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计算PDSCH信道中NULL比特数的方法和装置

一种计算PDSCH信道中NULL比特数的方法和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PDSCH信道中NULL比特数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若经块交织器交织后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数据长度小于循环BUFFER的长度,则判断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域还是检验比特区域;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计算经循环BUFFER发送的数据中包含的NULL比特数。本发明实现了对PDSCH信道中NULL比特数的快速、简便计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973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054564.9

  • 发明设计人 邓春华;李爱军;

    申请日2013-02-20

  • 分类号H04L1/00;

  • 代理机构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田红娟

  •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法务部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14: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L 1/00 专利号:ZL2013100545649 登记生效日:20221117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法务部 变更后权利人: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留仙大道中兴工业园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10-02

    授权

    授权

  • 2015-06-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1/00 申请日:201302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8-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TE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尤其涉及一种计算 PDSCH信道中空数据(NULL)比特数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中,LTE TDD/FDD PDSCH信道的编码复用 处理主要包括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交织和传输信道复用等步骤,在3GPP TS36.212中,给出了上述步骤的具体规定。

其中,速率匹配的目的是为了使编码后的比特数量满足分配的PDSCH 物理信道所能承载的比特数量,而LTE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较大,高效地进行 解速率匹配显得非常重要。协议中规定的速率匹配包括:子块交织、比特收 集和比特选择与裁剪。在子块交织中,当子块长度不能满足块交织器的总长 度时需要在每个子块前面添加适当的NULL比特。但是,在解速率匹配过程 中NULL比特是不需要的,因此如何快速计算出NULL比特数对解速率匹配 的效率有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PDSCH信道中NULL比特数的方法和装置,以 解决如何快速计算出PDSCH信道中NULL比特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PDSCH信道中NULL比 特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若经块交织器交织后通过循环缓存(BUFFER)发送的数据长度小于所述 循环BUFFER的长度,则判断所述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 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域还是检验比特区域;

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计算经循环BUFFER发送的数据中包含的NULL比特数。

进一步地,判断所述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 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域还是检验比特区域,包括:

设块交织器的大小为Kn,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有效数据数为tb_e, 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的在块交织器中的位置为k0;

若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系统比特,设Kn-k0个数 据中包含的有效数据数为N,比较tb_e与N的大小;若tb_e<N,则通过循环 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域;若 tb_e>N,则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 中的校验比特区域;

若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校验比特,设2*(Kn-k0) 个数据中包含的有效数据数为M,比较tb_e与M的大小;若tb_e>M,则通过 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 域;若tb_e<M,则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 BUFFER中的校验比特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包 括:

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系统比特,且确定出通过 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 域时,在Kn-k0个数据包含的有效数据中采用折半查找法确定所述tb_e个数 据的分布,根据所述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

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系统比特,且确定出通过 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校验比特区 域时,在校验比特区域采用折半查找法确定tb_e-N个数据的分布,根据所述 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

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校验比特,且确定出通过 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 域时,在系统比特区域采用折半查找法确定tb_e-M个数据的分布,根据所述 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

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校验比特,且确定出通过 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校验比特区 域时,在2*(Kn-k0)个数据包含的有效数据中采用折半查找法确定所述tb_e 个数据的分布,根据所述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 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经块交织器交织后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数据长度大于所述循环 BUFFER的长度,省略计算经循环BUFFER发送的数据中包含的NULL比特 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PDSCH信道中NULL比 特数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缓存(BUFFER)结束数据的比特区域确定模块、 BUFFER结束数据位置确定模块以及NULL比特数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BUFFER结束数据的比特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在经块交织器交织后 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数据长度小于所述循环BUFFER的长度时,判断所 述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 比特区域还是检验比特区域,将判断结果发送至所述述BUFFER结束数据位 置确定模块;

所述BUFFER结束数据位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 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并将所述位置发送至所述NULL比特数确定模块;

所述NULL比特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计算经循环BUFFER发 送的数据中包含的NULL比特数。

进一步地,

所述BUFFER结束数据的比特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通过循环 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域还 是检验比特区域,包括:

所述BUFFER结束数据的比特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当通过循环BUFFER 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系统比特时,比较tb_e与N的大小,N为Kn-k0 个数据中包含的有效数据数;若tb_e<N,则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 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域;若tb_e>N,则通过循环 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校验比特区域; 以及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校验比特时,比较tb_e与 M的大小,M为2*(Kn-k0)个数据中包含的有效数据数;若tb_e>M,则通过 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 域;若tb_e<M,则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 BUFFER中的校验比特区域;

其中,Kn为块交织器的大小,tb_e为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有效数 据数,k0为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的在块交织器中的位置。

进一步地,

所述BUFFER结束数据位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 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包括:

所述BUFFER结束数据位置确定模块,用于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 第一个有效数据为系统比特,且确定出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 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域时,在Kn-k0个数据包含的有 效数据中采用折半查找法确定所述tb_e个数据的分布,根据所述分布确定所 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 一个有效数据为系统比特,且确定出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 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校验比特区域时,在校验比特区域采用折半查 找法确定tb_e-N个数据的分布,根据所述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 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校验比 特,且确定出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 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域时,在系统比特区域采用折半查找法确定tb_e-M 个数据的分布,根据所述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 位置;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校验比特,且确定出通 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校验比特 区域时,在2*(Kn-k0)个数据包含的有效数据中采用折半查找法确定所述 tb_e个数据的分布,根据所述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 中的位置。

进一步地,

所述NULL比特数确定模块,还用于当块交织器交织后通过循环 BUFFER发送的数据长度大于所述循环BUFFER的长度时,省略计算经循环 BUFFER发送的数据中包含的NULL比特数。

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通过循环BUU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的具体位 置可以知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有效数据的分布,在发送的有效数据分 布确定后,计算循环BUFFER发送的数据中包含的NULL比特数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计算PDSCH信道中NULL比特数的方法流程图;

图2.1~2.4为现有技术中Null比特在交织器中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3为本应用示例的计算PDSCH信道中NULL比特数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计算PDSCH信道中NULL比特数的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 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实施例的计算PDSCH信道中NULL比特数的方法流程图。

S101流程开始;

S102判断经块交织器交织后通过循环缓存(BUFFER)发送的数据长度 与所述循环BUFFER的长度,若经块交织器交织后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 数据长度大于所述循环BUFFER的长度,则执行步骤S106;否则,执行步骤 S103;

根据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经块交织器交织后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数 据为经过块交织的系统比特数据、第一校验比特数据以及第二校验比特数据;

系统比特数据、第一校验比特数据和第二校验比特数据按照图2.1~2.4所 示的方式进行块交织;其中图2.1这种块交织方式中填充的NULL比特数为4; 图2.2这种块交织方式中填充的NULL比特数为12;图2.3这种块交织方式中 填充的NULL比特数为20;图2.4这种块交织方式中填充的NULL比特数为 28;

S103判断所述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 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域还是检验比特区域;

设块交织器的大小为Kn,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有效数据数为tb_e, 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的在块交织器中的位置为k0;

若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系统比特,设Kn-k0个数 据中包含的有效数据数为N,比较tb_e与N的大小;若tb_e<N,则通过循环 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域; 若tb_e>N,则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 BUFFER中的校验比特区域;

若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校验比特,设2*(Kn-k0) 个数据中包含的有效数据数为M,比较tb_e与M的大小;若tb_e>M,则通过 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 域;若tb_e<M,则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 BUFFER中的校验比特区域;

S104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

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系统比特,且确定出通过 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 域时,在(Kn-k0)个数据包含的有效数据中采用折半查找法确定所述tb e 个数据的分布,根据所述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 位置;

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系统比特,且确定出通过 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校验比特区 域时,在校验比特区域采用折半查找法确定tb_e-N个数据的分布,根据所述 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

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校验比特,且确定出通过 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 域时,在系统比特区域采用折半查找法确定tb_e-M个数据的分布,根据所述 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

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校验比特,且确定出通过 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校验比特区 域时,在2*(Kn-k0)个数据包含的有效数据中采用折半查找法确定所述tb_e 个数据的分布,根据所述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 位置;

S105根据所述位置计算经循环BUFFER发送的数据中包含的NULL比特 数,执行步骤S107;

S106该情况说明解速率匹配为重复,可省略计算经循环BUFFER发送的 数据中包含的NULL比特数;

S107流程结束。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该图中每个子块交织器有7行,32列,因此每个子块交织 器可交织数据224(Kn)个;每个循环BUFFER包含224*3=672(tb_ncb)个数 据。

假设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数据为系统比特,且k0=14(图中用于 交织系统比特的子块交织器的第6行第1列所在的数据为第一个数据所在的 位置);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有效数据数为tb_e=300;

第一步,计算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系统比特数为224-14=210,其中 11个NULL,199个有效数据;从300个有效数据减去这199个有效数据, 还剩101个数据是校验比特;

第二步,将这101个校验比特和图3中位于分割线1左边的有效数据 (7*32-12=212)进行比较,结果为101<212,因此这101个校验数据的结束 位置处于分割线1的左边;

将这101个校验数据和分割线2左边的有效数据(7*16-6=106)进行比 较,结果101<106,因此这101个校验数据的结束位置处于分割线2的左边;

将这101个校验数据和分割线3左边的有效数据(7*8-4=52)进行比较, 结果101>52,因此这101个校验数据的结束位置处于分割线3的右边;

将101个校验数据减去52个有效数据得到49个有效数据;将这49个数 据与位于分割线3和分割线4之间的数据(7*4-2=26个)进行比较,结果49>26, 因此这101个校验数据的结束位置处于分割线4的右边;

将49个校验数据减去26个校验数据得到23个校验数据;将这23个校 验数据与分割线5左边的数据(7*2=14)进行比较,结果23>14,因此这101 个校验数据的结束位置处于分割线5的右边;

然后23减去这14个数据得到9个数据;由于检验比特1和校验比特2 通过循环BUFFER交叉发送,根据这9个数据可以确定这101个校验数据的 结束位置位于校验比特1的第7列第4行(列数和行数从0开始计数);

第四步,根据经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比特的位置,可确定经 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数据中NULL数据有11+3+3=17个。

在计算完经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数据中包含的Null比特数(null_cnt) 后,根据(tb_e+null_cnt)可以准确计算出经循环BUFFE发送的数据需要进行的 解交织次数,同时根据(tb_ncb-tb_e-null_cnt)计算出打孔掉数据需要进行的解 交织次数,tb_ncb为每个循环BUFFER包含的总数据数,同样也可以计算出 打孔掉数据解交织的起始位置k1及起始行、列,进而可以提前进行打孔数据 的处理。若解速率匹配的解交织跳过Null比特,则需要计算出不包括Null比 特的发送数据起始位置K0,打孔掉数据起始位置K1,也可采用本发明快速 计算K0、K1包含的Null比特数。

图4为本实施例的计算PDSCH信道中NULL比特数的装置结构图。

该装置包括BUFFER结束数据的比特区域确定模块、BUFFER结束数据 位置确定模块以及NULL比特数确定模块,其中,

BUFFER结束数据的比特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在经块交织器交织后通过 循环BUFFER发送的数据长度小于所述循环BUFFER的长度时,判断所述通 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 区域还是检验比特区域,将判断结果发送至所述述BUFFER结束数据位置确 定模块;

该BUFFER结束数据的比特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通过循环 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域还 是检验比特区域,包括: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系统 比特时,比较tb_e与N的大小,N为Kn-k0个数据中包含的有效数据数;若 tb_e<N,则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 中的系统比特区域;若tb_e>N,则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 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校验比特区域;以及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 第一个有效数据为校验比特时,比较tb_e与M的大小,M为2*(Kn-k0)个数 据中包含的有效数据数;若tb_e>M,则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 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域;若tb_e<M,则通过循环 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校验比特区域; 其中,Kn为块交织器的大小,tb_e为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有效数据数, k0为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的在块交织器中的位置;

BUFFER结束数据位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 所处区域中的位置,并将所述位置发送至所述NULL比特数确定模块;

该BUFFER结束数据位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 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包括: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 系统比特,且确定出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 BUFFER中的系统比特区域时,在(Kn-k0)个数据包含的有效数据中采用折 半查找法确定所述tb_e个数据的分布,根据所述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 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 系统比特,且确定出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 BUFFER中的校验比特区域时,在校验比特区域采用折半查找法确定tb_e-N 个数据的分布,根据所述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 位置;当通过循环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校验比特,且确定出通 过循环BUFFER发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系统比特 区域时,在系统比特区域采用折半查找法确定tb_e-M个数据的分布,根据所 述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当通过循环 BUFFER发送的第一个有效数据为校验比特,且确定出通过循环BUFFER发 送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位于该循环BUFFER中的校验比特区域时,在2* (Kn-k0)个数据包含的有效数据中采用折半查找法确定所述tb_e个数据的 分布,根据所述分布确定所述最后一个有效数据在其所处区域中的位置;

NULL比特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计算经循环BUFFER发送的 数据中包含的NULL比特数;

上述NULL比特数确定模块,还用于当块交织器交织后通过循环 BUFFER发送的数据长度大于所述循环BUFFER的长度时,省略计算经循环 BUFFER发送的数据中包含的NULL比特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 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 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 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 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 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 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 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 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