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哥釉与弟釉相结合的青瓷烧制工艺方法及其釉料配方

哥釉与弟釉相结合的青瓷烧制工艺方法及其釉料配方

摘要

本发明涉及青瓷工艺美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将传统龙泉哥釉与弟釉结合烧制的工艺方法及其釉料配方。由于哥釉与弟釉的膨胀系数差别较大,哥釉开裂极限温度高于烧制弟釉的最高极限温度,当哥釉达到极限开裂温度时,弟釉的流动性变大,导致传统的青瓷工艺品很少出现哥釉与弟釉结合烧制的情况,尤其器皿内部采用哥釉、外部采用弟釉或是器皿内部采用弟釉、外部采用哥釉这种内外不同釉的工艺品还未有工艺大师尝试。本发明通过改变哥釉与弟釉的釉料配方,降低了哥釉开片的最低极限温度,提升了弟釉烧制的最高极限温度,使得哥釉的烧制温度与弟釉的烧制温度有了重叠区间,在保证哥釉开片的同时,弟釉的流动性相对稳定,为哥釉与弟釉结合烧制打下了基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1934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许继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444480.0

  • 发明设计人 许继武;

    申请日2014-09-0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宇娟

  • 地址 323707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上垟镇岱垟路08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24:1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4-06

    授权

    授权

  • 2015-03-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4B41/86 申请日:201409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青瓷工艺美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传统龙泉哥釉与弟釉结合 烧制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龙泉青瓷始于晋代,北宋时初具规模,宋元之际进入鼎盛时期,制瓷规模空 前绝后,技艺登峰造极,弟窑中的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 龙泉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瓷业中心。龙泉青瓷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白胎和朱砂 胎青瓷,著称“弟窑”或“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 窑”。

弟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有梅子 青、粉青、月白、豆青釉、淡兰、灰黄等不同釉色。“哥窑”青瓷以瑰丽、古 仆的纹片为装饰手段,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 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层饱满、莹洁,素有“紫口铁足”之称,与釉面纹片相映, 更显古仆、典雅,湛称瓷中珍品。

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 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 黑蓝纹、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 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 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 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 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釉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还原,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 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 俗称“紫口铁足”。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由于 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 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地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 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浅黄纹、 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 名为百极碎。

哥窑与弟窑最大的区别是,哥窑是开片瓷,即青瓷表面有像裂痕的纹路, 这种片纹是因胎体膨胀系数大于釉的膨胀系数,在烧窑冷却时出现的,本是一 种缺陷,却产生“金丝铁线”的特殊装饰效果。而弟窑则是不开片瓷。

由于哥釉与弟釉的膨胀系数差别较大,哥釉开裂极限温度高于烧制弟釉的 最高极限温度,当哥釉达到极限开裂温度时,弟釉的流动性变大,导致,传统 的青瓷工艺品很少出现哥釉与弟釉结合烧制的情况,尤其器皿内部采用哥釉、 外部采用弟釉或是器皿内部采用弟釉、外部采用哥釉这种内外不同釉的工艺品 还未有工艺大师尝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烧制器皿内部与外部不同釉料的烧制 工艺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哥釉与弟釉相 结合的青瓷烧制工艺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制坯:按照需求制作器皿的坯体;

(2)涂刷止口线:在干燥的器皿坯体开口处涂刷止口线,其止口线的主要 成分为紫金土;

(3)素烧:将涂刷止口线并干燥后的坯体置于窑炉中素烧,素烧温度为 780~820℃,素烧时间为5~8h,素烧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4)上釉:首先,对器皿坯体的内部进行上釉操作,上釉完成后进行干燥; 其次,对器皿坯体的外部进行上釉操作,上釉完成后进行干燥,其坯体外部使 用与坯体内部不同的釉料,当坯体内部使用哥釉时,坯体外部使用弟釉;当坯 体内部使用弟釉时,坯体外部使用哥釉;再次,对整体上釉并干燥的坯体内外 同时进行喷釉,其喷釉遍数为2~3遍;最后,对坯体上釉过厚处进行剔釉。

(5)釉烧:将上釉完成的坯体装窑,进行釉烧;其釉烧依次包括干燥、氧 化、还原、成瓷、保温五个阶段,在其干燥阶段,窑温慢慢上升,窑门开设有 供坯体内水分蒸发逸出的缝隙,经过2~3小时,温度达到300~400℃时关闭窑门, 继续加热升温;

在其氧化阶段,用4~5小时将窑温提升至950℃,使坯体得到充分缓慢的 氧化,再用约1小时时间,使窑温升至980℃进行过渡保温;

在其还原阶段,从980℃开始,进行强还原焰烧成,升温速度控制在1℃~ 1.5℃/min,窑温从980℃升至1250℃,燃气压力加大至0.02~0.05Mpa,进行 3~4小时的强还原反应;

在其成瓷阶段,调小燃气压力至0.005~0.02Mpa,减少还原气氛,在2个 小时之内,将窖温从1250℃升到1280℃;

在其保温阶段,保持窑温在1280℃~1290℃之间20~30分钟后熄火;

(6)冷却:釉烧完成后,待窑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开窑,取出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采用的哥釉,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由如下组分 与含量组成:

所述步骤(4)中采用的弟釉为粉青釉或梅子青,所述粉青釉按质量百分比 计算,由如下组分与含量组成:

所述梅子青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由如下组分与含量组成:

进一步的,其器皿坯体在上釉之前,首先通过气泵及湿海绵将内外表面的 灰尘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在其器皿坯体外部上釉之前,对其坯体外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 进行均匀刷水处理。

进一步的,在其器皿坯体外部上釉之前,对其坯体外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 进行均匀刷水处理。

本发明哥釉与弟釉的釉料配方,其降低了哥釉开片的最低极限温度,提升 了弟釉烧制的最高极限温度,使得哥釉的烧制温度与弟釉的烧制温度有了重叠 区间,在保证哥釉开片的同时,弟釉的流动性相对稳定,为哥釉与弟釉结合烧 制打下了基础。运用本发明哥釉与弟釉结合烧制的青瓷产品,颠覆了传统青瓷 产品用同一种釉料烧制的传统,尤其是哥釉与弟釉这种极限烧制温度不同的釉 料相结合,在青瓷领域,开创了先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 发明中涉及的釉料配方中的各原料,产地均为浙江省龙泉市,其名称及成分对 于其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均是明确的。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潘兆鸿编著的《陶瓷300问》收录了浙江省龙 泉市的釉料配方,其哥窑釉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

其粉青釉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

其梅子青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

上述粉青釉与梅子青即为传统的弟窑釉。本书中收藏的哥釉与弟釉为传统 的釉料配方,其烧制温度通常为,哥釉:1290℃~1320℃,弟釉:1270℃~1280 ℃。如上所述,其哥釉的最低开片温度高于弟釉的最高极限温度,当达到哥釉 的开片温度时,弟釉的流动性过大,因此,传统的哥釉与弟釉无法同时烧制。

为了解决上述哥釉与弟釉无法同时烧制的问题,本发明对哥釉及弟釉的配 方做出调整。

其哥釉,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由如下组分与含量组成:

上述哥釉配方与《陶瓷300问》收录的哥釉配方相比,石灰石的含量有所 增加,并且增加了石英与长石,对于青瓷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石灰石、长石 及石英在釉料及毛坯配料中,起到溶剂的作用,其含量的增加,起到的效果便 是增加了流动性,降低了哥釉开片的极限温度。经过本申请人改良的哥釉烧制 温度为1280℃~1310℃。

其弟釉包括粉青釉与梅子青,其粉青釉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由如下组分与 含量组成:

其梅子青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由如下组分与含量组成:

上述弟釉的配方与《陶瓷300问》收录的弟釉配方相比,主要是降低了作 为溶剂的石灰石含量,使得釉料的稳定性增加,流动性减小,相应的烧制温度 升高。经过改进的弟釉,其烧制温度为:1280℃~1290℃。

经过对改进后的哥釉与弟釉烧制温度分析可知,其具有一个重叠的温度区 间,及1280℃~1290℃。因此,只要温度控制的足够精确,其改进后的哥釉与 弟釉有了可以同窑烧制的基础,也就为在同一器皿的内外使用不同釉料打下了 基础。

本实施例中,其哥釉与弟釉相结合的青瓷烧制工艺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 骤:

(1)制坯:按照需求制作器皿的坯体。

(2)涂刷止口线:在干燥的器皿坯体开口处涂刷止口线,用于将哥釉与弟 釉分隔开,防止混合,其止口线的主要成分为紫金土。

(3)素烧:将涂刷止口线并干燥后的坯体置于窑炉中素烧,素烧温度为 780~820℃,素烧时间为5~8h,素烧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对其素烧的坯体用 气泵及湿海绵将内外表面的灰尘处理干净。

(4)上釉:首先,对器皿坯体的内部进行上釉操作,上釉完成后进行干燥; 其次,对器皿坯体的外部进行上釉操作,上釉完成后进行干燥,需要说明的是, 在其外部上釉之前,对其坯体外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进行均匀刷水处理,防止 釉料过后,烧制过程中往下流动。

其坯体外部使用与坯体内部不同的釉料,当坯体内部使用哥釉时,坯体外 部使用弟釉;当坯体内部使用弟釉时,坯体外部使用哥釉;再次,对整体上釉 并干燥的坯体内外同时进行喷釉,其喷釉遍数为2~3遍;最后,对坯体上釉过 厚处进行剔釉。

在本实施例中,其哥釉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由如下组分与含量组成:

其弟釉选择粉青釉时,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由如下组分与含量组成:

其弟釉选择梅子青时,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由如下组分与含量组成:

(5)釉烧:将上釉完成的坯体装窑,进行釉烧;其釉烧依次包括干燥、氧 化、还原、成瓷、保温五个阶段,在其干燥阶段,窑温慢慢上升,窑门开设有 供坯体内水分蒸发逸出的缝隙,经过2~3小时,温度达到300~400℃时关闭窑门, 继续加热升温;

在其氧化阶段,用4~5小时将窑温提升至950℃,使坯体得到充分缓慢的 氧化,再用约1小时时间,使窑温升至980℃进行过渡保温;

在其还原阶段,从980℃开始,进行强还原焰烧成,升温速度控制在1℃~ 1.5℃/min,窑温从980℃升至1250℃,燃气压力加大至0.02~0.05Mpa,进行 3~4小时的强还原反应;

在其成瓷阶段,调小燃气压力至0.005~0.02Mpa,减少还原气氛,在2个 小时之内,将窖温从1250℃升到1280℃;

在其保温阶段,保持窑温在1280℃~1290℃之间20~30分钟后熄火。

(6)冷却:釉烧完成后,待窑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开窑,取出成品。

本发明哥釉与弟釉的釉料配方,其降低了哥釉开片的最低极限温度,提升 了弟釉烧制的最高极限温度,使得哥釉的烧制温度与弟釉的烧制温度有了重叠 区间,在保证哥釉开片的同时,弟釉的流动性相对稳定,为哥釉与弟釉结合烧 制打下了基础。运用本发明哥釉与弟釉结合烧制的青瓷产品,颠覆了传统青瓷 产品用同一种釉料烧制的传统,尤其是哥釉与弟釉这种极限烧制温度不同的釉 料相结合,在青瓷领域,开创了先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