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物涂膜是由具有药物缓释功能、抑菌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和具有光固化性能的自酸蚀树脂粘接剂以及相应的氟化物生成;先将羧甲基壳聚糖制备成纳米粒,在纳米粒的形成过程中加入了海藻酸钠溶液,以促进形成粒径分布集中的纳米颗粒。本发明能够更有效的释放主要防龋活性药物氟离子,并同时辅助氟离子抑制釉质脱矿和细菌的粘附以及生长,抑制早期龋的发生和发展,对口腔疾病中龋病的预防具有显著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612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410210251.2

  • 发明设计人 许晓燕;徐全臣;张岱尊;

    申请日2014-05-19

  • 分类号A61K6/097;A61K6/02;

  • 代理机构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晓晓

  • 地址 266003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6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49: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6/097 授权公告日:20160615 终止日期:20180519 申请日:201405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6-15

    授权

    授权

  • 2014-09-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6/097 申请日:201405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8-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口腔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 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口腔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要求口腔医务工作者能够对龋病采取预防措施。局部氟化物防龋是公认的有效 防龋措施之一,而氟化物涂膜因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易于被接受,适用 于各年龄人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氟化物涂膜由于其操作简单,安全性 能高,防龋效果明显而广泛用于临床防龋工作中。研究表明,氟化物涂膜在药 物缓释方面比其他类型的防龋制剂有明显的优势,而药物缓释取决于氟化物涂 膜中成膜材料的特性。

为了发挥氟化物涂膜中氟离子的防龋作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已受到广泛 关注。其中,来源丰富,安全低毒,并具有显著药物缓释功能的羧甲基壳聚糖 具有明显优势。近年,随着不断提升自酸蚀粘接剂对牙面的粘接性能,同时能 够迅速固化,为氟化物涂膜能够长期保护牙面提供有利条件。但目前,壳聚糖 及其衍生物和自酸蚀粘接剂应用于氟化物涂膜却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 用,本发明所述的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具有较强的药物缓释、抑 制釉质脱矿,抑制细菌的粘附和生长。所述防龋涂膜可用于预防龋病的发生, 尤其是在儿童保健中,并可用于牙本质脱敏等非创伤性治疗。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所述防龋涂膜是由羧甲基壳聚糖 氟化钠纳米粒溶于具有光固化特性的自酸蚀树脂粘接剂中形成,所述羧甲基壳 聚糖氟化钠纳米粒是由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与氟化钠固体通过离子交联法形 成,所述氟化钠固体与羧甲基壳聚糖的质量比为0.27~0.33:1,所述纳米羧甲 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中氟离子的质量与自酸蚀树脂粘接剂的体积的比例为 0.1%~0.2%。

其中,所述制备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所用的羧甲基壳聚糖其分子量 为1000~3000Da。

进一步的,所述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粒径在180nm~22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的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的制备方法, 它包括以下步骤:

(1)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的制备

配制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除去溶液中不溶性杂质,称取氟化钠固体加入 到所述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中配制成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溶液,其氟化钠固体 与羧甲基壳聚糖的质量比为0.27~0.33:1,然后向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溶液中 滴加三聚磷酸钠溶液,羧甲基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加入量的质量比2.5~4:1,最 后将上述混合液滴加到海藻酸钠溶液中,其海藻酸钠与羧甲基壳聚糖的质量比 为2:1,超声、离心、冷冻干燥得到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

(2)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的制备:

称取所述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溶于自酸蚀树脂粘接剂中,振荡得到氟 离子质量与自酸蚀树脂粘接剂体积的比例为0.1%-0.2%的纳米羧甲基壳聚糖 氟化钠涂膜,避光保存。

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超声时间为10min,功率为40w,超声2s停2s。

所述步骤(2)中氟离子质量与自酸蚀树脂粘接剂体积的比例为0.15%的纳 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药物缓释性能优异。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在制备用于抑制 龋病釉质脱矿的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在制备用于抑 制口腔致龋菌粘附及生长的制剂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口腔致龋菌为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纳米羧甲基壳 聚糖氟化物涂膜是由具有药物缓释功能、抑菌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特性的羧甲 基壳聚糖纳米粒和具有光固化性能的自酸蚀树脂粘接剂以及相应的氟化物生 成;先将羧甲基壳聚糖制备成纳米粒,在纳米粒的形成过程中加入了海藻酸钠 溶液,以促进形成粒径分布集中的纳米颗粒。

本发明运用药物动力学和病理学釉质脱矿等方法表明,与普通的氟化物涂 膜相比,本发明能够更有效的释放主要防龋活性药物氟离子,并能辅助氟离子 抑制釉质脱矿和细菌的粘附及生长,抑制早期龋的发生和发展,对口腔疾病中 龋病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本发明中所述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可 用于口腔临床预防当中龋病预防或儿童预防口腔保健工作。本发明将会为氟化 物防龋涂膜的研制、开发以及新型成膜材料的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因此,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人类健康角度出发,本发明对羧甲基壳聚糖对 药物的缓释和作为氟化物涂膜成膜材料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 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表明本发明中原料配比2中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的粒径分布。

图2表明本发明中透射电镜下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的微观形态和 粒径。

图3表明本发明中测定其氟离子释放曲线的氟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

图4表明本发明中三种不同浓度的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与 普通的柯伯脂含氟涂膜在药物缓释功能的比较。

图5是本发明中釉质表面涂抹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后在模 拟龋病形成后的1000扫描电镜照片。

图6是本发明中釉质表面涂抹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后在模 拟龋病形成后的5000倍扫描电镜照片。

图7是本发明中釉质表面涂抹柯伯脂含氟涂膜后在模拟龋病形成后的 1000倍扫描电镜照片。

图8是本发明中釉质表面涂抹柯伯脂含氟涂膜后在模拟龋病形成后的 5000倍扫描电镜照片。

图9是本发明中釉质表面涂抹同浓度的氟化钠溶液后在模拟龋病形成后 的1000倍扫描电镜照片。

图10是本发明中釉质表面涂抹同浓度的氟化钠溶液后在模拟龋病形成后 的5000倍扫描电镜照片。

图11是本发明中釉质表面未涂抹任何药物后在模拟龋病形成后的1000倍 扫描电镜照片。

图12是本发明中釉质表面未涂抹任何药物后在模拟龋病形成后的5000倍 扫描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首先制备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并对其进行了药物缓 释和药物特性方面的研究。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的制备

选取的羧甲基壳聚糖是水溶性的壳聚糖衍生物,属于多糖类生物高分子, 具有药物缓释,抑菌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将0.5g的羧甲基壳聚糖溶于去 离子水中,配制成25mg/ml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20ml,采用0.45μm孔径的微孔 滤器过滤以除去溶液中不溶的杂质。用分析天平称取氟化钠固体0.135g,加入 到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中,室温下搅拌30min,配制成的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溶 液。配制10mg/ml的三聚磷酸钠溶液,采用0.22μm的微孔过滤器过滤除去杂质, 采用滴管向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20ml的三聚磷酸钠溶液,继续 搅拌10min。配制100mg/ml的海藻酸钠溶液,将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三聚磷酸 钠混合液滴入10ml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室温搅拌30min。采用超声波破碎仪将 溶液超声10min(功率为40w,超声2s停2s),然后将溶液放入离心机中 15000rpm/min,离心30min,弃去上清液,加去离子水悬浮重复离心2次,采用 冷冻干燥机进行干燥,得到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

包载NaF的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溶液于15000rpm/min条件下离心15min, 取上清液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氟离子含量,据氟离子标准曲线求得上清液 中氟离子的浓度并计算出NaF的含量,按公式计算包封率(encapsulation efficiency)和载药量(loading capacity)

包封率=(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中包封的药物/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中药物 总量)×100%

载药量=[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中药物量/(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中药物+羧 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总量)]×100%

通过对比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将制备好的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溶 解去离子水中,充分振荡混匀,倒入到激光粒度仪的样品池中,设定好相应的 光波波长以及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其粒径分布。

取适量的包载好的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和无水乙醇分别加入小烧 杯,进行超声振荡20min,静置5min后,用玻璃毛细管吸取羧甲基壳聚糖氟化 钠纳米粒和无水乙醇的均匀混合液,然后滴1滴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液体 到微栅网上,待无水乙醇挥发完毕后,将样品装入样品台,插入电镜,观察。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其不同原料配比所得到的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 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不同,其中以原料配比2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最大,同时如 图1所示,原料配比2在激光纳米粒度分析仪中,其粒径分布为200nm,符合纳 米材料的要求,并在如图2所示,其透射电镜下,纳米粒外形光滑,形态好,分 布均匀,粒径与激光纳米粒度分析仪的结果匹配。

表1不同成分的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比较(总体积均为50ml)

2、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的制备

采用分析天平精密称取上述原料配比2号样品的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 粒40.15mg(其中含氟2mg),30.11mg(其中含氟1.5mg),20.08mg(其中含氟 1mg),分别溶于Kerr自酸蚀粘接剂中,定容为1ml,漩涡振荡器振荡,即得到 含0.2%、0.15%、0.1%氟离子(即2mg/ml、1.5mg/ml、1mg/ml)的羧甲基壳聚糖氟 化钠纳米涂膜,放入聚乙烯塑料瓶中避光保存。

实施例2、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氟离子释放实验

实验目的:对比普通氟化物涂膜,测试其在药物缓释方面的优势,同时筛 选出药物缓释性能高的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

实验方法:

(1)氟离子标准曲线的绘制

采用量筒精密量取氟标准液0.01ml、0.05ml、0.10ml、0.50ml、1.00ml、 1.50ml、2.00ml、4.0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释放介质补足10ml,加TISABⅡ 液至刻度,摇匀,倒入塑料烧杯中,放入搅拌子,磁力搅拌器搅拌2min,静置 1min,测定温度后,依次由低到高浓度以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每个溶液的电 位,待电位稳定后读数,依次测得0.01μg/ml、0.05μg/ml、0.10μg/ml、0.50μg/ml、 1.00μg/ml、1.50μg/ml、2.00μg/ml、4.00μg/ml相应的电位值,以测得的电位值 E(mv)为纵坐标,以氟离子的浓度的对数值(㏒F-)为横坐标,考察浓度与 电位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4μg/ml,即为0.01~4ppm。标准曲线每24h 绘制一次。

(2)测定普通氟化钠涂膜和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纳米粒涂膜体外释放率

收集40颗新鲜无龋,无裂纹,无釉质发育不全的牛牙,去除牙根面软组织, 去除牙釉质表面菌斑和色素,用蒸馏水反复清洗,放入0.9%的生理盐水中,4℃ 低温保存备用。

用金刚砂盘从釉牙骨质界下1mm处截取牙根,制作成40个5mm×5mm×2mm 大小的釉质块,去离子水超声清洁10min,吹干,用金刚砂片将釉质表面磨平, 将牛牙用蒸馏水清洗吹干后紫外线消毒。

将40颗牙釉质块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颗牙釉质块,A组为所 述0.2%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组,B组为所述0.15%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 化钠涂膜组,C组为所述0.1%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组,D组为0.15%柯 伯脂含氟涂膜组。

用加样枪精密吸取0.2%、0.15%、0.1%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和柯伯脂 含氟涂膜,用小毛刷在A组每颗牙齿表面涂布0.2%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 膜75μl,轻吹使其涂布均匀,光固化灯光照20s,静置30min;在B组每颗牙齿上 涂布0.15%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100μl,轻吹使其涂布均匀,光固化灯光 照20s,静置30min;在C组每颗牙齿上涂布0.1%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 150μl,轻吹使其涂布均匀,光固化灯光照20s,静置30min;在D组每颗牙齿表 面涂布0.15%柯伯脂含氟涂膜100μl,轻吹使其涂布均匀,静置30min,使四组涂 膜的NaF的含量均为150μg。

待涂膜成膜后,将每组牙齿分别装入15ml离心管中,在每个离心管中各 加入10ml去离子水,使之完全浸没涂布牙,将瓶密封置于37℃恒温箱中,分别 于1h,2h,4h,8h,12h,24h,48h,72h,96h,120h时吸取各组中的液体1ml, 注入聚乙烯烧杯中,同时向离心管补充等量同温的去离子水。向烧杯中加入 TISAB4ml,混匀,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中关于释放度测定中用于缓 释制剂的实验条件,转速为100r/min,温度为37.0℃±0.5℃,测定聚乙烯烧杯中 溶液氟离子平衡电位,从标准曲线查得氟离子浓度,计算其累积释药百分率。

标本氟浓度=标准曲线查得氟浓度值×5

(3)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多组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用SNK(q)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如附图3所示,本实验中氟离子标准曲线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 关系,相关系数高,符合线性要求,能够充分表示其氟离子释放曲线。如附图4 所示,本实验中不同氟化物涂膜的氟离子累积释放率不同,0.15%的纳米羧甲 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在试验中氟离子累积释放率呈现缓慢释放,释放时间长的 特性,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功能。

本实施例实验说明:纳米羧甲基壳聚糖作为氟化物涂膜中的成膜材料,其 药物缓释性能高,能够缓慢释放氟离子,且作用时间长,维持其预防龋病的作 用。

实施例3、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抑制釉质脱矿

实验目的:在模拟口腔龋病的发生过程,采用著名的费里斯通PH循环模 型,表征其不同氟化物涂膜对于抑制釉质脱矿性能的能力。

实验方法:

收集40颗新鲜无龋,无裂纹,无釉质发育不全的牛切牙,去除牙根面软组 织,分离冠根,冠部超声清洗,去除牙釉质表面菌斑和色素,用硬组织切割机 将牙冠制作成40个5mm×5mm×2mm大小的釉质块,去离子水超声清洁10min, 吹干,用抛光机及碳化硅砂纸(800#、1000#、2000#)在流水下将唇面釉质表面 磨平。同时去除约150μm的釉质表层,消除表面不规则结构和有机污染物,以 保持实验样本的一致性。放入含有0.1%抑菌剂麝香草酚的水溶液中,4℃低温 保存备用。

将牙釉质块从麝香草酚溶液中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牙面,干燥,在牙 釉质块唇侧中部开窗直径为4mm,其余部分涂布防酸指甲油两层,待指甲油干 燥后,将标本放置在无菌玻璃瓶中待用。将处理好的牙釉质块分成A、B、C、 D四组,每组10颗,A组涂布所述0.15%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50μl两次, 待光固化20s后备用,自然晾干30min;B组涂布所述0.15%柯伯脂涂膜50μl两次, 自然晾干30min;C组涂布所述0.15%NaF溶液50μl,自然晾干30min;D组不做 任何处理,为空白对照组。然后将四组样本放入37℃,湿度为100%的环境中12h 取出,用小棉签蘸取适量的丙酮溶液,去除涂膜。

将各组釉质块进行PH循环7d,前5d每天浸泡在再矿化液中共18h,浸泡在 脱矿液中共6h,最后2d浸泡于再矿化液中,每天需要换液各一次,在换液前和 循环结束后需要在去离子水中清洗,循环时温度为37℃。其中,釉质面积与液 体之比为脱矿液2.22ml/mm2,再矿化液1.11ml/mm2

实验后的各组脱矿液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火焰原子化后,以灯 电流5mA,狭窄宽度为1.0nm以下,吸收422.7nm的共振线,其吸收含量与含量 成正比,与0.1%硝酸镧稀释液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测定钙离子的溶出量。

将脱矿后的牙釉质标本用蒸馏水冲洗,干燥,每组随机抽取标本2例,采 用戊二醛进行固定,将固定好的样品用0.1mol/L磷酸缓冲溶液或蒸馏水清洗三 次,每次5~10min。将样品依次置于系列浓度30%、50%、70%、80%、90%、 95%、100%的酒精中脱水置换,时间一般为每级10~15min,真空干燥,离子衍 生仪真空状态下一次性喷金,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的超微结构。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差异α=0.05,P<0.05 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不同的药物在抑制釉质脱矿方面,对于钙离子损 失量不同,其中A组即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组的钙离子损失量最小, 保护釉质表面不被脱矿。对照图7-图12所示,如图5-图6在扫描电镜下,纳米羧 甲基壳聚糖防龋涂膜能够保护牙面,防止牙面形成龋病。

表2脱矿液中钙离子的浓度

组别 样本数 钙离子溶出量 A组 10 8.31±2.16 B组 10 17.29±2.58 C组 10 27.33±3.17 D组 10 31.67±2.05

本实施例实验结果说明: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能够缓慢持久释放 氟离子,与釉质中的羟基磷灰石形成氟磷灰石,能够抵抗酸性物质的侵蚀,保 证牙齿釉质表面不被脱矿,保护牙面。同时涂膜中的自酸蚀粘接剂通过光固化 后,能够长时间粘接在牙釉质表面,为氟化物涂膜能够长时间作用牙齿提供条 件。

实施例4、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防龋涂膜抑制致龋菌的粘附和生长

实验目的:采用口腔中主要的致龋菌,模拟口腔微环境中在釉质表面粘附 和生长,在涂抹不同氟化物防龋涂膜后,研究其羟基磷灰石片表面所粘附的致 龋菌的数量,表明其不同的抑菌性。

实验方法:将从变形链球菌ATCC25175、血链球菌ATCC49295菌冻干 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常规细菌复苏后,分别接种于BHI液体培 养基,在无菌,厌氧培养(90%N2、10%CO2),37℃的条件下进行培养48h, 经显微镜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生化鉴定为纯培养物后,培养物离心 (3000r/min,15min),弃去上清液,各菌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离心,重复 3次。用无菌生理盐水制备稀释菌液,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调节各个菌悬液吸光 度为OD(600nm)=1.0。

取48个羟基磷灰石片(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材料室),去离子水超声 清洁10min,吹干,在高温高压灭菌后将标本放置在无菌玻璃瓶中待用。用无 菌生理盐水冲洗羟基磷灰石片表面,随机分为变链组和血链组两组,每组又重 新随机分为A、B、C、D四组,在A组羟基磷灰石片上涂抹0.15%纳米羧甲基壳 聚糖氟化钠涂膜20μl,轻吹使其涂布均匀,光固化灯光照20s,自然晾干30min; 在B组羟基磷灰石片上涂抹0.15%柯伯脂含氟涂膜20μl,自然晾干30min;在C组 羟基磷灰石片上涂抹0.15%的氟化钠溶液20μl,自然晾干30min,作为阳性对照 组;D组羟基磷灰石片上涂抹无菌生理盐水20μl,作为阴性对照组。将四组标 本然后浸泡在人工唾液中,37℃、2h在摇床中形成人工获得性膜。

将已形成获得性膜的羟基磷灰石片四组移入盛有5ml含有5%蔗糖的BHI液 体培养基的试管内,向三组试管中按细菌液与培养基之比为1:9(v/v)比例定量 接种细菌,同时给予新鲜的人工唾液,在无菌,厌氧(90%N2、10%CO2),37℃ 及人工唾液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生物膜活菌计数以每片羟基磷灰石片(HA Discs)上菌落形成单位(CFU) 表示,在培养到24h、48h、120h时取出各组试管的HA片,置1mlPBS缓冲液中, 充分振荡90s,各吸取0.1ml,稀释104倍,再取出0.1ml稀释后的菌液,分别均 匀的接种于MSBA、MS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在无菌,厌氧(90%N2、10%CO2), 37℃的条件下进行培养24h培养,根据菌落形态进行菌落计数(CFU),MSBA 琼脂培养基用于变形链球菌计数,MS琼脂培养基用于血链球菌计数。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差异α=0.05,P<0.05 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如下:

如表3所示,经过在羟基磷灰石片上涂抹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 后,在12h、24h、48h后羟基磷灰石片上所粘附的变形链球菌平均数量较对照 组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抑制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粘附和 生长有较好的作用。

如表4所示,经过在羟基磷灰石片上涂抹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 后,在12h、24h、48h后羟基磷灰石片上所粘附的血链球菌平均数量较对照组 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抑制牙菌斑中血链球菌的粘附和生长 有较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比其他氟涂膜以及对照组,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对 于牙菌斑中的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的粘附和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 用,从而提高了氟化钠涂膜对龋病的预防作用。

表3不同涂膜处理后羟基磷灰石片上粘附的变形链球菌数(106CFU/ml)

表4不同涂膜处理后羟基磷灰石片上粘附的血链球菌数(106CFU/ml)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 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 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 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