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制剂

一种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制剂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蒲公英20-30克、连翘10-20克、生石膏10-20克、甘草10-20克、栀子10-20克、桑白皮10-20克、黄连10-20克、杏仁8-15克、竹叶8-12克、三七8-12克、玄参8-12克、桔梗8-12克、薄荷8-12克、豆豉8-12克。诸药配伍精良,共奏益气活血,清热解毒,宣肺排脓,清气泻逆,解表散热之功效,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本方具有疗效显著、价格低廉、无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0679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陈丽霞;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55480.5

  • 发明设计人 陈丽霞;庄增芹;

    申请日2014-11-18

  • 分类号A61K36/899;A61P11/00;A61P31/04;A61K33/06;

  • 代理机构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何学成

  • 地址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院校街15号3号楼10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34: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1-0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9 授权公告日:20170707 终止日期:20181118 申请日:201411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7-07

    授权

    授权

  • 2017-06-30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9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118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06-30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9 登记生效日:2017061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11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9 申请日:2014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28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大叶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临床上起病急骤,常以高热、恶寒开始,继而出现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并有肺实变体征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大叶性肺炎作为寒冬和早春时节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目前临床在治疗上主要采用消炎抗感染药物,然而,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不但使得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而且延长了病程,还大大地加重了医疗费用的负担,这也成为肺炎防治中的重要问题。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于“风温”“肺痈”范畴,多由外感风热之邪所致。近年来,我们利用多种中草药煎制而成的中药制剂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疗效,具有退热快、白血球恢复快、症状改善快及罗音消失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在治疗大叶性肺炎方面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无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

蒲公英20-30克、连翘10-20克、生石膏10-20克、甘草10-20克、栀子10-20克、桑白皮10-20克、黄连10-20克、杏仁8-15克、竹叶8-12克、三七8-12克、玄参8-12克、桔梗8-12克、薄荷8-12克、豆豉8-12克。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蒲公英20克、连翘10克、生石膏10克、甘草10克、栀子10克、桑白皮10克、黄连10克、杏仁8克、竹叶8克、三七8克、玄参8克、桔梗8克、薄荷8克、豆豉8克。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蒲公英25克、连翘15克、生石膏15克、甘草15克、栀子15克、桑白皮15克、黄连15克、杏仁12克、竹叶10克、三七10克、玄参10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蒲公英30克、连翘20克、生石膏20克、甘草20克、栀子20克、桑白皮20克、黄连20克、杏仁15克、竹叶12克、三七12克、玄参12克、桔梗12克、薄荷12克、豆豉12克。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所述中药制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

野菊花10-20克、金钱草10-20克、牛子8-12克、红藤8-12克、仙鹤草8-12克、前胡8-12克、辛夷8-12克。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所述中药制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

野菊花10克、金钱草10克、牛子8克、红藤8克、仙鹤草8克、前胡8克、辛夷8克。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所述中药制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

野菊花15克、金钱草15克、牛子10克、红藤10克、仙鹤草10克、前胡10克、辛夷10克。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所述中药制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

野菊花20克、金钱草20克、牛子12克、红藤12克、仙鹤草12克、前胡12克、辛夷12克。

上述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300ml,早晚各服150ml,每日1剂。

上述中药制剂的原料中药:

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行水利尿之功效。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益气固表之功效。

生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之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脾、肺、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

栀子,味苦,性寒;归肺、肾、心、肝、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桑白皮,味甘,性寒;归肺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胃、肝、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热解毒之功效。

杏仁,味苦,性微温;归肺、大肠经。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

竹叶,味甘,性寒;归心、肺、胆、胃经。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之功效。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化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效。

玄参,味苦、甘、咸,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滋阴生津之功效。

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归肺经。具有祛痰止咳,宣肺排脓之功效。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功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之功效。

豆豉,味辛,性微温;归肺、胃经。具有解表清热,透疹解毒之功效。

野菊花,味苦、辛,行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平肝之功效。

金钱草,味甘、咸,性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利湿退黄,解毒消肿之功效。

牛子,味辛、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利咽散结,解毒透疹之功效。

红藤,味苦,性平;归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肺、肝、脾经。具有收敛止血,止痢之功效。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具有降气祛痰,宣散风热之功效。

辛夷,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具有祛风寒,通鼻窍之功效。

大叶性肺炎属于中医“风温”“肺痈”范畴,人体感受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肺为娇脏,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而致肺热炽盛。热邪灼津为痰,痰热蕴肺致肺失宣降,故咳嗽咳痰。热伤肺络,血不循常道故痰中带血或呈铁锈色。肺失宣降气机壅滞不通故胸痛。从上辩证分析得知肺热炽盛、痰热蕴肺、腑气不降为病的基本病机,故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为主。

本发明中药制剂方中,蒲公英、连翘、栀子、黄连、野菊花能清热解毒,清肺祛邪;生石膏、仙鹤草、桑白皮、杏仁、竹叶可泻肺平喘,清热除烦,利水消肿,加大清肺之功;三七、玄参、红藤、金钱草可益气生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使肺气通经络畅,则邪随其去;桔梗、薄荷、豆豉、牛子、前胡、辛夷可解表清热,祛痰止咳,宣肺排脓,升降肺气;甘草既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又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缓解药物毒性、烈性,使药效发挥至最大。诸药配伍精良,共奏益气活血,清热解毒,宣肺排脓,清气泻逆,解表散热之功效,能使肺热得清,痰浊得化,瘀血得通,逆气得降,肺络通畅而达到热退、咳止、痰消、彻底治愈的目的。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我们选择了70例大叶性肺炎患者进行临床试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26.5岁,发病时间最长4天,最短1天,平均2.6天,体温37-38.5℃9例,38-39℃10例,39℃以上者16例,实验室检查WBC在(20-25)×109/L 9例,(10-20)×109/L 18例,(4-10)×109/L 8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20岁,平均27.2岁,发病时间最长5天,最短1天,平均2.8天,体温37-38.5℃者8例,38-39.5℃者9例,39℃以上者18例;实验室检查WBC在(20-25)×109/L 8例,(10-20)×109/L 16例,(4-10)×109/L 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体温等方面,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寒颤、高热、咳嗽、咯脓稠痰或铁锈色痰、血痰、胸痛、气急等症状,胸部X片均见大片状阴影,局限于一个肺叶或一个节段。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取蒲公英25克、连翘15克、生石膏15克、甘草15克、栀子15克、桑白皮15克、黄连15克、杏仁12克、竹叶10克、三七10克、玄参10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野菊花15克、金钱草15克、牛子10克、红藤10克、仙鹤草10克、前胡10克、辛夷10克(随症加减),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300ml,早晚各服150ml,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青霉素钠10万-20万u/(kg·d)静脉滴注或头孢曲松钠〔2〕50-100mg/(kg·d)静脉滴注,对于上述药品过敏者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配合退热止咳处理,对呼吸困难者输O2,并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强心、利尿、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两组连续用药2周后评定疗效。

疗效标准:

痊愈:咳嗽、咳痰、胸痛、气急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肺部罗音消失,X线显示病变部位消失;

好转:精神恢复、体温下降,咳嗽、咳痰减轻,肺部罗音由密集转为中粗,X线显示肺部病变部位吸收;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或趋向恶化。

疗效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痊愈20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7.1%,总有效率达94.3%;对照组痊愈10例,好转16例,无效9例,治愈率为28.6%,总有效率达74.3%;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对照结果表

组别例数痊愈n(%)好转n(%)无效n(%)总有效率(%)治疗组3520(57.1)13(37.1)2(5.7)94.3对照组3510(28.6)16(45.7)9(25.7)74.3

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体温、咳嗽、肺部罗音、X线等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发现治疗组上述症状消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表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表

3.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7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症状,对症治疗后均未影响,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大叶性肺炎能顿挫病势,尽快消除临床症状,促进胸片迅速吸收,从而使得肺阴得养,肺气得降,经络得通,病情得愈。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本方具有疗效显著、价格低廉、无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制剂,选取蒲公英20克、连翘10克、生石膏10克、甘草10克、栀子10克、桑白皮10克、黄连10克、杏仁8克、竹叶8克、三七8克、玄参8克、桔梗8克、薄荷8克、豆豉8克。

实施例2:一种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制剂,选取蒲公英25克、连翘15克、生石膏15克、甘草15克、栀子15克、桑白皮15克、黄连15克、杏仁12克、竹叶10克、三七10克、玄参10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

实施例3:一种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制剂,选取蒲公英20-30克、连翘10-20克、生石膏10-20克、甘草10-20克、栀子10-20克、桑白皮10-20克、黄连10-20克、杏仁8-15克、竹叶8-12克、三七8-12克、玄参8-12克、桔梗8-12克、薄荷8-12克、豆豉8-12克。

实施例4:一种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制剂,选取蒲公英20克、连翘10克、生石膏10克、甘草10克、栀子10克、桑白皮10克、黄连10克、杏仁8克、竹叶8克、三七8克、玄参8克、桔梗8克、薄荷8克、豆豉8克、野菊花10克、金钱草10克、牛子8克、红藤8克、仙鹤草8克、前胡8克、辛夷8克。

实施例5:一种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制剂,选取蒲公英25克、连翘15克、生石膏15克、甘草15克、栀子15克、桑白皮15克、黄连15克、杏仁12克、竹叶10克、三七10克、玄参10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野菊花15克、金钱草15克、牛子10克、红藤10克、仙鹤草10克、前胡10克、辛夷10克。

实施例6:一种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制剂,选取蒲公英25克、连翘15克、生石膏15克、甘草15克、栀子15克、桑白皮15克、黄连15克、杏仁12克、竹叶10克、三七10克、玄参10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野菊花20克、金钱草20克、牛子12克、红藤12克、仙鹤草12克、前胡12克、辛夷12克。

下面通过具体病例对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疗效进一步进行验证:

病例1

张某,女,42岁。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肿胀,伴有咳嗽、胸闷、四肢无力等症状。入院查体显示:体温36℃,心率90次/min,R20次/min,右侧肺呼吸音低,少许湿性朗音,血WBC16.5×109/L,诊断为大叶性肺炎。采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3剂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正常,身体精神状态转好。继续服用1周,付账全部消失,咳嗽、肺部啰音、X线均恢复正常,临床治愈。随访三个月未见复发。

病例2

郭某,男,28岁。患者半年前因受凉而导致身体寒颤、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继而咳嗽,咳铁锈色痰,医院检查诊断发现左肺下叶有大量湿性啰音;触诊语颤增强;血常规:WBC:17×109/L;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大片致密阴影。入院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但3天后又开始出现上述症状,于是在朋友引荐下,服用本发明药剂进行治疗,用药3天后,患者自述体温恢复正常,咳嗽、肺部罗音明显减轻,继续用药3天后,诸症皆消,×线检查左肺下叶阴影消除,患者痊愈。随访一个月未再复发。

病例3

隋某,女,16岁。患者三个月前因淋雨后突发寒战、高热、咳嗽、咳黄痰,伴右胸痛,并出现疲乏、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入院检查显示:体温39.5℃,R26次/min,P110次/min,口唇可见疱疹,咽部充血,颈软,胸廓无畸形,胸壁无压痛,右下肺叩诊稍浊,语颤增强,右下肺闻及湿罗音和支气管呼吸音,语音传导增强,未闻及胸膜摩擦音。血常规:WBC18.0×109/L,X线胸片:肺纹理增多,右下肺大片均匀致密阴影,诊断为大叶性肺炎。服用本发明药物2天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胸痛、咳嗽等症状开始减轻,身体状态明显改善;继续1周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线检查肺部阴影消除,患者痊愈。电话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