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的组装方法

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的组装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的组装方法。对于该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在光纤缆线顶端部组装有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有供从上述光纤缆线的末端突出的光纤内插固定的插芯,在上述光连接器,对于上述插芯的后端部、在上述插芯的后侧与上述插芯离开配置的光纤缆线顶端部、以及收纳上述插芯的后端部和上述光纤缆线顶端部且在内部配置有热熔融性的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通过使上述热收缩管加热收缩并使内部的粘接材料熔融后固化,形成上述插芯的后端部、上述光纤缆线顶端部以及上述热收缩管一体化的加强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20

    授权

    授权

  • 2014-08-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B6/36 申请日:201211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光纤缆线顶端部组装有光连接器的带连接器的光纤 缆线及其组装方法(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的组装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1年11月28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11-259495号 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光连接器相对于以室内光纤缆线、引入光纤缆线为代表 的紧套光纤缆线(以下,也称作光纤缆线或者仅称作缆线)的安装,采 用使用所谓的现场组装式光连接器的方法、或者是组装具有贯通有空的 纤维孔的插芯(ferrule)的工厂组装型光连接器的方法。

现场组装式光连接器具有预先内插固定于插芯的较短的光纤(以下 称为内置光纤)。对于该现场组装式光连接器,使将缆线末端的外套层 除去而露出的光纤顶端与内置光纤的同位于插芯前端面(接合端面)的 前端相反的后端对接而进行连接,由此将该现场组装式光连接器组装在 缆线顶端(例如专利文献1)。

对于工厂组装型光连接器,在将除去缆线末端的外套层而露出的光 纤内插固定于贯通插芯的纤维孔之后,组装收纳上述插芯的壳体,从而 该工厂组装型光连接器被设置于缆线末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5951号公报

对于现场组装式光连接器相对于缆线顶端部的组装,与使用工厂组 装型光连接器的情况相比,存在光纤彼此的连接点增加一个、由于形成 为将连接点收纳于连接器内部的构造因此连接器全长变长、连接器构造 复杂、成本高等不足。并且,对于现场组装式光连接器,具有对缆线外 套层末端进行牵拉固定的牵拉固定单元的情况成为构造复杂化、成本高 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对于工厂组装型光连接器,无需收纳光纤彼此的连接点, 与现场组装式光连接器相比,构造简单、成本低。但是,在将工厂组装 型光连接器组装于缆线顶端部的情况下,光纤缆线的光纤存在在插芯与 缆线外套层顶端之间延伸的部分,存在该部分的机械强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能够抑制连 接器全长、能够以低成本容易地确保插芯与光纤缆线之间的机械强度的 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的组装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提供以下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提供一种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其中,在 光纤缆线顶端部组装有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有供从上述光纤缆线的 末端突出的光纤内插固定的插芯,在上述光连接器,对于上述插芯的后 端部、在上述插芯的后侧与上述插芯离开配置的光纤缆线顶端部、以及 收纳上述插芯的后端部和上述光纤缆线顶端部且在内部配置有热熔融 性的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通过使上述热收缩管加热收缩并使内部的粘 接材料熔融后固化,形成上述插芯的后端部、上述光纤缆线顶端部以及 上述热收缩管一体化的加强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优选在上述插芯的后端部形成有增大上述 热收缩管的拉拔阻力的凸部。

对于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优选沿着上述热收 缩管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抗拉纤维配置在热收缩管的内侧或者埋入于热 收缩管,且在上述热收缩管周方向的多个部位大致均等配置。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提供一种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的组装方 法,其中,上述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从光 纤缆线末端突出的光纤内插固定于插芯的步骤;将内插固定有上述光纤 的上述插芯的后端部、以及在该插芯的后侧与该插芯离开配置的光纤缆 线顶端部收纳于在内部预先配置有热熔融性的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的 步骤;以及通过使收纳有上述插芯的后端部和上述光纤缆线顶端部的上 述热收缩管加热收缩并使上述热收缩管内的上述粘接材料熔融后固化, 形成上述插芯的后端部、光纤缆线顶端部和上述热收缩管一体化的加强 部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优选在上述插芯的后端部形成有增大上述 热收缩管的拉拔阻力的凸部。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优选作为上述热收缩管,使用沿着上述热 收缩管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抗拉纤维配置在热收缩管的内侧或者埋入于 热收缩管、且在上述热收缩管周方向的多个部位大致均等配置的热收缩 管,将上述插芯的后端部和光纤缆线顶端部以上述抗拉纤维配置在上述 插芯的后端部和光纤缆线顶端部的周围的方式收纳于上述热收缩管的 内侧,并使该热收缩管加热收缩。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优选作为上述热收缩管,使用以呈沿着上 述热收缩管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内表面的环状的方式设置有上述粘接材 料的热收缩管,将上述插芯的后端部和光纤缆线顶端部收纳于上述粘接 材料的内侧,并使上述热收缩管加热收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以及第二方式,在组装于光纤缆线末端的光 连接器内设置的加强部形成为使插芯后端部、光纤缆线顶端部和热收缩 管一体化而成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插芯后端部与光纤缆线顶端 部之间的机械强度。加强部的构造简单,能够以低成本简单地组装。

此外,上述加强部的小型化也容易,因此能够避免对连接器的尺寸 造成影响。

并且,上述光连接器形成为将从光纤缆线末端突出的光纤直接内插 固定于插芯的构造,因此不需要收纳光纤的连接点。对于该光连接器, 不需要对光纤缆线进行牵拉固定的牵拉固定构件,与形成为收纳将光纤 彼此对接连接的连接点的结构的现场组装式光连接器相比,构造简单, 能够抑制连接器全长,且能够容易地实现低成本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的光连接 器附近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光连接器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光连接器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组装方 法的插芯安装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4B是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组装方 法的插芯安装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组装方法 的插芯安装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示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组装 方法的加强部形成工序中使用的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的一例的立体 图。

图7是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组装方法 的加强部形成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组装 方法的加强部形成工序中使用的热板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9A是示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组 装方法的加强部形成工序中使用的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的其他例子 的立体图。

图9B是示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组 装方法的加强部形成工序中使用的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的其他例子 的立体图。

图9C是示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组 装方法的加强部形成工序中使用的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的其他例子 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1的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的光纤缆线的构造的立体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此处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10 在光纤缆线1的顶端部组装有光连接器20。

如图10所示,光纤缆线1是紧套光纤缆线,形成为将光纤2和具 有挠性的线状的抗拉体3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利用合成树脂制的外套4一 并包覆的结构。

作为抗拉体3,例如能够举出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抗拉纤维构成 的抗拉体、钢丝等。抗拉体3在光纤2的两侧沿着光纤2延伸配置。

光纤2是利用包覆层2b覆盖裸光纤2a的外周面(侧面)的结构的 带包覆层的光纤。作为该光纤2,例如可举出光纤心线、光纤线束等。 裸光纤2a例如是石英类光纤。并且,包覆层2b例如是通过将紫外线硬 化性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大致同心圆状地包覆一层或者多层而成的树脂 包覆层。

作为该光纤缆线1,可举出室内缆线、引入光纤等。

如图2、图3所示,光连接器20形成为将内插固定有从光纤缆线1 末端突出的光纤2的插芯30收纳于套筒状的壳体21的概要结构。

图示例的光连接器20具体而言使用SC形光连接器(SC:Single  fiber Coupling optical fiber connector,单光纤耦合光纤连接器。由JIS C5973规定的F04形光连接器)的壳体21、夹头22(耦合器)、护套 23进行组装。并且,该光连接器20在壳体21内具有对插芯30朝连接 器前侧(图2左侧)弹性施力的弹簧26。

上述壳体21通过将套筒状的止动环25的前端部嵌合(内嵌)于构 成壳体21的前侧部分的插塞框架24后端部而组装成。图示例的光连接 器20的插塞框架24形成为方筒状,止动环25形成为圆筒状。

上述夹头22呈方筒状,外插于壳体21,以在壳体21的轴线方向确 保少许的活动范围从而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组装。

上述插芯30是单芯光连接器(此处为SC形光连接器)用的插芯, 形成为在毛细管状的插芯主体31固定套筒状的凸缘部件32的结构。

作为上述插芯主体31的形成材料,例如能够采用氧化锆等陶瓷、 玻璃。并且,在该插芯主体31贯通设置有与圆筒状的该插芯主体31的 中心轴线同轴地延伸的微细孔亦即纤维孔31a。

如图2~图4B所示,上述凸缘部件32例如是金属制的一体成形品, 但并不限定于金属制的一体成形品,例如也可以采用硬质的塑料制的部 件。该凸缘部件32具有:固定环部32a,该固定环部32a外插固定于与 插芯主体31前端的接合端面31b相反的后端部;以及套筒部32b,该 套筒部32b从上述固定环部32a朝后侧(与插芯主体31的接合端面31b 相反的一侧)伸出。套筒部32b形成为具有与上述固定环部32a同轴的 内侧孔32c的筒状。并且,在上述固定环部32a的前端部(与套筒部32b 相反侧的端部)环绕设置有遍及该固定环部32a的外周整周突出的凸缘 部32d。

该凸缘部32d作为插芯30的凸缘部发挥功能。

如图2所示,将从光纤缆线1末端(顶端)突出的光纤2、具体而 言为从光纤2的顶端部引出的裸光纤2a内插固定于插芯主体31的纤维 孔31a,将光纤2的由包覆层2b覆盖的部分(包覆部)内插固定于凸 缘部件32的套筒部32b的内侧孔32c。光纤2例如借助填充于插芯30 的纤维孔31a以及内侧孔32c的粘接材料而相对于插芯30被粘接固定。 光纤2内插固定于由纤维孔31a以及内侧孔32c构成的插芯30的纤维 内插孔33。

并且,对插芯主体31的接合端面31b实施研磨。光纤2的裸光纤 2a的顶端(前端)面与插芯主体31的接合端面31b对齐。裸光纤2a 的顶端面与插芯主体31的接合端面31b连续的面被研磨。

光连接器20的护套23具有:套筒状安装部23a,该套筒状安装部 23a组装于止动环25外周;以及柔软性的锥形筒部23b,该锥形筒部 23b从上述前侧套筒部23a朝上述止动环25后方(与插塞框架24相反 的一侧)伸出。锥形筒部23b形成为随着从前侧套筒部23a趋向后侧而 逐渐变细的锥状。

光纤缆线1穿过护套23的锥形筒部23b内侧而被引入到光连接器 20的壳体21内。光纤缆线1的顶端部从插芯30(具体而言为凸缘部件 32的套筒部32b后端)朝后侧离开配置。

如图2所示,上述光连接器20在壳体21内具有加强部40,该加强 部40通过将插芯30的凸缘部件32的套筒部32b、光纤缆线1的顶端 部、以及对它们进行收纳的热收缩管41利用填充于上述热收缩管41内 侧的粘接材料42一体化构成。

上述热收缩管41设置成:轴线方向一端部外插固定于插芯30的凸 缘部件32的套筒部32b(以下,也称作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轴 线方向另一端部外插固定于光纤缆线1的顶端部。

在插芯30的凸缘部件32的套筒部32b的外周突出设置有凸部32e, 该凸部32e用于增大上述热收缩管41的拉拔阻力。图2~图4B所举例 示出的上述凸部32e形成为沿着上述套筒部32b外周的周方向延伸的凸 缘状。并且,上述凸部32e形成于上述套筒部32b的轴线方向的多个部 位。

外插固定于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的上述热收缩管41形成为沿 着因套筒部32b外周的上述凸部32e的存在而产生的凹凸形状的凹凸形 状,且压接于套筒部32b外周。因此,对于外插固定于插芯30的后侧 套筒部32b的上述热收缩管41,将其从套筒部32b拔出的沿着轴线方 向的拔出力提高,能够防止相对于套筒部32b的在轴线方向上的错位。

粘接材料42(具体而言,粘接材料42固化而成的树脂)填充于插 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插芯30的后端部)和在该后侧套筒部32b的 后侧与其离开配置的光纤缆线1的顶端部之间。从光纤缆线1突出的光 纤2中的、在插芯30与光纤缆线1(由外套4包覆的包覆部)之间延伸 的部分(以下,也称作中间延伸部2c)埋设在粘接材料42中并一体化。

作为粘接材料42,优选使用由热熔树脂构成的热熔融性粘接材料。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粘接材料42使用由热熔树脂构成的热熔融 性粘接材料。

作为热熔树脂,例如能够举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 乙烯、聚异丁烯、聚酰胺、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等。

对于将光纤缆线1的光纤2的中间延伸部2c埋设到粘接材料42固 化而成的树脂中并一体化而成的结构,例如能够避免从自光纤缆线1的 光连接器20朝后侧伸出的部分作用的拉力、伴随着连接器嵌合时的插 芯30的推回(push back)的位移力这样的外力集中作用于中间延伸部 2c。结果,存在难以产生中间延伸部2c的压曲、断线等,能够提高机 械耐久性的优点。

并且,在该结构中,埋设中间延伸部2c并一体化后的树脂能够稍 稍变形。因此,例如,当因相对于光纤缆线1的光连接器20的侧拉(朝 沿着与光连接器20的壳体21的轴线垂直的假想垂直面的方向的拉伸) 等而对加强部40施加有弯曲力时,加强部40适当地弹性变形。由此, 能够防止因壳体21的局部应力集中而导致的破坏。

光连接器20的弹簧26外插于加强部40,且夹插于止动环25前端 和插芯30的凸缘部32d之间。

插芯30的凸缘部32d借助弹簧26的弹性作用力而从后侧(图2右 侧)与在插塞框架24内表面突出设置的止挡突起24a抵接。插芯30能 够克服弹簧26的弹性作用力而从凸缘部32d与插塞框架24的止挡突起 24a抵接的位置起朝连接器后侧压入(推回)。

插芯30的凸缘部32d与插塞框架24的止挡突起24a抵接的位置成 为相对于壳体21的前进极限位置。

对于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10的组装(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的组装 方法),首先,如图5所示,进行插芯安装工序,将插芯30安装于从光 纤缆线1末端突出的光纤2的顶端部。在该插芯安装工序中,将上述光 纤2内插于插芯30的纤维内插孔33,并通过粘接固定等固定于插芯30。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光纤缆线1的顶端部配置成在插芯30(具 体而言为凸缘部件32的套筒部32b后端)的后侧与插芯30离开配置。 对于光纤缆线1,通过将从该光纤缆线1的末端突出的光纤2的突出长 度确保为比插芯30的纤维内插孔33的全长还长的长度,能够将光纤缆 线1配置在从插芯30后端朝后侧离开的位置。优选在光纤缆线1的顶 端部和插芯30后端之间确保1mm以上的离开距离C。

另外,在插芯安装工序中,在光连接器20的组装中使用的止动环 25、护套23、弹簧26、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后述)外插于光纤 缆线1,且配置在从光纤缆线1顶端部离开的位置,以免妨碍作业。

但是,也可以将止动环25、护套23、弹簧26、带粘接材料的热收 缩管43(后述)在插芯安装工序后的工序中依次从与光纤缆线1的顶端 部相反侧的端部(后端部)外插于光纤缆线1并在光连接器20的组装 中使用。

在插芯安装工序完成后,其次,进行将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 以及光纤缆线1的顶端部收纳于热收缩管41的内侧、并形成上述加强 部40的工序(加强部形成工序)。

如图6所示,在该加强部形成工序(形成加强部的步骤)中,使用 沿着圆筒状的热收缩管4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内表面呈环状地设置热熔 融性粘接材料42而成的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热熔融性粘接材料 42通过朝热收缩管41内表面涂布加热熔融后的热熔树脂,或者将热熔 树脂预先成形为环状而得的树脂环嵌入热收缩管41内侧并通过热熔接、 另外使用粘接材料进行的粘接固定等设置在热收缩管41内。以下,将 在热收缩管41内设置成沿着该热收缩管41的内表面的环状的热熔融性 粘接材料42也称作环状粘接材料层42a。

作为热收缩管41,使用由热收缩性的树脂构成的管,例如使用在 100℃~160℃收缩的聚烯烃等。

作为热熔融性粘接材料42,使用在热收缩管41的收缩温度熔融的 材料。该熔融温度例如为100℃~160℃。

在该加强部形成工序中,将外插于光纤缆线1的带粘接材料的热收 缩管43沿着光纤缆线1长度方向移动,如图7所示,将带粘接材料的 热收缩管43覆盖(外插)于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和光纤缆线1的 顶端部。并且,此时,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配置成使得环状粘接 材料层42a覆盖中间延伸部2c整体。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使用具 有形成为能够覆盖中间延伸部2c整体的尺寸的环状粘接材料层42a的 管。

图7所示的图示例的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的环状粘接材料层 42a形成为:在热收缩管41轴线方向上的尺寸比中间延伸部2c的轴线 方向尺寸稍长、且比热收缩管41的轴线方向的尺寸短。热收缩管41在 其轴线方向上隔着仅形成在中央部的环状粘接材料层42a而在两侧具有 未被环状粘接材料层42a覆盖的内表面。

在加强部形成工序中,接着,将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加热到 热收缩管41的收缩温度以上的温度。由此,使热收缩管41收缩,并且, 利用熔融后的热熔融性粘接材料42填埋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与光 纤缆线1的顶端部之间的空隙。光纤缆线1的光纤2的中间延伸部2c 埋入于热熔融性粘接材料42中。

接着,借助空气冷却等将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降温至比热熔 融性粘接材料42的熔融温度低的温度,使热熔融性粘接材料42固化。 由此,能够形成利用热熔融性粘接材料42将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 光纤缆线1的顶端部、以及热收缩管41固定并一体化而成的加强部40。 通过形成加强部40,加强部形成工序结束。另外,光纤缆线1的光纤2 的中间延伸部2c也借助热熔融性粘接材料42与所形成的加强部40一 体化。

热收缩管41通过加热收缩形成为分别压装于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 32b、光纤缆线1的顶端部的状态。

并且,在加强部形成工序中,对于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也可 以在外插于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的部分的内表面、以及外插于光 纤缆线1顶端部的部分的内表面涂布例如环氧类粘接材料等液状的粘接 材料并加以使用。将该液状粘接材料涂布到热收缩管41的长度方向上 的隔着中央部的环状粘接材料层42a而位于两侧的内表面(未被环状粘 接材料层42a覆盖的内表面)。由此,能够提高热收缩管41相对于插芯 30的后侧套筒部32b以及光纤缆线1顶端部的固定力。

如图7所举例示出的那样,在加强部形成工序中,对于带粘接材料 的热收缩管43,从加强部40的形状稳定化的观点出发,在将环状粘接 材料层42a的轴线方向两端的端面附近(轴线方向的两端部)的一方外 插于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将另一方外插于光纤缆线1顶端部的 状态下进行加热的做法是优选的。

对于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例如也可以配置成将环状粘接材料 层42a仅外插于中间延伸部2c的状态并进行加热。但是,在图7所示 的相对于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以及光纤缆线1顶端部的带粘接材 料的热收缩管43的配置状态的情况下,与将环状粘接材料层42a仅外 插于中间延伸部2c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通过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 的加热形成的加强部40的形状稳定化。并且,对于带粘接材料的热收 缩管43,从加强部40的形状稳定化的观点出发,如图7所举例示出的 那样,在将环状粘接材料层42a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外插于插芯30的后 侧套筒部32b的后端部、将另一端部外插于光纤缆线1的外套4的顶端 面附近的状态下进行加热的做法是优选的。

虽然其原因还存在需要进一步验证的地方,但作为原因之一,假想 是伴随着热收缩管41的加热收缩而从热收缩管41内侧排气的脱气性。

在将环状粘接材料层42a仅外插于中间延伸部2c的情况下,当对 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进行加热而使热收缩管41收缩时,在形成为 热收缩管41压装于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以及光纤缆线1顶端部的 状态后,外插于热收缩管41的中间延伸部2c的部分的收缩进一步发展。 如果形成为在热收缩管41压装于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以及光纤缆 线1顶端部的状态,则从热收缩管41内侧排气的脱气性降低,因此, 如果在此之后热收缩管41的外插于中间延伸部2c的部分的收缩进一步 发展,则产生在热收缩管41内侧成为高压的空气将热收缩管41局部强 制性地扩开并移动的现象。进而,认为该现象是导致加强部40的形状 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与此相对,在图7的配置的情况下,当对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 进行加热而使热收缩管41收缩时,热收缩管41距插芯30的后侧套筒 部32b以及光纤缆线1顶端部的距离变远,相应地,在形成为热收缩管 41压装于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以及光纤缆线1顶端部的状态之前, 热收缩管41的外插于中间延伸部2c的部分的收缩已经发展了一定程 度。当形成为热收缩管41压装于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以及光纤缆 线1顶端部的状态时,与将环状粘接材料层42a仅外插于中间延伸部2c 的情况相比较,热收缩管41的外插于中间延伸部2c的部分的收缩大幅 发展。因此,在图7的配置的情况下,在形成为热收缩管41压装于插 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以及光纤缆线1顶端部的状态之前,通过热收 缩管41的外插于中间延伸部2c的部分的收缩,该部分的内侧的空气已 经被一定程度地挤出。因而,在图7的配置的情况下,与将环状粘接材 料层42a仅外插于中间延伸部2c的情况相比,认为能够抑制在热收缩 管41内侧成为高压的空气将热收缩管41局部强制性地扩开并移动的现 象的产生,能够提高加强部40的形状稳定性。

对于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的加热,例如可以对其整体均匀地 加热,但例如也可以使用图8所举例示出的热板50进行加热。

图8所举例示出的热板50在细长板状的金属板51的一个面的长度 方向中央部沿着与该一个面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安装有电热丝 52。对于该热板50,通过对电热丝52进行通电来加热金属板51,由此 能够从金属板5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朝长度方向两端传递热。

对于使用该热板50进行的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的加热,使金 属板51的长度方向与细长形状的热收缩管41的轴线方向(长度方向) 一致,使金属板51的与配置有电热丝52的背面相反的表面与热收缩管 41的外周面抵接。

并且,对于热板50,当使金属板51表面与热收缩管41的外周面抵 接时,使金属板5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电热丝52的配置位置与热收缩 管41的外插于中间延伸部2c的部分的轴线方向中央部对齐。由此,通 过对电热丝52进行通电来加热金属板51,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 的加热从热收缩管41的外插于中间延伸部2c的部分的轴线方向中央部 朝轴线方向两端进展。结果,环状粘接材料层42a的熔融、热收缩管41 的收缩从热收缩管41的外插于中间延伸部2c的部分的轴线方向中央部 朝轴线方向两端进展,有效地帮助空气从热收缩管41内侧顺畅地排出。

图8所举例示出的热板50形成为使用细长板状的金属板51的结构, 但也可以采用代替例如细长板状的金属板51而使用以与热收缩管41外 周大致一致的曲率弯曲的圆弧板状的金属板的结构。

预先调整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的热收缩管41的长度以及相对 于光纤缆线1的外插位置,以免热收缩管41从在后续的工序中组装的 光连接器20的壳体21的后端(止动环25后端)朝后侧突出。

在图2中,热收缩管41(构成加强部40的一部分的热收缩管41) 的与靠插芯30侧的前端相反的后端位于止动环25的长度方向中央部。 作为热收缩管41,例如也可以在其后端不从止动环25后端朝后侧突出 的范围内与图2的例子相比增长长度,使后端位于止动环25后端附近。

在加强部形成工序完毕后,组装光连接器20的壳体21并将插芯30 收纳在壳体21内(壳体组装工序)。

在该壳体组装工序中,将插芯30内插于插塞框架24,并且使外插 于光纤缆线1的止动环25、护套23、弹簧26沿着光纤缆线1长度方向 朝前侧(插芯30侧)移动,将止动环25的前端部与插塞框架24嵌合 (具体而言为内嵌)而进行组装,从而组装壳体21。

如图3所示,在插塞框架24后端部两侧形成有供在止动环25的前 端部两侧突出设置的卡合突起25a嵌入的卡止孔24b。对于止动环25, 将其前端部从插塞框架24的后端插入插塞框架24内侧、并将前端部两 侧的卡合突起25a嵌入插塞框架24后端部两侧的卡止孔24b,由此, 止动环25嵌合并固定于插塞框架24。

并且,在该壳体组装工序中,在壳体21的组装后,将夹头22从壳 体21的前侧外插组装于该壳体21。

并且,在该壳体组装工序中,在壳体21的组装完毕后的状态(尚 未组装夹头22的状态)下、或者夹头22的组装也已完毕的状态下,进 行插芯主体31顶端(前端)的研磨(研磨工序)。由此,不仅将插芯主 体31的接合端面31b、而且也将内插固定于插芯主体31的光纤2的顶 端面也形成为与接合端面31b连续的研磨面。

护套23在预先组装于止动环25的状态下外插于光纤缆线1、在壳 体组装工序中与止动环25一起朝前侧移动,或者在并未组装于止动环 25的状态下外插于光纤缆线1、且在壳体组装工序中组装于止动环25。

如果包括研磨工序在内的壳体组装工序完毕,则带连接器的光纤缆 线10的组装完毕。

对于上述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10,由于形成为光连接器20内的加 强部40将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光纤缆线1顶端部、以及热收缩 管41一体化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插芯30的后侧套筒部32b与 光纤缆线1顶端部之间的机械强度。加强部40的构造简单,能够以低 成本简单地组装。此外,上述加强部40的小型化也容易,因此能够避 免对连接器的尺寸造成影响。如图示例那样,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10 的光连接器20能够使用SC形光连接器的壳体组装。

并且,上述光连接器20形成为将从光纤缆线1末端突出的光纤2 直接内插固定于插芯30的构造,因此,与现场组装式光连接器相比, 光纤的连接点少。对于该光连接器20,由于不需要收纳上述连接点,也 不需要对光纤缆线进行牵拉固定的牵拉固定构件,因此,构造简单,能 够抑制连接器全长,且能够容易地实现低成本化。

上述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10的光纤缆线1带有游隙地插入于光连 接器20的护套23,能够相对于护套23沿其轴线方向移动。上述光纤缆 线1能够相对于壳体21沿其轴线方向移动。因此,对于带连接器的光 纤缆线10,例如当对光纤缆线1作用有相对于光连接器20朝向后方的 拉力时,光纤缆线1、插芯30以及加强部40一体地相对于光连接器20 的壳体21朝后方位移。并且,对于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10,当光连接 器20的连接器嵌合时插芯30推回时,光纤缆线1、插芯30以及加强部 40也一体地相对于光连接器20的壳体21朝后方位移。

对于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10,插芯30与光纤缆线1之间由加强部 40牢固地连结而一体化。因此,对于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10,当对光 纤缆线1作用有相对于光连接器20朝向后方的拉力时、当插芯30推回 时,能够避免对光纤缆线1的光纤2的中间延伸部2c集中地作用有拉 伸、弯曲等的力。因而,能够防止因拉伸等的外力而损伤光纤缆线1的 光纤2的中间延伸部2c。

该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10能够确保加强部40具有高机械强度,因 此,例如即便是在引入光纤等作用有比较强的拉力的使用条件下,也能 够稳定地确保光特性,并且也能够获得足够的耐久性。

图9A~图9C是示出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的变形例的剖视立 体图。

如图9A~图9C所示,作为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能够采用将 沿热收缩管4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抗拉纤维44在热收缩管41的周方向 大致均等配置的结构。

作为上述抗拉纤维44,例如能够适当使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但并 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等。

对于图9A所举例示出的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在图中标注有 标号43A),将上述抗拉纤维44夹在热收缩管41与环状粘接材料层42a 之间,且以在热收缩管41沿着其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向设置。抗拉纤维 44设置于隔着圆筒状的热收缩管41的中心轴线对置的两侧。

对于图9B所举例示出的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在图中标注有 标号43B),增多图9A所举例示出的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A的抗 拉纤维44的条数,将抗拉纤维44大致均等地配置在圆筒状的热收缩管 41的周方向的多个部位。

对于图9C所举例示出的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在图中标注有 标号43C),作为热收缩管,采用形成为在已述的热收缩管41埋入有沿 着其轴线方向延伸的抗拉纤维44的结构的热收缩管41A。抗拉纤维44 在圆筒状的热收缩管41A的周方向的多个部位大致均等配置。

使用设置有抗拉纤维44的结构的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形成的 加强部40构成为:上述抗拉纤维44沿着连接器前后方向(壳体21的 轴线方向)延伸。使用将抗拉纤维44配置于热收缩管41内侧的结构的 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A或者43B形成的加强部40构成为:将抗拉 纤维44埋入于加热收缩后的热收缩管41内的热熔融性粘接材料42中 而一体化。

使用设置有抗拉纤维44的结构的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3形成的 加强部40的上述抗拉纤维44发挥提高针对作用于该加强部40的拉力、 弯曲力之类的外力的强度的功能。

以上,基于最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 于上述的最佳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 改变。

例如,对于光连接器的具体结构,只要适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即可, 并无任何限定。组装光连接器的具体顺序也可以根据光连接器的具体结 构而改变。作为光连接器,也可以采用具有插芯以及收纳该插芯的壳体、 但不具有夹头的光连接器。

标号说明

1:光纤缆线;2:光纤;2a:裸光纤;2b:包覆层;2c:中间延伸 部;10: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20:光连接器;21:壳体;30:插芯; 31:插芯主体;31a:纤维孔;31b:接合端面;32:凸缘部件;32b: 插芯的后端部(凸缘部件的套筒部);40:加强部;41、41A:热收缩管; 42:粘接材料、热熔融性粘接材料;42a:热熔融性粘接材料(环状粘 接材料层);43、43A、43B、43C:带粘接材料的热收缩管;44:抗拉 纤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