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地面公交运行舒适性指数计算方法

一种地面公交运行舒适性指数计算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地面公交运行舒适性指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针对地面公交各层级网络,以每一个网络中每一个站间的平均车速和断面客流量为最小单位,以断面客流量为权重,计算该网络的平均线网速度(sic);并通过该网络速度与舒适性指数的对应关系,计算该网络的舒适性指数(sij);最后以快线网和普线网客运量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地面公交网络的快性指数。本发明提出的公交舒适性指数具有实时、定量计算,时空普适的特点。在适合任意区域的评价,在时间上,可以进行实时计算也可以进行长期数据的计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463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32298.0

  • 申请日2013-12-26

  • 分类号G06Q50/30(20120101);G06Q10/06(20120101);

  • 代理机构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孙国栋

  • 地址 100073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7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57: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0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G06Q50/3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22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7-03-15

    授权

    授权

  • 2014-04-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50/30 申请日:20131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一种地面公交运行舒适性指数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地面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定量化地 评价地面公共交通运行状态是城市交通规划、组织和管理的迫切现实 需求,也是实现面向公众提供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的基础。

国内外开展了较多有关地面公交运行评价的研究,也形成了较多 成果。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快速公交BRT系统、 公交服务质量的因素分析、调查方案设计和定量评价等方面。在公共 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 平、运营效益、乘客满意度以及可靠性等方面。如:1974年,Botzow 针对美国旧金山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出行服务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指标 体系及评价方法。1986年,Bent Flyvbjerg等讨论了针对固定线路公 交系统的评价方法。1997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交通研究中心的 Nakanishi对纽约市公交建立了面向乘客的公共交通服务指标评价方 案;1999年,美国运输研究委员会针对公交线路的评价标准进行了 研究。它主要从线路规划、发车时刻、经济效益、服务可达性、乘客 舒适安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多个公交线路评价指标;2000年, Chung-Hsing Yeh等运用多目标模糊决策分析方法,从安全性、舒适 性、方便性、企业运营和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国 内关于公共交通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发展战略的建立,我国的公共交通评价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愈来愈 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公交评价问题,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对于常 规公交系统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交系统的发展模式、城市公交 的服务水平、运营效果与水平、公交运行与服务的可靠性、公交场站 等方面的评价。在城市公交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国内主要研究包括:

2001年,吉林大学的王建智在其硕士论文中以长春市公交发展的 现状调查为基础,从公交服务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三方面入 手,分别以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构造了长春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评价指 标体系。2002年,东南大学王炜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评价指 标体系以及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2003年,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 立数学评价模型,给出了一种评价公共交通状况的模糊评定法。2006 年,西南交通大学的陈明伟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定法,建立 了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2009年,北京交通大学的 陈旭梅等以北京市公交运行特点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公交服务的可靠 性评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010年,同济大学的杨晓光等探讨了 公交乘客的出行特性及其基本的行为、决策深化规律,以价值、能耗 与信息为基本维度,提出了评价公交运行服务质量的三维体系架构。

就目前而言,国内外现有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1)国外的研究侧重于公交的服务水平或乘客满意度方面的评 价,常用的指标有:平均运送速度、直达系数、服务频率、准点率、 公交站点覆盖率、出行时间、满载率、平均延误、干线间距、车辆清 洁程度等;

(2)国内的研究多侧重于对公共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评价指标系统基本涵盖了公共交通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运行状况、 服务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评价内容面向政府决策、公众服 务、企业运营,评价方法多采用现代综合评价方法,如模糊评价、层 次分析、聚类分析及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面公共交通采集的基础数据条件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尤其是公共交通电子收费数据和GPS定位数据。在新的数 据条件,原有的评价方法已经不完全适用,或者说,通过新的方法, 可以将评价的精度、范围大幅度提高。

此外,当前针对公共交通舒适性的指标仍然较少,难以实现对公 共交通方便和舒适性的定量描述与评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难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面公交运行舒适性指数 计算方法,基于现代可获得地面公共交通收费数据、GPD定位数据, 建立针对地面公共交通运行舒适性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评价阈值, 实现对地面公共交通运行舒适性状况的定量化、动态实时评价,为地 面公交出行者、交通管理者提供关于公交舒适性的评价服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面公交运行舒适性指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针对地面公交各层级网络,以每一个网络中每一个站间的平均车 速和断面客流量为最小单位,以断面客流量为权重,计算该网络的平 均线网速度(sic);并通过该网络速度与舒适性指数的对应关系,计 算该网络的舒适性指数(sij);最后以快线网和普线网客运量进行加 权计算,得出地面公交网络的快性指数。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公交运行舒适性指数(sicomfort):是 对地面公共交通系统运行中舒适性水平的定量评价指标,指数取值范 围为[0,10],数值越大,舒适性越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其计算方法如下:

1)根据不同类型车辆定额时的满座率情况,将所有地面公交车 辆分为3类:

类型一:定额满座率为[1,1.7],车型较大,运营线路上客流量 较小;

类型二:定额满座率为(1.7,3.0],常规车型,运营线路上客流 量较大;

类型三:定额满座率为(3.0,10],该车型一般为铰接车、三个 车门的车型,运营线路长度较长;

2)计算j类型线路的平均舒适度sicj

sicj=Σi=1i=nQi*liΣiQi*li*(1-QiCi)

其中:Ci代表站段i的公交车总座位数,Qi代表站段i的断面客 流量,li代表站段i的里程,Qi与li之乘积代表站段i的客运周转量;

3)确定该类型车辆的舒适性等级划分阈值:

对于每一等级路网来说,其运行舒适性指数均可分为五级,采用 基于实际数据累积分布,然后按照分位数对照舒适性评价感知认识的 方法,对每一类公交线网的评价阈值进行识别。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基于现代可获得地面公共交通收 费数据、GPD定位数据,建立针对地面公共交通运行舒适性评价指 标和计算方法、评价阈值,实现对地面公共交通运行舒适性状况的定 量化、动态实时评价,为地面公交出行者、交通管理者提供关于公交 舒适性的评价服务。本发明提出的公交舒适性指数具有实时、定量计 算,时空普适的特点。在适合任意区域的评价,在时间上,可以进行 实时计算也可以进行长期数据的计算。

附图说明

图1是特8内、外环公交运行舒适性指数一周变化趋势图;

图2是605路上、下行公交运行舒适性指数一周变化趋势图;

图3是二环内线网一周舒适性指数的指数时变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一种地面公交运行舒适性指数计算方法,步骤如下:

公交运行舒适性指数(sicomfort):是对地面公共交通系统运行中 舒适性水平的定量评价指标,指数取值范围为[0,10],数值越大, 舒适性越差。针对地面公交各层级网络,以每一个网络中每一个站间 的平均车速和断面客流量为最小单位,以断面客流量为权重,计算该 网络的平均线网速度(sic);并通过该网络速度与舒适性指数的对应 关系,计算该网络的舒适性指数(sij);最后以快线网和普线网客运 量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地面公交网络的快性指数。

在本实施例中,其计算方法如下:

1)根据不同类型车辆定额时的满座率情况,将所有地面公交车 辆分为3类:

类型一:定额满座率为[1,1.7],车型较大,运营线路上客流量 较小;

类型二:定额满座率为(1.7,3.0],常规车型,运营线路上客流 量较大;

类型三:定额满座率为(3.0,10],该车型一般为铰接车、三个 车门的车型,运营线路长度较长。

2)计算j类型线路的平均舒适度sicj

sicj=Σi=1i=nQi*liΣiQi*li*(1-QiCi)

其中:Ci代表站段i的公交车总座位数,Qi代表站段i的断面客 流量,li代表站段i的里程,Qi与li之乘积代表站段i的客运周转量。

3)确定该类型车辆的舒适性等级划分阈值。

对于每一等级路网来说,其运行舒适性指数均可分为五级,表1 如下:

表1运行舒适性指数的具体分布表

采用基于实际数据累积分布,然后按照分位数对照舒适性评价感 知认识的方法,对每一类公交线网的评价阈值进行识别。

在本实施例中,以北京市二环内路网为例做出了说明。

2013年二环内路网的实际数据为基础,通过速度区间分布与舒 适性感知的对应关系,得出不同等级地面公交网络舒适性指数的评价 标准。

表2各级线路舒适性指数对应的速度阈值区间划分

注:本阈值表对应2013年北京市二环内地面公共交通,在不同 城市、不同区域、不同时段,该评价阈值标准应随当地实际情况进行 标定。

3)每一类型车辆的舒适性指数计算

采用分段线性函数形式,按照平均速度与舒适性指数的对应关 系,计算各等级路网的舒适性指数。

快线公交运行舒适性指数计算方法:

SIj=10-2*sicjV1-V0sik[V0,V1]8-2*sicj-V1V2-V1sik[V1,V2]6-2*sicj-V2V3-V2sik[V2,V3]4-2*sicj-V3V4-V3sik[V3,V4]2-2*sicj-V41-V4sik[V4,1]10sik<V0

式中,SIj------第j类型车辆的运行舒适性指数;

4)公交网络的舒适性指数计算

以各等级网络的客运量为权重,计算网络的综合快捷指数。

计算方法如下:

SIcomfort=ΣQj*SIjΣQj

式中,Qj------第j类型车辆的总载客人数

根据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选择北京市内特8、605路公交为例做 出了说明,图1为特8内、外环公交运行舒适性指数一周变化趋势图, 图2是605路上、下行公交运行舒适性指数一周变化趋势图;图3是 二环内线网一周舒适性指数的指数时变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 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