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水痘的中药合剂

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水痘的中药合剂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水痘的中药合剂,涉及一种治疗传染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中药原料制成:水牛角9.2-11.3%、地龙5.5-6.8%、钩藤5.5-6.8%、菊花5.5-6.8%、鱼腥草9.2-11.3%、赤芍4.6-5.7%、紫草7.4-9.0%、柴胡7.4-9.0%、葛根10.9-13.4%、牛蒡子4.6-5.7%、蒲公英4.6-5.7%、红藤4.6-5.7%、猪苓4.6-5.7%、甘草5.5-6.8%;该中药合剂疏风清热,凉营解毒,健脾祛湿,活血散瘀;服用方便,对症性强,治疗效果好,治愈率98.08%。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005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逯玲;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37494.0

  • 发明设计人 逯玲;葛光霞;

    申请日2014-01-19

  • 分类号A61K36/78;A61K9/08;A61P31/22;A61K35/32;A61K35/56;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71199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苍龙泉大街莱芜市高新区鹏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53: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1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78 授权公告日:20160601 终止日期:20170119 申请日:201401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6-01

    授权

    授权

  • 2014-06-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78 申请日:20140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传染病的中药制剂,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水痘的中药合剂。 

背景技术

水痘是感染时行病毒,蕴于肺脾,发于肌肤,皮肤出现红色丘疹,中有水疱的传染病。多见于2~10岁儿童,冬春两季多发,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潜伏期2~3周,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临床表现为: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瘢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西医认为:水痘是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长繁殖后入血及淋巴液,在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变,引发水痘;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如,让患者服用抗病毒口服液、利巴韦林等,若有感染加服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这些药物有一定疗效,但是副作用大。中药的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中医学认为:水痘病是外感时行邪毒,上犯于肺,下郁于脾而发病,其病在肺脾两经。病邪郁于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时邪与内湿相搏,外透于肌表,则发为水痘。目前,中药治疗水痘存在的不足是: 治疗水痘的中药大都不区分证型,一种药物治疗所有证型的水痘,其结果是:不仅影响了重要的疗效,而且延误了不对症患者的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症性强,显效快,治愈率高,且服用方便的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水痘的中药合剂。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水痘的中药合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中药原料制成:水牛角9.2-11.3%、地龙5.5-6.8%、钩藤5.5-6.8%、菊花5.5-6.8%、鱼腥草9.2-11.3%、赤芍4.6-5.7%、紫草7.4-9.0%、柴胡7.4-9.0%、葛根10.9-13.4%、牛蒡子4.6-5.7%、蒲公英4.6-5.7%、红藤4.6-5.7%、猪苓4.6-5.7%、甘草5.5-6.8%;其中各中药原料组分含量百分数之和等于100%。优化中药原料组方为:水牛角10.3%、地龙6.2%、钩藤6.2%、菊花6.2%、鱼腥草10.3%、赤芍5.2%、紫草8.2%、柴胡8.2%、葛根12.2%、牛蒡子5.2%、蒲公英5.2%、红藤5.2%、猪苓5.2%、甘草6.2%。该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水痘的中药合剂,由以下步骤制作:一、按水牛角9.2-11.3%、地龙5.5-6.8%、钩藤5.5-6.8%、菊花5.5-6.8%、鱼腥草9.2-11.3%、赤芍4.6-5.7%、紫草7.4-9.0%、柴胡7.4-9.0%、葛根10.9-13.4%、牛蒡子4.6-5.7%、蒲公英4.6-5.7%、红藤4.6-5.7%、猪苓4.6-5.7%、甘草5.5-6.8%的比例准确称取炮制好的各中药原料,在称取各中药原料时,将称好的水牛角单独放置、地龙单独放置,将称好的菊花、鱼腥草、赤芍、柴胡混放在一起,将钩藤、紫草、葛根、牛蒡子、蒲公英、红藤、猪苓、甘草混放在一起;二、将称好的地龙用生活用水冲洗干净,淋去浮水,放入烘箱,控温45-50℃烘干,当干至含水量低于5%时,停止加热,自然降至室温,粉碎成过80目筛的细粉,备用;三、将混放在一起的菊花、鱼腥草、赤芍、柴胡放入多功能提取罐,加生活用水,加水 量为菊花、鱼腥草、赤芍、柴胡质量之和的9-10倍,浸泡20分钟,加热提取挥发油,提取时间为100分钟,提取完毕,取出挥发油冷藏备用,将罐体内的药液过滤,留渣,得一次药液;四、将称好的水牛角放入不锈钢锅,加生活用水,加热煎煮,加水量为水牛角的8-10倍,在煎煮过程中,及时补加蒸发掉的水分,当水牛角煎煮达150分钟时,将混放在一起的钩藤、紫草、葛根、牛蒡子、蒲公英、红藤、猪苓、甘草放入煮药锅,加生活用水浸泡,加水量为钩藤、紫草、葛根、牛蒡子、蒲公英、红藤、猪苓、甘草质量之和的7-8倍,浸泡20分钟,武火加热,加热至沸时,将不锈钢锅中的水牛角及煎煮液并入煮药锅,改文火煎煮90分钟,停止加热,过滤,留渣,得一次药液;五、将多功能提取罐中的药渣并入煮药锅,并加生活用水,加水量为水牛角、钩藤、菊花、鱼腥草、赤芍、紫草、柴胡、葛根、牛蒡子、蒲公英、红藤、猪苓、甘草质量之和的5-6倍,武火加热至沸,改文火煎煮90分钟,过滤,弃渣,得二次药液;六、将过滤药液、一次药液、二次药液都并入不锈钢桶,得混合药液;六、向混合药液中加甲壳素,搅匀,甲壳素的添加量为混合药液质量的0.03%,40-45℃保温10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弃渣,得净化药液;七、将净药液倒入煮药锅,加热浓缩,浓缩至每毫升药液相当于含中药原料2-3克时,停止加热,降至自然温度,得浓缩药液;八、将备用的地龙细粉和挥发油都加入浓缩药液,再加入称好的甜叶菊甙、苯甲酸、丙酸,其中甜叶菊甙的添加量为浓缩药液质量的0.015-0.025%,苯甲酸和丙酸的添加量分别为浓缩药液质量的0.1-0.2%和0.1%,搅拌均匀,装瓶,每瓶100毫升,加盖,巴氏杀菌,贴标,即为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水痘的中药合剂成品。 

该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水痘的中药合剂的组方药理为:疏风清热,凉营解毒,健脾祛湿,活血散瘀。 

其中:水牛角味苦、咸,性寒;归心、肝、脾、胃经。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主治热病头痛,壮热神昏,斑疹,吐衄,小儿惊风,喉痹咽肿。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平喘之功效。主治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 

钩藤味甘、苦,性微寒;归肝、心经。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之功效。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药理研究:菊花有抗病毒作用,菊花对单纯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具有能清热解毒,排脓,利尿之功效。主治肺痈咳吐脓血,肺热咳嗽痰稠,热淋,小便涩痛。药理研究:鱼腥草对多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紫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效。主治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清热凉血,用于麻疹,热病癍疹,湿疹,尿血,血淋,血痢,疮疡,丹毒,烧伤,热结便秘。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 功效。主治:治感冒发热、寒热虚劳发热,小儿痘疹余热,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葛根为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热病初起发热微恶寒以及疮、痈、疖肿和热毒泻痢,下痢脓血之证。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 

猪苓味淡、甘,性平;归心、脾、胃、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之功效。主治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蒲公英味甘、苦,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之功效。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现代研究具有抗菌、抗炎、抗内毒素、抗肿瘤作用。 

红藤味苦,性平;归大肠、肝经。具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之功效。主治肠痈,痢疾,乳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虫积腹痛。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脾、肺、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 

该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水痘的中药合剂的服用方法为:饭后半小时服用,儿童一次10毫升,一日3次,成人服用量加倍。 

服药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食物和发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水痘的中药合剂服用方便,对症性强,治疗效果好,治愈率98.08%。 

临床资料分析 

一、诊断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水痘的诊断标准制定。 

1、初起发热,流涕,咳嗽,不思饮食,在发热的同时,1~2日内即于头、面、发际及全身其他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较多,四肢部位较少,继而壮热烦渴,面赤唇红,便秘溲赤,痘大而密,疹色红赤或紫暗,疱浆较混,根脚较硬,口、眼等处亦见疱疹或溃疡,丘疹、疱疹、干痂并见。 

2、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 

3、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4、舌苔黄糙而干,脉数。 

二、疗效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水痘的疗效标准制定。 

1、治愈:疱疹全部结痂,干燥,体温正常,无合并皮肤感染。 

2、未愈:发热不退,或有合并皮肤感染。 

三、疗效结果分析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确诊水痘患者52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大的27岁,最小的1岁,2岁以下患者3例,占患者总人数的5.77%;2-12岁患者41例,占患者总人数的78.85%;13岁以上患者8例,占患者总人数的15.38%。服用该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水痘的中药合剂 5-7天,治愈51例,治愈率98.08%;未愈1例,未愈率1.92%。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按水牛角10.3%、地龙6.2%、钩藤6.2%、菊花6.2%、鱼腥草10.3%、赤芍5.2%、紫草8.2%、柴胡8.2%、葛根12.2%、牛蒡子5.2%、蒲公英5.2%、红藤5.2%、猪苓5.2%、甘草6.2%的比例准确称取炮制好的各中药原料10kg;其中,牛角1.03kg、地龙0.62kg、钩藤0.62kg、菊花0.62kg、鱼腥草1.03kg、赤芍0.52kg、紫草0.82kg、柴胡0.82kg、葛根1.22kg、牛蒡子0.52kg、蒲公英0.52kg、红藤0.52kg、猪苓0.52kg、甘草0.62kg;在称取各中药原料时,将称好的水牛角单独放置、地龙单独放置,将称好的菊花、鱼腥草、赤芍、柴胡混放在一起,将钩藤、紫草、葛根、牛蒡子、蒲公英、红藤、猪苓、甘草混放在一起;将称好的地龙用生活用水冲洗干净,淋去浮水,放入烘箱,控温45-50℃烘干,当干至含水量低于5%时,停止加热,自然降至室温,粉碎成过80目筛的细粉,备用;将混放在一起的菊花、鱼腥草、赤芍、柴胡放入多功能提取罐,加生活用水28kg,浸泡20分钟,加热提取挥发油,提取时间为100分钟,提取完毕,取出挥发油冷藏备用,将罐体内的药液过滤,留渣,得一次药液;将称好的水牛角放入不锈钢锅,加生活用水10kg,加热煎煮,在煎煮过程中,及时补加蒸发掉的水分,当水牛角煎煮达150分钟时,将混放在一起的钩藤、紫草、葛根、牛蒡子、蒲公英、红藤、猪苓、甘草放入煮药锅,加生活用水45kg,浸泡20分钟,武火加热,加热至沸时,将不锈钢锅中的水牛角及煎煮液并入煮药锅,改文火煎煮90分钟,停止加热,过滤,留渣,得一次药液;将多功能提取罐中的药渣并入煮药锅,并加生活用水55kg,武火加热至沸,改文火煎煮90分钟,过滤,弃渣,得二次药液;将过滤药液、一次药液、二次药液都并入不锈钢桶,得混合药液; 向混合药液中加甲壳素,搅匀,甲壳素的添加量为混合药液质量的0.03%,40-45℃保温10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弃渣,得净化药液;将净药液倒入煮药锅,加热浓缩,浓缩至4000毫升时,停止加热,降至自然温度,得浓缩药液;将备用的地龙细粉和挥发油都加入浓缩药液,再加入称好的甜叶菊甙、苯甲酸、丙酸;其中甜叶菊甙的添加量为浓缩药液质量的0.015-0.025%,苯甲酸和丙酸的添加量分别为浓缩药液质量的0.1-0.2%和0.1%,搅拌均匀,装瓶,每瓶100毫升,加盖,巴氏杀菌,贴标,即为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水痘的中药合剂成品。 

用该合剂治疗水痘患者18例,治愈18例,治愈率100%, 

典型病例 

李某某,男,10岁。2012年4月12日来我院就诊,患儿父亲述:患儿患病4天开始发烧,T37.8℃,食欲减退,以为感冒,在家自服治疗感冒的药物,未见好转,今天,患儿高烧不退,最高T39.6℃,出疹以躯干部较多,四肢部位较少,呈向心性分布,泡液浑浊,口腔、咽部等黏膜处出现疱疹。患儿自述,近期有同班同学患水痘而请病假。诊见:患儿舌苔黄干,唇红,脉浮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3×109/L,淋巴细胞比率51;诊断为热毒炽盛型水痘,服用该中药合剂治疗,服用5天后,诸症消失,舌淡红,苔薄白,嘱饮食仍以清淡为主,调养一周。 

实施例2 

按水牛角11.0%、地龙6.0%、钩藤5.5%、菊花6.5%、鱼腥草10.5%、赤芍5.0%、紫草8.5%、柴胡7.5%、葛根13.0%、牛蒡子5.0%、蒲公英5.0%、红藤5.5%、猪苓5.0%、甘草6.0%的比例准确称取炮制好的各中药原料10kg;其中,牛角1.1kg、地龙0.6kg、钩藤055kg、菊花0.65kg、鱼腥草1.05kg、赤芍0.5kg、紫草0.82kg、柴胡0.75kg、葛根1.3kg、牛蒡子0.5kg、蒲公英0.5kg、红藤0.55kg、 猪苓0.5kg、甘草0.6kg。 

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 

用该合剂治疗水痘患者19例,治愈18例,治愈率94.74%;未愈1例,未愈率5.26%。 

典型病例 

徐某某,女,6岁。2011年3月16日来我院就诊,患儿家长述:患儿自幼体弱多病,初发热,以为感冒,在附近诊所治疗,第二天出疹,以头、面部、躯干部位多见,为红色斑疹,今日为第3天,高烧不退,T39.8℃。想到患儿前些日子曾与邻居长水痘的小孩一起玩过,怕被传染水痘了,所以特带患儿前来就诊。诊见:疱液浑浊,周围红晕,伴口腔溃疡,舌苔黄干,质红泽,脉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7×109/L,淋巴细胞比率52.5;诊断为热毒炽盛型水痘,服用该中药合剂治疗,服用6天后,疱疹全部结痂,干燥,体温正常,无合并皮肤感染。 

实施例3 

按水牛角10.5%、地龙6.5%、钩藤6.0%、菊花6.0%、鱼腥草10.0%、赤芍5.5%、紫草8.0%、柴胡9.0%、葛根11.0%、牛蒡子5.5%、蒲公英5.5%、红藤5.0%、猪苓5.5%、甘草6.0%的比例准确称取炮制好的各中药原料10kg;其中,牛角1.05kg、地龙0.65kg、钩藤0.6kg、菊花0.6kg、鱼腥草1kg、赤芍0.5kg、紫草0.8kg、柴胡0.9kg、葛根1.1kg、牛蒡子0.55kg、蒲公英0.55kg、红藤0.5kg、猪苓0.55kg、甘草0.6kg。 

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 

用该合剂治疗水痘患者15例,治愈15例,治愈率100% 

典型病例 

张某某,男,9岁。2013年4月28日由其家长带领前来就诊,家长述:患儿1天前胸发皮疹,乏力、头痛、精神欠佳。到附近诊所就诊,查体:T37.6℃,咽部稍充血,扁桃体、颌下淋巴结肿大,心率90次/min,肺部听诊呼吸音清,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大、小便正常。左前胸有约绿豆大小的皮疹,周围伴有红晕、稍痒,无抓痕,无脐眼。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未见疗效,今天,患儿体温急剧上升至T41.2℃,有水痘接触史,所以慕名前来就诊。诊见:患儿的头面部、躯干部、四肢近端出现皮疹,呈向心性分布,皮疹仍不典型,仅左耳前有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5mm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无红晕;舌苔黄糙而干,脉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1×109/L,淋巴细胞比率49.7;诊断为热毒炽盛型水痘,服用该中药合剂治疗,服用5天后,疱疹全部结痂,干燥,体温正常,无合并皮肤感染。嘱再服2日,饮食仍以清淡为主,调养一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