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平菇的培养基

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平菇的培养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该方法从平菇的母种、原种、栽培种以及平菇出菇培养的全程保持无杂菌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杂菌的产生,影响平菇的产率和品质,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杀菌剂等农药的使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栽培平菇的培养基,包括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以及营养液,并分别用在栽培平菇的母种生产、原种培养以及栽培阶段。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结合所述的培养基所制得的平菇是一种安全,无刺激、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环保产品,可实现平菇在家庭中小规模盆景式栽培,采用填埋营养滴管的便捷滴灌技术,促进平菇营养吸收更全面,提高其平菇的生产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074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惠芬果蔬专业合作社;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16920.X

  • 发明设计人 殷志刚;

    申请日2014-03-26

  • 分类号A01G1/04;C05G1/00;C05G3/00;C05G1/06;

  • 代理机构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竺路玲

  • 地址 201302 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欣河村铁桥229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06: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1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4 授权公告日:20160608 终止日期:20180326 申请日:2014032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6-08

    授权

    授权

  • 2014-08-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4 申请日:201403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具体是指食用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 培平菇的培养基。

背景技术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 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平菇的生活史为由子实体成熟 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从成熟的子实体菌褶里弹射出来,遇到适宜的环境长出芽管, 初期多核,很快形成隔膜,每个细胞一个较平坦有序而浓密,无“黄梢”现象, 长满数日后易出现老的菌皮,菌皮较紧而硬。中医认为认为平菇性温、味甘。具 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 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此外,平菇的菌丝可通过分泌多种酶,从而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 淀粉、果胶等成分分解成单糖或双糖等营养物,作为碳源被吸收利用,还可直接 吸收有机酸和醇类等,但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碳。平菇以无机氮(铵盐、硝酸盐等) 和有机氮化合物(尿素、氨基酸、蛋白质等)作为氮源。蛋白质要通过蛋白酶分 解,变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平菇的生长发育的锁状联合中还需要一定的 无机盐类,其中以磷、钾、镁、钙元素最为重要。

近年来,由于世界营养与健康专家均积极推荐食用菌,其丰富、全面的营养 元素深受市场的推崇,而随之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平菇栽培方法包 括: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等。在平菇栽培的过程中, 适宜平菇的营养料范围很广。采用人工栽培时常用阔叶树段木和锯木屑作栽培 料,其中秸杆(大、小麦秸),玉米芯、花生壳、棉籽壳等作为培养料,再适当搭 配些饼肥、过磷酸钙、石灰等补给氮素和其它元素,能促使平菇很好的发育生长。

专利CN101438666B公开了一种利用玉米秆栽培平菇的方法,去主要包括 采用生石灰对玉米秆进行处理、培养料的制备、装料和接种一剂发菌出菇四个步 骤,本发明采用生石灰处理玉米秸秆,主要是借用了实惠的消毒、抑菌的作用, 达到了控制玉米秸秆中的杂菌生产的目的,但是使用的石灰量较难把握,若施加 的石灰量不足,则无法达到杀菌的效果,如果石灰量过大,则会对平菇的品质造 成影响。

但是随着平菇的生产场地与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现有的平菇栽培过程中,由 于技术的落后,病害高发,也开始使用农药,药物残留问题使平菇的品质和营养 价值急速下降,例如由于平菇对敌敌畏过敏,如在菇房内使用敌敌畏杀虫后,子 实体会向上翻卷形成“鸡爪菇”,从而影响了平菇的品质和销量。现有的平菇经 过采摘、加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最长要40天时间,由于平菇水分含量高,呼 吸作用强,易腐烂变质,因此在采收后,如贮存不当或贮存的时间过长,则容易 影响产品的营养和口感。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急需对一种新型的平菇栽培方法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平菇病害的问题,利用生 产工艺的独特配方及全新的生产模式,平菇让消费者随时吃到新鲜、营养、安全 卫生平菇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先将平菇母种接种至母种培养基中,在22-28℃下恒温培养5-8天, 至菌丝长满培养基的斜面,得到平菇母种菌丝;

其中,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配比包括:马铃薯150-300g、葡萄糖10-30g、 蛋白胨5-20g、无菌水800-1200ml、琼脂粉10-40g,混合后进行灭菌处理;

步骤2,取所得的平菇母种菌丝接入原种试管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3-32℃、 湿度为60-70℃下培养32-38天,得到平菇原种菌丝;

其中,所述的原种试管培养基的配比包括:棉籽壳65-95%,麸皮10-30%, 石膏0.5-5%与60-70%的无菌水混合后进行灭菌处理;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平菇原种菌丝接种至栽培种培养基中后,置于避光且 温度为20-27℃、湿度为55-85%环境中培养28-32天,得到平菇菌棒;

其中,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比包括:棉籽壳70-98%,麸皮1-10%,蔗 糖、石膏粉、石灰各0.5-5%,pH值7-8;

步骤4,将上述所得的平菇菌棒移入容器中,输入营养液和/或水分,置于避 光且温度在20-25℃的环境下进行培养,从而得到所需的平菇;

其中,所述的营养液的配比包括:硫酸镁450-550mg、硝酸钾750-850mg、 硝酸钙900-1000mg、磷酸二氢钾140-160mg、EDTA铁钠盐15-25mg、硼酸 1-5mg、硫酸锰1-5mg、硫酸锌0.20-0.30mg、硫酸铜0.01-0.1mg、钼酸铵 0.01-0.05mg溶解成1升溶液。

在本发明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1,将所述平菇母种接种至 母种培养基的过程具体为选取品质优、长势好的平菇的子实体,用于提取平菇的 菌丝:割开平菇菇体的菌柄,在菌柄与菌盖连接处,切割一小块平菇菇体组织, 打开母种培养基棉塞;

为了避免杂菌感染,还可将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用长柄钩针钩取切割好 的平菇菇体组织,带到试管中,放在试管培养基斜面的中部,退出长柄钩针,将 棉塞在火焰上消毒,塞住试管口。

优选地,在步骤1中,由于平菇母种培养基的温度在45℃以下会凝固,因此, 将菌丝接种至平菇母种培养基需在平菇母种培养基凝固之前完成。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配比还包括:马铃薯160-280g、 葡萄糖10-25g、蛋白胨6-18g、无菌水900-1100ml、琼脂粉15-35g,混合后进行 灭菌处理;

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配比还可进一步包括:马铃薯180-250g、葡萄糖 15-25g、蛋白胨8-15g、无菌水1000ml、琼脂粉20-30g,混合后进行灭菌处理;

在本发明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2,平菇母种菌丝体接入平 菇原种试管培养基的过程具体采用接种针从平菇母种试管培养基中勾取一定大 小的菌种块至原种瓶中,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杂菌感染,要始终将平菇原种试管 口靠近酒精灯火焰。

优选地,上述的步骤2中取所得的平菇母种菌丝的面积大小为1-2cm2的菌种 块。

优选地,每只平菇母种试管可以接种至6-8瓶平菇原种瓶中。

优选地,在步骤2所述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杂菌感染,需及清理发霉变质的 原种瓶。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原种试管培养基的配比还包括:棉籽壳 80-95%,麸皮12-25%,石膏1-3%。60-70%的无菌水混合后进行灭菌处理;

所述的原种试管培养基的配比还可进一步包括:棉籽壳75-90%,麸皮 15-20%,石膏1-2%。60-70%的无菌水混合后进行灭菌处理。

在本发明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3,所述的将步骤2得到的平 菇原种菌丝接种至栽培袋基质需要消毒后接种室中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将原种瓶表面老化的平菇菌丝去除,用镊子将可用的平菇菌丝从平菇原种瓶 中取出并接入栽培袋,并套上颈圈、盖上盖口;

优选地,接入栽培袋中的平菇菌丝以覆盖栽培袋的一层薄表面为宜;

优选地,每瓶原种可接入50-60个栽培袋中。

优选地,在步骤3所述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杂菌感染,需及清理发霉变质的 栽培袋。

为了得到质量更优的平菇,所述的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还包括:在步骤3 后,还包括:

步骤3.1,将栽培袋的培养基分装:用装袋机将培养基分装,将料压实,把 袋口塞到培养料内部,将袋口堵住,最后反过来放在铁筐内。

步骤3.2,将所得的平菇菌棒进行杀菌;

其中,所述的杀菌具体是为将所述平菇菌棒置于100-120℃下并保持 12-15h,杀菌完成后,将温度降至20-30℃后,再进行接种。

优选地,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比还包括:棉籽壳75-95%,麸皮2-8%, 蔗糖、石膏粉、石灰各1-3%。pH值7-8。

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比还可进一步包括:棉籽壳85-95%,麸皮4-6%, 蔗糖、石膏粉、石灰各1-2%。pH值7-8。

优选地,步骤3中栽培的温度控制在20-27℃,空气湿度为60-85%左右,菌 丝发菌阶段避光。

在本发明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1-3均需在无菌的环境下进 行操作。

在本发明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4中,所述的容器为盆景式 容器,所述的培养具体为:

将所述平菇菌棒脱袋移入容器中,加入营养液补充器后,往盆内输入营养液 或水分。

优选地,所述的营养液的配比包括:硫酸镁480-520mg、硝酸钾780-830mg、 硝酸钙920-980mg、磷酸二氢钾150-160mg、EDTA铁钠盐15-25mg、硼酸2-5mg、 硫酸锰1-3mg、硫酸锌0.20-0.25mg、硫酸铜0.02-0.07mg、钼酸铵0.01-0.03mg 溶解成1升溶液。

其中,上述硼酸的含量还可以最优选为3mg、硫酸锰的含量还可以最优选为 2mg、硫酸锌的含量还可以最优选为0.22mg、硫酸铜的含量还可以最优选为 0.05毫克、钼酸铵的含量还可以最优选为0.02mg。

在本发明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5,采收平菇

优选地,当平菇的菌盖直径达到3cm以上时,边缘内卷的时候就可以进行 采收。

如需对平菇进行储存,还可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6,将平菇置于90-100℃水中浸泡2-3s后,冷却沥干水分置于淡盐水中 冷藏保存。

在本发明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5过程中剩余的平菇盆景式 栽培基料即为生产平菇后的栽培基料可作为天然优质绿色有机肥,用作花卉、蔬 菜养殖的基肥,可循环使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栽培平菇的培养基,包括母种培养基、原 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分别用在栽培平菇的母种生产、原种培养以及栽培阶段;

其中,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配比包括:马铃薯150-300g、葡萄糖10-30g、 蛋白胨5-20g、无菌水800-1200ml、琼脂粉10-40g,混合后进行灭菌处理;

所述的原种试管培养基的配比包括:棉籽壳65-95%,麸皮10-30%,石膏 0.5-5%与60-70%的无菌水混合后进行灭菌处理;

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比包括:棉籽壳70-98%,麸皮1-10%,蔗糖、石 膏粉、石灰各0.5-5%,pH值7-8。

优选地,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配比还包括:马铃薯160-280g、葡萄糖10-25g、 蛋白胨6-18g、无菌水900-1100ml、琼脂粉15-35g,混合后进行灭菌处理;

所述的原种试管培养基的配比还包括:棉籽壳80-95%,麸皮12-25%,石膏 1-3%。60-70%的无菌水混合后进行灭菌处理;

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比还包括:棉籽壳75-95%,麸皮2-8%,蔗糖、石 膏粉、石灰各1-3%。pH值7-8。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配比还可进一步包括:马铃薯 180-250g、葡萄糖15-25g、蛋白胨8-15g、无菌水1000ml、琼脂粉20-30g,混 合后进行灭菌处理;

所述的原种试管培养基的配比还可进一步包括:棉籽壳75-90%,麸皮 15-20%,石膏1-2%。60-70%的无菌水混合后进行灭菌处理。

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比还可进一步包括:棉籽壳85-95%,麸皮4-6%, 蔗糖、石膏粉、石灰各1-2%。pH值7-8。

在本发明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栽培平菇的培养基还包括营 养液,所述的营养液用于为平菇菌棒的栽培提供营养。

具体地,所述的营养液的配比包括:

硫酸镁450-550mg、硝酸钾750-850mg、硝酸钙900-1000mg、磷酸二氢钾 140-160mg、EDTA铁钠盐15-25mg、硼酸1-5mg、硫酸锰1-5mg、硫酸锌 0.20-0.30mg、硫酸铜0.01-0.1mg、钼酸铵0.01-0.05mg溶解成1升溶液。

优选地,所述的营养液的配比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硫酸镁480-520mg、硝酸钾780-830mg、硝酸钙920-980mg、磷酸二氢钾 150-160mg、EDTA铁钠盐15-25mg、硼酸2-5mg、硫酸锰1-3mg、硫酸锌 0.20-0.25mg、硫酸铜0.02-0.07mg、钼酸铵0.01-0.03mg溶解成1升溶液。

本发明所述的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全部是在无菌环境下生产母种,将母种 的菌丝体接入原种培养基中,扩大繁殖培养成原种,再利用原种的菌丝体进行栽 培,扩大繁殖1次,得到菌棒后直接投入生产。

本发明所述的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提供安全,无刺激、无污染、无残留的 绿色环保产品,同时创造了新颖的生产方式,从母种、原种、菌棒进行多次筛选, 遴选出优质平菇品种,并采用填埋营养滴管的便捷滴灌技术,促进平菇营养吸收 更全面,提高其生产率。本发明所述的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简单易操作,且平 菇的产率高,可广泛应用于室外大棚、室内,甚至是实现家庭中小规模盆景式栽 培,从而减少了从生产基地到餐桌的复杂环节,提高了平菇的新鲜度及口感,同 时使平菇的食用更加放心,实现消费者“在客厅里种平菇”的需求。

本发明所述的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采用特殊的微生物培养原料,利用复 合同步发酵技术,使平菇营养成分达到最大化,具备抑菌功能,无需施加杀菌剂。

本发明所述的鸡腿菇的栽培方法中剩余的鸡腿菇栽培基料可作为天然优质 绿色有机肥,用作花卉、蔬菜养殖的基肥,可循环使用。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盆景式栽培平菇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产平菇母种。生产平菇母种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成功的关键步骤, 只有优良的平菇菌种才能达到优质高产,这是食用菌栽培高产的第一个要素,生 产平菇母种的步骤包括:

(1)平菇母种接种:

在无菌工作室,选取品质优长势好的平菇子实体,用来提取平菇菌丝。用小 刀割开平菇菇体,在平菇菌柄与平菇菌盖连接处,用小刀切割一小块平菇菇体组 织,打开母种培养基试管棉塞。为了避免杂菌感染,要将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 用长柄钩针钩取切割好的平菇菇体组织,带到试管中,放在试管培养基斜面的中 部,退出长柄钩针,将棉塞在火焰上消毒,塞住试管口

(2)平菇母种培养:

将带有平菇菇体组织的试管放入温度为25℃的恒温培养箱中,经过7天的培 养。待平菇菌丝长满培养基的斜面后再取出来。

母种培养基的配比包括:马铃薯180g、葡萄糖15g、蛋白胨8g、无菌水 1000ml、琼脂粉20g,混合均匀并进行灭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母种培养基的温度降到45℃以下时会凝固,所以分装过程要 在母种培养基凝固前完。

步骤2,生产原种,即利用平菇母种菌丝体接入原种培养基中,扩大繁殖培 养成平菇原种,生产平菇原种的具体步骤如下:

(1)平菇原种接种:

无菌箱中进行,用接种针从平菇母种试管中,勾取1cm2左右的一小块平菇 菌种块,置于原种瓶中,为了避免杂菌感染,要始终将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 一只母种试管可以接种至6瓶原种瓶中。

(2)平菇原种培养:

在避光、温度为25℃以及湿度为75%的环境下培养35天,至菌丝就会长满 原种瓶,原种的培养完成。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感染,发现有发霉变质的原 种瓶要及时清理。

其中,原种培养基的配比包括:棉籽壳75%,麸皮15%,石膏1%。60%的 无菌水混合均匀后灭菌处理。

步骤3,生产扩大平菇盆景式栽培种,即利用原种的菌丝体,再扩大繁殖1 次后投入生产,生产平菇盆景式栽培中的步骤如下:

(1)原种接种到栽培袋基质:

在无菌的接种室中进行,将原种瓶表面老化的平菇菌丝去除,用镊子夹取可 使用的平菇菌丝向栽培袋内接入原种,接入的平菇菌丝以覆盖栽培袋的一层薄表 面为宜。然后套上颈圈,盖上盖口。每瓶原种可接栽培袋约50个左右。

培养的环境的温度控制在20℃、空气湿度控制为60%左右,经过培养30天, 菌丝就会长满菌袋。

在平菇菌丝发菌阶段需避光。

此外,在所述平菇菌丝进行发菌的阶段需要检查菌袋,为了防止杂菌感染, 一旦发现霉烂变质的,要及时清除。

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比包括:棉籽壳85%,麸皮4%,蔗糖、石膏粉、石灰各 1%,培养基的pH值为7。

(2)栽培种培养基的分装:

用装袋机将培养基分装,将料压实,把袋口塞到培养料内部,将袋口堵住, 最后倒置放在铁筐内。

(3)栽培种培养基的灭菌:

温度升至100℃保持12小时对栽培种培养基灭菌后降温,当培养料温度降至 20℃以下时移入接种室接种。

步骤4,平菇盆景式出菇培养,具体步骤如下:

(1)平菇菌棒植入盆景容器:

将发好平菇菌棒脱袋移入如盆景容器中,为了得到更好的营养补充,在盆景 盆内加入小型营养液补充器,每天盆内输入适量的营养液或水分。

其中,营养液的配比为:硫酸镁500mg、硝酸钾810mg、硝酸钙950mg、 磷酸二氢钾155mg、EDTA铁钠盐15mg、硼酸3mg、硫酸锰2mg、硫酸锌0.22mg、 硫酸铜0.05mg、钼酸铵0.02mg溶解成1升溶液。

(2)在避光且室温保持在20℃的环境下进行栽培。

步骤5,平菇的采收与储存:

(1)平菇的采收:

当食用菌的菌盖直径达到3厘米以上,边缘内卷的时候就可以采收了。采收 时用剪刀沿平菇菇根部剪下,也可以用手轻轻摘下,再用剪刀剪去平菇菇脚。采 收时应注意,轻拿,轻放。

第一潮平菇全部采完后,当天应该全部去掉表面干老根与枯死的平菇菇体及 平菇菇蕾。第二潮平菇的管理和采收与第一潮平菇相同。

一般可采收2-3潮平菇。

(2)平菇采收后,应尽快食用。如需保存,开水(温度为95-100℃)烫后,在 淡盐水中冷藏保存为佳,保质期15天。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中生产平菇后的栽培基料,可以作为天然优质绿色有 机肥,用于花卉、蔬菜的养殖中,循环使用。

实施例2

一种盆景式栽培平菇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产平菇母种。生产平菇母种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成功的关键是菌种 的优选,只有优良的平菇菌种才能达到优质高产,这是食用菌栽培高产的第一个 要素,生产平菇母种的步骤包括:

(1)平菇母种接种:

在无菌工作室,选取品质优长势好的平菇子实体,用来提取平菇菌丝。用小 刀割开新鲜平菇的菌柄,在平菇菌柄与平菇菌盖连接处,用小刀切割一小块平菇 的菇体组织,打开母种培养基试管棉塞。为了避免杂菌感染,要将试管口靠近酒 精灯火焰,用长柄钩针钩取切割好的平菇菇体组织,带到试管中,放在试管培养 基斜面的中部,退出长柄钩针,将棉塞在火焰上消毒,塞住试管口。

(2)平菇母种培养:

将带有平菇菇体组织的试管放入温度为25℃的恒温培养箱中,经过7天的培 养。待平菇菌丝长满培养基的斜面后再取出来。

母种培养基按以下配比:马铃薯250g、葡萄糖25g、蛋白胨15g、无菌水 1000ml、琼脂粉30g,混合均匀并进行灭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母种培养基的温度降到45℃以下时会凝固,所以分装过程要 在母种培养基凝固前完。

步骤2,生产原种,即利用平菇母种菌丝体接入原种培养基中,扩大繁殖培 养成平菇原种,生产平菇原种的具体步骤如下:

(1)平菇原种接种:

无菌箱中进行,用接种针从平菇母种试管中,勾取1.5cm2左右的一小块平菇 菌种块,放到原种瓶中,为了避免杂菌感染,要始终将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 一只母种试管可以接种至6瓶原种瓶中。

(2)平菇原种培养:

在避光、温度为30℃以及湿度为70%的环境下培养35天,至菌丝就会长满 原种瓶,原种的培养完成。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感染,发现有发霉变质的原 种瓶要及时清理。

其中,原种培养基按以下重量配比:棉籽壳90%,麸皮20%,石膏2%,70% 的无菌水混合均匀后灭菌处理。

步骤3,生产扩大平菇盆景式栽培种,即利用原种的菌丝体,再扩大繁殖1 次后投入生产,生产平菇盆景式栽培中的步骤如下:

(1)原种接种到栽培袋基质:

在无菌的接种室中进行,将原种瓶表面老化的平菇菌丝去除,用镊子夹取可 使用的平菇菌丝向栽培袋内接入原种,接入的平菇菌丝以覆盖栽培袋的一层薄表 面为宜。然后套上颈圈,盖上盖口。每瓶原种可接栽培袋约60个左右。

培养的环境的温度控制在27℃、空气湿度控制为85%左右,经过培养30天, 菌丝就会长满菌袋。

在平菇菌丝发菌阶段需避光。

此外,在所述平菇菌丝进行发菌的阶段需要检查菌袋,为了防止杂菌感染, 一旦发现霉烂变质的,要及时清除。

栽培种培养基按以下配比:棉籽壳95%,麸皮6%,蔗糖、石膏粉、石灰各 2%,并调节栽培种培养基的pH值为8。

(2)栽培种培养基的分装:

用装袋机将培养基分装,将料压实,把袋口塞到培养料内部,将袋口堵住, 最后倒置放在铁筐内。

(3)栽培种培养基的灭菌:

温度升至120℃保持15小时对栽培种培养基进行灭菌后进行降温,当培养料 温度降至30℃以下时移入接种室接种。

步骤4,平菇盆景式出菇培养,具体步骤如下:

(1)平菇菌棒植入盆景容器:

将发好平菇菌棒脱袋移入如盆景容器中,为了得到更好的营养补充,在盆景 盆内加入小型营养液补充器,每天在盆内输入适量的营养液或水分。

其中,营养液的配比为:硫酸镁500mg、小蒜甲810mg、硝酸钙950mg、 磷酸二氢钾155mg、EDTA铁钠盐25mg、硼酸3mg、硫酸锰2mg、硫酸锌0.22mg、 硫酸铜0.05mg、钼酸铵0.02mg溶解成1升溶液。

(2)在避光且室温保持在25℃环境下进行栽培。

步骤5,平菇的采收与储存:

(1)平菇的采收:

当平菇的菌盖直径达到3厘米以上,边缘内卷的时候就可以采收了。采收时 用剪刀沿平菇菇根部剪下,也可以用手轻轻摘下,再用剪刀剪去平菇菇脚。采收 时应注意,轻拿,轻放。

第一潮平菇全部采完后,当天应该全部去掉表面干老根与枯死的平菇菇体及 平菇菇蕾。第二潮平菇的管理和采收与第一潮相同。

一般可采收2-3潮平菇。

(2)平菇采收后,如需保存,开水(温度为90-100℃)烫后,在淡盐水中冷藏 保存为佳,保质期15天。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中生产平菇后的栽培基料,可以作为天然优质的绿色 有机肥,用于花卉、蔬菜的养殖中,也可循环使用。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 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 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