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羰基钴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866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347038.6

  • 申请日2014-07-21

  • 分类号C07F15/06;

  • 代理机构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赵洪

  • 地址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109号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14: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7-13

    授权

    授权

  • 2014-10-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F15/06 申请日:201407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0-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金属配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及其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在医药、光化学、催化等领域的重要应用潜力,研究制备具有不同空间构 型的有机金属配合物是一个热点方向。(6-氨基-2-吡啶基甲基)双(2-吡啶基甲基)胺是一 种具有三足结构特征的配位体,英文名为(6-Amino-2-pyridylmethyl)bis(2pyridylmethyl)amine, 缩写为mapa,作为一种多齿、多点配位的有机配体,能与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离子形成稳定 的配合物。研究带有mapa有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能够在配位化学领域为人们 提供更多更新颖的结构模型,在立体化学、配体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磁性、光谱学研究以 及反应机理等科学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 钴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为配位化学领域提供新的结构模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所 述羰基钴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19H21ClCoN5O8或者[Co(mapa)(O2CO)]ClO4·H2O,其中mapa表 示(6-氨基-2-吡啶基甲基)双(2-吡啶基甲基)胺,所述羰基钴配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 所示:

上述的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中,所述羰基钴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为轴向异构体, 属三斜晶系,空间点群为晶胞参数为:α=108.346(5)°,β=99.089(5)°,γ=93.730(5)°,z=2。

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的制备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Co(H2O)6](ClO4)2、三足配体mapa和NaHCO3加入H2O和甲醇组成的混合溶剂 (即H2O/MeOH混合溶剂)中,得到混合液;

(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中通入压缩空气进行发泡,并在室温下搅拌混合液,使 混合液发生反应,反应完成后,将反应产物进行重结晶分离(通常为10~30次),得到带有 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所述羰基钴配合物为纯净的轴向异构体。

在上述的步骤(1)中,可以优选采用以下方式操作,但不限于此:

先将[Co(H2O)6](ClO4)2溶解于H2O/MeOH混合溶剂中,然后另将mapa配体加入 H2O/MeOH混合溶剂中,所得两种溶液混合后,再加入NaHCO3和适量的H2O/MeOH混合溶 剂,得到混合液。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按物质的量之比计,[Co(H2O)6](ClO4)2∶ mapa∶NaHCO3=1∶1∶1。在步骤(1)中,[Co(H2O)6](ClO4)2、mapa和NaHCO3对应的总 H2O/MeOH混合溶剂的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以能够形成混合液并使反应物能发生反应为 准,可优选以下配比:[Co(H2O)6](ClO4)2∶mapa∶NaHCO3∶混合溶剂=2.4830g∶2.0210g∶ 0.5653g∶40mL~300mL。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述步骤(1)的混合溶剂中,H2O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 1~3。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压缩空气的发泡速率控制在每秒发 出1个气泡。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搅拌的时间为36h~144h。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述三足配体mapa主要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a)将2-氨基-6-甲基吡啶溶解于CH2Cl2和三乙胺组成的混合溶剂中,然后逐滴加入特 戊酰氯进行反应,得到2-特戊酰胺基-6-甲基吡啶;

(b)将2-特戊酰胺基-6-甲基吡啶溶解于除去空气的苯中,然后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 进行反应,得到2-特戊酰胺基-6-溴甲基吡啶;

(c)将2-吡啶甲醛溶解在甲醇中,冰水浴冷却后,加入2-氨甲基吡啶,再在冰水浴的环 境中,加入NaBH4,经反应后,得到双(2-吡啶基甲基)胺;

(d)将2-特戊酰胺基-6-溴甲基吡啶、双(2-吡啶基甲基)胺、Na2CO3和四丁基溴化铵混合, 然后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乙腈,经反应后,得到(6-特戊酰胺基-2-吡啶基甲基)双(2-吡啶 基甲基)胺,缩写为mppa;

(e)将mppa溶解于乙醇溶液中,并加入KOH,经反应后,得到(6-氨基-2-吡啶基甲基) 双(2-吡啶基甲基)胺,缩写为mapa。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2-氨基-6-甲基吡啶∶特戊酰氯∶CH2Cl2∶ 三乙胺=10.89g∶13.27g∶102mL∶13.35g;所述步骤(b)中,按质量比计,2-特戊酰胺基-6- 甲基吡啶∶N-溴代丁二酰亚胺=9.63∶10.68;所述步骤(c)中,按质量比计,2-吡啶甲醛∶ 2-氨甲基吡啶∶NaBH4=20.1920∶20.3190∶7.0585;所述步骤(d)中,2-特戊酰胺基-6-溴甲 基吡啶∶双(2-吡啶基甲基)胺∶Na2CO3∶四丁基溴化铵∶乙腈=2.3299g∶1.7121g∶ 4.5478g∶9.3mg∶150mL;所述步骤(e)中,mppa∶乙醇∶KOH=3.36g∶400mL∶24.66g。

本发明中,三足配体mapa的结构式如式(Ⅱ)所示:

本发明的羰基钴配合物的空间结构是以Co为中心,Co离子的配位数是6,来自mapa上 的4个N以及羰基上的两个O,形成八面体空间构型,取代氨基位于轴方向的吡啶环。本发 明的羰基钴配合物的详细晶体学测定数据见实施例的表1。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三足配体mapa与钴离子形成配合物时,在空间构型上能形成轴 向和面向两种异构体,也就是说,反应结束后,所得反应产物中含有两种不同空间构型的配 合物,将产物经过多次重结晶分离后,得到纯净的轴向异构体配合物晶体。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Co(mapa)(O2CO)]ClO4·H2O的制备原理如下: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三足配体mapa的制备原理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以2-氨基-6-甲基吡啶、2-吡啶甲醛和2-氨甲基吡啶、[Co(H2O)6](ClO4)2等常见试 剂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全新的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为配位化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 重要的研究对象,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的核磁共振1H NMR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的核磁共振13C NMR谱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X-单晶衍射测试数据绘制的羰基钴配合物中 [Co(mapa)(O2CO)]+阳离子的三维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一种本发明的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分子式为C19H21ClCoN5O8或者 [Co(mapa)(O2CO)]ClO4·H2O,其中mapa表示(6-氨基-2-吡啶基甲基)双(2-吡啶基甲基)胺, 该羰基钴配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本实施例中,羰基钴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为轴向异构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点群为晶 胞参数为:α=108.346(5)°,β=99.089(5)°, γ=93.730(5)°,z=2。

一种上述本实施例的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确称取2.4830g市售并经重结晶处理的[Co(H2O)6](ClO4)2固体溶解在30mL H2O/MeOH混合溶剂中,其中H2O与MeOH的体积比为1∶2(下同),然后另将2.0210g mapa 配体加入30mL H2O/MeOH混合溶剂中,再将二者混合,并加入0.5653g NaHCO3和110mL  H2O/MeOH混合溶剂,得到混合液;

(2)以每秒1个气泡的速率向混合液中通入压缩空气,并将混合液在室温下磁力搅拌 36小时,使混合液发生反应,将所得反应产物经11次重结晶分离,得到纯的轴向异构体晶 体,即本发明的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

对上述本实施例制备的羰基钴配合物以NMR和X-ray单晶衍射法进行结构测定,如图1 至图3所示。

图1是在25.0℃,用500MHz Varian核磁共振仪测试的该配合物的1H NMR谱图。

1H NMR(500MHz,dmso)δ9.21–9.15(m,1H),8.34–8.30(m,1H),8.05(td,J=7.7,1.5 Hz,1H),7.95(td,J=7.8,1.4Hz,1H),7.58(dddd,J=19.8,15.7,10.2,6.7Hz,6H),7.40(d,J= 7.7Hz,1H),6.73(d,J=7.1Hz,1H),6.42(d,J=8.5Hz,1H),5.37(d,J=16.5Hz,1H),5.11– 5.00(m,3H),4.79(dd,J=44.1,17.1Hz,2H),3.34(s,16H),2.49(dt,J=3.7,1.8Hz,2H)。

图2是在25.0℃,用500MHz Varian核磁共振仪测试的该配合物的13C NMR谱图。

13C NMR(126MHz,dmso)δ163.54,163.33,163.31,162.95,162.90,157.97,150.73,150.47, 149.01,141.22,140.60,140.33,126.40,125.73,123.58,122.65,111.78,111.23,68.65,68.38, 68.16,40.56,40.47,40.40,40.31,40.23,40.14,40.06,39.97,39.81,39.64,39.47。

由图1和图2可知,分子中氢和碳原子的类型和数据与反应产物中轴向异构体一致,分 离后得到的是该羰基钴配合物的纯的轴向异构体。

图3是利用X-单晶衍射测试数据绘制的该配合物的[Co(mapa)(O2CO)]+阳离子的ORTEP 结构图。由图3可知,该配合物是带有三足结构的轴向异构体。

该羰基钴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采用Bruker Kappa APEX-Ⅱ X-射线衍射仪,使用经过石 墨单色化的Mo Kα射线为入射辐射,以ω-2θ扫描方式收集衍射点。利用SHELXL-97经过最 小二乘法修正得到晶胞参数,利用WinGXv1.80解得晶体结构。所有的H原子由差值Fourier 合成并经理想位置计算。详细的晶体学测定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本实施例制备的[Co(mapa)(O2CO)]ClO4·H2O的x-ray单晶衍射测试的晶体学数据表

由以上检测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确实得到了上述带有三足配体的羰基钴配合物, 且该羰基钴配合物为轴向异构体。

本发明中,三足配体mapa主要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a)将2-氨基-6-甲基吡啶加入CH2Cl2和三乙胺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搅拌溶解后,逐滴 加入特戊酰氯,将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进行反应,然后过滤除去沉淀,并用真空旋转干 燥法除去溶剂,得到2-特戊酰胺基-6-甲基吡啶初产品,经重结晶、洗涤和干燥后,得到白色 针状晶体的2-特戊酰胺基-6-甲基吡啶;

(b)将2-特戊酰胺基-6-甲基吡啶溶解于除去空气的苯中,然后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 (NBS),所得混合物在氮气保护和紫外灯照射下回流,进行反应,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用真 空旋转干燥法除去溶剂,得到棕色油状混合物,以正己烷/乙酸乙酯为淋洗剂,用二氧化硅柱 层析分离后,得到黄色结晶状2-特戊酰胺基-6-溴甲基吡啶;

(c)将2-吡啶甲醛溶解在甲醇中,并用冰水浴冷却,然后加入2-氨甲基吡啶,将所得混 合物在室温下搅拌,在冰水浴的环境中,加入NaBH4,所得溶液在室温下搅拌进行反应,反 应后加入HCl使反应产物的pH值为4,用真空旋转干燥法除去溶剂,并加入H2O,用CH2Cl2洗涤所得溶液,水相用Na2CO3调节其pH值为10,再用CH2Cl2萃取溶液,合并有机相并用 无水Na2SO4干燥去水,过滤后,用真空旋转干燥法除去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的双(2-吡啶基 甲基)胺;

(d)将2-特戊酰胺基-6-溴甲基吡啶、双(2-吡啶基甲基)胺、Na2CO3和四丁基溴化铵 (NBu4Br)混合,在所得混合物中加入乙腈(CH3CN),然后加热回流进行反应,反应后冷却至 室温,加入NaOH溶液,旋转干燥除去乙腈,用CHCl3萃取溶液,合并有机相并用无水Na2SO4干燥去水,减压抽滤,旋转干燥后,得到棕黑色的油状粗产品,粗产品用MeOH溶解并抽滤, 将滤液用真空旋转干燥法除去溶剂,得到(6-特戊酰胺基-2-吡啶基甲基)双(2-吡啶基甲基) 胺,缩写为mppa;

(e)将mppa溶解于乙醇溶液中,并加入KOH,然后在50℃下磁力搅拌进行反应,反 应后用真空旋转干燥法除去溶剂,得到棕色油状物产物,将产物用二氯甲烷萃取,将有机相 用无水MgSO4干燥,用真空旋转干燥法除去溶剂,得到橙色油状粗产品,将粗产品先溶解于 少量乙酸乙脂中,再于冰水浴中逐滴加入冷的乙酸乙脂,析出棕黄色固体,经抽滤和干燥后, 得到纯的(6-氨基-2-吡啶基甲基)双(2-吡啶基甲基)胺,缩写为mapa。

上述本实施例中,三足配体mapa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a)在由102mL CH2Cl2和13.35g三乙胺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加入10.89g2-氨基-6-甲基 吡啶,搅拌至溶解,然后逐滴加入13.27g特戊酰氯。将所得的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 过滤除去沉淀。采用真空旋转干燥法除去溶剂,得到淡黄色的2-特戊酰胺基-6-甲基吡啶初产 品。用乙醚重结晶后,再以正已烷洗涤,干燥后得到15.0g白色针状晶体的2-特戊酰胺基-6- 甲基吡啶,产率为77.8%。

(b)取9.63g步骤(a)制备的2-特戊酰胺基-6-甲基吡啶,溶解到已经除去空气的500mL 苯中,然后加入10.68g 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通入氮气保护,在紫外灯照射下将混合 物回流6小时,然后冷却混合物至室温,用真空旋转干燥法除去溶剂,得到棕色油状混合物。 以5∶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为淋洗剂,用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后,得到3.06g黄色结晶状2- 特戊酰胺基-6-溴甲基吡啶,产率为22.6%。

(c)将20.1920g2-吡啶甲醛溶解在200mL甲醇中,并用冰水浴冷却,加入20.3190g2- 氨甲基吡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将溶液保持在冰水浴的环境中,缓缓加入7.0585g NaBH4,所得溶液在室温下搅拌3天,停止反应,加入28mL12mol·L-1HCl,使溶液的pH值 为4。采用真空旋转干燥法除去溶剂,加入100mL H2O。用100mL CH2Cl2洗涤溶液5次,水 相用Na2CO3调节其pH值为10,再用100mL CH2Cl2萃取溶液3次。合并有机相并用无水 Na2SO4干燥去水。过滤后,采用真空旋转干燥法除去溶剂,得到23.42g黄色油状的双(2-吡啶 基甲基)胺,产率为61.91%。

(d)在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3299g2-特戊酰胺基-6-溴甲基吡啶、1.7121g双(2-吡啶 基甲基)胺、4.5478g Na2CO3,以及9.3mg四丁基溴化铵(NBu4Br)。在该混合物中加入150mL 乙腈(CH3CN)。混合物加热回流2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22.3mL1mol·L-1NaOH溶液。 旋转干燥除去乙腈,用100mL CHCl3萃取溶液3次,合并有机相并用无水Na2SO4干燥去水。 减压抽滤,旋转干燥后得到棕黑色的油状粗产品。粗产品用MeOH溶解并抽滤,将滤液用真 空旋转干燥法除去溶剂后得到约3.5g产品(6-特戊酰胺基-2-吡啶基甲基)双(2-吡啶基甲基) 胺,缩写为mppa。

(e)在溶解有3.36g mppa的400mL乙醇溶液中,加入24.66g KOH。溶液在50℃下磁 力搅拌9天。真空旋转干燥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溶剂,将所得的棕色的油状物,将产物用100mL 二氯甲烷萃取3次,将有机相用无水MgSO4干燥,真空旋转干燥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溶剂得到 3.2375g橙色油状粗产品。将粗产品溶解在10mL乙酸乙脂中,置于冰水浴中,逐滴加入约 40mL冷的乙酸乙脂析出棕黄色固体。抽滤,干燥后得到2.0g纯的(6-氨基-2-吡啶基甲基) 双(2-吡啶基甲基)胺,缩写为mapa。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 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的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