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合成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的方法

一种合成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的方法,以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为原料,以过氧乙酸为氧化剂,氯仿为溶剂,反应温度30℃,结束后对产物进行洗涤纯化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合成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方法具有的突出优点包括:采用廉价、低浓度的过氧乙酸为氧化剂,该反应得率高,选择性强,操作简单,制备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516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林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49529.X

  • 发明设计人 罗金岳;陆强;

    申请日2014-04-14

  • 分类号C07D303/32(20060101);C07D301/14(20060101);

  •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邱兴天

  • 地址 210037 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

  • 入库时间 2024-02-20 00:11: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2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7D 303/32 专利号:ZL201410149529X 申请日:20140414 授权公告日:2016050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5-21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D303/32 合同备案号:2019320000126 让与人:南京林业大学 受让人:扬州市科沛商贸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种合成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的方法 申请公布日:20140730 授权公告日:20160504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190429 申请日:20140414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6-05-04

    授权

    授权

  • 2014-08-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D303/32 申请日:201404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有机化合物,除可用于染料工业外,其生物活性在药学和医学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醌类化合物的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的环己二酮结构,具有容易发生氧化还原的特性,是生物代谢过程中电子传递的重要连接物,这使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目前,以月桂稀和对苯醌或者1,4-萘醌通过Diels-Alder方法合成的对苯二酚衍生物对P-388鼠类白血病、A-549人类肺癌、HT-29和H-460人结肠癌、MEL-28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MCF-7乳腺癌等细胞系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

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深黄色油状液体,分子式C16H15O2,分子量240.12,密度(20℃)3.078g/cm3,熔点184.71℃,沸点483.69℃,难溶于水,易溶于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氯仿等,主要以月桂稀和对苯醌为原料,经Diels-Alder反应后再经芳构化反应制备。对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结构修饰主要包括:芳构化、环氧化反应、裂解、氧化或者还原等。

在Aurora Molinari等人合成萘醌类衍生物的研究中,选用间氯过氧苯甲酸做氧化剂,选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经环氧化反应合成的环氧产物得率为76%,该反应氧化剂间氯过氧苯甲酸价格高,而且产物得率较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的方法,使其制备方法简单,成品得率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合成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的方法:在反应容器中加入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和溶剂,搅拌,滴加过氧乙酸;控温10~50℃,反应4~8h,结束后依次用硫代硫酸钠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除去过氧乙酸,分液,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产物旋转蒸除去溶剂;用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丙酮为淋洗剂,得到的目标组分经过真空干燥,得到深黄色固体产物;其中,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与过氧乙酸的mol比为1:1~5;溶剂为甲苯、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或氯仿;

所述的反应为6h。

所述的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与过氧乙酸的mol比为1:4。

所述的溶剂为氯仿。

所述的控温为30℃。

在滴加过氧乙酸的同时,加入酸接受体,所述的酸接受体选自Na2CO3、NaHCO3、K2CO3、KHCO3;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与酸接受体的mol比为1:1.0~1.6。

所述的酸接受体为NaHCO3,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与NaHCO3的mol比为1:1.2~1.3。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合成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的方法,采用廉价、低浓度的过氧乙酸为氧化剂,选择性强,操作简单,制备成本低,当氧化剂为过氧乙酸(18%-20%),n(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n(过氧乙酸剂)=1:4(mol/mol),50mL氯仿,反应温度30℃,n(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n(碳酸氢钠)=1:1.2-1:1.3(mol/mol)时,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得率为94.3%。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附图说明

图1是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的红外谱图;

图2是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的质谱图;

图3是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主要离子碎片和碎裂过程图;

图4是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的1H NMR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以下实施例所使用的仪器和试剂如下:

过氧乙酸(市售18%-20%)、无水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氢钾、甲苯、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丙酮、硫代硫酸钠、氯化钠、层析硅胶(38μm-63μm)、硅胶板(GF-254)等。美国安捷伦公司7890A气相色谱仪;安捷伦5975C质谱仪;Nicolet380FT-IR红外光谱仪;Avance AV-500核磁共振波谱仪。

实施例1

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的制备,参考中国专利ZL201110219585.2或文献1(罗金岳,高飞飞,海维.5,5-二甲基-5,6,7,8,9,10-六氢蒽二酚二乙酸酯的合成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2):61-65)或文献2(高飞飞,罗金岳.6-(4-甲基-3-戊烯基)-5,8-二氢-1,4-萘二酚的合成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2,32(4):102-106)进行。

在装有磁力搅拌的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40g(10mmol)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和50mL溶剂,搅拌,并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过氧乙酸,同时加入酸接受体。反应结束后依次用硫代硫酸钠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除去过氧乙酸,分液,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产物旋转蒸除去溶剂。用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丙酮(3:1,v/v)为淋洗剂,得到的目标组分经过真空干燥,得到深黄色固体。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与溶剂之间的用量关系可以为每加入萘二醌2.4g(10mmol),溶剂用量为50mL。

产物的分析鉴定:红外光谱采用液膜法。采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联用对产物进行分析,分析条件为:HP-5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初温80℃,保留2min,10℃/min升温至260℃,保留10min。载气为氦气,流速1mL/min,进样口温度为280℃,离子源温度为230℃,四级杆温度为150℃,传输线温度为250℃,进样量0.4μL,面积归一法定量。1H NMR分析条件为:四甲基硅(TMS)为内标,氘代三氯甲烷(CDCl3)为溶剂,质子共振频率500MHz。

使用Nicolet380FT-IR红外光谱仪对实验产物进行红外分析鉴定,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2959.07cm-1、2919.10cm-1为饱和烷烃基团的C-H伸缩振动;1671.53cm-1为羰基伸缩振动;1598.49cm-1为芳环的骨架振动;1381.41cm-1为甲基的C-H面外弯曲振动;1300.00cm-1为C-O-C对称伸缩振动;820.60cm-1为C-O-C不对称伸缩振动;1041.21cm-1、1141.71cm-1为C-H面内弯曲振动。

对产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分子离子峰为m/z=256,基峰为m/z=198。主要的离子碎片及碎裂过程如图3所示。

为进一步确证实验产物的结构,采用核磁共振分析手段,得到了实验产物的1H-NMR谱图,如图4所示,1H NMR的数据如下:δ6.99(1H,1,2号上萘醌环上的氢);δ7.96(s,1H,3号苯环上的氢);δ8.0(d,1H,4号苯环上的氢);δ7.63(d,1H,5号苯环上的氢);δ2.92,3.0(t,2H,6号烷烃上的氢);δ1.94(m,2H,7号烷烃上的氢);δ2.78(t,1H,8号烷烃上的氢);δ1.30(s,3H,9号—CH3连接的氢);δ1.23(s,3H,10号—CH3连接的氢);δ1.61(溶剂DMSO中的水峰)。

最终确定,产物的结构式如下:

实施例2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合成

制备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的反应是在过氧乙酸(市售18%-20%)下的环氧化反应。由于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酸性开环反应,因此在反应中需要加入酸接受体,中和酸,并且在滴加过氧乙酸的同时加入酸接受体,这样可以防止滴加时由于[H+]局部过高,而发生开环反应。本发明分别对时间、过氧乙酸用量、溶剂类型、温度、酸接受体种类及用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反应过程如下:

(1)反应时间对产物得率的影响

加入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2.40g(10mmol),氧化剂为过氧乙酸,氧化剂用量为n(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n(过氧乙酸剂)=1:3(mol/mol),50mL二氯甲烷,反应温度≤10℃,无水碳酸1.39g(13mmol)。不同反应时间对产物得率及反应选择性影响如表1所示。

表1反应时间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反应时间/h反应转化率/%反应选择性/%得率/%4.072.071.251.35.073.578.958.06.075.187.465.67.081.172.058.48.089.865.158.5

由表1可见,在一定温度下,随着反应时间的不断延长,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的转化率逐渐增大。但是,当反应进行到6小时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环氧产物的选择性开始不断降低,这是因为环氧产物的开环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快。因此,反应时间为6h较为适宜。

(2)过氧乙酸用量对产物得率的影响

加入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2.40g(10mmol),氧化剂为过氧乙酸,50mL二氯甲烷,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10℃,无水碳酸1.39g(13mmol)。过氧乙酸用量对产物得率及反应选择性影响如表2所示。

表2过氧乙酸用量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过氧乙酸用量达到1:4(mol/mol)以上时,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才能几乎完全转化,远远大于其理论值。由表2可见,随着过氧乙酸用量的不断增加,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的转化率也逐渐提高,但当过氧乙酸用量达到1:4(mol/mol)时,继续增加过氧乙酸用量,环氧产物的选择性开始急剧降低。因此,n(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n(过氧乙酸剂)=1:4(mol/mol)较适宜。

(3)溶剂类型对产物得率的影响

加入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2.40g(10mmol),氧化剂为过氧乙酸,n(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n(过氧乙酸剂)=1:4(mol/mol),50mL溶剂,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10℃,无水碳酸1.39g(13mmol)。不同溶剂对产物得率及反应选择性影响如表3所示。

表3不同溶剂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溶剂反应转化率/%反应选择性/%得率/%甲苯54.460.933.1二氯甲烷96.681.778.8乙酸乙酯44.877.334.6氯仿95.387.383.2

由表3可见,不同溶剂对环氧化反应影响比较大。以甲苯和乙酸乙酯作溶剂时,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的转化率都不太理想;以二氯甲烷和氯仿作溶剂时,两者的转化率都差不多,但氯仿作溶剂时,反应的转化率略高,并且氯仿的沸点比二氯甲烷高,不易挥发。因此,选择氯仿作溶剂较为合适。

(4)反应温度对产物得率的影响

加入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2.40g(10mmol),氧化剂为过氧乙酸,n(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n(过氧乙酸剂)=1:4(mol/mol),50mL氯仿,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10℃,无水碳酸1.39g(13mmol)。不同反应温度对产物得率及反应选择性影响如表4所示。

表4反应温度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由表4可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的转化率和环氧产物的选择性也不断提高,但当温度升到40℃时,转化率和选择性都开始下降。故选定30℃作为环氧化反应的适宜温度。

(5)酸接受体类型对产物得率的影响

加入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2.40g(10mmol),氧化剂为过氧乙酸,n(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n(过氧乙酸剂)=1:4(mol/mol),50mL氯仿,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30℃,无水碳酸1.39g(13mmol)。不同酸接受体种类对产物得率及反应选择性影响如表5所示。

表5酸接受体种类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由表5可见,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的转化率基本不发生变化,但反应体系中不加酸接受体,环氧产物的选择性较低,加入酸接受体以后,选择性都明显提升。加入NaHCO3和KHCO3后环氧产物的选择性最高,两者效果相差不是很大,考虑到NaHCO3更为廉价,所以选用NaHCO3作为酸接受体。

(6)酸接受体用量对产物得率的影响

加入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2.40g(10mmol),氧化剂为过氧乙酸,n(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n(过氧乙酸剂)=1:4(mol/mol),50mL氯仿,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30℃,酸接受体为碳酸氢钠。酸接受体用量对产物得率及反应选择性影响如表6所示。

表6酸接受体用量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由表6可见,随着碳酸氢钠用量的增加(在1:1.0-1.1:1.3范围内),环氧产物的转化率不断提高,但继续增加碳酸氢钠的用量时,转化率和选择性都明显降低。因此,碳酸氢钠的适宜用量为n(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n(碳酸氢钠)=1:1.2-1:1.3(mol/mol)。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2的结果,6-(2-(3,3-二甲基噁丙环-2-基)乙基)萘-1,4-二酮的合成反应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氧化剂为过氧乙酸(18%-20%),n(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n(过氧乙酸剂)=1:4(mol/mol),50mL氯仿,反应温度30℃,n(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n(碳酸氢钠)=1:1.2-1.3(mol/mol)。参照实施例2的方法,在此条件下的稳定性实验,其结果如表7所示。在此条件下,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的转化率大于99%,反应选择率也在94%以上,四次实验结果都比较稳定。

表7试验次数对实验稳定性的影响

试验次数反应转化率/%反应选择性/%得率/%199.494.193.5299.994.794.6399.195.294.3499.894.894.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