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药口服液

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药口服液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药口服液,可有效解决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不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差、生存期短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生半夏9-12g、生南星9-12g、浙贝母9-12g、蜂房9-12g、桔梗6-9g、白芥子6-9g、壁虎9-12g、甘草6-9g、仙鹤草15-30g、三七粉5-6g、党参12-15g、白术12-15g、鸡内金15-30g和金荞麦15-30g,本发明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效果好,可有效解决非小细胞肺癌效果不佳,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是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上的创新。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1276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中医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410398474.6

  • 申请日2014-08-13

  • 分类号A61K36/8966;A61K9/08;A61P35/00;

  • 代理机构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逢伍

  • 地址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00: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10

    授权

    授权

  • 2014-1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6 申请日:201408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1-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药口服液。

背景技术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因肿瘤细胞生长的隐匿性、侵袭性和转移性,临床就诊时 绝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英文缩写:NSCLC)患者已属Ⅲ、Ⅳ期而失去手术机会,放化疗成为 主要的治疗手段。然放化疗存在损伤人体正常功能、疗效不确定等弊端,或造成肿瘤的过分 治疗,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从目前治疗看,由于肺癌的恶性程度高,生物学 特性复杂,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疗效并不满意。近年来众多学者相继报道,有中药参与的综合 治疗方案,具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毒增效、抗肿瘤复发转移等多方 面作用,对肺癌的近期、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方法治疗,是肿瘤患者安全、有效的辅助 治疗用药。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对肺癌进行多靶点、多效应和个体化治疗,中西医结合综 合治疗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抑制肿瘤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命。

肺癌是一种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各种环境因素如吸烟、厨房油烟、遗传因素等都能 导致肺癌的发生。吸烟作为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已被大量研究所认可。并取得了许多生物 学机制上的证据。室内烹调油烟作为肺癌危险因素也被多数学者认可,特别是对女性肺癌研 究方面。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治疗方案。多年来人们试图通过综合治疗提高NSCLC的治愈 率,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大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靶向治疗等联合中医药治疗的综 合治疗措施。手术、放疗、化疗是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这些侵入性治疗虽然 在清除、缩小肿瘤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损伤人体正常机能、疗效不确 定等弊端。传统医学认为:肺癌形成过程中,痰是重要的病理产物,也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因 素之一。痰是在人体正气虚弱的基础上,脏腑功能失调而形成的。脏腑功能障碍,升降出入 失常,可使津液不化,聚而成痰。而痰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加重了脏腑功能的失常,以致 升降出入失常,气血失和,气滞血瘀,痰气交搏,痰瘀互结,络脉不通,肿块内生,肺癌即 成。肺癌病因无外乎正气虚损和邪毒内积两个方面,痰是重要的病理产物。故正确合理地使 用化痰药物是中晚期肺癌治疗中的关键一环。中医药治疗肿瘤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为肿瘤的 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人是有机整体,恶性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是虚实 夹杂之症,中药不仅单用有效,而且可与手术、放疗、化疗联合应用,产生协同互补效用, 以增强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

肺癌的临床表现复杂,包括原发肿块引起的症状和肺外表现。最常见的有咳嗽、咯血、 胸痛、发热等症状及CT、X线等影像学检查的肿块影;其中由气道阻塞引起的间接表现应当 引起注意;最终确诊还须病理学诊断。肺癌的病理类型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 肺癌。小细胞肺癌(SCLC)占20%~25%,50岁以上男性多见,约70%的病例为肺门周围 肿块,为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迅速,易广泛转移,对放疗化疗敏感。非小细胞肺 癌(NSCLC)占75%~80%,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发病多在50岁 以上,男女比例为10:1,约2/3为中心型;腺癌发病率男女之比为2:1,以周围型多见; 大细胞癌高度恶性,好发于60岁以上男性,大多数症状与肿瘤局部影响有关,肿瘤体积较大, 中央常见坏死。肺癌转移途径有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大多数肺癌被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总的5年生存率在10%左右,是最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现虽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多种药物,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使 用并不尽人意,而中药有治疗疑难杂症的丰富资源和独特之处,因此,如何利用中药治疗非 小细胞肺癌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的中药口服液,可有效解决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不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 存质量差、生存期短的问题。

中医认为,肺癌属中医的“咳嗽”、“胸痛”、“咯血”等范畴,古又有“肺积”、“息贲”、 “肺壅”、“痞癖”之称。研究表明,痰邪是肺癌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痰湿蕴肺是肺癌常见 辨证分型之一,化痰散结法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方法。然肺癌属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全身属虚、 局部属实的疾病。肺癌的形成是正气虚损、阴阳失调,六淫之邪乘虚入肺,导致肺脏功能失 调,肺气郁闭,宣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瘀 阻脉络,于是痰气瘀毒胶结,日久形成肺部积块,故痰邪内阻与正气亏虚及瘀血内阻是相互 影响,彼此关联的。故治疗以化痰散结的同时,应注重培补正气,调理脏腑功能,活血化瘀 等,据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生半夏9-12g、生南 星9-12g、浙贝母9-12g、蜂房9-12g、桔梗6-9g、白芥子6-9g、壁虎9-12g、甘草6-9g、仙鹤 草15-30g、三七粉5-6g、党参12-15g、白术12-15g、鸡内金15-30g和金荞麦15-30g,将上述 原料药物加入4-6倍重量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1小时,过滤,得第一滤液; 药渣再加原料药物3倍重量的水,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1小时,过滤,得第二滤液,合并两 次滤液,混匀即得。

本发明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效果好,可有效解决非小细胞肺癌效果不佳,提高中晚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是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生半夏9g、生南星9g、浙贝母 9g、蜂房9g、桔梗6g、白芥子6g、壁虎9g、甘草6g、仙鹤草15g、三七粉5g、党参12g、 白术12g、鸡内金15g和金荞麦15g,将上述原料药物加入4倍重量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 煮沸,再文火煎煮1小时,过滤,得第一滤液;药渣再加原料药物3倍重量的水,武火煮沸, 再文火煎煮1小时,过滤,得第二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生半夏11g、生南星10g、浙 贝母11g、蜂房10g、桔梗7g、白芥子8g、壁虎10g、甘草7g、仙鹤草22g、三七粉5.5g、 党参13g、白术14g、鸡内金23g和金荞麦22g,将上述原料药物加入5倍重量的水浸泡30 分钟,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1小时,过滤,得第一滤液;药渣再加原料药物3倍重量的水, 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1小时,过滤,得第二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得。

实施例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生半夏12g、生南星12g、浙 贝母12g、蜂房12g、桔梗9g、白芥子9g、壁虎12g、甘草9g、仙鹤草30g、三七粉6g、党 参15g、白术15g、鸡内金30g和金荞麦30g,将上述原料药物加入6倍重量的水浸泡30分 钟,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1小时,过滤,得第一滤液;药渣再加原料药物3倍重量的水, 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1小时,过滤,得第二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得。

特别要指出的是,本发明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常规制剂方法,制成散剂、丸剂、片剂、 颗粒剂等,只要采用本发明复方组合物制成的不同剂型均为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由生半夏、生南星、浙贝母、蜂房、桔梗、白芥子、壁虎、甘草等药物组成,是 申请人多年来临床治疗肺癌科学研究、试验和对实践的总结作出的,方中半夏具有确切的抗 肿瘤作用,其含有生物碱、P-谷幽醇、多糖、氨基酸、挥发油、半夏蛋白及无机元素等多种 成分。从半夏中提取到的多糖具有较强的网状内皮系统激活活性,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 功能和分泌作用,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增殖。半夏的水浸液对动物实验性肿瘤小鼠肝癌和人的 子宫颈癌细胞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半夏总游离有机酸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有明显的抑 制作用,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天南星的水提醇沉制剂α-甘露醇为抗癌有效成份之一,体 内实验对S180、小鼠肿瘤细胞(HCA)、U14等均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对小鼠移植性肿瘤 H22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小鼠的免疫器官无明显损害,因此其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药理实验证明浙贝母低浓度下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体外筛 选具有抗癌活性。蜂房对急性、慢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尚可镇痛、抗癌作用。桔 梗可反射性的增加支气管粘膜分泌亢进从而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同时具有镇咳、增强抗 炎和免疫作用,水提取物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 酶活性。

方中生半夏、生南星均为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常用药物,二者常相须相使配对以求增 效。生半夏可燥湿化痰、消痞散结、止呕、消肿止痛,治疗脏腑痰湿;生南星燥湿化痰,消 肿散结,可驱除风痰。两药相须为用,增强化痰散结,降逆止呕等功效,且可明显减轻化疗 引起的胃肠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痈,可治肺痈咳吐脓血;仙 鹤草收敛止血、解毒、补虚;金荞麦清热解毒,活血消痈;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党参补气血,健脾益胃;鸡内金消食健胃助消化;白芥子温肺化痰, 利气,温通经脉,善散皮里膜外之痰;蜂房可攻坚破积,消肿生肌,同时尚可镇痛、抗癌; 桔梗功可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壁虎可祛风、通络、散结。甘 草可补脾益肺、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在本方中可以降低生半夏、生 南星的毒烈作用,同时可以矫正药物的辛辣刺激的味道,提高患者对于中药的耐受性。全方 以君、臣、佐、使为原则,互相支持,具有温化寒痰,清化热痰,燥湿化痰之功效,发挥明 显的止咳祛痰,缓解胸闷、气急、降气止呕等作用;且化痰散结药本身又有抗肿瘤之效,再 配伍蜂房、壁虎等增强抗肿瘤效果同时起到镇痛之功;桔梗、甘草兼补益肺脾,增强脏腑功 能,使津液得输,瘀血得行,正气得培,使机体达到良性循环的状态。实现双向调节、整体 调节、自我调节和功能调节,恢复肿瘤患者自身抗病能力,非常利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并经 临床试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关临床资料如下:

1实验材料

1.1诊断标准

1.1.1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肺癌诊断标准,肺癌 TMN分期系统(按UICC5thed.1997新的分期系统)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 癌患者。

1.1.2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第七版《中医内科学》教材及国家中医管理局肿瘤重点专科肺癌协作组肺癌中医证 候诊断标准等有关内容,结合导师临床经验,符合中医痰湿蕴肺证候诊断标准者:

主症:咳嗽咯痰,或痰中带血,气憋,胸闷、胸痛。

次症:咳痰,痰质粘稠,痰白或黄白相兼,纳呆便溏,神疲乏力。

舌脉: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或滑数。

具备上述主症中的2~3项,次症中的2~3项,加之舌脉表现即符合痰湿蕴肺证诊断标准。

1.2病例标准

1.2.1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制定的肺癌诊断标准,有明确诊断的原发性非小细 胞肺癌患者,TNM分期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无法手术切除或放弃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者; 且符合中医辨证属痰湿蕴肺型,并符合下列条件者,均可纳入试验病例。

预期存活3个月以上;

卡氏评分≥60分;

18岁≤年龄≤70岁;

愿意接受中药治疗的住院患者,依从性好,可随访。

1.2.2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

2)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

3)怀孕、哺乳期妇女和有精神疾患者;

4)对本试验药物过敏者;

5)未按规定服药或服药不足,3个月者;

6)年龄>70岁,或<18岁者。

7)疗程不全及资料不完整者,患者或家属不接受回访者。

1.2.3脱落标准

病人自动退出试验。用药期间出现与用药密切相关明显不良反应者。试验过程中出现严 重的其他并发疾病者。(所有退出病历均按流失病历对待,并详细记录有关内容。)

1.2.4剔除标准

患者未按规定服药,或未按时来复诊。患者依从性差,加服其他功能相似药物,无法判定疗 效者;最终诊断不符合纳入标准者(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上述病例除中止试验 者外,在统计分析时所有剔除和脱落的病例均应纳入全分析集(ITT)进行统计,治疗超过疗 程2/3者可纳入符合方案集(PP)进行统计,所有随机化后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的受试者均纳 入安全性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

2临床资料分析

共纳入104例痰湿蕴肺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均来自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 学院肿瘤内科,时间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104例患者临床耐受能力较好,依从性好, 治疗后无脱落、剔除病例。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本发明中药液)52例,其中, 男32例,女20例,年龄42-67岁,平均52.95±7.32岁,Ⅲ期患者18例,Ⅳ期患者34例,病理 分型属鳞癌28例,腺癌22例,鳞腺癌2例。对照组(二陈汤)52例,其中,男36例,女16例, 年龄42-68岁,平均56.25±9.25岁;Ⅲ期患者20例,Ⅳ期患者32例;病理类型属鳞癌32例, 腺癌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期、病理类型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无显著性 差异(P=0.1599>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2、3。

表1 两组治疗前年龄分布比较

表1示:经组间t检验,两组在年龄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均衡可比。

表2 两组治疗前性别、分期比较

经χ2检验,两组在性别、分期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均衡可比。

表3 两组治疗前病理比较

经χ2检验表明,两组在病理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均衡可比。

3治疗方案

TP方案:紫杉醇135-175mg/m2,静滴dl、8,静脉滴注3小时,dl、8予地塞米松、西咪 替丁、苯海拉明预处理;顺铂30mg/m2,静滴d1-4,顺铂适当水化;并辅以止吐、保护胃粘 膜、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上述化疗21天1周期,共化疗2周期。

试验组:在TP方案化疗基础上,口服本发明中药液,化疗第1天开始,每天早晚各一次, 每次200ml,服药与饮食间隔半小时,21天为1周期,共观察2周期。

对照组:在TP方案化疗基础上,口服二陈汤汤药。二陈汤:半夏15g,橘红15g,茯苓9g, 炙甘草4.5g,生姜7片,乌梅6g。煎煮及服用方法同本发明组方。(注:二陈汤最早见于《太 平惠民和剂局方》)。

4疗效观察及评定指标

4.1疗效观察项目

4.1.1临床症状

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4级:(0)无症状、(1)轻度、(2)中度、(3)重度。治疗前 后根据症状出现情况记录肺癌主要症状的分级情况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肺癌主要症状的分级情况

4.1.2体重(W)

治疗前后均测体重2次(连续2天)取平均值。

4.1.3体力状况评分标准(Karnofsky)

每周期治疗前后均测1次。

4.1.4瘤体观察

4.1.5化疗后毒副反应观察

4.2疗效评定

遵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证候疗效 评价。

4.2.1临床症状的分级评定:

治疗前和治疗后症状分数分别相加总计积分情况比较

S1(显效):治疗后疗效指数≥70%;

S2(有效):治疗后疗效指数≥30%;

S3(无效):治疗后疗效指数<30%。

注:

4.2.2体重变化的评定:

凡在治疗结束后,治疗后较治疗前体重增加或减少1Kg作为“增加”或“下降”,增加或 减少未超过1Kg者为“稳定”。

4.2.3体力状况(Karnofsky)评定:

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20分以上;

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10分以上;

稳定: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不足10分或无变化;

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

4.2.4肺癌的客观疗效评价(可测量病灶),参照肺癌的TNM临床分期(2010年AJCC/UICC), 见附录1。以治疗2疗程后和治疗前作比较:

A.完全缓解(CR):所有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

B.部分缓解(PR):双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垂径乘积之和缩小50%以上,至少维持4周; 单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50%以上,至少维持4周。

C.无变化(SD):双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垂径乘积之和缩小不到50%,或增大未超过25 %,至少维持4周;单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不到50%,或增大未超过25%,至 少维持4周。

D.扩展(PD):一个或多个病灶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的病变(包括转移),新出现胸、腹 水,若细胞学找到癌细胞,应判定为PD。

瘤体缓解率=【(CR+PR)/(CR+PR+SD+PD)】×100%

瘤体稳定率=【(CR+PR+SD)/(CR+PR+SD+PD)】×l00%

4.2.5化疗毒副反应评定标准参照《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的表现和分度标准》(WHO1997)。

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不同治疗组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 述,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异,用秩和检验 或t检验比较组间疗效的差异,检验水准P=0.05。

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设计方案,所有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例随机分配入观察组和对 照组,分配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

5.1症状变化

表5示: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较治 疗前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症状积分 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化痰消瘤方配合化疗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 于二陈汤联合化疗。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5.2体重变化

观察组体重增加38例,稳定8例,下降6例;对照组体重增加20例,稳定16例,下降16例。 经χ2检验治疗后体重变化,两组比较有差异性,差异不显著(P=0.0408<0.05)。提示观察组 在增加体重方面稍优于对照组。见表6。

表6 治疗后体重变化比较n(%)

5.3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变化比较

按照Karnofsky评分结果,经χ2检验,治疗前两组KP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治疗后两组KP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组间 比较,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差异性,(P<0.05)。提示化痰消瘤方配合化疗提高KPS 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7。

表7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5.4病灶变化

经χ2检验,两组比较,缓解率(CR+PR):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稳 定率(CR+PR+SD):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438<0.05)。见表8。

表8 两组治疗前后瘤体变化比较

注:有效率、稳定率均优于对照组,特别是稳定率比较P<0.05,优势明显。

5.5化疗前后化疗毒副反应情况

消化道反应治疗组52例,消化道反应I度22例,II度16例,III度10例,Ⅳ度4例;对照组 52例,消化道反应I度18例,II度20例,Ⅲ度6例,Ⅳ度8例。经经χ2检验,两组比较无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9。

表9 两组间消化道反应分度比较表n(%)

骨髓抑制比较:治疗组52例,骨髓抑制I度32例,II度14例,III度4例,Ⅳ度2例;对照 组52例,骨髓抑制I度18例,II度10例,III度10例,Ⅳ度14例。经经χ2检验,两组比较有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10。

表10 两组间骨髓抑制分度比较表n(%)

6结论

综上,本发明中药液可有效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增强患者化疗耐受性,改善患者临 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无毒副作用,安全有效,据统计,可延长生存期3-5年, 甚而有的长达10年,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上的创新,临床意义巨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