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以重量百分比计,组成元素为:39.6~69.8%的V、15.1~23.0%的C和7.2~45.3%的Ni,属于陶瓷涂层领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的制备方法,其方法为:将VC靶安装在中频阴极上,Ni靶安装在直流阴极上,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对基体溅射沉积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韧性涂层,利用此种方法制备的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韧性涂层在保证涂层硬度的同时提高了涂层的韧性,硬度达到15GPa以上,降低了涂层的磨损率,其制备方法可操作性强、可控性好、易于工业化生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984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76514.2

  • 发明设计人 黄峰;周小军;李艳玲;张晓娟;

    申请日2012-12-26

  • 分类号C23C14/14;C23C14/35;

  • 代理机构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诚午

  • 地址 315201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大道519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49: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08

    授权

    授权

  • 2014-07-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3C14/14 申请日:20121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质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陶瓷/金属纳米复 合VC-Ni增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陶瓷涂层领域。

背景技术

硬质防护涂层主要是由金属键构成的过渡金属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 及由离子键构成的金属氧化物等形成的,这些涂层的硬度很高,但他们的韧 性却很低,提高这些涂层的韧性和提高它们的硬度一样重要,特别是在摩擦 磨损领域的应用中。

M.Misina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设备制备了Ti-N-Ni涂层(“Surface and  Coating Technology”,第110卷,168~172页,1998年),金属Ni以独立形 式偏聚在TiN的晶界上形成FCC结构的金属Ni相,这样涂层就成为由金属 Ni相和TiN相组成的纳米复合涂层,但是,此种涂层的韧性虽然得到了显 著提高,但涂层最大硬度只有10.5GPa。

过渡金属Ti、V、W、Ta、Zr、Mo、Cr等都可与碳原子反应,生成金 属碳化物涂层,金属碳化物涂层具有化学稳定性好、熔点高、硬度大的特点, 但是,碳化物涂层韧性不好,较脆。许多研究通过复合一种与C结合力较差 的金属,可以改变它的结构,从而改变涂层的性能。现在,研究较多的是仿 效块体的碳化物陶瓷通过添加第八族元素(Fe,Co,Ni等)来提高韧性,但 结果不太理想。如jansson等(“Surface&Niatings Technology”,第206卷, 第583~590,2011年)公布了一种Ti-C-Me涂层,其中Me为Al,Fe,Ni, Cu,Pt中的一种或几种,但是,此涂层的硬质只有7~18GPa。

WC涂层熔点高、硬度大、摩擦系数低,已成为硬质合金涂层的主要成 分,Co、Ni等材料强度适当,有一定的塑性,与WC组合,使硬质涂层既 有高的硬度,同时韧性也有提高,申请公布号为CN102418065A的中国专利 申请公布了一种复合金属碳化物耐磨涂层,此涂层由粘结剂包覆碳化钨和碳 化物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而成,所述粘结剂包覆碳化钨为WC-16%Co(wt) 粉末、WC-16%Ni(wt)粉末或者WC-16%NiCr(wt)粉末,其粒径同时包 含15~45μm、0.8~5μm、300~400nm数量级三种状态;所述碳化物为碳化铬 粉末、碳化钒粉末、碳化铁粉末、碳化钛粉末、碳化铌粉末中的至少一种, 其粒径为10~63μm。该涂层的维氏硬度为1200~1800  kg/mm2,但是此种涂 层的硬度低,气孔率高。

通过对文献(包括专利公开文本)作进一步的检索和分析,还没有发现 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涂层,以及硬度超过15GPa的VC-Ni增韧涂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碳化钒-镍)增韧涂层, 此涂层在保证涂层硬度的同时提高了涂层的韧性,降低了涂层的磨损率,可 以满足防护涂层及耐磨涂层的要求。

一种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以重量百分比计,组成元素 为:

V                                   39.6%~69.8%;

C                                   15.1%~23.0%;

Ni                                  7.2%~45.3%。

本发明中,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同普通的碳化钒涂层相 比,添加了一定量的Ni,所添加的Ni作为一种韧性相提高了涂层的韧性, 同时,涂层的硬度也超过15GPa,因此,本发明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 增韧涂层可以满足防护涂层及耐磨涂层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的韧性,同 时又保证涂层的硬度,以重量百分比计,组成元素优选为:

V                                    45.6%~65.4%;

C                                    18.1%~22.2%;

Ni                                   12.4%~36.3%。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以重量百分 比计,组成元素为:

V                                   61.1%~62.1%;

C                                   20.6%~21.7%;

Ni                                  16.2%~18.3%。

从实施例3、4和6制备的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的硬度和 韧性数据可知,该重量百分比下,本发明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 层能够具有优异的硬度和韧性,能够很好地满足防护涂层及耐磨涂层的要 求。

作为优选,所述的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包括VC相和金 属Ni相;所述的VC相具有晶体结构,由VC晶粒组成,所述的VC相分散 于金属Ni相中。本发明中Ni聚集在VC晶粒的晶界上,形成较强的Ni-VC 化学键,抑制了VC晶粒的长大,同时金属Ni相具有很好的塑性变形能力, 在保证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的同时提高了涂层的韧性。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VC晶粒的粒径为5~15nm,相邻两VC晶粒的距 离为0.5~5nm,VC晶粒的粒径与距离影响着本发明陶瓷/金属纳米复合 VC-Ni增韧涂层的硬度和韧性,所述距离的增加会使得涂层的韧性增大,但 硬度降低,为了保证涂层的硬度,相邻两VC晶粒的最优距离为0.5~5nm。

所述的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可以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制 备,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考虑到涂层的附 着力等原因,优选考虑PVD,PVD不用将基体材料加热到CVD所需要的温 度,因此,在沉积的过程中,减少了基体材料恶化的风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的制备方 法,可操作性强、可控性好、易于实施。

一种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VC靶 安装在中频阴极上,Ni靶安装在直流阴极上,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对基体进 行沉积,得到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

本发明选择磁控溅射方法制备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可 操作性强、可控性好、易于实施。同时,磁控溅射方法中采用VC靶和Ni 靶同时溅射,保证了制备的膜层中成分的均匀性,避免了机械组合靶中成分 不易控制的问题。此外,V和Ni是不易相溶的元素,同时Ni不易与C发生 反应,因而最终形成的涂层是VC相和Ni相构成的复合涂层。

作为优选,沉积前,真空室的本底压强小于等于8×10-5Pa,即真空室 的本底压强小于等于8×10-5Pa后,通入氩气等保护气体,可以减少溅射过 程中溅射粒子与气体分子间的碰撞,同时能够减少沉积过程中气体分子进入 涂层中成为杂质,提高本发明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的致密度、 纯度、沉积速率和与衬底的附着力。

沉积时,沉积温度为200℃~400℃,沉积压力为0.3Pa~1.0Pa,在此溅射 参数下,既能够使沉积得到的涂层结构致密,同时也有利于涂层中纳米复合 结构的形成。

VC靶和Ni靶的溅射功率密度与本发明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 涂层中V和Ni的比例密切相关,而且会影响本发明陶瓷/金属纳米复合 VC-Ni增韧涂层的结构,作为优选,沉积时,VC靶溅射功率密度为: 2.5~6.2W/cm2,Ni靶溅射功率密度为:0.05~0.5W/cm2,此时,比例适度的 VC-Ni能够使本发明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的硬度和韧性满足 防护涂层及耐磨涂层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磁控溅射制备的硬质涂层,适当施加基体偏压,会促使所 制备的涂层结构更为致密,但是过高的基体偏压又会导致涂层内应力过大, 影响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因此,作为优选,本发明沉积时,基体的偏压 为-10~-90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发明所提供的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在保证涂层 硬度的同时提高了涂层的韧性,硬度达到15GPa以上,可以满足防护涂层及 耐磨涂层硬度和韧性的要求,降低了涂层的磨损率,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二、本发明所提供的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的制备方法, 其可操作性强、可控性好、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7制得的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涂层的XRD(X射线 衍射)图;

图3中,(a)为对比例制得的VC涂层的压痕图,(b)为实施例7制得的陶 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涂层的压痕图。

具体实施方式

沉积涂层的方法

基体的种类

采用尺寸为20mm×20mm×2mm的玻璃基底。

实施例1~11和对比例中涂层的制备方法:

首先对玻璃基底(即基体)进行清洗,先将基体放入Borer公司生产的 型号为HT1401的洗涤剂中在60℃的温度下超声清洗3分钟,然后放入Borer 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T1233的洗涤剂中在50℃的温度下超声清洗3分钟,再 在45℃的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0.5分钟,最后将清洗后的基体放入95℃的真 空干燥箱中烘烤3分钟,烘干后放入真空室中的可旋转基体架上。

将VC靶安装在中频阴极上,Ni靶安装在直流阴极上。对腔体(即真空 室)进行抽真空,并将基体加热到所需的沉积温度,当真空室的本底压强(即 背底真空)达到所需压强以内时,通入Ar气,将压力调至所需的沉积压力, 通过偏压电源向基体施加偏压,同时调节VC靶的功率密度和Ni靶的功率 密度,对基体溅射沉积,得到实施例1~11的厚度为1.5μm的陶瓷/金属纳米 复合VC-Ni涂层以及对比例的厚度为1.5μm的VC涂层,磁控溅射过程中 的实验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采用以下实验方法评估实施例1~11的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涂层以 及对比例的VC涂层的结构参数和物理性能。

涂层的组成

采用EDS测量各膜系的组成,其配置EDAX Si(Li)探头,通过ZAF校 准,每个样品选定一个面积不小于40mm2区域,测量其成分的平均值。

涂层的晶体结构

采用德国Bruker D8Advance衍射仪,利用Cu Kα射线入射,X射线管 控制在40KV和40mA,测量各膜系的晶体结构,利用镍滤波装置过滤掉Kβ射线,设置探测角为20°~80°。

硬度的测量

采用美国MTS生产的型号为NANO G200纳米压痕仪测量各膜系的硬 度与弹性模量,其配置四面体Berkvich压头,通过设定压入深度(100nm), 载荷随压入深度而改变,每个样品测量6个矩阵点后取平均值。

压痕的测量

采用型号为HV-1000的显微硬度计对样品进行显微压痕测试。通过施加 在压头上的压力(3N),观察压痕产生的裂纹的长度,比较不同样品所产生 的裂纹及扩展情况。

塑性指数的测量

采用美国MTS生产的型号为NANO G200纳米压痕仪测量涂层塑性及 弹性形变,其配置四面体Berkvich压头,通过设定压入深度(100nm),载 荷随压入深度而改变,每个样品测量6个矩阵点后取平均值。根据得到的塑 性形变和弹性形变,利用公式(1)计算塑性指数。

δH=ϵpϵ=1-ϵeϵ---(1)

其中δH为塑性指数,εp为塑性形变,εe为弹性形变,ε=εpe

本发明实施例1~11的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涂层以及对比例的VC 涂层的部分结构参数和物理性能如表2所示。

表2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纳米复合结构的VC-Ni增韧 涂层相比于对比例中的VC涂层,虽然硬度有所降低,但塑性指数得到很大 程度的提高,其中,实施例11得到的涂层的塑性指数由原来的0.4,上升到 0.65,这表明本发明纳米复合结构的VC-Ni增韧涂层的韧性增强。从实施例 3、4和6制备的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的硬度和韧性数据可知, 硬度与对比例中的VC涂层不相上下,但韧性有了大大的提高,具有优异的 硬度和韧性,能够很好地满足防护涂层及耐磨涂层的要求。

图1为本发明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涂层的结构示意图,陶瓷/金属 纳米复合VC-Ni增韧涂层包括VC相和金属Ni相;VC相具有晶体结构,由 VC晶粒组成,金属Ni相为非晶相或者晶相,VC相分散于金属Ni相中。 VC晶粒的粒径为5~15nm,相邻两VC晶粒的距离为0.5~5nm。

图2为实施例7制得的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涂层的XRD图,如图 2所示,此涂层只有VC晶体结构,观察不到Ni的晶体结构,此涂层由晶体 VC和非晶Ni组成。

图3为对比例制得的VC涂层和实施例7制得的陶瓷/金属纳米复合 VC-Ni涂层的压痕图,如图3中(a)所示,对比例制得的VC涂层在3N的 压力下,涂层发生明显的压痕裂纹,并伴随明显的扩展裂纹,如图3中(b) 所示,加入Ni后的涂层却没有明显的裂纹发生,这说明涂层的弹性变形能 力明显增加,本发明陶瓷/金属纳米复合VC-Ni涂层具有很好的韧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