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伊氏杀线真菌生产工艺及其制剂和生产装置

一种伊氏杀线真菌生产工艺及其制剂和生产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伊氏杀线真菌生产工艺及其制剂和生产装置,生产工艺采用液固双相培养方法进行伊氏杀线真菌的大量生产,通过液体发酵可以先获得大量的菌丝体、芽生孢子及少量的分生孢子,再转到固体培养基上使其产生大量的气生分生孢子,经本工艺可最终制得伊氏杀线真菌的丸剂或粉剂以便于储存,使用时在0.1M柠檬酸钠溶液中溶解或加水稀释即可;生产装置包括一盘体,盘体的底盘上打有若干孔,至少有一层可将所有孔罩住的金属网固定在底盘上,该装置保证了伊氏杀线真菌固体培养所需要的氧气、湿度,又有效地防止了杂菌污染,大大提高了伊氏杀线真菌的产孢量。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7-06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14 申请日:20131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微生物杀虫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伊氏杀线真菌生产 工艺及其制剂和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致病力 强,具有传播途径多、发病部位隐蔽、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快,且常 常猝不及防;一旦发生,治理难度大。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据不完全统 计,我国自1982年发生该病后的10年间,发生面积约达38000hm2,造 成松树死亡1400000株以上,损失木材50000m3。用于病害的防治经费 亦达645万元。它不仅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破坏了自然景观及 生态环境,对我国丰富的松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 中。在大量繁殖的同时移动,逐渐遍及全株,并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 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 减少和停止。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症状是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 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

现在实行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法规防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检疫法规,病区木材和其制成品未经 彻底处理不得流通。

化学防治: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化学农药杀灭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和 病原松材线虫,预防松材线虫病发生或者减轻为害程度;另一类是病害 发生后用化学农药处理伐倒的病木。

生物防治:主要是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或减轻 发病危害程度,利用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幼虫,保护和繁殖啄木鸟等捕 食天牛幼虫和成虫鸟类,利用寄生天敌控制天牛数量。

引诱防治:包括饵木引诱、化学制剂处理立木引诱、引诱剂引诱和 灯光引诱,引诱防治法主要依据松褐天牛成虫被自然人工合成的化学物 引诱产卵的特性而设计的,利用松褐天牛成虫有微弱趋光性而采用的。

此外,还有林地病死树清理和发病林区皆伐、诱导抗性、综合治理 等等。

以上种种措施虽然是面面俱到,但都是围绕着防治松材线虫病传播 媒介松褐天牛展开的研究,而由于松材线虫生存在树体的木质部,具有 较强的隐蔽性,一般药物或者致病微生物很难与其接触,因此直接针对 松材线虫的防治研究却很少。

当前人类对环保、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大量需求使生物农药的使用 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免 受化学污染,降低林副产品农药残留量,提高产品品质和在国际市场上 的竞争力已显得非常重要。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有很多优越性,对 环境无污染、对其它生物比较安全,在害虫的可持续控制及生物多样性 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种情况,尽快研制出直接针对松材线虫的微生物产品,显得 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伊氏杀线真菌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报道的松材线虫内寄生真菌。其主 要特征是能产生两种形态的分生孢子梗、产孢细胞和分生孢子。第一种 分生孢子梗淡烟褐色至灰绿色,瓶形,顶端逐渐变细形成颈,有时呈弯 曲状;产孢细胞完整呈瓶梗状,极少有极顶的;分生孢子无色,单胞, 新月形,有凹面,内含明显的内孢子构造状结构,有粘性。第二种分生 孢子梗淡烟褐色至灰绿色,圆柱形或锥形,有隔,底部有点肿大;产孢 细胞完整,瓶梗状;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杆状,常在顶端形成水滴状, 无粘性。仅第一种分生孢子能粘附到松材线虫体表进行侵染活动。

伊氏杀线真菌侵染松材线虫的机理,游走的线虫碰到粘性孢子凹面 时,孢子即粘附于线虫体表,并自产孢梗自动脱落随线虫移动。孢子能 随机的粘附到线虫体表的任意位置,但分布情形则以头部最多,尾端次 之,身体中段最少。松材线虫被粘性孢子附着18-24h后,会自内孢子状 构造处开始分化产生侵入钉,穿透线虫体壁,进入线虫体内后侵入钉继 续膨大形成球形、次球形的囊状体,脱落释放至虫体体腔,成长为纺锤 形的节状营养菌丝,于线虫体内生长、分枝、蔓延,最终菌丝充满体腔, 线虫死亡,菌丝从线虫死体内长出并向四周蔓延,形成分生孢子梗,并 在上面产生分生孢子,准备进行下一次侵染。通常接种8-10d后,100% 的线虫均被杀死。从线虫死体内长出的菌丝无一例外的都产生分散的瓶 状产孢细胞和新月形粘性孢子,在实验中未发现线虫被杆状孢子侵染的 情形。

固体培养基培养所得真菌中新月形孢子从孢子中间凹面处萌发长出 泡状物,接着形成一个或更多个芽管,之后芽管分枝形成营养菌丝。有 时,也会从孢子凸面中间处萌发。几乎90%的杆状或圆柱形孢子从孢子 的1/2或1/3地方产生芽管,仅有10%的孢子在末端发芽。伊氏杀线真 菌产生二型孢子与一些钩丝孢属真菌产生附着胞相似。现采用PDB (Potato Dextrose Agar)液体培养该菌时,主要产生形态不一的芽生 孢子,大部分为长椭圆形、圆形或卵形等,可经出芽方式再产生芽孢, 或发芽后形成细长的柄,并于其上产生粘性孢子;也有一个芽孢双边发 芽,分别产生两种产孢细胞,于其上着生不同分生孢子;或出芽产生其 他芽孢后,再分化产生瓶梗状产孢细胞,并产生粘性孢子,其出芽方式 十分富于变化。将液体培养得到的芽生孢子接种于WA(Wagstsuma Agar) 培养基上,芽孢会继续出芽,聚集形成芽孢堆;或于芽孢上直接产生粘 性孢子;有些则发芽延伸成为菌丝,并于其上着生瓶梗,再产生粘性孢 子。

采用上述培养基方式实现的产孢量大约是19000000个/ml,如何更 高效的生产仍是业内人士的追求。

另外,真菌固体培养特性对真菌生长和产孢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很 大,不同真菌的生长及产孢对营养条件要求是有差异的,而伊氏杀线真 菌对于固体条件的要求尤为严格。在伊氏杀线真菌固体发酵过程中,温 度对其影响是很大的,温度适当升高对伊氏杀线真菌的固体发酵是有利 的,能使产孢量增加,但固体发酵的放热过程,很容易造成固体培养基 内热超过31度,就容易把菌落烧死,不利于产孢。伊氏杀线真菌是喜氧 的,因此适量增加通气量有助于提高孢子生长速度,但在固体发酵时又 不能使通风量过大,因为这样生长速度快,内热就会加大,温度不宜控 制,造成孢子减产。湿度对伊氏杀线真菌固体发酵的影响也很大,固体 发酵初期湿度越大产孢量就越大,但到了后期,培养基上的孢子已基本 成熟,湿度就应适当降低,因为湿度太大,孢子继续发芽,孢子产量必 然降低。由于伊氏杀线真菌的特异性,使得传统固体发酵的容器显示出 诸多弊端,极易造成固体发酵的失败和污染杂菌,而迅速发生的杂菌污 染甚至有可能造成含孢量很高的产品成为废品,因此对于伊氏杀线真菌 固体培养的容器也必须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伊氏杀线真菌的生产工 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伊氏杀线真菌的生产工艺,包括有预先得到的伊氏杀线真菌菌 落,其方法步骤如下:

a)预处理:将操作间、超净工作台和发酵箱打扫干净并灭菌处理;

b)制备伊氏杀线真菌菌种:

按如下组份及重量百分比配料:马铃薯10-30%,葡萄糖1-3%,麦麸 0.25-1%,水66-88.75%,将配好的料放入培养容器内,常规高温高压灭 菌至少20分钟,冷却后接入伊氏杀线真菌菌落,置摇床上培养72-84 小时,其中,设定环境温度为25-28度,摇床转速为150-180转/分钟;

c)按如下组份及重量百分比制备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3%,葡萄 糖1.5-3.5%,酵母粉0.3-1.5%,消泡剂0.03-0.15%,水91.85-97.17%; 将全部的液体培养基加入到发酵罐中采用常规高温高压定时灭菌,将前 期步骤a培养的伊氏杀线真菌菌种经接种口完全接入发酵罐内,然后盖 严发酵罐接种口的盖子;共培养72-96小时;

d)按如下组份及重量百分比制备固体培养基:麦麸15-30%,松木 屑10-30%,水40-75%;将制备得的的固体培养基按定量分成若干份,一 份定量的固体培养基装入一个纱布袋中,将袋口封好,使固体培养基在 袋中呈松散状,再用纸将纱布袋包好,放在底部带孔的不锈钢盘中,再 将一个同样的不锈钢盘反扣在装有固体培养基纱布袋的盘子上,放入灭 菌锅,在121.3℃的温度及1.05kg/cm2的压力下,维持至少60分钟;

将固体发酵盘及固体培养基接种用具均灭菌处理;灭好菌的固体培 养基和所有器具直接放入超净工作台,冷却至30度以下,期间紫外灯、 鼓风开启;

e)将步骤c制备的液体培养基培养的菌液分步从发酵罐中移出至若 干个分装容器内,各分装容器内盛有一份设定定量的菌液,分装过程中 保持洁净,每完成一份分装即刻封口;

f)取步骤d制备的1袋固体培养基倒入搅拌锅中,用搅拌器打散, 加入步骤e中的1个分装容器内的全部菌液,搅拌均匀,分别分装到若 干固体发酵盘中,各固体发酵盘采用保鲜膜铺底,每盘装有900~1100 克的前述固体带菌培养基初混物,用保鲜膜将发酵盘口封好,放入温度 为23-26度的发酵箱,每箱中放置10~20个发酵盘,培养7-10天;

g)将培养完毕的固体带菌培养基整理成松散状,分别装入若干尼龙 纱袋中,放入洗涤器中,加入10倍水,洗涤、过滤,滤液进入收集池后, 启动离心机离心处理;最终取出沉淀,收于低温冰箱中,得到伊氏杀线 真菌制剂半成品。

所述伊氏杀线真菌的生产工艺的步骤f中,1袋固体培养基的重量 与1个分装容器内全部菌液的体积量比例关系为:1kg/(150~180)ml。

所述伊氏杀线真菌的生产工艺的步骤c中,全部的液体培养基加入 到发酵罐中采用常规高温高压灭菌至少60分钟,之后,当发酵罐内液体 培养基冷却至30度以下时,以乙醇火焰不间断地消毒发酵罐的接种口, 直至将前期步骤b培养的伊氏杀线真菌菌种完全接入发酵罐内;盖严发 酵罐接种口的盖子后,撤掉火焰。

所述伊氏杀线真菌生产工艺的步骤c中,盖严后的发酵罐罐内的压 力保持为0.3-0.35Mpa,通气量为150-200m3/h。

所述伊氏杀线真菌的生产工艺的步骤d中,固体培养基中的麦麸和 松木屑先过10目分析筛,再加水搅拌均匀,之后装入30-35目的纱布袋 中。

本发明生产工艺采用液固双相培养方法进行伊氏杀线真菌的大量生 产,通过液体发酵可以先获得大量的菌丝体、芽生孢子及少量的分生孢 子,再转到固体培养基上使其产生大量的气生分生孢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高效率生产伊氏杀线真菌的制 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伊氏杀线真菌制剂,为丸剂或粉剂。

所述的粉剂获得:首先由前述的伊氏杀线真菌生产工艺得到伊氏杀 线真菌制剂半成品,按照该伊氏杀线真菌制剂半成品的重量百分比,加 入吐温-800.1%,聚乙二醇100005%,海藻糖0.5%,葡萄糖1%,山 梨醇5%,甘油1%,再加入与沉淀物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搅拌均匀;进而 进一步加工得到。

所述的丸剂获得:首先由前述的伊氏杀线真菌生产工艺步骤f中得 到固体带菌培养基,加10倍水,100目尼龙纱过滤,过滤后的滤液加等 体积的3-5%海藻酸钠溶液;再加入滤液体积的5-10%的粘土;继而再加 入青霉素0.05mg/ml,链霉素0.025mg/ml,搅拌均匀制得预制液,最 后加工制成球状颗粒的丸剂。其中,青霉素及链霉素的加入量是以前述 过滤后的滤液体积为基础(即1ml的滤液对应加入青霉素0.05毫克、链 霉素0.025mg)。

所述伊氏杀线真菌制剂中,所述最后制成球状颗粒的具体方法是: 将前面制得的预制液装入橡胶塞玻璃瓶内,把橡胶塞盖好,将带有橡胶 管的塑料尖嘴通过橡胶塞插入瓶中,橡胶管另一端的下方放置盛有0.2M 氯化钙溶液的烧杯,橡胶管上安一控制阀,使瓶中液体不断滴入烧杯中, 形成小球状颗粒,收集小球颗粒,灭菌水清洗3遍,保存于低温冰箱。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极佳的伊氏杀线真菌生产装 置(固体发酵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所述伊氏杀线真菌生产工艺用生产装置,包括一盘体,所述盘 体的底盘上打有若干孔,至少有一层可将所有孔罩住的金属网固定在底 盘上。

所述生产装置还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1)用铜钉将金属网固定在底盘上;

2)所述的金属网为铝制网,且铝制网网眼密度为30目;

3)所述盘底部的打孔为圆孔,孔径为0.6~1.0cm;

4)所述的盘体外形呈长方体形;或,盘体横截面呈长方形,纵截面 呈梯形,上口横截面大于下口的横截面;

5)还配设有至少一层可铺在盘底上以覆盖住金属网的保鲜膜和至少 一层可包封住盘口的保鲜膜。

本发明伊氏杀线真菌固体发酵盘可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不锈钢 盘、铝制网、保鲜膜的完美组合,既保证了伊氏杀线真菌固体培养所需 要的氧气、湿度,又有效地防止了杂菌污染,大大提高了伊氏杀线真菌 的产孢量,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是伊氏杀线真菌生产中重要且理想的 用具。

本发明的优点是:

1.采用本发明生产工艺生产伊氏杀线真菌,产出的孢子绝大部分为 新月形粘性孢子,萌发率高,产孢量大,孢子抗逆性强,操作简便,成 本低廉;

2.本发明生产工艺中创新开发的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使用效 果极佳,配合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实现的产孢量大约是104000000个/ml, 比现有技术PDB培养基方式实现的产孢量(19000000个/ml)可提高数倍, 效果可观,经济效益显著;

3.本发明生产工艺用的伊氏杀线真菌固体发酵盘所采用主材均为 金属材质,耐受高温高压,不会发生变形、锈蚀,利于发酵器皿的彻底 灭菌,杜绝污染;且均为低值耐耗品,可反复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 生产成本。另外,采用保鲜膜铺底和覆盖,具有良好的透氧性和透湿度, 可以调节被保鲜品周围的氧气和水分的含量,阻隔灰尘,从而使被保鲜 品免受细菌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伊氏杀线真菌固体发酵盘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盘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覆上金属网后(未使用铜钉)的主盘体结构 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为实现本发明伊氏杀线真菌的生产工艺,本发明人创新设计 了伊氏杀线真菌固体发酵盘。

如图1所示,本发明伊氏杀线真菌固体发酵盘主要由盘体1、金属网2、 铜钉3、封底用保鲜膜和封口用保鲜膜(图中未示出)几部分组成。

所述的盘体1材质为不锈钢制,外形状呈长方体形,盘底部打有若干 孔4,以圆孔为佳,孔径为0.6~1.0cm,其他形状的孔亦不限。图1示出 了伊氏杀线真菌固体发酵盘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盘体1外形呈长方形,尺 寸:长×宽×高为60×40×5cm;底盘上共均匀打圆孔260个,孔径为 0.8cm。

所述的金属网2采用30目的铝制网为佳,用铜钉3将其固定在底盘1 上以罩住所有的打孔4。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铝制网的网面尺寸:长× 宽为30×50cm。铝制网的使用,可以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保鲜膜直接贴 到盘底,影响其透气性。

同时还配设有至少一层可铺在盘底上以覆盖住铝制网的保鲜膜和至 少一层可包封住盘口的保鲜膜(图中未示出),为满足伊氏杀线真菌固 体发酵的需要,保鲜膜的厚度应大于0.6丝,选用厚0.8丝的保鲜膜为佳。 保鲜膜具有良好的透氧性和透湿度,可以调节被保鲜品周围的氧气和水 分的含量,阻隔灰尘,从而使被保鲜品免受细菌感染。其次,保鲜膜容 易与不锈钢面器具粘合并且容易被拉出及剪断。

本发明伊氏杀线真菌的生产工艺具体实施方法是:

a)预处理:操作间、超净工作台、发酵箱灭菌:操作间、超净台、 发酵箱打扫干净,超净台和发酵箱用75%乙醇擦拭,然后三者分别紫外 照射2小时左右。

灭好菌的所有器具直接放入超净工作台冷却至30度以下,期间紫外 灯、鼓风开启。

操作人员穿戴好灭过菌的工作服、帽、口罩,要将所有头发都放入 帽内,手用75%的乙醇进行彻底消毒。

b)伊氏杀线真菌菌种制备:按如下组份及重量百分比配料:马铃薯 10-30%,葡萄糖1-3%,麦麸0.25-1%,水66-88.75%,放入培养容器内 (小量化时,可采用实验室用三角瓶),常规高温高压(1.05kg/cm2蒸 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灭菌至少20分钟,较优方案是维持20~30 分钟,冷却后接入从平板上刮下的菌落,置摇床上,环境温度保持为 25-28度,摇床转速为150-180转/分钟(rpm),培养时间为72-84小 时。

c)按如下组份及重量百分比制备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3%,葡萄 糖1.5-3.5%,酵母粉0.3-1.5%,消泡剂0.03-0.15%,水91.85-97.17%。 陆续将各料加入发酵罐中,常规高温高压灭菌至少要60分钟,当罐内培 养基冷却至30度以下时,以乙醇火焰不间断地消毒接种口,直至将前期 培养的菌种完全接入罐内,然后盖严接种口的盖子,撤掉火焰。罐内压 力应保持在0.3-0.35Mpa,通气量150-200m3/h,培养72-96小时。

d)按如下组份及重量百分比制备固体培养基:麦麸15-30%,松木 屑10-30%,水40-75%。首先将原料麦麸和松木屑分别过10目分析筛, 按比例分别备出麦麸和松木屑,并混装在容器中,加入水搅拌均匀,装 入提前备好的30-35目的纱布袋中(纱布袋可以为35×55cm,每袋装入 固体培养基3kg),装入固体培养基后,将袋口封好,使固体培养基在 袋中呈松散状,用纸将纱布袋包好,放在底部带孔的不锈钢盘中,再将 一个同样的盘子反扣在装有固体培养基纱布袋的盘子上,放入灭菌锅, 在1.05kg/cm2的压力下,温度121.3℃,维持至少60分钟。

将固体发酵盘及固体培养基接种用具均灭菌处理;灭好菌的固体培 养基和所有器具直接放入超净工作台冷却至30度以下,期间紫外灯、鼓 风开启;操作人员每接完一锅培养基,手都要再次消毒。

e)将步骤c制备的液体培养基培养的菌液分步从发酵罐中移出至若 干个分装容器(分装容器应采用玻璃制品或方便杀毒灭菌的金属制品, 小量时可直接用三角瓶)内,各分装容器内盛有一份设定定量的菌液, 分装过程中保持洁净,发酵罐出液口用乙醇消毒火焰消毒并维持火焰在 出液口外,将灭过菌的分装容器打开锡纸接在出液口下,打开出液开关, 让菌液流入分装容器(三角瓶)中,当菌液离达到设定定量(如:500ml) 刻度时,关闭出液开关,分装容器(三角瓶)上口盖好锡纸,换下一个 (瓶)。整个过程不得离开乙醇火焰。

f)取步骤d制备的1袋固体培养基倒入搅拌锅中,用搅拌器打散, 加入步骤e中的1个分装容器内的全部菌液,搅拌均匀,分别分装到若 干固体发酵盘中,每盘为900~1100克左右,先在铝制网上喷少许水, 再用厚0.8丝的保鲜膜覆盖住铝制网,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将接有1000 克左右的伊氏杀线真菌的固体培养基铺在盘内(将接有伊氏杀线真菌的 固体培养基1000克左右铺在盘内),盘口再用保鲜膜封好,放入温度为 23-26度的发酵箱,每箱中放置10~20个发酵盘,培养7-10天;其中, 3kg固体培养基的量对应约500ml的菌液为佳。

g)将培养完毕的固体带菌培养基整理成松散状,分别装入若干尼龙 纱袋中(100目即可,3公斤/袋),放入洗涤器中,加入10倍水,慢速 洗涤过滤,滤液进入收集池,收集池下端有一出液管连接管式离心机, 当滤液达到收集池五分之四的位置时,离心机启动,离心1小时,停机, 取出沉淀,收于低温冰箱中。

所述步骤c中,制备液体培养基用的蛋白胨和消泡剂均可由市场购 得。所述的消泡剂优选采用植物油消泡,其对真菌生长无影响,耐高温 高压,成本低。

在伊氏杀线真菌的生产中,如果菌液加的多了,培养基太湿影响真菌 的生长,菌液加的少了影响孢子的产量;故所述步骤f中,1袋固体培 养基的重量与1个分装容器内的全部菌液体积量的比例掌握在1kg/ (150~180)ml。利于孢子的萌发和增大产孢量。

下面以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a)准备工作,对操作间、超净工作台、发酵箱清洁及灭菌,超净台 和发酵箱用75%乙醇擦拭,然后三者分别紫外照射2小时;灭好菌的所 有器具直接放入超净工作台冷却至30度以下,期间紫外灯、鼓风开启。

进入操作间的操作人员自身进行彻底消毒。

b)伊氏杀线真菌菌种制备:按如下组份及重量百分比配料:马铃薯 10%,葡萄糖2%,麦麸0.5%,余量水;将全部料放入三角瓶,常规高温 高压灭菌30分钟,冷却后接入从平板上刮下的菌落,置摇床上,环境温 度保持为26度,摇床转速为180rpm,培养时间为72小时。

c)液体培养基:酵母蛋白胨1.5%,葡萄糖1.5%,酵母粉1.2%,消 泡剂0.1%,余量水;加入发酵罐中常规高温高压灭菌60分钟,当罐内 培养基冷却至30度以下时,以乙醇火焰不间断地消毒接种口,直至将前 期培养的菌种完全接入罐内,然后盖严接种口的盖子,撤掉火焰。罐内 压力0.3Mpa,通气量180m3/h,培养86小时。

d)固体培养基:麦麸20%,松木屑10%,水70%。麦麸和松木屑过 10目分析筛,加水搅拌均匀,装入一个30目的纱布袋中,纱布袋为35 ×55cm,装入固体培养基3kg,将袋口封好,使固体培养基在袋中呈松 散状,用纸将纱布袋包好,放在底部带孔的不锈钢盘中,再将一个同样 的盘子反扣在装有固体培养基纱布袋的盘子上,放入灭菌锅,在 1.05kg/cm2的压力下,温度121.3℃,维持60分钟。

固体发酵盘灭菌:先在固体发酵盘底部的铝网上喷少许水,再用保 鲜膜覆盖住铝网,在保鲜膜上铺上36×55cm的纸,加上垫片,放上另一 个盘子,操作同上,5-6个盘子为1摞,最上面的一个盘子用72×55cm 纸将盘口完全盖住,整摞盘子用保鲜膜完全包裹好,放入高压锅内灭菌, 压力1.05kg/cm2,温度121度,60分钟。

固体培养基接种用具灭菌:接菌种用500ml三角瓶若干,瓶口用锡 纸封好。搅拌锅材料为不锈钢,直径30cm,高40cm,用纸将锅口处封好。 搅拌器,木质,长50cm,宽6cm,用纸全部包好。操作人员穿戴的工作 服、帽、口罩用纸包好,置灭菌锅内,1.05kg/cm2的压力下,温度121.3 ℃,维持60分钟。

操作人员穿戴好灭过菌的工作服、帽、口罩,要将所有头发都放入 帽内,手用75%的乙醇进行彻底消毒。每接完一锅培养基,手都要再次 消毒。

e)将发酵罐中菌液移至三角瓶:发酵罐出液口用乙醇消毒火焰消毒 并维持火焰在出液口外,将灭过菌的三角瓶打开锡纸接在出液口下,打 开出液开关,让菌液流入三角瓶中,当菌液达到500ml刻度时,关闭出 液开关,三角瓶盖好锡纸,整个过程不得离开乙醇火焰。

f)固体接菌:将步骤d中的1袋固体培养基倒入搅拌锅中,用搅拌 器打散,加入步骤e中的一瓶菌液(500ml),搅拌均匀,分装到不锈 钢盘中,每盘1000克,用保鲜膜将发酵盘口封好,放入26度发酵箱, 培养8天。

g)将培养完毕的固体带菌培养基整理成松散状,装入一个100目尼 龙纱袋中,放入洗涤器中,加入10倍水,慢速洗涤过滤,滤液进入收集 池,收集池下端有一出液管连接管式离心机,当滤液达到收集池五分之 四的位置时,离心机启动,离心1小时,停机,取出沉淀物即为最终得 到的伊氏杀线真菌制剂半成品,收于低温冰箱中。

经上述方法可以得到伊氏杀线真菌制剂半成品。

实施例2:方法步骤a至步骤f同于实施例1,继而:

h)备3-5%海藻酸钠溶液,粘土,0.1M柠檬酸钠溶液,0.2M氯化钙 溶液,橡胶塞玻璃瓶,进行常规灭菌;

i)将培养完毕的固体带菌培养基,加10倍水,用100目尼龙纱过 滤,过滤后得到的滤液再加等体积的3-5%海藻酸钠溶液,加入10%的粘 土,再按0.05毫克/ml的比例加入青霉素,按0.025mg/ml的比例加入 链霉素,搅拌均匀,装入橡胶塞玻璃瓶内,把橡胶塞盖好,将带有橡胶 管的塑料尖嘴通过橡胶塞插入瓶中,橡胶管另一端的下方放置盛有0.2M 氯化钙溶液的烧杯,橡胶管上安一控制阀,使瓶中液体不断滴入烧杯中, 形成小球状颗粒,收集小球颗粒,灭菌水清洗3遍,保存于低温冰箱。

经上述方法可以得到伊氏杀线真菌的丸剂,使用时在0.1M柠檬酸钠 溶液中溶解2-3小时即可。

实施例3:

方法步骤a至步骤g类同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

步骤c中,按如下组份及重量百分比制备液体培养基:蛋白胨3%, 葡萄糖1.5%,酵母粉1.5%,消泡剂0.15%,水91.85-97.17%。

步骤d中,按如下组份及重量百分比制备固体培养基:麦麸15%, 松木屑30%,水65%。

经上述方法可以亦得到的是伊氏杀线真菌制剂半成品。

实施例4:方法步骤a至步骤g类同于实施例3,继而:

h)按照伊氏杀线真菌制剂半成品的重量百分量,加入吐温-800.1%, 聚乙二醇100005%,海藻糖0.5%,葡萄糖1%,山梨醇5%,甘油1%,再 加入与沉淀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搅拌均匀,继而加工成粉剂。

经上述方法可以得到伊氏杀线真菌的粉剂,使用时加水稀释125倍。

以上仅仅举出了典型化的四个实施例。具体实施的方案可在不脱离本发 明的范围下加以若干变化,故以上的说明所包含及附图中所示的结构应视为 例示性,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