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预防姜瘟病的种姜处理剂

一种预防姜瘟病的种姜处理剂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姜瘟病的种姜处理剂,所述种姜处理剂包含活性成分、诱抗剂和助剂,活性成分为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与噻霉酮的复配组合物。所述处理剂所用的有效成分均为低毒药剂,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安全,对人体无不良危害,适合生姜种姜处理;特别地,相比单剂而言,所述药剂的复配使用达到了增效作用,同时还利用两种不同药剂的杀菌机理的差异,缓解姜瘟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N63/02 授权公告日:20160720 终止日期:20171029 申请日:201410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7-20

    授权

    授权

  • 2015-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63/02 申请日:201410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种姜处理剂,更特别地是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姜瘟病的种姜处理剂。 

技术背景

生姜是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主要香辛保健蔬菜之一,也是食品、医药及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50余个国家种植生姜,而进口国则多达150多个。中国是生姜种植大国,生姜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38%。 

姜瘟病是阻碍中国生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病害,发生严重,防治难度大。研究认为,姜瘟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我国主要栽姜区常年的田间发病率一般为10%~20%,严重者达30%~40%,局部田块甚至绝收。 

目前防治姜瘟病的主要措施为土壤处理、种姜药剂浸种和后期药剂灌根处理。土壤处理效果较好,但土壤处理剂毒性高,对生态破坏严重,投入大;种姜消毒多采用药剂浸种处理,该方法持效期短,预防效果差;后期化学药剂灌根处理,药剂使用量大,对环境和生姜安全性影响巨大。因此,开发高效低毒的新药剂及使用新的防治方法预防姜瘟病迫在眉睫。 

种姜处理剂由杀菌剂、诱抗剂、成膜剂、增稠剂、乳化分散剂、防冻剂、填料等成分加工制成,可经稀释后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透水透气性的保护膜,缓慢释放有效成份。该剂型处理种姜后,可通过其成膜性在种姜表面形成药剂保护层,阻碍病菌的侵入,又可通过其缓释性,提高药剂的使用效率和持效期,是替代传统药剂浸种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种姜处理的药剂配方,能高效地预防姜瘟病。 

基于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防姜瘟病的种姜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姜处理剂包含活性成分、 诱抗剂和助剂,其中活性成分的用量为0.5~10wt%,活性成分为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与噻霉酮的复配组合物,二者的重量比为4:1~1:4;诱抗剂的用量为0.001-0.1wt%;助剂为润湿剂0.1~2wt%、乳化分散剂1~6wt%、成膜剂1~10wt%、防冻剂0.5~3wt%、消泡剂0.2~2wt%,增稠剂0.1~2wt%,填料10~40wt%,其余由水补足100%。 

所述诱抗剂为聚氨基葡聚糖、水杨酸、烯丙苯噻唑、苯丙噻重氮、甲基茉莉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及二丁基萘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乳化分散剂为山梨醇聚氧乙烯醚、木质素磺酸钠、多芳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所述成膜剂为聚乙烯醇(PVA)、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物(VAE)、聚丙烯酸酯、聚醋酸乙烯酯、壳聚糖和苯丙乳液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 

所述消泡剂为正辛醇。 

所述增稠剂为黄原酸胶、海藻酸钠、瓜尔豆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所述填料为膨润土、硅藻土和凹凸棒土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优选地,活性成分的用量为1~5wt%;更优选地,活性成分的用量为2wt%; 

优选地,活性成分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霉酮的重量比3:1~1:3,更优选地,二者的重量比为1:3。 

本发明还涉及将上述种姜处理剂用于预防姜瘟病的用途。 

除非另有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均为“重量百分比”。 

本发明的种姜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先按比例称取各组成成分,将成膜剂加入到50%的水中,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备用;随后将其它组成成分和剩余50%水均匀混合后,和成膜剂溶液一起放入胶体磨中进行初步研磨混合20分钟,再使用多功能研磨搅拌机研磨30min,然后放入高速乳化剪切机中以7000-10000r/min速度高速搅拌剪切10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种姜处理剂。 

本发明种姜处理剂的使用方法:将种姜处理剂稀释40倍,把洗净的种姜浸泡在稀释液中,浸泡1-3小时后捞出,在阴凉后晾干后下种。 

本发明的种姜处理剂所用的有效成分均为低毒药剂,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安全,对人体无不良危害,适合生姜种姜处理。 

本发明的种姜处理剂有效成分注重药剂的复配使用,将农药的治疗作用和保护作用相结合,相比单剂而言,所述药剂的复配使用达到了增效作用;进一步地,还利用两种不同药剂的杀菌机理的差异,缓解姜瘟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本发明的种姜处理剂稀释一定倍数后浸种种姜,使种姜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透水透气性的保护膜,进入土壤中后遇水溶涨但不溶解,缓慢释放有效成份,达到长时间预防姜瘟病的目的。与传统药剂浸泡种姜相比,克服了其有效期短,不具有缓释性等缺点。同时,诱抗剂的加入可提高生姜自身的抗逆性,进一步提高预防姜瘟病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 

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0.4wt%;噻霉酮1.6wt%;苯丙噻重氮0.05wt%;PVA 6wt%;VAE 2wt%;黄原胶0.2wt%,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wt%,二丁基萘磺酸钠1.5wt%,乙二醇2%;正辛醇2wt%,膨润土15wt%,余量用水补足。 

实施例2: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0.5wt%;噻霉酮1.5wt%;苯丙噻重氮0.05wt%;PVA 6wt%;VAE 2wt%;黄原胶0.2wt%,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wt%,二丁基萘磺酸钠1.5wt%,乙二醇2%;正辛醇2wt%,膨润土15wt%,余量用水补足。 

实施例3: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0.7wt%;噻霉酮1.3wt%;苯丙噻重氮0.05wt%;PVA 6wt%;VAE 2wt%;黄原胶0.2wt%,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wt%,二丁基萘磺酸钠1.5wt%,乙二醇2%;正辛醇2wt%,膨润土15wt%,余量用水补足。 

实施例4: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wt%;噻霉酮1wt%;苯丙噻重氮0.05wt%;PVA 6wt%;VAE 2wt%;黄原胶0.2wt%,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wt%,二丁基萘磺酸钠1.5wt%,乙二醇2%;正辛醇2wt%,膨润土15wt%,余量用水补足。 

实施例5: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3wt%;噻霉酮0.7wt%;苯丙噻重氮0.05wt%;PVA 6wt%;VAE 2wt%;黄原胶0.2wt%,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wt%,二丁基萘磺酸钠1.5wt%,乙二醇2%;正辛醇2wt%,膨润土15wt%,余量用水补足。 

实施例6: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5wt%;噻霉酮0.5wt%;苯丙噻重氮0.05wt%;PVA 6wt%;VAE 2wt%;黄原胶0.2wt%,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wt%,二丁基萘磺酸钠1.5wt%,乙二醇2%;正辛醇2wt%,膨润土15wt%,余量用水补足。 

实施例7: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6wt%;噻霉酮0.4wt%;苯丙噻重氮0.05wt%;PVA 6wt%;VAE 2wt%;黄原胶0.2wt%,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wt%,二丁基萘磺酸钠1.5wt%,乙二醇2%;正辛醇2wt%,膨润土15wt%,余量用水补足。 

实施例8: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0.25wt%;噻霉酮0.75wt%;苯丙噻重氮0.05wt%;PVA 6wt%;VAE 2wt%;黄原胶0.2wt%,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wt%,二丁基萘磺酸钠1.5wt%,乙二醇2%;正辛醇2wt%,膨润土15wt%,余量用水补足。 

实施例9: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0.125wt%;噻霉酮0.375wt%;苯丙噻重氮0.05wt%;PVA 6wt%;VAE 2wt%;黄原胶0.2wt%,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wt%,二丁基萘磺酸钠1.5wt%,乙二醇2%;正辛醇2wt%,膨润土15wt%,余量用水补足。 

实施例10: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wt%;噻霉酮3wt%;苯丙噻重氮0.05wt%;PVA 6wt%;VAE 2wt%;黄原胶0.2wt%,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wt%,二丁基萘磺酸钠1.5wt%,乙二醇2%;正辛醇2wt%,膨润土15wt%,余量用水补足。 

实施例11: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2wt%;噻霉酮6wt%;苯丙噻重氮0.05wt%;PVA 6wt%;VAE 2wt%;黄原胶0.2wt%,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wt%,二丁基萘磺酸钠1.5wt%,乙二醇2%;正辛醇2wt%,膨润土15wt%,余量用水补足。 

生物实施例 

1.室内杀菌活性测定 

1.1药剂毒力测定 

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霉酮对姜瘟病菌的抑制活性。将2种原药分别配置成5个适宜浓度,分别取0.2ml加入牛津杯中,于24h后测定在不同处理的抑菌圈大小,通过抑菌圈计算菌落生长抑制率(%)。根据生长抑制率测算药剂毒力。以药剂浓度(mg/kg)的对数值为自变量,抑菌生长率的几率值为因变量,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求出2种药剂的EC50。 

1.2.2复配药剂选择及最佳配比筛选 

将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霉酮进行复配:将两种原药按有效成分配制成4:1,3:1,2:1,1:1,1:2,1:3,1:4共7个配比(质量比)。上述配方分别按药剂毒力测定方法进行毒力测定。 

对混剂联合作用进行评价,以EC50值为基础,通过计算混剂共毒系数评价混剂联合作用类型。 

选取其中的A药剂为标准药剂,各药剂毒力指数按以下公式计算: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PA×A+PB×B 

其中PA,PB分别为混剂中两种原药的百分含量,A,B分别为两种原药的毒力指数。 

CTC≥170为明显增效,120≤CTC<170为略有增效,7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70为拮抗作用。 

2.试验结果 

2.1药剂毒力测定结果 

表1 2种农药原药对姜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对姜瘟病菌的EC50为3616.30μg/mL;噻霉酮对姜瘟病菌的EC50为1774.95μg/mL。 

表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与噻霉酮复配对姜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2可知,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霉酮的复配所有比例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但不同复配比例增效系数有所差异。其中,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霉酮的复配比例为1:3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66.49。 

二、大田实验 

1.试验方法 

取种姜处理剂稀释40倍处理姜种,试验每处理4次重复,处理区组间设2行隔离行,采用农用链霉素稀释100倍液浸种为药剂对照,以水浸种为清水对照。然后按照随机区组实验的方法进行田间实验,测定田间实验的发芽率和田间防效,并根据田间实验最终确定姜瘟病种姜处理剂处理配方。 

在生姜出苗后调查出苗率,分别于姜瘟病发病初期、发病中期和发病后期调查姜瘟病发病情况。每小区对角线5点定点调查,每点取样调查20窝,采用分级计数法,按照病情分级标准对每个小区的病墩数进行统计。 

分级方法: 

0级:无病; 

1级:母株局部发病,子孙姜株无病; 

3级:子孙姜株有病斑但无枯死; 

5级:姜丛局部枯死(30%-50%); 

7级:姜丛基本枯死或全枯死,姜肉60%变色腐烂; 

9级:姜丛完全枯死,姜肉90%变色腐烂。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 

PT——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 

2.试验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 

表3不同配方种衣剂对种姜出苗的影响与田间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预防姜瘟病的种衣剂已经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发明的内容适当改变原料、工艺条件等环节来实现相应的其它目的,其相关改变都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