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有绕旋转轴线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承的操作杆的连接端子

带有绕旋转轴线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承的操作杆的连接端子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端子(1),带有:至少一个汇流条块(5);带有夹紧部分(6)的至少一个U形地弯曲的端子弹簧(4),该夹紧部分(6)朝汇流条块(5)的对应配设的汇流条块部分(5a)的方向倾斜地指向且形成了用于待连接的电导体的夹紧位置以用于形成带有自由夹端和汇流条块部分(5a)的弹簧力端子接头(3);绝缘壳体(2),该绝缘壳体(2)具有至少一个通向对应配设的弹簧力端子接头(3)的且在导体引入方向(L)上延伸的导体引入开口(7);和至少一个围绕旋转轴线(D)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承的操作杆(8),该操作杆(8)通过操作部分(9)与至少一个端子弹簧(4)共同作用地形成以便在操作杆(8)枢转时打开对应配设的弹簧力端子接头(3)的至少一个夹紧位置,且该操作杆(8)具有连接在操作部分(9)上的操作臂(10)。对于每个弹簧力端子接头(3),分别提供两个相互对置的操作部分(9),以至少部分地在对置的操作部分(9)之间的空间内容纳对应配设的弹簧力端子接头的端子弹簧(4)的对应配设的夹紧部分(6)。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992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62263.4

  • 发明设计人 H-J.科尔曼;M.迈耶;W.格伯丁;

    申请日2012-12-11

  • 分类号H01R4/4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任宇

  • 地址 德国明登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34: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02

    授权

    授权

  • 2014-09-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R4/48 申请日:20121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8-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端子,带有:

-至少一个汇流条块,和

-带有夹紧部分的至少一个U形地弯曲的端子弹簧,所述夹紧部分在汇 流条块的对应配设的汇流条块部分的方向上倾斜地指向且形成用于待连接 的电导体的夹紧位置,以用于形成带有自由夹端和汇流条块部分的弹簧力端 子接头,

-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具有至少一个通向对应配设的弹簧力端子接 头的且在导体引入方向上延伸的导体引入开口,和

-至少一个围绕旋转轴线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承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通 过操作部分与至少一个端子弹簧共同作用地形成以在操作杆枢转时打开对 应配设的弹簧力端子接头的至少一个夹紧位置,且所述操作杆具有连接在操 作部分上的操作臂。

背景技术

DE299 15 515U1公开一种用于将电导体与绝缘壳体连接的弹簧夹,所 述弹簧夹具有带有与汇流条块共同作用的端子弹簧的连接端子。在绝缘壳体 内整合了偏心杆形式的操作元件,所述偏心杆可旋转地支承在绝缘壳体内。 偏心杆的旋转轴线基本上垂直地处于夹紧位置上方。

从DE87 04 494U1中已知一种带有弹簧力端子接头和操作杆的连接端 子。操作杆以其旋转轴线在导体插入方向上观察时在夹紧位置后方以可枢转 的方式支承在端子弹簧下方。在自由夹臂端上将操作片折弯,所述操作片与 操作杆的操作指共同作用以便打开弹簧力端子接头。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创造一种改进的、结构尽可能小的 带有弹簧力端子接头和操作杆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也改善了操作杆作 用在连接端子上的力。

此技术问题通过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连接端子解决。

在此前述类型的连接端子中,对于每个弹簧力端子接头分别提供两个相 互对置的操作部分,以便至少部分地在对置的操作部分之间的空间内容纳对 应配设的弹簧力端子接头的端子弹簧的对应配设的夹紧部分。在用于弹簧力 端子接头的一对相互对置的操作部分的至少一个操作部分上存在用于加载 对应配设的端子弹簧的轮廓。操作杆的旋转轴线横向于通过导体引入开口限 定的导体引入方向延伸,且所述旋转轴线处在由形成夹紧位置的汇流条块部 分所界定的平面和与之平行的、在当通过操作杆的枢转而使端子弹簧完全打 开的情况下端子弹簧的夹边缘处于其内的平面之间的空间内。

通过将操作杆以其旋转轴线布置在导体引入开口内或布置在导体引入 开口与夹紧位置的对齐线内,操作杆在夹紧位置的区域内或在处在其前方的 空间内旋转。这具有如下优点,操作杆可非常节约空间地容纳在绝缘壳体内, 且在此同时用作用于导引电导体的导体引入通道的壁。因此,操作杆替代了 导体引入开口的用于电导体的导引壁的部分。

此外,将旋转轴线设置在夹紧位置的区域内或位于其前方的导体引入开 口的对齐线内具有如下运动学方面的优点,即端子弹簧的操作相对靠近旋转 轴线进行,这降低了绝缘壳体上的杆力。

有利地,操作杆在两侧提供了侧边界壁,以将在导体引入方向上引入导 体引入开口内的电导体导引到对应配设的夹紧位置。通过各弹簧力端子接头 的双侧布置的操作部分获得U形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通过旋转固定实现 了在绝缘壳体内的良好的旋转支承。至少一个弹簧夹构造为U形地弯曲的 端子弹簧,所述端子弹簧的自由的夹紧部分在对应配设的汇流条块的方向上 倾斜地指向。借助于此U形地弯曲的端子弹簧实现了电导体的直接夹紧而 无需以对应配设的操作杆事先打开端子弹簧。这也已知为直接技术。

汇流条在形成夹紧位置的部分内限定了用于第一平面的接触边缘的不 明显的可能的隆起,与此接触边缘界定了假想的第二平面。此第二平面与汇 流条块的第一平面间隔开,使得打开的端子弹簧的夹边缘接触此平面。所述 平面之间的中间空间形成了操作杆的旋转轴线应处于其内的优选的空间,以 提供特别结构紧凑的、机械稳定的连接端子。

特别有利的是操作杆沉入在邻接对应配设的汇流条块的夹紧部分而引 入的汇流条块的凹口内。操作杆则以操作部分加载在对应配设的端子弹簧的 宽度上观察时布置在端子弹簧的夹紧部分旁的操作片,以打开端子弹簧。借 助于汇流条块的侧边缘上的凹口,实现了操作杆的节约空间的容纳。在汇流 条块的宽度上和对应配设的端子弹簧的宽度上观察时,在端子弹簧的夹紧部 分上在此凹口的下方突伸出有操作片,所述操作片在操作杆枢转时被操作杆 的操作部分加载,以打开端子弹簧。电导体的电接触则邻接在汇流条块的此 凹口上或在宽度上观察时邻接在操作片上通过端子弹簧的夹紧部分和优选 地介绍的汇流条块的接触边缘来进行。

操作片优选从端子弹簧释放,例如通过冲压落料或冲压切割制成,且倾 斜地突伸出端子弹簧的夹紧部分。

至少一个操作杆优选地具有操作臂,所述操作臂在对应配设的弹簧力端 子接头的关闭状态中在导体插入方向上延伸。因此,操作臂的自由端与连接 端子的背侧的区域内的导体插入开口对置地终止。因此,实现了连接端子的 很紧凑的构造。

也可构思,至少一个操作杆具有操作臂,所述操作臂在连接端子的下侧 或上侧上在导体插入方向上延伸或逆着所述导体插入方向延伸。对于连接端 子的尽可能结构紧凑的变体,尤其可构思如下组合,其中操作杆的操作臂交 替地在导体插入方向上延伸和逆着所述导体插入方向延伸,或交替地在下侧 和上侧上在相同的方向上或交替地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

此实施形式尤其取决于弹簧力端子接头及其相互空间位置的具体组合。

在对此而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连接端子具有至少一对相互对置的弹簧 力连接端子,所述弹簧力连接端子在连接端子的相互对置的前侧和背侧上带 有相互通向的导体引入开口。因此在此实施形式中,电导体可从连接端子的 前侧以及背侧在相反的导体引入方向上插入,且与对应配设的弹簧力连接端 子接触。带有相互对置的如需要偏置的导体引入开口的此对的每个弹簧力连 接端子分别具有一个带有操作臂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操作臂在相反的方 向上相互指向。

操作臂在此优选地在两个导体引入开口之间的空间内在导体引入开口 的上方或下方在连接端子的上侧上或下侧上容纳在绝缘壳体的对应配设的 凹陷内。

在此实施形式中,特别有利的是操作杆对的操作臂布置在连接端子的相 同的侧上或交替地布置在连接端子的对置的侧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在下文中根据实施例以附图详细解释。各图为:

图1是作为筒夹的多排连接端子的部分立体图;

图2是用于图1的连接端子的操作杆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操作杆的背侧立体图;

图4是图2和图3的操作杆的仰视立体图;

图5是插座端子形式的多排连接端子的另外的实施形式的截面侧视图, 所述连接端子带有处于关闭位置的向后定向的操作杆;

图6是图5的连接端子的截面侧视图,所述连接端子带有处于打开位置 的操作杆;

图7是图5和图6的连接端子的操作杆的侧视图;

图8是图7的操作杆的下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因此,图1示出了具有插座端子形式的多排连接端子1的实施形式。此 连接端子1具有多个并列的且导电地相互连接的弹簧力连接端子3,其中可 见左侧的弹簧力连接端子。图中可见,端子弹簧4悬挂在汇流条块5内。端 子弹簧4U形地弯曲成,使得夹紧部分6以自由端上的夹边缘突伸出以便形 成贴靠汇流条部分5a的夹紧位置。在无被夹紧的电导体的不加载的状态中, 夹边缘处在汇流条部分5a上。

每个弹簧力端子接头3通过形成在端子弹簧的自由的可运动的端部上 的夹紧部分6且尤其通过在端子弹簧4的自由端上以及在与夹紧部分6对置 的汇流条块部分5a上的夹边缘提供了夹紧位置。为将电导体引入到夹紧位 置,对于每个弹簧力端子接头3在绝缘壳体内引入对应配设的导体引入开口 7。导体引入开口7的直径与电导体的最大可能横截面以及电导体的绝缘外 套匹配。

为打开端子弹簧4,每个弹簧力端子接头3a、3b具有带有操作部分9 以及邻接操作部分9的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操作臂10的操作杆8。

操作杆8示出为处于夹紧位置关闭的情况。操作杆8可例如从关闭位置 到打开位置枢转例如90°。为此,操作杆8以其操作部分9且尤其是以各 操作杆8围绕其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承在连接端子的绝缘壳体2内的旋转轴线 D布置在对应配设的导体引入开口7的空间内,或在通向夹紧位置的导体引 入方向L上布置在导体引入开口7的进一步的延长部内。

此外,可构思在端子弹簧4的宽度方向上观察时在夹紧部分6旁,操作 片11分别释放,且所述操作片11倾斜地突伸出夹紧部分6。对应配设的操 作杆8的操作部分9的匹配的轮廓在操作杆8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枢转时 在运动期间至少部分地加载此操作片11。以此方式,端子弹簧4的夹紧部分 6运动离开形成夹紧位置的邻接的汇流条块部分5a,以打开端子弹簧4。

端子弹簧4可在此实施形式中在夹紧部分6的双侧具有操作片11。

显见,形成夹紧位置的汇流条块部分5a在其自由端上具有夹凸出18, 通过所述夹凸出18明显获得其面积明显减小的、限定的用于电导体的止档 面。端子弹簧4在电导体上的夹紧力则集中在这个通过夹凸出18限定的夹 紧面上,使得与平坦的支承面相比提高了面压力。此外显见,形成夹紧位置 的汇流条块部分5a的自由端斜向上折弯,以提供电导体向夹边缘18的导引。

形成夹紧位置的汇流条块部分5a可选择地(未图示)与夹边缘18侧向相 邻地具有凹入形式的凹口,操作杆8的操作部分9沉入到此凹口内。然后, 在端子弹簧4的宽度上,操作片11在此凹口19下方从端子弹簧4的夹紧部 分6释放,且在导体引入方向L上延伸。

显见,操作杆8的操作部分9的侧壁形成了用于被引入到夹紧位置的电 导体的侧向边界壁,所述边界壁用于将电导体导引到夹紧位置。

在观察方向上向右后方倾斜地并排布置的弹簧力端子接头3的汇流条 块5可相互导电地连接。但也可构思连接端子1的如下实施形式,即其中各 两个并列的弹簧力端子接头3相互导电地连接,且提供两对或三对此相互导 电地连接的弹簧力端子接头3。以此,用于单相供电连接的各两个导体可与 接头L(相线)、N(中性导体)和PE(地)分别相互连接,使得形成了网络连接端 子。

显见,操作杆8分别在夹紧位置旁,即在汇流条块部分5a和夹紧位置 6旁直接布置在形成在绝缘壳体2内的导体引入开口7的端部后方。操作杆 8的操作部分9形成了各导体引入开口7的壁的延续,以将电导体导引到夹 紧位置。每个操作部分9与端子弹簧4的对应配设的操作片11共同作用。 操作杆8的旋转轴线在汇流条块部分5a的下方位于夹紧位置的区域内。旋 转轴线横向于通过导体引入开口7的延伸方向预先给定的导体延伸方向延 伸。

还显见,操作臂10与导体延伸方向L相反地延伸且布置在绝缘壳体2 的上侧上。操作臂10的自由端处在前侧的区域内。操作臂10的自由端与导 体引入开口7的边界壁或与绝缘壳体2间隔成,使得操作臂10可由手抓握 和枢转。

此外可见,操作杆8容纳在绝缘壳体2的用于容纳操作臂10的部分的 凹陷内。在此,操作臂10在关闭位置中与导体引入方向L相反地延伸到绝 缘壳体2的对应导体引入开口7的各前侧。

选择地还可构思如下实施形式,其中操作臂10旋转180°且在关闭位 置中指向导体引入方向L。

从图1中尤其根据中间图示的导体引入开口7以及与之连接的操作杆8 显见,操作杆8在实施例中提供为分别用于打开两个并列的弹簧力端子接头 3。替代地,也可为每个夹紧位置分别提供一个操作杆8。

从图2中可见此操作杆8从前侧的立体图。在此,图中显见在中间的中 心区域内存在开口24,绝缘壳体的导引壁沉入在所述开口24内以防翻倾地 将操作杆8导引到绝缘壳体2内。开口24在上方区域内被环绕的卷边25包 围。所述卷边25用于强化和加固操作杆8。

此外显见,操作杆8在其两个侧面外端上具有用作轴承的旋转端头22。 所述旋转端头22容纳在绝缘壳体2内的相应的开口内。

此外可见,对于每个弹簧力端子接头3分别提供了两个相互对置的操作 部分9,使得在电导体从侧面包围地界定的导体引入开口7中朝向夹紧位置 离开之后,所述电导体在两侧上在该操作部分9上导引至夹紧位置。

因此,相互对置的操作部分9用作导体引入开口7的延续部。

在操作臂10的相互对置的侧边缘上,操作杆8可具有卡榫槽26或凸出 的卡榫头,以将操作杆在关闭状态下与绝缘壳体2扣合,且以降低的力防止 操作杆8的意外打开。

从图3中在背侧视图中可见图2中的操作杆。图中显见处于操作杆8 的中心内的构造为缝隙的开口24。

也可见,在操作臂10的上侧上的环绕的卷边25,所述卷边25过渡到 壁内,所述壁形成了操作部分9并且在其间具有开口24(缝隙)。

从图4中可见图2和图3的操作杆的从下侧的立体图。在此显见,开口 24在下方区域内又关闭。也可见,形成操作部分9的壁通过操作臂10的下 侧上的肋片27过渡到所述操作臂10内,以因此加固操作臂10且防止相对 于操作部分9的弹开。操作部分9具有与旋转轴线D匹配的轮廓,使得打开 的操作杆8自锁式地停留在上止点位置中。

此外可见,除端头22之外在中间区域内存在用于支承的导引面22a。

从图5中可见连接端子1的另外的实施形式,所述实施形式带有多个在 观察方向上相继地布置的弹簧力端子接头3和对应配设的操作杆8。在图示 中,操作杆8示出为处于关闭位置,其中弹簧力端子接头3的端子弹簧4关 闭。

图6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相同的操作杆8,其中弹簧力端子接头3打 开。

显见,操作杆8以其操作部分9直接在导体引入开口7后方又双侧侧向 布置在汇流条块5旁以及形成夹紧位置的汇流条块部分5a旁。旋转轴线D 又处在导体引入开口7内或直接处在其后方且在导体延伸方向L上观察时处 在夹紧位置前方不远处以及在形成夹紧位置的汇流条块部分5a下方。操作 杆8的操作臂10在导体延伸方向L上在连接端子1的背侧的方向上远离导 体引入开口7指向。因此,在弹簧力端子接头3的简单且可靠的操作的同时 实现了连接端子1的很紧凑的结构。

此外可见,在绝缘壳体2的前侧上在下方区域内提供了向端子弹簧4 打开的检测开口28。以此方式,可借助于引入到检测开口28内的检测头测 量弹簧力端子接头上的电势。

从图7中可见图5和图6的连接端子1的操作杆8的侧视图。图中显见, 操作臂10从操作部分9首先倾斜向左且然后在导体延伸方向L上突伸出。 也可见操作臂10的下自由端上的横块10c。

通过与旋转轴线D的位置匹配的合适的操作部分的轮廓,可实现打开 的操作杆8在上止点位置内的自锁。

操作部分9在此具有例如鼻部30,所述鼻部30与旋转轴线的位置匹配 为,使得打开的操作杆8自锁式地保持在上止点位置中。

从图8中可见图11的操作臂的从下方的俯视图。在此显见操作臂10 的结构,所述操作臂10带有两个臂部分10a、10b和将臂部分10a、10b连 接在自由端上的横块10c。

也可见,在操作部分9的外侧上侧向突伸出了旋转端头22,所述旋转 端头22支承在连接件1的绝缘壳体2的相应的凹陷内。

此外可见,操作部分9的相互对置的内侧向自由端倾斜地放置,且具有 用于无干扰边缘地导引电导体的导引斜面29。

作为图示的筒夹的替代,可构思另外的变体。这特别地适用于其中在连 接端子的长度上观察时提供了两个相继地放置的弹簧力端子接头3的连接 端子的变体。为节约结构空间,可有利的是使操作杆8在宽度方向上观察时 交替地在上侧和下侧上突伸出。

在此也可构思如下变体,其中操作臂10交替地在一侧上在导体引入方 向上且在处在其旁的弹簧力端子接头3中与导体引入方向L相反地从背侧或 前侧突伸出。

在此也可构思如下变体,不仅操作臂10的方向交替地改变,而且操作 杆的定向也交替,使得所述操作杆从绝缘壳体2的上侧且相邻地从绝缘壳体 2的下侧突伸出或交替地容纳在上侧上的凹陷和下侧上的凹陷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