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大变形破碎围岩巷道的治理方法

一种大变形破碎围岩巷道的治理方法

摘要

一种大变形破碎围岩巷道的治理方法,通过先在变形巷道内打深注浆孔注浆,深部注浆完成后,对变形巷道施工,去除变形巷道顶部、帮部和底部变形部分,恢复巷道原设计断面,进行巷道全断面强力支护,然后在恢复的原设计断面顶部及帮部间隔距离施工浅注浆孔,进行二次注浆,用注浆锚杆对浅注浆孔注浆,使浆液与巷道围岩胶结稳定,完成变形巷道的修复。综合了现有破碎巷道支护技术、巷道围岩加固理论和预应力技术,从改善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出发,应用围岩深部注浆、高强锚杆强力锚固及壁后充填等技术手段,使巷道破碎围岩与巷道支护形成复合支护结构,有效改善了围岩力学特性,提高了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确保巷道断面的稳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9932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矿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12091.8

  • 发明设计人 周钢;邹长磊;王浩;王鹏举;王超;

    申请日2014-03-24

  • 分类号E21D9/14(20060101);E21D11/10(20060101);

  • 代理机构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杨晓玲

  • 地址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科研院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58: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21D 9/14 专利号:ZL2014101120918 申请日:20140324 授权公告日:2016033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3-30

    授权

    授权

  • 2014-07-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D9/14 申请日:201403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碎围岩巷道的治理方法,尤其适用于治理煤矿深部高应力大变形破碎 围岩巷道,也适用于采矿、建筑、水利、交通、军工等部门的巷(隧)道与硐室支护。

背景技术

煤矿巷道支护技术是煤矿安全开采中的关键技术。随着浅部资源的枯竭,井工开采向深 部伸延,深部巷道在复杂地质、高应力条件下的有效维护已成为国内外的重要课题。

在深井、高应力围岩中掘进巷道,处于原始平衡状态的各种弱面及非连续介质的岩体, 在掘巷后,这种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巷道围岩因变形释放大量能量,原有围岩弱面进一步扩 展,同时产生新的裂隙,围岩呈松动、碎胀、来压强烈、变形量大、流变时间长等特征。如 果采用不适当的支护措施,巷道围岩变形愈加剧烈,最终将导致巷道破坏。目前,国内外对 高应力大变形巷道多采用“二次支护”进行返修,即巷道有一定的变形以释放压力且破坏后, 实施二次支护,以期保持巷道的长期稳定,但在深部构造压力带、高应力与动压叠加区等区 域,采用二次支护后仍出现变形破坏等问题,甚至需要三次、四次支护,经过多次支护的巷 道,巷道围岩深部离层,再生裂隙更加发育,仅采用恢复设计断面,提高支护强度的措施难 以见效,巷道周而复始的发生破坏,围岩变形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造成翻修和支护成 本很高,且带来较多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和效益的提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易操作、施 工方便、效果好的大变形破碎围岩巷道进行治理的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大变形破碎围岩巷道的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首先在变形巷道的顶部、帮部和底角部间隔距离施工深注浆孔;

b、在施工好的深注浆孔内安置PPR深孔注浆锚杆,用注浆封孔器进行封孔,封孔的孔 口锚固力不小于60KN,将注浆封孔器设在位于巷道原设计断面轮廓线外围附件的位置,注 浆封孔器布置好后进行全断面注浆,注浆压力为3.5~7MPa,终孔压力为8MPa;

c、深孔注浆施工完成后,待浆液与巷道围岩胶结稳定,对变形巷道施工,去除变形巷道 顶部、帮部和底部变形部分,同时将PPR深孔注浆锚杆外露段截锯掉,恢复巷道原设计断面;

d、对恢复的原设计断面进行全断面强力支护:采用高强螺纹钢锚杆对原设计断面的巷道 顶部、帮部进行加长锚固支护,对巷道底部进行全长锚固支护,巷道顶板和两铺设金属网, 帮、顶部安装梯子梁,底部安装T型钢带,向帮、顶部喷射混凝土,在巷道底部铺设混凝土;

e、在恢复的原设计断面顶部及帮部间隔距离施工浅注浆孔,用注浆锚杆对其进行注浆, 注浆压力为2.5~3MPa,终孔压力为4MPa;

f、浅注浆孔注浆完成后,浆液与巷道围岩胶结稳定,完成变形巷道的修复。

所述在变形巷道的顶部、帮部和底角部间隔距离施工的深注浆孔分别是:顶部孔深度为 20~40m,帮部注浆孔深度为5~20m,底部孔深度为5~15m,所用PPR深孔注浆锚杆长为 4m。

所述的浅注浆孔为3~5m,所用浅孔注浆锚杆长为2m。

所述高强螺纹钢锚杆的材质为20MnSi,直径不小于22mm,屈服强度不小于350MPa, 抗拉强度不小于600MPa,延伸率不小于15﹪,预应力大于杆体屈服强度30﹪。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先在变形巷道内打深注浆孔注浆,深部注浆完成后,对变形巷道 施工,去除变形巷道顶部、帮部和底部变形部分,恢复巷道原设计断面,进行巷道全断面强 力支护,然后在恢复的原设计断面顶部及帮部间隔距离施工浅注浆孔,进行二次注浆,用注 浆锚杆对浅注浆孔注浆,使浆液与巷道围岩胶结稳定,完成变形巷道的修复。其优点主要体 现在:

1.强调“深注+锚喷+锚注”的概念,采用刚柔相济的复合支护方法,形成有效支护 结构,区别于其它联合支护或“让压”形式的支护;

2.首先在变形巷道内打深孔进行围岩注浆,利用浆液把围岩离层与各种弱面充实并重 新胶结起来,提高巷道围岩的强度和自承载能力,同时增加了巷道围岩锚杆(索)的可锚性, 为全断面强力支护做好基础;全断面锚杆(索)主动性支护形式与围岩深注加固相结合,锚 杆(索)支护也可施加高预应力;

3.在深注浆孔中安置柔性PPR注浆锚杆,材料便宜,在变形巷道中操作性强,深注完 成后恢复设计断面时,注浆锚杆易截锯,实施方便;

4.锚喷后的全断面壁后二次锚注,使围岩浅部得到充填加固,增强了巷道断面支护结构 的稳定性;

5.有效支护结构的形成,使巷道整体可靠,适应性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对变形巷道截面的深孔注浆布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注浆孔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对巷道全断面支护与浅注浆孔注浆示意图。

图中,1—变形巷道;2—深孔注浆锚杆;3—深注浆孔;4—封孔器;5—原设计断面;6— 高强螺纹钢锚杆;7—浅注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大变形破碎围岩巷道的治理方法,步骤如下:

a、首先在变形巷道1的顶部、帮部和底角部间隔距离施工深注浆孔3;所述在变形巷道 1的顶部、帮部和底角部间隔距离施工的深注浆孔3分别是:顶部孔深度为20~40m,帮部 注浆孔深度为5~20m,底部孔深度为5~15m,

b、在施工好的深注浆孔3内安置柔性PPR深孔注浆锚杆2,所用PPR深孔注浆锚杆为 4m;用注浆封孔器4进行封孔,封孔的孔口锚固力不小于60KN,将注浆封孔器4设在位于 巷道原设计断面5轮廓线外围附件的位置,注浆封孔器4布置好后进行全断面注浆,注浆压 力为3.5~7MPa,终孔压力为8MPa;

c、深注浆孔注浆施工完成后,浆液与巷道围岩胶结稳定,对变形巷道1施工,去除变形 巷道顶部、帮部和底部变形部分,同时将PPR深孔注浆锚杆2外露段截锯掉,恢复巷道原设 计断面5;

d、对恢复的原设计断面5进行全断面强力支护:采用高强螺纹钢锚杆6对原设计断面5 的巷道顶部、帮部进行加长锚固支护,对巷道底部进行全长锚固支护,巷道顶板和两帮铺设 金属网,帮、顶部安装梯子梁,底部安装T型钢带,之后,向帮、顶部喷射混凝土,在巷道 底部铺设混凝土;所述高强螺纹钢锚杆的材质为20MnSi,直径不小于22mm,屈服强度不小 于350MPa,抗拉强度不小于600MPa,延伸率不小于15﹪,预应力大于杆体屈服强度30﹪; 所述T型钢带顶部厚度不小于9mm,抗拉强度不小于400Mpa;

e、在恢复的原设计断面(原巷道断面)进行全断面二次注浆充填加固,在顶部及帮部间隔 距离施工浅注浆孔7,用注浆锚杆对孔深为3~5m的浅注浆孔7进行注浆,注浆压力为2.5~ 3MPa,终孔压力为4MPa;

f、浅注浆孔7注浆完成后,浆液与巷道围岩胶结稳定,完成变形巷道的修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