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负载感知无线Mesh网络部分重叠信道分配系统及方法

负载感知无线Mesh网络部分重叠信道分配系统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感知无线Mesh网络部分重叠信道分配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及方法首先根据网络中各条流的流量及经过路径,确定网络中需要分配信道的链路及其负载,按照链路负载对各链路进行降序排列,确定链路的信道分配次序;然后重复遍历所有需要分配信道的链路,为各链路分配满足无干扰约束的部分重叠信道,并将各链路划分成不同链路集合;最后将数据传输时间划分成若干调度时隙,每个时隙依次调度一个链路集合,实现无干扰数据传输。由于同一链路集合内链路互不干扰,相互干扰的链路分到不同集合中;相互干扰的链路在不同时隙调度,同一时隙内调度的各链路互不干扰,保证了需要传递负载的链路都得到传输数据的机会,实现无干扰数据传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811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20302.5

  • 申请日2014-01-16

  • 分类号H04W72/04(20090101);

  • 代理机构22201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王淑秋

  •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6 23:56: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1-18

    授权

    授权

  • 2014-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72/04 申请日:20140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感知的IEEE802.11b/g无线 Mesh网络联合部分重叠信道分配与调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Mesh网络具有高带宽、快速部署、易于安装、维护简单、前期投资 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扩展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因此有望成为解决“最后一公 里”接入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

由同信道干扰引发的网络容量下降是无线Mesh网络面临的主要挑战。由 于正交信道数的有限性,尤其是基于IEEE802.11b/g的无线Mesh网络只有3 条正交信道,网络很难避免为相邻链路分配相同信道,因此仅利用正交信道难 以解决干扰问题。部分重叠信道的引入为无线Mesh网络干扰减轻甚至消除带 来了新的思路,通过仔细规划部分重叠信道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网络中的干 扰,增加网络中的并行传输数,能显著提升网络容量。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 况来看,无线Mesh网络中部分重叠信道的规划使用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绝大多数部分重叠信道下的信道分配方案为负载感知信道分配方案,即假设网 络中存在业务统计器,因此网络可以预先获知各链路上的负载。信道分配的任 务就是在给定的这些条件下,沿着流的路径计算获得一种信道分配和链路调度 结果,以完成负载的传递。但是现有信道分配方法存在以下不足:现有信道分 配通常是在媒体接入控制MAC(MultimediaAccessControl)层使用CSMA/CA (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CollisionAvoidance)接入机制下进行的,各链 路使用竞争机制进行接入,只有满足信道无干扰约束的链路能同时传输,但是 无干扰约束使得网络无法保证为所有有需要的链路分配信道,链路负载不能得 到有效传递,网络容量受影响较大。因此应当考虑使用联合信道分配与链路调 度的方法,为网络中所有需要传递负载的链路分配信道,将链路划分成不同的 链路集合,使用分时调度方式在不同时隙调度不同链路集合,实现无冲突数据 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载感知无线Mesh网络部分重叠信 道分配系统及方法,以提升网络负载传输能力、提高无线Mesh网络容量,实 现无干扰数据传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负载感知无线Mesh网络部分重叠信道 分配系统包括:

链路信道分配次序确定模块:

设网络中所有网络流的集合为T,需要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为L;利用式 (1)计算链路l∈L上的负载loadl

loadl=ΣtTpt×Itl---(1)

其中t表示网络流中任意一条流,t∈T;pt表示流t的流量;Itl为二进制变 量,当流t经过链路l时,Itl=1,否则Itl=0;

根据链路集合L中各链路上的负载进行降序排列,确定链路的信道分配次 序,链路的负载越重则信道分配的次序越靠前;对于负载相同的多个链路,信 道分配次序随机选取;

信道分配模块:

首先,为链路集合L中负载最重的链路之一分配信道1,并将该链路添加 到已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1中;然后按照链路信道分配次序依次为链路集合L 中其他链路选取信道;在此过程中,对于其中任一链路i,取链路i与L中所有 已经分配信道的链路之间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的交集;若所述交集为空,则 不为链路i分配信道;否则选择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的交集中信道号最小的信 道分配给链路i,并将链路i添加到已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1中;信道分配第 一轮遍历结束后未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为L1=L-L1

其次,为链路集合L1中负载最重的链路之一分配信道1,并将该链路添加 到已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2中;然后按照链路信道分配次序依次为链路集合 L1中其他链路选取信道;在此过程中,对于其中链路p,取链路p与L1中所有 已经分配信道的链路之间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的交集;若所述交集为空,则 不为链路p分配信道;否则选择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的交集中信道号最小的信 道分配给链路p,并将链路p添加到已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2中,信道分配第 二轮遍历结束后未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为L2=L1-L2

重复上述过程,进行信道分配的第三轮、第四轮遍历,依此类推,直到集 合L中的所有链路均被分配信道,最终形成的已分配信道链路集合为L1, L2,…,Ln

在信道分配过程中,对于链路集合L中任一链路i,其与L中已经分配信 道的任一链路j之间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U如下:

其中cj为链路j使用的信道号;τ为链路i的无干扰可选信道与cj的最小信 道号间隔,τ根据式(3)、式(4)确定;

τ5d(i,j)=0R×Itr(τ)<d(i,j)R×Itr(τ-1)d(i,j)0---(3)

Itr(τ)=k-+PSD(f)×PSD(f-5×τ)df-+PSD(f)2df---(4)

其中d(i,j)为链路i和j之间的欧式距离;R′表示同信道下的干扰范围;Itr(τ) 表示当链路所使用的信道之间的信道号间隔为τ时的干扰范围缩减比;PSD(f) 表示功率谱密度函数;k为双径传播模型(Two-rayGround传播模型)中的路 径损耗因子,取值为2~4;

链路调度模块:将数据传输时间划分成n个调度时隙,按照L1→Ln的顺序 每个时隙调度一个链路集合,在每个调度时隙内对相应的链路集合中所有链路 的数据流进行传输,最终实现网络中各链路数据的传输。

本发明的负载感知无线Mesh网络部分重叠信道分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链路信道分配次序确定:

设网络中所有网络流的集合为T,需要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为L;利用式 (1)计算链路l∈L上的负载loadl

loadl=ΣtTpt×Itl---(1)

其中t表示网络流中任意一条流,t∈T;pt表示流t的流量;Itl为二进制变量, 当流t经过链路l时,Itl=1,否则Itl=0;

根据链路集合L中各链路上的负载进行降序排列,确定链路的信道分配次 序,链路的负载越重则信道分配的次序越靠前;对于负载相同的多个链路,信 道分配次序随机选取;

2)信道分配:

首先,为链路集合L中负载最重的链路之一分配信道1,并将该链路添加 到已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1中;然后按照链路信道分配次序依次为链路集合L 中其他链路选取信道;在此过程中,对于其中任一链路i,取链路i与L中所有 已经分配信道的链路之间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的交集;若所述交集为空,则 不为链路i分配信道;否则选择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的交集中信道号最小的信 道分配给链路i,并将链路i添加到已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1中;信道分配第 一轮遍历结束后未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为L1=L-L1

其次,为链路集合L1中负载最重的链路之一分配信道1,并将该链路添加 到已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2中;然后按照链路信道分配次序依次为链路集合 L1中其他链路选取信道;在此过程中,对于其中链路p,取链路p与L1中所有 已经分配信道的链路之间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的交集;若所述交集为空,则 不为链路p分配信道;否则选择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的交集中信道号最小的信 道分配给链路p,并将链路p添加到已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2中,信道分配第 二轮遍历结束后未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为L2=L1-L2

重复上述过程,进行信道分配的第三轮、第四轮遍历,依此类推,直到集 合L中的所有链路均被分配信道,最终形成的已分配信道链路集合为L1, L2,…,Ln

在信道分配过程中,对于链路集合L中任一链路i,其与L中已经分配信 道的任一链路j之间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U如下:

其中cj为链路j使用的信道号;τ为链路i的无干扰可选信道与cj的最小信 道号间隔,τ根据式(3)、式(4)确定;

loadl=ΣtTpt×Itl---(1)

τ5d(i,j)=0R×Itr(τ)<d(i,j)R×Itr(τ-1)d(i,j)0---(3)

其中d(i,j)为链路i和j之间的欧式距离;R′表示同信道下的干扰范围;Itr(τ) 表示当链路所使用的信道之间的信道号间隔为τ时的干扰范围缩减比;PSD(f) 表示功率谱密度函数;k为双径传播模型(Two-rayGround传播模型)中的路 径损耗因子,取值为2~4;

3)链路调度:将数据传输时间划分成n个调度时隙,按照L1→Ln的顺序 每个时隙调度一个链路集合,在每个调度时隙内对相应的链路集合中所有链路 的数据流进行传输,最终实现网络中各链路数据的传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网络中各条流的流量及经过路径,确定网络中需要分配信道的链路及 其负载,按照链路负载对各链路进行降序排列,确定链路的信道分配次序。负 载重的链路优先被分配无干扰信道,优先得到数据传输的机会;重复遍历所有 需要分配信道的链路,为各链路分配满足无干扰约束的部分重叠信道,并将各 链路划分成不同链路集合,优点是:同一链路集合内的链路彼此互不干扰,彼 此相互干扰的链路被分到不同集合中;结合链路调度,将彼此相互干扰的链路 安排在不同时隙调度,同一时隙内调度的各链路彼此互不干扰,保证所有需要 传递负载的链路都得到传输数据的机会,实现无干扰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负载感知无线Mesh网络部分重叠信道分配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负载感知无线Mesh网络部分重叠信道分配方法的总流程 图。

图3为本发明确定链路负载及信道分配次序的说明图。

图4为本发明信道分配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确定链路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的说明图。

图6为本发明链路调度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负载感知无线Mesh网络部分重叠信道分配系统包 括:链路信道分配次序确定模块,信道分配模块,链路调度模块;

所述链路信道分配次序确定模块:首先根据网络中各条流的流量及经过路 径,确定网络中需要分配信道的链路及其负载。然后按照链路负载对各链路进 行降序排列,确定链路的信道分配次序,链路的负载越重则信道分配的次序越 靠前,对于负载相同的多个链路,信道分配次序随机选择。

设所有网络流的集合用T表示,每条流t∈T的流量为pt,流经过的所有链 路即为网络中需要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则链路l∈L上的负载为:

loadl=ΣtTpt×Itl---(1)

其中:Itl为二进制变量,当流t经过链路l时,Itl=1,否则Itl=0。如图3,网 络中的流为t1~t5,则根据上式可以计算得出:链路AB上的负载为1.8,链路 BC上的负载为1.1,链路BD上的负载为1.0,链路BE上的负载为1.4。则链 路的信道分配次序依次为链路AB,BE,BC和BD。假设链路集合L有两条链 路的负载相同,则这两条链路的信道分配次序可以随机选择。

所述信道分配模块:重复遍历所有需要分配信道的链路,为各链路分配满 足无干扰约束的部分重叠信道,并将各链路划分成不同链路集合。

两条链路i=(u1,v1)和j=(u2,v2)之间的欧式距离d(i,j)定义为链路i的任一个 端点与链路j的任一个端点距离的最小值:

d(i,j)=min(d(u1,u2),d(u1,v2),d(v1,u2),d(v1,v2))

其中:d(u1,u2)表示节点u1、u2之间的欧式距离,d(u1,v2)、d(v1,u2)、d(v1,v2) 分别表示对应节点之间的欧式距离。由图5可以看出链路i与j之间的距离d(i,j) 等于d(u1,u2)。

设链路i和j之间的欧式距离为d(i,j),若链路i和j连接到同一个节点,则 链路i和j之间的欧式距离d(i,j)=0,则根据无干扰约束条件,两链路之间的信 道号间隔至少为5(即链路i与j的最小信道号间隔τ应满足τ≥5),否则如果链 路i和j同时传输,无论接收端位于何处都会彼此干扰,即连接到同一节点的 链路要满足正交约束。若链路i和j未连接到同一个节点,即d(i,j)≠0时,根 据无干扰约束条件,要求链路i与j的最小信道号间隔τ满足:

R′×Itr(τ)<d(i,j)≤R′×Itr(τ-1)

其中R′表示同信道下的干扰范围;Itr(τ)表示当链路所使用的信道之间的信 道号间隔为τ时的干扰范围缩减比,用来量化部分重叠信道之间的干扰关系, Itr(τ)可以使用理论计算方法获得:

Itr(τ)=k-+PSD(f)×PSD(f-5×τ)df-+PSD(f)2df

其中f表示信道的频率,PSD(f)表示功率谱密度函数;k为Two-rayGround 传播模型中的路径损耗因子,取值为2~4。

当链路j已经被分配信道cj时,链路i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U为:

本发明使用干扰范围缩减比Itr(τ)量化部分重叠信道之间的干扰关系, 并使用理论计算方法获取Itr(τ)值,当假设Two-rayGround传播模型中的路 径损耗因子k取值为4,当收发信机使用滚降因子为1的升余弦滚降滤波器时, 对应不同信道号间隔τ的Itr(τ)值如表1所示。

表1使用滚降因子为1的升余弦滚降滤波器且路径损耗因子为4时的Itr (τ)值:

当收发信机使用不同类型滤波器时,网络都可以在进行信道分配之前通过 理论计算方法获取Itr(τ)值。这种获取干扰范围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移植性, 适用于任何配置的网络。当给定同信道下的干扰范围R’时,信道号间隔为τ时 的部分重叠信道缩减干扰范围为Itr(τ)×R’。假设节点收发信机使用滚降因子为 1的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并假设同信道下的干扰范围R’为550m,节点u1、u2之 间的欧式距离d(u1,u2)为400m。当链路j已经被分配信道1时,由于550× 0.6928<400<550×0.8667,即Itr(2)×R’<d(u1,u2)<Itr(1)×R’,因此链路i与j 至少信道号间隔为2时才彼此无干扰,i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为 {3,4,5,6,7,8,9,10,11}。遍历需要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中的所有链路,即完成所述 信道分配。分配信道的具体过程如下:

信道分配第一轮遍历:首先,为链路集合L中负载最重的链路AB分配信 道1,并将该链路添加到已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1中;然后按照链路信道分配 次序为链路BE选取信道;取链路BE与AB之间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若该 集合不为空,则选择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中信道号最小的信道分配给链路BE, 并将链路BE添加到已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1中。其次为BC选取信道;设链 路BC与AB之间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为U1,链路BC与BE之间的无干扰 可选信道集合为U2;若U1和U2交集为空,则不为链路BC分配信道;再次 为BD选取信道;设链路BD与AB之间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为U3,链路 BD与BE之间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为U4,若U3和U4交集为空;则不为链 路BD分配信道;信道分配第一轮遍历结束,未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为L1=L-L1

信道分配第二轮遍历:为链路BC分配信道1,并将该链路添加到已分配 信道的链路集合L2中;然后为链路BD选取信道;若链路BD与BC的无干扰 可选信道集合不为空,则选择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中信道号最小的信道分配给 链路BD,并将链路BD添加到已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2中,信道分配第二轮 遍历结束;最终形成的已分配信道链路集合为L1,L2

链路调度模块:将数据传输时间划分成2个调度时隙,在第一个调度时隙 内对链路集合L1内所有链路的数据流进行传输,在第二个调度时隙内对链路集 合L2内所有链路的数据流进行传输,最终实现网络中各链路数据的传输。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负载感知无线Mesh网络部分重叠信道分配方法详 细过程如下:

步骤1):根据网络中各条流的流量及经过的路径,确定网络中需要分配信 道的链路及其负载。

设所有网络流的集合用T表示,每条流t∈T的流量为pt,流经过的所有 链路即为网络中需要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则链路l∈L上的负载为:

loadl=ΣtTpt×Itl---(1)

其中:Itl为二进制变量,当流t经过链路l时,Itl=1,否则Itl=0。如图3,网 络中的流为t1~t5,则根据上式可以计算得出:链路AB上的负载为1.8,链路 BC上的负载为1.1,链路BD上的负载为1.0,链路BE上的负载为1.4。则链 路的信道分配次序依次为链路AB,BE,BC和BD。假设链路集合L有两条链 路的负载相同,则这两条链路的信道分配次序可以随机选择。

按照链路负载对各链路进行降序排列,确定链路的信道分配次序,链路的 负载越重则信道分配的次序越靠前,则链路的信道分配次序依次为链路AB, BE,BC和BD。

步骤2):重复遍历所有需要分配信道的链路,为各链路分配满足无干扰约 束的部分重叠信道,并将各链路划分成不同链路集合。

两条链路i=(u1,v1)和j=(u2,v2)之间的欧式距离d(i,j)定义为链路i的任一个 端点与链路j的任一个端点距离的最小值:

d(i,j)=min(d(u1,u2),d(u1,v2),d(v1,u2),d(v1,v2))

其中:d(u1,u2)表示节点u1、u2之间的欧式距离,d(u1,v2)、d(v1,u2)、d(v1,v2) 分别表示对应节点之间的欧式距离。由图5可以看出链路i与j之间的距离d(i,j) 等于d(u1,u2)。

设链路i和j之间的欧式距离为d(i,j),若链路i和j连接到同一个节点,由 于各链路之间的欧式距离d(i,j)=0,则根据无干扰约束条件,两链路之间的信 道号间隔至少为5(即链路i与j的最小信道号间隔τ应满足τ≥5),否则如果链 路i和j同时传输,无论接收端位于何处都会彼此干扰,即连接到同一节点的 链路要满足正交约束。若链路i和j未连接到同一个节点,即d(i,j)≠0时,根 据无干扰约束条件,要求链路i与j的最小信道号间隔τ满足:

R′×Itr(τ)<d(i,j)≤R′×Itr(τ-1)

其中R′表示同信道下的干扰范围;Itr(τ)表示当链路所使用的信道之间的信 道号间隔为τ时的干扰范围缩减比,用来量化部分重叠信道之间的干扰关系, Itr(τ)可以使用理论计算方法获得:

Itr(τ)=k-+PSD(f)×PSD(f-5×τ)df-+PSD(f)2df

其中f表示信道的频率,PSD(f)表示功率谱密度函数;k为Two-rayGround 传播模型中的路径损耗因子,取值为2~4。

当链路j已经被分配信道cj时,链路i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U为:

本发明使用干扰范围缩减比Itr(τ)量化部分重叠信道之间的干扰关系, 并使用理论计算方法获取Itr(τ)值,当假设Two-rayGround传播模型中的路 径损耗因子k取值为4,当收发信机使用滚降因子为1的升余弦滚降滤波器时, 对应不同信道号间隔τ的Itr(τ)值如表1所示。

表1使用滚降因子为1的升余弦滚降滤波器且路径损耗因子为4时的Itr (τ)值:

当收发信机使用不同类型滤波器时,网络都可以在进行信道分配之前通过 理论计算方法获取Itr(τ)值。这种获取干扰范围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移植性, 适用于任何配置的网络。当给定同信道下的干扰范围R’时,信道号间隔为τ时 的部分重叠信道缩减干扰范围为Itr(τ)×R’。假设节点收发信机使用滚降因子为 1的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并假设同信道下的干扰范围R’为550m,节点u1、u2之 间的欧式距离d(u1,u2)为400m。当链路j已经被分配信道1时,由于550× 0.6928<400<550×0.8667,即Itr(2)×R’<d(u1,u2)<Itr(1)×R’,因此链路i与j 至少信道号间隔为2时才彼此无干扰,i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U为 {3,4,5,6,7,8,9,10,11}。遍历需要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中的所有链路,即完成所述 信道分配。如图4所示,分配信道的具体过程如下:

信道分配第一轮遍历:首先,为链路集合L中负载最重的链路AB分配信 道1,并将该链路添加到已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1中;然后按照链路信道分配 次序为链路BE选取信道;取链路BE与AB之间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若该 集合不为空,则选择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中信道号最小的信道分配给链路BE, 并将链路BE添加到已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1中。其次为BC选取信道;设链 路BC与AB之间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为U1,链路BC与BE之间的无干扰 可选信道集合为U2;若U1和U2交集为空,则不为链路BC分配信道;再次 为BD选取信道;设链路BD与AB之间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为U3,链路 BD与BE之间的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为U4,若U3和U4交集为空;则不为链 路BD分配信道;信道分配第一轮遍历结束,未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为L1=L-L1

信道分配第二轮遍历:为链路BC分配信道1,并将该链路添加到已分配 信道的链路集合L2中;然后为链路BD选取信道;若链路BD与BC的无干扰 可选信道集合不为空,则选择无干扰可选信道集合中信道号最小的信道分配给 链路BD,并将链路BD添加到已分配信道的链路集合L2中,信道分配第二轮 遍历结束;最终形成的已分配信道链路集合为L1,L2

步骤3):如图6所示,将数据传输时间划分成2个调度时隙,在第一个调度 时隙内对链路集合L1内所有链路的数据流进行传输,在第二个调度时隙内对链 路集合L2内所有链路的数据流进行传输,最终实现网络中各链路数据的传输。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