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纺纱机中的支撑气动设备的抽吸管的橡胶承窝

纺纱机中的支撑气动设备的抽吸管的橡胶承窝

摘要

提供了一种纺纱机中的支撑气动设备的抽吸管的橡胶承窝。该橡胶承窝构造成通过贯穿气动管道地形成的开口被安装到气动设备的气动管道。橡胶承窝包括管形主体、止挡和保持器。橡胶承窝的特征在于保持器和止挡在它们之间具有槽,该槽的宽度大于在气动管道的开口周围的该气动管道的厚度。保持器设有环形压部,该压部在橡胶承窝被安装到气动管道之后被压靠在气动管道的开口周围的气动管道的外表面上并且允许压部的外周用作密封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1205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70061.2

  • 发明设计人 丸山直树;藤井能理;坪井将嘉;

    申请日2014-04-25

  • 分类号D01H13/00;D01H5/66;D01H5/68;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超

  • 地址 日本爱知县刈谷市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14: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3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D01H13/00 专利号:ZL2014101700612 申请日:20140425 授权公告日:201705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5-03

    授权

    授权

  • 2014-1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1H13/00 申请日:201404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0-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中的支撑气动设备的抽吸管的橡胶承窝。

背景技术

 如果在精细纺纱机的运行期间对纱线断头不加以接合,那么由纱线断头引起的绒毛可缠在纺纱机的前下罗拉周围,由此阻止了在纱线断头之后的纱线接合操作。精细纺纱机在前下罗拉附近产生很多飞毛或棉尘。当棉尘聚集并被散开时,它接触正被纺的纱线,由此导致了纱线断头。鉴于这种情况,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8-260259公开了一种精细纺纱机,其包括气动清洁器(此后称为气动设备),其通过在前下罗拉前面的位置处的抽吸去除了由纱线断头引起的飞毛和/或棉尘。

气动设备具有沿着纺纱机的框架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气动管道和从气动管道向前下罗拉延伸的多个抽吸管。取决于抽吸管的形状,存在两种类型的抽吸管:即喷嘴类型的抽吸管和长笛类型的抽吸管。例如,喷嘴类型的抽吸管的气动喷嘴由单个管形成并且它的基部被插入到橡胶承窝的孔内,该橡胶承窝通过贯通气动管道地形成的开口被安装到气动管道。气动喷嘴被连接到气动管道以实现与其的流体连通。

参照图4,其示出了上述的现有技术的橡胶承窝100,橡胶承窝100具有带有插入孔101H的管形主体101,气动喷嘴110(用双点划线示出)的基部被插入在该插入孔内。环形止挡102在管形主体101的下轴向端处从管形主体101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外伸出。环形保持器103在比环形止挡102更接近管形主体101的上轴向端的位置处从管形主体101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外伸出。环形保持器103和环形止挡102在它们之间具有槽104,贯穿气动管道111地形成的开口1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1可被插入到该槽。槽104的宽度和气动管道111的开口1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1的厚度基本上是一样的。在橡胶承窝100被通过开口111H安装到气动管道111之前,槽104的底部表面的外周直径大于气动管道111的开口111H的内周直径。

当橡胶承窝100通过开口111H被安装到气动管道111时,环形止挡102被通过开口111H推入气动管道111以实现安装。在这种布置方式中,气动管道111在其开口111H周围由环形止挡102和环形保持器103保持,并且环形止挡102、环形保持器103和槽104的底部表面与围绕开口111H的气动管道111紧密接触。环形止挡102、环形保持器103和槽104的底部表面与开口1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1紧密接触阻止了通过气动管道111的开口111H的空气泄漏。

但是,当橡胶承窝100被通过开口111H安装到气动管道111时,气动管道111可能未能被插在整个槽104内,而是气动管道111的一部分可能从槽104滑脱。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环形止挡102的通过开口111H从气动管道111滑脱的部分和气动管道111之间的间隙发生空气泄漏。如果这种空气泄漏发生,通过气动喷嘴110吸入到气动管道111中的飞毛和/或棉尘被捕捉在气动管道111中的间隙内。这些飞毛和/或棉尘被聚集在气动管道111中的开口111H附近。这些飞毛和/或棉尘的聚集将开口111H与气动管道111内部阻挡开,由此减少了作用在气动喷嘴110内的抽吸力。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在纺纱机中支撑气动设备的抽吸管的橡胶承窝,其中橡胶承窝构造成通过气动设备的气动管道的开口被容易地安装到气动管道。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纺纱机内支撑气动设备的抽吸管的橡胶承窝。该橡胶承窝构造成通过贯穿气动管道地形成的开口被安装在气动设备的气动管道。该橡胶承窝包括管形主体、止挡和保持器。该主体在其一个轴向端具有插入孔,抽吸管被插在该插入孔内。所述止挡在所述主体的另一轴向端从该主体的外周表面伸出。所述止挡构造成在橡胶承窝被安装到气动管道后位于气动管道内部。保持器在主体的两个轴向端之间的位置从主体的外周表面伸出。保持器构造成在橡胶承窝被安装到气动管道后位于气动管道外部。橡胶承窝的特征在于,保持器和止挡之间具有槽,该槽的宽度大于在气动管道的开口周围的气动管道的厚度。保持器设有环形压部,该环形压部在橡胶承窝被安装到气动管道之后被压靠在气动管道的开口周围的气动管道的外表面上并且允许压部的外周用于密封。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从下面的描述,结合附图来考虑,而变得易于理解,该描述以具体的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对目前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以及附图可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橡胶承窝的气动设备的整体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橡胶承窝的横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图1的橡胶承窝的横截面图,该橡胶承窝通过气动管道的开口被安装到图1的气动设备的气动管道;以及

图4是根据背景技术的橡胶承窝的横截面图,该橡胶承窝通过气动管道的开口被安装到气动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3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图1,气动设备由附图标记10指示,并且包括气动管道11,橡胶承窝20和气动喷嘴13。气动管道11设置成沿着纺纱机的框架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开口11H,橡胶承窝20通过该开口被安装到气动管道11。气动喷嘴13由单个管形成,该管从气动管道11延伸到接近罗拉支架12的前下罗拉12A的位置。气动喷嘴13用作本发明的抽吸管。气动喷嘴13由橡胶承窝20支撑,其基部被插入到橡胶承窝20并且通过橡胶承窝20与气动管道11连通。气动设备10通过在前下罗拉12A前面的位置处建立在气动喷嘴13内的抽吸去除由纱线断头引起的飞毛和/或棉尘。

如在图2中所示,橡胶承窝20包括管形主体21、环形止挡22和环形保持器23。管形主体21在其上轴向端具有插入孔21H,气动喷嘴13的基部被插入在该插入孔内。管形主体21的上轴向端用作本发明的主体的一个轴向端。环形止挡22被形成为在管形主体21的下轴向端从管形主体21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外伸出。管形主体21的下轴向端用作本发明的主体的另一轴向端。环形保持器23被形成为在管形主体21的上和下轴向端之间的位置处从管形主体21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外伸出。环形止挡22和环形保持器23具有彼此面对且与管形主体21的轴向方向成垂直关系地彼此平行延伸的表面。环形止挡22具有其外边缘22E,该外边缘具有远离环形保持器23成锥形的表面22A。

环形止挡22和环形保持器23在它们之间具有环形槽26,其宽度H1大于在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的厚度H2(参照图3)。在橡胶承窝20通过开口11H被安装到气动管道11之前,槽26的底部表面的外周直径L1基本上与气动管道11的开口11H的内周直径L2(参照图3)相同。

环形保持器23在其外周处一体地设置有环形压部24。压部24被形成为使得相对于环形保持器23的延伸方向以一定角度向下喇叭形扩开。压部24向下延伸到围绕环形止挡22的程度。压部24在其外周24E的内边缘处具有倒圆的或弯曲部分24R。环形凹部25在邻近环形保持器23的位置处被形成在压部24的面向气动管道11的一侧的表面上。

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同时描述了将橡胶承窝20通过开口11H安装到气动管道11的程序。

当通过开口11H将橡胶承窝20安装到气动管道11时,首先环形止挡22通过开口11H被推入气动管道11,如图3所示。形成在环形止挡22的外边缘22E上的锥形表面22A有利于将环形止挡22通过开口11H推入气动管道11。

在邻近开口11H的位置上,环形止挡22位于气动管道11内并且环形保持器23位于气动管道11外。当环形止挡22和环形保持器23被如此地定位在气动管道11的内与外,气动管道11的围绕开口11H的部分被插入到槽26内。槽26具有的宽度H1大于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的厚度H2,这有利于气动管道11沿着整个槽26被插入。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槽26的底部表面的外周直径L1基本上与气动管道11的开口11H的内周直径L2相同,与槽26的底部表面的外周直径L1大于气动管道11的开口11H的内周直径L2的情况相比,减少了将槽26插入气动管道11所引起的橡胶承窝20的变形,从而有利于将环形止挡22插入气动管道11,这使得通过开口11H将橡胶承窝20安装到气动管道11更加容易。

当通过开口11H将橡胶承窝20安装到气动管道11时,压部24被压靠在气动管道11的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的外表面并且被弹性变形从而径向扩展。在邻近环形保持器23的位置处形成在压部24的面向气动管道11的一侧的表面中的环形凹部25有利于压部24的弹性变形。

由于压部24恢复其原始形状的趋势所引起的力使环形压部24的外周24E被保持为与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的外表面压接触。因此,压部24的外周24E用于阻止通过开口11H的空气泄漏的密封。

压部24的弯曲部分24R此时与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的外表面面接触并且用作本发明的面接触部分。与压部24的外周24E与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的外表面线接触的情形相比,本实施例的外周24E提供了改善的密封性能,由此使得更容易地阻止通过开口11H的空气泄漏。

被压靠在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的外表面上且有恢复其原始形状的趋势的压部24的恢复力使得环形止挡22的面向环形保持器23的表面与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压接触。即,由于恢复力,压部24具有弹性力,该弹性力足够强以将环形止挡22的面向环形保持器23的表面保持与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压接触。因此,环形止挡22,以及压部24用作密封,并且因此,阻止了在比压部24的外周24E更接近气动管道11的开口11H的位置处的通过气动管道11的开口11H的空气泄漏。

可通过围绕中心轴线L用手转动橡胶承窝20来检查橡胶承窝20是否在气动管道11内安装就位,即气动管道11的开口11H周围的部分被正确地插在槽26内。如果气动管道11被正确地插入到槽26内,橡胶承窝20可围绕中心轴线L平滑地转动,因为槽26的宽度H1大于在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的厚度H2。如果气动管道11未被正确地插入到槽26内且环形止挡22的一部分通过开口11H被定位在气动管道11之外,那么橡胶承窝20难以围绕中心轴线L被平滑地转动。

上述的实施例具有下列的优势效果。

(1)宽度H1大于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的厚度H2的槽26有利于将气动管道11的在开口11H周围的部分插入橡胶承窝20的槽26,这使得更容易将橡胶承窝20通过开口11H安装到气动管道11。环形保持器23设有环形压部24,该压部24在橡胶承窝20通过开口11H被安装到气动管道11之后将被压靠在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的外表面。压部24的恢复力,或者压部24的恢复其原始形状的趋势产生的力,使环形压部24的外周24E被保持与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压接触。因此,环形压部24的外周24E用作防止通过开口11H的空气泄漏的密封。

(2)在通过开口11H将橡胶承窝20安装到气动管道11之前槽26的底部表面的外周直径L1基本上与气动管道11的开口11H的内周直径L2相同。在这个结构中,橡胶承窝20在邻近其下轴向端的位置处的变形被减小,该变形可由将气动管道11的在开口11H周围的部分插入槽26所引起,使得将橡胶承窝20安装到气动管道11更容易。

(3)弯曲部分24R被形成在压部24的外周24E的内边缘处。在橡胶承窝20通过开口11H被安装到气动管道11之后,弯曲部分24R被保持与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的外表面面接触。例如,与压部24的外周24E与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的外表面线接触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的外周24E提供了改善的密封性能,由此使得更容易阻止通过开口11H的空气泄漏。

(4)环形止挡22也用作密封件,其与压部24一起阻止在比压部24的外周24E更接近气动管道11的开口11H的位置处的通过气动管道11的开口11H的空气泄漏。因此,每个密封件需要更少的密封面积,这改善了密封的可靠性。

(5)环形止挡22的外边缘22E具有向下成锥形的表面22A,这有利于通过开口11H将环形止挡22推入气动管道11。因此,改善了通过开口11H将橡胶承窝20安装到气动管道11的容易程度。

(6)在邻近环形保持器23的位置处形成在压部24的面向气动管道11的一侧的表面中的环形凹部25有利于压部24的弹性变形。

(7)因为槽26的宽度H1大于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的厚度H2,在气动管道11的在开口11H周围的部分被正确地插入到槽26内的情况下,橡胶承窝20可绕中心轴线L被平滑地旋转。这意味着,橡胶承窝20的围绕中心轴线L的旋转有利于检查橡胶承窝20是否被安装到气动管道11的合适位置。

(8)压部24的用作密封件的外周24E消除了在开口11H提供额外密封件的需要,从而槽26的宽度H1和槽26的底部面积的外周直径L1视安装橡胶承窝20的容易程度而被自由地改变。

上述的实施例可被如下地改进。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由于恢复力,压部24不必具有强到足以将环形止挡22的面对环形保持器23的表面保持与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压接触的弹性力。即,环形止挡22不必用作密封件。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环形止挡22的外边缘22E不必具有锥形表面22A。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压部24的外周24E可与开口11H周围的气动管道11的外表面线接触。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槽26的底部面积的外周直径L1可小于开口11H的内周直径L2。即,槽26的底部表面的外周直径L1可比开口11H的内周直径L2小到橡胶承窝20不从气动管道11滑脱的程度。替换地,槽26的底部表面的外周直径L1可比开口11H的内周直径L2大到橡胶承窝20难以从气动管道11移除的程度,尽管槽26的底部表面没有膨胀到足够作为密封件。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凹部25不必在邻近环形保持器23的位置处形成在压部24的面向气动管道11的一侧的表面中。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抽吸管可以是长笛类型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