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下向进路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

一种下向进路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

摘要

一种下向进路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属于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是一种不掘充填道以及充填小井,减少或避免大量毛石的产生和提高采空的采场进路的填充高度的下向进路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该采矿方法不掘进充填小井和充填道,消除了因掘进充填小井和充填道产生废石,降低矿石的贫化,阻止了上掘时发生炮烟中毒的事故和易得湿症病的现象,而且不在采场进路中架设充填管,避免了高空作业,节约了充填管;同时保证了采场进路能够全部充填接顶,提高采场顶板的安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533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79597.0

  • 申请日2014-04-30

  • 分类号E21C41/16(20060101);E21F1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62100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孙惠娜

  • 地址 737103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路9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10:5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09

    授权

    授权

  • 2014-08-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C41/16 申请日:201404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向进路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

背景技术

目前龙首矿采用的采矿方法为六角形高进路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充填采用细砂管道自流输送充填。采场为普通电耙六角形进路,采用YT—28型凿岩机凿岩,电耙子出矿。

如图1-3所示,采场进路4为垂直分层道双翼布置,长24米,断面形状为六角形,顶底宽2.6米,腰宽5.4米,高4米,采场进路4布置特点为相邻进路在垂直高度上交错半层,即2.0米,进路隔一采一,每回采一层下降高度2.0米。普通电耙六角形采场进路4是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矿块,矿块长50米,宽度为矿体的水平厚度,约10—60米。阶段高度为60米,在矿块中垂直走向布置分层道7,分层道7一般布置在垂直矿体走向的勘探线位置,方向沿矿体走向,断面为2.0米×2.0米,在分层道7位置的上下盘布置溜矿井8和通风井9,与上下中段的穿脉主充填道10连通,溜矿井8下部安装振动放矿机出矿,矿车通过穿脉运输道12中拉走。溜矿井8和通风井9随着转层,上部预留采场行人井5兼作材料设备井。在矿块两端布置充填道2,使充填道2与上中段穿脉主充填道10连通。充填道2每15米下降一次,通过充填小井3与采空的采场进路4连通,在充填小井3中悬挂PE塑料管,悬挂在采场进路4的顶板上,采用细砂管道自流的方式对采空的采场进路4进行充填。

充填前通过采场行人井5将电耙子提至设备硐室6中。

在采场回采结束后,在采空的采场进路4端部上掘充填小井3与穿脉主充填道10连通,但是上掘充填小井3的毛石很难分出,直接混入回采的矿石中,导致矿石品位贫化。同时充填时人员提前要在充填小井3中悬挂充填管,由于充填小井3内环境比较恶劣,上下充填小井3非常危险。采场作业人员为了上掘充填小井3容易,一般充填时灰浆压过采场进路4的腰线就停止充填,因充填不接顶,造成地压应力集中在进路两侧面,很容易发生采场进路4充填体两侧面垮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发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供一种不掘充填小井和充填道减少或避免大量毛石的产生和提高采空采场进路充填接顶率的下向进路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向进路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采场进路为垂直分层道双翼布置,断面形状为六角形,采场进路布置特点为相邻进路在垂直高度上交错半层,采场进路隔一采一,每回采一层下降高度为采场进路高度的一半,在采场垂直矿体两翼分别设有一条穿脉进路,开层后回采时,先回采正对溜矿井的采场进路, 采场进路回采时并同时前掘分层道,所述穿脉进路比所采的分层水平高一条采场进路的高度,采场进路回采结束后向上与穿脉进路掘通,然后开始吊挂所有采场进路,穿脉进路在每分层中设有1-2条充填管道井,所述充填管道井与上中段穿脉主充填巷道连通,充填管道井内设置的充填管上部与穿脉主充填巷道的充填管联接,充填管下部架设在上层的充填管道井中,充填管直接联接到穿脉进路中,各采场进路的充填是通过与矿体垂直的穿脉进路充填的。

所述穿脉进路的底板是采场进路的顶板,穿脉进路的高度是采场进路高度的一半。

所述穿脉进路平底为微倾斜进路,坡度为3°-5°。

 [0010]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掘充填道以及充填小井、减少或避免大量毛石的产生和提高采空的采场进路的填充高度的下向进路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该采矿方法不掘进充填小井和充填道,消除了因掘进充填小井和充填道产生废石,降低矿石的贫化,阻止了上掘时发生炮烟中毒的事故和易得湿症病的现象,而且不在采场进路中架设充填管,避免了高空作业,节约了充填管;同时保证了采场进路能够全部充填接顶,提高采场顶板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采矿方法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 的俯视图;

图6为图4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4-6所示,一种下向进路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采场进路4为垂直分层道双翼布置,长21m,断面形状为六角形,顶底宽2.6m,腰宽5.4m,高4m,采场进路4布置特点为相邻采场进路4在垂直高度上交错半层,即2.0m,采场进路4隔一采一,每回采一层下降高度2.0m。在采场垂直矿体两翼分别设有一条穿脉进路11,穿脉进路11高度为2-3米,宽度为3-5米。开层后回采时,先回采正对溜矿井8的采场进路4,并同时前掘分层道7。采场进路4回采结束后向上与穿脉进路11掘透,开始吊挂所有采场进路4,并在穿脉进路11中预支或挑充填管道井1。穿脉进路11中预支充填管道井1与上中段穿脉主充填10巷道联通。采用细砂管道自留输送充填,充填管沿着充填管道井1安装,上部与主穿脉充填道10中的充填管联通,下部固定在充填管道井1下口,充填穿脉进路11和采场进路4,直到采空的采场进路4和填穿脉进路11全部充满。

采用本发明时,先用背景技术中的采矿方法在回采水平第一分层,采场进路4回采结束后,在采场进路4进路端部全部打透,进行平地吊挂,预埋拉矿钢丝绳,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充填前在穿脉进路11中预支或挑充填管道井1,充填结束后形成穿脉进路11混凝砼假顶。在第二分层开层时先放矿,溜井下放2-3米后对溜矿井8周围进行破灰皮,放矿后掘进分层道7,分层道7掘进结束后,回采采场进路4。在第二分层、第三分层回采时采场进路4缩短4米,充填结束后形成穿脉进路11。在第四分层就可回采穿脉进路11,原采场进路4的充填小井3需在第二分层时向分层道7方向外移,确保不影响第二、三分层采场的充填。穿脉进路11形成以后,每分层回采穿脉进路11的高度为2~3米,穿脉进路11的底板比采场进路4底板高4~5米。穿脉进路11的底板是采场进路4的顶板,穿脉进路11的高度是采场进路4高度的一半。

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1)相邻采场回采高差相近,相邻采场高差相近时可共用一条穿脉进路11,协调好采充关系,穿脉进路11最后进行充填。穿脉进路11回采时两侧都是充填体,也比较安全。(2)相邻采场回采高差较大时,分别布置穿脉进路11,高位采场的穿脉进路一侧时充填体。(3)矿体变化较大时,因穿脉进路11只能在矿体端部设计,矿体变化较大时需要分段实施。当遇到进路回采后变为毛石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全部回采至穿脉进路11位置还是向相邻进路掘进充填小井3,进行充填。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