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源极驱动器IC芯片、视频显示面板驱动装置及视频显示装置

源极驱动器IC芯片、视频显示面板驱动装置及视频显示装置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功耗量、发热量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大的任一种并且防止在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内的闪烁的源极驱动器IC芯片、视频显示面板驱动装置以及视频显示装置。具备: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基于经由第1及第2外部端子输入的第1电源电压及第2电源电压,生成基于显示面板的第1伽马特性或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以及第3外部端子,用于将该基准灰度电压向外部输出。进而,具备:第1灰度电压生成部,基于经由第4外部端子输入的根据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第1灰度电压;以及第2灰度电压生成部,基于经由第5外部端子输入的根据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第2灰度电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003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310449192.X

  • 发明设计人 椎林兼一;樋口钢儿;平间厚志;

    申请日2013-09-27

  • 分类号G09G3/36;G09G3/32;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毛立群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57: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14

    授权

    授权

  • 2015-08-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9G3/36 申请日:201309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显示面板的驱动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特别涉及对显示面板的各个源极线施加与以输入视频信号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的源极驱动器IC芯片、包含源极驱动器IC的视频显示面板驱动装置、以及包含源极驱动器IC的视频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如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EL显示面板那样的平面型的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在2维画面的水平方向分别延伸排列的多个扫描线和在2维画面的垂直方向分别延伸排列的多个源极线。这样的显示面板设置在玻璃或膜状的基板上。进而,在这样的基板上的显示面板的外周区域,装载有源极驱动器,所述源极驱动器生成与由输入视频信号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将与该灰度电压对应的驱动脉冲施加到显示面板的各个源极线。

作为这样的源极驱动器,已知包含如上述那样的生成多个灰度电压的灰度电压产生电路的源极驱动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图3)。在这样的灰度电压产生电路中,通过对梯形电阻(24)的输入抽头施加将外部供给的多个基准灰度电压(VE1~VEm)分别用运算放大器(231~23m)进行放大后的电压,从而生成灰度电压(V1~Vn)。

此外,近年来为了应对伴随着显示画面的高精细化的源极线数的增加,已知在显示面板的周围配置将源极驱动器分割成多个IC芯片(以下,也存在仅称为芯片的情况)而成的多个源极驱动器IC芯片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或专利文献2的图3)。

可是,在将源极驱动器分割成多个源极驱动器IC芯片来进行构建的情况下,当上述运算放大器的偏移电压按照每个源极驱动器IC芯片而偏差时,产生以下问题,即在各个源极驱动器IC芯片之间在灰度电压中产生偏差,在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中产生闪烁。

此外,通过将如上述那样的灰度电压产生电路包含在各个源极驱动器IC芯片中,从而不需要外部电路就能够谋求成本降低,但存在以下问题:与装载有这样的灰度电压产生电路的量相应地,各源极驱动器IC芯片的芯片尺寸变大,并且发热量和功耗量增大。

进而,当在各源极驱动器IC芯片内存在布线电阻比较大的线时,伴随着制造上的偏差,在制造后的测试中判断为不合格的可能性变高,招致制造成本的增加。

进而,当将源极驱动器分割成多个源极驱动器IC来进行构建时,由于需要各源极驱动器IC的每一个的连接,所以存在制造工序数增加、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1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0134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功耗量、发热量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大的任一种并且防止在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内的闪烁的源极驱动器IC芯片、视频显示面板驱动装置以及视频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源极驱动器IC芯片,根据视频信号对在显示面板形成的各个源极线分别施加具有基于第1伽马特性的第1灰度电压的驱动脉冲和具有基于第2伽马特性的第2灰度电压的驱动脉冲,其中,具有:第1外部端子,用于接受第1电源电压;第2外部端子,用于接受第2电源电压;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基于经由所述第1外部端子及所述第2外部端子输入的所述第1及第2电源电压,生成基于所述第1伽马特性或所述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第3外部端子,用于将在所述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中生成的所述基准灰度电压向外部输出;第4外部端子,用于接受基于所述第1伽马特性的第1基准灰度电压;第5外部端子,用于接受基于所述第2伽马特性的第2基准灰度电压;第1灰度电压生成部,基于经由所述第4外部端子输入的所述第1基准灰度电压,生成所述第1灰度电压;以及第2灰度电压生成部,基于经由所述第5外部端子输入的所述第2基准灰度电压,生成所述第2灰度电压。

本发明提供一种视频显示面板驱动装置,包含:第1源极驱动器IC芯片,对显示面板的多个源极线内的第1源极线组施加驱动脉冲,所述驱动脉冲具有与由视频信号表示的各像素的每一个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以及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对所述多个源极线内的第2源极线组施加所述驱动脉冲,其中,各个所述第1及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包含:第1外部端子,输入基准灰度电压;第1灰度电压生成部,生成具有第1伽马特性的多个第1灰度电压;第2灰度电压生成部,生成具有第2伽马特性的多个第2灰度电压;以及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生成成为第1伽马特性或第2伽马特性的基础的基准灰度电压并且将其经由第2外部端子进行输出,所述第1源极驱动器IC芯片的所述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生成成为所述第1伽马特性的基础的基准灰度电压,将其从所述第2外部端子输出,并且,经由第1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向所述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的所述第1外部端子供给基准灰度电压,所述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的所述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生成成为所述第2伽马特性的基础的基准灰度电压,将其从所述第2外部端子输出,并且,经由第2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向所述第1源极驱动器IC芯片的所述第1外部端子供给基准灰度电压,各个所述第1及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基于从各个所述第2外部端子输出的基准灰度电压和从各个所述第1外部端子输入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分别对应的所述多个第1灰度电压和所述多个第2灰度电压。

本发明提供一种源极驱动器IC芯片,所述源极驱动器IC芯片根据视频信号对在显示面板形成的多个源极线的每一个分别施加具有基于第1伽马特性的第1灰度电压的驱动脉冲和具有基于第2伽马特性的第2灰度电压的驱动脉冲,所述源极驱动器IC芯片形成在矩形形状的基板上,其中,具有: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基于经由第1及第2外部端子输入的第1及第2电源电压,生成基于所述第1伽马特性或所述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并将其经由第3外部端子输出;第1灰度电压生成部,基于经由第4外部端子输入的根据所述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所述第1灰度电压;第2灰度电压生成部,基于经由第5外部端子输入的根据所述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所述第2灰度电压;第1驱动部,根据所述视频信号生成具有所述第1灰度电压的所述驱动脉冲和具有所述第2灰度电压的所述驱动脉冲,并施加于所述多个源极线内的第1源极线组;以及第2驱动部,根据所述视频信号生成具有所述第1灰度电压的所述驱动脉冲和具有所述第2灰度电压的所述驱动脉冲,并施加于所述多个源极线内的第2源极线组,所述第1及第2驱动部分别沿着所述基板的各个边缘部内的1个边缘部进行配置,在配置有所述第1驱动部的区域和配置有所述第2驱动部的区域夹着的中间区域中配置有所述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

本发明提供一种视频显示装置,包含:第1基板,装载有产生电源电压的电源电路;第2基板,构成显示面板;第1源极驱动器IC芯片,生成驱动脉冲并施加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多个源极线内的第1源极线组,所述驱动脉冲具有与由视频信号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第1灰度电压及第2灰度电压;以及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对所述显示面板的多个源极线内的第2源极线组施加所述驱动脉冲,其中,各个所述第1及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包含: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生成基于第1伽马特性或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将其经由第1外部端子输出;第1灰度电压生成部,基于经由第2外部端子输入的电压生成所述第1灰度电压;以及第2灰度电压生成部,基于经由第3外部端子输入的电压生成所述第2灰度电压,在所述第1基板的第1布线层形成有第1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在所述第1基板的第2布线层形成有第2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所述第1源极驱动器IC芯片的所述第1外部端子、所述第1源极驱动器IC芯片的所述第2外部端子、以及所述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的所述第3外部端子与所述第1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连接,所述第1源极驱动器IC芯片的所述第3外部端子、所述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的所述第1外部端子、以及所述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的所述第2外部端子与所述第2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连接。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将源极驱动器分割成多个源极驱动器IC芯片来进行构建时,使在第1源极驱动器IC芯片中生成的基于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输出,将该输出的基于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至各个第1及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其中,所述源极驱动器将具有与视频信号对应的灰度电压的驱动脉冲施加到显示面板的各个源极线。

进而,使在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中生成的基于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输出,将该输出的基于第2伽马特性基准灰度电压供给至各个第1及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

而且,在各源极驱动器IC芯片内,基于输入的根据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基于该第1伽马特性的第1灰度电压,基于输入的根据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基于该第2伽马特性的第2灰度电压。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基于根据显示面板的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第1灰度电压并且基于根据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第2灰度电压时,仅生成基于一方的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并将其向外部输出。这时,关于基于另一方的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通过外部输入而取得。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将源极驱动器分割成多个源极驱动器IC芯片来进行构建时,使在第1源极驱动器IC芯片中生成的基于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输出,将该输出的基于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至各个第1及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其中,所述源极驱动器将具有与视频信号对应的灰度电压的驱动脉冲施加到显示面板的各个源极线。

进而,使在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中生成的基于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输出,将该输出的基于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至各个第1及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

而且,在各源极驱动器IC芯片内,基于外部输入的根据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来生成基于该第1伽马特性的第1灰度电压,基于外部输入的根据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来生成基于该第2伽马特性的第2灰度电压。

在这里,在将源极驱动器分割成多个来进行构建的情况下,例如在第1源极驱动器IC芯片中仅生成基于第1及第2伽马特性内的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并且将其向外部输出,在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中仅生成基于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并且将其向外部输出。由此,第1源极驱动器IC芯片能够通过输入自身输出的基于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来进行第1灰度电压的生成,并且能够通过输入从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输出的基于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来进行第2灰度电压的生成。同样地,第2源极驱动器IC芯片也能够通过输入自身输出的基于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来进行第2灰度电压的生成,并且能够通过输入从第1源极驱动器IC芯片输出的基于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来进行第1灰度电压的生成。

总之,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全部的源极驱动器IC芯片中共有地使用在多个源极驱动器IC芯片内的1个装载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中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

因此,以1系统的量,就能满足本来必须在各源极驱动器IC芯片内装载由用于生成基于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的运算放大器和用于生成基于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的运算放大器构成的2系统的量的运算放大器的情况。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各源极驱动器IC芯片内,能够与为了生成基准灰度电压而装载的运算放大器的数量变少的量相应地,使芯片尺寸、功耗量及发热量降低。

进而,根据本发明,因为能够将在多个源极驱动器IC芯片内的1个装载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中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在各源极驱动器IC芯片中共有使用,所以即使在各源极驱动器IC芯片之间在上述的运算放大器的偏移电压中产生偏离,在各伽马特性内,基准灰度电压也不会受到其影响。由此,能够防止在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内的闪烁。

进而,在本发明中,将如上述那样的生成具有第1灰度电压的驱动脉冲和具有第2灰度电压的驱动脉冲并施加于显示面板的源极线的驱动部分割成对多个源极线各自内的第1源极线组施加驱动脉冲的第1驱动部和将这样的驱动脉冲对第2源极线组施加的第2驱动部。

而且,在IC芯片内将这些第1驱动部和第2驱动部沿着芯片基板的各个边缘部内的1个边缘部分别配置,在第1驱动部及第2驱动部间的中间区域中配置生成上述的基准灰度电压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

根据这样的配置,能够缩短用于将经由芯片的外部端子输入的电源电压供给到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的布线长度和用于将在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中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传输到外部端子的布线长度,能够抑制起因于布线电阻的电压损失。

由此,能够使伴随着制造上的偏差的芯片的制造不合格率降低。

进而,在本发明的视频显示装置中,将按各源极驱动器IC芯片的每一个生成并输出的基准灰度电压,经由以在显示面板的画面水平方向上伸长的方式在基板进行印刷布线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供给至各个源极驱动器IC芯片。

因此,只要按每个源极驱动器IC芯片利用FPC进行与在基板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的连接即可,因此与以独立的线个别地连接各芯片间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制造工序数,抑制其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装载有本发明的源极驱动器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与控制基板1的内部连接方式的一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与控制基板1的内部连接方式的另一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装载有4个源极驱动器221~224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以COG方式将源极驱动器221设置在显示基板2上的情况下的源极驱动器221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的布局图。

图8是表示通过FPC4连接以COG方式设置在显示基板2上的芯片3和控制基板1时的连接方式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方式的变形例的布局图。

图10是表示图7所示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方式的变形例的布局图。

图11是表示图7所示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方式的变形例的布局图。

图12是表示在以COF方式将源极驱动器221设置在膜基板7上的情况下的源极驱动器221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的布局图。

图13是表示通过FPC8连接以COF方式设置在膜基板2上的芯片3和控制基板1时的连接方式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图12所示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方式的变形例的布局图。

图15是表示装载有本发明的源极驱动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6是表示各个源极驱动器621~622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17是表示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18是表示各个源极驱动器621及622与控制基板5的内部连接方式的一例的框图。

图19是表示各个源极驱动器621及622与控制基板5的内部连接方式的另一例的框图。

图20是表示装载有4个源极驱动器621~62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在以COG方式将源极驱动器621设置在显示基板6上的情况下的源极驱动器621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的布局图。

图22是表示通过FPC4连接以COG方式设置在显示基板6上的芯片3和控制基板5时的连接方式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图21所示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方式的变形例的布局图。

图24是表示在以COF方式将源极驱动器621设置在膜基板7上的情况下的源极驱动器621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的布局图。

图25是表示图24所示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方式的变形例的布局图。

图26是概略地表示控制基板及各源极驱动器之间的布线方式的一例的图。

图27是概略地表示控制基板及各源极驱动器之间的布线方式的另一例的图。

图28是概略地表示图27所示的布线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29是表示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的内部结构的另一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根据视频信号将具有基于第1伽马特性的第1灰度电压和基于第2伽马特性的第2灰度电压的各个驱动脉冲施加到显示面板的源极线的源极驱动器IC芯片,具有如以下那样的结构。即,具备: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620),基于经由第1外部端子(PA2)及第2外部端子(PA3)输入的第1电源电压(VH)及第2电源电压(VL),生成基于显示面板的第1伽马特性或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以及第3外部端子(PA4),用于将该基准灰度电压向外部输出。进而,具备:第1灰度电压生成部,基于经由第4外部端子输入的根据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上述第1灰度电压;以及第2灰度电压生成部,基于经由第5外部端子输入的根据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上述第2灰度电压。

[实施例]

图1是表示装载有本发明的源极驱动器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在图1中,在控制基板1设置有分别由个别的IC芯片构成的面板控制器10和电源电路11。

在显示基板2的表面,设置有作为有机EL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板20、扫描驱动器21及源极驱动器22。再有,显示基板2由膜状的基板或玻璃基板构成。在显示面板20设置有分别在2维画面的水平方向上延伸的n个(n是2以上的自然数)扫描线C1~Cn和分别在2维画面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m个(m是2以上的自然数)源极线S1~Sm,在扫描线C和源极线S的各交叉部形成有担负像素的有机EL单元。

形成于控制基板1的电源电路11生成用于生成基准灰度电压(后述)的高电位侧的电源电压VH和低电位侧的电源电压VL,将所述电源电压VH和电源电压VL分别供给至显示基板2的源极驱动器22。形成于控制基板1的面板控制器10根据输入视频信号,生成要依次择一地选择显示面板20的扫描线C1~Cn的扫描控制信号,将其供给至设置在显示基板2的扫描驱动器21。扫描驱动器21根据扫描控制信号对显示面板20的扫描线C1~Cn依次择一地施加扫描脉冲。此外,面板控制器10基于输入视频信号生成表示各像素的每一个的亮度级别的像素数据PD。这时,每次进行显示面板20的1显示线的量(m个)的像素数据PD1~PDm的生成时,面板控制器10将像素数据PD1~PDm分割成PD1~PDk(k=m/3)、PDk+1~PD2k、及PD2k+1~PDm这3个分割像素数据序列。然后,面板控制器10将3系统的量的分割像素数据序列PD1~PDk、PDk+1~PD2k、及PD2k+1~PDm分别个别地供给至源极驱动器22。进而,在控制基板1分别印刷布线有用于供给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后述)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用于供给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后述)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G,以及用于供给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后述)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B。再有,各个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12G及12B以在显示面板20的画面水平方向上伸长的方式印刷布线于控制基板1。

再有,如上述那样在控制基板1生成的扫描控制信号、像素数据PD1~PDm、电源电压VH及电源电压VL经由后述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印刷电路)被供给至显示基板2侧。此外,印刷布线在控制基板1上的各个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12G、12B也经由这样的FPC连接于显示基板2侧。

如图1所示,设置在显示基板2的表面上的源极驱动器22通过分别由在独立的矩形形状的硅基板上形成的源极驱动器IC芯片构成的3个源极驱动器221~223而被分割构建。

源极驱动器221按各像素的每一个依次导入从面板控制器10供给的分割像素数据序列PD1~PDk,生成具有与以各像素数据PD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的k个驱动脉冲(后述),将所述k个驱动脉冲分别施加到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S1~Sk。源极驱动器222按各像素的每一个依次导入从面板控制器10供给的分割像素数据序列PDk+1~PD2k,生成具有与以各像素数据PD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的k个驱动脉冲,将所述k个驱动脉冲分别施加到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Sk+1~S2k。源极驱动器223按各像素的每一个依次导入从面板控制器10供给的分割像素数据序列PD2k+1~PDm,生成具有与以各像素数据PD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的k个驱动脉冲,将所述k个驱动脉冲分别施加到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S2k+1~Sm

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如图2所示分别具有同一内部结构。再有,在以下将包含外部端子、中继端子、输入或输出缓冲器的连接部称为“焊盘(pad)”。

在图2中,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基于经由电源焊盘PA2输入的电源电压VH、以及经由电源焊盘PA3输入的电源电压VL,生成分别由9种电压构成的红色像素用的基准灰度电压V1R~V9R、绿色像素用的基准灰度电压V1G~V9G、以及蓝色像素用的基准灰度电压V1B~V9B。这时,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基于经由焊盘组PA1输入的地址A0-3,选择上述的基准灰度电压V1R~V9R、V1G~V9G、及V1B~V9B内的1个电压组。这时,在选择了基准灰度电压V1R~V9R的情况下,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将对该选择的基准灰度电压V1R~V9R分别个别地进行放大后的电压作为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将其经由焊盘组PA4输出至芯片外部。此外,在选择了基准灰度电压V1G~V9G的情况下,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将对该选择的基准灰度电压V1G~V9G分别个别地进行放大后的电压作为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将其经由焊盘组PA4输出至芯片外部。此外,在选择了基准灰度电压V1B~V9B的情况下,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将对该选择的基准灰度电压V1B~V9B分别个别地进行放大后的电压作为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B,将其经由焊盘组PA4输出至芯片外部。

图3是表示这样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图。

在图3中,分压电阻电路2201由串联连接的10个电阻R1~R10构成。在分压电阻电路2201的电阻R1的一端连接有解复用器2200的输出端子A,对分压电阻电路2201的电阻R10的一端固定供给有上述电源电压VL。这时,当经由解复用器2200对分压电阻电路2201的电阻R1的一端供给上述电源电压VH时,从电阻R1~R10中的各电阻彼此的连接点,生成具有基于红色像素用的伽马特性的电压的基准灰度电压V1R~V9R

分压电阻电路2202由串联连接的10个电阻R21~R30构成。在分压电阻电路2202的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有解复用器2200的输出端子B,对分压电阻电路2202的电阻R30的一端固定供给有上述电源电压VL。这时,当经由解复用器2200对分压电阻电路2202的电阻R21的一端供给上述电源电压VH时,从电阻R21~R30中的各电阻彼此的连接点,生成具有基于绿色像素用的伽马特性的电压的基准灰度电压V1G~V9G

分压电阻电路2203由串联连接的10个电阻R31~R40构成。在分压电阻电路2203的电阻R31的一端连接有解复用器2200的输出端子C,对分压电阻电路2203的电阻R40的一端固定供给有上述电源电压VL。这时,当经由解复用器2200对分压电阻电路2203的电阻R31的一端供给上述电源电压VH时,从电阻R31~R40中的各电阻彼此的连接点,生成具有基于蓝色像素用的伽马特性的电压的基准灰度电压V1B~V9B

译码器2205在地址A0-3是“1000”的情况下,生成要使红色像素用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的选择信号SEL,将其供给至解复用器2200。此外,译码器2205在地址A0-3是“0100”的情况下,生成要使绿色像素用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的选择信号SEL,将其供给至解复用器2200。此外,译码器2205在地址A0-3是“0010”的情况下,生成要使蓝色像素用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的选择信号SEL,将其供给至解复用器2200。

解复用器2200在被供给要使红色像素用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的选择信号SEL的情况下,经由其输出端子A将上述电源电压VH仅供给至分压电阻电路2201~2203内的2201。因此,在此时,通过分压电阻电路2201生成基准灰度电压V1R~V9R,并将它们供给至运算放大器2206。

此外,解复用器2200在被供给要使绿色像素用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的选择信号SEL的情况下,经由其输出端子B将上述电源电压VH仅供给至分压电阻电路2201~2203内的2202。因此,在此时,通过分压电阻电路2202生成基准灰度电压V1G~V9G,并将它们供给至运算放大器2206。

此外,解复用器2200在被供给要使蓝色像素用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的选择信号SEL的情况下,经由其输出端子C将上述电源电压VH仅供给至分压电阻电路2201~2203内的2203。因此,在此时,通过分压电阻电路2203生成基准灰度电压V1B~V9B,并将它们供给至运算放大器2206。

再有,也能够将上述的解复用器2200替换为选择电路(复用器)并配置在运算放大器2206的前级。在该情况下,例如电源电压VH连接于分压电阻电路2201~2203的每一个。

运算放大器2206由9个运算放大器构成,该9个运算放大器对如上述那样的由基准灰度电压V1R~V9R、V1G~V9G、及V1B~V9B构成的3系统的量的基准灰度电压内的实际生成的1系统的量(9个)的基准灰度电压分别个别地进行放大。运算放大器2206在基准灰度电压V1R~V9R被生成的情况下,将对所述基准灰度电压V1R~V9R分别个别地进行放大后的电压作为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而输出。此外,运算放大器2206在基准灰度电压V1G~V9G被生成的情况下,将对所述基准灰度电压V1G~V9G分别个别地进行放大后的电压作为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而输出。此外,运算放大器2206在基准灰度电压V1B~V9B被生成的情况下,将对所述基准灰度电压V1B~V9B分别个别地进行放大后的电压作为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B而输出。

在这里,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对源极驱动器221固定输入有“1000”的地址A0-3。因此,如图4所示,在源极驱动器221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仅生成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并向芯片外部输出,将其送出到控制基板1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上。由此,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如图4所示经由形成在控制基板1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被供给至源极驱动器221~223各自的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

此外,对源极驱动器222固定输入有“0100”的地址A0-3。因此,如图4所示,在源极驱动器222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仅生成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并向芯片外部输出,将其送出到控制基板1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G上。由此,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如图4所示经由形成在控制基板1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G被供给至源极驱动器221~223各自的绿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G

此外,对源极驱动器223固定输入有“0010”的地址A0-3。因此,如图4所示,在源极驱动器223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仅生成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B并向芯片外部输出,将其送出到控制基板1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B上。由此,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B如图4所示经由形成在控制基板1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B被供给至源极驱动器221~223各自的蓝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B

像这样,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根据作为外部输入的伽马特性设定信号的地址A0-3,生成基于红色像素用的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V1R~V9R(GMAR)、基于绿色像素用的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V1G~V9G(GMAG)、基于蓝色像素用的第3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V1B~V9B(GMAB)内的任一个1系统的量的基准灰度电压。

因此,在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装载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虽然生成基于分别不同的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但其内部结构(图2所示)完全相同。因此,能够以共同的掩模图案来制造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因此能够抑制系统整体的制造成本。

移位寄存器锁存部221依次导入经由焊盘组PA9输入的分割像素数据序列中的各像素数据PD,每当完成k个(k=m/3)的量的导入时,将这k个像素数据PD作为像素数据P1~Pk同时供给至D/A变换部222。

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经由焊盘组PA6导入从控制基板1供给的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基于根据该GMAR的基准灰度电压V1R~V9R,生成基于红色用的伽马特性的256灰度的量的红色用灰度电压VR1~VR256并供给至D/A变换部222。绿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G经由焊盘组PA7导入从控制基板1供给的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基于根据该GMAG的基准灰度电压V1G~V9G,生成基于绿色用的伽马特性的256灰度的量的绿色用灰度电压VG1~VG256并供给至D/A变换部222。蓝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B经由焊盘组PA8导入从控制基板1供给的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B,基于根据该GMAB的基准灰度电压V1B~V9B,生成基于蓝色用的伽马特性的256灰度的量的蓝色用灰度电压VB1~VB256并供给至D/A变换部222。再有,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256灰度的量的灰度电压,但也可以使用256灰度以上的灰度电压或不足256灰度的灰度电压。

D/A变换部222按像素数据P1~Pk内的与红色像素对应的各个像素数据P1、P4、P7、…、P(k-2)的每一个,从红色用灰度电压VR1~VR256中选择出1个与由该像素数据P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将它们分别作为灰度亮度电压B1、B4、B7、…、B(k-2)供给至输出放大器224。此外,D/A变换部222按像素数据P1~Pk内的与绿色像素对应的各个像素数据P2、P5、P8、…、P(k-1)的每一个,从绿色用灰度电压VG1~VG256中选择出1个与由该像素数据P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将它们分别作为灰度亮度电压B2、B5、B8、…、B(k-1)供给至输出放大器224。此外,D/A变换部222按像素数据P1~Pk内的与蓝色像素对应的各个像素数据P3、P6、P9、…、Pk的每一个,从蓝色用灰度电压VB1~VB256中选择出1个与由该像素数据P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将它们分别作为灰度亮度电压B3、B6、B9、…、Bk供给至输出放大器224。

输出放大器224将对如上述那样从D/A变换部222供给的灰度亮度电压B1~Bk分别进行放大后的电压作为驱动脉冲D1~Dk输出。这时,在图1所示的源极驱动器221形成的输出放大器224将这些驱动脉冲D1~Dk分别施加于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S1~Sk。此外,在源极驱动器222形成的输出放大器224将这些驱动脉冲D1~Dk分别施加于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Sk+1~S2k。此外,在源极驱动器223形成的输出放大器224将这些驱动脉冲D1~Dk分别施加于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S2k+1~Sm

如以上那样,在图1所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将源极驱动器22分割成作为分别独立的IC芯片的3个源极驱动器221~223来进行构建,该源极驱动器22对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S施加具有与由输入视频信号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的驱动脉冲D。在这里,在源极驱动器22内生成成为灰度电压的基准的基于各色(红、绿、蓝)的每一个的伽马特性的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及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B时,在源极驱动器221设置仅生成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此外,在源极驱动器222设置仅生成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在源极驱动器223设置仅生成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B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而且,如图4所示,将在源极驱动器221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生成的GMAR暂时向芯片外部输出,将其经由在控制基板1上进行印刷布线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供给至在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形成的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此外,将在源极驱动器222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生成的GMAG暂时向芯片外部输出,将其经由在控制基板1上进行印刷布线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G供给至在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形成的绿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G。进而,将在源极驱动器223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生成的GMAB暂时向芯片外部输出,将其经由在控制基板1上进行印刷布线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B供给至在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形成的蓝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B

总之,等效于将生成对于输入视频信号的亮度级别的伽马特性分别不同的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及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B所需要的3系统的量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各1系统的量地分散装载于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而且,将在源极驱动器221~223的每一个生成的GMAR、GMAG及GMAB暂时向芯片外部输出,将其经由控制基板1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12G及12B供给至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的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蓝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B及绿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G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在源极驱动器内装载有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所以能够使系统整体的成本降低。

此外,根据上述的结构,如图3所示,将分别生成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及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B所需要的3系统的量的运算放大器2206各1系统的量地分散装载于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

因此,与在各源极驱动器装载3系统的量的运算放大器2206的情况相比,各个源极驱动器的芯片尺寸变小,并且能够使各源极驱动器的功耗量及发热量降低。

进而,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在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中共有地使用在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内的1个装载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中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GMAG或GMAB)。这时,在生成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中包含的运算放大器2206仅装载于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内的221。此外,在生成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中包含的运算放大器2206仅装载于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内的222。此外,在生成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B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中包含的运算放大器2206仅装载于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内的223

因此,即使在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之间在运算放大器2206的偏移电压中产生偏离,在伽马特性分别不同的各色(红、绿、蓝)单位中,由于是在1个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中生成的电压,所以在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之间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GMAG或者GMAB)也不会受到该影响。由此,能够防止在显示面板20所显示的图像内的闪烁。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的源极驱动器221(222、223)中,将在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中生成的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GMAG、GMAB)如图4所示那样经由控制基板1侧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12G、12B)供给至自身的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223G、223B)。可是,也可以将在源极驱动器221(222、223)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中生成的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GMAG、GMAB)如图5所示那样以该源极驱动器221(222、223)内的布线供给至自身的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223G、223B)。

根据图5所示的结构,与图4所示的结构相比,要设置在各源极驱动器221~223的焊盘组PA的数量变少。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将源极驱动器22用3个源极驱动器221~223分割构建的情况为例说明了其结构,但在分割成4个以上的源极驱动器来进行构建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应用。

图6是表示在将源极驱动器22用4个源极驱动器221~224分割构建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再有,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除了将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S1~Sm用4个源极驱动器221~224分割驱动的方面之外,其它结构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

但是,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面板控制器10将基于输入视频信号生成的1显示线的量的像素数据PD1~PDm分割成PD1~PDk(k=m/4)、PDk+1~PD2k、PD2k+1~PD3k、及PD3k+1~PDm这4个分割像素数据序列。面板控制器10将分割像素数据序列PD1~PDk供给至源极驱动器221,将PDk+1~PD2k供给至源极驱动器222,将PD2k+1~PD3k供给至源极驱动器223,将PD3k+1~PDm供给至源极驱动器224。再有,源极驱动器221~224全部具有同一内部结构(图2所示)。

因此,源极驱动器221生成与各个像素数据PD1~PDk对应的驱动脉冲D1~Dk,将所述驱动脉冲D1~Dk分别施加到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S1~Sk。此外,源极驱动器222生成与各个像素数据PDk+1~PD2k对应的驱动脉冲D1~Dk,将所述驱动脉冲D1~Dk分别施加到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Sk+1~S2k。此外,源极驱动器223生成与各个像素数据PD2k+1~PD3k对应的驱动脉冲D1~Dk,将所述驱动脉冲D1~Dk分别施加到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S2k+1~S3k。此外,源极驱动器224生成与各个像素数据PD3k+1~PDm对应的驱动脉冲D1~Dk,将所述驱动脉冲D1~Dk分别施加到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S3k+1~Sm

再有,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与图1所示的结构同样地,对源极驱动器221固定输入有“1000”的地址A0-3,对源极驱动器222固定输入有“0100”的地址A0-3,对源极驱动器223固定输入有“0010”的地址A0-3。因此,与图1所示的结构同样地,源极驱动器221为对全部的源极驱动器221~224的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的供给源,源极驱动器222为对全部的源极驱动器221~224的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的供给源,源极驱动器223为对全部的源极驱动器221~224的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B的供给源。这时,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不对源极驱动器224进行地址A0-3、电源电压VH及VL的每一个的供给。即,在源极驱动器224中,使如上述那样的用于输入地址A0-3、电源电压VH及VL的每一个的焊盘组PA1、电源焊盘PA2及PA3为空置状态。这时,因为不对源极驱动器224进行电源电压VH及VL的供给,所以装载于该源极驱动器224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变成工作停止状态。也就是说,因为不需要在源极驱动器224中进行基准灰度电压的生成,所以通过使地址A0-3、电源电压VH及VL的每一个用的焊盘组PA1、电源焊盘PA2及PA3为空置状态,从而使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的工作停止,抑制功耗。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应用于使用了RGB 3色的像素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的结构作为一例说明了本发明的源极驱动器,但对于使用了4色或者其以上的种类的颜色的像素的有机EL显示装置也能够同样地应用。例如,在对除RGB以外还包含呈黄色发光的像素的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将源极驱动器22分割成4个源极驱动器来进行构建,在各源极驱动器内追加生成基于黄色用的伽马特性的256灰度的量的黄色用灰度电压的黄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这时,在4个源极驱动器内的1个中装载生成各个黄色像素用的基准灰度电压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进而,在控制基板1设置用于传输黄色像素用的基准灰度电压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Y,经由该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Y对4个源极驱动器的每一个供给黄色像素用的基准灰度电压。

此外,因为不需要在源极驱动器224中进行基准灰度电压的生成,所以也能够对地址A0-3分配“0000”使运算放大器2206的工作停止,此外,也能够对地址A0-3进行与源极驱动器221~223的任一个同样的设定,并行地生成基准灰度电压。关于电源电压VH及VL,也能够不设为空置状态而设为接地电位等的固定电位。

接着,针对在作为分别独立的IC芯片的各源极驱动器221~223内的各功能块的配置及布线方式和控制基板1与各源极驱动器221~223的连接方式,选取源极驱动器221来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在以COG(Chip On Glass,玻璃上的芯片)的方式将源极驱动器221、222、及223形成在显示基板2上的情况下,即在显示基板2是玻璃基板的情况下应用的源极驱动器221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的布局图。

如图7所示,在芯片内,作为功能块的移位寄存器锁存部221、D/A变换部222及输出放大器224分别被2分割成承担驱动脉冲D1~Dk内的D1~Dk/2的生成的部分和承担驱动脉冲D1~Dk内的D(k/2+1)~Dk的生成的部分来进行配置。

即,在显示面板20的画面水平方向在芯片中心的左侧区域中,形成有作为第1驱动部的移位寄存器锁存部221a、D/A变换部222a及输出放大器224a,该第1驱动部根据输入视频信号生成驱动脉冲D1~Dk/2并施加于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S1~Sk/2。此外,在画面水平方向在芯片中心的右侧区域中,形成有作为第2驱动部的移位寄存器锁存部221b、D/A变换部222b及输出放大器224b,该第2驱动部根据输入视频信号生成驱动脉冲D(k/2+1)~Dk并施加于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S(k/2+1)~Sk。而且,在移位寄存器锁存部221a、D/A变换部222a及输出放大器224a的形成区域与移位寄存器锁存部221b、D/A变换部222b及输出放大器224b的形成区域之间夹着的中间区域、即芯片的中央区域中形成有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在该中间区域中,在与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相比靠近显示面板20侧的位置,形成有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绿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G及蓝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B。进而,在该中间区域中,在与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相比靠近控制基板1侧的位置,构建有数据分离部260。

此外,如图7所示,在芯片的4个边缘部内的在控制基板1侧的边缘部形成有上述的电源焊盘PA2及PA3、焊盘组PA4~PA9。即,在形成有上述的源极驱动器22的如图8(a)所示的芯片3的底面,沿着控制基板1侧的边缘部形成有电源焊盘PA2及PA3、焊盘组PA4~PA9。再有,焊盘组表示配置有多个输入输出焊盘的情况。在图7中,用于输入像素数据PD的焊盘组PA9配置在芯片边缘部的中央位置。用于分别输入电源电压VH及VL的电源焊盘PA2及PA3分别邻接地配置在焊盘组PA9的左右。用于输入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的焊盘组PA7配置在与电源焊盘PA2邻接的位置中的与该电源焊盘PA2相比从上述中央位置离开的位置。用于输入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B的焊盘组PA8配置在与焊盘组PA7邻接的位置中的与该焊盘组PA7相比从上述中央位置离开的位置。用于将由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GMAG或GMAB)向外部输出的焊盘组PA4配置在与电源焊盘PA3邻接的位置中的与该电源焊盘PA3相比从上述中央位置离开的位置。用于输入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的焊盘组PA6配置在与焊盘组PA4邻接的位置中的与该焊盘组PA4相比从上述中央位置离开的位置。

这些电源焊盘PA2、PA3、焊盘组PA4~PA9经由在如图8(b)所示那样将控制基板1及显示基板2彼此耦合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印刷电路)4和显示基板2的表面(或基板内)形成的金属线组(PL2~4、PL6~PL9),连接于形成在控制基板1的电源电路11、面板控制器10、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12G、12B

即,焊盘组PA9经由在FPC4及显示基板2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组PL9连接于面板控制器10。上述各个电源焊盘PA2及PA3分别经由在FPC4及显示基板2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组PL2及PL3连接于电源电路11。焊盘组PA4经由在FPC4及显示基板2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组PL4,连接于在如图8(c)所示的作为多层基板的控制基板1的第1基板层K1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焊盘组PA6经由在FPC4及显示基板2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组PL6,连接于在如图8(c)所示那样的控制基板1的第1基板层K1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焊盘组PA7经由在FPC4及显示基板2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组PL7,连接于在如图8(c)所示那样的控制基板1的第2基板层K2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G。焊盘组PA8经由在FPC4及显示基板2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组PL8,连接于在如图8(c)所示那样的控制基板1的第3基板层K3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B。再有,在作为玻璃基板的显示基板2而使用具有多层布线层的显示基板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使用FPC4、控制基板1而在该玻璃基板上直接装载面板控制器10、电源IC11。

在这样的芯片内,数据分离部260将经由焊盘组PA9输入的分割像素数据序列PD分离成前半部分的像素数据序列和后半部分的像素数据序列,将该前半部分的像素数据序列经由形成在芯片内的第1布线层(未图示)的金属线组L0供给至移位寄存器锁存部221a。此外,数据分离部260将如上述那样的后半部分的像素数据序列经由形成在上述第1布线层的金属线组L1供给至移位寄存器锁存部221b。

将经由上述电源焊盘PA2输入的电源电压VH经由在与上述第1布线层不同的第2布线层(未图示)中形成的金属线L2供给至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将经由上述电源焊盘PA3输入的电源电压VL经由在上述第2布线层中形成的金属线L3供给至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

将通过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GMAG、GMAB)经由在上述第2布线层中形成的金属线组L4送出到焊盘组PA4。

将经由焊盘组PA6输入的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经由在上述第2布线层中形成的金属线组L6供给至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将经由焊盘组PA7输入的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经由在上述第2布线层中形成的金属线组L7供给至绿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G。将经由焊盘组PA8输入的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B经由在上述第2布线层中形成的金属线组L8供给至蓝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B

将通过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生成的红色用灰度电压VR1~VR256经由在上述第1布线层中形成的金属线组L9供给至各个D/A变换部222a及222b。将通过绿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G生成的绿色用灰度电压VG1~VG256经由在上述第1布线层中形成的金属线组L10供给至各个D/A变换部222a及222b。将通过蓝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B生成的蓝色用灰度电压VB1~VB256经由在上述第1布线层中形成的金属线组L11供给至各个D/A变换部222a及222b。

在这里,在图7所示的布局中,以低电压(例如3.3伏特)进行工作的低电压功能块组(260、221a、221b)在芯片表面上形成在向控制基板1侧划区的低耐压用的阱区域WL1中。另一方面,处理要施加于显示面板20的源极线的比较高的电压的高电压功能块组(220、222a、222b、224a、224b、223R、223G、223B)在芯片表面上形成在与上述阱区域WL1相比向显示面板20侧划区的高耐压用的阱区域WL2中。

像这样,在图7所示的布局中,通过将生成要施加于显示面板20的高电压的高电压功能块组形成在芯片内的显示面板20侧,从而抑制伴随着高电压功能块组及显示面板20间的布线长度的电压损失。

再有,图7所示的D/A变换部(222a、222b)实际上是与各个源极线S1~Sk对应的k个D/A变换元件(未图示)沿着芯片的4个边缘部内的1个边缘部(显示面板20侧的边缘部)分别排列的D/A变换部。

因此,当D/A变换部(222a、222b)未以如图7所示那样的方式进行分割时,在用于对与源极线S1对应的D/A变换元件供给灰度电压的金属线组L9~L11的布线长度和用于对与源极线Sk对应的D/A变换元件供给灰度电压的金属线组L9~L11的布线长度之间产生大幅度的差。也就是说,对于k个D/A变换元件的每一个的金属线组L9~L11的最长布线长度和最短布线长度的差变大,伴随着布线电阻的大幅度的差异产生亮度变动。

因此,在图7所示的布局中,将包含上述D/A变换部的驱动部沿着芯片的4个边缘部内的1个边缘部分割成比芯片的中心在画面水平方向靠左侧的区域和靠右侧的区域来进行构建,在两者的中间区域中形成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绿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G及蓝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B

由此,对于k个D/A变换元件的每一个的金属线组L9~L11的最长布线长度和最短布线长度的差变小,谋求亮度变动的降低。

此外,在图7所示的布局中,在上述中间区域形成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将经由在控制基板1侧的芯片边缘部的中央位置的左右位置分别设置的电源焊盘PA2及PA3输入的电源电压VH及VL分别经由金属线L2及L3供给至上述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进而,将在该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中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GMAG或GMAB)经由与上述焊盘PA3相比在画面水平方向靠左侧邻接的焊盘组PA4向外部输出。

即,在芯片的中央区域形成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将用于输入要供给至该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的电源电压VH及VL的电源焊盘PA2及PA3分别配置在显示面板侧的芯片边缘部处的隔着中央位置的2个区域中。而且,将用于向外部输出由该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GMAG或GMAB)的焊盘PA4配置在与电源焊盘PA3邻接的位置,由此谋求将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及控制基板1间连接的布线长度的缩短化,抑制起因于布线电阻的电压损失。

进而,将经由与焊盘组PA4相比在画面水平方向靠左侧邻接的焊盘组PA6输入的红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经由金属线组L6供给至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此外,将经由与上述焊盘PA2相比在画面水平方向靠右侧邻接的焊盘组PA7输入的绿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经由金属线组L7供给至绿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G。此外,将经由与焊盘组PA7相比在画面水平方向靠右侧邻接的焊盘组PA8输入的蓝色基准灰度电压组GMAB经由金属线组L8供给至蓝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B

利用如以上那样的布局,在画面水平方向在芯片中心的左侧区域中,配置用于传输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的2系统的量的金属线组(L4、L6)及焊盘组(PA4、PA6)。进而,在画面水平方向在芯片中心的右侧区域中,配置用于传输基准灰度电压组(GMAG、GMAB)的2系统的量的金属线组(L7、L8)及焊盘组(PA7、PA8)。

由此,在芯片中心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中分别均等地对2系统的量的金属线组进行布线,因此,如图7所示,能够在画面水平方向的中央位置配置数据分离部260。因此,能够使用于对移位寄存器221a及221b分别进行像素数据的供给的金属线组L0的布线长度与金属线组L1的布线长度一致、或者使两者的差变小。

进而,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将按各源极驱动器芯片的每一个生成并向外部输出的基准灰度电压经由以在显示面板20的画面水平方向上伸长的方式在控制基板1进行印刷布线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12R、12G、12B)供给至各个源极驱动器芯片。

因此,只要按每个源极驱动器芯片利用FPC进行与在控制基板1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的连接即可,因此与以独立的线个别地连接各芯片间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制造工序数,抑制其制造成本。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方式的变形例的布局图。

再有,在图9中,关于各功能块(220、221a、221b、222a、222b、223R、223G、223B、224a、224b、260)及焊盘组PA6~PA9的配置位置和各个金属线组L0、L1、L6~L11的布线方式,与图7及图8(a)~图8(c)所示的相同。

但是,在图9所示的布局中,在形成有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的区域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将在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中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组GMAR向外部输出的焊盘组PA4、用于输入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使用的电源电压VH及VL的电源焊盘PA2及PA3。即,不是在如图7所示的芯片的边缘部,而是在该芯片底面中的与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的形成区域对应的位置,设置这些电源焊盘PA2、PA3及焊盘组PA4。由此,在芯片内,不需要如图7所示那样的将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与各个电源焊盘PA2、PA3及焊盘组PA4连接的金属线L2、L3及金属线组L4。

像这样,在图9所示的布局中,通过在形成有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的区域的下部设置电源焊盘PA2、PA3及焊盘组PA4,从而不用经由如图7所示那样的芯片内部的金属布线(L2~L3),而以形成在显示基板2及FPC4的金属布线(PL2~PL4、PL6~PL9)进行与控制基板1的连接。这时,作为设置在显示基板2及FPC4的布线研究了各种各样的材料,例如是铜,能够用比芯片内部的布线粗的布线来形成。再有,芯片内部的金属布线(L2~L3)的材料是比铜高电阻的铝。

因此,根据如图9所示那样的布局,与采用了图7所示的布局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伴随着布线电阻的电压损失。再有,也可以与电源焊盘PA2、PA3及焊盘组PA4一起,将焊盘组PA6~8也分别设置在形成有各个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绿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G、蓝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B的区域的下部。

图10是表示图7所示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方式的变形例的布局图。

再有,在图10所示的布局中,除了调换各色的每一个的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223G、223B)的形成位置和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的形成位置,并且将电源焊盘PA2、PA3及焊盘组PA4的形成位置变更到显示面板20侧的芯片边缘部的方面之外,其它的布局及布线与图7及图8(a)~图8(c)所示的相同。

根据图10所示的布局,在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和电源焊盘PA2、PA3及焊盘组PA4之间的芯片内部的金属布线(L2~L3)的长度与采用了图7所示的布局的情况相比变短。

因此,与采用了图7所示的布局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伴随着布线电阻的电压损失。

图11是表示图7所示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方式的变形例的布局图。

再有,在图11所示的布局中,除了将电源焊盘PA3和焊盘组PA4的配置位置相互调换的方面之外,其它的布局及布线与图7及图8(a)~图8(c)所示的相同。根据图11所示的布局,与采用了图7所示的布局的情况相比,将在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中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组(GMA)传输到焊盘组PA4的金属线组L4的布线长度变短。因此,在将基准灰度电压组送出到控制基板1侧时的在芯片内部的电压损失变大的情况下,优选代替图7所示的布局而采用图11所示的布局。

图12是表示在以COF(Chip On Film,膜上的芯片)的方式形成源极驱动器221、222、及223的情况下,即在连接于显示基板2的例如由聚酰亚胺(polyimide)等构成的膜基板7上形成的情况下应用的源极驱动器221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方式的布局图。

再有,在图12所示的布局中,关于各功能块(220、221a、221b、222a、222b、223R、223G、223B、224a、224b、260)的配置位置,与图7所示的相同。进而,关于以在第1布线层形成的金属线组L0及L1连接数据分离部260与各个移位寄存器锁存部221a及221b的方面,以及以金属线组L9~L11连接各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223G、223B)与各个D/A变换部222a及222b的方面,也与图7所示的相同。

但是,在图12所示的布局中,电源焊盘PA2、PA3及焊盘组PA4设置在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的形成区域的下部,焊盘组PA6~PA8设置在各个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绿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G、及蓝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B的形成区域的下部。

即,如图13(a)所示,在芯片3的底部表面中的与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绿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G、及蓝色灰度电压生成部223B的每一个的形成区域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源焊盘PA2、PA3及焊盘组PA4~PA8。此外,在芯片3的底部表面中的芯片边缘部设置有焊盘组PA9。

进而,在图12所示的布局中,在膜基板7的4个边缘部内的控制基板1侧的边缘部配置有焊盘F2及F3、焊盘组F4~F9。这时,焊盘组F9配置在膜基板边缘部的中央位置。焊盘F2及F3分别邻接地配置在焊盘组F9的左右。焊盘组F7配置在与焊盘F2邻接的位置中的与该焊盘F2相比从上述中央位置离开的位置。焊盘组F8配置在与焊盘组F7邻接的位置中的与该焊盘组F7相比从上述中央位置离开的位置。焊盘组F4配置在与焊盘F3邻接的位置中的与该焊盘F3相比从上述中央位置离开的位置。焊盘组F6配置在与焊盘组F4邻接的位置中的与该焊盘组F4相比从上述中央位置离开的位置。

这时,设置在芯片内的各个电源焊盘PA2、PA3、焊盘组PA4~PA9通过在膜基板7的表面或基板内形成的金属线FL2及FL3、金属线组FL4~FL9(以二重虚线表示),与配置在膜基板7的边缘部的上述焊盘F2、F3及焊盘组F4~F9连接。即,焊盘组PA9通过金属线组FL9连接于上述焊盘组F9。电源焊盘PA2通过金属线FL2连接于上述焊盘F2。电源焊盘PA3通过金属线FL3连接于上述焊盘F3。焊盘组PA4通过金属线组FL4连接于上述焊盘组F4。焊盘组PA6通过金属线组FL6连接于上述焊盘组F6。焊盘组PA7通过金属线组FL7连接于上述焊盘组F7。焊盘组PA8通过金属线组FL8连接于上述焊盘组F8。这时,形成在膜基板7的上述金属线(FL2~FL4及FL6~FL9)的材料是比芯片内部的金属布线的材料(例如铝)低电阻的例如铜。

在这里,在采用了图12所示的布局的情况下,如图13(b)所示那样通过FPC8连接设置在膜基板7的边缘部的焊盘F2、F3及焊盘组F4~F9和控制基板1之间。即,焊盘组F9经由在FPC8内布线的金属线组PL9连接于面板控制器10。此外,各个焊盘F2及F3分别经由在FPC8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PL2及PL3连接于电源电路11。焊盘组F4经由在FPC8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组PL4,连接于在如图8(c)所示那样的作为多层基板的控制基板1的第1基板层K1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焊盘组F6经由在FPC8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组PL6,连接于在如图8(c)所示的控制基板1的第1基板层K1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焊盘组F6经由在FPC8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组PL7,连接于在如图8(c)所示那样的控制基板1的第2基板层K2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G。焊盘组F6经由在FPC8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组PL8,连接于在如图8(c)所示那样的控制基板1的第3基板层K3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B

像这样,在图12所示的布局中,在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220及各色的每一个的灰度电压生成部(223R、223G、223B)的下部设置电源焊盘PA2、PA3及焊盘组PA4~PA8。而且,经由在膜基板7形成的金属布线(FL2~FL4、FL6~FL9)及在FPC8内形成的金属布线(PL2~PL4、PL6~PL9),连接这些电源焊盘PA2、PA3及焊盘组PA4~PA8和控制基板1。这时,在膜基板7及FPC8内形成的金属布线是比芯片内部的金属布线低电阻的材料,并且能够使用比芯片内部的金属布线粗的布线。

因此,根据如图12所示那样的COF方式的布局,与采用了如图7所示那样的COG方式的布局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伴随着布线电阻的电压损失。

图14是表示在以COF方式将源极驱动器221、222、及223形成在膜基板7上的情况下应用的、如图12所示那样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方式的变形例的布局图。

再有,在图14所示的布局中,关于该芯片内的功能块配置及金属线组L0、L1、L9~L11各自的布线方式,与图7所示的布线方式相同。此外,与图12所示的结构同样地,在膜基板7的4个边缘部内的控制基板1侧的边缘部,配置有焊盘F2、F3及焊盘组F4~F9。

但是,在图14所示的布局中,与图12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电源焊盘PA2、PA3及焊盘组PA4~PA9配置在芯片边缘部。这时,这些各个电源焊盘PA2、PA3及焊盘组PA4~PA9通过在膜基板7的表面或基板内形成的金属线组FL2、FL3及金属线组FL4~FL9(以二重虚线表示),与配置在膜基板7的边缘部的上述焊盘F2、F3及焊盘组F4~F9连接。而且,与图12所示的结构同样地,通过在如图13(b)所示那样的FPC8内形成的金属线PL2及PL3、金属线组PL4、PL6~PL9,连接设置在膜基板7的边缘部的焊盘F2、F3及焊盘组F4~F9和控制基板1之间。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针对在将本发明应用于驱动有机EL显示面板的源极驱动器的情况下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同样地应用于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驱动器。

图15是表示装载有本发明的源极驱动器IC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在图15中,在控制基板5设置有分别由个别的IC芯片构成的面板控制器50及电源电路51。

在显示基板6的表面,设置有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板60、扫描驱动器61及源极驱动器62。再有,显示面板6包括由聚酰亚胺(polyimide)等构成的膜状的基板或玻璃基板。在显示面板60设置有分别在2维画面的水平方向上延伸的n个(n是2以上的自然数)扫描线C1~Cn和分别在2维画面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m个(m是2以上的自然数)的源极线S1~Sm,在扫描线C和源极线S的各交叉部形成有担负像素的液晶单元。

形成于控制基板5的电源电路51生成用于生成基准灰度电压的高电位侧的电源电压VH和低电位侧的电源电压VL,将所述电源电压VH和电源电压VL分别供给至显示面板6的源极驱动器62。形成于控制基板5的面板控制器50根据输入视频信号,生成要依次择一地选择显示面板60的扫描线C1~Cn的扫描控制信号,将其供给至设置在显示基板6的扫描驱动器61。扫描驱动器61根据扫描控制信号对显示面板60的扫描线C1~Cn依次择一地施加扫描脉冲。此外,面板控制器50基于输入视频信号生成表示各像素的每一个的亮度级别的像素数据PD。这时,每次进行显示面板60中的1显示线的量(m个)的像素数据PD1~PDm的生成时,面板控制器50将像素数据PD1~PDm分割成PD1~PDk(k=m/2)、PDk+1~PDm这2个分割像素数据序列。然后,面板控制器50将这2系统的量的分割像素数据序列PD1~PDk、PDk+1~PDm分别个别地供给至源极驱动器62。进而,在控制基板5分别印刷布线有用于供给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后述)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P以及用于供给负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后述)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N。再有,各个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P及52N以在显示面板60的画面水平方向上伸长的方式印刷布线于控制基板5。

再有,如上述那样在控制基板5生成的扫描控制信号、像素数据PD1~PDm、电源电压VH及VL经由后述的FPC被供给至显示基板6侧。此外,印刷布线在控制基板5上的各个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P及52G也经由这样的FPC连接于显示基板6侧。

如图15所示,设置在显示基板6的表面上的源极驱动器62通过分别由在独立的矩形形状的硅基板上形成的源极驱动器IC芯片构成的2个源极驱动器621和622而被分割构建。

源极驱动器621按各像素的每一个依次导入从面板控制器50供给的分割像素数据序列PD1~PDk,生成具有与以各像素数据PD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的k个驱动脉冲,将所述k个驱动脉冲分别施加到显示面板60的源极线S1~Sk。源极驱动器622按各像素的每一个依次导入从面板控制器50供给的分割像素数据序列PDk+1~PDm,生成具有与以各像素数据PD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的k个驱动脉冲,将所述k个驱动脉冲分别施加到显示面板60的源极线Sk+1~Sm

各个源极驱动器621和622如图16所示分别具有同一内部结构。

在图16中,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基于经由电源焊盘PA2输入的电源电压VH、以及经由电源焊盘PA3输入的电源电压VL,生成分别由9种电压构成的正极灰度驱动用的基准灰度电压V1P~V9P及反相灰度驱动用的基准灰度电压V1N~V9N。这时,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基于经由焊盘组PA1输入的地址A0-1,选择上述的基准灰度电压V1P~V9P、及V1N~V9N内的1个电压组。这时,在选择了基准灰度电压V1P~V9P的情况下,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将对该选择的基准灰度电压V1P~V9P分别个别地进行放大后的电压作为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将其经由焊盘组PA4输出至芯片外部。此外,在选择了基准灰度电压V1N~V9N的情况下,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将对该选择的基准灰度电压V1N~V9N分别个别地进行放大后的电压作为反相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将其经由焊盘组PA4输出至向芯片外部。

图17是表示这样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图。

在图17中,分压电阻电路6201从在电源电压VH及VL间串联连接的电阻R1~R10的各电阻彼此的连接点送出分别具有基于正极灰度驱动用的伽马特性的电压的正极性基准灰度电压V1P~V9P,并将所述正极性基准灰度电压V1P~V9P供给至选择器6202及极性反转电路6203。极性反转电路6203将分别个别地将基准灰度电压V1P~V9P变换为负极性的电压后的电压作为负极灰度驱动用的基准灰度电压V1N~V9N供给至选择器6202。译码器6205在地址A0-1表示“10”的情况下,生成要选择正极灰度驱动用的基准灰度电压的选择信号SEL,将其供给至选择器6202。此外,译码器6205在地址A0-1表示“01”的情况下,生成要选择负极灰度驱动用的基准灰度电压的选择信号SEL,将其供给至选择器6202。

选择器6202从如上述那样的2系统的量的基准灰度电压V1P~V9P及V1N~V9N内,选择由选择信号SEL表示的1系统的量,供给至运算放大器6206。即,选择器6202在被供给要选择正极灰度驱动用的基准灰度电压的选择信号SEL的情况下,选择基准灰度电压V1P~V9P并供给至运算放大器6206。另一方面,选择器6202在被供给要选择负极灰度驱动用的基准灰度电压的选择信号SEL的情况下,选择基准灰度电压V1N~V9N并供给至运算放大器6206。运算放大器6206实际上由对从选择器6202供给的基准灰度电压V1~V9分别个别地进行放大的9个运算放大器构成。运算放大器6206在从选择器6202被供给基准灰度电压V1P~V9P的情况下,将对所述基准灰度电压V1P~V9P分别个别地进行放大后的电压作为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而输出。另一方面,运算放大器6206在从选择器6202被供给基准灰度电压V1N~V9N的情况下,将对这些基准灰度电压V1N~V9N分别个别地进行放大后的电压作为反相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而输出。

在这里,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对源极驱动器621固定输入有“10”的地址A0-1。因此,如图18所示,在源极驱动器621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仅将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向芯片外部输出,将其送出到控制基板5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P上。由此,如图18所示,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经由形成在控制基板5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P被供给至源极驱动器621及622各自的正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此外,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对源极驱动器622固定输入有“01”的地址A0-1。因此,在源极驱动器622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如图18所示仅将负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向芯片外部输出,将其送出到控制基板5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N上。由此,负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如图18所示经由形成在控制基板5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N被供给至源极驱动器621~622各自的反相灰度电压生成部623N

像这样,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根据作为输入的伽马特性设定信号的地址A0-1,生成基于正极灰度用的第1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V1P~V9P(GMAP)、基于负极灰度用的第2伽马特性的基准灰度电压V1N~V9N(GMAN)内的任一个1系统的量的基准灰度电压。

因此,在各个源极驱动器621、622装载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虽然输出分别不同的基准灰度电压,但其内部结构(图16所示)完全相同。因此,能够以共同的掩模图案来制造源极驱动器621及622,因此能够抑制系统整体的制造成本。

移位寄存器锁存部621依次导入经由焊盘组PA9输入的分割像素数据序列中的各像素数据PD,每当完成k个(k=m/2)的导入时,将这k个像素数据PD作为像素数据P1~Pk同时供给至D/A变换部622。

正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经由焊盘组PA6导入经由控制基板5供给的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基于根据该GMAP的基准灰度电压V1P~V9P,生成基于正极灰度驱动用的伽马特性的256灰度的量的正极驱动灰度电压VP1~VP256并供给至D/A变换部622。

反相灰度电压生成部623N经由焊盘组PA7导入经由控制基板5供给的负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基于根据该GMAN的基准灰度电压V1N~V9N,生成基于反相灰度驱动用的伽马特性的256灰度的量的反相驱动灰度电压VN1~VN256并供给至D/A变换部622。

D/A变换部622例如对与奇数帧对应的像素数据P1~Pk,按各个像素数据P的每一个从上述的正极驱动灰度电压VP1~VP256中选择出1个与由该像素数据P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将所述灰度电压分别作为灰度亮度电压B1~Bk供给至输出放大器624。另一方面,D/A变换部622对与偶数帧对应的像素数据P1~Pk,按各个像素数据P的每一个从上述的反相驱动灰度电压VN1~VN256中选择出1个与由该像素数据P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将所述灰度电压分别作为灰度亮度电压B1~Bk供给至输出放大器624。根据这样的D/A变换部622的工作,灰度亮度电压B1~Bk的极性按每个像素数据的帧反转。

输出放大器624将对从D/A变换部622供给的灰度亮度电压B1~Bk分别进行放大后的电压作为驱动脉冲D1~Dk输出。这时,在图1所示的源极驱动器621形成的输出放大器624将这些驱动脉冲D1~Dk分别施加于显示面板60的源极线S1~Sk。此外,在源极驱动器622形成的输出放大器624将这些驱动脉冲D1~Dk分别施加于显示面板60的源极线Sk+1~Sm。此外,在源极驱动器623形成的输出放大器624将这些驱动脉冲D1~Dk分别施加于显示面板60的源极线S2k+1~Sm

如以上那样,在图15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将源极驱动器62分割成作为分别独立的IC芯片的2个源极驱动器621和622来进行构建,该源极驱动器62生成具有与由输入视频信号表示的亮度级别对应的灰度电压的驱动脉冲D并施加于显示面板60的源极线S。在这里,在源极驱动器62内生成成为灰度电压的基准的基于各极性(正极、负极)的每一个的伽马特性的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及负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时,在源极驱动器621设置仅生成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此外,在源极驱动器622设置仅生成负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而且,如图18所示,将在源极驱动器621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生成的GMAP暂时向芯片外部输出,将其经由在控制基板5上进行印刷布线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P供给至在各个源极驱动器621及622形成的正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此外,将在源极驱动器622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生成的GMAN暂时向芯片外部输出,将其经由在控制基板5上进行印刷布线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N供给至在各个源极驱动器621~622形成的负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N

总之,将生成对于输入视频信号的亮度级别的伽马特性分别不同的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及负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所需要的2系统的量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各1系统的量地分散装载于各个源极驱动器621~622。而且,按各个源极驱动器621及622的每一个将GMAP及GMAN暂时向芯片外部输出,将它们经由控制基板5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P及52N供给至各个源极驱动器621~622的正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及负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N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在源极驱动器内装载有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所以能够使系统整体的成本降低。

此外,根据上述的结构,如图17所示那样的分别生成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及负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所需要的2系统的量的运算放大器6206各1系统的量地分散装载于各个源极驱动器621及622

因此,与在各源极驱动器装载2系统的量的运算放大器6206的情况相比,各个源极驱动器的芯片尺寸变小,并且能够使各源极驱动器的功耗量及发热量降低。

进而,在图15所示的结构中,在源极驱动器621及622中共有地使用在各个源极驱动器621及622内的1个装载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中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或GMAN)。这时,在生成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中包含的运算放大器6206仅装载于各个源极驱动器621及622内的621。另一方面,在生成负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中包含的运算放大器6206仅装载于各个源极驱动器621及622内的622

因此,即使在各个源极驱动器621及622之间在运算放大器6206的偏移电压中产生偏离,在伽马特性分别不同的灰度驱动电压的各极性(正极、负极)单位中,因为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或GMAN)不会受到该影响,所以能够防止在显示面板60所显示的图像内的闪烁。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的源极驱动器621(622)中,将在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中生成的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GMAN)如图18所示那样经由控制基板5侧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P(52N)供给至自身的正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623N)。可是,也可以将在源极驱动器621(622)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中生成的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GMAN)如图19所示那样以该源极驱动器621(622)内的布线供给至自身的正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623N)。

根据图19所示的结构,与图15所示的结构相比,要在各源极驱动器621及622设置的焊盘组PA的数量变少。

此外,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以将源极驱动器62用2个源极驱动器621及622分割来进行构建的情况为例说明了其结构,但在分割成3个以上的源极驱动器来进行构建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应用。

图20是表示在将源极驱动器62用4个源极驱动器621~624分割构建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再有,在图20所示的结构中,除了将显示面板60的源极线S1~Sm用4个源极驱动器621~624分割来进行驱动的方面之外,其它结构与图15所示的结构相同。

但是,在图20所示的结构中,面板控制器50将基于输入视频信号生成的1显示线的量的像素数据PD1~PDm分割成PD1~PDk(k=m/4)、PDk+1~PD2k、PD2k+1~PD3k、及PD3k+1~PDm这4个分割像素数据序列。面板控制器50将分割像素数据序列PD1~PDk供给至源极驱动器621,将PDk+1~PD2k供给至源极驱动器622、将PD2k+1~PD3k供给至源极驱动器623、将PD3k+1~PDm供给至源极驱动器624。再有,源极驱动器621~624全部具有同一内部结构(图16所示)。因此,源极驱动器621生成与各个像素数据PD1~PDk对应的驱动脉冲D1~Dk,将所述驱动脉冲D1~Dk分别施加到显示面板60的源极线S1~Sk。此外,源极驱动器622生成与各个像素数据PDk+1~PD2k对应的驱动脉冲D1~Dk,将所述驱动脉冲D1~Dk分别施加到显示面板60的源极线Sk+1~S2k。此外,源极驱动器623生成与各个像素数据PD2k+1~PD3k对应的驱动脉冲D1~Dk,将所述驱动脉冲D1~Dk分别施加到显示面板60的源极线S2k+1~S3k。此外,源极驱动器624生成与各个像素数据PD3k+1~PDm对应的驱动脉冲D1~Dk,将所述驱动脉冲D1~Dk分别施加到显示面板60的源极线S3k+1~Sm

再有,在图20所示的结构中,与图15所示的结构同样地,对源极驱动器621固定输入有“10”的地址A0-1,对源极驱动器622固定输入有“01”的地址A0-1。因此,与图15所示的结构同样地,源极驱动器621为对全部的源极驱动器621~624的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的供给源,源极驱动器622为对全部的源极驱动器621~624的负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的供给源。

这时,在图20所示的结构中,不对各个源极驱动器623及624进行地址A0-1、电源电压VH及VL的供给。即,在各个源极驱动器623及624中,使如上述那样的用于输入各个地址A0-1、电源电压VH及VL的焊盘组PA1、电源焊盘PA2及PA3为空置状态。这时,因为不对源极驱动器623及624进行电源电压VH及VL的供给,所以装载于各个源极驱动器623及624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变成工作停止状态。也就是说,因为不需要在源极驱动器623及624中进行基准灰度电压的生成,所以通过使地址A0-1、电源电压VH及VL的每一个用的焊盘组PA1、电源焊盘PA2及PA3为空置状态,从而使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的工作停止,抑制功耗。再有,因为不需要在源极驱动器623及624中进行基准灰度电压的生成,所以也能够对各个地址A0-3分配“0000”使运算放大器2206的工作停止,此外,也能够对地址A0-3进行与源极驱动器621及622的任一个同样的设定,并行地生成基准灰度电压。关于电源电压VH及VL,也能够不设为空置状态而设为接地电位等的固定电位。

以下,针对在作为分别独立的IC芯片的各源极驱动器621及622内构建的功能块的配置及布线方式、以及控制基板5与各源极驱动器621及622的连接方式,选取源极驱动器621来进行说明。

图21是表示在以COG的方式将源极驱动器621及622形成在显示基板6上的情况下,即在显示基板6是玻璃基板的情况下应用的源极驱动器621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的布局图。

如图21所示,在芯片内,作为功能块的移位寄存器锁存部621、D/A变换部622及输出放大器624分别被2分割成承担驱动脉冲D1~Dk内的D1~Dk/2的生成的部分和承担驱动脉冲D1~Dk内的D(k/2+1)~Dk的生成的部分来进行配置。

即,在画面水平方向在芯片中心的左侧区域中,形成有作为第1驱动部的移位寄存器锁存部621a、D/A变换部622a及输出放大器624a,该第1驱动部根据输入视频信号生成驱动脉冲D1~Dk/2并施加于显示面板60的源极线S1~Sk/2。此外,在画面水平方向在芯片中心的右侧区域中,形成有作为第2驱动部的移位寄存器锁存部621b、D/A变换部622b及输出放大器624b,该第2驱动部根据输入视频信号生成驱动脉冲D(k/2+1)~Dk并施加于显示面板60的源极线S(k/2+1)~Sk。而且,在移位寄存器锁存部621a、D/A变换部622a及输出放大器624a的形成区域与移位寄存器锁存部621b、D/A变换部622b及输出放大器624b的形成区域之间夹着的中间区域、即芯片的中央区域中形成有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在该中间区域中,在与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相比靠近显示面板60侧的位置,形成有正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负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N。进而,在该中间区域中,在与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相比靠近控制基板1侧的位置,构建有数据分离部660。

再有,例如以如逻辑电源那样的低电压(例如3.3伏特)的电源电压进行工作的功能块(660、621a、621b)如图21所示那样设置在控制基板1侧,其它的以高电压的电源电压进行工作的功能块(620、622a、622b、624a、624b、623P、623N、623B)设置在显示面板60侧。

此外,如图21所示,在芯片的4个边缘部内的在控制基板1侧的边缘部的下部、即如图22(a)所示那样的芯片3的底面,形成有电源焊盘PA2及PA3、焊盘组PA4、PA6、PA7及PA9。再有,焊盘组表示配置有多个输入输出焊盘的情况。在图21中,用于输入像素数据PD的焊盘组PA9配置在芯片边缘部的中央位置。用于分别输入电源电压VH及VL的电源焊盘PA2及PA3分别邻接地配置在焊盘组PA9的左右。用于输入负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的焊盘组PA7配置在与电源焊盘PA2邻接的位置中的与该电源焊盘PA2相比从上述中央位置离开的位置。用于将由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或GMAN)向外部输出的焊盘组PA4配置在与电源焊盘PA3邻接的位置中的与该电源焊盘PA3相比从上述中央位置离开的位置。用于输入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的焊盘组PA6配置在与焊盘组PA4邻接的位置中的与该焊盘组PA4相比从上述中央位置离开的位置。

在这里,在包含上述的源极驱动器(621、622)的芯片3的底面形成的电源焊盘PA2、PA3、焊盘组PA4、PA6、PA7及PA9经由在如图22(b)所示那样将控制基板5及显示基板6彼此耦合的FPC4和显示基板6的表面(或基板内)形成的金属线组(PL2~PL4、PL6、PL7、PL9),连接于形成在控制基板5的电源电路51及面板控制器50。

即,焊盘组PA9经由在FPC4及显示基板6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组PL9连接于面板控制器50。上述各个电源焊盘PA2及PA3分别经由在FPC4及显示基板6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PL2及PL3连接于电源电路51。焊盘组PA4经由在FPC4及显示基板6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组PL4,连接于在如图22(c)所示的作为多层基板的控制基板5的第1基板层K1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P。焊盘组PA6经由在FPC4及显示基板6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组PL6,连接于在如图22(c)所示那样的控制基板5的第2基板层K2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P。焊盘组PA7经由在FPC4及显示基板6内进行布线的金属线组PL7连接于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52N

在这样的芯片内,数据分离部660将经由焊盘组PA9输入的分割像素数据序列PD分离成前半部分的像素数据序列和后半部分的像素数据序列,将该前半部分的像素数据序列经由形成在第1布线层(未图示)的金属线组L0供给至移位寄存器锁存部621a。此外,数据分离部660将如上述那样的后半部分的像素数据序列经由形成在上述第1布线层的金属线组L1供给至移位寄存器锁存部621b。

将经由上述电源焊盘PA2输入的电源电压VH经由在与上述第1布线层不同的第2布线层(未图示)中形成的金属线L2供给至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将经由上述电源焊盘PA3输入的电源电压VL经由在上述第2布线层中形成的金属线L3供给至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

将通过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GMAN)经由在上述第2布线层中形成的金属线组L4送出到焊盘组PA4。

将经由焊盘组PA6输入的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经由在上述第2布线层中形成的金属线组L6供给至正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将经由焊盘组PA7输入的负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经由在上述第2布线层中形成的金属线组L7供给至负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N

将通过正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生成的正极用灰度电压VP1~VP256经由在上述第1布线层中形成的金属线组L9供给至各个D/A变换部622a及622b。将通过负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N生成的负极用灰度电压VN1~VN256经由在上述第1布线层中形成的金属线组L10供给至各个D/A变换部622a及622b。

在这里,在图21所示的布局中,以低电压(例如3.3伏特)进行工作的低电压功能块组(660、621a、621b)在芯片表面上形成在向控制基板1侧划区的低耐压用的阱区域WL1中。另一方面,处理要施加于显示面板60的源极线的比较高的电压的高电压功能块组(620、622a、622b、624a、624b、623P、623N)在芯片表面上形成在与上述阱区域WL1相比向显示面板60侧划区的高耐压用的阱区域WL2中。

像这样,在图21所示的布局中,通过将生成要施加于显示面板60的高电压的高电压功能块组形成在芯片内的显示面板60侧,从而抑制伴随着高电压功能块组及显示面板60间的布线长度的电压损失。

再有,图21所示的D/A变换部(622a、622b)实际上是与各个源极线S1~Sk对应的k个D/A变换元件(未图示)沿着芯片的4个边缘部内的1个边缘部(显示面板60侧的边缘部)分别排列的D/A变换部。

因此,当D/A变换部(622a、622b)未以如图21所示那样的方式进行分割时,在用于对与源极线S1对应的D/A变换元件供给灰度电压的金属线组L9~L10的布线长度和用于对与源极线Sk对应的D/A变换元件供给灰度电压的金属线组L9~L10的布线长度之间产生大幅度的差。也就是说,对于k个D/A变换元件的每一个的金属线组L9~L10的最长布线长度和最短布线长度的差变大,伴随着布线电阻的大幅度的差异产生亮度变动。

因此,在图21所示的布局中,将包含上述D/A变换部的驱动部沿着芯片的4个边缘部内的1个边缘部分割成比芯片的中心在画面水平方向靠左侧的区域和靠右侧的区域来进行构建,在两者的中间区域中形成正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负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N

由此,对于k个D/A变换元件的每一个的金属线组L9~L10的最长布线长度和最短布线长度的差变小,谋求亮度变动的降低。

此外,在图21所示的布局中,在上述中间区域形成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将经由在控制基板5侧的芯片边缘部的中央位置的左右位置分别设置的电源焊盘PA2及PA3输入的电源电压VH及VL分别经由金属线L2及L3供给至上述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进而,将在该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中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或GMAN)经由与上述焊盘PA3相比在画面水平方向靠左侧邻接的焊盘组PA4向外部输出。

即,在芯片的中央区域形成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将用于输入要供给至该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的电源电压VH及VL的电源焊盘PA2及PA3分别配置在显示面板侧的芯片边缘部处的隔着中央位置的2个区域中。而且,将用于向外部输出由该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或GMAN)的焊盘PA4配置在与电源焊盘PA3邻接的位置,由此谋求将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及控制基板5间连接的布线长度的缩短化,抑制起因于布线电阻的电压损失。

进而,将经由与该焊盘组PA4相比在画面水平方向靠左侧邻接的焊盘组PA6输入的正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经由金属线组L6供给至正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此外,将经由与上述焊盘PA2相比在画面水平方向靠右侧邻接的焊盘组PA7输入的负极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经由金属线组L7供给至负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N

利用这样的布局,如图21所示,在画面水平方向在芯片中心的左侧区域中,配置用于传输基准灰度电压组(GMAP)的2系统的量的金属线组(L4、L6)及焊盘组(PA4、PA6)。进而,在画面水平方向在芯片中心的右侧区域中,配置用于传输基准灰度电压组(GMAN)的1系统的量的金属线组(L7)及焊盘组(PA7)。

由此,如图21所示,能够将数据分离部660配置在画面水平方向的中央位置。因此,能够使用于对移位寄存器621a及621b分别进行像素数据的供给的金属线组L0的布线长度与金属线组L1的布线长度的差变小。

进而,在图21所示的结构中,将按各源极驱动器芯片的每一个生成并向外部输出的基准灰度电压经由以在显示面板60的画面水平方向上伸长的方式在控制基板5进行印刷布线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12P、12N)供给至各个源极驱动器芯片。

因此,只要按每个源极驱动器芯片利用FPC进行与在控制基板5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的连接即可,因此与以独立的线个别地连接各芯片间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制造工序数,抑制其制造成本。

图23是表示图21所示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方式的变形例的布局图。

再有,在图23所示的布局中,除了将电源焊盘PA3和焊盘组PA6的配置位置相互调换的方面之外,其它的布局及布线方式与图21所示的相同。

根据图23所示的布局,与采用了图21所示的布局的情况相比,将在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中生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组(GMA)传输到焊盘组PA4的金属线组L4的布线长度变短。因此,在将基准灰度电压组送出到控制基板5侧时的在芯片内部的电压损失变大的情况下,优选代替图21所示的布局而采用图23所示的布局。

图24是表示在以COF(Chip On Film,膜上的芯片)的方式将源极驱动器621及62形成在如上述那样的膜基板7上的情况下应用的源极驱动器621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的布局图。

再有,在图24所示的布局中,关于各功能块(620、621a、621b、622a、622b、623P、623N、624a、624b、660)的配置位置,与图21所示的相同。进而,关于以金属线组L0及L1连接数据分离部660与各个移位寄存器锁存部621a及621b的方面,以及以金属线组L9及L10连接各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623N)与各个D/A变换部622a及622b的方面,也与图21所示的相同。

但是,在图24所示的布局中,电源焊盘PA2、PA3及焊盘组PA4设置在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的形成区域的下部,焊盘组PA6及PA7设置在各个正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负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N的形成区域的下部。即,如图13(a)所示,在芯片3的底部表面中的与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正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负极灰度电压生成部623N的每一个的形成区域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源焊盘PA2、PA3及焊盘组PA4、PA6、PA7、PA9。

进而,在图24所示的布局中,在膜基板7的4个边缘部内的控制基板1侧的边缘部配置有焊盘F2及F3、焊盘组F4、F6、F7及F9。这时,焊盘组F9配置在膜基板边缘部的中央位置。焊盘F2及F3分别邻接地配置在焊盘组F9的左右。焊盘组F7配置在与焊盘F2邻接的位置中的与该焊盘F2相比从上述中央位置离开的位置。焊盘组F4配置在与焊盘F3邻接的位置中的与该焊盘F3相比从上述中央位置离开的位置。焊盘组F6配置在与焊盘组F4邻接的位置中的与该焊盘组F4相比从上述中央位置离开的位置。

这时,设置在芯片内的各个电源焊盘PA2、PA3、焊盘组PA4、PA6、PA7、PA9通过在膜基板7的表面或基板内形成的金属线组FL2及FL3、金属线组FL4、FL6、FL7、FL9(以二重虚线表示),与配置在膜基板7的边缘部的上述焊盘F2、F3及焊盘组F4、F6、F7及F9连接。即,焊盘组PA9通过金属线组FL9连接于上述焊盘组F9。电源焊盘PA2通过金属线FL2连接于上述焊盘F2。电源焊盘PA3通过金属线FL3连接于上述焊盘F3。焊盘组PA4通过金属线组FL4连接于上述焊盘组F4。焊盘组PA6通过金属线组FL6连接于上述焊盘组F6。焊盘组PA7通过金属线组FL7连接于上述焊盘组F7。

再有,在采用了图24所示的布局的情况下,通过如图13(b)所示那样的FPC8连接设置在膜基板7的边缘部的焊盘F2、F3、焊盘组F4、F6、F7及F9和控制基板1之间。

像这样,在图24所示的布局中,在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及各灰度极性的每一个的灰度电压生成部(623P、623N)的下部设置电源焊盘PA2、PA3、焊盘组PA4、PA6、PA7及PA9。而且,经由在膜基板7形成的金属布线(FL2~FL4、FL6、FL7、FL9)及在FPC8内形成的金属布线(PL2~PL4、PL6、PL7、PL9),连接这些电源焊盘PA和控制基板5。这时,在膜基板7及FPC8内形成的金属布线是比芯片内部的金属布线低电阻的材料,并且能够使用比芯片内部的金属布线粗的布线。

因此,根据如图24所示那样的COF方式的布局,与采用了如图21所示那样的COG方式的布局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伴随着布线电阻的电压损失。

图25是表示在以COF方式将源极驱动器621及622形成在膜基板7上的情况下应用的、如图24所示那样的芯片内部的功能块配置及布线方式的变形例的布局图。

再有,在图25所示的布局中,关于该芯片内的功能块配置及金属线组L0、L1、L9及L10各自的布线方式,与图21所示的布线方式相同,但将电源焊盘PA2、PA3、焊盘组PA4、PA6、PA7及PA9配置在芯片边缘部的方面与图24不同。此外,与图24所示的结构同样地,在膜基板7的4个边缘部内的控制基板5侧的边缘部,配置有焊盘F2、F3、焊盘组F4、F6、F7及F9。而且,设置于芯片的各个电源焊盘PA3、PA4及焊盘组PA4、PA6、PA7及PA9通过在膜基板7的表面或基板内形成的金属线FL2、FL3、金属线组FL4、FL6、FL7及FL9(以二重虚线表示),与配置在膜基板7的边缘部的上述焊盘F2、F3、焊盘组F4、F6、F7及F9连接。这时,与图24所示的结构同样地,通过如图13(b)所示那样的FPC8连接在膜基板7的边缘部设置的焊盘F2、F3、焊盘组F4、F6、F7及F9和控制基板5之间。

在这里,在上述实施例中,中继FPC4(8)来连接控制基板1(5)及各源极驱动器22(62)之间,但也可以通过将控制基板1(5)本身FPC化来省略作为中继单元的FPC。

图26是概略地表示鉴于这样的方面而做成的控制基板及各源极驱动器之间的布线方式的一例的图。

在图26中,控制基板1a是在FPC上形成图1所示的面板控制器10及电源电路11而成的FPC化后的控制基板。但是,在控制基板1a未设置有在控制基板1形成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12G、12B)。控制基板1a的面板控制器10将上述的扫描控制信号送出到扫描控制线SL,并且将上述像素数据PD1~PDm送出到数据线DL1。控制基板1a的电源电路11将上述电源电压VH及VL送出到电源线GL1

在显示基板2a中,关于形成有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20、源极驱动器221~223、扫描驱动器21的方面,与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2具有同一内部结构。但是,在显示基板2a的扫描驱动器21连接有上述的扫描控制线SL及电源线GL1,在显示基板2a的源极驱动器221分别连接有上述的数据线DL1及电源线GL1。即,控制基板1a的面板控制器10及电源电路11不经由作为中继单元的上述FPC4,电连接于显示基板2a的源极驱动器221及扫描驱动器21。

在这里,源极驱动器221将经由数据线DL1供给的像素数据PD经由与接受该数据线DL1的端子不同的端子送出到数据线DL2。此外,源极驱动器221将经由电源线GL1供给的电源电压VH及VL经由与接受该电源线GL1的端子不同的端子送出到电源线GL2

在源极驱动器222连接有这些数据线DL2及电源线GL2。源极驱动器222将经由数据线DL2供给的像素数据PD经由接受与该数据线DL2的端子不同的端子送出到数据线DL3。此外,源极驱动器222将经由电源线GL2供给的电源电压VH及VL经由与接受该电源线GL2的端子不同的端子送出到电源线GL3。再有,源极驱动器221及222通过基准灰度电压中继线QL1而被相互连接,该基准灰度电压中继线QL1用于在芯片之间连结上述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12G、12B)。

在源极驱动器223连接有这些数据线DL3及电源线GL3。再有,源极驱动器222及223通过基准灰度电压中继线QL2而被相互连接,该基准灰度电压中继线QL2用于在芯片之间连结上述的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12G、12B)。

利用这样的布线方式,从控制基板1a的面板控制器10送出的像素数据PD1~PDm经由在显示基板2a形成的数据线DL1~DL3及各源极驱动器22被供给到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此外,在电源电路11中生成的电源电压VH及VL经由在显示基板2a形成的电源线GL1~GL3及各源极驱动器22被供给到各个源极驱动器221~223

因此,根据图26所示的布线方式,在对控制基板及显示基板间进行电连接时不需要作为中继单元的FPC,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布线电阻的电压损失。

再有,在图26中,示出了在显示基板2a上设置有源极驱动器221~223的情况下的布线方式,但在各源极驱动器如图12、图14、图24或图25所示那样设置在膜基板7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同样的布线方式。

图27是概略地表示鉴于这样的方面而做成的控制基板及各源极驱动器之间的布线方式的另一例的图。

在图2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显示基板2b连接有各个形成有源极驱动器221~223的膜基板71~73、形成有扫描驱动器21的膜基板8、以及上述的控制基板1a。控制基板1a的面板控制器10将扫描控制信号向扫描控制线SL送出,并且将像素数据PD1~PDm向数据线DL1送出。控制基板1a的电源电路11将上述电源电压VH及VL向电源线GL1送出。

在显示基板2b形成有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20,并且形成有如以下那样的各种线。即,在显示基板2b形成有将各个源极驱动器221及扫描驱动器21与电源电路11连接的电源线GL1、将面板控制器10与源极驱动器221连接的数据线DL1、将面板控制器10与扫描驱动器21连接的扫描控制线SL。进而,与图26所示的显示基板2a同样地,在显示基板2b形成有将源极驱动器221及222连接的数据线DL2、电源线GL2及基准灰度电压中继线QL1和将源极驱动器222及223连接的数据线DL3、电源线GL3及基准灰度电压中继线QL2。但是,在显示基板2b中,电源电路11及源极驱动器221彼此通过经由控制基板1a及膜基板71内布线的电源线GL1而被连接,进而面板控制器10及源极驱动器221彼此被数据线DL1连接。此外,在显示基板2b中,源极驱动器221及222彼此通过分别经由膜基板71及72内布线的数据线DL2、电源线GL2及基准灰度电压中继线QL1而被连接。进而,在显示基板2b中,源极驱动器222及223彼此通过分别经由膜基板72及73内布线的数据线DL3、电源线GL3及基准灰度电压中继线QL2而被连接。

再有,在图27所示的实施例中,将FPC化后的控制基板(1a)直接连接于显示基板(2b),但也可以采用将由酚醛纸或玻璃/环氧树脂等的板材构成的控制基板连接于膜基板71~73内的任一个的那样的布线方式。

图28是概略地表示鉴于这样的方面而做成的图27所示的布线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再有,在图28中,代替FPC化后的控制基板1a,采用由酚醛纸或玻璃/环氧树脂等的板材构成的控制基板1b,将其连接于膜基板71,除此之外,其它的结构与图27所示的结构相同。这时,在控制基板1b中也与控制基板1a同样地形成有上述的面板控制器10及电源电路11,但未设置有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12R、12G、12B)。

在采用了图28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面板控制器10及扫描驱动器21彼此通过分别经由控制基板1b、膜基板71、控制基板1b及膜基板8内布线的扫描控制线SL而被连接。此外,面板控制器10及源极驱动器221彼此通过分别经由控制基板1b及膜基板71内布线的数据线DL1而被连接。此外,电源电路11及源极驱动器221彼此通过分别经由控制基板1b及膜基板71内布线的电源线GL1而被连接。进而,电源电路11及扫描驱动器21彼此通过分别经由控制基板1b、膜基板71、控制基板1b及膜基板8内布线的电源线GL1而被连接。

此外,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在分压电阻电路6201中生成的正极性的基准灰度电压V1P~V9P各自的极性在极性反转电路6203中反转来生成负极性的基准灰度电压V1N~V9N,但也可以不使用极性反转电路6203而通过分压电阻电路来直接生成负极性的基准灰度电压V1N~V9N

图29是表示鉴于这样的方面而做成的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620的内部结构的另一例的框图。

再有,在图29所示的结构中,代替分压电阻电路6201而采用分压电阻电路6201a,代替极性判定电路6203而采用分压电阻电路6201b,除此之外,其它的结构与图17所示的结构相同。此外,当采用图29所示的结构时,电源电路11生成上述的高电位侧的电源电压VH和低电位侧的电源电压VL,并且生成具有这些电源电压VH和VL的中间电压的电源电压VM并供给至源极驱动器22。

在图29中,分压电阻电路6201a从在电源电压VH和VM间串联连接的电阻R1~R10的各电阻彼此的连接点送出分别具有基于正极灰度驱动用的伽马特性的电压的正极性的基准灰度电压V1P~V9P,并将它们供给至选择器6202。分压电阻电路6201b从在电源电压VM和VL间串联连接的电阻RR1~RR10的各电阻彼此的连接点送出分别具有基于负极灰度驱动用的伽马特性的电压的负极性的基准灰度电压V1N~V9N,并将它们供给至选择器6202。

附图标记的说明:

1、5 控制基板;

2、6 显示基板;

4、8 FPC;

7 膜基板;

12R、12G、12B、52P、52N 基准灰度电压供给线组;

221~223、621~622 源极驱动器;

220、620 基准灰度电压生成部;

223R 红色灰度电压生成部;

223G 绿色灰度电压生成部;

223蓝色灰度电压生成部;

623P 正极灰度电压生成部;

623N 负极灰度电压生成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