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负载控制装置、异常判定方法以及异常判定程序

电负载控制装置、异常判定方法以及异常判定程序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负载控制装置、异常判定方法以及过电流异常判定程序。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的微型计算机(32)检测在规定期间中获取的上段电流(在电源侧的分流电阻(41a)中流动的实际电流)中的电流最大值,并在该电流最大值超过异常电流阈值、且该超过的时间经过异常检测时间时,判定为在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中产生了过电流异常。而且,微型计算机(32)对继电器(35)进行断开控制,并且,经由通知部(50)将产生过电流异常通知给驾驶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7099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19018.3

  • 发明设计人 若尾昌亮;

    申请日2014-03-27

  • 分类号B60K17/34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洋;苏琳琳

  • 地址 日本大阪府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35: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28

    授权

    授权

  • 2016-03-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K17/348 申请日:201403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0-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将在2013年3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066611的 公开内容,包括其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过电流异常判定装置的电负载控制装置、电负载控 制装置的过电流异常判定方法、以及过电流异常判定程序。

背景技术

一般,四轮驱动车的驱动力分配装置将来自变速机的驱动力直接传 递给前轮或者后轮的某一方,再经由可变转矩离合器机构也向另一个前 轮或者后轮分配并传递驱动力。通过该机构调整传递转矩,从而调整对 前后各轮的驱动力分配。作为上述可变转矩离合器机构,已知电磁式的 可变转矩离合器机构。电磁式的可变转矩离合器机构由驱动力分配控制 装置(ECU)控制。即、利用ECU控制对电磁螺线管的电流值,对离 合器盘间的摩擦接触力进行可变控制来控制其紧固力,由此,控制上述 传递转矩。详细而言,ECU生成电流指令值(向电磁螺线管供给的电 流的量),并利用PI控制(比例以及积分控制)以及PWM控制对消除 该电流指令值与在电磁螺线管中流动的实际电流(检测电流)的偏差的 占空比进行运算。ECU将与占空比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给驱动电路来 控制电磁螺线管。

此处,在电磁螺线管的两端间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 振荡现象。振荡是在电磁螺线管的两端间发生短路故障的状态下,在使 驱动电路的FET(场效应晶体管)导通时,流动过大的电流(实际电流)。 由于ECU进行PI控制,所以若检测出过大的实际电流,则控制成降低 占空比,将电流降至零或者接近零的电流值。另外,若电流变为零,则 ECU控制成再次使电流流动,所以还流动过大的电流。

以往,已知一种基于振荡现象的检测,来判定电磁螺线管的两端 间的短路的有无的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4- 142726号公报。在该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中,基于小于规定时间内的电 流指令值相对阈值的振荡次数,来判定电磁螺线管的两端间的短路的有 无。ECU的微型计算机判定为有电流指令值时,在小于规定时间内累 积相对阈值的振荡次数,如果该振荡次数是规定次数以上,则判定为电 磁螺线管的两端子间发生短路。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4-142726号公报所记载的驱动力分配控制 装置(ECU)中,在判定为有电流指令值时,只要振荡次数不为规定的 次数以上,就不判定为电磁螺线管的两端间发生短路。在累积振荡次数 的期间,在电负载控制装置中继续流动因电负载的两端子间的短路所产 生的过电流。另外,由于作为电源的蓄电池与电磁螺线管之间流动的电 流是脉冲状,所以对在规定的期间中多次取样的电流A/D值进行平均。 因此,在实际的电磁螺线管发生短路的情况下,过电流被偏低地计算, 所以存在不能够检测出异常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该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更早地判定起因于电负载的两端间的短路 的电负载控制装置的过电流异常。

本发明一个方式的异常判定方法是判定电负载控制装置的异常的 方法,该电负载控制装置对用于消除指令应在电负载中流动的电流的电 流指令值与实际所检测的在上述电负载中流动的电流的电流值之间的 差的占空比进行运算,并基于该占空比来对上述电负载的驱动进行 PWM控制。在以与上述占空比对应的定时取样的上述电流值中的、值 最大的电流值亦即电流最大值超过异常电流阈值,且检测出异常电流的 产生后该异常电流持续的时间亦即检测时间经过了异常检测时间阈值 时,判定为过电流异常。

根据该构成,能够更早地检测电负载的两端子间发生短路时的电负 载控制装置的过电流异常。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负载控制装置具有异常判定装置。上述电负 载控制装置对用于消除指令应在电负载中流动的电流的电流指令值与 实际所检测的在上述电负载中流动的电流的电流值之间的差的占空比 进行运算,并基于该占空比来对上述电负载的驱动进行PWM控制,上 述异常判定装置包括:电流最大值检测部,其能够检测上述电流值中的、 最大的电流值即电流最大值;异常电流判定部,其基于被检测出的上述 电流最大值与异常电流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判定是否是异常电流;异常 检测时间判定部,其基于检测出异常电流的产生后该异常电流持续的时 间亦即检测时间与异常检测时间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判定是否经过了异 常检测时间;以及异常判定部,其在上述电流最大值超过上述异常电流 阈值、且上述检测时间经过了上述异常检测时间阈值时,判定为过电流 异常。

根据该构成,异常判定部在电流最大值超过异常电流阈值、且上述 检测时间经过了异常检测时间时,判定为过电流异常。由此,基于在电 负载中流动的电流最大值,能够判定电负载发生短路时的电负载控制装 置的过电流异常的有无。

在上述方式的电负载控制装置的异常判定装置中,上述电负载也可 以经由继电器与电源连接,上述异常判定部在判定为上述电负载控制装 置的过电流异常时,对上述继电器进行断开控制。

根据该构成,异常判定部在判定为电负载控制装置的过电流异常 时,对上述继电器进行断开控制。在判定为电负载的异常时,通过对继 电器进行断开控制,能够防止处于电负载控制装置的电源与电负载之间 的元件的损伤。

上述方式的电负载控制装置的异常判定装置也可以具有通知部,该 通知部在上述异常判定部判定为过电流异常时,通知该过电流异常。

根据该构成,被检测出异常的情况通过通知部被告知驾驶员。能够 唤起驾驶员对因电负载的两端子间的短路所引起的过电流异常的注意。

上述方式的电负载控制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存储有表示上述电流最 大值与异常检测时间阈值之间的相关性的映射表,上述异常判定部基于 检测出的上述电流最大值和上述映射表来设定上述异常检测时间阈值。

根据该构成,异常检测时间阈值根据在电负载中流动的电流最大值 而设定。以如下方式设定异常检测时间,即、若电流最大值较大则较短 地设定异常检测时间,若电流最大值较小则较长地设定异常检测时间。 由此,在电负载发生短路的情况下,能够更早地检测电负载控制装置的 过电流异常。通过在电流最大值较小时,较长地设定异常检测时间,能 够抑制电负载控制装置的过电流异常的误检测。

在上述方式的电负载控制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将对从车辆的驱动 源经由驱动力传递系统分别向多个车轮传递的驱动力的比例进行调节 的驱动力分配装置作为电负载进行控制。

根据该构成,能够更早地检测由电负载的短路所产生的过电流,并 且,能够防止处于路径上的元件,特别是处于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的电 源与电负载之间的元件的损伤。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异常判定程序是判定电负载控制装置的异常 的程序,该电负载控制装置对用于消除指令应在电负载中流动的电流的 电流指令值与实际所检测的在上述电负载中流动的电流的电流值之间 的差的占空比进行运算,并基于该占空比来对上述电负载的驱动进行 PWM控制。上述异常判定程序具备:电流最大值检测步骤,检测以与 上述占空比对应的定时取样的上述电流值中的值最大的电流值;异常电 流判定步骤,基于检测出的上述电流最大值与异常电流阈值的比较结果 来判定异常;以及异常检测时间判定步骤,基于检测时间与异常检测时 间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判定是否经过异常检测时间,上述异常判定程序基 于上述各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来判定电负载控制装置的过电流异常的 有无。

根据该构成,基于电流最大值检测步骤的检测结果、以及各判定步 骤的判定结果,来判定电负载控制装置的过电流异常的有无。由此,能 够判定因电负载的两端子间的短路所引起的电负载控制装置的过电流 异常的有无。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 它特征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附图标记表示本发明的要素,其中: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四轮驱动车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的电构成的电路 图。

图3中图表A是表示占空比与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的说明图,图B 是表示图表A的时间轴中的蓄电池与电磁螺线管之间的电流的变化的 说明图,图C是表示图表A的时间轴中的A/D取样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上段电流取入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异常判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对该实施方式中的电流最大值进行检测处理的流程的流 程图。

图7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异常电流阈值与异常检测时间的相关 性的映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驱动分配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四轮驱动车11具备构成驱动源的发动机12以及和变 速箱连成一体的驱动桥13。和变速箱连成一体的驱动桥13具有变速器 以及分动器等。在和变速箱连成一体的驱动桥13连结有一对前轴14、 14以及传动轴15。在两前轴14、14分别连结有前轮16、16。在传动轴 15中作为驱动力分配装置连结有驱动力传递装置17,后差速器18经由 驱动小齿轮轴(图示略)连结在该驱动力传递装置17。后轮20、20经 由一对后车桥19、19连结在后差速器18。

发动机12的驱动力经由和变速箱连成一体的驱动桥13以及两前轴 14、14传递到两前轮16、16。另外,传动轴15和驱动小齿轮轴以通过 驱动力传递装置17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连结的情况下,发动机12的驱 动力经由传动轴15、驱动小齿轮轴、后差速器18以及两后车桥19、19 传递到两后轮20、20。

驱动力传递系统由和变速箱连成一体的驱动桥13、两前轴14、14、 传动轴15、驱动小齿轮轴、驱动力传递装置17、后差速器18以及两后 车桥19、19构成。

驱动力传递装置17具备湿式多板式的电磁离合器机构21,该电磁 离合器机构21具有相互摩擦卡合或者分离的多个离合器板(图示略)。 若对内置在电磁离合器机构21中的作为电负载的电磁螺线管22(参照 图2)供给规定的电流,则各离合器板相互摩擦卡合,在前轮16、16 与后轮20、20之间进行转矩(驱动力)的传递。若切断对电磁离合器 机构21的电流供给,则各离合器板相互分离,前轮16、16与后轮20、 20之间的转矩的传递也被切断。

各离合器板的摩擦卡合力根据对电磁螺线管22供给的电流的量(电 流的强度)而增减。通过控制对该电磁螺线管22的电流供给量,能够 任意地调整前轮16、16与后轮20、20之间的传递转矩。若各离合器板 的摩擦卡合力增大,则前轮16、16与后轮20、20之间的传递力也增大。 相反,若各离合器板的摩擦卡合力减少,则前轮16、16与后轮20、20 之间的传递力也减少。

对电磁螺线管22的电流供给、切断以及电流供给量的调整都由驱 动力分配用的电子控制装置即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4WD-ECU) 控制。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通过控制电磁离合器机构21中的各离合 器板的摩擦卡合力,从而选择四轮驱动状态或者二轮驱动状态中的任意 一方,并且在四轮驱动状态下控制前轮16、16与后轮20、20之间的驱 动力分配率(转矩分配率)。

根据图2对四轮驱动车11的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的电构成进行 说明。

如图2所示,四轮驱动车11的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以具备CPU (中央运算处理装置)、构成存储部的ROM(读出专用存储器)32a、 RAM(写入读出专用存储器)32b、以及输入接口等的微型计算机32 为中心构成。此外,微型计算机32相当于异常判定部。

在ROM32a中储存有微型计算机32执行的各种程序、各种数据以 及各种特性曲线。各种特性映射表是根据分别基于车辆模型的实验数据 以及公知的理论计算值等预先求出的。RAM32b是展开写入到ROM32a 的各种控制程序,用于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的CPU执行各种运算处 理(例如用于对电磁螺线管22进行通电控制的运算处理)的作业区域。

微型计算机32分别经由输入输出接口(图示略)连接车轮速度传 感器33、节流阀开度传感器34、继电器35、电流检测电路36a、36b、 发动机控制装置(图示略)、以及警告灯50。

车轮速度传感器33分别被设置在左右的前轮16、16以及后轮20、 20,该合计4个车轮速度传感器33分别检测前轮16、16以及后轮20、 20的车轮速度(车轮的每个单位时间的转速亦即旋转速度),并将这些 检测结果(车轮速度信号)发送给微型计算机32。

节流阀开度传感器34与节流阀(图示略)连接,检测该节流阀的 开度(节流阀开度),即驾驶员的加速器踏板(图示略)的踩下操作量。 节流阀开度传感器将检测结果(踩下操作量信号)发送给微型计算机32。

警告灯50基于微型计算机32的控制而点亮。此外,警告灯50相 当于通知部。

四轮驱动车11具备蓄电池38,在该蓄电池38的两端连接有熔断器 39、点火开关40、继电器35、分流电阻41a、场效应晶体管(以下,称 为FET42)、电磁螺线管22以及分流电阻41b的串联电路。

分流电阻41a、41b的两端分别与电流检测电路36a、36b的输入侧 连接。电流检测电路36a、36b在分流电阻41a、41b的两端间基于电压 来分别检测在分流电阻41a、41b中流动的电流,并发送给微型计算机 32。微型计算机32基于从电流检测电路36a发送来的在分流电阻41a 中流动的实际电流来对在电磁螺线管22中流动的电流进行运算。电磁 螺线管22的两端连接有续流二极管43。该续流二极管43用于使FET42 截止时所产生的反电动势流出,由此保护FET42。FET42的栅极G与 微型计算机32的输出侧连接。FET42的源极S与电磁螺线管22的+侧 端子连接,FET42的漏极D与分流电阻41a连接。

若接通点火开关40(闭动作),则经由电源电路(图示略)从作为 电源的蓄电池38向微型计算机32供给电力。微型计算机32基于从各 车轮速度传感器33以及节流阀开度传感器34获得的各种信息(检测信 号)来执行驱动力分配控制程序等的各种控制程序,并对向电磁螺线管 22供给的电流的量(电流指令值)进行运算。

详细而言,微型计算机32基于从上述车轮速度传感器33以及节流 阀开度传感器34获得的各种信息(检测信号),来生成(设定)电磁螺 线管22的电流指令值。微型计算机32为了消除该电流指令值与在电磁 螺线管22中流动的实际电流的偏差而利用PI控制来运算PI控制值。 微型计算机32以如下方式对FET42进行导通截止控制(PWM控制), 即、进行与计算出的PI控制值对应的PWM运算,决定占空比,将基 于该占空比而被占空比控制的电压被施加给电磁螺线管22。微型计算机 32通过控制向电磁螺线管22施加的电压,从而对前轮侧和后轮侧的驱 动力分配进行可变控制。

若断开点火开关40(开动作),则对微型计算机32的电力供给被切 断。

微型计算机32在检测出后述的过电流异常时,通过点亮警告灯50 来向用户通知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的过电流异常。

接下来,根据图3以及图4~图6所示的流程图详细地对微型计算 机32的过电流异常判定处理进行说明。基于预先储存在ROM32a中的 各种控制程序来执行这些流程图。此外,此处将步骤略记为S。

首先,对微型计算机32取入上段电流(正确来说是在分流电阻41a 中流动的实际电流)的取入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将占空比变为ON的期间设为期间Ton、将占空比 变为OFF的期间设为期间Toff时,在期间Ton中,微型计算机32经 由电流检测电路36a来实施上段电流的取入。此处的AD取样的期间Tad 是比期间Ton短的期间。由此,在每当占空比变为期间Ton时,能够取 入上段电流。

如图4所示,在S110中,微型计算机32对经由电流检测电路36a 取入的上段电流进行A/D(IADin)变换,并将处理移至S120。

在S120中,微型计算机32将电流A/D值储存于RAM32b的规 定区域IAD[N1],将处理移至S130。

在S130中,微型计算机32将A/D次数计数器N1的值自加1(N1 ←N1+1),结束处理。此外,所谓自加1是指使例如A/D次数计数器 N1的值只增加1。

微型计算机32在每当变为规定期间Ton时获取上段电流,并储存 于RAM32b的规定区域IAD[N1]中。

接下来,根据图5的流程图对由微型计算机32进行的过电流异常 判定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S210中,微型计算机32对累积的A/D次数计数 器N1的值进行清零(N1←0),将处理移至S220。

在S220中,微型计算机32检测在期间T1中取入的上段电流中的 最大的电流最大值,将处理移至S230。

在S230中,微型计算机32通过比较在S220中所检测出的电流最 大值和异常电流阈值KImax,判定过电流异常的有无。详细而言,微型 计算机32在判定为检测出的电流最大值是异常电流阈值KImax以上时 (S230:是),将处理移至S240。另一方面,在判定为电流最大值小于 异常电流阈值KImax时(S230:否),将处理移至S290。在S290中,微 型计算机32对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TImax的值进行清零(TImax←0),然 后将处理移至S295。此外,S230相当于异常电流判定步骤。另外,此 处的异常电流阈值KImax被设定成比在电磁螺线管22的两端子发生短路 的状态下,将占空比设为例如X%时所检测的检测电流低的值。因此, 通过比较检测电流和异常电流阈值KImax,能够进行检测电流的异常判 定。异常电流阈值KImax通过试验等被预先求出,并存储在ROM32a中。

在S240中,微型计算机32将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TImax的值自加1 (TImax←TImax+1)。之后,微型计算机32将处理移至S250。

在S250中,微型计算机32判定检测异常电流的时间亦即检测时间 (异常电流检测次数)是否经过异常检测时间。详细而言,在异常检测 时间计数器TImax的值是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KTmax的值以上时 (S250:是),微型计算机32将处理移至S260。另一方面,在异常检 测时间计数器TImax的值小于成为判定是否是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 KTmax的异常的基准的阈值KTmax时(S250:否),微型计算机32将处 理移至S295。

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KTmax是检测出异常电流的次数。因此, 检测异常的时间即检测时间通过将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TImax与过电流 异常判定处理的周期相乘来求出。同样地,成为判定该检测时间是否异 常的基准的异常检测时间也通过将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KTmax与过 电流异常判定处理的周期相乘来求出。因此,通过比较异常检测时间计 数器TImax的值和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KTmax,能够判定是否经过异 常检测时间。此外,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KTmax通过试验等被求出, 并存储在ROM32a中。另外,S250相当于异常检测时间判定步骤。另 外,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KTmax相当于异常检测时间阈值。

在S260中,微型计算机32对继电器35进行断开控制。即、判定 为检测出的电流最大值超过异常电流阈值KImax且经过异常检测时间 时,对继电器35进行断开控制,从而切断对电磁螺线管22的电源供给。

在S270中,微型计算机32判定为过电流异常时,使警告灯50发 光,从而将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的过电流异常通知给驾驶员。

在S280中,微型计算机32保持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TImax的值 (TImax←KTmax),并且将处理移至S295。

在S295中,微型计算机32对储存在规定区域Imax中的电流最大 值进行清零(Imax←0),并且暂时结束该流程图的处理。

此外,微型计算机32作为异常判定装置发挥作用。另外,此时, 微型计算机32作为执行S220的处理的电流最大值检测部、执行S230 的处理的异常电流判定部以及执行S250的处理的异常检测时间判定部 发挥作用。

接下来,根据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检测通过由微型计算机32进 行的上段电流取入处理取入的电流A/D值的中的最大值的处理进行说 明。

如图6所示,在S310中,微型计算机32判定最大值检测计数器 N2是否是最大值检测计数器阈值KN1以下。此外,最大值检测计数器 阈值KN1是在期间T1的时间取入的电流A/D值的次数。例如,如图 3所示,在期间T1的时间内获取2次电流A/D值时,KN1为2。

在最大值检测计数器N2的值是电流最大值检测计数器阈值KN1以 下的情况下(S310:是),将处理移至S320。

在S320中,微型计算机32比较在上段电流取入处理中取入的电流 A/D值。例如,微型计算机32在储存于RAM32b的规定区域IAD[N2 +1]中的电流A/D值大于储存于规定区域IAD[N2]中的电流A/D值时 (S320:是),将处理移至S330。另一方面,储存在规定区域IAD[N2+ 1]中的电流A/D值是储存在规定区域IAD[N2]中的电流A/D值以下时 (S320:否),将处理移至S340。

在S330中,微型计算机32将储存在规定区域IAD[N2+1]中的电流 A/D值储存于RAM32b的规定区域Imax,将处理移至S350。

在S340中,微型计算机32将储存在规定区域IAD[N2]中的A/D 值储存于RAM32b的规定区域Imax,将处理移至S350。

在S350中,微型计算机32对最大值检测计数器N2自加1(N2← N2+1),将处理移至S310。

此外,在S310中,在最大值检测计数器N2的值超过最大值检测计 数器阈值KN1的情况下(S310:否),将处理移至S360。

在S360中,微型计算机32对最大值检测计数器N2的值进行清零 (N2←0),暂时结束该程序处理。

这样,在规定期间T1获取的上段电流超过异常电流阈值(S230)、 且经过异常检测时间时(S250),微型计算机32判定为是由电磁螺线管 22的两端子间的短路所引起的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的过电流异常。 因此,例如与基于获取的电流的平均值来判定过电流异常的有无的以往 的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相比,能够更早地检测起因于电磁螺线管22的 两端子间的短路的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的过电流异常。另外,能够 防止处于蓄电池38与电磁螺线管22之间的元件的损伤。

微型计算机32在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产生过电流异常时,即、 电磁螺线管22的两端子间发生短路的情况下,将四轮驱动车11的行驶 模式从四轮驱动模式(4WD)转换为2轮驱动(2WD)。因此,即使在 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产生过电流异常,四轮驱动车11也能够行驶。

以上,根据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有效效果。

在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中,具备微型计算机32,作为电磁螺线 管22的异常判定装置。微型计算机32检测在规定期间T1所获取的上 段电流(在分流电阻41a中流动的实际电流)中的电流最大值,并在该 电流最大值超过异常电流阈值KImax、且该超过的时间经过异常检测时 间时,判定为在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中产生了过电流异常。由此, 例如与基于获取的电流的平均值来判定过电流异常的有无的以往的驱 动力分配控制装置相比,能够更早地检测起因于电磁螺线管22的两端 子间的短路的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的过电流异常。另外,若未经过 异常电流检测时间,则不判定为过电流异常,所以也能够抑制驱动力分 配控制装置31的过电流异常的误检测。

微型计算机32在判定为是过电流异常时,对继电器35进行断开控 制。由此,在判定为是过电流异常时,能够切断对电磁螺线管22的电 源供给。因此,根据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的过电流异常,能够防止 元件,特别是处于蓄电池38与电磁螺线管22之间的元件的损伤。

微型计算机32在判定为是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的过电流异常 时,通过使警告灯50发光来通知驾驶员。由此,能够唤起驾驶员对驱 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的过电流异常的注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通过适当地变更上述实施方式而得到的以 下方式实施。

·本例中的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KTmax也可以根据异常电流阈 值KImax设定。该情况下,在ROM32a中存储有映射表M。映射表M 如图7所示,表示异常电流阈值KImax与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KTmax的相关性。微型计算机32根据异常电流阈值KImax,基于映射表来设定 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KTmax。即、若异常电流阈值KImax大,则较短 地设定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KTmax。此外,该处理例如在每次点火 开关40断开变为接通时执行。另外,通过根据检测的电流最大值来设 定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KTmax,能够更早地检测驱动力分配控制装 置31的过电流异常。

·在期间T1取入的最大值检测计数器阈值KN1的值可以适当地变 更。例如,最大值检测计数器阈值KN1可以设为1次。在最大值检测计 数器阈值KN1为1的情况下,将实际上在分流电阻41a中流动的电流值 作为电流最大值,基于本例中的异常判定程序,能够判定驱动力分配控 制装置31的过电流异常。

·异常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KTmax的值可以适当地变更。例如,异 常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KTmax的值可以设为1次以上。例如,在将异常 检测时间计数器阈值KTmax的值设为1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32若检测 1次异常电流,则判定为在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中产生了过电流异 常。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判定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的过电流异 常。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负载控制装置、异常判定装置,具体化 为驱动力分配控制装置31,但并不限于该装置。也可以例如将控制作为 电负载的电动马达的马达控制装置具体化为电负载控制装置、异常判定 装置。该情况下,能够判定由起因于马达的线圈的两端子间的短路的过 电流所引起的马达控制装置的异常。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警告灯50作为通知部,但作为通知部, 也可以为产生警告音的扬声器、经由合成声音电路等产生警告消息的警 告音产生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