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废气旁通阀和配有废气旁通阀的废气涡轮增压器

废气旁通阀和配有废气旁通阀的废气涡轮增压器

摘要

废气旁通阀,能使阀门元件均衡、稳定地坐在阀座上,并能抑制阀门元件的振动。还提供一种配有这种废气旁通阀的废气涡轮增压器。阀门元件(13)开启和关闭废气旁通路径,阀杆(17)从阀门元件(13)竖起,操纵杆(15)的一端形成有插孔(29),阀杆(17)插入在插孔(29)中,并具有一定游隙,支撑板(31)布置在阀杆的与插入插孔中的阀杆端相反的那一端,弹簧件(19)沿阀杆的轴向布置在支撑板(31)和操纵杆(15)之间,以抑制阀门元件的振动。在支撑板和操纵杆之间的空间中,弹簧件(19)沿轴向方向具有大直径部分和至少两个小直径部分,小直径部分的直径小于大直径部分的直径,大直径部分和至少两个小直径部分与阀杆轴心同心,至少两个小直径部分中的一对分别构成阻尼件与操纵杆侧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35)和阻尼件与支撑板侧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分(37),至少两个小直径部分中的这一对在轴向方向上分别布置在阻尼件的两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2459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180075919.1

  • 发明设计人 山口秀树;中川大志;阵内靖明;

    申请日2011-12-27

  • 分类号F02B37/18(20060101);F01D17/10(20060101);F16K1/20(20060101);F16K31/52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吴俊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09: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0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02B37/18 登记生效日:2018121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122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8-17

    授权

    授权

  • 2014-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2B37/18 申请日:20111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9-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气旁通阀,以及一种配有这种废气旁通阀的废气涡轮 增压器。

背景技术

在为发动机压缩进气的废气涡轮增压器中,尤其是在用于车用发动机的 废气涡轮增压器中,布置有废气旁通阀,以防止由于废气压力增高而导致进 气增压过高。废气旁通阀构造为使废气从涡轮机壳体的废气路径的入口侧经 由被废气旁通阀开启和关闭的废气旁通路径转入废气出口路径,从而减少提 供给涡轮机转子的废气能量。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一种用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常规废 气旁通阀。

在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装置中,如图11所示,附在操纵杆01的末端的 阀门元件02随着操纵杆01的转动而移动,从而开启和关闭路径。而且,在 专利文献1中,阀门元件02的阀杆03插入在操纵杆01的插孔04中,在操 纵杆01的插孔04的开口部分中形成具有止旋面05的凹槽06。在凹槽06 中配有止旋垫圈07,该止旋垫圈07的一个侧面与止旋面05接触。垫圈07 通过嵌塞或焊接固定到阀杆03上。

在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装置中,在阀门元件和操纵杆013之间布置有图 12A所示的盘簧011,在操纵杆013和阀门元件012的另一侧的板之间布置 有图12B所示的盘簧,从而向阀门元件012施力。阀门元件012附到操纵杆 013上,以吸收阀门元件012的振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7-19065

专利文献2:WO-A-2010/13510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废气旁通阀中,阀杆03经由止旋垫圈07固定至 操纵杆01上,如图11所示。因此,阀门元件02不会绕阀杆03的轴心转动 或相对于操纵杆01摆动。所以,当操纵杆01移动以开启或关闭阀门时,阀 门元件02容易与阀座发生部分接触,导致阀门元件不均衡地坐在阀座上。

在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废气旁通阀中,阀门元件012插入在插孔015中, 在轴向和径向有间隙,如图12所示。因此,阀门元件012能(沿图12所示 的M方向)摆动,能够实现稳定地坐在阀座上。但是,轴向和径向的间隙 造成阀门元件012随着发动机振动而振动的问题,从而导致异常噪声。为了 应对这个问题,提供了盘簧011,该盘簧011对阀门元件012的振动具有阻 尼功能。

在图12A所示的结构中(圆盘板011布置在阀门元件与操纵杆012之 间),或在图12B所示的结构中(圆盘板011布置在操纵杆013与处于阀门 元件012的另一侧的板014之间),圆盘板011在其大直径端P与操纵杆013 的一侧接触,在其小直径端Q与阀门元件012或板014接触。通过这种方式, 盘簧011沿径向施加偏置力。但是,盘簧011的大直径端干扰阀门元件012 的不受限摆动,使阀门元件012难以均衡地坐在阀座上。

具体而言,如图12A和图12B所示,盘簧012的大直径端P处于操纵 杆013的一侧,小直径端Q处于远离操纵杆013的另一侧,即,在阀门元件 012或板014处。例如,盘簧011的大直径端P的扎刺作用会扼制阀门元件 012的摆动。

为了减弱盘簧012的大直径端P的扎刺作用,从而使阀门元件有足够的 摆动能力,可以减弱专利文献2中的盘簧012的弹力。但是,这样会难以实 现阀门元件的振动阻尼作用。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气旁通阀,该废气旁通阀能 使阀门元件均衡、稳定地坐在阀座上,并能抑制阀门元件的振动,本发明还 提供一种配有这种废气旁通阀的废气涡轮增压器。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废气旁通阀可包括、但不局限 于:

阀门元件,该阀门元件开启和关闭废气旁通路径,该废气旁通路径从涡 轮机壳体的废气路径的入口侧抽取一部分废气流,并把这部分废气送入废气 出口路径;

阀杆,该阀杆从阀门元件竖起;

操纵杆,该操纵杆的一端形成有插孔,阀杆以具有一定游隙的方式插入 在该插孔中,旋转力施加在该操纵杆的另一端;

支撑板,该支撑板布置在阀杆的与插入所述插孔中的阀杆端相反的那一 端;和

阻尼件,该阻尼件沿阀杆的轴向布置在支撑板和操纵杆之间,用于抑制 阀门元件的振动,

其中,在支撑板和操纵杆之间的空间中,阻尼件在轴向方向上具有大直 径部分和至少两个小直径部分,小直径部分的直径比大直径部分的直径小, 大直径部分和所述至少两个小直径部分与阀杆轴心同心地布置;以及

所述至少两个小直径部分中的一对分别构成阻尼件与操纵杆侧接触的 第一接触部分以及阻尼件与支撑板侧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分,所述至少两个小 直径部分中的这一对在轴向方向上分别布置在阻尼件的两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从阀门元件竖起的阀杆插入插孔中,并有一定 游隙。这使得阀门元件能够沿阀杆的轴向和径向相对于操纵杆移动,因而阀 门元件可相对于操纵杆移动(摆动)。因此,阀门元件能够均衡、稳定地坐 在阀座表面上,从而提高了密封性能。

而且,阻尼件(弹簧件)沿轴向布置在支撑板和操纵杆之间,从而能抑 制阀门元件相对于操纵杆的振动(主要是沿阀杆的轴向的振动),阻尼件与 操纵杆侧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以及阻尼件与支撑板侧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分 分别由小直径部分形成。换句话说,在支撑板和操纵杆之间的空间中,阻尼 件在轴向方向上具有大直径部分和小直径部分,小直径部分的直径比大直径 部分的直径小,大直径部分和小直径部分与阀杆轴心同心地布置。因此,阀 门元件的摇摆不受阻尼件的接触部分的干扰。阀门元件能平稳摆动,并能均 衡、稳定地坐在阀座上。因此,阀门元件的安坐能力和密封性能得到了提高。

即使为了实现较高的振动阻尼作用而把阻尼件的弹力加强,也能保持阀 门元件安坐在阀座上的能力,而不会削弱阀门元件的摆动能力。因此,通过 使阀门元件均衡、稳定地坐在阀座上,能够改善密封性能,而且,通过抑制 阀门元件的振动,能够减少噪音。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的上述废气旁通阀中,阻尼件可由沿轴向叠 置的多个盘簧构成,所述多个盘簧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大直径部分和小直径部 分,小直径部分中的所述一对可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阻尼件的两端,以形成 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

通过把沿轴向方向具有小直径部分和大直径部分的多个盘簧叠置起来, 并把小直径部分布置在阻尼件的两端,在保持阀门元件的摆动能力的同时, 能够提高阀门元件的振动阻尼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的上述废气旁通阀中,阻尼件可由沿阀杆的 轴向彼此叠置的一对盘簧构成,使得一对盘簧的大直径部分接合起来。

通过把一对盘簧彼此叠置,在能够获得上述的阀门元件摆动能力以及提 高阀门元件的振动阻尼作用的同时,不再需要占用大量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的上述废气旁通阀中,阻尼件可由沿轴向方 向具有大直径部分和所述至少两个小直径部分的单件构件形成。

采用单件式阻尼件结构(即,在组装阻尼件之前,整体形成一叠弹簧件), 能够提高组装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的上述废气旁通阀中,单件式阻尼件可包括 布置在支撑板和第二接触部分之间的垫圈。

通过在单件式阻尼件中结合垫圈,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的废气旁通阀可包括、但不局限于:

阀门元件,该阀门元件开启和关闭废气旁通路径,该废气旁通路径从涡 轮机壳体的废气路径的入口侧抽取一部分废气流,并把这部分废气送入废气 出口路径;

阀杆,该阀杆从阀门元件竖起;

操纵杆,该操纵杆的一端形成有插孔,阀杆以具有一定游隙的方式插入 在该插孔中,旋转力施加在该操纵杆的另一端;

阻尼件,该阻尼件沿径向布置在阀杆和操纵杆之间,用于抑制阀门元件 的振动,

其中,阻尼件由弹性环件构成,该弹性环件布置在插孔的内周面和阀杆 之间,并具有作用于扩径方向的偏置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阻尼件由插入在插孔的内周面与阀杆之间的 环形件构成,并在扩径方向有偏置力。因此,与在操纵杆上方延伸的阀杆的 一部分上布置弹簧件的情况相比,此阻尼件布置在操纵杆内,因而能够减小 整个废气旁通阀的尺寸。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废气旁通阀中,弹性环件可大致布置在插孔的 中央部分内。

通过这种方式,弹性环件大致布置在插孔的中央部分内,因此,阀门元 件能均衡平稳地坐在阀座上,阀杆的摆动不会因弹性环件布置在阀杆摆动中 心点而被阻碍。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废气旁通阀中,阀门元件可以是中空的。因此, 能够减少阀门元件的重量,还能减少当阀门元件坐在阀座上时产生的振动, 从而提高振动阻尼作用。

本发明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可包括上述的废气旁通阀。现在,能够获得可 产生上述废气旁通阀效果的废气涡轮增压器。

具体而言,现在能提供具有所述废气旁通阀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其中, 通过确保阀门元件均衡、稳定地坐在阀座上,能够提高可靠性和耐用性,并 且抑制阀门元件的振动,从而防止因就位故障而导致的漏气、振动和异常噪 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气旁通阀,该废气旁通阀能使阀门元件均衡、稳定地 坐在阀座上,并能抑制阀门元件的振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配有这种废气旁 通阀的废气涡轮增压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配有本发明的废气旁通阀的涡轮增压器的局部剖视图,该剖 视图是沿垂直于涡轮机转轴的方向剖切的。

图2是沿图1的A-A线剖切的横截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废气旁通阀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4示出了第一个实施例的阀门元件的摆动状态。

图5是第二实施例的废气旁通阀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6是第三实施例的废气旁通阀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7是第四实施例的废气旁通阀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8是第五实施例的废气旁通阀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9是沿图7的B-B线剖切的横截面图。

图10是第六实施例的废气旁通阀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11是相关技术的一个示意图。

图12A是相关技术的一个示意图,其中,盘簧布置在阀门元件和操纵 杆之间。

图12B是相关技术的一个示意图,其中,盘簧布置在操纵杆和处于阀 门元件的另一侧的支撑板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但是,除另有明 确说明外,实施例中的组成部分的尺寸、材质、相对位置等应理解为仅是示 意性的,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具有废气旁通阀1的废气涡轮增压器3(以下称为涡轮增压器) 的一个局部剖视图。该局部剖视图是沿垂直于涡轮增压器3的涡轮机转轴的 方向剖切的。此处的示例性涡轮增压器3具有双涡管废气路径。但是,这不 是限制性的,也可使用单涡管废气路径。

如图2所示,废气从一对废气入口路径7a和7b送入涡轮机壳体5。废 气进入涡轮机壳体5并被导至涡轮机转子(未示出)。

而且,从一对废气入口路径7a和7b分别旁接出一对废气旁通路径9a 和9b。这对废气旁通路径9a和9b被与涡轮机壳体5一体形成的间壁11分 隔。

在图2中,废气旁通阀1布置在废气旁通路径9a和9b中,以开启和关 闭废气旁通路径9a和9b。废气旁通阀1包括开启和关闭废气旁通路径9a和 9b的板式阀门元件13、连接至阀门元件13的操纵杆15、竖直安装在阀门元 件13上的阀杆17、以及弹簧件19,该弹簧件19是插入在阀杆17和操纵杆 15之间的阻尼件,用于抑制阀杆17相对于操纵杆15的轴向振动。

涡轮机壳体5的阀座面5s朝向废气旁通路径9a和9b,通过使用操纵杆 15把阀门元件13的阀座面13s从的阀座面5s移离,或向阀座面5s移动, 可以开启或关闭废气旁通路径9a和9b。

图2示出了废气旁通阀1的中心线20和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转子的旋 转中心21。

在涡轮增压器3的工作过程中,废气进入双涡管型废气入口路径7a和 7b,流过涡管形废气路径,沿径向从涡轮机入口废气路径的喉部注入,沿径 向作用在涡轮机转子上,以驱动涡轮机转子,然后从废气出口路径23排至 废气管。

在不需要涡轮增压器3功能的低速运转过程中,或者在增压过高的高速 运转过程中,阀门元件13被废气旁通阀驱动装置(未示出)经由连接臂25、 操纵杆15等装置开启。此时,流过废气入口路径7a和7b的一部分废气被 送入废气旁通路径9a和9b中,然后被排至废气出口路径23,从而绕过涡轮 机转子。

现在说明使用上述结构抑制振动和提高废气旁通阀的密闭能力的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3中示出了废气旁通阀的第一实施例。

阀门元件13是大致为圆形的板状构件,包括阀杆轴17,该阀杆轴17 与阀门元件13的中央部分一体形成,或者通过焊接、压配合等方式固定至 阀门元件13的中央部分上,从而形成阀体27。阀门元件13的阀座面13s 由圆形阀门元件13的周围部分形成。

如上所述,阀座面13s可移至形成在涡轮机壳体侧的废气旁通路径9a 和9b的阀座面5s,或者从阀座面5s移离。

操纵杆15的一端形成有插孔29,阀杆17插置在该插孔29中,并具有 一定的游隙,操纵杆15的另一端连接至驱动源,在所述另一端施加旋转力, 以转动操纵杆15。

通过这种方式,阀杆17插入在插孔29中,并有一定间隙,支撑板31 形成在阀杆17的一端,该端是形成有阀门元件的另一端的对端。在支撑板 31和操纵杆15的顶面之间,支撑有垫圈33和弹簧件(阻尼件)19。

而且,弹簧件19是由大致为锥形盘形状的盘簧彼此叠置而成的。具体 而言,底部盘簧19a和顶部弹簧件19b沿阀杆17的轴向布置,使得顶部和 底部弹簧件19a和19b的大直径部分彼此相接。底部盘簧19a的小直径部分 接触操纵杆15的顶面,构成第一接触部分35,顶部弹簧件19b的小直径部 分接触垫圈33的底面,构成第二接触部分37。

第一接触部分35和第二接触部分37靠近阀杆17的外周面,与阀门7 的中心线20同心,并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径。

通过这种方式,弹簧件19沿阀杆17的轴向布置在支撑板31和操纵杆 15之间的空间中。弹簧件19具有大直径部分和小直径部分,小直径部分的 直径比大直径部分的直径小,并且大直径部分和小直径部分与阀杆17的轴 心同心。与操纵杆侧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35以及与支撑板侧接触的第二接 触部分37由小直径部分形成。

接触操纵杆15的第一接触部分35和接触垫圈33的第二接触部分37分 别由布置在靠近阀杆17的外周面的小直径部分形成。因此,与弹簧件的大 直径部分接触操纵杆15或垫圈33的相关技术的情况相比,阀杆17能够轻 松地在插孔29中摆动。

如图4所示,底部弹簧件19a和顶部弹簧件19b的大直径部分的边缘P 不是处于操纵杆侧15,因此大直径部分的边缘P允许阀体13倾斜,而不会 干扰阀门元件13(在图4中以虚线示出)的摆动M。由于阀门元件13的摆 动不被弹簧件19阻碍,因此阀门元件13能够平稳摆动,并能均衡、稳定地 坐在阀座面5s上。这提高了阀门元件在阀座上的安坐能力,从而提高了密 封性能。

如图3所示,第一接触部分35和第二接触部分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径, 因此,由弹簧件19作用在操纵杆15上的力与由弹簧件19经由垫圈33作用 在阀杆17上的力处于相同直径上,换言之,它们在假想圆柱平面T上,该 圆柱平面T与阀杆71的中心线21同心。

因此,阀杆17在弹簧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操纵杆15稳定保持在竖直位置, 不会干扰处于摆动状态的阀门元件13的摆动。因而,阀门元件13能相对于 阀座面5s稳定就位,从而提高了密封性能。

根据第一实施例,由于阀门元件13的摆动不被弹簧件19阻碍,因此阀 门元件能够平稳摆动,并能均衡、稳定地坐在阀座面5s上。

因此,提高了阀门元件13的安坐能力,从而提高了密封性能。即使为 了实现较高的振动阻尼作用而把弹簧件19的弹力加强,也能保持阀门元件 13安坐在阀座面5s上的能力,而不会削弱阀门元件13的摆动能力。

而且,第一接触部分35和第二接触部分37形成具有大致相同直径的接 触面,因此弹力沿轴向稳定地作用在阀杆17上。因而,无需提高弹簧件19 的弹力,弹力就能沿轴向稳定地作用在阀杆上,从而使阀门元件稳定安坐。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阀门元件13均衡、稳定地坐在阀座面5s上,并 能抑制阀门元件14的振动。

弹簧件19具有双层形状,其中,两层彼此叠置,如图3和图4所示。但 是,这不是限定性的,弹簧件19也可具有多层形状,其中,多层彼此叠置; 或者,弹簧件19也可具有类似手风琴的形状。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5说明废气旁通阀的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单件式弹簧件41,而 不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由顶部弹簧件19a和底部弹簧件19b构成的弹簧件19。 结构的其余部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基本相同。

如图5所示,弹簧件41具有小直径部分,小直径部分的两端形成接触 面,另外,弹簧件41还具有在竖向方向上大致位于中段处的大直径部分。通 过这种方式,弹簧件41是由底部部分19a和顶部部分19b构成的单件弹簧。 因此,单件式弹簧件41可以预先制造,然后整体安装,以便于组装。

组装按以下顺序进行。把阀杆17与阀门元件13预先接合,以形成阀体 27,然后把阀杆17插入插孔29中,安装弹簧件41,通过压配合或焊接把支 撑板31固定至阀杆17的一端。

或者,支撑板和阀杆17可以预先固定,然后安装弹簧件41,把阀杆17 插入插孔29中,通过压配合或焊接把阀门元件13固定至阀杆17的另一端。

(第三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6说明废气旁通阀的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使用包含垫圈33的单件式弹簧件51,而不是第二实 施例中的单件式弹簧件41。结构的其余部分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基本相同。

如图6所示,弹簧件51具有小直径部分,小直径部分的两端形成接触 面,另外,弹簧件51还具有在竖向方向上大致位于中段处的大直径部分, 并且还包括在其顶端一体形成的垫圈部分53。

通过这种方式,弹簧件51是由底部部分19a、顶部部分19b和垫圈部 分53构成的单件式弹簧。因此,这进一步有利于弹簧件51的组装,并且能 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例如振动阻尼作用和安坐能力。

(第四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7说明废气旁通阀的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弹簧件61由顶部弹簧件61b 和底部弹簧件61a构成,并且顶部和底部弹簧件61b和61a具有不同的高度 h,并在小直径部分具有不同的直径d。结构的其余部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基 本相同。

如图7所示,顶部弹簧件61b的高度h2小于底部弹簧件61a的高度h1, 顶部弹簧件61b的小直径部分的直径d2大于底部弹簧件61a的小直径部分 的直径d1。顶部和底部弹簧件61b和61a在大直径部分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径, 以形成接合部分。

采用这种方式,与操纵杆15接触的小直径部分的直径小于与垫圈33接 触的小直径部分的直径,从而阀门元件13能够轻松摆动,因而能提高阀门 元件13在阀座面5s上的安坐能力。

当然,通过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同的方式,可以把顶部弹簧 件61b、底部弹簧件61a和垫圈33制成一体件。而且,小直径部分的高度h 和直径d可根据阀门元件13的摆动能力与相对于操纵杆15的位置保持力之 间的关系任意设置。

(第五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8说明废气旁通阀的第五实施例。

在第五实施例中,弹簧件71插入到形成在操纵杆15中的插孔29内。

如图9所示,在形成在阀杆17的外周面上的凹槽63中布置有环形件(弹 性环件)65。环形件65具有作用在扩径方向的偏置力F。因此,环形件65 与插孔29的内周面接触。

环形件65与形成在外周面上的插孔29的内周面接触,从而在操纵杆侧 形成接触部分(第一接触部分)。环形件64在内周面上与形成在阀杆17中 的凹槽63的槽底接触,从而在阀杆侧形成接触部分(第二接触部分)。

环形件65在纵向方向上大致布置在插孔29的中段处。虽然在图中未示 出,但是垫圈33和阀门元件13之间的阀杆17的长度被设置为稍大于插孔 29的深度,以便阀杆17插置在插孔29时有轴向和径向间隙,并且阀杆17 能在插孔29中摆动。

通过这种方式,弹簧件71由插入在插孔29的内周面与阀杆17之间的 环件构成,并在扩径方向有偏置力。因此,与在操纵杆15上方延伸的阀杆 17的一部分上布置弹簧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整个废气旁通阀的尺寸。

由于环形件65(沿图8所示的高度方向)大致布置在插孔29的中段处, 因此环形件65布置在阀杆17的摆动中心点处。这样不会阻碍阀杆17的摆 动,因而能够保持阀门元件13在阀座面5s上均衡安坐的能力。而且,对于 阀杆17沿轴向的振动,环形件65的外周面与插孔29的内周面接触,从而 能够减弱振动。

(第六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0说明废气旁通阀的第六实施例。

在第六实施例中,阀门元件13和阀杆17是中空的。

如图10所示,阀体具有形成在阀门元件67的核心部分以及阀杆69的 核心部分中的中空部分73。阀门元件67的中空部分73不包括边缘区,该边 缘区是圆形阀门元件67的阀座面67s。

通过这种方式,阀门元件67和阀杆69具有空心结构,从而能减少阀体 27的重量。因此,能够吸收阀门元件67坐在阀座面5s上时产生的振动,从 而减少阀体27中产生的振动,并加强振动阻尼作用。

虽然本发明是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说明的,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 见的是,第一至第六实施例可以随意组合,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 提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弹簧件不局限于叠置的盘簧,也可以是彼此叠置 的任何锥形盘式构件,或者如上所述的手风琴状构件。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优选用于一种废气旁通阀,以及配有这种废气旁通阀的废气涡 轮增压器,可以使阀门元件均衡、稳定地坐在阀座上,并能抑制阀门元件的 振动。

[参考数字]

1   废气旁通阀

3   涡轮增压器

5   涡轮机壳体

5s  涡轮机壳体侧的阀座面

7a,7b  废气入口路径

9a,9b  废气旁通路径

13,67  阀门元件

13s,67s  阀门元件的阀座面

15  操纵杆

17,69  阀杆

19,41,51,61,71  弹簧件(阻尼件)

23  废气出口路径

31  支撑板

33  垫圈

35  第一接触部分

37  第二接触部分

65  环形件(弹性环件)

73  中空部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