合物:

Q代表如下基团之一:

R1选自卤素、硝基、氰基、C1-C12烷基、C3-C12环烷基、卤代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卤代C1-C12烷氧基、C1-C12烷氧基C1-C12烷基、卤代C1-C12烷氧基C1-C12烷基、C1-C12烷硫基、卤代C1-C12烷硫基、C1-C12烷基亚磺酰基、卤代C1-C12烷基亚 磺酰基、C1-C12烷基磺酰基、卤代C1-C12烷基磺酰基;未取代的或被1-5个R3取 代的下述基团:芳基、芳氧基、芳基C1-C12烷基、芳基C1-C12烷氧基、芳氨基、 杂芳基、杂芳基氧基、杂芳基C1-C12烷基或杂芳基C1-C12烷氧基;

R2选自氢、卤素、氰基、C1-C12烷基、C3-C12环烷基、卤代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卤代C1-C12烷氧基、C1-C12烷氧基C1-C12烷基、卤代C1-C12烷氧基C1-C12烷基、C1-C12烷硫基、卤代C1-C12烷硫基、C1-C12烷基亚磺酰基、卤代C1-C12烷基亚 磺酰基、C1-C12烷基磺酰基、卤代C1-C12烷基磺酰基;未取代的或被1-5个R3取 代的下述基团:芳基、芳氧基、芳基C1-C12烷基、芳基C1-C12烷氧基、芳氨基、 杂芳基、杂芳基氧基、杂芳基C1-C12烷基或杂芳基C1-C12烷氧基;

R3选自卤素、硝基、氰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 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C2-C6烯基、卤代 C2-C6烯基、C3-C6烯氧基、卤代C3-C6烯氧基、C2-C6炔基、卤代C2-C6炔基、C3-C6炔氧基、卤代C3-C6炔氧基、卤代C1-C6烷硫基、卤代C1-C6烷基羰基、C1-C6烷基 氨基、卤代C1-C6烷基氨基、C2-C8二烷基氨基、C1-C6烷基羰基氨基、卤代C1-C6烷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氨基羰基或卤代C1-C6烷基氨基羰基;

n=0-4的整数;p=0或1;X=O或S;A=O、S或NH。

肟醚菌胺、氰烯菌酯及通式I化合物中作为抗病毒剂应用时较优选的化合物 为:

Q选自Q1、Q2、Q3、Q4、Q5、Q6、Q7、Q8、Q9、Q19、Q20、Q21或Q22

Ar选自Ar-1、Ar-2或Ar-3;

R1选自卤素、硝基、氰基、C1-C6烷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基、 C1-C6烷硫基、卤代C1-C6烷硫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卤代C1-C6烷基亚磺酰基、 C1-C6烷基磺酰基、卤代C1-C6烷基磺酰基;未取代的或被1-3个R3取代的下述基 团:苯基、苯氧基、苯基C1-C6烷基、苯基C1-C3烷氧基、吡啶基、吡啶基氧基、 吡啶基C1-C6烷基或吡啶基C1-C3烷氧基;

R2选自氢、卤素、氰基、C1-C6烷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 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基、 C1-C6烷硫基、卤代C1-C6烷硫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卤代C1-C6烷基亚磺酰基、 C1-C6烷基磺酰基、卤代C1-C6烷基磺酰基;未取代的或被1-3个R3取代的下述基 团:苯基、苯氧基、苯基C1-C6烷基、苯基C1-C3烷氧基、吡啶基、吡啶基氧基、 吡啶基C1-C6烷基或吡啶基C1-C3烷氧基;

R3选自卤素、硝基、氰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 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卤代C1-C6烷硫基、 卤代C1-C6烷基羰基、C1-C6烷基氨基、卤代C1-C6烷基氨基、C2-C8二烷基氨基、C1-C6烷基羰基氨基、卤代C1-C6烷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氨基羰基或卤代C1-C6烷基氨 基羰基;

n=0、1、2或3;p=0或1;X=O或S;A=O、S或NH。

肟醚菌胺、氰烯菌酯及通式I化合物中作为抗病毒剂应用时进一步优选的化 合物为:

Q选自Q1、Q2、Q3、Q4、Q5、Q6、Q7、Q8、Q9、Q19、Q20、Q21或Q22

Ar选自Ar-1、Ar-2或Ar-3;

R1选自卤素、硝基、氰基、C1-C6烷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硫基、卤代C1-C6烷硫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卤代 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基磺酰基、卤代C1-C6烷基磺酰基;未取代的或被1-3 个R3取代的下述基团:苯基、苯基C1-C3烷基、吡啶基或吡啶基C1-C3烷基;

R2选自氢、卤素、氰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硫基、卤 代C1-C6烷硫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卤代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基磺酰基、 卤代C1-C6烷基磺酰基;未取代的或被1-3个R3取代的下述基团:苯基、苯基C1-C3烷基、吡啶基或吡啶基C1-C3烷基;

R3选自卤素、硝基、氰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 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或卤代C1-C6烷硫基;

n=0、1、2或3;p=0或1;X=O或S;A=O、S或NH。

肟醚菌胺、氰烯菌酯及通式I化合物中作为抗病毒剂应用时更进一步优选的 化合物为:

Q选自Q1、Q2、Q3、Q4、Q5、Q6、Q7、Q8、Q19、Q20、Q21或Q22

Ar选自Ar-1、Ar-2或Ar-3;

R1选自F、Cl、Br、I、硝基、氰基、C1-C6烷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 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硫基、卤代C1-C6烷硫基、C1-C6烷基亚磺酰 基、卤代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基磺酰基、卤代C1-C6烷基磺酰基;未取代 的或被1-3个R3取代的下述基团:苯基或吡啶基;

R2选自氢、F、Cl、Br、I、氰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 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卤代C1-C6烷硫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卤代 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基磺酰基、卤代C1-C6烷基磺酰基;未取代的或被1-3 个R3取代的下述基团:苯基、苯基C1-C3烷基、吡啶基或吡啶基C1-C3烷基;

R3选自F、Cl、Br、I、硝基、氰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 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或卤代C1-C6烷硫基;

n=0、1、2或3;p=0或1;X=O或S;A=O、S或NH。

上面给出的通式I化合物的定义中,汇集所用术语一般定义如下:

卤素:指氟、氯、溴或碘。

烷基: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或叔丁基。

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状烷基,例如环丙基、环戊基或环己基。取代基 如甲基、卤素等。

卤代烷基:直链或支链烷基,在这些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 所取代,例如,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等。

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氧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

卤代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在这些烷氧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 卤原子所取代。例如,氯甲氧基、二氯甲氧基、三氯甲氧基、氟甲氧基、二氟甲 氧基、三氟甲氧基、氯氟甲氧基、三氟乙氧基等。

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经烷基连接到结构上。如-CH2OCH3,-CH2OCH2CH3

卤代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烷基的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所取 代。如-CH2OCH2CH2Cl。

烷氧基羰基:烷氧基经羰基连接到结构上。如-COOCH3,-COOCH2CH3

烷硫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硫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

卤代烷硫基:直链或支链烷硫基,在这些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 原子所取代。例如,氯甲硫基、二氯甲硫基、三氯甲硫基、氟甲硫基、二氟甲硫 基、三氟甲硫基、氯氟甲硫基等。

烷基氨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氮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

卤代烷基氨基:直链或支链烷基氨基,在这些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 被卤原子所取代。

烯基:直链或支链烯类,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和不同的丁烯基、 戊烯基和己烯基异构体。烯基还包括多烯类,如1,2-丙二烯基和2,4-己二烯基。

卤代烯基:直链或支链烯类,在这些烯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 所取代。

炔基:直链或支链炔类,例如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和不同的丁炔基、 戊炔基和己炔基异构体。炔基还包括由多个三键组成的基团,如2,5-己二炔基。

卤代炔基:直链或支链炔类,在这些炔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 所取代。

烯氧基:直链或支链烯类,经氧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

卤代烯氧基:直链或支链烯氧基,在这些烯氧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 卤原子所取代。

炔氧基:直链或支链炔类,经氧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

卤代炔氧基:直链或支链炔氧基,在这些炔氧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 卤原子所取代。

烷基羰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羰基(-CO-)连接到结构上,如乙酰基。

卤代烷基羰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羰基,其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 原子所取代,如三氟乙酰基。

烷基亚磺酰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亚磺酰基(-SO-)连接到结构上,如甲基 亚磺酰基。

卤代烷基亚磺酰基:直链或支链烷基亚磺酰基,其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 全部被卤原子所取代。

烷基磺酰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磺酰基(-SO2-)连接到结构上,如甲基磺 酰基。

卤代烷基磺酰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磺酰基,其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 被卤原子所取代。

烷基羰基氨基:如-NHCOCH3,-NHCOC(CH3)3

烷基氨基羰基:如-C(=O)NHCH3,-C(=O)N(CH3)2

芳基以及芳基烷基、芳氧基、芳基烷氧基和芳氨基等中的芳基部分包括苯基 或萘基等。

杂芳基以及杂芳基烷基、杂芳基氧基和杂芳基烷氧基等中的杂芳基部分是指 含1个或多个N、O、S杂原子的五元环或六元环。例如呋喃基、吡唑基、噻唑基、 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哒嗪基、三嗪基、喹啉基、苯并恶唑基、吲哚基等。

表1至表26分别列举了通式I代表的化合物,但通式I化合物并非仅限于 此。

当Ar选自Ar-1、X选自O,Q选自Q1时,代表化合物1-30见表1。

表1

化合物 (R1)n 化合物 (R1)n 1 H 16 2,5-2CH32 2-CH317 2,4-2Cl 3 2-Cl 18 2,4-2CH34 2-CN 19 2-Cl-4-CH35 2-CF320 2-Cl-4-CF36 3-CF321 2-Cl-4-OCF37 3-CN 22 3,5-2Cl 8 3-NO223 3,5-2CH39 4-CF324 2,6-2Cl-4-CF310 4-OCHF225 2-Cl-4-CN 11 4-OCF326 2-Cl-4-NO212 4-Cl 27 2,4,6-3Cl 13 4-CN 28 2-Cl-4-F 14 4-NO229 2-CH3-5-CN 15 2,5-2Cl 30 2,6-2Cl

表2:当Ar选自Ar-1、X选自O、Q选自Q2时,代表化合物31-60的其它取 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3:当Ar选自Ar-1、X选自O、Q选自Q3时,代表化合物61-90的其它取 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4:当Ar选自Ar-1、X选自O、Q选自Q4时,代表化合物91-120的其它 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5:当Ar选自Ar-1、X选自O、Q选自Q5时,代表化合物121-150的其它 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6:当Ar选自Ar-1、X选自O、Q选自Q6时,代表化合物151-180的其它 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7:当Ar选自Ar-1、X选自O、Q选自Q7时,代表化合物181-210的其它 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8:当Ar选自Ar-1、X选自O、Q选自Q8时,代表化合物211-240的其它 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9:当Ar选自Ar-1、X选自O、Q选自Q9时,代表化合物241-270的其它 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10:当Ar选自Ar-1、X选自O、Q选自Q19时,代表化合物271-300的其 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11:当Ar选自Ar-1、X选自O、Q选自Q20时,代表化合物301-330的其 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12:当Ar选自Ar-1、X选自O、Q选自Q21时,代表化合物331-360的其 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13:当Ar选自Ar-1、X选自O、Q选自Q22时,代表化合物361-390的其 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14:当Ar选自Ar-2、X选自O、Q选自Q1、R2选自CH3、p=0时,代表化 合物391-420的其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15:当Ar选自Ar-2、X选自O、Q选自Q2、R2选自CH3、p=0时,代表化 合物421-450的其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16:当Ar选自Ar-2、X选自O、Q选自Q3、R2选自CH3、p=0时,代表化 合物451-480的其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17:当Ar选自Ar-2、X选自O、Q选自Q4、R2选自CH3、p=0时,代表化 合物481-510的其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18:当Ar选自Ar-2、X选自O、Q选自Q5、R2选自CH3、p=0时,代表化 合物511-540的其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19:当Ar选自Ar-2、X选自O、Q选自Q6、R2选自CH3、p=0时,代表化 合物541-570的其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20:当Ar选自Ar-2、X选自O、Q选自Q7、R2选自CH3、p=0时,代表化 合物571-600的其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21:当Ar选自Ar-2、X选自O、Q选自Q8、R2选自CH3、p=0时,代表化 合物601-630的其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22:当Ar选自Ar-2、X选自O、Q选自Q1、R2选自SCH3、p=0时,代表化 合物631-660的其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23:当Ar选自Ar-2、X选自O、Q选自Q1、R2选自OCH3、p=0时,代表化 合物661-690的其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24:当Ar选自Ar-2、X选自O、Q选自Q1、R2选自H、p=0时,代表化合 物691-720的其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25:当Ar选自Ar-2、X选自O、Q选自Q1、R2选自CH3、p=1时,代表化 合物721-750的其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表26:当Ar选自Ar-2、X选自O、Q选自Q3、R2选自CH3、p=1时,代表化 合物751-780的其它取代基与表1化合物1-30一致;

化合物781:当Ar选自Ar-3、X选自O、Q选自Q1、R1选自H、A选自O;

化合物782:当Ar选自Ar-3、X选自O、Q选自Q1、R1选自H、A选自S;

化合物783:当Ar选自Ar-3、X选自O、Q选自Q1、R1选自H、A选自NH;

化合物784:当Ar选自Ar-3、X选自O、Q选自Q2、R1选自H、A选自O;

化合物785:当Ar选自Ar-3、X选自O、Q选自Q3、R1选自H、A选自O;

化合物786:当Ar选自Ar-3、X选自S、Q选自Q1、R1选自H、A选自O;

化合物787:当Ar选自Ar-3、X选自S、Q选自Q1、R1选自H、A选自S;

化合物788:当Ar选自Ar-3、X选自S、Q选自Q1、R1选自H、A选自NH;

化合物789:当Ar选自Ar-3、X选自S、Q选自Q1、(R1)n选自5-CH3、A选 自O;

化合物790:当Ar选自Ar-3、X选自S、Q选自Q1、(R1)n选自5-OCH3、A选 自S;

化合物791:当Ar选自Ar-3、X选自S、Q选自Q1、(R1)n选自5-CF3、A选 自NH;

化合物792:肟醚菌胺(orysastrobin)。

化合物793:氰烯菌酯。

本发明化合物按照专利CN101119961、CN101205187、EP253213、US4829085、 CN101268780等中公开的方法制备,或者参照其他已知的方法制备。

本发明内容中,本发明化合物的用途是作为植物病毒抑制剂,其中主要的作 物包括谷类作物(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谷子、高粱等)、薯类作物 (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豆类作物(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荷兰 豆等)和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等)、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 豆、向日葵等)、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等)、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等)、 嗜好作物(烟草等)、药用作物(人参、贝母等)、热带作物(橡胶、椰子、油棕、 剑麻等)、瓜类(西瓜、甜瓜、哈密瓜、木瓜等)、以及水果、蚕桑、蔬菜(番茄、 辣椒、萝卜、黄瓜、白菜、芹菜、榨菜、葱、蒜、各种山野菜等)、竹笋、花卉 (如兰花等)、盆景及观赏植物等;还包括果树(苹果、香蕉、柑桔,桃树、番 木瓜)、啤酒花、胡椒、种苗及其他园艺作物。主要的病毒包括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脆裂病毒、烟草曲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烟草蚀纹病毒、甘薯羽状斑驳病 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A 病毒、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甘蔗花叶病毒、甘蔗线条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 毒、甜瓜花叶病毒、南瓜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番茄不孕病毒、甜菜曲顶病 毒、苜蓿花叶病毒、香蕉束顶病毒、香蕉线条病毒、柑橘衰退病毒、小麦黄花叶 病毒、小麦土传花叶病毒、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大麦黄矮病毒、禾谷花叶病毒、 水稻矮缩病毒、水稻瘤矮病毒、水稻簇矮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水稻齿矮病 毒、水稻条纹叶枯病毒、水稻白叶病毒、水稻草状矮化病毒、水稻黄叶病毒、水 稻黄化病毒、水稻东格鲁球状病毒、水稻黄斑驳病毒、水稻条纹坏死病毒、水稻 东格鲁杆状病毒、水稻坏死花叶病毒等。

本发明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植物病毒活性,可有效防治烟草、蔬菜(辣椒、 番茄、瓜菜等)、果树、豆类、谷类、薯类等多种作物的病毒病,尤其适合于防 治烟草花叶病、蔬菜(辣椒、番茄、瓜菜、白菜等)病毒病、水稻病毒病(包括 水稻矮缩病、黑条矮缩病、黄矮病、条纹叶枯病等)、马铃薯病毒病等。

具体实施方式

以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为例,但并不限定 本发明抗其它病毒的应用。本发明通式I化合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测定程序 如下:

化合物溶液的配制:根据试验剂量设计,准确称取供试样品于容量瓶中,加 入乙醇200微升使其充分溶解,用含1%Tween20的二次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化 合物的溶液。

本发明通式I化合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测定方法(参照CN101891710B) 如下:

离体直接抗病毒活性的测定采用半叶枯斑法进行。活体诱导活性的测定方法 是将苗龄一致的普通烟,3盆为一组,分别于接种7天前处理过的烟苗,处理方 式包括:喷施供试化合物溶液2到3次,每次10毫升,或土壤处理,每次10 毫升,第7天于新长出的烟叶上摩擦接种TMV,将烟苗置于其生长适宜温度及光 照下培养3天后,检查发病情况,综合病斑数目按下式计算出供试化合物对TMV 的诱导抗病毒效果,每一处理设3次重复。同时参照文献Fan Z.J.;et al.J. Agric.Food Chem.,2010,58(5):2630-2636和Zuo X.;et al.J.Agric.Food  Chem.,2010,58(5):2755-2762描述的方法进行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的保 护、钝化、治疗和离体直接抗病毒活性。

R=(CK-I)/CK×100

其中:R为新化合物对烟草抗TMV的效果,单位为%;

CK为清水对照叶片的平均枯斑数,单位为个;

I为药剂处理后叶片的平均枯斑数,单位为个。

部分本发明化合物的离体直接抗病毒活性结果见表27,活体诱导活性结果见 表28,活体保护活性结果见表29,活体钝化活性结果见表30,活体治疗活性结 果见表31。

表27离体直接抗病毒活性结果

表28活体诱导活性结果

表29活体保护活性结果

表30活体钝化活性结果

表31活体治疗活性结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