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滇橄榄果糕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滇橄榄果糕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滇橄榄果糕,按重量份计,包括滇橄榄25-35份、白砂糖25-35份、淀粉糖浆35-40份、琼脂0.5-1.5份、果胶1.5-4.5份、氯化钠0.1-1份、苹果酸0.05-0.1份、柠檬酸0.1-0.5份、柠檬酸钠0.1-0.5份以及茶多酚0.05-0.1份。一种滇橄榄果糕的制备方法,包括称量、加料、加热、浇注成型及干燥包装的步骤。本发明提供的产品具有良好口感且充分利用滇橄榄的有益成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762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理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244054.2

  • 发明设计人 焦家良;焦少良;李行;

    申请日2014-06-04

  • 分类号A23L1/064;A23L1/0524;A23L1/03;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兴苑路599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41: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20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23L21/12 专利号:ZL2014102440542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理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变更后:理想华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兴苑路599号 变更后:665000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康平大道(普洱北站收费站旁)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4-13

    授权

    授权

  • 2014-09-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L1/064 申请日:201406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8-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糕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滇橄榄果糕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滇橄榄又名余甘子,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果实,别名油柑子,橄榄子(四川),滇橄榄(云南),青果等。《唐本草》称之为庵摩勒,余甘,《南方草木状》谓“树叶细,似合昏,花黄,食似李,青黄色,核圆作六七棱,食之先苦后甜”,《本草纲目》称之为庵摩落迦果,载有“其味初食苦涩,良久更甘,故曰余甘”。

余甘子为一种常用藏药,与诃子,毛诃子三者在藏药中常被称为“三大果”使用频率很高 ,在《藏药标准》所载的 290 种藏药成药中,含余甘子的有 72 种,占总数的25%,卫生部药品标准1995年版藏药标准所载200 种成药中,有 59 种含余甘子,占29%,余甘子被载入《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

余甘子果实味酸微涩,清热凉血,消食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 缺乏症。在藏药中,余甘子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高血压病等。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果实(余甘子):甘、微涩,凉。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千烦渴,耳痛,维生素丙缺乏症。根 (油柑根):辛,寒。有毒。消食,利水,化痰,杀虫。用于高血压症,胃痛,泄泻,瘰疬。 叶(油柑叶):辛、平。祛湿利尿。用于水肿,皮肤湿疹。 树皮(油柑木皮):甘、酸,寒。杀菌祛腐,止血。用于口疮,疗疮,痔疮,阴囊湿疹,外伤出血。树枝的虫瘿(油柑虫节):用于胃痛,疝气,遗精,小儿疳积,牙痛。

但是目前对滇橄榄的食用方式还只停留于直接食用或榨汁以果汁的方式饮用,食用方式比较单调,有关滇橄榄果糕及其制备方法还未见相关报道,而其它水果类果糕在相关报道发现:(1)、基本都是采用了明胶、卡拉胶和琼脂来调和果糕的软硬度、粘性及其口感,但是,经实验发现,明胶、卡拉胶和琼脂不适于制作滇橄榄果糕;(2)、此外,由于果糕本身特性,保质期较短,大多数类果胶都加入了化学防腐剂和保鲜剂,食用时会带来相应的安全健康隐患;(3)、滇橄榄中单宁类物质含量高,而单宁类物质直接溶于水会出现橄榄特有的涩味,令人难以接受其口感;(4)在滇橄榄加工领域内,大多都是滇橄榄果汁和饮料,基本上都是利用新鲜滇橄榄榨汁后调制而成,从而导致滇橄榄渣大量浪费,利用效率不高。

亟待开发一种具有良好口感且充分利用滇橄榄的有益成分的滇橄榄产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滇橄榄果糕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滇橄榄果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滇橄榄25-35份、白砂糖25-35份、淀粉糖浆35-40份、琼脂0.5-1.5份、果胶1.5-4.5份、氯化钠0.1-1份、苹果酸0.05-0.1份、柠檬酸0.1-0.5份、柠檬酸钠0.1-0.5份以及茶多酚0.05-0.1份。

进一步,按重量份计,柠檬皮与苹果皮的比例为1:2。

进一步,果胶由是由柠檬皮与柚子皮的混合物提取得来,按重量份计,柠檬皮与柚子皮的比例为1:2。

    进一步,矫味剂中柠檬酸、柠檬酸钠及苹果酸的比例为1:2:1。

    一种滇橄榄果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计,包括滇橄榄汁25-35份、白砂糖25-35份、淀粉糖浆35-40份、琼脂0.5-1.5份、果胶1.5-4.5份、氯化钠0.1-1份、苹果酸0.05-0.1份、柠檬酸0.1-0.5份、柠檬酸钠0.1-0.5份以及茶多酚0.05-0.1份;

(2)按照1:20的比例向琼脂中加入水,浸泡12小时后80℃加热溶解;

    (3)滇橄榄果汁中加入白砂糖、果胶、琼脂、氯化钠、苹果酸、柠檬酸以及柠檬酸钠后加热搅拌至溶解;

    (4)将(2)、(3)所制备好的物质混合加入淀粉糖浆后熬糖至温度升高到106-110℃区间内停止加热,加入茶多酚;

(5)熬制好的糖在90-100℃下进行浇注,冷却成型;

(6)送入干燥室室温鼓风干燥至水分10%-30%;

(7)干燥、包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滇橄榄中单宁类物质含量高,而单宁类物质直接溶于水会出现橄榄特有的涩味,令人难以接受其口感、在经过复配柠檬酸、苹果酸和柠檬酸钠低浓度溶液,令滇橄榄果糕处于PH3-4之间,就能控制其涩味;滇橄榄果糕环境由PH1-2变到PH3-4时,会导致单宁酶的活性分解,使得单宁单体的溶解性增加。因此,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改善滇橄榄果糕的口感和溶解性,使得咀嚼后不起渣。

(2)本发明采用一定比例的柠檬皮、柚子皮以及苹果皮制作的果胶和琼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制成复配果胶,该复配果胶稳定性高、纯天然、弹性及粘结性良好,流动性强,其自身酸度为PH 1-2,接近滇橄榄滇橄榄果肉、果汁的酸度,能大大减少调节PH添加剂的使用量。

(3)本发明中加入了茶多酚,由于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起到天然防腐的作用,避免了化学防腐剂的危害,让滇橄榄果糕在口感上具有回甜,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滇橄榄的涩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一种滇橄榄果糕,

(1)、按重量份计,包括纯度为百分之80%的滇橄榄汁25千克、白砂糖25千克、淀粉糖浆35千克、琼脂0.5千克、果胶1.5千克、氯化钠0.1千克、苹果酸0.05千克、柠檬酸0.1千克、柠檬酸钠0.1千克以及茶多酚0.05千克;

(2)按照1:20的比例向琼脂中加入水,浸泡12小时后80℃加热溶解;

    (3)滇橄榄果汁中加入白砂糖、果胶、琼脂、氯化钠、苹果酸、柠檬酸以及柠檬酸钠后加热搅拌至溶解;

    (4)将(2)、(3)所制备好的物质混合加入淀粉糖浆后熬糖至温度升高到106℃区间内停止加热,加入茶多酚;

(5)熬制好的糖在90℃下进行浇注,冷却成型;

(6)送入干燥室室温鼓风干燥至水分10%%;

(7)干燥、包装。

实施例2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一种滇橄榄果糕,

   (1)、称取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纯度为百分之80%的滇橄榄汁30千克、白砂糖30千克、淀粉糖浆38千克、琼脂1千克、果胶2.5千克、氯化钠0.5千克、苹果酸0.08千克、柠檬酸0.3千克、柠檬酸钠0.3千克以及茶多酚0.08千克;

 (2)按照1:20的比例向琼脂中加入水,浸泡12小时后80℃加热溶解;

 (3)滇橄榄果汁中加入白砂糖、果胶、琼脂、氯化钠、苹果酸、柠檬酸以及柠檬酸钠后加热搅拌至溶解;

 (4)将(2)、(3)所制备好的物质混合加入淀粉糖浆后熬糖至温度升高到108℃区间内停止加热,加入茶多酚;

 (5)熬制好的糖在95℃下进行浇注,冷却成型;

 (6)送入干燥室室温鼓风干燥至水分20%;

 (7)干燥、包装。

实施例3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一种滇橄榄果糕,

   (1)、称取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纯度为百分之80%的滇橄榄汁25-35份、白砂糖25-35份、淀粉糖浆35-40份、琼脂0.5-1.5份、果胶1.5-4.5份、氯化钠0.1-1份、苹果酸0.05-0.1份、柠檬酸0.1-0.5份、柠檬酸钠0.1-0.5份以及茶多酚0.05-0.1份;

  (2)按照1:20的比例向琼脂中加入水,浸泡12小时后80℃加热溶解;

  (3)滇橄榄果汁中加入白砂糖、果胶、琼脂、氯化钠、苹果酸、柠檬酸以及柠檬酸钠后加热搅拌至溶解;

  (4)将(2)、(3)所制备好的物质混合加入淀粉糖浆后熬糖至温度升高到106-110℃区间内停止加热,加入茶多酚;

 (5)熬制好的糖在90-100℃下进行浇注,冷却成型;

 (6)送入干燥室室温鼓风干燥至水分10%-30%;

 (7)干燥、包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