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机动车伺服驱动装置用的驱动单元的制造方法和驱动单元

机动车伺服驱动装置用的驱动单元的制造方法和驱动单元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中的伺服驱动装置用的驱动单元的方法,所述驱动单元具有第一壳体部件,其与第二壳体部件在联接区域中连接,其中,为了将壳体部件相互对中,第一壳体部件具有至少两个对中销,它们与构造在第二壳体部件上的对中开口配合作用,在一个对中销和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开口之间构造第一间隙配合。在为了确定对中开口和对中销相互的间距的尺寸公差设定时,选择与一个对中销和一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开口相关的参考点,所述尺寸公差设定从参考点出发,使得在对中销和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开口之间构造一制造技术上最小可能的第二间隙配合或一过渡配合,并且第一间隙配合构造在至少一个其它的对中销和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开口之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521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86936.0

  • 发明设计人 T.胡克;H.凯勒;F.塔施;

    申请日2014-03-11

  • 分类号H02K7/10;H02K5/00;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梁冰

  • 地址 德国斯图加特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29: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27

    授权

    授权

  • 2016-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K7/10 申请日:201403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9-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制造机动车中的伺服驱动装置用的驱动单元的方法。此外,本发明包括一种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制造的驱动单元。

背景技术

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制造驱动单元的方法从申请人的DE 102 60 104 A1中已经公开。该方法在组装一传动器壳体与一构造成极锅(Poltopf)的马达壳体时使用,它们都是驱动单元、例如车窗升降驱动器或类似装置的组成部分。在此重要的是,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一支承在多个支承装置中的电枢轴,其中,所述支承装置中的一个布置在马达壳体中,并且另一个支承装置布置在传动器壳体中。为了避免在所述支承装置之间的会导致升高的摩擦且因此导致驱动单元的效率损失的对齐误差,重要的是,其中分别高度准确地容纳所述支承装置的那两个壳体部件尽可能准确地相互对中。为此,在已知的方法中规定,在构造成传动器壳体的第一壳体部件上设置对中销,其与构造在第二壳体部件上的对中开口配合作用。该公开文献规定,在所述对中销和所述对中开口之间分别构造一间隙配合。在此的问题是,根据在各配合作用的对中销和对中开口之间的配合参量以及根据所述对中销和对中开口的尺寸测定(Vermasung),也就是说,根据在两个壳体部件上在单个的对中销或对中开口之间的公差,所述对中开口中的一个以及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销对于两个壳体部件的对中而言占主导地位或者说是决定性的。在此,事先无法给定,所述对中开口中的哪一个以及所述对中销中的哪一个负责所述壳体部件的对中。最后,通常四个对中开口和四个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销是一超定(überbestimmtes)系统,因此会出现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从所述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改进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制造机动车中的伺服驱动装置用的驱动单元的方法,以便能够实现在两个壳体部件之间的明确的定位或者说对中。该任务根据本发明在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方法的情况下通过如下方式解决,即在为了确定各对中开口和对中销相互之间的间距的尺寸公差设定(Ma?tolerierung)时,选择与一个对中销和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开口相关的参考点,所述尺寸公差设定从该参考点出发,使得在所述对中销和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开口之间构造一最小可能的第二间隙配合或一过渡配合,并且在至少一个其它的对中销和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开口之间构造一间隙配合。因此,本发明基于如下思想,即在对所述对中销相互的间距以及所述对中开口相互的间距进行尺寸测定时,从配合作用的一个对中销和一个对中开口出发。因此,由所述对中销和所述对中开口构造的接合对分别形成各参考点,其它的对中销和对中开口的公差规定或尺寸测定从所述参考点出发。这具有如下优点,即两个壳体部件相互的对中始终遵循所述一个对中销和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开口的尺寸测定或准确性。此外建议,在所述对中销和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开口之间构造一最小可能的间隙配合或一过渡配合。这意味着,在考虑关于所述对中销的外径或所述对中开口的内径方面的制造公差的情况下,在上述元件之间构造一尽可能狭窄的公差规定,从而将两个壳体部件通过上述元件高度准确地相互定位。此外,由此在至少一个其它的对中销和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开口之间构造一间隙配合,尽管在首先所述的对中销和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开口之间的狭窄的对,也可以进行两个壳体部分在另一个对中销以及另一个对中开口的区域中的毫无问题的安装,因为由于所述间隙配合实现了关于第一对中开口和第一对中销方面的公差补偿。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以及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构造的驱动单元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各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在所述方法的优选的构造方案中建议,在所述对中开口上的第一间隙配合包括一长孔,并且该长孔在其宽度上具有一最小的间隙配合。由此可以相互实现两个壳体部分的再次准确的对中。

在按照到此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出的根据本发明的驱动单元中规定,第一壳体部件是一传动器壳体部件,并且第二壳体部件是一马达壳体。

在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种具体的使用情况下规定,所述传动器壳体由塑料制成并且构造成喷射成型件,并且所述马达壳体是一由板材制成的极锅并且构造成深拉件。由此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和方法通过一用于制造所述传动器壳体的相应构造的喷射成型工具来构造所述对中销,而所述对中开口可以通过一钻孔过程或冲孔过程来简单地并且相对准确地制成。

尤其是当仅设置两个对中销和对中开口时,在它们的区域中也发生所述两个壳体部件之间的连接,优选规定,所述第一间隙配合布置在壳体法兰的如下区域上,在该区域上所述第二间隙配合或所述过渡配合呈对角地对置。除了在两个壳体部件之间通过施加一在所述法兰区域的周边上相对均匀的密封力的密封紧固方面的紧固优化之外,由此也使得两个壳体部件的相互对中最优化。

在另一种优化设计的构造方案中,为了实现一种特别密封的连接的或者说为了实现所述构件的相对密封的连接的相对较小的机械载荷,建议设置总共四个对中销和对中开口,尤其是设置在壳体法兰的角落区域处,并且在第三、第四对中销和与其配合作用的第三和第四对中开口之间构造一间隙配合。这种构造方式尤其具有如下优点,即所述第三和第四对中销以及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开口并不有助于两个壳体部件的对中,而是仅用作两个壳体部件的(尽可能密封的或牢固的)连接。

为了两个壳体部件的简单的以及可再次松开的连接,建议所述对中销具有用于容纳紧固螺栓的开口。由此优化了在壳体法兰的区域中的空间需求,因为针对所述紧固螺栓至少近似不需要额外的结构空间,而是构造或利用所述紧固销的区域中的结构空间。

此外,为了实现在两个壳体部件之间的尽可能密封的连接,优选规定,所述壳体法兰的壁厚大于所述对中销的高度。由此实现了所述壳体法兰在所述驱动器壳体的相对置的壁面上的密封的支承。

此外,当在所述对中开口和/或所述对中销上构造倒棱时,两个壳体部件的相互接合变得容易。

此外,优选一种驱动单元,其中,在所述壳体部件中布置一横穿所述壳体部件的、具有至少两个支承装置的电枢轴,并且一个支承装置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中并且另一个支承装置布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从下面的、优选的实施例的描述中以及借助附图来阐释。

其中:

图1 示出了用于机动车的伺服驱动装置的部分剖开地示出的驱动单元的俯视图,

图2 示出了根据图1的驱动单元的立体的部分视图,

图3 示出了一构造成极锅的马达壳体的俯视图,如在根据图1和2的驱动装置中所使用的马达壳体,以及

图4 示出了在一极锅和一传动器壳体之间的连接区域中的部分剖开的示图。

相同的元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在附图中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所示的驱动单元10设置成机动车中的伺服驱动装置,尤其是用于调节未示出的元件,如窗玻璃、座椅、天窗等等。为此,构造成传动器驱动单元10的驱动单元10包括一优选由塑料制成的、构造成喷射成型件的第一壳体部件11,其以一传动器壳体12的形式构造。该传动器壳体12与一第二壳体部件13连接,该第二壳体部件用作马达壳体并且以一所谓的极锅14的形式构造。所述第二壳体部件13由板材制成并且构造成深拉件。所述两个壳体部件11、13之间的紧固在所述传动器壳体12的端面上的一联接区域15中经由一构造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件13上的、环围的壳体法兰16进行。为了在所述两个壳体部件11、13之间的可再次松开的连接,设置总共四个、布置在所述壳体法兰16的各个角落区域处的紧固螺栓18。

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件13内布置一具有一电枢轴22的电枢20,该电枢与布置在所述极锅14中的磁铁元件23配合作用。所述电枢轴22一直伸入到所述传动器壳体12中,并且在与所述电枢20对置的一侧具有一蜗杆24,该蜗杆与一正齿轮25的齿部啮合。该正齿轮25是容纳在所述传动器壳体12内的一单级或多级的传动器的组成部分并且用于至少间接地调节窗玻璃、天窗或类似装置。

所述电枢轴22支承在至少两个支承装置26、27中,其中,一个支承装置26在背离所述传动器壳体12的一侧布置在所述极锅14中,而另一个支承装置27轴向地在所述蜗杆24前一点点容纳在所述传动器壳体12内。

所述极锅14是以扁平结构方式构造的驱动马达30的组成部分,因此所述连接法兰15,如特别是参照图2和3可见,具有一基本上矩形的形状。如尤其是参照图4可见,所述传动器壳体12或者说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1在所述紧固螺栓18的区域中分别具有一以对中销32为形式的环形的凸起,其一件式地在所述传动器壳体12上通过所述喷射成型工具的相应的构造来成形。在所述对中销32内构造一用于所述紧固螺栓18的开口33,该紧固螺栓尤其是可构造成自攻的紧固螺栓18,以便能够舍弃在所述开口33的区域中用于所述紧固螺栓18的螺纹的构造。此外,在所述壳体法兰16的角落区域中分别构造与所述对中销32配合作用的对中开口34。

对于本发明重要的是,所述对中销32和所述对中开口34的位置的尺寸公差设定以及所述对中销32和所述对中开口34的尺寸设计,为此下面参照图3。从图3中可见,在所述壳体法兰16上构造一构造成长孔35的第一对中开口34a,其在两个侧壁36、37之间形成的间距a或宽度以如下方式与所述(圆状的)对中销32a的外径协调一致,使得在所述侧壁36、37和所述对中销32a的圆周或者说外径之间构造一尽可能小的间隙配合。与此相对地,在所述长孔35的纵轴线中,在所述对中销32a的外径和在该实施例中倒圆地构造的侧壁38、39之间构造一分别增大的间隙40、41。所述长孔35的中轴线42与所述极锅14的纵轴线43相交。关于所述纵轴线43呈对角地对置地,在与所述第一对中开口34a对置的一侧构造一第二对中开口34b,其具有一圆状的内横截面。重要的是,与所述第二对中开口34b配合作用的对中销32b具有一这样的外径,使得在所述对中销32b和所述对中开口34b之间构造一最小的间隙配合或一过渡配合,其中,在图3中仅为了演示起见在所述对中销32b的圆周和所述对中开口34b之间示出了一环形间隙。

此外,在所述壳体法兰16的两个其它的角落区域分别设置一具有圆状的横截面的对中开口34c、34d,它们与同样一具有圆状的横截面的对中销32c、32d配合作用。在此,在所述对中销32c、32d的外径和所述对中开口34c、34d之间分别构造一间隙配合,其在理想情况下分别构造一在所述对中销32c、32d和所述对中开口34c、34d之间的环形的间隙46。对于本发明重要的是,单个的对中销32a至32d以及所述对中开口34a至34d的尺寸测定分别从所述对中销32b或所述对中开口34b出发。也就是说,所述对中销32a、32c和32d的尺寸测定或间距从所述对中销32b出发,优选从所述对中销32b的中心点M出发,沿着在图3中所示的X方向和Y方向进行。此外,所述对中开口34a、34c和34d的尺寸测定从所述对中开口34b出发,优选同样从其中心点M出发。

所述两个壳体部件11、13的安装通过所述对中开口34a至34d相对于所述对中销32a至32d的相对运动实现,其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不仅所述对中销32a至32d,而且所述对中开口34a至34d分别具有仅在图4中可见的倒棱44、45,它们使得所述对中开口34a至34d到所述对中销32a至32d中的插入或者反过来的插入变得容易。在此,在将所述第二壳体部件13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1上时,所述对中销32b以及所述对中开口34b的位置确定了所述极锅14相对于所述传动器壳体12的位置。所述对中开口34a和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销32a由于上述的几何构造方式以如下方式对准,使得所述长孔35的中轴线42与所述纵轴线43相交。由于在所述对中开口34c、34d和与其配合作用的对中销32c、32d之间的间隙配合,它们实际的实际参量或者说实际位置不具有对所述极锅14相对于所述传动器壳体12的定位的影响。

在接合所述两个壳体部件11、13之后,进行所述紧固螺栓18到所述开口33中的置入,其中,通过所述对中销32a至32d的构造,其中,它们具有比所述联接法兰15更小的高度,实现了在所述两个壳体部件11、13之间的密封的连接,不需要其它的密封元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