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适用于煤粉燃烧器冷态测试的喷口风速测量系统及方法

适用于煤粉燃烧器冷态测试的喷口风速测量系统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煤粉燃烧器冷态测试的喷口风速测量系统及方法,包括喷口风速测量装置、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系统及移动平台系统,所述喷口风速测量装置的翼型测风元件将测出的信号通过连接管送至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系统的多通道集成微压变送器,所述多通道集成微压变送器将信号传至分布式数据采集板,所述移动平台系统中的光标传感器也将测得的信号传送至分布式数据采集板,分布式数据采集板统一将数据送至数据采集仪对数据处理后传送至计算机进一步处理,计算机并能向移动平台系统的升降平台控制器发出指令。实现了对冷态试验中喷口风速的全方位地自动测量、记录和数据处理,完全避免了试验人员在恶劣测试环境中高强度并且危险的测试工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5-04

    授权

    授权

  • 2014-08-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P5/14 申请日:201405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煤粉燃烧器冷态测试的智能型喷口风速测量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各种发电方式中,仍然以燃煤的火力发电为主,在300MW和600MW这些主力机 组中,大部分机组的锅炉采用切圆燃烧方式。

对于采用切圆燃烧方式的大型电站锅炉来说,热态启动前的喷口风速测量是一种省时、 省力、高效的试验方法,它可以用来确定锅炉燃烧系统的配风均匀程度;确定各风门挡板的 风量特性;确定燃烧器的流体动力特性;了解一、二次风的混合情况等。但是目前常用的测 试方法为:测试人员在炉内用手持式风速表测量喷口风速、炉内中心线各点风速和水冷壁贴壁 风速进而得出详细的炉内空气动力状况。由于锅炉侧所有风机都要运转并且磨煤机通风,在 进行炉内测试时,炉内状况是风速高、粉尘多,温度低(夏天则温度高)即使测试人员戴上呼 吸器、防风镜,在做完一次冷态试验时,鼻孔、耳朵等内粉尘要三四天后才能排干净,对测 试人员的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目前的测试方法存在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试验耗时长,试验 精度低等缺点。

通过对文献检索发现,对于喷口风速测量这方面的文献基本没有,有关风速测量的文献主 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于测量风速的仪器和手段研究,如谢广全,齐进,姚秀平 等,电站锅炉风速在线测量元件及其应用特点[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6,22(4):330-332; 彭艳,张宏升,许飞等,风杯风速计测风误差的分析研究与订正方法[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03,2:1-11;Kaganov E.I and A.M.Yaglom,Errors in Wind-speed Measurement by Rotation  Anemometers[J],Bound-Layer Meteorology,1976,10:15-34.等,这些文献是在风速测量的准 确性和实用性方面进行了研究,没有在冷态试验期间针对喷口风速测量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是 在风管内的一次风速的测量这方面,如周守军,唐杰,郭敏,电站锅炉一次风粉在线监测系 统关键部件的研究[J],节能技术,2006,5(24):434-436;杨兴森,一次风管内流动特性与 流速测量[J],仪器仪表学报,2006,27(6):1194-1195等,这部分文献主要研究如何将一次 风管内的风速测量更为准确,但是由于燃烧器喷口已经变为浓淡分离等各种型式,变得越来 越复杂,风管内的一次风速已经不能代表喷口风速的状况,现在对于一次风速的普遍使用情 况是风管一次风速在冷态试验时可用来各风管之间的调平,热态时可用来判断一次风速的高 低,避免由于一次风速过低导致堵管。

检索发现:杨小琨,郭朝令,高欣,用于电站锅炉燃烧器喷口冷态测量的自行爬壁机械的 研制[J],锅炉制造,2012,2:1-7,这篇文献重点介绍了一种可以在水冷壁表面自行爬升的机 械装置,从另一方面说这种爬升机械代替了原来的扶梯或升降平台,文献中没有涉及到如何 对喷口风速进行准确或自动地测量和数据采集分析等。

通过专利检索与冷态测试的喷口风速测量相关的专利有两项:

专利201120046520.8用于电站锅炉燃烧器喷口风速测量的自行爬壁装置,这个专利与 前面所述文献“杨小琨,郭朝令,高欣,用于电站锅炉燃烧器喷口冷态测量的自行爬壁机械 的研制[J],锅炉制造,2012,2:1-7一致,也不再作评述。

专利200410013940.0锅炉冷态试验自动测试系统及其实验方法,这个专利介绍了一种测 量系统,它采用改进的毕托管测量出燃烧器喷口的动压差,然后经过无线的差压收发器将数 据送至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在这个专利中出现了几个问题,首先是改进型的毕托管要修 安装固定角度要求比较高而现在燃烧器喷口又较为复杂,很容易使比托管的安装角度出现偏 差使测量结果不准确;第二是系统十分复杂,以300MW的低氮燃烧器来说,一次风喷口布置 24个,二次风喷口28个,SOFA喷口16个,共计68个喷口,假设每个喷口用两个改进型皮 托管,则要采用136个皮托管,在该专利中没有说明差压收发器与皮托管的对应关系,若4个皮 托管对应一个差压收发器的话,则差压收发器的数量达到34个,总的来说所需要安装和拆卸 的设备过于庞大;第三点是该专利对于微处理器对于数据的处理没有说明,在权力要求中也 没有相关的说明,由于这个专利采用皮托管测量喷口风速,由于不可避免的安装偏差或测孔 的堵塞,测量数据会出现较大偏差,因此微处理器在处理数据时要有判断依据判断出数据是 否合理,然后在进行数据计算如进行平均值计算,或二维的喷口速度分布情况等;第四点是 这个专利采用无线差压收发器将测量数据送至微处理器,由于在整个炉膛是一个相对封闭的 钢铁结构,对无线信号具有屏蔽效果,会降低无线差压收发器的使用效果。因此由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这个专利在实际应用中会有较多的限制或不足。

检索发现,进行风速、测量的专利较多如专利99248667.X风速/风温测量仪, 200610005532.X气-固两相流体管道平均流速测量仪,200829224216.6数字测风传感器, 200910029970.3力传感器及其风速测量方法,200910147115.2基于流量测量的风速实验装 置及试验方法,200910307386.X风速测量装置,200920072090.1一种大型锅炉冷态试验用快 速装卸皮托管,201120161604.6一种用于测量风速、风向的装置,201120347171.3智能风 向风速传感器,201210491637.6(201220636601.8)一种风速测量装置,201220474547.1一种 利用热电偶的热球式风速计,201300007098.9一种多方向风速测量装置,201310246381.7基 于静压原理的风速风量测量装置,201310246527.8风速风量测量装置,201320165141.X组合 式均压管风速测量元件等,这些专利都是针对风速或风量地测量提出了独特的结构或原理, 与适用于燃烧器冷态测试的喷口风速测量系统有着根本不同,在此不再做过多的评述。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对燃烧器喷口风速进行测量可以有效地判断和分析锅炉热态燃 烧状况,但是目前的由测试人员进入炉内实地测量对测试人员来说又存在环境恶劣,劳动强 度大等缺点,而现在有的测量装置过于复杂,而且测量结果有时出现较大偏差时又不便于进 行维护或调整,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构造简单、便于维护和调整、测量准确和人为参与少的 盆口风速测量系统。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煤粉燃烧器冷态测试的喷口风速测量 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自动的采集各喷口风速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如可计算 出一次风和二次风的动量比,计算通风量的雷诺数等,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不需要测试人员进入 锅炉内部进行任何操作,该系统的设备构成比较简单,在安装、拆卸和维护方面比较简单、 容易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适用于煤粉燃烧器冷态测试的喷口风速测量系统,包括喷口风速测量装置、数据采集及 数据处理系统及移动平台系统,所述喷口风速测量装置的翼型测风元件将测出的信号通过连 接管送至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系统的多通道集成微压变送器,所述多通道集成微压变送器将 信号传至分布式数据采集板,所述移动平台系统中的光标传感器也将测得的信号传送至分布 式数据采集板,分布式数据采集板统一将数据送至数据采集仪对数据处理后传送至计算机进 一步处理,计算机并能向移动平台系统的升降平台控制器发出指令。

所述喷口风速测量装置包括翼型测速元件、定向翼、支撑杆及连接管,所述定向翼固定 在翼型测速元件上,定向翼和翼型测速元件作为一体安装在支撑杆上,所述连接管用来连接 翼型测速元件和多通道集成微压变送器。

所述支撑杆采用用于保证翼型测速元件自由转动的滚动轴承与翼型测速元件相连。

所述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多通道集成微压变送器、数据采集仪及计算机,多通 道集成微压变送器将翼型测速元件测得差压信号转换为4-20mA的模拟量信号,数据采集仪将 4-20mA的模拟量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信号送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所述信号包括全压及静压信号。

所述连接管包括全压接头以及与全压接头相对应的全压传压管;静压接头及对应的静压 传压管。

所述移动平台系统包括升降平台、悬吊系统及平台升降控制系统,所述升降平台的中间 和四周搭有用于安装、拆卸仪器设备的步道3,所述升降平台的框架与炉墙之间留有间隙并安 装有防止框架在升降过程中倾斜与炉墙之间发生卡塞的导向轮2,所述悬吊系统包括悬吊机构 及卷扬机,平台升降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升降平台的升降。

所述平台升降控制系统包括光标,光标传感器和平台升降控制器,所述光标粘贴在燃烧 器喷口,所述平台升降控制器为一个PLC控制器,接受光标传感器传过来的信号,根据计算机 发出的指令来控制升降平台的升降。

所述翼型测风元件及光标传感器均安装固定在升降平台的角上,安装固定在升降平台的 角上的光标传感器和翼型测风元件的水平中心线一致。

所述翼型测风元件的向风面设有全压测孔,侧面设有静压测孔,全压接头连接在全压测 孔上,静压接头连接在静压测孔上,翼型测风元件的上下方各安装有导向翼,分别为上导向 翼和下导向翼,翼型测风元件安装在支撑杆上,翼型测风元件采用了上轴承和下轴承,上下 轴承是为了固定翼型测风元件同时保证翼型测风元件可以很小阻力的旋转,翼型测风元件的 支撑杆底座上设有固定夹,支撑杆底座吸附在步道上。

适用于煤粉燃烧器冷态测试的喷口风速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系统初始化;

步骤二:通过升降平台控制器手动启动升降平台,然后将升降平台控制器转为自动方式, 升降平台自动往上运动,升降平台每个角的光标传感器收到第一个光标信号时,光标传感器 将信号传至分布式数据采集板然后再送至数据采集仪,数据采集仪则向升降平台控制器发出 停止信号,并且光标数也计数为1,测量计时也开始计时;

步骤二:数据采集仪向升降平台控制器发出停止信号的同时也将信号也送至计算机,测 量开始,每个翼型测风元件测出的差压信号传送至多通道集成微压传感器,再送至分布式数 据采集板,然后再送至数据采集仪,由数据采集仪送至计算机进行处理,计算机也开始记录 数据;

步骤三:计时结束时,数据采集仪则向升降平台控制器发出启动信号,升降平台自动启 动上升;

步骤四:光标传感器收到第二个光标信号时,光标传感器将信号传至分布式数据采集板 然后再送至数据采集仪,数据采集仪则向升降平台控制器发出停止信号,并且光标数也计数 为2,测量计时也开始计时,并重复步骤二,三,一直到数据采集仪收到设定的光标信号数量 时,当完成记录后,则第一个工况测试完成,计算机停止记录数据,升降平台控制器将控制 方式转为手动方式并处于停止状态;

步骤五:调整工况,当第二个工况调整完成后就进行第二个工况的测试,然后进行第三 个工况的测试,直到整个测试工作完成。

系统初始化具体包括升降平台控制器的定值设定、在计算机上设定数据采集频率,和数 据名称的定义,光标数量的设定,测试时间间隔的设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实现了对冷态试验中喷口风速的全方位地自动测量、记录和数据处理,完全避免了试 验人员在恶劣测试环境中高强度并且危险的测试工作。

2、该系统的设备少,安装和拆卸简单。

3、该系统硬件中喷口风速测量元件采用翼型测风元件并装有定向翼及计算机中的数据判 断这两个方面避免测量误差的产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该系统测得的数据可靠性和准 确性较高。

4、该系统在工作中完全为自动运行,不需要试验人员的任何参与,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 提高了系统运行可靠性,测试过程较短

5、目前大型电站锅炉在检修过程中都采用升降平台进行炉内工作,因此该系统种所述的 升降平台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升降平台使该系统的安装准备工作更少,准备时间更短。

附图说明

图1燃烧器喷口风速测量系统示意图;

图2燃烧器喷口风速测量系统悬吊连接示意图;

图3翼型测风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4翼型测风元件A-A向剖面图;

图5翼型测风元件在喷口上的布置图;

图6数据测量与传输流程图;

图7喷口风速测量系统的测试流程图;

图中,1、升降平台,2、导向轮,3、步道,4、光标传感器,5、光标,6、燃烧器喷口, 7、翼型测风元件,8、通讯电缆、9、全压传压管,10、静压传压管,11、分布式数据采集板, 12、多通道集成微压变送器,13、数据采集仪,14、计算机,15、升降平台控制器,16、钢 丝绳,17、悬吊滑轮,18、卷扬机,19、固定夹,20、下轴承,21、静压接头,22、全压接头, 23、静压测孔,24、全压测孔,25、上轴承,26、支撑杆,27、上导向翼,28、下导向翼, 29、支撑杆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适用于煤粉燃烧器冷态测试的喷口风速测量系统,包括喷口风速测量装置、数据采集及 数据处理系统及移动平台系统,喷口风速测量装置包括翼型测速元件7,定向翼,支撑杆26, 连接管。其中翼型测速元件7和定向翼做成一体,安装在支撑杆26上,翼型测速元件7可以 自由旋转,由翼型测速元件7测出喷口气流动压送至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所述翼型测速元件7为截面形状为机翼形状的测速装置,该测速装置可以测出喷口气流 的全压和静压,将全压和静压通过连接管送至多通道集成微压变送器12,该翼型测速元件7 为非标准件,需要在风洞内进行标定。

所述定向翼是固定在翼型测速元件上的导向翼,保证翼型测速元件正对喷口气流方向, 防止由于翼型测速元件7方向出现偏差使测量数据不准确。

所述支撑杆26是用来安装翼型测速元件7的,采用轻质材料如不锈钢管,为了保证翼型 测速元件7的自由转动采用小的滚动轴承。

所述连接管用来翼型测速元件7和多通道集成微压变送器12,可采用比较硬的硅胶管。

所述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多通道集成微压变送器12,数据采集仪13,计算机 14和数据处理软件。

所述多通道集成微压变送器12为将翼型测速元件7测得动压转换为4-20mA的信号。根 据经验知道,喷口气流由翼型测速元件7测得动压范围在0-800Pa之间,属于微压得范围, 可以做成多通道微压变送器12,以减少压力变送器的数量,减少系统的设备。

所述数据采集仪13将4-20mA的模拟量信号转换为数字量送至计算机14进行数据处理。

所述数据处理软件是针对喷口风速测量和冷态试验而设计的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该软 件首先对测量数据作出判断,根据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如喷口截面的速度分布,喷口平 均速度,二次风和SOFA风的挡板特性图,并能根据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数据计算如炉内气流 的Re准则数,一次、二次、三次和SOFA风之间动量比等。

所述移动平台系统为喷口风速系统提供一个可以升降并能自动控制升降间距的平台,该 移动平台系统包括升降平台1,悬吊系统,平台升降控制系统。

所述升降平台1采用轻质结构型材,中间和四周搭简单步道3供安装、拆卸仪器设备, 框架与炉墙留有一定间隙并装上导向轮2防止框架在升降过程中倾斜与炉墙之间发生卡塞。

所述悬吊系统包括框架的悬吊机构和卷扬机18及其附属设备,由于喷口风速测量设备较 少并重量较轻,不超过50kg,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较为简单可靠的悬吊方式。所述附属设备 主要包括钢丝绳16、卷扬机18的手操器等。

所述平台升降控制系统包括光标5,光传感器和平台升降控制器,所述光标5是粘贴在 燃烧器喷口6旁边用来计量和区别燃烧器喷口6的标记,所述平台升降控制器是一个PLC控 制器由接受光传感器传过来的信号,根据指令来自动控制平台升降,翼型测风元件7采用了 上轴承25和下轴承20。

对于各种切圆燃烧方式的锅炉来说,智能型喷口风速测量系统的基本构件是一样的,下 面根据实施例对智能型喷口风速测量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华电集团某电厂#3锅炉为蒸发量1025t/h的亚临界、中间一次再热、强制循环汽包炉, 燃烧方式为四角切圆燃烧方式,每角有六层煤粉燃烧器,与二次风喷口间隔布置,制粉系统 为配6台中速磨煤机的直吹式。该锅炉燃烧器采用了早期美国CE的技术,NOx的排放浓度较 高,为了达到国家最新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低氮燃烧器改造,改造后的燃烧器结构 及布置见图7,在改造完成后,进行冷态试验期间采用了智能型喷口风速测量系统。

电厂在锅炉大修过程中为了保证炉内较快的施工进度采用了升降平台1以方便炉内上下 施工并使施工有较高的安全保障(目前大型电站锅炉基本都采用炉内升降平台1结构),因此 在本实施例中在电厂原有的升降平台1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改装,然后安装测试元件进行测试, 下面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如图1所示的升降平台1进行清理,并确认人行步道3安全并加装八个导向轮2, 以防止升降平台1在升降过程中卡塞,然后对升降平台1的四个角上安装翼型测风元件7和 光标传感器4,每个角上的翼型测风元件7的数量可根据燃烧器喷口6的大小决定安装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喷口安装了两个翼型测风元件7如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翼型测风元件 7是做成标准件,并在风洞中进行标定,除非喷口较为特殊的需要专门定做,然后在风洞内 标定完成后再在现场安装),在图5中也明显的标明了光标5安装位置,光标5采用锡箔纸, 采用长条形状,每角和每层燃烧器喷口6都要粘贴光标5,要求高标的水平中心线要与燃烧 器喷口6的水平中心线一直,每个角的煤层燃烧器喷口6对应的光标5垂直中心线要对齐, 以便光标传感器4可以准确辨别燃烧喷口,光标传感器4在每个角安装一个,共四个。将八 个翼型测风元件7(每个角安装两个)和四个光标传感器4安装固定在升降平台1的每个角 上,同时要求光标传感器4和翼型测风元件7的水平中心线一致,如图5所示,翼型测风元 件7测出的全压和静压通过全压接头22和静压接头21连接全压传压管9和静压传压管10送 至多通道集成微压变送器12,由集成微压变送器将信号传至分布式数据采集板11,光标传感 器4也将信号传送至分布式数据采集板11,由数据采集板统一将数据送至数据采集仪13,数 据采集仪13是个小型微处理器,它对数据处理后向计算机14输出数据、中断以作进一步处 理,并能向升降平台控制器15发出指令等。智能型喷口风速测量系统的数据传输过程可见图 6所示。升降平台控制器15由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控制升降平台1的启停,在自动方式下, 平台的启停是根据采集仪给的信号决定启停,时间间隔则根据测试要求设定;在手动方式下 则完全由人为方式控制平台的启停,为了保证升降平台1的安全,在最上层燃烧器喷口6上 面2米处安装两个限位开关,当平台碰到限位开关时,升降平台1则自动停止。图1中,四 个翼型测风元件7都有传压管连接至多通道集成微压传感器,四个光标传感器4也都有通讯 电缆8连接至分布式数据采集板11,为了使示意图清晰、简单,故仅示意性的连接了#2角的 测风元件和光标传感器4。

升降平台1的悬吊方法见图2,采用钢丝绳16悬吊,在这个实施例中由于升降平台1要 运送大量货物采用的钢丝绳16较粗,在屏式过热器位置安装一个悬吊滑轮17,钢丝绳16通 过人孔门连接在卷扬机18上,卷扬机18即能用手操器手动控制升降,也可采用升降平台控 制器15自动控制。

翼型测风元件7的具体结构见图3和图4,图3为翼型测风元件7结构示意图,图4翼 型测风元件7A-A向剖面图,翼型测风元件7向风面有全压测孔24,侧面有静压测控23,在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翼型测风元件7布置了三个全压测孔24和六个静压测孔23,不锈钢的全 压接头22连接在全压测孔24上,静压接头21连接在静压接头21上,翼型测风元件7为了 保证测量位置正确,在上下各安装了导向翼,分别为上导向翼27和下导向翼28,翼型测风 元件7安装在支撑杆26上,为了保证翼型测风元件7可以自由阻力较小的转动采用了上轴承 25和下轴承20,可采用一般的滚动轴承,为了将翼型测风元件7固定在平台上,采用了固定 夹19和支撑杆底座29,固定夹19采用了一般的禁锢夹,夹持在升降平台1栏杆上,底座29 采用磁力座吸附在步道3上,为了更好的禁锢防止测试过程中出现脱落、偏斜,又用铁丝进 一步紧锢。

下面就智能型喷口风速测量系统的准备调试工作,工作流程和软件方面的数据处理进行 说明,系统的测试流程可见图7。

正式测试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项工作分别为光标5的粘贴和设备安装,每层每角的 燃烧器喷口6都要粘贴光标5,本实施例中共有72个燃烧器喷口6;下一步进行每个角翼型 测风元件7和光标传感器4的安装固定,在升降平台1中心位置摆放分布式数据采集板11, 多通道集成微压传感器12和数据采集仪13,然后再连接上传压管和信号电缆等,将计算机 14和升降平台控制器15放置在炉外,以便进行数据的观察和升降平台1的手动干预,在所 有的安装和电缆的连接工作完成后,要进行升降平台1手动升降测试防止升降平台1卡塞, 然后在终端计算机14上进行试验项目的创建,创建试验项目就是对喷口风速测量工作的定 义,然后对数据采集板和测点进行配置,在本实施例中,共有18层的燃烧器喷口6,将升降 平台控制器15中自动状态下的动作次数设定为18,启停间隔设定为30秒,在计算机14中 将第一个光标5信号定义为AA层,第二个光标5定义为A层,等第十八个光标5定义为SOFA4 层,则每个喷口的就确定了,如AA层#1角喷口为AA-1,AA层#2角喷口为AA-2,AA层#3角 喷口为AA-3,AA层#4角喷口为AA-4,在定义完喷口后,将数据的采集频率设定为1秒,相 应还要设定风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等,这些配置完成后,设定为当前记录,这样系统就可以 自动记录测量数据,在自动记录数据过程中,有一项对数据的判断,根据一行测风元件的标 定结果和实际喷口风速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判断中的判据为一次风喷口(即A层,B层, C层,D层,E层和F层)风速为0-28m/s,二次风喷口风速为0-35m/s,SOFA喷口风速为0-45m/s, 所对应测点A-1/2/3/4,B-1/2/3/4,C-1/2/3/4,D-1/2/3/4,E-1/2/3/4,F-1/2/3/4的风速范围 为0-28m/s。在测试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实时看到并能存储,每个工况测量完成后,可 以根据要求算出每层的风速偏差,并能根据要求做出各种变化趋势曲线,也可根据需要计算 出一次风和二次风的动量比,计算通风量的雷诺数等。还设计了Excel加载宏的软件包,可以 将实验数据调入Excel工作表进行更深一步的数据处理。

进行数据信号的正常传输和软件的测试,以及升降平台控制器15的定值设定、在计算机 上设定数据采集频率,和数据名称的定义,全部正常后,即可通知运行人员启动风机进行喷 口风速的测试。

首先通过升降平台控制器15手动启动升降平台1,然后将升降平台控制器15转为自动 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将采集仪给出动作数为18,测试间隔设定为30秒,也就是说,当升 降平台控制器15转为自动方式时,平台自动往上运动,当每个角的光传感器收到第一个感光 信号时,光标传感器4将信号传至分布式数据采集板11然后再送至数据采集仪13,数据采 集仪13则向升降平台控制器15发出停止信号,并保持30秒,同时采集仪将这个信号也送至 计算机14,这个时候由翼型测风元件7测出的差压信号传送至多通道集成微压传感器,再送 至分布式数据采集板11,然后再送至数据采集仪13,由数据采集仪13送至计算机14进行处 理,计算机14也开始记录数据并将数据定义为AA层数据,在计算机14中表现为AA层#1角 风速,AA层#2角风速,AA层#3角风速和AA层#4角风速,在计算机14中设置采集频率,在 本例中采集频率设定为1秒,也就是说每个喷口可以采集到30个数据,在AA层测量完成后, 升降平台1自动启动上升,当采集仪收到第二个光标5信号时,开始A层喷口数据记录并记 录30秒,一直到采集仪收到第十八个光标5信号时,开始SOFA4层数据记录并记录30秒, 当完成记录后,则第一个工况测试完成,计算机14停止记录数据,升降平台控制器15将控 制方式转为手动方式并处于停止状态。然后测试人员手动将升降平台下降至最下面,等待运 行人员调整工况,当第二个工况调整完成后就进行第二个工况的测试,然后进行第三个工况 的测试,直到整个测试工作完成。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