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触控屏幕感应器基板、触控屏幕感应器及包括其的面板

触控屏幕感应器基板、触控屏幕感应器及包括其的面板

摘要

本发明涉及触控屏幕感应器基板、触控屏幕感应器、以及包括其的触控屏幕面板。根据本发明的触控屏幕感应器基板包括:多个感应单元,其由在基底的一个表面上连接成具有预设方向的图案的电极形成;以及连接单元,其由连接成具有与感应单元的图案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的电极形成,并且其连接感应单元。根据本发明,用于连接多个感应单元的连接单元的图案与感应单元的图案相同,以防止触控屏幕感应器基板的感应单元对使用者可见。并且,感应单元或连接单元的边缘为开放的而不是连接至边缘电极,因此,使实际上以微小间隔相互分开的电极在使用者看来是一个电极,从而降低感应单元的可见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498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未来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28632.8

  • 申请日2012-06-08

  • 分类号G06F3/041(20060101);G06F3/04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40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余刚;张英

  • 地址 韩国忠清北道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28: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9-15

    授权

    授权

  • 2014-07-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3/041 申请日:201206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触控屏幕感应器、及包括其 的触控屏幕面板。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降低提供的感应图案的可见 性以感应触控屏幕感应器中使用者的触控信号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 基板、触控屏幕感应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屏幕面板作为用于感应显示屏幕上使用者的触控位置和接收感 应的触控位置上的信息以进行包括显示屏幕控制的电子装置总体控制的 输入及输出构件,是当对象如手指或触控笔触控屏幕时将触控识别为输入 信号的装置。近年来,触控输入装置主要已安装于移动装置如手机、个人 数字助理(PDA)以及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上。触控输入装置正 用于全部行业如导航、上网本、笔记本、数字信息装置(DID)、使用支持 触控输入操作系统的桌上型电脑、因特网协议电视(IPTV)、最新式战斗 机、坦克及装甲车。

然而,由于将触控面板添加至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 子显示器面板(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以及主动矩阵有机发 光二极管(AMOLED)上或嵌入显示装置中,因此对使用者来说存在可见 性问题。

为解决该可见性问题,在包括相关技术中的ITO透明电极的触控屏幕 感应器中,通过图案化透明电极材料(ITO)形成感应与操作感应器,且 由于当感应与操作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增加及触控手指与感应器之间的距 离增加时,由于ITO材料的高电阻率(specific resistance),使对变化的电 容值的识别降低,因此存在对使用高透明且高耐用基底的限制。在由非ITO 材料形成电极层并因此由于该电层的不透明度而存在操作与感应图案的 尺寸差异情况下,相关技术中的触控屏幕面板的问题在于识别图案。

发明内容

技术性课题

进行本发明以提供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在不使用透明电极材 料(ITO)的情况下,其通过使用由导电材料的电极形成的感应单元和虚 拟单元能够降低电极图案的可见性。

连接多个感应单元的连接单元的图案形成与感应单元的图案相同的 图案以降低可见性,且感应单元或连接单元的边缘没有通过边缘电极 (edge electrode)连接且为开放的,因此,实际上以微小间隔相互分离的 电极由使用者看来是连续的。

黑色金属晶种层在由电极形成的电极层上形成,使得不曝露电极层。

课题解决手段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其包 括:多个感应单元,其由以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该图案在基底一侧 上具有预设方向;以及感应连接单元,其由以具有与感应单元的图案方向 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且连接感应单元。

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可进一步包括多个虚拟单元,虚拟单元邻 近感应单元并由以具有与感应单元的图案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 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以降低感应单元的可见性。

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可进一步包括虚拟连接单元,虚拟连接单 元由以具有与感应单元的图案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 极形成且连接虚拟单元。

具有预设方向的图案可以以连续图案形成,且该图案的一部分在感应 单元和虚拟单元之间的边界上可以断接。

该图案的断接部分可以是指将该图案的边缘在感应单元和虚拟单元 之间的边界上形成为开放的。

形成为开放的边缘可以是指将该图案在边缘处交替地形成为长的和 短的。

该图案可为晶格状图案,其中在该预设方向形成的线相互交叉。

该图案中相互交叉的晶格状线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线宽和限定线间 间隔的节距(pitch)或具有预设相似性的线宽或节距。

晶格状线的线宽或节距可根据限定基板中线所占的面积的填充因数 确定。

在基板上可将线的填充因数形成为10%或更少。

相互交叉的晶格状线可根据预设角度倾斜。

预设角度可以是为防止云纹现象(moire phenomenon)而确定的角度, 该云纹现象是由具有预设方向的图案与该图案不同的图案之间的互相干 扰产生的。

虚拟单元可形成为与感应单元绝缘。

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可进一步包括树脂层,其层压在基底上且 在一侧包括图案化的凹纹(intaglio);以及电极层,其通过向凹纹中填充 导电材料而形成,其中可在该电极层上形成感应单元、虚拟单元以及感应 和虚拟连接单元。

填充的导电材料可包括铜(Cu)、银(Ag)、铝(Al)、镍(Ni)、铬 (Cr)、以及镍-磷(Ni-P)。

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可进一步包括黑层(black layer),构造黑 层以降低在电极层上形成的感应单元、虚拟单元、以及感应和虚拟连接单 元的可见性,其中黑层可层压在凹纹的电极层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触控屏幕感应器,该触控屏幕 感应器包括:第一感应器,其包括由在基底一侧上以具有第一方向的第一 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的多个第一感应单元和由以具有与第一方向相 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且连接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 应连接单元;以及第二感应器,其包括由在该基底的另一侧或另一基底的 一侧上以具有第二方向的第二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的多个第二感应 单元和由以具有与第二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 且连接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感应连接单元。

第一感应器可包括多个第一虚拟单元,虚拟单元邻近第一感应单元且 由以具有与第一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以降低 感应单元的可见性,且第一虚拟单元可在对应于第二感应单元位置的基底 一侧的位置处形成。

第一感应器可包括第一虚拟连接单元,第一虚拟连接单元由以具有与 第一图案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且连接第一虚 拟单元。

第二感应器可包括多个第二虚拟单元,第二虚拟单元邻近第二感应单 元且由以具有与第二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以 降低感应单元的可见性,且第二虚拟单元可在对应于第一感应单元位置的 基底另一侧的位置处形成。

第二感应器可包括第二虚拟连接单元,第二虚拟连接单元由以具有与 第二图案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且连接第二虚 拟单元。

具有预设方向的第一或第二图案可以以连续图案形成,且该图案的一 部分在感应单元与虚拟单元之间的边界上可以断接。

第一或第二图案断接的部分可以是指将第一或第二图案的边缘在感 应单元与虚拟单元之间的边界上形成为开放的。

形成为开放的边缘可以是指将第一或第二图案在该边缘交替地形成 为长的和短的。

第一或第二图案可为晶格状图案,其中以预设方向形成的线相互交 叉。

在第一或第二图案中相互交叉的晶格状线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线宽 和限定线间间隔的节距,或具有预设相似性的线宽或节距。

晶格状线的线宽或节距可根据限定在基板中线所占的面积的填充因 数确定。

在基板上线的填充因数可形成为10%或更少。

相互交叉的晶格状线可根据预设角度倾斜。

预设角度可以是为防止云纹现象而确定的角度,该云纹现象是由第一 图案与第二图案之间的互相干扰而产生的。

第一或第二虚拟单元可形成为与第一或第二感应单元绝缘。

第一或第二感应器可包括树脂层,其层压在基底上且在一侧包括图案 化的凹纹;以及电极层,其通过向凹纹中填充导电材料而形成,且在该电 极层上可形成感应单元、虚拟单元、以及连接单元。

填充的导电材料可包括铜(Cu)、银(Ag)、铝(Al)、镍(Ni)、铬 (Cr)、以及镍-磷(Ni-P)。

第一或第二感应器可进一步包括黑层,构造黑层以降低在电极层上形 成的感应单元、虚拟单元、以及连接单元的可见性,且该黑层可层压在该 凹纹的电极层上。

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触控屏幕面板,其包括:影像信 息显示单元,其被构造以通过使用多个像素显示影像信息;第一感应器, 其包括多个第一感应单元,第一感应单元由以第一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 成,第一图案在位于影像信息显示单元上表面上的基底一侧具有第一预设 方向,以及第一感应连接单元,其由以具有与第一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 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且连接第一感应单元;以及第二感应器,其包括 多个第二感应单元,第二感应单元由以第二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第 二图案在该基底的另一侧或另一基底的一侧上具有第二预设方向,以及第 二感应连接单元,第二感应连接单元由以具有与第二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 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且连接第二感应单元。

第一感应器可包括多个第一虚拟单元,其邻近第一感应单元且由以具 有与第一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中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以降低感应 单元的可见性,且可在对应于第二感应单元位置的基底一侧的位置形成第 一虚拟单元。

第一感应器可包括第一虚拟连接单元,第一虚拟连接单元由以具有与 第一图案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且连接第一虚 拟单元。

第二感应器可包括多个第二虚拟单元,第二虚拟单元邻近第二感应单 元且由以具有与第二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以 降低感应单元的可见性,且可在对应于第一感应单元位置的基底另一侧的 位置形成第二虚拟单元。

第二感应器可包括第二虚拟连接单元,第二虚拟连接单元由以具有与 第二图案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且连接第二虚 拟单元。

具有预设方向的第一或第二图案可以以连续图案形成,且图案的一部 分在感应单元与虚拟单元之间的边界上可以断接。

第一或第二图案的断接部分可以是指将第一或第二图案的边缘在感 应单元与虚拟单元之间的边界上形成为开放的。

形成为开放的边缘可以是指将第一或第二图案在边缘处交替地形成 为长的和短的。

第一或第二图案可为晶格状图案,其中以预设方向形成的线相互交 叉。

第一或第二图案中相互交叉的晶格状线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线宽和 限定线间间隔的节距,或具有预设相似性的线宽或节距。

晶格状线的线宽或节距可根据限定基板中线所占的面积的填充因数 来确定。

基板上线的填充因数可形成为10%或更少。

相互交叉的晶格状线可根据预设角度倾斜。

预设角度可以是为防止云纹现象而确定的角度,云纹现象是由第一图 案与第二图案之间的互相干扰而产生的。

第一或第二虚拟单元可形成为与第一或第二感应单元绝缘。

第一或第二感应器可包括:树脂层,其层压在基底上且在一侧包括图 案化的凹纹;以及电极层,其通过向凹纹中填充导电材料而形成,且在该 电极层上可形成感应单元、虚拟单元、以及连接单元。

填充的导电材料可包括铜(Cu)、银(Ag)、铝(Al)、镍(Ni)、铬 (Cr)、以及镍-磷(Ni-P)。

第一或第二感应器可进一步包括黑层,构造黑层以降低电极层上形成 的感应单元、虚拟单元、以及连接单元的可见性,且黑层可层压在凹纹的 电极层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为防止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的 感应单元被使用者识别,连接多个感应单元的连接单元的图案形成与感应 单元相同的图案,且感应单元或连接单元的边缘不由边缘电极连接且是开 放的,因此,实际以微小间隔相互分离的电极在使用者看来是连续的,从 而降低了感应单元的可见性。在由电极形成的电极层上形成黑色金属晶种 层,使得不曝露电极层。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示出本发明待解决的相关技术的触控面板中的感应单 元与连接单元的示例性图。

图2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 的基板的感应单元与连接单元的示例性图。

图2b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 板的感应单元、连接单元及虚拟单元的示例性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 的感应单元、连接单元及虚拟单元的示例性图。

图4为示出形成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 基板的感应单元、连接单元及虚拟单元的晶格状图案的示例性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 中电极的线宽与节距的示例性图。

图6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 的基板的横截面图。

图6b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 的基板的横截面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感应器构造的示例 性图及触控屏幕感应器的横截面图。

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 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本说明 书中,当任一组件连接至另一组件时,该任一组件可直接连接至另一组件, 并且也可用介于其之间的第三组件连接至另一组件。首先,在将参考数字 加入至所有图的组件中时,应注意,即使组件在不同图中示出,相同或相 似的参考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在这种情况下,图中所示的和图中 所示的这些所描述的本发明的构造及操作被描述为至少一种示例性实施 方式,并且本发明的精神和主要构造及操作不限于此。

在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前,将描述本说明书中使用的一些术 语。首先,术语“基板”用于制造触控屏幕感应器,且在本说明书中还可 称为“膜”。触控屏幕感应器可通过单独形成基板或将基板的两片形成为 相互黏附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来制造。在本说明书中,应当注意的是,所谓 第一感应器可为上基板和下基板中的任一个,所谓第二感应器可为下基板 和上基板中的任一个,并且称作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是为了在不区分 上侧和下侧的情况下使用。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a和图1b为示出本发明待解决的相关技术中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 的基板中感应单元110和连接单元120的示例性图。参考图1a和图1b, 相关技术中的感应单元110被形成为在基底一侧上预设方向的图案中相互 连接的电极,但由于连接单元120被形成为以与感应单元110不同的图案 相互连接的电极,因此存在当电极的连续性消失时由于图案间的差异导致 的感应单元110和连接单元120的可见性增加的问题。感应单元110或连 接单元120的边缘通过边缘电极相互连接,使得电极的连续性消失,从而 增加相关技术中感应单元110或连接单元120的可见性。

因此,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感应单元110的可见性增加的问题,本发 明提供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其感应单元110和连接感应单元110 的连接单元120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图案。

图2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 的基板的感应单元与连接单元的示例性图。参考图2a,根据示例性实施方 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包括:多个感应单元110,其由在基底的 一侧以具有预设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以及连接单元120,其 由以具有与感应单元的图案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 且连接感应单元110。

参考图2b,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可进一 步包括:多个虚拟单元110’,其邻近感应单元110且由以具有与感应单元 图案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以降低感应单元110的 可见性,以及连接单元(未示出),其由以具有与感应单元图案相同或相 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且连接虚拟单元110’。

此处,感应单元110(作为电极提供以感应使用者的触控信号)由本 发明的导电材料制成,且导电材料可以是不透明(opaque)。

虚拟单元110’为紧邻或邻近感应单元110的电极,且是指以惰性状态 形成的电极或以虚拟方式形成的其组合,即具有与感应单元110相似形状 的图案以不感应使用者的触控信号。因此,感应单元110和虚拟单元110’ 被形成为相互电绝缘。在基底上形成虚拟单元110’的原因在于,未由透明 电极材料制成的感应单元110在触控屏幕感应器的正面(front side)上形 成,以防止感应单元110被照射至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外部光识别。

图2中,感应单元110与虚拟单元110’以线性形状形成,但本发明并 不限于此且可以以各种图案形状形成。例如,感应单元110可具有钻石形 (diamond)、梯形、菱形等的整体形状。

同时,电极是为将从感应单元110感应的触控信号传输至外部驱动电 路(未示出)而设置的电极,且可在形成感应单元110和虚拟单元110’ 时同时形成。本发明中,由于对于电极的详细说明超出了本发明的范围, 因此省略其更详细的描述。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中包括感应单 元110、虚拟单元110’、以及连接感应单元110的感应连接单元120或虚 拟连接单元的情况下,连接虚拟单元110’的虚拟连接单元(未示出)可由 以具有预设方向相同或相似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在示例性实施方式 中,具有预设方向的图案为连续图案,且如图2中所示,其可为晶格状图 案,其中在预设方向形成的线相互交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或相似的图案可包括其重复周期与重复形 状在几何上相同的图案,且重复周期与重复形状在由软件预设的可接受的 误差范围内形成。因此,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包括感应单元110和虚 拟单元110’以及连接感应单元110和虚拟单元110’的感应连接单元120和 虚拟连接单元的电极图案的情况下,虚拟连接单元(未示出)的电极图案 是相同的,从而降低了由使用者识别的感应单元110的可见性。

具有预设方向的图案以连续图案形成,且图案的一部分在虚拟单元 110’的边界上可以断接。在包括感应单元110、虚拟单元110’、感应连接 单元120、以及虚拟连接单元的情况下,当虚拟连接单元(未示出)的图 案的边缘是开放的时可以形成图案的部分的断接。

如上所述,在感应单元110与虚拟单元110’的边界上图案的部分的断 接是指感应单元110和虚拟单元110’相互电绝缘,以及由断接形成的感应 单元110与虚拟单元110’的图案的开放边缘是指边缘不连接至边缘电极, 如图3所示。图3为图2b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参考图3,由于边缘是开放 的,因此解决了通过将边缘连接至边缘电极而导致的连续性消失为不连续 的问题,且边缘以微小间隔相互分离,但整体来看,电极由使用者识别为 连续的,从而降低了感应单元110的可见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开放的边缘是指将图案在边缘处交替地形成为 长的和短的,参考图4,图4的感应单元110或虚拟单元110’可形成为多 个排列的电极,使得电极的长度在边缘变成交替短的和长的。在示例性实 施方式中,交替是指短的和长的长度根据顺序重复,参考图4的参考数字 110a,根据图4的预设图案,长电极和短电极在边缘交替重复或有规律地 或无规律地重复。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图案可为晶格状图案,其中以预 设方向形成的线相互交叉。其中以预设方向形成的线相互交叉的晶格状是 指完全形成网状或网格状的晶格状图案。

晶格状图案的相互交叉的线可具有相同的线宽和限定线间间隔的节 距或具有预设相似性的线宽与节距。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线宽或节 距或具有预设相似性的线宽或节距是指线宽和节距具有表1所表示的预设 范围内的值,以获得预设填充因数。

[表1]

参考图5及等式1,将填充因数定义为电极层(是指由虚拟单元110’ 及感应单元110形成的电极层)所占的面积除以在一个基板上或通过层压 多个基板而表示的任一晶格状基板上形成的晶格状图案(虚拟单元110′ 或感应单元110的形状)的面积的比率,且由以下等式1表示。

[等式1]

填充因数(%)=100-[[(水平节距-线宽)×(垂直节距-线宽)/(水 平节距×垂直节距)]×100]

当定义的填充因数小于1.4时,透光率(transmittance)增加,但电极 层的电阻增加且电容的接触面积减小,因此,触控操作可能无法流畅进行, 以及当填充因数大于10时,电极层在基板上占据的面积大,因此,透光 率降低且图案被识别。

因此,填充因数可具有优选1.4%至10.0%且更优选1.4%至7.0%的值。 线宽与节距可根据填充因数的值适当地控制。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互交叉的晶格状线可根据预设角度倾斜。参 考图4,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的线具有基于水平轴倾斜45°形状的图案, 且倾斜形状通过增加每单位面积用于感应触控输入的电极的比率来增加 感应的准确性,且预设的倾斜角可以是为防止云纹现象而确定的角度,该 云纹现象是由于具有预设方向的图案与不同于该图案的图案间的互相干 扰而产生。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案与不同图案间的干扰可为由在基板 上形成的电极导致的干扰,这些电极是通过层压多个感应不同方向的触控 位置的多个基板而形成,或者干扰可由通过包括在显示影像信息的影像信 息显示单元中的多个像素形成的图案而造成。

云纹现象是指在以预设角度层压两个独立的周期图案的情况下形成 的自然干扰现象。云纹图案是指看起来与屏幕的显示影像层压的波形、波 纹形、以及小缕形(small wisp shape)的强度波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防止发生云纹现象可以是指根据图案方向间的 第一预设角度施加扭矩,使得通过防止图案间互相干扰而通过层压图案不 产生看起来与屏幕的显示影像层压的波形、波纹形及小缕形的强度波动, 或根据层压形成的强度波动不被使用者识别。“不被使用者识别”是指第 三形成的图案的重复间隔是限定能够由人的肉眼辨别的间隔的分辨率间 隔或更小间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除了图4所示的角度外,倾斜角包括能够根据 线宽和节距不同地确定的角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预设方向 的图案具有基于倾斜图案的预设方向,在包括感应单元110、虚拟单元 110’、感应连接单元120、以及虚拟连接单元的情况下,虚拟连接单元(未 示出)可由以具有与倾斜图案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 成。

参考图6b,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包括基 底100b、树脂层100a以及电极层112。

基底100b可由透明基底100b形成。即作为具有预设透明度的基底 100b,透明基底100b可通过使用以下中的至少一种以透明薄膜形式形成: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亚胺(PI)、丙烯、聚碳酸酯(PC)、 三乙酸酯纤维素(TA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醚砜(PES)、 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或玻璃。

树脂层100a层压在基底100b上且在一个表面上具有图案化的凹纹。 详细地,树脂层100a层压在透明基底100b上,且通过压印具有对应于所 要凹纹形状的浮凸形状(embossed shape)的模具在树脂层100a上形成凹 纹形状。即,通过使用具有浮凸形状的模具在树脂层100a上形成凹纹。 因此,一个或多个凹纹形成任何图案。具有凹纹的树脂层100a的横截面 可具有四角形、三角形、以及梯形中任一的凹纹形状。当模具的浮凸形状 为四角形时,在树脂层100a上形成的凹纹形状为四角形,以及当模具的 浮凸形状为三角形时,在树脂层100a上形成的凹纹形状为三角形,以及 当模具的浮凸形状为梯形时,在树脂层100a上形成的凹纹形状为梯形。 树脂层100a中凹纹的“宽度”可以在1μm至10μm的范围内,“深度” 可以在1μm至10μm的范围内,且凹纹间的“节距”可以在200μm至 600μm的范围。当然,此情况仅与示例性实施方式一致,而凹纹的宽度、 深度及节距可进行各种修改。树脂层100a可通过紫外线(UV)树脂或热 固性树脂来实现。

通过向凹纹中填充导电材料形成电极层112,且在包括感应单元110、 虚拟单元110’、感应连接单元120、以及虚拟连接单元的情况下,在电极 层112上形成虚拟连接单元(未示出)。此处,导电材料的实例可包括铜 (Cu)、银(Ag)、铝(Al)、镍(Ni)、铬(Cr)、镍-磷(Ni-P)等。

感应单元110与虚拟单元110’可同时形成且可由相同导电材料制成, 但如上所述,感应单元110为感应和传输触控信号的且为电活性的电极, 而虚拟单元110’为电惰性的电极。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可进一步包括黑 层114,构造其以在包括在电极层112上形成的感应单元110、虚拟单元 110’、感应连接单元120、以及虚拟连接单元的情况下降低虚拟连接单元 (未示出)的可见性,且黑层114可层压在凹纹的电极层112上或树脂层 100a与电极层112之间。参考图6a,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黑层114层 压在树脂层100a与电极层112之间,且进一步包括覆盖在树脂层100a中 形成的凹纹中电极层112的黑层114,从而降低电极层112的可见性。根 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参考图6b,层压黑层114以覆盖凹纹中的电极 层112,不覆盖电极层112。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感应基板通过 使用黑层防止电极层从外部识别。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黑层可具有导电 性,其包括碳黑且可使用黑色金属材料。

图7为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感应器的 图。参考图7(A),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感应器100和第二感应器 200相互黏附以形成触控屏幕感应器。即,第一感应器100与第二感应器 200作为上基板和下基板相互黏附,且黏接层300可插入二者之间。黏接 层300可通过使用光学透明的黏着剂(OCA)来保持触控屏幕感应器的透 明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器100包括:多个第一感应单元110, 其由在基底的一侧上以具有第一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以及第 一感应连接单元120,其由以具有与第一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 连接的电极形成且连接第一感应单元110。

第二感应器200包括:多个第二感应单元210,其由在基底另一侧以 具有第二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以及第二感应连接单元220, 其由以具有与第二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且连 接第二感应单元210。参考图7(B),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感应 器100与第二感应器200在同一基底的两侧上形成的情况下,当具有基板 的侧为一侧,另一侧为基底上不形成基板的另一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 第一感应单元100和第二感应单元200相互分离且通过黏接层300相互黏 附,但基板可相互面对以相互黏附。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可相对于多 个基底分别在一侧上形成。

虽然未示出,但在第一感应器100和第二感应器200中可进一步包括 层压在感应器100和感应器200上的绝缘层。此处,绝缘层可包括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酯(PET)及层压在PET上具有透明度的涂层,且在绝缘层上 可进一步层压抗反射(AR)-低反射(LR)-防耀光涂(AG)层,以减小 触控屏幕面板中外部光的反射率。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感应器的第一感应器100包括多个第 一虚拟单元110’,其邻近第一感应单元110且由以具有与第一图案相同或 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以降低感应单元110的可见性,以 及第一感应连接单元120,其由以具有与第一图案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 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且连接第一虚拟单元110’,并且可在与基底一侧的第 二感应单元210对应的位置包括第一虚拟单元110’。

第二感应器200可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虚拟单元210’,其邻近第二 感应单元210且由以具有与第二图案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 极形成,以降低感应单元210的可见性,以及连接单元(未示出),其由 以具有与该图案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连接虚拟单 元110’。

第一感应器100和第二感应器200可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 式的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中的一个和另一个,因此,省略了与上述用于 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的描述相同的其详细描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器100与第二感应器200可以以在第 一感应器100中形成的第一感应单元110与在第二感应器200中形成的第 二感应单元210相互交叉的方向相互粘附。即,如果第一感应单元110的 第一方向为坐标轴上的y方向,则第二感应单元210的第二方向粘附至第 一方向以为坐标轴上的x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虚拟单元210’在第二感应器200中对应于(面向) 第一感应单元110的位置形成,而第一虚拟单元110’在第一感应器100中 对应于(面向)第二感应单元210的位置形成。第一虚拟单元110’可在对 应于第二感应单元210的位置的基底一侧上形成,相反,第二虚拟单元210’ 可在对应于第一感应单元110的位置的基底另一侧形成。参考图7B,在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的虚拟单元110’位于对应于与感应单元210 的位置垂直方向位置的基底另一侧,感应单元210感应触控屏幕感应器上 X轴方向的触控位置,相反,X轴方向的虚拟单元210’位于对应于与感应 单元110的位置垂直方向位置的基底一侧,感应单元110感应触控屏幕感 应器上Y轴方向的触控位置。因此,第一感应单元110与第二感应单元 210交替排列形成,以便当输入使用者的触控信号时计算其坐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可在如上所述的同一 基底的一侧及另一侧上形成,或可分别在不同的基底上形成。

即使在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在不同基底形成的情况下,与第一感 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在同一基底形成的情况相似,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 可以以在第一感应器中形成的第一感应单元和在第二感应器中形成的第 二感应单元相互垂直的方向相互粘附。即,如果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方向 为坐标轴上的y方向,则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方向粘附第一方向以便变成 坐标轴上的x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虚拟单元在第二感应器中对应于第一感应单元的 位置形成,且第一虚拟单元在第一感应器中对应于第二感应单元的位置形 成。第一虚拟单元可在对应于第二感应单元位置的基底一侧上形成,相反, 第二虚拟单元210’可对应于第一感应单元位置的基底另一侧上形成。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面板包括影像信息显示单元 和触控屏幕感应器。

影像信息显示单元通过使用多个像素显示影像信息。在示例性实施方 式中,影像信息显示单元可包括影像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器(LCD)、等 离子显示器面板(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以及主动矩阵有机 发光二极管(AMOLED),其用于行动装置中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 以及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影像显示装置可包括于全部行业中, 其中可使用影像输出装置如导航、上网本、笔记本、数字信息装置(DID)、 使用支持触控输入的操作系统的桌上型电脑、因特网协议电视(IPTV)、 最新式战斗机、坦克及装甲车。

触控屏幕感应器包括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在示例性实施方式 中,第一感应器包括:多个第一感应单元,其由以第一图案相互连接的电 极形成,第一图案在位于影像信息显示单元上表面上的基底一侧上具有第 一预设方向,以及第一感应连接单元,其由以具有与第一方向相同或相似 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且连接第一感应单元。第二感应器包括: 多个第二感应单元,其由以第二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第二图案在该 基底的另一侧或另一基底的一侧上具有第二预设方向,以及第二感应连接 单元,其由以具有与第二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相互连接的电极形成 且连接第二感应单元。

在下文中,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对应于用于上述触控屏幕感应器 的基板或触控屏幕感应器的第一感应器100及第二感应器200,因此复制 并省略了其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通过形成和 填充树脂层中的凹纹形成电极的方法。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 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8,根 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涂覆树 脂层(S100)、模制凹纹(S200)、形成电极层(S300)、以及形成黑层(S400)。

在涂覆树脂层(S100)中,将树脂层层压在基底上,且树脂膜或玻璃 可用作基底。基底可由透明基底形成。即,具有预设透明度的基底可通过 使用以上材料中至少一种以透明薄膜形式形成。基底的厚度可以在25μm 至250μm的范围内以改良亮度,且透光率可为80%以上,且更优选为90% 以上。

在模制凹纹(S200)中,树脂层通过模具压印以形成图案化的凹纹。 在使用UV固化树脂或热固性树脂作为树脂层100a的情况下,在固化前 用材料压紧模具并在压紧状态下通过施加UV或热固化树脂层100a,移除 模具,从而形成凹纹。在这种情况下,在通过使用具有足够低照度 (illuminance)的材料图案化凹纹后,用于形成树脂层100a中凹纹的具有 浮凸形状的模具可具有4%或更少的浊度,这是因为在浊度大于4%的情况 下,亮度降低为对产品性能具有有害的影响。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 感应单元110、虚拟单元和连接单元120通过电极层的形成而形成,其中 导电材料填充在凹纹模制中形成的凹纹中,在模制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 凹纹中,用于触控屏幕感应器的基板的电极结构由凹纹形成。

因此,在模制凹纹(S200)中,模制凹纹以形成以在基底一侧具有预 设方向的图案形成的感应单元110,以及以具有与该图案的方向相同或相 似方向的图案形成且连接感应单元110的连接单元120。在包括邻近感应 单元110且以具有与该图案的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图案形成的虚拟单元 和虚拟连接单元以降低感应单元110的可见性的情况下,凹纹的模制进一 步包括模制用于形成虚拟连接单元(未示出)的凹纹。

如上所述,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具有预设方向的图案以连续图案形 成,但图案的一部分在感应单元110和虚拟单元的边界上可以断接。即, 在包括感应单元110、虚拟单元、感应连接单元120、以及虚拟连接单元 的情况下,虚拟连接单元(未示出)的图案的边缘可以是开放的。“图案 的一部分在感应单元110和虚拟单元的边界上断接”是指感应单元110和 虚拟单元相互电绝缘,以及“断接”是指感应单元110和虚拟单元图案的 边缘不由边缘电极连接。

由于边缘开放为连接至如上所述的边缘电极,因此解决了连续性消失 为断接的问题,以及实际上,边缘以微小间隔相互分离,但整体来看,电 极由使用者识别为连续的,从而降低了感应单元110的可见性。在示例性 实施方式中,“边缘开放”是指图案在边缘处交替形成为长的和短的,且 感应器或虚拟单元可形成为多个安排的电极,使得电极的长度在边缘处变 成交替短的和长的。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在凹纹模制(S200)中形成的图案可为晶格 状图案,其中以预设方向形成的线相互交叉,且晶格状图案相互交叉的线 可具有相同线宽和限定线间间隔的相同节距或具有预设相似性的线宽或 节距。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互交叉的晶格状线可根据预设角度倾斜。

在电极层的形成(S300)中,将导电材料填充到在模制凹纹(S200) 中形成的凹纹中,且在这种情况下,感应单元110、虚拟单元110’、以及 连接单元120在电极层的形成(S300)中在填充有导电材料的电极层112 上形成。此处,导电材料的实例可包括铜(Cu)、银(Ag)、铝(Al)、镍 (Ni)、铬(Cr)、镍-磷(Ni-P)等。

因此,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感应单元110和虚拟单元110’可同时形 成且可由相同材料制成,但如上所述,感应单元110为感应和传输触控信 号且为电活性的电极,而虚拟单元110’为电惰性的电极。

在电极层的形成(S300)中,电极层可通过形成晶种层而形成,更详 细地说,可形成表面处理层,在其上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在凹纹的内表 面上和树脂层100a的表面上待形成的“晶种层”与“树脂层100a”间的 黏附。

作为表面处理,可应用化学蚀刻或使用碱性水溶液的催化剂处理、等 离子或离子束处理等。

其后,在表面处理层上形成金属晶种层。可通过化学镀、CVD沉积、 溅射或印刷法形成晶种层。本说明书中,金属材料是指上述电极材料。其 后,通过化学镀、CVD沉积、溅射、涂覆法或印刷法在晶种层上形成电 极层。

在将晶种层自树脂层的除凹纹图案区域外的表面移除的方法中,通过 在为图案区域的凹纹中填充具有抗蚀刻性质的树脂且然后用蚀刻剂沉积 填充树脂来选择性地移除在树脂层表面上形成的晶种层。在这种情况下, 用于蚀刻的化学物质包括硝酸、硫酸系列、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以及 氯化铜中任一种。

在电极层的形成(S300)中,在无晶种层的情况下,可在树脂层的凹 纹中形成电极,更详细地说,在无晶种层的情况下在凹纹中形成电极是在 树脂层100a和凹纹的表面涂覆导电材料后通过刀片移除树脂层100a表面 上的残留材料。更详细地说,在无金属晶种层的情况下,将导电材料涂覆 在树脂层100a上,并通过使用刀片擦刮残留材料以不残留在其他表面上, 从而制造用于触控屏幕面板的基板。

在形成黑层(S400)中,将导电的黑色材料层压在电极层形成(S300) 中形成的凹纹的电极层112上。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形成黑层(S400) 中,如图6B所示,层压黑层114以降低电极层112的可见性。

以下将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触控屏幕面板的横截面结构。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面板中,两个基板层压在液晶面板 (LCD面板)上,且每个基板都由UV树脂、PET、及硬涂层(hardcoating) 制成。即,每个基板可由包括电极层的树脂层、层压在树脂层上的PET、 以及层压在PET上具有预设硬度或更高硬度的硬涂层构成,且基板可通过 黏接层(OCA)相互黏附且也可以通过将黏接层(OCA)插入涂层和树脂 层之间相互黏附。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面板可通过在触控屏幕面板的最上 侧层压AR/LR/AG层来构造。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面板可通过在触控面板的最上侧形 成黏接层(OCA)以及层压玻璃、丙烯、以及具有预设硬度或更高硬度的 透明基底中的至少一种来构造。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面板可通过在触控面板的最上侧层 压AR/LR/AG层来构造。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面板中,将玻璃、丙烯及具有预设 硬度或更高硬度的透明基底中至少一种设置在插入液晶面板(LCD面板) 和基板间的黏接层(OCA)上。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面板中,将玻璃、丙烯及具有预设 硬度或更高硬度的透明基底中的至少一种设置在插入液晶面板(LCD面 板)和基板间的黏接层(OCA)上。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面板中,将两个基板层压在液晶面 板(LCD面板)上,且下基板由UV树脂、PET、以及硬涂层制成。即, 下基板由包括电极层的树脂层、层压在树脂层上的PET、以及层压在PET 上具有预设硬度或更高硬度的硬涂层构成。

相反,通过层压玻璃、丙烯、以及具有预设硬度或更高硬度的透明基 底中的至少一种构造上基板。即,上基板由包括电极层的树脂层以及玻璃、 丙烯、以及层压在树脂层上具有预设硬度或更高硬度的透明基底中的至少 一种构成,且上基板和下基板可通过黏接层(OCA)相互黏附。通过插入 黏接层,基板可在下基板的涂层和上基板的树脂层上相互黏附。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面板可通过在触控面板的最上侧层 压AR/LR/AG层来构造。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面板中,将玻璃、丙烯、以及具有 预设硬度或更高硬度的透明基底中的至少一种层压在液晶面板上,下基板 (其中包括电极层的树脂层层压在下基板上)和上基板(其中玻璃、丙烯、 以及具有预设硬度或更高硬度的透明基底中的一种层压在包括电极层的 树脂层上)通过黏接层相互黏附。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面板中,将AR/LR/AG层层压在触 控面板的最上侧。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面板中,基板(其中, 玻璃、丙烯、以及具有预设硬度或更高硬度的透明基底中的一种层压在树 脂层上,树脂层层压在其上,以及具有预设硬度或更高硬度的涂层层压在 树脂层上)通过黏接层黏附至液晶面板。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面板中,基板(其中,层压包括电 极层的树脂层,玻璃、丙烯、以及具有预设硬度或更高硬度的透明基底中 的一种层压在树脂层上,树脂层层压其上,以及AR/LR/AG层层压在树脂 层上)通过黏接层黏附至液晶面板。

在触控屏幕面板中,选自玻璃、丙烯、以及具有预设硬度或更高硬度 的透明基底中任一种的层层压在边界上,且可以层压被层压在该选定层的 上部和下部的树脂层,使得包括在树脂层中的电极层不直接接触该选定 层。原因在于包括在凹纹中形成的电极层的树脂层可直接黏附至选自玻 璃、丙烯、以及具有预设硬度或更高硬度的透明基底中任一种的层,使得 可减小所使用的黏着剂的量,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

同时,在触控屏幕面板具有其中树脂层的凹纹接触LCD面板的结构 的情况下,当树脂层接触LCD面板时,树脂层中形成的凹纹用作光照, 从而降低显示器上影像质量。因此,为了改善该问题,在包括电极层的树 脂层的凹纹中需要填充OCA或黏着剂。

如上所述,已在附图和说明书中描述和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从前 述描述中显而易见地是,本发明的某些方面不受本文阐述的实例的具体细 节限制,并因此预期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想到的其他修改和应用,或其等价 物。然而,在考虑本说明书和附图后,本结构的许多改变、修改、变化及 其他用途和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的。认为不脱离本发明 的精神和范围的所有此类改变、修改、变化和其他用途和应用被本发明所 覆盖,本发明仅受随附权利要求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