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平台及其智能升降方法

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平台及其智能升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平台及其智能升降方法:该平台包括:台面、电机控制驱动电路、电动推杆、影像采集单元以及运行有人脸识别影像分析系统,且预存有人脸高度数据及与之对应的台面高度数据的计算机。该方法中,计算机通过影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影像并识别出人脸,再计算出人脸高度数据与系统内预存的台面高度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校正数据;计算机根据校正数据,通过电机控制驱动电路控制电动推杆工作,驱动台面智能升降。采用了本发明技术方案智能升降方法的工作平台,不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而且关键是可以将台面智能升降到科学合理的高度,从而有益与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206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米乔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259444.7

  • 发明设计人 朱文彬;

    申请日2014-06-11

  • 分类号G05B19/04(20060101);G06K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310 广东赋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龚安义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甲岸路31号华丰新安青年创业孵化基地8楼812A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29: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2-1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5B19/04 专利号:ZL2014102594447 登记生效日:20220129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深圳米乔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深圳米乔人因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甲岸路31号华丰新安青年创业孵化基地8楼812A 变更后权利人: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入驻深圳市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7-14

    授权

    授权

  • 2014-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5B19/04 申请日:2014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9-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办公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平台,尤其 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平台,以及其实现智能升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工作平台是一种重要的办公设备,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 及,很多人的工作都是在工作平台上操作计算机来完成的,因而工作平台对 人们的工作和健康至关重要。

传统的工作平台实际上就是一种办公桌,此种办公桌的高度一般是不可 以调节的,而且很多办公桌都是采购的标准办公桌由于高度统一,因而通用 性较差,无法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具体需求。如果办工桌的高度太高或 者太低,使用者总会或多或少的觉得不舒服,比如腰酸背痛或者手臂酸痛等 等,长期使用会对使用者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者 不得不长期忍受与自己身高不匹配的办工桌,所能做的最多也就是调节一下 椅子的高度;如果连椅子的高度也不可以调节,那就只能在椅子上增加一个 垫子。此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是改善有限。

近些年来,源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办公桌 由固定式发展出了可手控升降的办公桌。目前的手动控制升降的办公桌一般 配备有一个控制板,控制板上设有上/下按键。只要按动上/下按键,电动推 杆就会驱动桌面在一定范围内上升或者下降,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这 种办公桌虽然原理较简单,适用性也比较强,可以适合不同人群对办公桌使 用高度的需求,好像因为可以升降,使一切都变得简单了。但是此类手动控 制升降的办公桌,对于一般人的使用习惯只能控制到一个自已觉合适的高度, 而且使用中发现即使是同一个人,每次控制升降的高度都会不同,无法控制 到一个对自己健康有利的科学合理的高度,因而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可以智能升降的工作平台, 解决目前可升降办公桌很难升降到科学合理高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平台,包括台面、电机控制驱动电路、电 动推杆、计算机以及与所述计算机连接的影像采集单元;所述计算机上运行 有人脸识别影像分析系统,且计算机内预存有人脸高度数据及与之对应的台 面高度数据;所述影像采集单元设置在适宜采集使用者脸部正面图像的位置 处;所述计算机通过电机控制驱动电路与电动推杆连接;所述台面与电动推 杆连接,可被电动推杆驱动而实现升降;计算机通过影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影 像,经人脸识别影像分析系统识别出人脸,并计算出所识别出的人脸高度数 据,将该人脸高度数据与系统内预存的台面高度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校正数 据;计算机根据所述校正数据,通过电机控制驱动电路控制电动推杆工作, 驱动台面智能升降。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升降工作平台还包括感应座椅;所述感应 座椅包括压力传感器和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所述计算机 还相应连接有无线接收模块。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升降工作平台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 单元与计算机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台面高度数据包括坐姿高度数据和站姿 高度数据;所述控制单元上设有坐姿/站姿选择按键,使用者可以通过坐姿/ 站姿选择按键,选择站姿办公还是坐姿办公,智能升降工作平台会根据使用 者的选择,驱动台面智能升降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上设有升/降按键,使用者可通 过升/降按键手动控制台面升降。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相应提供一种工作平台实现智能升降 的方法,解决目前可升降办公桌很难升降到科学合理高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平台实现智能升降的方法,其基于前述的 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平台实现智能升降,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开机自检:智能升降工作平台上电运行后首先自检,做好图像捕获 的准备;

S2)、图像捕获:计算机通过影像采集单元采集影像;

S3)、分析计算:计算机上的人脸识别影像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影像进行 分析,识别出人脸,并计算出人脸高度数据,将该人脸高度数据与系统内预 存的台面高度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校正数据;

S4)、升降校正:计算机根据校正数据,通过电机控制驱动电路控制电动 推杆工作,使台面升高或者降低至合理的高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升降工作平台还包括感应座椅;所述感应 座椅包括压力传感器和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所述计算机 还相应连接有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S12)、扫描:计算机循环扫描无线接收模块,看是否有无线接收模块接 收到的操作指令;如果没有,继续循环扫描无线接收模块;如果有,则往下 执行步骤S2。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升降工作平台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 单元与计算机连接;步骤S1)和不住S2)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S13)、扫描:计算机循环扫描控制单元,看是否有控制单元接收到的操 作指令;如果没有,则继续循环扫描控制单元,如果有,则执行该操作指令。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台面的高度数据包括坐姿高度数据和站 姿高度数据;所述控制单元上设有坐姿/站姿选择按键,使用者可以通过坐姿 /站姿选择按键,选择站姿办公还是坐姿办公;然后往下执行步骤S2),且步 骤S3)分析计算时,计算机会计算出站姿或坐姿对应的校正数据。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上设有升/降按键,使用者可通 过升/降按键手动控制台面升高或者下降;所述步骤S12)扫描控制单元时,计 算机会检测到控制单元接收到的上升或者下降的操作指令而转入手动升降模 式,直接通过电机控制驱动电路控制电动推杆工作,驱动台面升高或者降低 至未收到上升或者下降的操作指令为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智能升降方法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 平台,其可以识别出使用者的脸部图像,并得出脸部图像的高度数据,从而 能够结合人体工程学计算出科学合理的台面高度数据,并将该高度数据与当 前实际高度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校正数据,最终根据该校正数据驱动台面智 能升降,因而不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而且关键是可以将台面智能升降到 科学合理的高度,从而有益与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平台的电路原 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平台的智能升 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平台,如图1 所示,包括:台面、电机控制驱动电路、电动推杆、计算机以及与所述计算 机连接的影像采集单元;所述计算机上运行有人脸识别影像分析系统,且计 算机内预存有人脸高度数据及与之对应的台面高度数据;所述影像采集单元 设置在适宜采集使用者脸部正面图像的位置处;所述计算机通过电机控制驱 动电路与电动推杆连接;所述台面与电动推杆连接,可被电动推杆驱动而实 现升降;计算机通过影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影像,经人脸识别影像分析系统识 别出人脸,并计算出所识别出的人脸高度数据,将该人脸高度数据与系统内 预存的台面高度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校正数据;计算机根据所述校正数据, 通过电机控制驱动电路控制电动推杆工作,驱动台面智能升降。影像采集单 元可以是高清的CCD摄像头。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平台实现智能 升降的方法,其基于前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平台实现智能升降, 该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开机自检:智能升降工作平台上电运行后首先自检,做好图像捕获 的准备;

S2)、图像捕获:计算机通过影像采集单元采集影像;

S3)、分析计算:计算机上的人脸识别影像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影像进行 分析,识别出人脸,并计算出人脸高度数据,将该人脸高度数据与系统内预 存的台面高度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校正数据;

S4)、升降校正:计算机根据校正数据,通过电机控制驱动电路控制电动 推杆工作,使台面升高或者降低至合理的高度。

实际使用中,计算机会提醒使用者坐直,正对摄像头,保持头部在几秒 钟内尽量不要晃动,以便捕获到合适的图像;当然,也可以捕获多张图像, 计算机对多张图像进行判断,选取合适的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计算。

消费者采购本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平台时,米乔(minicute) 公司将会采集用户的脸部图像数据及对应的身体数据,并根据人体工学量身 设置好对应的台面高度,并存入计算机的数据存储器中,可同时存储多组数 据,满足多人的使用需求。并且在售后提供数据更新等定制化服务,充分满 足用户对健康办公和健康学习的需求。

采用了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智能升降方法的基于人脸识别的 智能升降工作平台,其可以识别出使用者的脸部图像,并得出脸部图像的高 度数据,从而能够结合人体工程学计算出科学合理的台面高度数据,并将该 高度数据与当前实际高度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校正数据,最终根据该校正数 据驱动台面智能升降,因而不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而且关键是可以将台 面智能升降到科学合理的高度,从而有益与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升降工作平台还包括感应座椅;所述感应 座椅包括压力传感器和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所述计算机 还相应连接有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S12)、扫描:计算机循环扫描无线接收模块,看是否有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到 的操作指令;如果没有,继续循环扫描无线接收模块;如果有,则往下执行 步骤S2。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技术方案中,智能升降工作平台默认使用者是 坐姿。实际的产品中,为确保信息接收与发射无误,无线接收模块和无线发 射模块可通过握手与回答信号来确认信息是否正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升降工作平台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 单元与计算机连接;步骤S1)和不住S2)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S13)、扫描: 计算机循环扫描控制单元,看是否有控制单元接收到的操作指令;如果没有, 则继续循环扫描控制单元,如果有,则执行该操作指令。由于设置了控制单 元,为一些功能扩展提供了基础。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台面的高度数据包括坐姿高度数据和站 姿高度数据;所述控制单元上设有坐姿/站姿选择按键,使用者可以通过坐姿 /站姿选择按键,选择站姿办公还是坐姿办公;然后往下执行步骤S2),且步 骤S3)分析计算时,计算机会计算出站姿或坐姿对应的校正数据。比如,默认 的模式是坐姿,少数情况下使用者可能需要站姿办公,此时可以通过控制单 元将台面升高到适合站姿办公的高度。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上设有升/降按键,使用者可通 过升/降按键手动控制台面升高或者下降;所述步骤S12)扫描控制单元时,计 算机会检测到控制单元接收到的上升或者下降的操作指令而转入手动升降模 式,直接通过电机控制驱动电路控制电动推杆工作,驱动台面升高或者降低 至未收到上升或者下降的操作指令为止。一般情况下用户是坐姿办公,少数 情况下用户需要站姿办公,但是还有一些特别情况,用户需要一个自己认为 合适的高度,通过升/降按键可以自行控制高度,此时智能升降工作平台工作 于手动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升降工作平台可以基于识别 出的人脸,结合人体工程学的技术来智能升降台面高度,可以保证台面高度 较为科学合理;但是由于台面的高度不但与人脸有关,还与人体的其它身体 数据有关,特别是对于一些身材不甚标准的使用者来说,最好还是由米乔公 司为使用者量身定制精准的台面高度,并存入计算机的数据存储器中,能达 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 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 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