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及各种骨关节疼痛的中药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及各种骨关节疼痛的中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及各种骨关节疼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三七,灵芝,人参,黄芪,桔梗,杜仲,葛根,牛膝,蒲公英,茯苓,防风,苍术。本发明具有滋补肝肾、补气升阳、止血散瘀、利水消肿、补脾安神、解表通经之功效,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骨关节疼痛具有显著疗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691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澳普瑞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330902.1

  • 发明设计人 刘振海;

    申请日2014-07-09

  • 分类号A61K36/488;A61K9/20;A61K9/48;A61K9/16;A61P19/06;A61P19/02;A61P29/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辽宁路153号颐中银街首座1003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30: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488 授权公告日:20170926 终止日期:20180709 申请日:201407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9-26

    授权

    授权

  • 2015-11-1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488 登记生效日:2015102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70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10-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488 申请日:201407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0-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及各种 骨关节疼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所致反复发作的关节炎 症。人体尿酸是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 嘌呤分解而来。尿酸的生成增多和排泄的减少都可使尿酸蓄积而产生高尿 酸血症。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关节周围组织和皮下组织,引起关节炎的反 复发作,有急性红、肿、剧痛,逐渐产生骨与关节破坏、畸形、关节强直 和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痛风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少见,约占5%。部分病 人有家族史。

2、无症状期,仅有高血尿酸。血尿酸增高至关节症状发作时间可达数 年。

3、急性发作期:常于夜间突然发作,首先发生于第一蹠趾关节,剧痛, 于数小时内达到顶点,明显肿胀发红,压痛明显,功能障碍。可伴有发热, 高达38~39℃。乏力、厌食、头痛等症状。经1~2周后症状缓解,间歇数 月至数年后复发。其他关节趾、拇指、掌指关节、踝、腕、膝、肩等也可 发生。饮酒、暴食、疲劳、创伤或精神刺激等均可诱发关节炎发作。

4、慢性关节炎期:关节炎频繁发作,间歇期变短、关节肿胀、关节骨 端破坏和增生而致畸形。于耳廓或关节部位出现痛风石。位于皮下,呈淡 黄色之结节。痛风石破溃时可流出石灰状物,窦道难以愈合,可继发化脓 性感染。约10~20%病人发生尿酸盐结石,并可引起血尿、肾绞痛症状。可 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 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 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 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 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 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风湿性关节炎有两个特点

1、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发病部位常常是膝、髋、 踝等下肢大关节,其次是肩、肘、腕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

2、是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时间是这个关节发作,一段时间是那个关节 不适,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就可消退。血化验血沉加快,抗“0”滴 度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治愈后很少复发,关节不留畸形,有的病人可 遗留心脏病变。

症状:

1、急性发热。是不规则的发热现象,不会出现寒颤现象,用抗生素治 疗无效。

2、关节疼痛。疼痛游走不定。

3、晨僵。患者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不过晨 僵持续时间较短。

各种骨关节疼痛:

临床表现和症状

1、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疼痛于活动时发生,休息后消失或好转。急 性发作时,疼痛加剧,同时可有关节肿胀、关节僵硬、关节内磨擦音等。

2、有的病人关节处于一定位置过久,或晨起下地,便感到关节疼痛, 即所谓休息痛。此类病人逐渐活动关节一定时间后,疼痛消失,关节可感 到松快。

3、增生之骨赘刺激或压迫邻近神经而发生放射性疼痛,如颈椎增生引 起上肢疼,腰椎增生造成下肢痛,髋关节增生所致的股前内侧痛等。脊椎 严重增生可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大小便障碍、神经刺激 征,甚至截瘫。

4、早期关节外形和活动无异常,晚期膝、手指等周围软组织较少的关 节可看到骨性增粗,关节肿胀、肌肉萎缩及关节变形,关节有压痛,活动 受限,活动时有磨擦感。

世界卫生组织将骨关节疾病列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三 大杀手”外对人体危害最广泛的问题。目前,治疗骨关节疾病临床多采用 西药治疗,西药起效快,但是西药多产生毒副作用,同时产生严重的耐药 性,再者由于药物残留,对患者本身伤害极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及各 种骨关节疼痛的中药,尤其对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痛风 性关节炎及各种骨关节疼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 分组成:

三七1~20份,灵芝1~30份,人参1~30份,黄芪1~25份,桔梗份1~35 份,杜仲1~40份,葛根1~100份,牛膝1~30份,蒲公英1~30份,茯苓 1~50份,防风1~50份,苍术1~50份。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及各种骨关节疼痛的中药,可由以下重量份数 的各组分组成:

三七5~20份,灵芝10~30份,人参10~30份,黄芪5~25份,桔梗10~35 份,杜仲15~40份,葛根10~100份,牛膝10~30份,蒲公英5~30份,茯 苓10~50份,防风10~50份,苍术10~50份。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及各种骨关节疼痛的中药可制备成片剂、胶囊 剂、冲剂。

所述片剂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放入水中冲洗,烘干,干透收集,然后切成 薄片备用,将所述药材组分按比例混合,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0分钟 ~60分钟,将粉碎后的中药药物过100目筛的药物粉末,备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中药粉末以及所述片剂辅料放入混合机内混 合均匀,加入粘合剂及润湿剂制成软材,采用烘箱将软材烘干,整粒;

第三步,将第二步整粒得到的药物颗粒倒入混合机内,加入润滑剂及 崩解剂混合均均,臭氧杀菌3小时,最后压片得成品。

所述片剂可根据需要,进行糖包衣或薄膜包衣。

所述胶囊剂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放入水中冲洗,烘干,干透收集,然后切成 薄片备用。将所述药材组分按比例混合,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0分钟 ~30分钟,将粉碎后的中药药物过80目筛的药物颗粒,备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药物颗粒以及胶囊剂辅料,按比例称取,搅 拌混匀,80℃烘干1小时,然后臭氧杀菌60分钟后,最后采用普通胶囊 机将混合药粉装入胶囊即可。

所述胶囊剂为硬胶囊剂,呈圆筒形,可根据药物剂量的大小而选用。

所述冲剂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放入水中冲洗,烘干,干透收集,然后切成 薄片备用,将所述药材组分按比例混合,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0分钟 ~30分钟,将粉碎后的中药药物过80目筛的药物颗粒,备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的药物颗粒加水煎煮,煎煮三次,合并滤液, 上火浓缩至浸膏,采用真空负压将浸膏干燥成干膏体;

第三步,将第二步所得的干膏体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加入冲剂辅料混 合均匀,再加入粘合剂淀粉浆,进行制粒,烘箱干燥,温度为60度~80度, 时间为1~3小时,紫外线消毒3小时,装入袋中,包装的成品

所述药物可替代茶叶,制成代用茶服用,代用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放入水中冲洗,烘干,干透收集,然后切成 薄片备用。将所述药材组分按比例混合,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0分钟 ~30分钟,将粉碎后的中药药物过80目筛的药物颗粒,备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的药物颗粒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60度~90度, 时间为0.5~2小时;

第三步,将第二步所述药物颗粒进行紫外线照射2小时,消毒除菌, 最后将药物颗粒包装入袋得成品。

本发明的理论依据:灵芝:味甘性平,归心、肝、脾、肺、肾五经, 具有安神养精、滋补强壮、止咳平喘之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紫 芝味甘温,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 延年。”主疗虚劳,实证慎服。

田七:出自《本草纲目》,又名三七、金不换。味甘、微苦,性温,归 肝、胃、心、肺及大肠经。具止血散瘀、消肿定痛、通脉行瘀之效。主治 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淤闭经、产后瘀阴腹痛、疮痈肿痛等。《玉 揪药解》曰:“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 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禁忌:气血亏虚所致痛经、月经不调 等。

红参: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具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 摄血之功效。主治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现代研究 尚可应用于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反藜芦,不可同用。《本草纲目》曰: “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滑泄久痢,小便频 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下血,血淋,血崩,胎 前产后诸病。”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属补气药。具有补气升阳、益卫 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 久泻脱肛、自汗盗汗、阴疽漫肿、气虚水肿、内热消渴等。现代研究发现 有降压、保肝、调节血糖等作用。

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归肺经。具有宣肺平喘、利咽祛痰、补气 血、补五劳、利五脏之功。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痰、胸满胁 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等症。《日华子本草》中记 载:“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 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阴虚久咳、气逆及咳血者 忌服。

杜仲:味甘、微辛,性温,归肝、肾经。可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腰 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等。现代 研究证实杜仲有较强的抗肿瘤及降压作用,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所致头晕 头痛症状。阴虚火旺者慎服。《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 与黄柏、知母同入。”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肺、胃经。主发表解肌、透疹、升阳止泻、 生津止渴等,用于外感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湿热泻痢、脾虚泄泻、 热病烦渴、消渴证等。《本草纲目》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 降火、排毒诸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 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

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具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 引火下行、利尿通淋等作用,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 产后血瘀腹痛、症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臃肿恶疮、咽 喉肿痛等。

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寒,归肝、胃经。具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 功效。主治热毒疮疡、黄疸、热淋及目赤肿痛等,尤善治乳痈。主要用于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痈肿痛,胃炎, 痢疾,肝炎,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 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尤指亚甲炎),急性结膜炎,感冒发 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现代研究表明可调节免疫 功能、抗肿瘤、胃溃疡等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具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 功效。主治水肿胀满、泄泻,小便不利,痰饮咳逆,心悸,失眠,遗精, 健忘等症。现代研究证实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肝细胞坏死及抗菌等功 效。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经、肺、脾、肝经。具有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等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 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等症。属解表 药、祛风药。随不同的临床配伍应用,防风具有良好的双向作用,即既能 发汗又能止汗,既能止泻又能通便,及既能止血又能通经的功效。现代研 究证实有较强的镇痛、镇静作用。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肺、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及明目之效,主要用于治疗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萎痹、风湿痹痛、 风寒感冒、夜盲等症,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痰 饮湿肿、表证夹湿、头重身痛、肢节酸痛等。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 血虚怯弱及七情气闷者慎用。

本发明以葛根为君药,以解外感之邪,发表解肌,兼顾素体脾虚之证, 升阳举陷,补脾止泻;

以防风、茯苓、苍术、黄芪为臣药,以加强君药祛风散寒、解表止痛、 燥湿健脾之功效,同时滋补肝肾,以扶助素虚之正气,补中益气则外感之 邪可顺势而解;

佐以杜仲、灵芝、红参以顾其平素虚劳之兼证,补肝肾、强筋骨,益 气摄血,安神养精,以治其劳倦内伤,肾虚遗精或气不摄血、崩漏下血等 证;

田七亦为佐药,有通经行瘀之效,意去其瘀血以生新血,虽气血亏虚 证禁用,但该方主治应有血虚夹瘀之证,不散其瘀则崩漏下血不止;

桔梗、蒲公英为反佐药,与君药及大部分臣药性味相反,该方大部分 君、臣药意在解外感之风寒湿邪,但患者正气素虚,脾、肝、肾均不足, 风寒湿邪易入里化热,与素虚之正气相搏易致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故反 佐之以清热解毒药;

使药为牛膝,调和诸药,增强药力之效,牛膝善补肾、引血下行,从 而益肾精、润肠道,牛膝亦善引火下行,使心火与肾水相济,辅助茯苓更 为利水(该方若用于妇科应使用川牛膝,用量酌减)。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滋补肝肾、补气升阳、止血散瘀、利水消肿、 补脾安神、解表通经之功效,本方证为虚劳证,男女皆可用,即正气素虚 又外感风寒湿邪,素有肾虚遗精、腰膝酸疼,脾虚失眠、泄泻,或气虚崩 漏及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即血虚夹瘀之证,兼有近日外感风寒湿邪,发 热,项背强痛,肺气失宣,咽喉不利等症状,甚或外感之邪已入里化热, 证兼目赤肿痛、小便余沥、热毒疮疡等。

本发明采用纯中药制剂,安全无污染,无毒副作用,配方合理,疗效 显著,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三七5份,灵芝10份,人 参10份,黄芪5份,桔梗10份,杜仲15份,葛根10份,牛膝10份,蒲 公英5份,茯苓10份,防风10份,苍术10份。

本发明上述药物片剂制备步骤为:所述片剂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所述原料药材放入水中冲洗,烘干,干透收集,然后切成薄 片备用,将所述药材组分按比例混合,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0分钟~ 60分钟,将粉碎后的中药药物过100目筛的药物粉末,备用;

其次,将第一步得到的中药粉末以及所述片剂辅料放入混合机内混合 均匀,加入粘合剂及润湿剂制成软材,采用烘箱将软材烘干,整粒;

最后,将第二步整粒得到的药物颗粒倒入混合机内,加入润滑剂及崩 解剂混合均均,臭氧杀菌3小时,最后压片得成品。

另外,可根据客户需求,将药片进行糖包衣或者薄膜包衣。

本发明上述药物胶囊剂制备步骤为:

首先,将所述原料药材放入水中冲洗,烘干,干透收集,然后切成薄 片备用,将所述药材组分按比例混合,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0分钟~ 30分钟,将粉碎后的中药药物过80目筛的药物颗粒,备用;

然后,将第一步得到的药物颗粒以及胶囊剂辅料,按比例称取,搅拌 混匀,80℃烘干1小时,然后臭氧杀菌60分钟后,最后采用普通胶囊机 将混合药粉装入胶囊即可。

本发明所述胶囊剂为硬胶囊剂,呈圆筒形,可根据药物剂量的大小而 选用。

本发明所述冲剂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所述原料药材放入水中冲洗,烘干,干透收集,然后切成薄 片备用,将所述药材组分按比例混合,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0分钟~ 30分钟,将粉碎后的中药药物过80目筛的药物颗粒,备用;

其次,将第一步所得的药物颗粒加水煎煮,煎煮三次,合并滤液,上 火浓缩至浸膏,采用真空负压将浸膏干燥成干膏体;

最后,将第二步所得的干膏体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加入冲剂辅料混合 均匀,再加入粘合剂淀粉浆,进行制粒,烘箱干燥,温度为60度~80度, 时间为1~3小时,紫外线消毒3小时,装入袋中,包装的成品。

本发明所述药物可替代茶叶,制成代用茶服用,所述代用茶制备包括 以下步骤:

首先,将所述原料药材放入水中冲洗,烘干,干透收集,然后切成薄 片备用,将所述药材组分按比例混合,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0分钟~ 30分钟,将粉碎后的中药药物过80目筛的药物颗粒,备用;

其次,将第一步所得的药物颗粒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60度~90度, 时间为0.5~2小时;

最后,将第二步所述药物颗粒进行紫外线照射2小时,消毒除菌,最 后将药物颗粒包装入袋的成品。

实施例2

本发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本发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组 成及重量份数为:三七10份,灵芝20份,人参20份,黄芪5份,桔梗20 份,杜仲30份,葛根40份,牛膝20份,蒲公英20份,茯苓20份,防风 20份,苍术30份。

片剂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

胶囊剂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

冲剂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

代用茶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发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三七20份,灵芝30份, 人参30份,黄芪25份,桔梗35份,杜仲40份,葛根80份,牛膝30份, 蒲公英30份,茯苓50份,防风50份,苍术50份。

片剂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

胶囊剂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

冲剂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

代用茶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

毒性试验:

实验动物

SD大鼠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大鼠灌胃给药急性毒性实验

选取40只100g~200g SD大鼠,随机分配,每组20只,雌雄各半,给 SD大鼠进行灌胃给药,一日三次给药,最大剂量组剂量为1000mg(生 药)·kg~1,其他组剂量按1∶0.5递减,给药后立刻观察SD大鼠反应情况, 连续观察7日,SD大鼠全部存活,处死SD大鼠,对SD大鼠脏器,心、 肝、脾、肺、肾等主要器官组织进行病理性检查,结果显示无明显病变部 位。

大鼠灌胃给药长期毒性实验

毒性试验:

选取SD大鼠80只,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对 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采用本实施例1冲剂分散于水中,灌胃, 剂量为200mg(生药)·kg~1,一日三次灌胃,连续给药15周,观察动物一般 情况及体重等指标。停药三天后,观察SD大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 体重等指标,结果表明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处死 大白鼠,对其内脏进行组织切片,电镜下表明无任何病变及异常。

表1为SD大鼠血液检查数据表

数据显示本发明对于SD大鼠无任何毒副作用。说明本发明药物对SD 大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临床试验:

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酌情给药。

疗效评价标准: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治愈:红、肿、热、痛等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屈伸恢复正常,无任何 不适症状;

有效:红、肿、热、痛等症状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屈伸基本恢复正常, 需继续治疗;

无效:症状未有任何改善,甚而有加重之趋势;

治疗结果:本发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骨关节疼 痛的药物临床应用数年,共186人服用,患者最大年龄80岁,患者最小年 龄的11岁。其中女性占44%,男性占56%,服药一个疗程后,症状均有 所好转,服药五个疗程后,70人痊愈,110人有效,6人无效,有效率96.7%, 本发明药物疗效显著。

病例1:管某某

病史: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及左足背部反复红,肿,热,痛5年,加重3 天。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夜间尤甚,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于当医院就诊,确诊为痛风,药物治疗后好转(具体不 详)。5年来反复发作,累及左足背部,3天前再次出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 红,肿,热,痛,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该患者既往有肾结石,但 是无痛风病家族史。

临床症状: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皮温高,压痛明显。

化验监测结果:查血尿酸:560.0umol/L,PE∶BP:120/90mmug,WBC: 6.94*10/L。

治疗过程:服用代用茶,每日2包,开始服用第二天下午疼痛消失, 第三天红肿减轻,第五天症状完全消失。

病例2:冷某某

病史:左踝关节痛风反复发作3年,加重2天。患者3年前因饮大量 啤酒后出现左足踝关节红,肿,热,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3年来痛风反 复发作,2天前因劳累再次出现左足踝关节红,肿,热,痛,为求进一步诊 治,来我院就诊,无痛风家族病史。

临床症状:左踝关节红,肿,皮温高,压痛明显。

化验监测结果:查血尿酸596.0umol/L,PE∶BP:150/90mmug,WBC: 6.91*10/L。

治疗过程:服用代用茶,每日2包,开始服用第二天下午疼痛消失, 第三天红肿减轻,第七天症状完全消失。

病例3:张某

病史:患者5天前因进食大量海鲜,啤酒,出现右足外踝关节红,肿, 热,痛,夜间尤甚,影响日常生活,未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临床症状:右远虑踝关节红肿,痛5天,查右足外踝关节红,肿,皮 温高,压痛明显,无畸形,四肢及耳廓无痛风石。

化验监测结果:查血尿酸:460umol/L,PE∶BP:125/80mmug,WBC: 11.0*10/L。

治疗过程:服用代用茶,每日2包,开始服用第二天下午疼痛消失, 第三天红肿减轻,第六天症状完全消失。

病例4:王某某,

病史:患者于8年前进食大量海鲜后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 热,严重影响行走及睡眠,于当地医院就诊,口服药物2天后,症状较前 缓解,(具体不详)。8年来痛风反复发作,2天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双足 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痛,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临床症状:双足第一跖趾关节反复发作红,肿,热,痛8年,加重2 天。

化验监测结果:查血尿酸:460umol/L,PE∶BP:140/90mmug,WBC: 9.6*10/L。

治疗过程:服用代用茶,每日2包,开始服用第二天下午疼痛消失, 第三天红肿减轻,第五天症状完全消失。

病例5:张某某,

病历:左足第三,四跖趾关节及右膝关节反复发作痛风5年余,加重2 天。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第三,四跖趾关节及右膝关节红,肿, 热,痛,夜间尤甚,影响日常生活。于当地医院就诊治疗后症状好转(具 体药物,药量不详),5年来痛风反复发作,2天前再次出现左足第三,四 跖趾关节红,肿,热,痛,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临床症状:左足第三,四跖趾关节肿胀,稍红,皮温高,压痛(+), 无畸形。

化验监测结果:查血尿酸:431umol/L,PE∶BP:130/85mmug,WBC: 7.70*10/L。

治疗过程:服用代用茶,每日2包,开始服用第二天下午疼痛消失, 第三天红肿减轻,第五天症状完全消失。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 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 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