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转换波各向异性振幅随入射角变化道集抽取方法

转换波各向异性振幅随入射角变化道集抽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换波各向异性AVA道集抽取方法,包括:对PP波进行保幅预处理;设置深度域偏移网格,根据演算法并选定第一偏移距数据,以通过P波常速度偏移,得到PP波的深度域的CIG道集;计算CIG道集的r谱,得到P波均方根速度;将P波常速度替换成P波均方根速度,并叠代前述步骤,直至r谱的峰值点完全收敛于零;选定第二偏移距数据,通过P波常速度偏移,得到PP波的深度域的CIG道集;计算CIG道集的g谱,得到P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计算深时对应关系,将更新后的P波均方根速度、更新后的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转换到时间域;抽取PP波的转换波道集。通过本发明解决了多波AVA道集抽取方法精度较差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840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申请/专利号CN201410232439.7

  • 发明设计人 芦俊;石瑛;王赟;

    申请日2014-05-28

  • 分类号G01V1/28;G01V1/30;

  • 代理机构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许志勇

  •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30: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29

    授权

    授权

  • 2014-09-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V1/28 申请日:201405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8-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换波各向异性振幅随入射 角变化道集抽取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PS波各向异性来说,储层上方往往存在多套沉积地层,地层的非 均匀性导致了地震波的速度存在各向异性,所以在抽取PS波各向异性的振 幅随入射角变化(Amplitude Various Angle,AVA)道集时需要消除上覆地层地 震波传播走时的各向异性,从而获得动校正较好的大排列多波AVA道集。

但传统的多波AVA道集抽取方法常常采用PP波的共中心点(Common  Middle Point,CMP)道集以及PS波的共转换点(Common Conversion Point, CCP)道集基于各向同性的速度谱进行AVA道集的转换,然后将PS波AVA 道集进行压缩,以得到PP波T0时间域的PS波AVA道集。这种方法存在 多个弊端:(a)道集没经过偏移,绕射波没有归位;(b)PS波AVA道集在压缩 过程中会发生子波畸变现象,而且在道集上进行PS波压缩误差较大;(c)AVA 道集排列较短,远偏移距发生弯曲。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传统的多波 AVA道集抽取方法精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换波各向异性AVA道集抽取方法, 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多波AVA道集抽取方法精度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换波各向异性AVA道集抽 取方法,包括:1)对PP波进行保幅预处理;2)设置深度域偏移网格,根据 一演算法并选定第一偏移距数据,以通过P波常速度偏移,得到所述PP波 的深度域的共成像点道集;3)计算所述共成像点道集的r谱,得到更新的P 波均方根速度;4)将所述P波常速度替换成更新后的所述P波均方根速度, 并叠代步骤2)、3)、4),直至所述r谱的峰值点完全收敛于零;5)选定第二 偏移距数据,通过所述P波常速度偏移,得到所述PP波的深度域的所述共 成像点道集,其中所述第二偏移距数据大于所述第一偏移距数据;6)计算所 述共成像点道集的g谱,得到更新的P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7)根据所述更 新后的P波均方根速度,计算深时对应关系,将更新后的所述P波均方根速 度、更新后的所述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转换到时间域;8)抽取所述PP波的 转换波道集。

其中,所述演算法包括如下公式:te=[z2+he2vm2(1+gehe2)]12;2te=t;he=[vm2t24-z21-vm2t2ge4]12,其中将所述PP波的所述各向异 性参数置为0。

其中,所述计算所述共成像点道集的r谱,得到更新的P波均方根速度 的步骤包括:基于公式计算所述共成像点道集的r谱,得 到更新的P波均方根速度。

其中,所述计算所述共成像点道集的g谱,得到更新的PP波的各向异 性参数的步骤包括:基于公式计算共成像点道集的g谱, 得到更新的P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更新后的P波均方根速度,计算深时对应关系,将 更新后的所述P波均方根速度、更新后的所述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转换到时 间域的步骤包括:基于公式计算深时对应关系,将更新后的所述P 波均方根速度、更新后的所述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转换到时间域。

其中,所述抽取所述PP波的转换波道集的步骤包括:基于公式 抽取所述PP波的转换波道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转换波各向异性AVA道集抽取方法,包括: 1)对PS波进行保幅预处理;2)设置深度域偏移网格公式,根据一演算法并 选定第一移距数据,用PP波处理得到的P波均方根速度以及S波常速度偏 移,得到所述PS波的深度域的共成像点道集;3)计算所述PS波的共成像 点道集的r谱,得到更新的S波均方根速度;4)将所述S波常速度替换成更 新后的所述S波均方根速度,并叠代步驟2)、3)、4),直至r谱的峰值点完 全收敛于零;5)选定第二偏移距数据,通过更新后的所述P波的各向异性参 数,消除下行所述P波旅行时的各向异性,偏移得到所述PS波的深度域的 共成像点道集,其中所述第二偏移距数据大于所述第一移距数据;6)计算所 述PS波的所述共成像点道集的g谱,得到更新的所述PS波的各向异性参数; 7)根据PP波深时对应关系,将更新后的所述S波均方根速度、更新后的所 述PS波的各向异性参数转换到时间域;8)抽取所述PS波的转换波道集。

其中,所述演算法包括如下公式:te=[z2+he2vm2(1+gehe2)]12;2te=t;he=[vm2t24-z21-vm2t2ge4]12,其中将所述PP波的所述各向异 性参数置为0。

其中,所述计算所述PS波的共成像点道集的r谱,得到更新的S波均 方根速度的步骤包括:基于公式计算所述PS波的共成像 点道集的r谱,得到均方根速度,再根据公式换算,得到 更新的S波均方根速度。

其中,所述计算所述PS波的所述共成像点道集的g谱,得到更新的所 述PS波的各向异性参数的步骤包括:基于公式 且将r置为0,计算所述PS波的所述共成像 点道集的g谱,得到更新的各向异性参数,再根据公式 换算,得到更新的PS波的各向异性参数。

其中,所述根据PP波深时对应关系,将更新后的所述S波均方根速度、 更新后的所述PS波的各向异性参数转换到时间域的步骤包括:基于公式 计算深时对应关系,将更新后的所述P波均方根速度、更新后的所 述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转换到时间域。

其中,所述抽取所述PS波的转换波道集的步骤包括:基于公式 抽取所述PS波的转换波道集。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深度域利用P波与S波的偏移速度抽取 共散射点(Common Scatter Point,CSP)道集,基于剩余曲率分析方法更新偏移 速度与各向异性参数,并根据换算的成像深度实现PP波与PS波的层位匹配; 将深度域分析得到的P波、S波偏移速度、各向异性参数换算到PP波T0时 间域,通过叠前偏移与各向异性射线追踪的方法得到层位完全匹配的PP波 与PS波AVA道集,使AVA道集抽取方法精度较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 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 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共散射点道集构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换波道集抽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转换波道集抽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最终抽取的PP波的AVA道集的示意圖。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最终抽取的PS波的AVA道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思想在于,基于散射原理,在深度域利用P波与S波的偏 移速度抽取CSP道集,基于剩余曲率分析方法更新偏移速度与各向异性参 数,并根据换算的成像深度实现PP波与PS波的层位匹配;将深度域分析得 到的P波、S波偏移速度、各向异性参数换算到PP波T0时间域,通过叠前 偏移与各向异性射线追踪的方法得到层位完全匹配的PP波与PS波AVA道 集,使AVA道集抽取方法精度较佳。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 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首先,当考虑地层垂向的分均匀性引发的各向异性时,PP波的时距方程 可如公式(1.1)所示:

tPP=t0PP2+xP2vP2(1+gPxP2),---(1.1)

其中,tPP为PP波的旅行时,t0PP为PP波的T0时间,xP为PP波的炮点 与中心点的水平距离,vP为P波均方根速度,gP为各向异性参数且表示为P 波的垂向非均匀性。

对于PS波,下行波为P波,上行波为S波,则PS波时距方程可如公式 (1.2)所示:

tPS=t0P2+xP2vP2(1+gPxP2)+t0S2+xS2vS2(1+gSxS2),---(1.2)

其中,tPS为PS波的旅行时,t0P、t0S分别为P波、S波的单程垂直旅行 时,xP、xS分别为炮点、接收点至转换点的水平距离,vS为S波均方根速度, gS为各向异性参数且表示为S波的垂向非均匀性。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SP道集构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将地 下介质模型离散成网格节点,每个节点即为散射点。其中,S表示为震源点, R表示为接收点;散射点(Scatter Point)的深度为Z,其在地表的投影为SP。 地震波在散射点上方介质传播时,下行波与上行波偏移速度分别为vd、vu, 震源与散射点之间的旅行时为td,散射点与接收点之间的旅行时为tu,SP点 到震源点S距离为ds,SP点到接收点R之间的距离为dr,一定能在震源点S 与接收点R之间找到一等效偏移距点E,等效偏移距点与散射点之间的地震 波旅行时te与ts、tr之间满足公式(1.3),如下所示:

2te=td+tu=t,    (1.3)

其中,t为地震波总旅行时。

假设SR的中心点为MP,根据公式(1.1)、(1.2),可得公式(1.4),如下所 示:

t=[z2+ds2vd2(1+gsds2)]12+[z2+dr2vu2(1+grdr2)]12,---(1.4)

之后,令SP与E点之间的距离为he之后,则(1.4)可转换成公式(1.5), 如下所示:

te=[z2+he2vm2(1+gehe2)]12,---(1.5)

由於2te=t,所以可得且由前述公式可得公式(1.6),如下 所示:

he=[vm2t24-z21-vm2t2ge4]12.---(1.6)

对于PP波,存在vPm=vd=vu=vm,则公式(1.6)变为公式(1.7),如下所示:

2[z2+he2vPm2(1+gPhe2)]12=[z2+ds2vPm2(1+gPds2)]12+[z2+dr2vPm2(1+gPdr2)]12.---(1.7)

对于PS波,令vPm=vd、vSm=vu、vCm=vm,则式(1.6)变为公式(1.7),如下 所示:

2[z2+he2vCm2(1+gChe2)]12=[z2+ds2vPm2(1+gPds2)]12+[z2+dr2vSm2(1+gSdr2)]12,---(1.8)

在公式(1.8)中,令公式(1.9),如下所示:

γ=vPmvSm,---(1.9)

则可得公式(1.10),如下所示:

vCm=2vPm1+γ.---(1.10)

利用上述过程可以形成CSP道集,在CSP道集中的偏移距为等效偏移 距。在CSP道集中各向异性地震记录的同相轴真实的双程旅行时可以表示为 公式(1.11),如下所示:

the2=t02+4he2vt2(1+gehe2).---(1.11)

在深度域,偏移时地震波双程旅行时可以表示为公式(1.12),如下所示:

the=2hevm=2vm(1+gehe2)12z2+he2,---(1.12)

所以可将公式(1.12)转换成公式(1.13),如下所示:

the2=4(z2+he2)vm2(1+gehe2),---(1.13)

则不同等效偏移距he的成像深度为公式(1.14),如下所示:

zhe2=vm2(1+gh2)4the2-he2,---(1.14)

将公式(1.11)带入到公式(1.14),可得成像深度与偏移速度误差满足如公式 (1.15)的关系,如下所示:

zhe2=z02+rh2+gh2z02,---(1.15)

其中,

z0=vmt02r=(vm2vt2-1)---(1.16)

由公式(1.15)可见,当偏移速度与真实速度相同且各向异性效应完全消除 时偏移深度才能与真实地层深度吻合。基于公式(1.15),可以用来抽取深度域 的共成像点道集(Common Imaging Gather,CIG),并通过r谱以及g谱扫描来 找到真实的P、S波速度与各向异性参数,从而提高多波AVA道集抽取的精 度。

由于PS波的传播同时受到P、S波速度以及各自各向异性参数的同时影 响,所以PS波的处理必须在PP波之后。在获得真实的P波偏移速度域各向 异性参数以后,首先消除P波各向异性的影响,再求取S波的偏移速度与各 向异性参数。由于PS波的g谱扫描得到的各向异性参数为gc,它与gs之间 存在差异。对于一定偏移距h,根据公式(1.10),gc与gs的关系为公式(1.17), 如下所示:

vSM(1+gSh2)12=vPmvCm(1+gCh2)122vP-vC(1+gCh2)12,---(1.17)

将公式(1.9)带入公式(1.17),可得到公式(1.18),如下所示:

gS=[γ(1+gCh2)12γ+1h-(1h2+gC)12]2-1h2,---(1.18)

由公式(1.18),可以通过一定偏移距h的gc,直接换算gs

时间域多波AVA道集的抽取需要得到时间域的速度谱与各向异性参数 谱,所以需要进行深时转换。根据公式(1.11)、(1.12),Z0向T0转换时,需 要用到P波的平均速度vpa,且

T0=2Z0vPa.---(1.19)

当偏移距较小时vPm=vPa,且各向异性参数对时距曲线形态特征 的影响较小。当偏移距较大时vPm更接近均方根速度,且各向异性参 数对时距曲线形态特征的影响较大。所以进行速度谱与各向异性参数的深时 转换时,应该通过小偏移距的共成像点道集分析P、S波的偏移速度,并用 来进行深时转换,用大偏移距的共成像点道集分析各向异性参数。

时间域形成多波AVA道集的过程与深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抽取的过程类 似,区别在于在层状介质假设下,采用直射线各向异性射线追踪可以确定等 效偏移距he与入射角θ的关系为公式(1.20),如下所示:

θ=arctanhez0.---(1.20)

将公式(1.6)带入公式(1.20),得到CSP道集转换为AVA道集的解析公式 (1.21),如下所示:

θ=[vm2t24z02-11-vm2t2ge4]12.---(1.21)

以上,大略说明了本发明之实施例所需要运用到的相关公式,以下将提 供对应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换波各向 异性AVA道集抽取方法的方法。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应用于倾斜地层 模型。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换波道集抽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2,对PP波进行保幅预处理。其中,所述保幅预处理例如为矢 量去噪,反褶积,振幅补偿,静校正等。

步骤S204,设置深度域偏移网格,根据一演算法并选定第一偏移距数据, 以通过P波常速度偏移,得到所述PP波的深度域的共成像点道集。进一步 来说,所述算法例如为前述公式(1.4)~(1.6),且将P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gP置 为0。

步骤S206,计算共成像点道集的r谱,得到更新的P波均方根速度。进 一步来说,此步骤基于公式(1.15),计算PP波共成像点道集的r谱,得到更 新的P波均方根速度vpm

步骤S208,将所述P波常速度替换成所述更新后的所述P波均方根速度 vpm,并叠代步骤S204、S206、S208,直至所述r谱的峰值点完全收敛于零 为止。

步骤S210,选定第二偏移距数据,通过所述P波常速度偏移,得到所述 PP波的深度域的所述共成像点道集,其中所述第二偏移距数据大于所述第一 偏移距数据。

步骤S212,计算共成像点道集的g谱,得到更新的PP波的各向异性参 数。进一步来说,此步骤基于公式(1.15),且将r置为0,以计算共成像点道 集的g谱,得到更新的P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

步骤S214,根据所述更新后的P波均方根速度vpm,计算深时对应关系, 将更新后的所述P波均方根速度vpm、更新后的所述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gP转 换到时间域。进一步来说,此步骤基于公式(1.19),计算深时对应关系,将更 新后的所述P波均方根速度vpm、更新后的所述P波的各向异性参数gP转换 到时间域。

步骤S216,抽取PP波的转换波道集。进一步来说,此步骤基于公式 (1.21),抽取PP波的转换波道集,且所述转换波道集例如为AVA道集。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转换波道集抽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 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302,对PS波进行保幅预处理。其中,所述保幅预处理例如为矢 量去噪,反褶积,振幅补偿,静校正等。

步骤S304,设置深度域偏移网格公式,根据一演算法并选定第一移距数 据,用PP波处理得到的P波均方根速度vpm以及S波常速度偏移,得到所述 PS波的深度域的共成像点道集。进一步来说,所述算法例如为前述公式 (1.4)~(1.6),且将PS波的各向异性参数gS置为0。

步骤S306,计算所述PS波的共成像点道集的r谱,得到更新的S波均 方根速度。进一步来说,此步骤先基于公式(1.15),得到均方根速度vCm,再 根据公式(1.9)、(1.10)换算,得到更新的S波均方根速度vSm

步骤S308,将所述S波常速度替换成更新后的所述S波均方根速度,并 叠代步驟S304、S306、S308,直至r谱的峰值点完全收敛于零为止。

步骤S310,选定第二偏移距数据,通过更新后的所述P波的各向异性参 数gP,消除下行所述P波旅行时的各向异性,偏移得到所述PS波的深度域 的共成像点道集,其中所述第二偏移距数据大于所述第一移距数据。

步骤S312,计算所述PS波的所述共成像点道集的g谱,得到更新的所 述PS波的各向异性参数。进一步来说,此步骤先基于公式(1.17),且将r置 为0,以计算PS波的共成像点道集的g谱,得到更新的各向异性参数gC, 再根据公式(1.18)换算,得到PS波的各向异性参数gS

步骤S314,根据PP波深时对应关系,将更新后的所述S波均方根速度 vSm、更新后的所述PS波的各向异性参数gS转换到时间域。进一步来说,此 步骤基于公式(1.19),根据PP波深时对应关系,将更新后的所述S波均方根 速度vSm、更新后的所述PS波的各向异性参数gS转换到时间域。

步骤S316,抽取PS波的转换波道集。进一步来说,基于公式(1.21),抽 取PS波的转换波道集,且所述转换波道集例如为AVA道集。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最终抽取的PP波的AVA道集的示意圖。图 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最终抽取的PS波的AVA道集的示意图。如图4及 5所示,可见通过叠前时间偏移,PP波及PS波两者道集在反射时间上完全 对应,避免了PS波压缩过程中的波形畸变,使AVA道集抽取方法精度较佳。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深度域利用P波与S波的偏移 速度抽取CSP道集,基于剩余曲率分析方法更新偏移速度与各向异性参数, 并根据换算的成像深度实现PP波与PS波的层位匹配;将深度域分析得到的 P波、S波偏移速度、各向异性参数换算到PP波T0时间域,通过叠前偏移 与各向异性射线追踪的方法得到层位完全匹配的PP波与PS波AVA道集, 使AVA道集抽取方法精度较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