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其中QoS(Quality of Service)是指网络服务质量。本发明的核心是网络状态评价体系,当网络状态良好时,即网络状态为稳定状态,可以不必对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以便于尽可能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而当网络状态不是处于稳定状态时,采用动态调度的方式对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工作状态进行调度,尽量避免传感器、控制器向网络上发送数据从而避免增加网络的负载量。本发明中的上述方案不需要采用复杂的算法,就能有效避免时延给系统控制性能和服务质量带来的影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289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23661.6

  • 申请日2014-01-20

  • 分类号G05B2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23: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1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5B23/02 授权公告日:20161123 终止日期:20170120 申请日:201401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11-23

    授权

    授权

  • 2014-05-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5B23/02 申请日:20140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控制系统中的调度与控制方法、系统与装置, 具体是一种能够保证QoS(Quality of Service)的动态网络调度 与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传感器与控制器,控制器与执行器之间 通过实时通信网络构成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称为网络控制系统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NCS)。网络控制系统与传统的点对 点结构的控制系统相比,具有成本低、易于信息共享、易于扩展维 护、灵活性大等优点,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过程中。

网络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如前所述,传感 器与控制器、控制器与执行器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传输数据,形成一 个回路。传感器监测被控对象状态,并将采样到的被控对象状态发 送至网络,控制器通过网络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被控对象状态作为 反馈信号,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通过控制算法输出控制指令至网络, 执行器从网络接收控制指令,执行器控制被控对象执行控制指令相 对应的动作,如此循环。但是,由于网络通信带宽的承载能力有限, 网络数据的传输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网络时延,时延的存在会降低系 统的控制性能质量,甚至引起系统不稳定,同时也给控制系统的分 析、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消除时延给系统的控制性能造成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多采 用以下方法:

在控制系统选择控制算法时,将时延、丢包等网络因素考虑进 去,但是这种方法势必会加大控制算法的复杂程度和计算量。并且, 不同控制系统中网络因素、网络环境不同,如果单纯的将时延作为 一个固定参数考虑到控制算法中,通用性较差,不能适用于各种网 络环境。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网络控制 系统中控制算法复杂并且通用性差,从而提供一种简单可行,并且 能适用于各种网络环境的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方法、 系统及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

S1:实时监测系统网络的状态参数,所述状态参数包括系统平 均相对时延、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系统网络利用率波动和系 统延时抖动;根据所述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得到网络状态为迁移状态 或干扰状态或稳定状态;所述网络状态为迁移状态或干扰状态时, 进入步骤S2;所述网络状态为稳定状态时进入步骤S5;

S2:实时获取系统的任务状态参数,所述任务状态参数包括任 务超调量、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和任务最大相对时延;根据所述任务 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得到任务状态为健康状态或亚健康状态或危险 状态;若所述任务状态为健康状态则进入步骤S5;若所述任务状态 为亚健康状态则进入步骤S3;若所述任务状态为危险状态则进入步 骤S4;

S3:对系统中的控制器启动控制补偿策略后返回所述步骤S2;

S4:对系统中的控制器、传感器启动动态调度策略后返回所述 步骤S2;

S5:结束调度。

上述的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方法,所述步骤S1 中,根据所述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得到网络状态为迁移状态或干扰状 态或稳定状态的处理方法如下:

所述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不变并且所述系统平均相对时 延不变并且无系统网络利用率波动并且所述系统延时抖动规律,此 时网络状态为稳定状态;

所述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变化并且所述系统平均相对时 延变化并且无系统网络利用率波动并且所述系统延时抖动规律,此 时网络状态为迁移状态;

所述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不变并且所述系统平均相对时 延不变并且所述系统网络利用率变大并且所述系统延时抖动随机, 此时网络状态为干扰状态。

上述的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方法,所述步骤S2 中根据所述任务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得到任务状态为健康状态或亚 健康状态或危险状态的处理方法如下:

所述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小于或等于网络性能要求指标并且任 务最大相对时延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许时延并且所述任务超调量小 于或等于控制性能要求指标,此时任务状态为健康状态;

所述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小于或等于网络性能要求指标并且任 务最大相对时延不定并且所述任务超调量不定,此时任务状态为亚 健康状态;

所述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大于网络性能要求指标并且任务最大 相对时延大于最大允许时延并且所述任务超调量大于控制性能要 求指标,此时任务状态为危险状态。

上述的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中:

所述控制补偿策略通过Smith预估器完成。

上述的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方法,所述步骤S4 中,对系统中的控制器、传感器启动动态调度策略的处理方法如下:

S41:为每一用于监测被控对象的传感器设置第一误差阈值; 为控制器设置第二误差阈值;

S42: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新采样值与该传感器采集到的前一 个采样值进行比较,若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误差阈值,则令 该传感器不发送新采样值至网络;否则令该传感器发送新采样值至 网络;

S43:根据控制器从网络上采集到的新的传感器采样值与控制 器采集到的前一个传感器采样值进行比较,若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 误差阈值,则令控制器发送新的控制信号至网络;否则令控制器发 送与前一个控制指令相同的控制指令至网络;

S44:令执行器通过网络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执 行器控制被控对象按照控制指令做出相应动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系统, 包括网络状态获取单元,任务状态获取单元,控制补偿单元和动态 调度单元:

所述网络状态获取单元,用于实时监测系统网络的状态参数, 所述状态参数包括系统平均相对时延、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 系统网络利用率波动和系统延时抖动;根据所述状态参数是否变化 得到网络状态为迁移状态或干扰状态或稳定状态;所述网络状态为 迁移状态或干扰状态时启动所述任务状态获取单元;

所述任务状态获取单元,用于实时获取系统的任务状态参数, 所述任务状态参数包括任务超调量、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和任务最大 相对时延;根据所述任务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得到任务状态为健康状 态或亚健康状态或危险状态;

所述控制补偿单元,用于在所述任务状态为亚健康状态时对控 制器启动控制补偿策略;

所述动态调度单元,用于在所述任务状态为危险状态时对控制 器、传感器启动动态调度策略。

上述的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系统,所述网络状 态获取单元根据所述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得到网络状态为迁移状态 或干扰状态或稳定状态的方法如下:

所述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不变并且所述系统平均相对时 延不变并且所述系统网络利用率波动无并且所述系统延时抖动规 律时,此时网络状态为稳定状态;

所述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变化并且所述系统平均相对时 延变化并且所述系统网络利用率波动无并且所述系统延时抖动规 律时,此时网络状态为迁移状态;

所述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不变并且所述系统平均相对时 延不变并且所述系统网络利用率变大并且所述系统延时抖动随机 时,此时网络状态为干扰状态。

上述的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系统,所述任务状 态获取单元根据所述任务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得到任务状态为健康 状态或亚健康状态或危险状态的方法如下:

所述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小于或等于网络性能要求指标并且任 务最大相对时延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许时延并且所述任务超调量小 于或等于控制性能要求指标,此时任务状态为健康状态;

所述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小于或等于网络性能要求指标并且任 务最大相对时延不定并且所述任务超调量不定,此时任务状态为亚 健康状态;

所述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大于网络性能要求指标并且任务最大 相对时延大于最大允许时延并且所述任务超调量大于控制性能要 求指标,此时任务状态为危险状态。

上述的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系统,所述控制补 偿单元为Smith预估器。

上述的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系统,所述动态调 度单元进一步包括:

阈值设置模块,用于为每一用于监测被控对象的传感器设置第 一误差阈值;为控制器设置第二误差阈值;

传感器控制模块,用于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新采样值与该传感器 采集到的前一个采样值进行比较,若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 第一误差阈值,则令该传感器不发送新采样值至网络;否则令该传 感器发送新采样值至网络;

主控模块,用于将控制器从网络上采集到的新的传感器采样值 与控制器从网络上采集到的前一个传感器采样值进行比较,若差值 大于或等于第二误差阈值,则令控制器发送新的控制信号至网络; 否则令控制器发送与前一个控制指令相同的控制指令至网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装置, 包括:网络状态监测器、动态调度器、控制补偿器;

所述网络状态监测器,实时监测网络状态参数和网络上的负载 量,判断网络状态和网络负载量是否发生变化;

所述动态调度器,在所述网络状态不稳定时或所述网络负载量 发生变化时对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各个实施调度,控制每一节点向网 络上发送的数据量,保证网络上负载量稳定;

所述控制器,确定控制补偿策略,输出控制指令至网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控制方 法和系统,当网络状态良好时,即网络状态为稳定状态,可以不必 对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以便于尽可能的充分利用 网络资源。而当网络状态不是处于稳定状态时,采用动态调度的方 式对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工作状态进行调度,尽量避免传感器、控制 器、执行器向网络上发送数据从而避免增加网络的负载量。因此当 系统出现网络负载激变或波动时,通过动态调度和补偿控制的有效 结合,能够快速恢复网络服务质量评价并保证系统控制性能稳定在 可接受范围。而在网络负载较重且网络服务性能较差时,通过动态 调度策略,折中降低控制性能,将网络环境保持在相对良好的状态; 在网络负载较轻且网络服务性能较好时,通过动态调度策略,充分 利用网络资源。动态调度策略可应对网络负载变化,将网络延时控 制在一定范围内,系统通过自身控制补偿策略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不需要复杂的算法就能实现。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服务质量评价的动态网络调 度与控制方法和系统,在评判网络状态时,采用系统平均相对时延、 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系统网络利用率波动和系统延时抖动作 为指标,在评判任务状态时,采用任务平均相对时延,任务最大相 对时延,任务超调量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的系统平均相对时延能够 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周期的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单纯考虑固定时 延的方案具有更好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QoS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方 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网络状态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任务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动态调度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QoS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 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QoS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装 置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叙述之前,首先将本申请中 涉及到的一些状态参数进行介绍。

1、网络状态参数

(1)系统平均相对时延

系统平均时延是评价系统网络状态的重要指标。假设网络控制 系统中共有M个周期发送任务,在运行时间Trun内,系统平均相对时 延可以描述为式:

davgrel=Σi=1Mdavgrel(i)/M

其中为任务平均相对时延。

(2)系统平均时延抖动

时延抖动用于表征任务时延的变化,对于某一发送任务i,时延 抖动可以描述为:

djit(i)(k+1)=d(i)(k+1)-d(i)(k)

其中d(i)(k+1)表示发送任务i在第k+1时刻发送的网络时延,d(i)(k) 表示发送任务i在第k时刻发送的网络时延。假设网络控制系统中共 有M个周期发送任务,在运行时间Trun内,系统平均时延抖动可以描 述为:

djit=Σi=1Mdjit(i)/M

其中为任务i的时延抖动。

(3)系统平均带宽利用率

假设NCS中共有M个周期发送任务,选取所有任务周期的最小公 倍数作为运行时间,系统实际负载可以描述为:

Pth=Σi=1MN(i)Trun/T(i)+sTrumTrun=LCM(T(1),T(2),...TM)

式中N(i)是i任务发送的信息量(比特数),T(i)表示i任务的周期, Trun是所有任务周期的最小公倍数,s表示运行时间内产生的猝发信息 量,LCM函数表示返回参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猝发数据产生的信息 量较小,且在由环境或自身状态触发下才会产生,系统平均负载可简 化为式:

Pth=Σi=1MN(i)Trun/T(i)TrumTrun=LCM(T(1),T(2),...TM)

而考虑网络负载是否和网络承载能力相适应时,通常采用带宽利 用率U作为衡量指标。带宽利用率可以定义为网络上传输信息的总时 间(包括由于信道冲突或误码引起的信息重传时间)和网络总运行时 间之比,或者实际负载的平均值和网络带宽之比。带宽利用率描述为:

U=Pdbit=Σi=1Mdtp(i)Mt(i)Trun

式中代表所有周期发送任务和可能的猝发任务总数,Mt(i)表示 在运行时间Trun内任务i成功发送的次数(包括重发次数),表示任 务i的传输时延。dbit表示发送一个比特所占用的时间,Mt(i)是通过试 验得到的测量值。

在设计规划阶段,带宽利用率可以按照网络的理论负载来估计, 即用Pth代替公式中的P,即得到系统平均带宽利用率Uth

(4)系统带宽利用率波动

实际负载P是一个瞬时值,负载波动是由猝发数据和信息冲突造 成的重传数据引起的,在网络运行过程中,负载波动是产生时延抖动 的直接原因。考察一段时间的网络负载,负载波动描述为:

Pflu=P(k+1)-P(k)

式中P(k+1)是系统在第k+1时刻的网络负载,P(k)是系统在第k时 刻的网络负载。负载波动体现了系统网络负载的变化,表征了系统网 络环境的稳定程度。与负载波动相对应的,描述网络负载变化的相对 值为带宽利用率波动Uflu

2、任务评价指标

(1)任务平均相对时延

不同任务回路控制对象和采样周期不同,同样的网络时延对不同 回路影响不同,因此,不能直接通过任务绝对时延评估网络时延对系 统的影响。本发明采用时间驱动的网络控制方式,任务网络时延是否 超过任务的采样周期将对系统控制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与任务平均 时延相对应的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可以描述为式:

davgrel(i)=davg(i)/T(i)

其中,为任务的平均时延,T(i)为任务的采样周期。

(2)任务最大相对时延

本发明采用基于时间驱动的网络控制方式,避免了系统网络控制 性能受较小的时延抖动影响,但在这种方式下,当任务回路时延超过 一个任务发送周期时,系统的控制性能将受到较大影响。任务最大相 对时延描述为式:

dmaxrel(i)=max(drel(i))=max(d(i)/T(i))

其中,d(i)为任务绝对时延,为任务相对时延,T(i)为任务的采 样周期。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方法, 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实时监测系统网络的状态参数,所述状态参数包括系统平 均相对时延、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系统网络利用率波动和系 统延时抖动;根据所述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得到网络状态为迁移状态 或干扰状态或稳定状态;所述网络状态为迁移状态或干扰状态时, 进入步骤S2;所述网络状态为稳定状态时进入步骤S5。

S2:实时获取系统的任务状态参数,所述任务状态参数包括任 务超调量、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和任务最大相对时延;根据所述任务 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得到任务状态为健康状态或亚健康状态或危险 状态;若所述任务状态为健康状态则进入步骤S5;若所述任务状态 为亚健康状态则进入步骤S3;若所述任务状态为危险状态则进入步 骤S4。

S3:对系统中的控制器启动控制补偿策略后返回所述步骤S2。 Smith预估控制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对纯滞后对象进行补偿的控制方 法,实际应用中,表现为给PID控制器并接一个补偿环节,该补偿 环节称为Smith预估器。Smith预估器基本思路是在系统的反馈回 路中引入补偿装置,将控制通道传递函数中的纯滞后部分与其它部 分分离,预先估计出系统在给定信号下的动态特性,然后由预估器 进行补偿,从而减少超调量并加速。调节过程,如果预估模型准确, 该方法消除纯滞后对系统的不利影响。本实施例中提出的Smith预 估控制方法只是给出一种举例,实际上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预估控制 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本发明中。

S4:对系统中的控制器、传感器启动动态调度策略后返回所述 步骤S2。

S5:结束调度。

本实施例中的核心是网络状态评价体系,当网络状态良好即网 络状态为稳定状态时,可以不必对系统中各个节点的工作状态进行 调整,以便于尽可能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而当网络状态不是处于 稳定状态时,采用动态调度的方式对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工作状态进 行调度,尽量避免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节点向网络上发送数 据从而避免增加网络的负载量。当网络负载激变或波动时,通过补 偿控制和动态调度的有效结合,能够快速恢复QoS并保证系统控制 性能QoC(Quality of Control)稳定在可接受范围。而在网络负载 较重且网络性能较差时,通过动态调度策略,折中降低控制性能, 将网络环境保持在相对良好的状态;在网络负载较轻且网络性能较 好时,通过动态调度策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动态调度策略可应 对网络负载变化,将网络延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系统通过自身控 制补偿策略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

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技术方案,针对多任务多回路的网络控制系 统。这样的网络控制系统功能结构复杂,存在多种工作模式,在系 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网络状态迁移或状态干扰。一方面,在不同 的工作模式下,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回路数量、节点(控制器、传感 器、执行器)数量不同,所产生数据的周期不同、周期任务个数不 同,所需传输数据不同,导致系统网络状态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另 一方面,网络控制系统在完成某项任务过程中,如果某一节点发生 故障或某一链路失效,系统产生的猝发数据也将对系统网络状态造 成干扰。

其中,系统中的任务包括控制任务和输出任务。输出任务是指 传感器将监测到的被控对象的工作参数输出至网络上。控制任务是 指控制器根据从网络上接收到的被控对象的工作参数调整对被控 对象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到网络上。

本实施例将系统网络状态划分为稳定状态、迁移状态、干扰状 态三种状态,网络状态可用如图2描述,其中:

稳定状态:当网络控制系统处于某种工作模式下正常运行,系 统处于稳定状态。图2中工作模式1为系统的一种工作模式,工作 模式2为系统的另一种工作模式,不同的工作模式满足系统完成不 同任务的需求。在每一种工作模式下,网络控制系统中所有控制器、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周期和数据量都已知,任务和系统网络带宽 利用率都已知,回路任务的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都处于稳定状态。

本实施例中采用系统平均带宽利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波动、 系统平均相对时延、系统时延抖动作为系统状态的评判指标,系统 平均带宽利用率表征当前系统的网络负载程度,系统平均相对时延 表征当前系统的网络时延状况。负载波动和时延抖动的变化过程体 现系统当前是否受到干扰作用。其中的系统平均相对延时,其计算 方法可以为:系统时延/系统工作周期。例如,当时延同为2ms时, 对于工作周期为1s的系统的影响一定是远小于对于工作周期为 10ms的系统的影响的。因此,本实施例中选择相对时延作为评价 网络状态的指标,可以使其适用于不同工作周期的系统,具有广泛 的通用性。

迁移状态:由外部指令触发,进行任务重构或工作模式的切换, 实现某种功能或完成新的任务。从工作模式1切换至工作模式2的 过程称为状态迁移。但由于任务切换时间的不确定性,每个回路任 务切换后的网络时延是不确定的。工作模式切换后,如果回路任务 的回路时延都在任务允许最大时延(一般为任务采样周期)内,系 统处于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回路任务的控制性能不受系统网络环境 的影响;如果某个回路任务的回路时延超出任务允许最大时延,回 路任务控制性能直接受网络性能的影响。因此,状态迁移发生后, 需要重新获取任务状态。

干扰状态:在某种工作模式下,可能发生扰动,这里针对我们 的研究内容,主要考虑对网络传输有影响的干扰因素,比如瞬时的 链路失效、节点故障产生猝发数据等,可观测到的现象包括网络流 量负载不规律波动、时延抖动很大等。如图工作模式1受到干扰后 进入干扰模式1,这个过程称为状态干扰,此时系统处于干扰状态。 但影响网络传输的干扰因素中主要为硬件因素,无法通过调度策略 达到调节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工作状态具有以下特点:

(1)每种工作模式有明确的表征,即特质属性,且当系统处 于一种工作状态下,系统可持续稳定的工作。

(2)状态迁移由外部指令触发,进行任务重构或工作模式的 切换,实现某种功能或完成新的任务。状态干扰由环境或自身状态 触发,针对环境变化或系统故障等情况调整工作模式。

(3)当系统进行状态迁移或受到状态干扰时,相应的网络状 态参数发生不同的变化,通过监测网络状态参数,能有效辨别系统 的不同状态。例如当系统发生状态迁移时,系统平均负载变化很大, 但没有负载波动;当系统受到状态干扰时,系统平均负载没有很大 变化,但负载波动明显增加。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根据所述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得 到网络状态为迁移状态或干扰状态或稳定状态的处理方法如下:

所述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不变并且所述系统平均相对时 延不变并且所述系统网络利用率波动无并且所述系统延时抖动规 律时,网络状态为稳定状态。

所述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变化并且所述系统平均相对时 延变化并且所述系统网络利用率波动无并且所述系统延时抖动规 律时,网络状态为迁移状态。

所述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不变并且所述系统平均相对时 延不变并且所述系统网络利用率变大并且所述系统延时抖动随机 时,网络状态为干扰状态。

通过对系统稳定状态、迁移状态、干扰状态的不同描述,网络 状态参数的变化与网络状态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如前所述,本实施例中引入网络状态参数系统平均相对时延, 能够有效避免相同的时延对于不同的工作周期的系统的影响有很 大差异的情况,该网络状态参数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网络控制系统, 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任务状态参数是否变化 得到任务状态为健康状态或亚健康状态或危险状态的处理方法如 下:

所述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小于或等于网络性能要求指标并且任 务最大相对时延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许时延并且所述任务超调量小 于或等于控制性能要求指标时任务状态为健康状态。

所述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小于或等于网络性能要求指标并且任 务最大相对时延不定并且所述任务超调量不定时任务状态为亚健 康状态。

所述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大于网络性能要求指标并且任务最大 相对时延大于最大允许时延并且所述任务超调量大于控制性能要 求指标时任务状态为危险状态。

其中任务超调量不定的状态是指,时而大于控制性能要求指标 时而小于或等于控制性能要求指标。同样地,任务最大相对时延不 定的状态是指,时而大于任务最大允许时延,时而小于任务最大允 许时延。

本实施例中,以网络状态为状态迁移为例,当系统进行工作模 式切换后,系统网络负载激增,在某些情况下,某些任务回路时延 可能接近或超过一个回路采样周期即最大允许时延,此时这些回路 任务的控制性能容易受到网络性能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虽然系 统网络负载发生很大变化,但在较大负载下各回路任务时延状况仍 然没有超过任务最大允许时延,此时这些回路任务的控制性能不会 受到网络性能的影响。据此,将任务状态划分为健康状态、亚健康 状态、危险状态三种,从网络状态和控制效果两方面考虑,采用任 务平均相对时延,任务最大相对时延,任务超调量三个指标对任务 进行评估,任务状态可用图3描述。

任务健康状态:在系统稳定运行时,任务平均时延较小,任务 最大回路时延不超过任务最大允许时延,回路任务的控制性能不受 网络环境的影响,控制性能指标满足控制要求。此时,任务处于健 康状态。

任务亚健康状态:在某种工作状态下,系统可能发生扰动,单 个回路任务的平均时延不大,但时延抖动较大,呈随机状态,任务 时延在一个采样周期或两个采样周期之间变化。当最大回路时延超 过任务最大允许时延时,回路任务通过补偿控制算法能够保持一定 的控制性能,但此时网络环境性能不稳定,回路任务的控制性能存 在很大隐患。此时,任务处于亚健康状态。

任务危险状态:当系统网络负载较重,任务平均时延较大,任 务最大回路时延超过任务最大允许时延,系统控制性能受到影响。 此时,系统抗扰动能力差,较小的网络扰动可能导致任务控制性能 变得更差,超调变大,甚至导致系统震荡。此时,任务处于危险状 态。

任务处于不同状态时,任务状态参数变化归纳如表2所示。

表2

表2中的系统控制性能指标一般为系统控制量的3%-5%;系统网 络性能指标可以为采样周期的70%-80%以下;任务最大允许时延可选 为一个控制采样周期。

本实施例中,当系统发生状态迁移且系统负载激增时,监测各 回路任务状态,如果各回路任务处于健康状态且系统负载在饱和点 以下,则保持系统状态,无需进行调节。如果监测到任务处于危险 状态或系统处于重负载情况下,需启动误差阈值调度策略及时对网 络环境进行调整,避免系统控制性能受网络性能的影响。误差调度 策略实现过程如下:首先确定处于危险状态的回路任务,并将剩余 可调度回路进行排序。排序原则为监测周期任务优先回路周期任务 进行调度;回路任务根据任务相对时延进行评价,任务相对时延越 小,回路任务越健康,任务相对时延小的任务优先任务相对时延大 的任务进行调度。排序完毕后启动排序值最大的任务的阈值,启动 调度后监测各任务状态及系统状态,若仍存在任务处于危险状态, 除去已调度的任务,重新对剩余任务进行排序,对下一个排序值最 大的任务进行调度,直至系统各任务处于健康状态。如果调节完毕 后,存在回路任务处于亚健康状态,并无法通过动态调度策略调整, 则启动控制补偿策略,使系统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

当系统发生状态迁移且系统负载减小时,监测各个回路任务状 态,若系统负载较低且有回路任务处于启动误差阈值状态,对已启 动误差阈值的回路任务根据回路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排序后关闭排 序值最大的任务回路的误差阈值,关闭后继续监测系统负载及各任 务状态,如果系统负载仍处于轻负载状态且各回路任务相对时延较 低,继续关闭下一个排序值最大的任务回路的误差阈值,直至系统 网络负载偏大或者有任务相对时延较大时,不再进行调整。

当系统发生系统干扰时,如果各任务处于健康状态且系统负载 在饱和点以下,则保持系统状态,无需进行调节。如果存在回路任 务处于亚健康状态,并无法通过动态调度策略调整,则启动控制补 偿策略,使系统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如下改进,本实施例中的基 于QoS评价的网络动态调度与控制方法:

所述步骤S4中,对被控对象启动动态调度策略的处理方法如 下:

S41:为每一用于监测被控对象的传感器设置第一误差阈值; 为控制器设置第二误差阈值;

S42: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新采样值与该传感器前一个采样值 进行比较,若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误差阈值,则令该 传感器不发送新采样值至网络;否则令该传感器发送新采样值至网 络;

S43:根据控制器从网络上采集到的新的传感器采样值与控制 器从网络上采集到的前一个传感器采样值进行比较,若差值大于或 等于第二误差阈值,则令控制器发送新的控制信号至网络;否则令 控制器发送与前一个控制指令相同的控制指令至网络;

S44:令执行器通过网络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执 行器控制被控对象按照控制指令做出相应动作。

本实施例中,动态调度的过程如图4所示的阈值控制方法。

阈值控制方法的核心是假设x为网络中某节点准备发送到网络 中的值,xsent为该节点上一次发送到网络中的值,如果|x-xsent|<δ,其 中δ为死区参数,就不发送,否则,就发送,并将值赋给xsent

网络控制系统中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被控对象组成网络控 制闭环回路,以一个控制闭环回路为例,基于误差阈值的动态调度网 络控制系统框图如图4所示。

网络监测器实时监测网络状态及任务状态,动态调度器为每个传 感器分配第一误差阈值δis,为每一控制器分配第二误差阈值δic,传感 器对被控对象x进行周期采样,每次新的采样值xnew与上一个周期的 采样值xold进行比较做差,根据第一误差阈值δis决定是否发送xnew,达 到控制流量的目的。如果差值小于第一误差阈值,则可以认为被控对 象的工作参数没有变化,因此可以不必再发送新的采样值至网络,采 用旧的采样值xold即可。

同样的,控制器一端设有缓存器接受最新的传感数据xnew,控制 算法采用时间驱动,根据缓存器中的值得到控制信号ynew,根据误 差阈值δic决定是否发送ynew。当由于系统时延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控 制器在新的采样周期内没有采集到传感数据时,则直接采用缓存器中 的作为得到控制信号的基础。因此,控制器每采集到一个新的传 感器数据时,其都会先存入到缓存器中。

适当的误差阈值δ在不严重影响控制质量节省网络资源,提高系 统的综合性能。在被控对象发生变化时,误差阈值控制不起作用,充 分利用网络资源使系统进行及时调整;当被控对象处于稳定状态时, 动态调度器根据网络状态的变化,动态调整每个控制器和传感器的误 差阈值δic、δis,当网络负载较轻的时候,充分利用网络利用资源,关 闭误差阈值,增加系统的传感信号和控制信号,提高系统控制性能; 当网络负载较重时,启动误差阈值,减小网络流量,从而减小信号时 延,提高网络性能,间接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本实 施例中的基于QoS评价的网络动态调度与控制方法,还包括离散静 态网络规划的步骤:

该步骤一方面需要对网络控制系统从信号功能、数据传输、工作 模式三个角度进行基本分析,确定系统的控制环路、监测任务、猝发 任务,分析系统不同的工作模式,并根据负载分析与时延分析进行对 系统网络负载进行预估。另一方面需要根据不同回路的重要程度结合 RM静态规划算法确定各任务的优先级。具体地包括:

步骤101:网络控制系统分析

系统从信号功能的角度来分析,需要获得如下信息:被控对象是 什么;被控量(输出)有哪些,例如位移、速度等等;系统控制回路 N,有哪些是通过网络实现闭环的,回路之间是否有关联;不同控制 回路要求性能不同,在系统中占有不同的权重;有哪些辅助控制要求, 例如安全报警、紧急操作、状态显示、数据库同步等等。

系统从数据传输的角度来分析,需要获得如下信息:确定网络基 本参数,网络数据传输速率,传输数据长度;确定系统周期任务和猝 发任务,其中周期任务包含控制任务和监测任务,每个周期任务的数 据发送周期;结合周期任务周期、数据传输速率、传输数据长度,得 到每个周期任务的网络带宽利用率及系统网络带宽利用率;确定可调 度任务和不可调度任务。

系统从工作模式的角度来分析,需要获得如下信息:根据系统功 能需求,确定系统包含几种工作模式;确定系统在每种工作模式所包 含的控制任务和传输任务,以及所包含的周期任务和猝发任务;结合 网络参数,估计系统每种工作模式下的网络带宽利用率。

对于一个多任务多回路的复杂NCS系统来说,其物理分布性和信 息共享的需求带来了网络资源分配的问题,在网络基本架构已经确定 的前提下就可以对理论负载和网络利用率的估计,根据上述对带宽资 源利用率约束的描述,基本思想就是网络工作在网络负载饱和点以下。 如果理论网络利用率超过饱和值,需要重新对控制闭环周期进行设置 或者减少不必要的传输任务,使网络利用率低于饱和值,保证一定的 网络性能,增加网络稳定性和可调度性。

步骤102:RM静态网络规划算法

采用RM(Rate Monotonic)调度算法确定报文的优先级,RM调 度算法中文称为“比率单调调度算法”,是实时系统中单处理器的基于 优先级的静态调度算法。RM算法的基本特点:

根据任务的周期Ti分配优先权:任务的周期越短,其优先权越 高。

(2)任务的优先权在任务执行之前已经确定,不会随时间改变, 因此是一种静态的调度算法。

(3)RM算法在所有的固定优先级分配算法中是最优的。

(4)RM算法是稳定的:确保优先级高的任务先执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系统,包 括网络状态获取单元,任务状态获取单元,控制补偿单元和动态调 度单元:

所述网络状态获取单元,用于实时监测系统网络的状态参数, 所述状态参数包括系统平均相对时延、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 系统网络利用率波动和系统延时抖动;根据所述状态参数是否变化 得到网络状态为迁移状态或干扰状态或稳定状态;所述网络状态为 迁移状态或干扰状态时启动所述任务状态获取单元;

所述任务状态获取单元,用于实时获取系统的任务状态参数, 所述任务状态参数包括任务超调量、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和任务最大 相对时延;根据所述任务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得到任务状态为健康状 态或亚健康状态或危险状态;

所述控制补偿单元,用于在所述任务状态为亚健康状态时对控 制器启动控制补偿策略;

所述动态调度单元,用于在所述任务状态为危险状态时对被控 对象启动动态调度策略。

其中,所述网络状态获取单元根据所述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得到 网络状态为迁移状态或干扰状态或稳定状态的方法如下:

所述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不变并且所述系统平均相对时 延不变并且所述系统网络利用率波动无并且所述系统延时抖动规 律时网络状态为稳定状态;

所述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变化并且所述系统平均相对时 延变化并且所述系统网络利用率波动无并且所述系统延时抖动规 律时网络状态为迁移状态;

所述系统平均网络带宽利用率不变并且所述系统平均相对时 延不变并且所述系统网络利用率变大并且所述系统延时抖动随机 时网络状态为干扰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任务状态获取单元根据所述任务状态参数是否 变化得到任务状态为健康状态或亚健康状态或危险状态的方法如 下:

所述任务超调量小于或等于控制性能要求指标并且所述任务 平均相对时延小于或等于网络性能要求指标并且任务最大相对时 延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许时延时任务状态为健康状态;

所述任务超调量不定并且所述任务平均相对时延小于或等于 网络性能要求指标并且任务最大相对时延不定时任务状态为亚健 康状态;

所述任务超调量大于控制性能要求指标并且所述任务平均相 对时延大于网络性能要求指标并且任务最大相对时延大于最大允 许时延时任务状态为危险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补偿单元为Smith预估器。

更为优选地,所述动态调度单元进一步包括:

阈值设置模块,用于为每一用于监测被控对象的传感器设置第 一误差阈值;为控制器设置第二误差阈值;

传感器控制模块,用于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新采样值与该传感器 采集到的前一个采样值进行比较,若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 第一误差阈值,则令该传感器不发送新采样值至网络;否则令该传 感器发送新采样值至网络;

主控模块,用于将控制器从网络上采集到的新的传感器采样值 与控制器从网络上采集到的前一个传感器采样值进行比较,若差值 大于或等于第二误差阈值,则令控制器发送新的控制信号至网络; 否则令控制器发送与前一个控制指令相同的控制指令至网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QoS评价的动态网络调度与控制装置, 如图6所示,包括:网络状态监测器、动态调度器、控制补偿器。 所述网络状态监测器,实时监测网络状态参数和网络上的负载量, 判断网络状态和网络负载量是否发生变化。所述动态调度器,在所 述网络状态不稳定时或所述网络负载量发生变化时对网络控制系 统中的各个实施调度,控制每一节点向网络上发送的数据量,保证 网络上负载量稳定。所述控制器,确定网络控制触发方式和控制补 偿策略,输出控制指令至网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 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 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 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 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 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 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 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 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 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 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 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 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 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 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 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 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 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 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 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 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 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 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