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风险评价的地质灾害预警技术

一种基于风险评价的地质灾害预警技术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风险评价的地质灾害预警技术。首先,分别对不同管理尺度的面积区域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然后,将各种比例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与三类降雨临界值耦合,得到风险靶区内不同的预警级别,从而得到预警模型。给模型输入动态的降雨监测数据和预报数据,则可得到任意时间点的动态的地质灾害预警结果图。本发明以风险区作为地质灾害预警靶区更为科学合理。因为在进行风险评价时,不仅考虑了地质本底因素,而且还考虑到地质灾害的频率、速度、规模等所带来的危险性差异,并考虑了人口密度、基础设施等承灾体的差异性,因此避免了使用易发区作为预警靶区的弊端,同时使得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更有针对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10298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申请/专利号CN201410363118.0

  • 申请日2014-07-28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01);

  • 代理机构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郭官厚

  • 地址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东路16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54: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20

    授权

    授权

  • 2014-11-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10/06 申请日:201407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0-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地质灾害预警的技术。

背景技术

利用一个地区的滑坡易发区划,结合降雨临界值,可以设定不同的预警级 别,在区域内布设一定数量的雨量站,监测雨量加上预报雨量,就可进行滑坡 预警预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区域性降雨型滑坡监测预警大体都是这个思 路和做法。但是现有的预警技术采用的都是易发区作为预警靶区。易发区只考 虑了地质本底因素,而没有考虑地质灾害的频率、速度、规模等所带来的危险 性差异。如一个容易发生蠕变型浅表层滑坡的区域和一个容易发生快速滑坡的 区域,虽然都同为地质灾害易发区,但其危险性是不同的,其预警的级别也应 有所不同。此外,预警时还应考虑承灾体的因素,在同一个级别的易发区内, 有些地方没有人口居住,而有些地方人口稠密,或者有重要的经济设施,显然 这两者也应该有不同的预警级别。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使用风险区而非易发区作为预警 靶区的创新思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风险评价的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技术的方法是:

步骤1、对一个县域的全区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传统的栅格法为手段, 采用评价指标的信息量模型进行计算而得。

步骤2、对于城区、新开发区或重点城镇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采用高精 度DEM叠加Quick Bird遥感数据识别潜在易发坡体,圈画滑塌危险区界线,进 行受险对象信息解译,野外核查验证等方法而得。

步骤3、对于重点坡段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采用边坡分级系统,依据打 分法而得。

步骤4、对于单体滑坡(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采用可靠度分析 斜坡稳定性,分别计算财产风险、个体生命风险、群体生命风险而得。

步骤5、将以上各种比例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与三类降雨临界值耦 合,根据设定好的预警判据,就可以得到各风险靶区内不同的预警级别,从而 得到基于风险评价的地质灾害预警模型。

步骤6、给模型输入动态的降雨监测数据和预报数据,则可得到任意时间点 的动态的地质灾害预警结果图。

步骤7、将以上预警结果图集成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则可进行实际的 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避免了使用易发区作为预警靶区的弊端。因为本发明使用风险区作为预警 靶区,不仅考虑了地质本底因素,而且还考虑到地质灾害的频率、速度、规模 等所带来的危险性差异,还考虑了人口密度、基础设施等承灾体的差异性。因 此,以风险区作为预警靶区更为科学合理,也使得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更有针对 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技术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区域性地质灾害预警指标及等级划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警指标及等级划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基于风险评价的地质灾害预警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和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首先获取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人文经济要素和地质本底要 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取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信息和风险程度的信息,进行地 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风险评价,接下来利用不同比例尺精度的地质灾害风险预 警指标和级别,将评价结果与预警判据耦合,即可得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结 果。

如图2所示,是区域性的地质灾害预警指标及等级划分图。区域性风险评 价的结果是将全县域分为高风险H、中风险M、低风险L三级。根据风险评价 的高、中、低和预警指标临界值大小的对比关系设定预警级别,共设定5级, 分别为I级、II级、III级、IV级、V级。各级含义如下:I级表示极有可能发生 滑坡并由此带来很大的危害,需要最强的预警;II级表示很有可能发生滑坡并由 此带来大的危害,需要强预警;III级表示有可能发生滑坡并由此带来一定的危 害,需要预警;IV级表示只有在不利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滑坡,需要一定程度 的关注;V级表示只有在最不利情况下才可能发生滑坡,需要轻微关注即可。 为了更有效地防范地质灾害,需要向社会发布某些高级别的预警,以引起公众 的注意和警示。在此可以将预警结果为I级和II级的预警靶区向公共发布,而 如果预警结果只有III级及以下则不需要向公众发布。

如图3所示,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警指标及等级划分图。当发生降雨时, 预警要面向每一个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因此区域性的预警是必要的,可 给居住在该区的人们一个警示,从而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预警不应该仅 仅针对区域,针对单体隐患点的预警可能更为有效。但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对每 个隐患点都做如此细致的工作。较为可行的方案是,对每个发现的隐患点做一 定的现场调查,然后确定一个风险级别,据此作为预警之用。在此将隐患点的 风险分为高、中、低3级,相应的预警等级划分为I、II、III、IV、V、VI共6 级。对于各隐患点的预警结果,不论是哪一级都应全部向公众发布,这是与区 域性预警的不同之处。其原因在于,一旦确定某点为隐患点,则意味着这一个 斜坡体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已经是需要监管的对象了。

如图4所示,是对延安市宝塔区全区2013年08月26日20:00点至27日 20:00点的地质灾害风险情况进行的1∶5万精度的预警。从结果图中可以看出, 该时间段内无I级(可能性很大)和II级(可能性大)的预警,仅在局部区域 有III级预警(图中黄色部分),不需要向公众发布。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