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稻茬小麦半免耕机开沟撒播栽培方法

一种稻茬小麦半免耕机开沟撒播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稻茬小麦半免耕机开沟撒播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茬口布局与品种选择;播种量与施肥;基肥施用,水稻秸杆全量还田田块基肥中要加施尿素5-7kg,以催腐秸杆;均匀播种;稻茬小麦的管理,小麦100%成熟时收割,烘干贮运销售。本发明水稻秸杆全量还田田块基肥中,增加了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固氮作用;本发明在稻茬田小麦施肥播种后出苗前,根据宜耕土壤墒情选择旋耕机械进行浅旋半免耕、开沟,播种后出苗前清沟,减少水土流失,能够保护耕地、提墒增温、加大暴雨天气地表径流、减少渍害。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7-06

    授权

    授权

  • 2015-03-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6/00 申请日:20141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播种领域,具体是一种稻茬小麦半免耕机开沟撒播栽培 方法。

背景技术

在稻田收获水稻后种植小麦或大麦。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有稻茬麦,主要分 布在长江流域,长江流域以北以稻麦两熟为主,长江流域以南除稻麦两熟外, 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省及上海市,还有早稻晚稻小麦(或大麦) 一年三熟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淮冬麦区有些地方推行旱田改水田以及水 稻旱种,扩大种植水稻面积,从而发展了稻麦两熟种植制。种植稻茬麦地区小 麦商品率较高,而且有较大的增产潜力。这种栽培制度对提高粮食总产量有重 要作用。

中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稻茬麦出苗不全、不匀,耕作管理粗放,施肥不足, 生育后期多雨,湿害重,土粘板结,病、虫、草害均较普遍;在31°N以南的 沿江滨湖地区,赤霉病流行频率高。北方稻茬麦因茬口迟,播种晚,穗少、穗 小,又多遇后期干旱,往往产量低而不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稻茬小麦半免耕机开沟撒 播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稻茬小麦半免耕机开沟撒播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茬口布局与品种选择:9月底、10月上旬早熟稻茬田,选择种植半冬性小麦;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中、迟播晚粳稻茬田,选择种植春性小麦;11 月中下旬让茬稻田,播种早熟春小麦;

(2)播种量与施肥:9月底10月上旬早熟稻茬田,亩播种量12-13kg,亩均 投入肥料总量45kg,其中纯氮18kg、五氧化二磷6kg、氧化钾21kg;10月中下旬 至11月上旬中、迟播晚粳稻茬田,亩播种量16-20kg,亩均投入肥料总量40kg: 其中纯氮16kg、五氧化二磷5kg、氧化钾19kg;11月中下旬让茬稻田,播种早熟 春小麦,亩播种量20-25kg,亩均投入肥料总量35kg:其中纯氮14kg、五氧化二 磷5kg、氧化钾16kg;

(3)基肥施用:小麦基肥中氮、钾肥按总量的65%、磷肥按总量的100%, 即亩用45%三元复合肥35-40kg加0.5kg颗粒锌肥,在前作让茬后、播种前一次性 全层施入,水稻秸杆全量还田田块基肥中要加施尿素5-7kg,以催腐秸杆;

(4)均匀播种:晒种、拌种、播种,稻茬田小麦施肥播种后出苗前,根据 宜耕土壤墒情选择旋耕机械进行浅旋半免耕、开沟,边沟深40cm、腰沟深30cm、 畦沟深20cm,畦面宽宜在1.2-1.5m,播种后出苗前清沟;

(5)稻茬小麦的管理:冬至前后进行追肥尿素10kg、氯化钾5kg,春后追 施返青肥,重施拔节肥,在土壤湿润、叶面无露时全层撒施,小麦抽穗齐穗后 10%扬花前进行防治赤霉病和灰飞虱,小麦100%成熟时收割,烘干贮运销售。

所述半冬性小麦为杨麦158或周麦22;所述春性小麦为杨麦13或杨麦15。

所述步骤(4)中拌种为:每100kg种子用25%咪鲜胺80-100ml加35%丁硫g百 威100g对水5kg均匀拌种堆闷3-5h,进行包衣小麦种子。

所述步骤(4)中播种条件为:土壤湿度80-85%,用播种机在施肥后半免耕 开沟前进行均匀撒播或者条播。

所述步骤(5)中追施返青肥之前还进行除草的步骤。

所述步骤(5)中返青肥亩追施尿素5kg,促进分蘖;所述拔节肥施肥时机: 小麦基部第一节长定时,第二节长到1cm时,施肥量:亩追施45%N-K复合肥 10-15kg或尿素15kg、氯化钾10kg。

所述步骤(4)中清沟后除草,每亩用百草枯200ml加75%异丙隆120g对水45kg 用拖管式喷雾机均匀喷雾于畦面、畦沟及田埂。

所述步骤(5)中小麦抽穗齐穗后10%扬花前每亩用75%肟菌.戊唑醇30ml加 20%三唑酮80g加2%阿维菌素100ml加25%吡蚜酮加0.2%微肥对水45kg于早晚时 间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赤霉病和灰飞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水稻秸杆全量还田田块基肥中要加施尿素 5-7kg,以催腐秸杆,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固氮作 用;本发明在稻茬田小麦施肥播种后出苗前,根据宜耕土壤墒情选择旋耕机械 进行浅旋半免耕、开沟,边沟深40cm、腰沟深30cm、畦沟深20cm,畦面宽宜在 1.2-1.5m,播种后出苗前清沟,减少水土流失,能够保护耕地、减少沙尘暴的 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 说明。

本发明中%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

一种稻茬小麦半免耕机开沟撒播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茬口布局与小麦品种选择

早熟稻茬田,即在9月底至10月上旬让茬稻田,选择种植半冬性小麦如杨 麦158或者周麦22;中、迟播晚粳稻茬,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中、迟播晚 粳稻茬田,选择种植春性小麦;11月中下旬让茬稻田,播种早熟春小麦。

2、播种量、施肥总量

10月上旬让茬稻田,播种半冬性小麦田块,亩播种量12-13kg,亩均投入 肥料总量(含纯养分量)45kg:其中纯氮18kg、五氧化二磷6kg、氧化钾21kg; 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让茬稻田,播种春小麦田块,亩播种量16-20kg,亩均投 入肥料总量(含纯养分量)40kg:其中纯氮16kg、五氧化二磷5kg、氧化钾19kg; 11月中下旬让茬稻田,播种早熟春小麦,亩播种量20-25kg,亩均投入肥料总 量(含纯养分量)35kg:其中纯氮14kg、五氧化二磷5kg、氧化钾16kg。

3、基肥施用

小麦基肥中氮、钾肥按总量的65%、磷肥按总量的100%,即亩用45%三元复 合肥35-40kg加0.5kg颗粒锌肥,在前作让茬后、播种前一次性用撒肥机全层 施入,水稻秸杆全量还田田块基肥中要加施尿素5-7kg,以催腐秸杆。

4、均匀播种

4.1晒种

小麦播种前2-3天,将播种小麦种子在泥土地上或铺有农膜场地上晒1-2 天,一是打破小麦休眠期,二是杀灭种子表面病菌,提高发芽整齐度和发芽率。

4.2拌种

播种前用每100kg种子用25%咪鲜胺80-100ml加35%丁硫g百威100g对水 5kg均匀拌种堆闷3-5小时,进行包衣小麦种子。

4.3“三适”播种

根据适宜的田块土壤墒情,选择适宜的播种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用 半冬性小麦种子,在土壤墒情适宜(土壤湿度80-85%下同),亩播种量11-13kg 左右,土壤过干或过湿时亩播种量加大到15kg。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用 春性小麦,在土壤墒情适宜时,亩播种量16-18kg,土壤过干或过湿时播种量加 大到20kg,11月中旬及以后,用早熟春性小麦,在土壤墒情适宜时亩播种量 21-23kg,过干或过湿时播种量加大到25kg。播种方法是:在“三适”情况下, 用播种机在施肥后半免耕开沟前进行均匀撒播或者条播。

4.4半免耕机开沟

稻茬田小麦施肥播种后出苗前,根据宜耕土壤墒情选择旋耕机械进行浅旋 半免耕、开沟。方法是用488大型旋耕机挂三件套:前置组旋刀、中挂开沟刀 (宽25cm、深25cm)、后挂淌平板或镇压板进行一次性作业,要求边沟深40cm、 腰沟深30cm、畦沟深20cm,畦面宽宜在1.2-1.5m。

4.5清沟

播种后出苗前要及时用人工清沟,更通“三沟”即腰沟、畦沟和边沟,做 到“三沟”相通。

4.6封杀除草

理沟清沟后及时封杀除草,亩用百草枯200ml加75%异丙隆120g对水45kg 用拖管式喷雾机均匀喷雾于畦面、畦沟及田埂,一能杀大小青草及稻桩,二能 封闭除草。

5、稻茬小麦的管理

5.1追苗肥

冬前追肥要在冬至前后进行,亩追施“腊肥”尿素10kg、氯化钾5kg。

5.2除草

封闭效果不好的地块或地段,在冬前气温15度以上,草象2叶期要及时用 麦极20g或麦喜80ml对水喷雾,若草象叶龄小于1.5叶待春后于返青期气温回 升到15度以上时防除。

5.3追施返青肥

春后返青除草同时,亩追施返青肥尿素5kg,促进分蘖。

5.4重施拔节肥

当小麦基部第一节长定时,第二节长到1cm时亩追施45%N-K复合肥10-15kg 或尿素15kg、氯化钾10kg,在土壤湿润、叶面无露时全层撒施。

5.5小麦一喷四防

小麦封行时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白粉病,农业措施:清沟理水排渍,增施钾 肥。小麦抽穗齐穗后10%扬花前进行防治赤霉病和灰飞虱,亩用75%肟菌.戊唑 醇30ml加20%三唑酮80g加2%阿维菌素100ml加25%吡蚜酮加0.2%微肥对水45kg 于早晚时间进行叶面喷雾。

5.6小麦成熟收割

小麦100%成熟时,根据未来3-5天天气晴好时要及时收割,烘干贮运销售。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 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