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黄鳝专用催产袋及在黄鳝催产中的应用

一种黄鳝专用催产袋及在黄鳝催产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鳝专用催产袋,包括袋体,袋体通过热压分隔为若干个子袋,子袋的宽度为6-10cm,子袋的长度为50-60cm,子袋的开口均位于袋体的开口处。袋体为聚乙烯薄膜,袋体长80cm,袋体宽50cm。还公开了一种黄鳝专用催产袋在黄鳝催产中的应用。本发明催产所需时间大幅度节约;亲鱼产卵率大幅提高;产后亲鱼的存活率大幅度提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315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99235.8

  • 申请日2014-05-11

  • 分类号A01K61/00;

  • 代理机构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李鹏

  • 地址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大园一路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41: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3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1/00 授权公告日:20160106 终止日期:20160511 申请日:201405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1-06

    授权

    授权

  • 2014-08-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405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鳝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鳝专用催产袋,还涉及一种黄鳝专用催产袋在黄鳝催产中的应用,适用于黄鳝的养殖。

背景技术

黄鳝(Monopterus albus) 为亚热带鱼类,又名鳝鱼、罗鱼、田鳝、长鱼、黄参、无鳞公子、田参等,隶属于合鳃目、合鳃科;合鳃目中全世界只有1个种,即黄鳝。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日本、朝鲜和我国等,我国除青藏高原以外均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密度大,产量高,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

黄鳝的人工催产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了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用外源激素,如:鲤鱼脑垂体,HCG,LHRH-A等,以一定剂量对黄鳝肌肉或腹腔进行催产,然后让黄鳝自然产卵或人工受精。该方法在实验室小批量催产黄鳝时是有效的,但到了生产实践中却遇到了问题。主要问题是随着黄鳝催产数量增加,黄鳝的产卵率明显下降。由于黄鳝怀卵量小,要想对黄鳝苗种进行规模化生产,必须要大批量的催产黄鳝亲鱼。因此,该问题成了制约黄鳝规模化人工繁育的瓶颈问题。

研究发现造成黄鳝催产越多,产卵率越低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黄鳝的外形呈长条形,无鳞,体表粘液较多,很滑。给黄鳝催产时很难抓住,只好用毛巾等把黄鳝包住,这样即费时又费力,对黄鳝体表的粘液伤害也很大,这样催产完的黄鳝,自身体力恢复都成问题,其结果必然影响产卵。二是黄鳝是一种应激反应相当强烈的鱼,催产对黄鳝的伤害,催产前后的存放时间等都会使黄鳝产生应激,一旦黄鳝发生应激反应,外源激素也就不同程度的失效。产卵率下降也就在所难免了。

如果能有一种方法,即能方便快捷的对黄鳝进行催产,又能使黄鳝的伤害和应激反应减小到最小程度,则将有效的解决黄鳝人工催产这一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黄鳝专用催产袋,还提供一种黄鳝专用催产袋在黄鳝催产中的应用,即能方便快捷的对黄鳝进行催产,又能使黄鳝的伤害和应激反应减小到最小程度,有效的解决黄鳝规模化人工催产中催产率低这一瓶颈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黄鳝专用催产袋,包括袋体,袋体分隔为若干个子袋,子袋的宽度为6-10cm,子袋的长度为50-60cm,子袋的开口均位于袋体的开口处。

如上所述的袋体为聚乙烯薄膜,袋体长80cm,袋体宽50cm。

一种黄鳝专用催产袋在黄鳝催产中的应用。

使用方法:

1、选择好需要催产的亲鱼。

2、新催产袋需要对袋体内各子袋打湿水。即装水后倒掉即可。

3、一人张开袋体顶部的大口,另一人将需要催产的黄鳝亲鱼放入袋体大口中,黄鳝自己会顺势钻入下面的子袋中,每次放1条或多条均可。

4、用1只手抓紧袋体口,防止黄鳝滑出,另一只手轻扶住需要催产的黄鳝头部。

5、对黄鳝进行催产。

6、将催产完的黄鳝从袋内倒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对黄鳝进行催产时,使用催产袋与不使用催产袋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催产所需时间大幅度节约。以2熟练人员催产100组黄鳝为例,如果使用本发明的催产袋,最多只需要大约100分钟就可完成全部催产。如果不使用黄鳝专用催产袋,按一般方法催产,需要大约200分钟以上才能完成全部催产。时间节约了一半。如果催产的黄鳝数量进一步扩大,则节约的时间更加明显。

2、亲鱼产卵率大幅提高。以2熟练人员催产100尾雌鳝和100尾雄鳝为例,以1:1配对,如果使用本发明的黄鳝专用催产袋,催产后48小时,有36对产卵受精;72小时,有42对产卵受精;96小时,有9对产卵受精;总产卵率达到87%。如果不使用黄鳝专用催产袋,按一般方法催产,催产后48小时,有2对产卵受精;72小时,有27对产卵受精;96小时,有16对产卵受精;总产卵率只有45%。如果催产的黄鳝数量进一步扩大,产卵率的差距会更加明显。

3、产后亲鱼的存活率大幅度提高。以2熟练人员催产100尾雌鳝和100尾雄鳝为例,产卵后回收亲鱼进网箱养殖。如果使用了本发明的黄鳝专用催产袋,未发现1条死鱼,7天后鱼正常摄食,存活率达到100%。如果不使用黄鳝专用催产袋,按一般方法催产,亲鱼进箱3天后,发现21天死鱼,到15天,又增加18条死鱼,15天后摄食正常,存活率只有80.5%。如果催产的黄鳝数量进一步扩大,存活率的差距会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体;2-子袋;3-袋体口;4-子袋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以下以2人(分别表示为A,B)催产100组黄鳝为例,说明黄鳝专用催产袋的使用方法。

人员分工:A捉鱼,催产;B牵袋子,扶鱼。

1、选择100组需要催产的亲鱼,配好所需的催产药。准备至少1个催产袋。

2、B将催产袋各子袋打湿水。即装水后倒掉即可。

3、B张开催产袋顶部的大口,A将需要催产的黄鳝亲鱼放入大口中,每次放1条或多条均可。

4、B用1只手抓紧袋体口,防止黄鳝滑出,另一只手轻扶住需要催产的黄鳝头部,将黄鳝平放在催产台上。

5、A对黄鳝进行催产。

6、B将催产完的黄鳝从子袋内倒出。

7、继续重复上述3~6的过程。

100组亲鱼全部催产完需要时间约75分钟,操作完4小时内,亲鱼全部存活。

实施例2

以下以4人(分别表示为A,B,C,D)催产1000组黄鳝为例,说明黄鳝专用催产袋的使用方法。

人员分工:A捉鱼;B牵袋子;C扶鱼;D催产。

1、选择1000组需要催产的亲鱼,配好所需的催产药。准备至少2个催产袋。

2、B将催产袋各子袋打湿水。即装水后倒掉即可。

3、B张开催产袋顶部的大口,A将需要催产的黄鳝亲鱼放入大口中,每次放1条或多条均可。

4、B将装好亲鱼的袋子交给C,然后取另一个催产袋,重复3。新袋子重复2。

5、C用1只手抓紧袋体口,防止黄鳝滑出,另一只手轻扶住需要催产的黄鳝头部,将黄鳝平放在催产台上。

6、D对黄鳝进行催产。

7、C将催产完的黄鳝从子袋内倒出。

8、继续重复上述3~7的过程。

1000组亲鱼全部催产完需要时间约180分钟,操作完4小时内,亲鱼全部存活。

实施例3

以下以5人(分别表示为A,B,C,D,E)催产5000组黄鳝为例,说明黄鳝专用催产袋的使用方法。

人员分工:A捉鱼;B牵袋子;C扶鱼;D催产,E专门配制催产药。由于催产药配好后药效受时间限制,故需1个专门配药的人(E与该方法无直接关系,故没有出现在方法中)。

1、选择5000组需要催产的亲鱼,配好所需的催产药。准备至少2个催产袋。

2、B将催产袋各子袋打湿水。即装水后倒掉即可。

3、B张开催产袋顶部的大口,A将需要催产的黄鳝亲鱼放入大口中,每次放1条或多条均可。

4、B将装好亲鱼的袋子交给C,然后取另一个催产袋,重复3。新袋子重复2。

5、C用1只手抓紧袋体口,防止黄鳝滑出,另一只手轻扶住需要催产的黄鳝头部,将黄鳝平放在催产台上。

6、D对黄鳝进行催产。

7、C将催产完的黄鳝从袋内倒出。

8、继续重复上述3~7的过程。

5000组亲鱼全部催产完需要时间约380分钟,操作完4小时内,亲鱼全部存活。

以上实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同等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