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耐长期晶间腐蚀的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稳定化热处理工艺

一种耐长期晶间腐蚀的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稳定化热处理工艺

摘要

一种耐长期晶间腐蚀的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稳定化热处理工艺,属于有色金属技术领域。含Zn、Er高Mg热轧板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Mg:5.3%~6.3%,Zn:0.4%~0.8%,Mn:0.4%~0.8%,Er:0.15%~0.3%,Zr:0.15%~0.25%,不可避免杂质含量<0.4%,余量为Al;对55%±2%变形量板材进行稳定化退火,退火温度为240~250℃,保温时间时间为5~10h,空冷至室温。该工艺通过稳定化处理控制β相和τ相在基体的析出位置和形貌,提高合金的耐长期晶间腐蚀性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3803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46889.4

  • 申请日2014-04-12

  • 分类号C22C21/06;C22F1/047;

  • 代理机构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萍

  • 地址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10:5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13

    授权

    授权

  • 2014-08-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21/06 申请日:201404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长期晶间腐蚀的含Zn、Er 高Mg铝合金板材稳定化的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Al-Mg合金以其良好的耐蚀性和焊接性能广泛应用于船舶、航空航天等领 域,如何提高合金强度和耐蚀性一直是Al-Mg合金研究的关键问题。该系铝合 金可以通过Mg原子固溶强化来提高强度,但对于高Mg(Mg>6%~7%)铝合 金,其在室温下长期服役时,将会沿晶界析出连续的β相(Mg2Al3),这会造成 严重的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实际上热处理可以改变第二相在晶界的分布形貌, 从而减低或消除相应的腐蚀。在专利201210065948.6中即针对含Er高Mg的 5A06铝合金冷轧板进行了235℃~245℃退火热处理,使得β相在晶界的分布形 貌发生变化,从而提高了合金的耐长期晶间腐蚀性能。这种低温退火热处理即 为稳定化热处理。

相对于上述专利中的含Er5A06铝合金,本实验所用合金添加了少量的Zn。 Zn不仅起到了固溶强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和Mg原子形成耐蚀性较好的τ 相,且这种相弥散分布于晶内和断续分布于晶界,从而减少了耐蚀性较差的β 相析出量。同时也会改变β相在晶界的分布情况。

本实验合金为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其稳定化温度会不同于含Er5A06 铝合金,选择在200℃~250℃温度区间进行退火,以期找到合适的稳定化热处理 工艺,改善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的耐长期晶间腐蚀性能,提高合金的使 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的耐长期 晶间腐蚀性能的稳定化热处理工艺,通过稳定化退火处理,使合金具有良好的 耐长期晶间腐蚀性能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较高的强度。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耐长期晶间腐蚀的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的稳定 化热处理工艺,含Zn、Er高Mg铝合金热轧板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 Mg5.3%~6.3%,Zn0.4%~0.8%,Mn0.4%~0.8%,Er0.15%~0.3%,Zr0.15%~0.25%, 不可避免杂质含量<0.4%,余量为Al,步骤为:

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经热轧、中间退火后冷轧,至最终冷变形量为 55%±2%,然后进行稳定化退火,稳定化退火温度为240℃~250℃,退火时间 为5~10h。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采用本发明的耐晶间腐蚀的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稳定化热处理工艺, 使合金具有良好的耐长期晶间腐蚀性能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较高的强度,显著 提高板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含Zn、Er高Mg铝合金冷轧板显微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变化曲线;

图2为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200℃不同时间退火后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3为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220℃不同时间退火后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4为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230℃不同时间退火后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5为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240℃不同时间退火后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6为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250℃不同时间退火后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7为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240℃稳定化退火+150℃不同时间退火 后的失重变化曲线;

图8为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在240℃的退火时间—IGC最短时间及 对应硬度关系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对比例1

1)以含Zn、Er的高Mg铝合金20mm厚热轧板为例,化学成分为Mg 5.98%,Zn0.79%,Mn0.5%,Er0.2%,Zr0.22%,不可避免杂质含量<0.4%, 余量为Al。对合金热轧板在460℃再结晶退火2h后热轧、后在350℃中间退火, 保温2h,空冷至室温。

2)对步骤1)所得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进行多道次冷轧,最终冷变 形量为55%±2%(由于轧制的不均匀性,变形量存在2%的误差)。

3)对步骤2)所得冷轧板在不同温度下退火1h,空冷至室温。测试冷轧 板显微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1的硬度曲线可知,合金的 再结晶开始温度为300℃。为了保证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以下实施例选取 250℃以下温度对冷轧板进行退火处理。

对比例2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1。

3)对合金冷轧板在200℃下进行不同时间退火。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 准AST G67对合金冷轧态和不同退火态试样进行硝酸失重实验,以浸泡前后合 金单位面积的失重评定材料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其单位面积失重随退火时间的 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对比例3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1。

3)对步骤2)所得冷轧板在220℃下进行不同时间退火。根据美国材料试 验协会标准AST G67对合金冷轧态和不同退火态试样进行硝酸失重实验,以浸 泡前后合金单位面积的失重评定材料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其单位面积失重随退 火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对比例4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1。

3)对步骤2)所得冷轧板在230℃下进行不同时间退火。根据美国材料试 验协会标准AST G67对合金冷轧态和不同退火态试样进行硝酸失重实验,以浸 泡前后合金单位面积的失重评定材料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其单位面积失重随退 火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实施例1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1。

3)对步骤2)所得冷轧板在240℃下进行不同时间退火。根据美国材料试 验协会标准AST G67对合金冷轧态和不同退火态试样进行硝酸失重实验,以浸 泡前后合金单位面积的失重评定材料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其单位面积失重随退 火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实施例2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1。

3)对步骤2)所得冷轧板在250℃下进行不同时间退火。根据美国材料试 验协会标准AST G67对合金冷轧态和不同退火态试样进行硝酸失重实验,以浸 泡前后合金单位面积的失重评定材料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其单位面积失重随退 火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

由图2-图6可以看出,合金经过200℃退火处理后的失重随退火时间的延长 逐渐增加,耐晶间腐蚀性能降低;而220℃-250℃退火处理的失重都是随着退火 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不同的是,220℃退火处理的失重最大接近至严重腐 蚀区边界,而后开始缓慢的下降,退火22.7h时进入介敏区,而在230℃退火的 失重达到最大(53mg/(cm2))后便立刻快速下降,退火6..6h±0.4h就已经发生 稳定化,耐晶间腐蚀性能已大有提高;随着退火温度继续升高至240℃,虽然在 极短的时间(0.2h)就出现了晶间腐蚀敏感性,但是当退火时间延长至3.2h±0.8h, 合金就已经发生了稳定化,稳定化时间相对于230℃大大减小,而且金相观察发 现240℃×4h完全没有发现晶间腐蚀,表现出非常优异的耐晶间腐蚀性能;从 图6可以看出,合金在250℃下不同时间退火,失重一直处于晶间腐蚀不敏感区 和介敏感区,退火0.5h达到达到最大失重为17mg/(cm2),而且金相观察并未发 现该状态发生晶间腐蚀,随着退火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失重一直稳定在 10mg/(cm2),耐晶间腐蚀性能优异。考虑到保证合金的力学性能,如果继续升高 温度会降低合金的强度,因此,发明所提供的耐长期晶间腐蚀的含Zn、Er高 Mg铝合金板材的稳定化退火温度选取240℃~250℃。

实施例3

步骤1),步骤2)同对比例1。

3)对步骤2)中所得冷轧板在240℃进行不同时间退火(2.5h、3h、4h、 4.5h、5h、10h)后,空冷至室温。

4)对步骤3)中所得退火样品分别在150℃进行不同时间退火处理。根据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 G67对合金冷轧态和不同退火态试样进行硝酸失重 实验,以浸泡前后合金单位面积的失重评定材料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其单位面 积失重随退火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

如图7所示,合金在240℃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后,又在150℃进行不 同时间退火的失重,随着在240℃下退火的时间延长而减小,耐晶间腐蚀性能变 好。根据图7的实验结果以及240℃下退火不同时间(2.5h、3h、4h、4.5h、5h、 10h)对应的硬度,绘制出含Zn、Er高Mg铝合金板材在240℃的退火时间—IGC 敏化最短时间及对应硬度关系图,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合金240℃× 2.5h+150℃×0h退火态就已经发生晶间腐蚀;随着240℃退火时间的进一步延长 到3~4.5h,之后又在150℃退火,只需要3.7~6.5h就对晶间腐蚀敏感区,相对在 240℃退火2.5h耐晶间腐蚀性能已有所提高;然而当240℃退火时间延长到5h 后,需要在150℃退火14.6h才能对晶间腐蚀敏感,耐晶间腐蚀性能明显提升; 当240℃退火时间进一步提高至10h后,甚至需要在150℃退火45h才能发生晶 间腐蚀,耐晶间腐蚀性能优异。同时,根据图8中240℃各退火时间对应的硬度 以及再结晶开始温度对应的硬度可知,240℃退火10h的硬度要比再结晶开始时 的硬度要高出3.1~4.1HV,仍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因此含Zn、Er高Mg铝 合金板材的稳定化退火时间优选5~10h。

综合以上分析,本发明提供的55%±2%变形量的耐长期晶间腐蚀的含Zn、 Er高Mg铝合金板材,其最佳稳定化热处理工艺为:退火温度240℃~250℃,退 火时间5~10h。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