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在超临界压力下液化气体或冷却原料气的方法和设备

用于在超临界压力下液化气体或冷却原料气的方法和设备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超临界压力下使原料气液化或冷却原料气的方法,其中与循环气体混合的原料气被冷凝或冷却以形成第一压力下的超临界的气体或液体,处于第一压力下的液体在第一换热器(E1)中被冷却,被冷却的液体被从第一换热器中移出并膨胀至比第一压力低的第二压力以形成膨胀流,膨胀流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换热器中被冷却,膨胀流被从第二换热器(E2)中移出,所述流被分成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至少两部分,膨胀流的第一部分构成液化产品,第二部分和优选地第三部分在第二换热器中汽化,因此形成的至少一种循环气体然后与原料气混合并在与原料气混合之前或之后在压缩机中被压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670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18398.0

  • 发明设计人 A·达德;X·特拉维萨;

    申请日2012-04-12

  • 分类号F25J1/02;F25J3/06;F25J1/00;

  • 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吴鹏

  • 地址 法国巴黎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59: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F25J1/02 授权公告日:20160907 终止日期:20180412 申请日:2012041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9-07

    授权

    授权

  • 2014-10-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5J1/02 申请日:201204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9-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超临界压力下液化原料气或冷却原料气(例如包括 至少60mol%二氧化碳或甚至至少80mol%二氧化碳的富二氧化碳气体) 的方法和设备。

根据这种方法,使气体(例如CO2)在超临界压力下逆着可用的冷源 冷凝或冷却。所述冷源可以是在70巴和100巴之间的压力下的空气流或水 流。然后,必需在分隔以形成若干液流(这些液流随后会在不同的压力级 下汽化)之前过冷却已经在换热器中冷凝或被冷却的气体。通过使至少一 股所述液流膨胀来达到这些不同的压力级。液体在换热器中汽化以供冷同 时余下的液体产物被送至储存设施。

这种基本模式的缺点是必须在一个级中将液体或气体过冷却到-50℃, 这意味着要在整个换热管路上施加可能大于80巴的高起始压力。这种高压 对换热器的限制在于,使其必须减小通道截面及减少使流体能够输入或输 出的集管的数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利用两股流体且具有用于最大压力的尺寸的简单 换热器中来过冷却该液体或冷却气体。被过冷却的液体然后在足够高的压 力下膨胀以便不汽化。下面的换热器(一般更复杂)因此能以小得多的压 力限制确定尺寸。

必须确保被过冷却的液体或冷却气体不会在两个换热器之间过度膨胀 以避免形成气相,所述气相会在一循环内流动传播并使得必须使用气体/ 液体分离罐。

优选地,膨胀的液体或膨胀的气体在第一换热器的下游被分成两股流。 它们中的一股流被单独地过冷却以便能够在大约18-26巴的压力(该压力 在有4个压缩轮的压力高达冷凝压力时相当于第三压缩轮的吸入压力)下 膨胀而不产生气体(这避免了投入分离罐)。这两股流实际上在较高压力 (“HP”和“HHP”)下供给两个汽化装置。这使得不必将这些液体过冷却到 大约-50℃(由于热差值这会导致相当大的功率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 将不可能在中间位置移除流体,因为那会增加换热器上的集管的数量。

本发明目的在于降低液化器的交换管路的成本和复杂性。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一种用于在超临界压力下使原料气液化 或冷却原料气(例如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其中,与循环气体混合的 原料气被冷凝以形成第一压力下的液体,或者如果第一压力是超临界的, 则与循环气体混合的原料气被冷却以形成第一压力下的冷却气体,该液体 或冷却气体在第一换热器中于第一压力下被冷却,被冷却的该液体或冷却 气体被从第一换热器中移出并膨胀到比第一压力低的第二压力以形成膨胀 流,膨胀流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换热器中被冷却,膨胀流被从第二换热器 中移出,该膨胀流被分成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至少两个部分,膨胀 流的第一部分形成液化产品,第二部分和优选地第三部分在第二换热器中 汽化且由此形成的至少一种循环气体因此与原料气混合并在与原料气混合 之后或之前在压缩机中被压缩。

根据其它可选特征:

-膨胀流的一部分在第二换热器中被冷却至该第二换热器的中间温度 并且这个部分的至少一份膨胀、在第二换热器中被加热并可能在已经被压 缩之后被送到压缩机或压缩机中的一个;

-膨胀流的一部分再次膨胀、在第一换热器中被加热并被送到压缩机;

-膨胀流的一部分在再次膨胀之前在第二换热器中被冷却至该第二换 热器的中间温度;

-仅第一压力下的液体和另一流体在第一换热器中交换热量;

-没有任何被送到第二换热器的液流具有大于60巴的压力;

-被送到第一换热器的液流具有大于40巴的压力;

-液体或冷却气体在第一压力下在第一换热器中仅通过与单股其它流 体交换热量被冷却;

-膨胀液流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换热器中通过与多股其它流体交换热 量被冷却。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用于使原料气液化或冷却原料气的 设备,该设备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不同的第二换热器、 连接到压缩机上的冷凝或冷却装置、用于将与循环气体混合的原料气引至 冷凝或冷却装置的管道、用于将通过冷凝或冷却装置被冷凝的液体或被冷 却的气体的至少一部分引至第一换热器以便形成第一压力下的冷却液体或 冷却气体的管道、阀、用于将冷却液体或冷却气体送到阀以使其膨胀到低 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用以形成膨胀流的管道、用于将膨胀流的至少一部 分送到第二换热器的管道、用于将膨胀流从第二换热器中移出的管道、用 于输送形成液化产品的膨胀流的第一部分的管道、用于导引膨胀流的第二 部分和优选地第三部分以在第二换热器中汽化以形成循环气体的管道、至 少一个用于将循环气体引至压缩机的管道、用于在压缩机的上游或下游使 循环气体和原料气混合的装置,以及可能地,至少一个在压缩机的上游用 于压缩循环气体的压缩装置。

所述设备可以包括:

-用于将膨胀流的一部分送到膨胀装置的管道、用于将这部分从膨胀 装置送到第一换热器的管道,以及可能地,位于膨胀装置的上游用于运送 膨胀流的这部分以在第二换热器中被冷却的管道;

-用于将膨胀流的在第二换热器中被冷却到该第二热交换器的中间温 度的一部分送至膨胀装置的管道,以及用于将该部分从膨胀装置送到第二 换热器的管道。

第一换热器可以仅包括容许仅两股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装置,例如仅 两组交换通道。

第二换热器可以包括用于容许至少三股流体之间、优选地至少六股流 体之间的热交换的装置。

第二换热器可以连接到用于导引膨胀流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以在该 第二换热器中汽化的管道上。

第一换热器可以是由钎焊铝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

第一换热器可以是管壳式换热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移除在第一换 热器上游的相分离器,所述壳执行这个任务。

所有涉及纯度的百分比都是摩尔百分比。

本发明将参照图示本发明的方法的附图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图1中,原料气1可以是含有98%二氧化碳和2%氮的富二氧化碳 气体。气体1在压缩机C3中被压缩到压力为43巴。然后该气体在压缩机 C4中被压缩到80巴。处于80巴压力下的气体在冷却器E4中被冷却以产 生超临界气体5。超临界气体5在第一换热器E1中被冷却且然后在阀9中 膨胀到压力为55巴而不产生气体但产生液体11、13。

替代地,如果在压缩机C4中被压缩的气体处于亚临界压力下,则它 将在冷却器E4中冷凝并且所形成的液体将在第一换热器E1中被冷却且然 后在阀9中膨胀到压力为55巴而不产生气体。

第一换热器E1例如是由钎焊铝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或管壳式换热器。 膨胀的液体被分成两股流11、13。液体13在第二换热器E2中被冷却,直 到后者的冷端。液体13被分成三部分。一部分18形成所述方法的液体产 物并被送去在7巴压力下储存。一部分7在12巴压力下膨胀而不产生气体、 在第二换热器E2中被加热并被送到压缩机C2的上游。余下部分在阀43 中膨胀并被送到相分离器35。在相分离器中形成的气体部分37和液体部 分39在第二换热器E2中被分别加热,该第二换热器是由钎焊铝制成的板 式换热器。液体部分汽化并与气体部分混合,所得混合物被送到压缩机C1。 在压缩机C1中被压缩的流与流7混合并在与原料气1和流15混合之前在 压缩机C2中被压缩。

从阀9出来的另一部分液体11被冷却至换热器E2的中间温度。然后, 该部分被分成两股流。流17在阀21中膨胀到43巴而不产生气体并且在被 再循环到压缩机C4的上游之前在第一换热器E2中被加热到43巴。在分 离罐中形成的气体绕过换热器E2并与在压缩机C4的上游汽化的液体混 合。另一流15在阀19中从55巴膨胀至18巴和26巴之间(例如至24巴) 而不产生气体。然后,流15在中间温度下被送到第二换热器E2、被加热 并且被再循环到压缩机C2的下游和压缩机C3的上游。

在图2中,与图1不同,流17不是在第二换热器E2中被冷却,而是 在没有被冷却到超过换热器E2的最低温度的情况下在阀21中膨胀到43 巴并被送到分离罐22。所形成的液体28在被再循环到压缩机C4的上游之 前在第一换热器E1中被加热并汽化到43巴。在分离罐中形成的气体26 绕过换热器E1并在压缩机C4的上游与汽化的液体28混合。

在图3中,在相分离器22中形成的液体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液体 13在第二换热器E2中被完全冷却,另一流28在与第一流混合之前在第一 换热器E1中汽化。

为了降低换热器E2的成本,该换热器被分成两个换热器E2、E2A。 从相分离器35出来的液流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39在换热器E2A中被加 热,另一部分在换热器E2A中被并行加热。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能通过在相分离器P1、P2、P3中在低温下分离 来随后处理流18。在阀49中膨胀的流18被送到相分离器P1。相分离器 的液体23在换热器E2A中汽化然后被送到相分离器P3以产生液态CO2流25。相分离器P3的顶部气体27与相分离器P1的顶部气体混合、在换 热器E2A中被加热、可能被压缩机C5压缩、在换热器31中被冷却,然 后在被送到相分离器P2之前在换热器E2A中被冷却。相分离器P2的顶 部气体33在换热器E2A中被加热并且底部(槽,cuve)液体36被送到分 离器P1。

这里能看出,换热器E2中的流体的数目减至最少,因为只有低压流 19在该换热器中汽化。

图4示出图3的更复杂型式,其中处于3种不同压力下的三股流5、7、 9在第二换热器E2中汽化。

因此在所有附图中,第一换热器E1仅包含两组通道并因此容许两股 单个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在这个方法中仅第二换热器E2具有气体输入 箱/进气箱。

出于简化的原因并未示出在图1和图2的压缩机C1、C2、C3和C4 之间的冷却器。

没有任何被送到第二换热器E2的流处在大于60巴的压力下。

被送到第一换热器E1的两股流5、17处在大于40巴的压力下。

在附图中,HHP表示“很高压力”,HP表示“高压力”,MP表示“中压 力”,BP表示“低压力”,标号按压力从最高到最低的次序引用。

压缩机C1、C2、C3、C4能形成一个或两个压缩机的级。

在附图中,流7在第二换热器E2中的汽化不是绝对地必不可少,但 其能改善换热的效率。

图1-4示出了在压缩机C3的输入压力下被引入的流1的分离。显然, 该流能在其它压缩机C1、C2、C4的输入压力下被引入,或者如果压缩机 C4处于很高压力下则甚至在压缩机C4的输出压力下被引入。

优选地,循环液体的汽化在与压缩的压缩级C1、C2、C3、C4中相同 的压力下执行,4是最佳数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