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生产管状针织物件,尤其用于针织袜类物件或类似物的双针筒圆型织机

用于生产管状针织物件,尤其用于针织袜类物件或类似物的双针筒圆型织机

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管状针织物件,尤其用于针织袜类物件或类似物的双针筒圆型织机(1),其包括设有支承结构(2),支承结构设有基脚(3),基脚搁置在地面上并支承下部针筒,使得下部针筒(5)可绕其竖直定向的自身轴线(4)转动。支承结构(2)包括至少一个基本上垂直延伸的柱体(6),柱体(6)从基脚(3)向上升起和支承上部针筒(8),从而其可绕着垂直定向的自身轴线(7)转动,上部针筒被放置在下部针筒(5)的上方。织机(1)包括用于致动下部针筒(5)和上部针筒(8)绕着相对应的轴线(4,7)转动运动的装置(9)。致动装置(9)包括主电机(10),其借助主轴(11)运动连接下部针筒(5)和上部针筒(8),主轴布置在柱体(6)内,使得轴线(12)是垂直的。上部针筒(8)通过臂(13)被支承,使得绕着自身轴线(7)转动,而臂又被柱体(6)支承,使臂可绕着相同的主轴(11)的轴线(12)转动。织机(1)包括用于使臂(13)相对于柱体(6)绕主轴(11)的轴线(12)转动的装置(14),提供上部针筒(8)从工作位置到非工作位置的过渡,且反之亦然,在工作位置,上部针筒与下部针筒(5)同轴布置,在非工作位置,上部针筒的轴线(7)侧向于下部针筒(5)的轴线4隔开。转动装置(14)由同一主电机(10)构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177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罗纳地股份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54689.5

  • 发明设计人 E·罗纳地;T·罗纳地;F·罗纳地;

    申请日2012-07-23

  • 分类号D04B9/10;

  •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佳

  • 地址 意大利布雷西亚

  • 入库时间 2023-12-16 23:56: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24

    授权

    授权

  • 2014-10-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4B9/10 申请日:201207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管状针织物件的双针筒圆型织机,尤其用于 生产针织袜类物件或类似物。

众所周知,用于针织袜类物件或管状物件的双针筒圆型织机一般包括 支承结构,支承结构主要由基脚组成,基脚搁置在地面上并支承下部针筒, 使得下部针筒可绕其竖直定向的自身轴线转动。

基脚还借助于从基脚竖直立起的柱体支承上部针筒,上部针筒布置在 下部针筒上方并相对于下部针筒同轴布置。

滑动件的致动凸轮围绕下部针筒并围绕上部针筒布置,并容纳在限定 在针筒侧表面上的轴向槽内。机器的针通常在其两端都设有末梢或头部, 滑动件适于分别配合机器的针的下部末梢或头部或上部末梢或头部。滑动 件设有踵部,踵部从针筒的侧表面突出,踵部容纳在侧表面内并可由于针 筒相对于致动凸轮绕其自身轴线的转动而与侧表面配合,具有由致动凸轮 限定的路径。这种路径形状设置成使得传送沉降件相对于针筒平行于针筒 的轴线运动。滑动件的这种运动用于致动针,例如以移动针来在机器进给 或下降时进行针织,或者将针从下部针筒转送到上部针筒或相反。

下部针筒可借助于电动机被致动围绕其自身轴线作旋转运动,电动机 容纳在基脚内并借助于其轴通过齿轮型或齿带型传动件连接到下部针筒。 同一电动机连接到上部针筒,从而致动上部针筒与下部针筒的转动同步地 围绕其自身轴线作旋转运动。更具体地,容纳在基脚内电动机的轴借助于 链轮型或齿带型传动件连接到所支承的传动轴,从而其可绕其自身垂直定 向的轴线转动,传动轴被支承在支承上部针筒的柱体内。传动轴靠近其上 端借助于链轮型或齿带型传动件连接到上部针筒。

近年来,以这些机器逐步建立用于自动闭合管状物件轴向端的方法引 起了这样一种需求,即需要在这些物件生产完成时相对于下部针筒侧向偏 移上部针筒,以便借助拾取装置拾取生产的物件。

这些方法中的许多是基于拾取装置的使用,在其应于于单针筒圆型织 机时,拾取装置围绕针筒的上端同轴布置或者直接布置在针筒上端的上方。 拾取装置设有拾取件,每个拾取件与织机的针配合,以拾取由织机形成的 针织的最后一排的线圈,并在物件生产完成时保持在其末梢或头部。

这些拾取装置也可以用于拾取在双针筒圆型织机上生产的物件,并借 助布置在下部针筒内的针保持,但是为了将其布置成围绕下部针筒的上端 或其上方,要求

上部针筒相对于下部针筒向上移开或者侧向偏移。

为了执行上部针筒的运动,提出了这样一些装置,它们是基于将上部 针筒安装在支承件上,支承件由于附加致动装置的作用可相对于织机的基 脚移动。

这些已知类型的装置在织机的机械方面变得复杂,并且其操作不总是 完全令人满足的。

本发明的目标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通过提供用于生产管状针织物 件的双针筒圆型织机,尤其用于生产针织袜类物件或类似物,简便准确地 相对于下部针筒侧移动上部针筒是可能的,具体地说,允许拾取装置在下 部针筒上端的上方或围绕下部针筒的上端定位,所述拾取装置能够在生产 结束时执行从织物的针自动拾取物件。

在这个目标之内,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针筒圆型织机,用 于相对于下部针筒移动上部针筒的装置占据很小的空间,使得在织机装配 时不会阻碍其他装置的安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针筒圆型装置,在任何情况下,其 可以确保在物件生产时上部针筒相对于下部针筒的高精度的正确定位。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双针筒圆型织机,其有竞争力的制造成 本并且在操作中具有高可靠性。

这个目标,还有其他的目的会在下述变得更加明显,被用于生产管状 针织物件,尤其是用于针织袜类物件或类似物的双针筒圆型织机实现,其 包括支承结构,支承结构设置有基脚,基脚搁置在地面上并支承下部针筒, 使得下部针筒可绕其竖直定向的自身轴线转动,所述支承结构包括至少一 个基本上竖直延伸的柱体,该柱体从所述基脚向上突起并支承上部针筒, 使得上部针筒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所述上部针筒布置在下部针筒上方, 并设置了用于致动所述下部针筒和所述上部针筒绕其轴转动的装置;所述 致动装置包括主电机,借助主轴运动连接所述下部针筒和所述上部针筒, 所述主轴放置在所述柱体内并定向使得其轴是垂直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部针筒通过臂被支承使得其可自身轴线转动,而臂又被所述柱体支承,使 臂可绕着所述主轴的轴线转动,设有用于使臂相对于所述柱体绕所述主轴 的轴线转动的装置,用于使所述上部针筒从工作位置过渡到非工作位置, 且反之在亦然,在工作位置时上部针筒与所述下部针筒同轴布置,在非工 作位置,上部针筒的轴线与所述下部针筒的轴线侧向隔开,所述转动装置 由所述主电机构成。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从本发明的织机 的一较佳的但非排它性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借助附图中的非限制性例子来 示例,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针织机的、沿着通过处于同轴位置中的下部针筒和 上部针筒的轴线的垂直平面剖取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细节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织机,沿着图2的线III-III剖取的剖视图,其 中上部针筒与下部针筒同轴放置,并显示了拾取装置侧向织机放置。

图4是如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织机的示意剖视图,其中仅示意性 地示出了上部针筒相对于下部针筒侧向偏移;

图5是沿通过主轴轴线的垂直平面剖取的织机的细节的放大图。

图6是沿着图5的线VI-VI剖取的放大图;

图7是沿着图6的线VII-VII剖取的示意剖视图,一些元件未以剖面 示出。

参考附图,根据本发明的织机总体由附图标记1标示,包括支承结构 2,该支承结构2设置有用于搁置在地面上的基脚3,支承结构支承下部针 筒5,使得所述下部针筒可围绕其垂直定向的自身轴线4转动。支承结构2 还包括基本上垂直延伸的柱体6,从基脚3向上升起并支承上部针筒8,从 而使得上部针筒可绕着同样垂直定向的自身轴线7转动,上部针筒8被放 置在下部针筒5的上方。

织机包括用于致动下部针筒5和上部针筒8绕着相对应的轴线4,7转 动运动的装置9。致动装置9包括主电机10,其借助主轴11运动连接下部 针筒5和上部针筒8,主轴11侧向于柱体6定位放置并且定位成使其轴线 12垂直。

根据本发明,上部针筒8借助臂13被支承,使得其可绕着自身轴线7 转动,臂又被柱体6支承,使得其可绕着同一主轴11的轴线12转动。为 了致动上部针筒8从工作位置到非工作位置的过渡以及相反的过渡,织机 设有用于使臂13相对于柱体6绕主轴11的轴线12转动的装置14,其中在 工作位置上部针筒8与下部针筒5同轴布置,在非工作位置上部针筒8的 轴线7相对下部针筒5的轴线4侧向隔开。用于致动上部针筒8从非工作 位置到工作位置或相反的过渡的转动装置14由同一主电机10构成。

更确切地说,基脚3借助一对轴承15支承下部针筒5,从而下部针筒 5可绕着自身轴线4转动。

下部针筒5和上部针筒8关于针和设计用来致动针的元件可通过已知 的方式提供。这些元件,还有已知类型的织机的其他元件,在任何情况下 与本发明的主题无关,虽然示出但不做描述。

柱体6在其下端固定到基脚3的上表面,并借助一对轴承16支承臂 13,使得臂可绕着主轴11的轴线12转动。

臂13借助另一对轴承17支承上部针筒8,从而其可以绕着相对应的 轴线7转动。

主轴11借助一对轴承18被柱体6支承。主轴11在其下端从柱体6的 下端突出,并在其上端从柱体6的上端突出。

适宜地,织机包括第一锁定装置19,

用于锁止上部针筒8相对于臂13绕其自身轴线7的转动。第一锁定装 置19在要求时被致动,从而通过主电机10执行,借助主轴11绕其轴线12 的转动的致动,引起臂13相对于柱体6绕主轴11的轴线12的转动,会在 下面更加明显。

主轴11借助传动件运动连接上部针筒8,传动件包括至少一个链轮或 带轮27,所述链轮或带轮围绕上部针筒8键合。第一锁定装置19包括可动 键20,所述可动键被臂13支承,可以按照要求从非工作位置移动到锁定位 置,在非工作位置可动键不会阻碍链轮或带轮27,在锁定位置可动键与设 置在链轮或带轮27的主体里的槽21配合。

更详细地,第一带齿带轮22围绕主轴11向下突出于柱体6的端部部 分键合,并第一带齿带轮22借助第一带齿皮带23与第二带齿带轮24连接, 而第二带齿带轮围绕下部针筒5的一部分键合。第三带齿带轮25围绕主轴 11向上突出于柱体6的端部部分键合,并且第三带齿带轮25借助第二带齿 皮带26与第四带齿带轮27连接,而第四带齿带轮围绕下部针筒8的一部 分键合。

可动键20与第一流体操作缸28的杆连接,操作缸28借助其主体连接 在臂13内,并使其活塞的轴线相对于主轴11的轴线12径向定位。可动键 20的端部一个面对着槽21,该槽径向设置在第四带齿带轮27的主体的一 部分中。实践中,随着围绕主轴11的轴线的转动,可动键20与槽21配合 使第四带齿带轮27联接臂13。

有利地,第二装置29设置用于锁止臂13相对于柱体6绕着主轴11的 轴线12的转动。

第二锁定装置29包括销30,该销的轴线31与主轴11的轴线12平行, 销30被臂13支承,并可以按照要求从非工作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在非 工作位置销30不会阻碍柱体6,而在锁定位置该销30与由柱体6限定的第 一座32配合。当上部针筒8与下部针筒5完全同轴时,第一座32与销30 对齐。

销30一体地设置了第二流体操作缸33的活塞杆,第二流体操作缸33 设置在臂13的一部分中。

适宜地,在柱体6中,在相对于第一座32围绕主轴11的轴线12成角 度隔开的区域中设置第二座43,在臂13已经相对于柱体6绕着轴线12转 动、上部针筒8相对下部针筒5侧向移动后与销30配合。

适宜地,接着在销30与第一座32配合之后,装置34设置用于调节上 部针筒8和下部针筒5的同轴布置。调节装置34包括带有辊子的偏心销35, 所述销与柱体6连接,并以其外部侧表面限定了用于销30一侧的搁置接触 区域,销30的该侧为沿着水平和垂直于相对于主轴11的轴线12的径向的 方向的一侧。实践中,通过转动偏心销35绕着其自身轴线36,销30与第 一座32配合,相对于柱体6绕着主轴11的轴线12的臂13的转动位置是 可以改变的,所以在织机的正常操作中,即,在物件形成的过程中,将上 部针筒8锁定在与下部针筒完全同轴的位置并且保持该同轴布置是可能的。

适宜地,装置37设置用于在锁定位置探测销30,即,用于检测销30 与第一座32的正确配合。探测装置37可由已知类型的传感器38构成,传 感器布置在第一座32的底部,并适于抵靠插入在第一座32中的销30的端 部。

有利地,主轴11是主电机10的轴,主电机10由容纳在柱体6中的电 机构成。

较佳地,柱体6构成主电机10的封壳。

为了完整地进行描述,应该注意,图3和图4是被基脚3支承的拾取 装置39的俯视平面图,这样拾取装置可绕着垂直轴线40转动,轴线40相 对于主轴11的轴线12侧向隔开。拾取装置39设置环状元件41,环状元件 定位使得其轴线42是垂直的并支承多个拾取元件,每个拾取元件与织机的 针配合,用于执行物件的拾取。拾取装置39可以是WO2009/112346和 WO2009/112347中所公开的拾取装置的类型。借助相对于织机的基脚3绕着 轴线40的转动,拾取装置39可以其环状元件41位于下部针5的上方且相 对下部针筒5同轴地移动,或者定位在侧向于织机布置的缝制或钩织工位 中,当物件一旦从织机移除,物件可执行缝制或钩织的操作,以便闭合其 轴向端部之一,例如如上述的国际专利申请中所描述的。

根据本发明的织机的操作如下。在物件生产过程中,上部针筒8布置 在下部针筒5的上方并与之同轴,可动键20从槽21脱开,如图1,2和3 所示,使得主电机10的致动以同时和彼此同步的方式引起下部针筒5和上 部针筒8的致动,下部针筒5和上部针筒8相对于织机的支承结构2绕着 共同的轴线4,7作转动运动。在这种状态下,销30和第一座32的配合确 保了下部针筒5和上部针筒8的同轴布置,如图5,6和7所示。

当人们希望相对于下部针筒5的轴线4侧向移动上部针筒8叶,在首 先停止主电机10之后,第一流体操作缸28被致动,从而引起可动键20和 槽21的配合,接着第二流体操作缸33被致动,使销30从第一座32脱开。 在这种状态下,关于绕着主轴11的轴线12转动,上部针筒8与臂13成一 体,关于围绕主轴11的同一轴线12的转动,臂13不再相对于柱体6锁定。 如图4所示,通过致动主电机10,主轴11转动,相应地,借助第二齿形带 26提供的运动连接,臂13相对于柱体6以预定角度绕着主轴11的轴线12 转动,预定角度可在主电机10的致动中预先设定,如果电机允许其轴线转 动的精确控制,如在现代电动电机中,预定角度可有选择地借助机械停止 元件限定,为了简便没有示出。相对于下部针筒5的轴线4侧向移动的上 部针筒8,销30与第二座43配合并对齐,从而可靠防止臂13绕着轴线12 转动的可能性。

上部针筒8相对下部针筒5的轴线4侧向偏移,这样将用于执行物件 自动拾取的拾取装置39布置在下部针筒5的上方是可能的,物件以针织最 后形成的一排线圈保持在下部针筒5中的针上的,例如在WO2009/112346 和WO2009/112347所公开的。

一旦上部针筒8已经相对下部针筒5的轴线4侧向移动,可动键20可 从槽21脱开,从而使得能够使用主电机10致动针筒5,8,具体而言致动 下部针筒5,以执行其他的操作,例如在传送物件到拾取装置39的过程中, 致动布置在下部针筒5内的针。

在拾取装置39和已生产的物品从织机移走之后,可动键20又与槽21 配合,销30从第二座43脱开,主电机10以与之前的方向相反的转动方向 又被致动,使得臂13相对于柱体6绕主轴11的轴线12的转动,因此使上 部针筒8返回成相对于下部针筒5同轴且在其上方。

一旦上部针筒8已经同轴于下部针筒5布置,第二流体操作缸33被致 动,借助销30配合到第一座32内,操作缸30使臂13刚性联接到柱体6, 因此又确保了在针筒5,8之间的同轴布置。最后,可动键20从槽21脱开。

在实践中,已经发现根据本发明的织机已经完全实现所想要的目标和 目的,因为其使得简单和精确侧向移动上部针筒到下部针筒是可能的,尤 其允许在下部针筒上方布置拾取装置用于在生产结束时自动拾取已生产物 品。

根据本发明的织机的另一优点源于,为了相对下部针筒的轴线侧向移 动上部针筒,使用了用于致动织机的针筒的同一主电机,避免了额外装置 的使用,其可能在织机装配时阻碍其他装置。

这样构思的本发明可进行各种更改和改型,所有这些都落入所附的权 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所有细节还可用其它技术同等元素来代替。

实际上,所用的材料以及尺寸可根据要求和现有技术状态而为任意的。

本申请要求意大利专利申请第MI2011A001681号的优先权,在此以参 见的方式引入其内容。

在任何权利要求中所提到的技术特征后都跟有附图标记,包含这些附 图标记仅仅是为了增加权利要求书的可理解性,因此这些附图标记对于借 助这些附图标记识别的每个元件的解释并没有任何限制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