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圆形柱状浮标的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仪

基于圆形柱状浮标的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仪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圆形柱状浮标的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仪,包括辐射监测组件、浮标、蓄电池组和锚系;辐射监测组件由辐射仪和能谱探头组成;浮标为圆形柱状结构,其由头罩、仪器舱和电池舱组成,且电池舱位于仪器舱的下方;所述辐射仪安装在仪器舱上端,所述能谱探头安装在仪器舱下端,所述蓄电池组安装在电池舱内,所述锚系与浮标底端相连。本发明利用圆形柱状浮标作为辐射仪的搭载平台,通过对浮标的设计,可实现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测量,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605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辰鑫旭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40113.4

  • 申请日2014-01-27

  • 分类号G01T1/167(20060101);G01T1/02(20060101);G01T1/3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20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仇蕾安;李爱英

  • 地址 100036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65号-A5号楼601室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28: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0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G01T1/16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12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3-30

    授权

    授权

  • 2015-12-30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G01T1/16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127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06-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T1/167 申请日:201401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圆形柱状浮标的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仪,属于核应急辐射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重视。我国为了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改变能源结构,并减少环境污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建造核电站,目前,已有15套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尽管核电站有比较可靠的安全性,但也还存在着发生严重核事故的可能,美国三哩岛(1979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1986年)和日本福岛(2011年)三起严重核事故就是反面例证,而一旦核电站发生严重放射性泄露,将会造成大面积环境污染,进而对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对公众的健康也会带来严重威胁。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要求和国家的有关法规,核电站应当划定一圆形区域作为应急计划区(EPZ),并在EPZ内按要求开展应急准备工作。我国核电站大多建在海边,因此,EPZ不仅包含了陆地部分,还涵盖了核电站周围的海面。

一旦核电站发生严重放射性泄露事故,国家、地方政府和核电业主需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或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应急辐射监测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响应行动。

放射性射线是人体感官无法感知的,事故后环境辐射水平也是不断变化的,只有通过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及时、准确了解掌握环境污染状况,对于国家、地方和核电业主应急指挥机构实施正确的决策指挥、组织应急力量开展有效的应急响应行动至关重要。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目前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力量所具有的技术手段还满足不了需要。

目前,我国核应急辐射监测力量参加核电站核事故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派出人员和船只,携带辐射仪监测环境γ剂量率;用取样器收集海水到实验室对γ核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如,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后,我国就采用该方法进行了海上应急辐射监测。但是现有海上辐射监测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测量方法不正确,导致测量数据不准。按照国际和国家标准,测量环境γ剂量率时,探测器应距地面高度1米,响应角度4π。船上测量,尤其是使用大型船只,辐射仪的位置(高度)远不止1米,再加上船体、船舱隔层和甲板对射线的削弱,都会造成测量数据的误差。用放射源对船只做试验获取屏蔽层削弱系数,不仅难度大、费用高,而且在技术上也很难实现,因此,现有技术无法准确监测海洋表面环境γ辐射水平。(2)获取结果速度较慢,适应不了应急工作的要求。获取海水中γ能谱数据,进而识别核电站事故释放到海里的放射性核素,是核应急辐射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评价海洋受染情况、了解事故工况和推算事故源项的重要依据。应急辐射监测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及时、准确。现有技术主要是采取海水取样的方法送到陆地专业实验室分析化验,动用人员多、程序复杂、耗时较长,在应急响应阶段,显然不能体现“急”的特点。(3)技术集成度较差,监测数据得不到及时融合。由于现有技术在测量环境γ剂量率和获取海水γ能谱数据方面,分别由不同的人员在不同的地点,使用不同的仪器设备进行,这种分离式的测量技术,给监测数据的及时融合应用,向应急指挥机构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带来了困难。现有海上应急辐射监测技术在数据的传报方式上,也不能满足快速的要求。(4)难以做到连续、不间断监测,海上污染情况得不到及时反映。由于事故的排放、气溶胶的沉降和海水的流动等因素,海上γ辐射水平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与陆地一样,需要连续、不间断。现有技术实施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只能定时测量,且时间间隔较长,更不可能做到在整个应急响应阶段全天候、全时连续监测。派船实施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还要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如遇恶劣的海况船只无法出海时,监测工作就无法进行。(5)动用资源较多,勤务保障难度大。派出船只实施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需要陆地和船上各有关方面提供条件,投入的人员、装备、经费较多,组织协调工作复杂,勤务保障难度大。从污染区出来的人员和船只按规定应进行去污洗消,尤其船只的去污,不仅工作量大,难度更大。船只的体积较大,船舱数量较多,一般的船只很难有达到密闭要求的防护性措施,去污工作十分费时,程序也很复杂。(6)加重人员心理负担,难以在高污染区使用。派人、派船实施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需进入污染区,无论是专业监测人员,还是船上的保障人员,都会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担心受到照射对健康产生影响,而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会对监测工作产生不利影响。长时间或多次执行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剂量学评价,这方面工作也需要动用医学资源,且有一定的技术复杂性,尤其是对海上严重污染区域的监测,受人员受照剂量控制的限制,现有技术无法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圆形柱状浮标的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仪,利用该监测仪可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海上核辐射监测数据。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圆形柱状浮标的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仪,包括辐射监测组件、浮标、蓄电池组和锚系;

辐射监测组件由辐射仪和能谱探头组成;浮标为圆形柱状结构,其由头罩、仪器舱和电池舱组成,且电池舱位于仪器舱的下方;所述辐射仪安装在仪器舱上端,所述能谱探头安装在仪器舱下端,所述蓄电池组安装在电池舱内,所述锚系与浮标底端相连;其中

所述浮标作为辐射监测组件的支撑平台,当辐射监测组件在海上作业时,所述辐射仪处于水面上方,所述能谱探头处于水中;所述辐射监测组件用于监测海上环境γ剂量率和水中γ能谱数据,并将测得的数据实时传输给地面站;所述蓄电池组用于为辐射监测组件供电;所述锚系用于固定浮标。

进一步地,本发明当辐射监测组件在海上作业时,所述辐射仪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为1米,所述能谱探头置于水下0.7米。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辐射仪包括天线、光标灯、剂量率探测模块和控制/管理模块;其中控制/管理模块分别与天线、光标灯、剂量率探测模块及能谱探头相连;

所述剂量率探测模块用于监测海上环境γ剂量率,并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管理模块;

所述控制/管理模块一方面将剂量率探测模块和能谱探头传输过来的数据通过天线发送出去,另一方面通过天线接收地面站发送的指令,根据接收的指令对剂量率探测模块、光标灯和能谱探头进行控制;

所述光标灯,用于显示监测点位置和监测范围。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天线、光标灯、剂量率探测模块和控制/管理模块分别集中在一块电路板上,4块电路板用金属螺杆连接成塔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头罩为半球形或圆柱形,其材质为透明工程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仪器舱和电池舱之间的连接为:用金属连接螺杆从电池舱底部穿入到仪器舱内部并固定,实现仪器舱和电池舱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头罩和仪器舱之间、仪器舱和电池舱之间采用径向密封方式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组由多个单体锂离子电池采取串并方式组合而成,其开路电压为10-16.8V,额定容量为300Ah。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组为圆柱形,蓄电池组面板设有电源插座、检测插座和提把,蓄电池组内部纵向设有上下通透的导向管。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牺牲阳极,其安装在电池舱底部。

有益效果

第一、利用本发明辐射仪可按标准方法实现海上γ剂量率测量。本发明利用圆形柱状浮标作为辐射仪的搭载平台,通过对浮标的设计,使得安装在其上端的辐射仪高度距水面1米,响应角度4π,从而实现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测量,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利用本发明辐射监测组件可直接获取海水中γ能谱数据。本发明能谱探头获取的信号经控制/管理模块内嵌的微型多道在海上直接获取γ能谱数据,通过地面站对能谱数据解析后进行核素识别,大大提高了监测速度和效率。

第三、本发明可及时将各监测数据上传到地面站。从核应急响应的特点和要求出发,直接将测得的数据通过无线链路(北斗卫星、GPRS、CDMA)及时上传,以便核应急指挥机构融合处理来自各方面(海上、陆地、空中)的辐射监测数据,方便及时生成不同时间的放射性污染态势图。

第四、本发明浮标与辐射监测组件构成一体化的海上核应急专用辐射监测仪,具有无人化、智能化的特点,并设计专用锂离子蓄电池组作为电源,使得本发明可以不受气象和海况的影响,在海上全天候、全时、长时间,连续、不间断工作。同时,由于无人值守,可以减少占用资源,减轻保障难度,也无需对船只进行严格而复杂的去污洗消。

第五、本发明易于组成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网,可实施大面积监测。海上EPZ范围很大,面积达一千多平方公里,现有技术无法在海上组网实施大面积辐射监测,因此,给数据的同化带来困难。本发明可以在海上EPZ内按需要的数量机动布设,定点组网,方便数据同化和绘制污染态势图,也方便对海上污染情况进行评价。获得的大面积实测数据还可以及时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第六、应急监测不同于日常监测,其特点是应急响应时能迅速展开,应急工作结束后能迅速撤收。为此,本发明体积小、重量轻,便于专业人员或非专业人员使用吊车、绞盘,以及专用工具布放回收,也可以不使用任何机械、工具,人工徒手布放回收,使用方式有较好的灵活性。

第七、本发明是一种无人化的核应急辐射监测设备。由于无需人工值守、操作,因此,可以在高污染区长期、连续工作,而不用考虑人员受照剂量的控制问题,消除了人员受照风险和心理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组成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外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池舱的仰视图和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辐射仪、能谱探头和蓄电池组电连接关系图。

图6是本发明的蓄电池组仰视图、主视图和俯视图。

其中:1.控制/管理模块,2.剂量率探测模块,3.光标灯,4.天线,5.头罩,6.压圈,7.“О”型橡胶密封圈,8.上连接环,9.仪器舱,10.能谱探头,11.连接螺杆,12.下连接环,13.“О”型橡胶密封圈,14.能谱探头安装架,15.电池舱,16.导向管,17.蓄电池组,18.牺牲阳极,19.锚环,20.检测插座,21.电源插座,22.橡胶柱,23.卸扣,24.尾链,25.锚绳,26.底链,27.铁锚,28.锚环座,29.丝堵,30.定位凸隼,31.提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基于圆形柱状浮标的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仪,包括辐射监测组件、浮标、蓄电池组17和锚系;所述辐射监测组件由辐射仪和能谱探头10组成;所述浮标为圆柱状结构,其由头罩5、仪器舱9、电池舱15组成,且电池舱15位于仪器舱9的下方;所述辐射仪安装在仪器舱9上端,所述能谱探头10安装在仪器舱9下端,所述蓄电池组17安装在电池舱15内(即辐射仪、能谱探头10和蓄电池组17沿浮标中心轴线上下直列安装);所述锚系与电池舱15底端相连;所述浮标作为辐射监测组件的支撑平台,当辐射监测组件在海上作业时,所述辐射仪处于水面上方,所述能谱探头10处于水中;所述辐射监测组件用于监测海上环境γ剂量率和水中γ能谱数据,并将测得的数据实时传输给地面站;所述蓄电池组17用于为辐射监测组件供电;所述锚系用于固定浮标。

本发明在蓄电池组17为辐射监测组件供电进入工作状态时,辐射仪在距海面1米的位置上实时监测其周围环境的γ剂量率,而能谱探头10在低于水面0.7米处实时获取海水中的γ能谱信号后传输给内嵌在控制/管理模块1的微型多道,实现了两种辐射数据的同时监测;且本发明辐射仪在工作时距海面1米,从而使得本发明能够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测量。

本发明辐射仪包括天线4、光标灯3、剂量率探测模块2和控制/管理模块1,其中控制/管理模块1分别与天线4、光标灯3、剂量率探测模块2及能谱探头10相连;所述剂量率探测模块2用于监测海上环境γ剂量率,并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管理模1;所述控制/管理模块1一方面将剂量率探测模块2和能谱探头10传输过来的数据通过天线4发送到地面站,另一方面通过天线4接收地面站发送的指令,根据接收的指令对剂量率探测模块2和能谱探头10进行控制;所述光标灯3用于显示监测点位置和监测范围,其可采用光敏管控制,也可采用控制/管理模块1控制。

本发明较佳地将天线4、光标灯3、剂量率探测模块2和控制/管理模块1分别集中在一块电路板上,4块电路板用金属螺杆连接成塔形结构,采用该结构设计便于辐射仪的安装。

本发明浮标的主要作用是:为辐射监测组件提供能够满足辐射监测技术要求的安装平台,容纳蓄电池组17,并能以人工方式或使用机械、专用工具快速布放和回收。其具体技术方案是:浮标采用三段式组合结构,其外形呈等径圆形柱状;头罩5外形呈半球形或圆柱形,使用透明工程塑料制作,这样便于透波、透光;压圈6使用铝合金或非金属材料制作,外形呈圆环形。仪器舱9和电池舱15连接方式是:在电池舱15底部的两个圆孔各穿入一根连接螺杆11(见图4),经蓄电池组导向管16(见图4、图6),拧进能谱探头安装架14底板相应的螺孔,实现电池舱15和仪器舱9的连接。同时,电池舱15口部两侧定位凸隼30嵌入仪器舱9下端两侧的定位凹槽。头罩5与仪器舱9连接方式是:按头罩5、压圈6的顺序装入仪器舱9上连接环8,同时将头罩5口部外沿、压圈6的8个螺孔对准上连接环8的8个螺孔,在每个螺孔拧入一个螺丝。

浮标除了两处连接部位外,在电池舱15底部还有两个供穿入连接螺杆11的圆孔,和一个供气密检查用的测压孔。对这些部位采取的密封方式是:①仪器舱9和电池舱15的密封,以及头罩5与仪器舱9的密封,均采取径向密封,即,在仪器舱9两端的连接环密封槽内,分别装入一个“О”型橡胶密封圈,拧紧结合仪器舱9和电池舱15的连接螺杆11,以及仪器舱9与头罩5连接的螺丝,使得电池舱15口部内侧、头罩5口部内侧与橡胶密封圈密合。②电池舱15底端的连接螺杆11圆孔和测压孔均采取端面密封,即,在连接螺杆11和丝堵29螺帽密封槽内各装入一个“О”型橡胶密封圈,拧紧连接螺杆11和丝堵29的同时,“О”型橡胶密封圈与圆孔周围端面实现密合。

本发明锂离子蓄电池组17使用能量密度较大的单体锂离子电池组合而成,安装在浮标电池舱15内,主要作用是:为辐射监测组件提供电力,并作为稳定浮标姿态的配重。其具体技术方案是:使用多个单体锂离子电池采取串并方式组合而成,组成开路电压为10-16.8V、额定容量为300Ah的圆柱形蓄电池组17。蓄电池组17壳体为铝合金,顶端面板各设一电源插座21,检测插座20和提把31。电源插座21是向辐射监测组件输出电力;检测插座20是向辐射仪的控制/管理模块1提供蓄电池组17的总电压、分电压、输出电流和剩余容量参数。为在电池舱15内固定蓄电池组17和穿过用于结合仪器舱9、电池舱15的连接螺杆11,见图4,蓄电池组17在纵向设有两个导向管16,见图6。蓄电池组17与辐射仪的控制/管理模块1电连接。

本发明锚环19用铝合金制作,其连接方式是:锚环19通过插销与焊接在电池舱15底部的锚环座28连接,锚环19可以左右摆动。锚系由铁锚27、锚链(尾链24、底链26)、锚绳25和卸扣23组成,结构为单点系泊松弛型,主要作用是:在海上设定的位置系留住浮标。其具体技术方案是:按尾链24、锚绳25、底链26和铁锚27的顺序组成弹性系留组件,见图3。尾链24用一段锚链制作,用于稳定浮标姿态,并可用长度来调整浮标的配重;锚绳25选用弹性和吸收能量较好的合成纤维绳;底链26选用拉力强度高、抗腐蚀性能好的不锈钢材料制作;铁锚27选用75公斤的抓力锚,以满足在不同海域底质、极限环境条件下不走锚要求;卸扣23用于尾链24、锚绳25、底链26、铁锚27的连接,以及尾链24与电池舱15底部的锚环19连接。

本发明还进一步包括牺牲阳极18,其作用是减缓海水对浮标的腐蚀,牺牲阳极18安装在电池舱15底部,连接方式是:用螺丝将两个牺牲阳极18拧在电池舱15底部。

本发明辐射监测仪的安装过程为: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由控制/管理模块1、剂量率探测模块2光标灯3和天线4组成的辐射仪安装在仪器舱9的上连接环8,并用4个螺丝将其固定。能谱探头10先安装在能谱探头安装架14上,然后将能谱探头安装架14用两个螺丝固定在仪器舱9下连接环12。在仪器舱9上连接环8密封槽内装入一“О”型橡胶密封圈7,再装上头罩5、压圈6,并用8个螺丝将头罩5和压圈6固定在上连接环8。

将蓄电池组17装入电池舱15内,在仪器舱9的下连接环12密封槽内装入一“О”型橡胶密封圈13,从电池舱15底部穿进两根分别套有一“О”型橡胶密封圈的连接螺杆11,经蓄电池组17导向管16穿出,再从连接螺杆11顶端分别套入一固定蓄电池组17的橡胶柱22,然后将连接螺杆11对准能谱探头安装架14底板的螺孔,调整电池舱15使得定位凸隼30对准仪器舱9定位凹槽,从电池舱15底部拧紧连接螺杆11。用两个螺钉分别将两个牺牲阳极18拧紧在电池舱15底部。经测压孔向浮标内充入一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或用真空泵抽真空一个大气压,维持30分钟,确认浮标气密性能符合要求后,泄压,拧紧套有“О”型橡胶密封圈的丝堵29。按尾链24、锚绳25、底链26、铁锚27的顺序用卸扣23连接组成锚系,尾链24的另一端用卸扣23与锚环19连接。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辐射监测组件由辐射仪和能谱探头10电连接组成,在功能和结构上采取一体化设计。组成辐射仪的控制/管理模块1、剂量率探测模块2、光标灯3和天线4分别集中在一块电路板上,用金属螺杆将各电路板按上下形式连接成塔式结构。

本发明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布放前,先在海图上初步判定监测位置的水深,并据此准备合适长度的锚系,到达预定的布放位置后,再用测深仪探测实际海水深度,确认锚系长度是否符合系留要求,如果不符,即对锚系长度作适当调整。

人工或利用吊车、绞盘、专用工具等,按照“先标后锚”的顺序,缓慢将本发明辐射监测仪放入海中。观察辐射监测仪在海水中的姿态、记录布放时间和坐标。

地面站通过无线链路(北斗卫星、GPRS、CDMA)发送“启动工作”指令至辐射监测组件的控制/管理模块1,控制/管理模块1通过信号线给辐射仪的其它器件和能谱探头10发送工作指令。

辐射仪进入工作状态后,剂量率探测模块2将监测到的环境γ剂量率数据发送给控制/管理模块1,控制/管理模块1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再整合北斗卫星提供的监测时间和监测点坐标数据、各部分的工作状态信息和蓄电池组17电压、分电压、电流、剩余容量数据,形成综合数据包,通过北斗卫星或GPRS或CDMA数据传输链路上传。地面站实时接收上传的综合数据包,解析并作相关数据处理后显示结果。剂量率探测模块2可通过三种方式调整监测时间间隔:一是按程序设定的默认时间;二是按γ剂量率变化情况自动调整;三是按地面站指令工作。

获取γ能谱信号的能谱探头10,按程序设定的默认时间或地面站的指令工作,并通过信号线将测得的能谱信号发送给控制/管理模块1。控制/管理模块1经处理、打包后,通过北斗卫星或GPRS或CDMA数据传输链路分包上传,地面站对数据解析、处理后显示结果。

综合数据包和能谱数据包均存储在控制/管理模块1中,如果上传时有丢包、错包情况,控制/管理模块1会根据地面站的指令补发。

光标灯3由设置在光标灯3电路板的光敏管控制,夜晚或光线不足时,光敏管发出信号启动光标灯3;白天光线充足时,光敏管发出信号关闭光标灯3。地面站亦可通过控制/管理模块1对光标灯3工作状态进行干预。

控制/管理模块1对辐射仪、能谱探头10和蓄电池组17的工作状态进行全程控制管理。当蓄电池组17电压或剩余容量下降到阈值时,控制/管理模块1随即自动关闭剂量率探测模块2和能谱探头10电源,只保留定位信息的发送和光标灯3夜晚工作,并向地面测控终端发送报警信息。

本发明有北斗卫星、GPRS和CDMA三种通信方式,控制/管理模块1在对通信信号检测后,按GPRS、CDMA、卫星通信的顺序,自动选择一条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当有两种或三种通信方式同时满足通信条件时,地面站亦可对控制/管理模块1的选择进行干预。

当需要更换蓄电池组17或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任务结束后,派船用人工,或吊车、绞盘,以及专用回收工具,按与布放时“先标后锚”相同的顺序,打捞本发明。用淡水冲洗、擦净后,按组装相反的顺序分解本发明。分解进行到取出蓄电池组17后:(1)如是需要更换蓄电池组17,则换一电量充足的蓄电池组17,再组装本发明,按布放相同的方法将本发明重新投放到海中;(2)如是结束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任务,则分解到取出蓄电池组17后,将带有辐射监测组件和头罩5的仪器舱9、电池舱15、蓄电池组17分别装入包装箱中。

可使用一定数量的本发明组成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网,以及时、全面获得整个海上应急响应区放射性污染情况,这对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实施其他应急响应行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中的辐射仪探测高度与测量环境γ剂量率的技术标准要求一致,为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克服了现有技术因测量高度和屏蔽问题而无法直接获取准确数据的缺陷。本发明中的浮标采用等径圆形柱状三段式结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构造简单、分解结合便捷、易于布放回收、方便储存运输等特点;与辐射监测组件、蓄电池组17一体化的设计,构成了本发明辐射监测仪不可或缺的部分。本发明可以在海上长时间连续工作,并能够通过多种无线通信方式实时上传数据,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在海上长时间连续工作的问题,因而,能够获得较为全面、完整的辐射监测数据,有利于提高核应急响应行动效益。本发明是一种智能化的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装备,无需人工值守,可以在高辐射海域工作,解决了现有技术勤务保障难度大、人员受照风险大、心理负担重、无法在高辐射海区工作的问题,有利于减少应急响应行动代价。本发明可以单套使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污染海域的大小,灵活使用多套本发明组成不同规模的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网,克服了现有技术无法同步组网的缺陷,能够及时获得整个监测海域的辐射监测数据。

总之,本发明在海上核应急辐射监测的技术进步和减少应急响应行动代价两个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