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防起火花的充电装置

防起火花的充电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起火花的充电装置,包括: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包括固定部和运动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伸缩装置的运动部;插头,插头包括插头绝缘座、充电长触头、充电短触头、信号触头,插头绝缘座与运动部连接,充电长触头、充电短触头、信号触头安装于插头绝缘座内并从插头绝缘座内伸出,充电短触头的伸出长度大于信号触头的伸出长度,充电短触头的伸出长度小于充电长触头的伸出长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插头的行进位置;控制器,用于接收检测器检测到的信息并控制驱动装置的运行状态。只有当三个触头接触稳定后才会通电,因此,插头接通电后,触头和电极的接触稳定,不存在间隙,能防止插头在插入插座过程中出现火花,使用更加安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02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2J 7/00 专利号:ZL2013106707878 登记生效日:20230523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51062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二路2号 变更后权利人:51062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二路2号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4-20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J7/00 申请日:20131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防起火花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插头在插入到插座中时,由于电流直接加载在用电设备的电器元件 上,并且因为电器元件由空载至加满电压的时间短、电压大,在插头与插座还 有非常小的间隙时,会将空气电离,于是瞬间产生了火花,当用电设备功率比 较大时,在接插瞬间会产生较大的火花并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将插头或插座逐 渐地烧蚀,并对用电设备产生危害,还可能烧伤人体等,尤其是在插入时如果 用力不匀,容易产生时断时通的状态,用电设备难以承受如此大电流的多次冲 击,致使用电设备烧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更加安全的防起火花的充电装置。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起火花的充电装置,包括:

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包括固定部和运动部;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伸缩装置的运动部;

插头,插头包括插头绝缘座、充电长触头、充电短触头、信号触头,插头 绝缘座与运动部连接,充电长触头、充电短触头、信号触头安装于插头绝缘座 内并从插头绝缘座内伸出,充电短触头的伸出长度大于信号触头的伸出长度, 充电短触头的伸出长度小于充电长触头的伸出长度;

检测器,用于检测插头的行进位置;

控制器,用于接收检测器检测到的信息并控制驱动装置的运行状态。

控制器向驱动装置发出信号,驱动装置开始工作,从而带动伸缩装置的运 动部运动,进而带动插头做直线运动,插头中的充电长触头、充电短触头、信 号触头跟随插头一起做直线运动,由于充电长触头的伸出长度大于充电短触头 的伸出长度,充电短触头的伸出长度大于信号触头的伸出长度,因此,接触到 插座中的电极的顺序是,先充电长触头然后是充电短触头,最后是信号触头, 当信号触头接触到插座上的电极时,插头才通电,实现了全自动充电,只有当 三个触头接触稳定后才会通电,因此,插头接通电后,触头和电极的接触稳定, 不存在间隙,能防止插头在插入插座过程中出现火花,使用更加安全,不会出 现插头、插座或负载设备被烧毁的情况。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优选的是,所述插头还包括三个压缩弹簧,所述插头绝缘座上设有三个通 孔,充电长触头、充电短触头、信号触头分别置于各个通孔内,三个压缩弹簧 分别套设于充电长触头、充电短触头、信号触头位于插头绝缘座内的一端,充 电长触头、充电短触头、信号触头上均设有凸起,压缩弹簧两端风别抵触凸起 和插头绝缘座。压缩弹簧能使充电长触头、充电短触头、信号触头更加稳固的 贴附于电极上,从而使用更加安全,压缩弹簧一端抵触绝缘座另一端抵触触头 上的凸起,从而给触头一个推力,使触头更好的与电极相接触,由于三个触头 不是同时接触电极的,当充电长触头首先接触电极后,压缩弹簧的存在便于充 电长触头有一定的压缩余量,直到信号触头接触电极为止。

优选的是,还包括三个螺塞,所述通孔包括通孔第一端和通孔第二端,所 述通孔第一端开有内螺纹,三个螺塞分别套设于充电长触头、充电短触头、信 号触头上并与通孔第一端的内螺纹配合连接,螺塞抵触所述凸起。通过螺塞将 触头固定,安装与拆卸均很方便。

优选的是,所述通孔第一端的直径大于另通孔第二端的直径,所述压缩弹 簧置于通孔第一端内并与通孔第一侧相适配,所述充电长触头、充电短触头、 信号触头端部插入通孔第二端并与通孔第二端相适配。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部包括螺纹丝杆和丝杆托板,螺纹丝杆可转动的连接 于丝杆托板上,所述运动部包括丝杆螺母,丝杆螺母配合连接于螺纹丝杆上, 插头绝缘座与丝杆螺母固定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螺纹丝杆转动,从而带动丝杆 螺母做直线运动,最终带动与丝杆螺母固定连接的插头一起做直线运动,实现 插头自动插入到插座中。

优选的是,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连接于所述丝杆托板一侧,限位板上开 有检测孔,所述检测器为磁钢,所述磁钢安装于所述丝杆螺母上,当丝杆螺母 运动到极限位置时,磁钢与检测孔的位置相对应。当磁钢运动到检测孔对应的 位置时,充电长触头、充电短触头、信号触头均已接触到插座上对应的电极, 插头实现通电,此时,控制器向驱动装置发出停止工作信号,驱动装置停止工 作,触头运动到位。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器固定于限位板上,所述限位板上还设有电源,电源 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插座,插座包括插座绝缘座、三个电极、弹性垫,所述 插座绝缘座上开有三个凹槽,三个电极分别安装于各个凹槽内,弹性垫设置于 电极和插座绝缘座之间,当丝杆螺母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充电长触头、充电短 触头、信号触头分别抵触相对应的电极。插座上的三个电极分别与充电长触头、 充电短触头、信号触头接触,弹性垫的设置保证了插头接触到电极时有一定的 弹性,有助于触头与电极接触。

优选的是,还包括导向轴,导向轴固定连接于丝杆托板上,导向轴与螺纹 丝杆平行,所述丝杆螺母上开有导向孔,丝杆螺母套设于导向轴上,导向孔与 导向轴相配合。导向轴起到导向的作用,当螺纹丝杆转动时,丝杆螺母在导向 轴上直线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输出轴上连接第一齿轮,螺纹丝杆 一端连接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 啮合,将电机的转动力矩传输到螺纹丝杆上,从而驱动螺纹丝杆转动。

本发明的优点是:

控制器向驱动装置发出信号,驱动装置开始工作,从而带动伸缩装置的运 动部运动,进而带动插头做直线运动,插头中的充电长触头、充电短触头、信 号触头跟随插头一起做直线运动,由于充电长触头的伸出长度大于充电短触头 的伸出长度,充电短触头的伸出长度大于信号触头的伸出长度,因此,接触到 插座中的电极的顺序是,先充电长触头然后是充电短触头,最后是信号触头, 当信号触头接触到插座上的电极时,插头才通电,实现了全自动充电,只有当 三个触头接触稳定后才会通电,因此,插头接通电后,触头和电极的接触稳定, 不存在间隙,能防止插头在插入插座过程中出现火花,使用更加安全,不会出 现插头、插座或负载设备被烧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起火花的充电装置中不包含插座时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防起火花的充电装置中不包含插座时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防起火花的充电装置中不包含插座时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防起火花的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防起火花的充电装置中插座的示意图。

100.插头,101.插头绝缘座,102.充电长触头,103.充电短触头,104.信 号触头,105.压缩弹簧,106.凸起,107.螺塞,108.通孔,118.通孔第一端, 128.通孔第二端,200.电机,201.第一齿轮,202.第二齿轮,302.螺纹丝杆, 303.丝杆托板,304.丝杆螺母,305.限位板,315.检测孔,306.磁钢,307.导 向轴,400.插座,401.插座绝缘座,402.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防起火花的充电装置,包括:

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包括固定部和运动部;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伸缩装置的运动部;

插头100,插头100包括插头绝缘座101、充电长触头102、充电短触头103、 信号触头104,插头绝缘座101与运动部连接,充电长触头102、充电短触头103、 信号触头104安装于插头绝缘座101内并从插头绝缘座101内伸出,充电短触 头103的伸出长度大于信号触头104的伸出长度,充电短触头103的伸出长度 小于充电长触头102的伸出长度;

检测器,用于检测插头100的行进位置;

控制器,用于接收检测器检测到的信息并控制驱动装置的运行状态。

控制器向驱动装置发出信号,驱动装置开始工作,从而带动伸缩装置的运 动部运动,进而带动插头100做直线运动,插头100中的充电长触头102、充电 短触头103、信号触头104跟随插头100一起做直线运动,由于充电长触头102 的伸出长度大于充电短触头103的伸出长度,充电短触头103的伸出长度大于 信号触头104的伸出长度,因此,接触到插座400中的电极402的顺序是,先 充电长触头102然后是充电短触头103,最后是信号触头104,当信号触头104 接触到插座400上的电极402时,插头100才通电,实现了全自动充电,只有 当三个触头接触稳定后才会通电,因此,插头100接通电后,触头和电极402 的接触稳定,不存在间隙,能防止插头100在插入插座400过程中出现火花, 使用更加安全,不会出现插头100、插座400或负载设备被烧毁的情况。

插头100还包括三个压缩弹簧105,所述插头绝缘座101上设有三个通孔 108,充电长触头102、充电短触头103、信号触头104分别置于各个通孔108 内,三个压缩弹簧105分别套设于充电长触头102、充电短触头103、信号触头 104位于插头绝缘座101内的一端,充电长触头102、充电短触头103、信号触 头104上均设有凸起106,压缩弹簧105两端风别抵触凸起106和插头绝缘座 101。压缩弹簧105能使充电长触头102、充电短触头103、信号触头104更加 稳固的贴附于电极402上,从而使用更加安全,压缩弹簧105一端抵触绝缘座 另一端抵触触头上的凸起106,从而给触头一个推力,使触头更好的与电极402 相接触,由于三个触头不是同时接触电极402的,当充电长触头102首先接触 电极402后,压缩弹簧105的存在便于充电长触头102有一定的压缩余量,直 到信号触头104接触电极402为止。

插头100还包括三个螺塞107,所述通孔108包括通孔第一端118和通孔第 二端128,所述通孔第一端118开有内螺纹,三个螺塞107分别套设于充电长触 头102、充电短触头103、信号触头104上并与通孔第一端118的内螺纹配合连 接,螺塞107抵触所述凸起106。通过螺塞107将触头固定,安装与拆卸均很方 便。

通孔第一端118的直径大于另通孔第二端128的直径,所述压缩弹簧105 置于通孔第一端118内并与通孔第一侧相适配,所述充电长触头102、充电短触 头103、信号触头104端部插入通孔第二端128并与通孔第二端128相适配。

固定部包括螺纹丝杆302和丝杆托板303,螺纹丝杆302可转动的连接于丝 杆托板303上,所述运动部包括丝杆螺母304,丝杆螺母304配合连接于螺纹丝 杆302上,插头绝缘座101与丝杆螺母304固定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螺纹丝杆 302转动,从而带动丝杆螺母304做直线运动,最终带动与丝杆螺母304固定连 接的插头100一起做直线运动,实现插头100自动插入到插座400中。

插头100还包括限位板305,限位板305连接于所述丝杆托板303一侧,限 位板305上开有检测孔315,所述检测器为磁钢306,所述磁钢306安装于所述 丝杆螺母304上,当丝杆螺母304运动到极限位置时,磁钢306与检测孔315 的位置相对应。当磁钢306运动到检测孔315对应的位置时,充电长触头102、 充电短触头103、信号触头104均已接触到插座400上对应的电极402,插头100 实现通电,此时,控制器向驱动装置发出停止工作信号,驱动装置停止工作, 触头运动到位。

控制器固定于限位板305上,所述限位板305上还设有电源,电源与控制 器电连接。

防起火花的充电装置还包括插座400,插座400包括插座绝缘座401、三个 电极402、弹性垫,所述插座绝缘座401上开有三个凹槽,三个电极402分别安 装于各个凹槽内,弹性垫设置于电极402和插座绝缘座401之间,当丝杆螺母 304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充电长触头102、充电短触头103、信号触头104分别 抵触相对应的电极402。插座400上的三个电极402分别与充电长触头102、充 电短触头103、信号触头104接触,弹性垫的设置保证了插头100接触到电极 402时有一定的弹性,有助于触头与电极402接触。

插头还包括导向轴307,导向轴307固定连接于丝杆托板303上,导向轴 307与螺纹丝杆302平行,所述丝杆螺母304上开有导向孔,丝杆螺母304套设 于导向轴307上,导向孔与导向轴307相配合。导向轴307起到导向的作用, 当螺纹丝杆302转动时,丝杆螺母304在导向轴307上直线运动。

驱动装置为电机200,电机200输出轴上连接第一齿轮201,螺纹丝杆302 一端连接第二齿轮202,第一齿轮201与第二齿轮202相啮合。通过第一齿轮 201与第二齿轮202的啮合,将电机200的转动力矩传输到螺纹丝杆302上,从 而驱动螺纹丝杆302转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 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 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